中国古钱币演变历史介绍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下面是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古代货币:古代中国货币发展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在这个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货
币是贝壳、铜制品和布帛等实物货币。
2. 金银货币:春秋时期(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6年)至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中国开始使用金银货币。
这些货币的使用主要源于对金属的认可和接受。
3. 铸币制度的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铸币制度。
汉朝采用铜作为主要的货币材料,铸造了大量铜钱。
4. 纸币的出现:唐朝(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使用纸币的朝代。
唐朝发行了大量的纸币,方便了交易和贸易。
5. 表记货币:从宋朝(960年至1279年)开始,中国开始使
用银锭和铜锭等表记货币。
这些货币通常以一定重量的银和铜为基准,用于计算和结算交易。
6. 元朝(1271年至1368年)发行的大额铜钱:元朝以大额铜
钱的发行来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这些大额铜钱通常有较高的含铜量。
7. 近代纸币的发行:清朝(1644年至1912年)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发行纸币。
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纸币逐渐取代了铸币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8. 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并发行了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
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包括货币改革、外汇制度改革和金融市场改革等。
以上是中国货币的主要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货币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
古代钱币的发展历史
古代钱币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刀布园贝时期:这是铜铸币发展的早期阶段,当时货币经济尚未确立,铜铸币也处于滥觞阶段。
按其形制可分为刀币、布币、园钱和贝币(蚁鼻钱)四大类。
2.半两钱时期:从秦统一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秦始皇统一货币,将战国时期的四大货币类型统一为秦国的方穿圆形的半两钱,确立了古钱的外型基础。
3.五铢钱时期: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前后七百余年。
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最久的货币,形制上,有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等。
4.开元通宝时期:唐代钱帛并行,金基本退藏。
唐高祖武德四年废隋五铢,铸“开元通宝”,唐代钱帛并行,金基本退藏。
从此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铜元时期:铜元的发行最早始于清代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虽然首先进行了币制的整顿,但并未真
正实现统一化,除中央政府制造的“大清铜币”和“大清铁币”外,在地方政府时期还有二十多个省份分别制造发行了带有本省简称的铜元。
此外,中国货币发展史中还有许多值得提及的点。
例如,夏商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使得珠玉谷帛贝类等价物
出现;秦始皇统一币制改革,黄金铜钱并行;汉武帝确立“五铢钱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裂,币制混乱;宋代以铜铁钱为主,和纸币、银锭混合流通;元代禁用铜钱,推行纸币;明代纸币贬值,银本位确立;清代前期银两制,白银为主,铜钱为辅;辛亥革命后纸币繁杂混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
中国钱币的历史演变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中国钱币的历史演变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货币也经历了数次变革。
而这些钱币不仅仅代表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1. 古代钱币的出现中国的钱币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据史料记载,在周王朝时期,已有铜质器物作为货币使用。
这些器物上的铭文记录了制作者和年代等信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货币逐渐从铜器发展到铸币。
最早的铸币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铸造的铜质货币,称为“半两钱”。
2. 历代钱币的变迁从秦始皇时期开始,中国的钱币经历了多个朝代和时期的变迁。
随着汉代的统治,铸币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
其中,汉武帝的五铢钱和汉宣帝的汉无封钱被视为中国古代钱币中的珍品。
这些钱币在制作工艺和纹样上都有明显的特点。
唐代是中国钱币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唐代的货币体系得到完善。
唐代的钱币以“开元通宝”最为流行,在当时具有极高的代表性。
随着历史的演变,宋代钱币逐渐趋于精细和标准化,包括“元宝”、“玉宝”、“金元宝”等。
元代则出现了著名的“元大洪宝”和“元通宝”,是元代钱币的代表作。
明清两代的钱币则进一步精细化,铸造技术得到大幅提升。
其中,明代的宣德通宝和清代的大清铜币成为历代钱币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3. 钱币背后的文化内涵古代的钱币除了作为货币使用之外,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钱币的形制。
古代钱币中的形制多种多样,除了规范的方形外,还有刀、镰、牛、车等各种各样的形状。
这些形制的背后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刀钱象征武力和权力,牛钱则是祈求丰收和安居。
其次是钱币的纹样。
古代钱币上的花纹、文字等都能代表着当时的文化、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
比如唐代的“开元通宝”就有唐人写意的花鸟图案和楷书字体,而明代的宣德通宝则有婉约而含蓄的“宣德”二字。
最后是钱币的印章和鉴定文化。
对于古代文人雅士来说,钱币的收藏不仅是为了财富,更是为了印章和鉴定文化。
中国古钱币文化简史
中国古钱币文化简史中国古钱币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商周时代。
钱币作为物品的一种形式,不仅是一种货币媒介,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讲述中国古钱币文化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贝币。
贝币一般以贝壳或贝母制成,这种原始的钱币形式主要用于交换和商品间的价值评估。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朝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货币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青铜钱。
古代青铜钱是中国古代使用最广泛的货币形式之一,它的制作工艺逐渐完善,钱币文字和形制也逐渐规范。
最早的青铜钱出现在春秋时期,这些钱币一般都有圆形、方形或刀形的形状,上面刻有各种各样的文字和符号,用以表明其发行者和价值。
这些青铜钱发行量庞大,不仅作为货币使用,还被广泛收藏和使用于祭祀、婚嫁、农事等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铜钱的形制变化趋于规范,直到秦汉时期进一步统一。
著名的秦朝始皇帝就制定了统一的钱币标准,这些钱币一般采用圆形,上面刻有汉字和符号,那种最具代表性的是“华清宝泉”钱币。
这些青铜钱在资源丰富的汉朝得到大量铸造,成为后世模仿的样板。
随着王朝的更替,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币开始出现并得到普及,一些地方政权也开始铸造铁钱作为实物货币。
同时,白银和黄金也开始在市场上流通。
到了唐宋时期,钱币的形制更加丰富多样,质地也更加精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唐朝的铁钱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方孔钱。
到了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钱币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元朝时期,从蒙古和西亚带来的铜镍合金钱币开始大规模流通,质地明显改变。
明代开始发行铸造较为精美的铜制圆钱,而清代则进一步规范了钱币的质量和标准。
在近代中国,随着社会变革和技术进步,钱币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14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发行新的货币形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币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在当前,中国古钱币文化已经成为收藏和研究的热点。
中国古钱币的演变
中国古钱币的演变先秦货币金属贝是商、周时期流通的货币。
至春秋战国中期,以劳动工具为原形的新的货币形态出现了,主要是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I)、布币布币是由一种铲型农具“镈”演变来的。
在古代“镈”与“布”通用。
布币在形制上有空首布和平首布之分,空首布是早期的货币,有平肩、斜肩和耸肩三种形式。
流通于春秋时期和战国初期。
平首布是后期的货币,是由空首改为平首,币文多有祈字,所以也称祈布。
祈原义指斧,后逐渐演变为重量单位。
布有半祈、一祈、二祈等,祈布有小方足、尖足布、圆足布等形式,流通干战国后期。
三孔布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铸币,至今出土和传世极少,是中国古币的珍品。
(2)、刀币刀币是由一种工具“削”演变来的,各地流通的刀币形制相差较大,刀币最先源于齐国,统一于“齐法化”的形式,“齐法化”习称三字刀,后流通到燕赵等地。
刀币有齐刀、尖首刀、明刀和直刀等形制。
流通于战国时期,齐法化刀是齐刀的代表。
(3)、环钱环钱是仿纺轮的形制铸成的,分为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两种。
前者与纺轮相似,后者则象征古人所指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点。
环钱流通始于战国中后期。
(4)、蚁鼻钱蚁鼻钱是仿海贝的形态制成的,呈椭圆形,正面突起并铸有阴文,背面扁平。
因钱面上有阴文,加上又有穿孔,犹如怪异的人面,故俗称“鬼脸钱”。
流通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5)、早期金银币黄金和白银作为贵金属早就被古人所珍爱,并用于铸造货币。
楚国铸造一种带有铭文的金饭,称为“郢爰”,这是最早期的金币。
还有一些地区用白银铸造布币,这些可谓是最早期的银币五铢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和度量衡。
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从此,中国货币开始进入以铢两为单位,以铜质为主要币材的年代。
西汉初年的币制基本上是沿袭秦朝的币制,只是重量上锐减。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始铸五铢钱。
由于铢钱制作精美,重量适中,流通便利,因此,尽管随后的几个朝代时铸时停,但五铢钱始终处于主要货币的地位。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1. 货币萌芽阶段(先秦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采用了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如贝壳、玉石等,这标志着货币的萌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铁器被广泛用作货币。
2. 铜钱时代(秦汉至隋唐)
公元前前3世纪,秦统一六国后铸造了圆形孔钱,标志着我国货币正式步入铜钱时代。
汉代重铸五铢钱,成为长期通行的主要货币。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元通宝、永徽重宝等名钱。
3. 纸钞货币时期(宋元明清)
北宋时期,由于铜钱贬值,政府开始发行交子和会子,为纸钞货币的雏形。
元代正式发行纸钞交子。
明清两代均沿袭纸钞制度,并出现了一些地方钞。
4. 近代货币时期(1840年至1949年)
鸦片战争后,洋钱(主要是银元)流入中国大量使用。
1935年发行了法币,但由于战乱无法统一管理。
1948年发行人民币,为新中国货币制度奠定基础。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1949年至今)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62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1987年发
行第四套人民币。
2005年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我国货币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实物货币到铜钱,再到纸钞货币,最后发展到统一的人民币制度,见证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进步。
古代钱币的发展史
古代钱币的发展史
1.天然贝币: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天然海贝已经被用作货币,如商代的琥珀
金币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无文铜贝。
2.夏代至秦朝:中国的货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朝。
夏商时
期主要使用实物货币,即天然贝。
西周晚期除了贝币外,还流通了一些无固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
3.先秦货币: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推动了金属铸币的使用,货币形态多样化,
如空首布、铲布(农具铲的演变)、蚁鼻钱(铜贝的高级形式)、刀币等。
这一时期,货币体系因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4.秦朝货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统一的货币制度,以秦半两为主,但由于政策问题
导致货币减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汉朝初期,刘邦为了筹集军需自行铸钱,并在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了五铢钱作为官方货币。
5.货币文化的演进:随后的朝代,如唐朝、明朝、清朝等,都在货币文化和铸造技术上进
行创新和发展。
例如,唐朝的开通元宝、宋朝的交子、元朝的纸钞等,都是各自时代的代表性货币。
6.货币体系的完善:中国古代货币体系非常完善,包括多种形态和用途的货币,如布币、
刀币、圜钱、蚁鼻钱、方孔圆钱等。
这些货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过程一、贝壳货币时代在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
贝壳因为形状美观,易于保存和携带,被人们广泛接受作为交换媒介。
贝壳货币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二、青铜器货币时代随着青铜器的出现,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作为货币。
青铜器货币的形状和功能比贝壳货币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青铜器货币通常采用不同形状和纹饰的青铜器,如刀、斧、铲等,用于交换和支付。
三、金属钱币时代金属钱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货币的重要进步。
最早的金属钱币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钱币主要是铜质的,形状为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孔。
这种方孔钱的使用,为后来的铜钱奠定了基础。
四、铜钱时代铜钱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货币形式之一,它的使用时间跨越了两千多年。
最早的铜钱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的铜钱形状简单,多为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孔。
随着时间的推移,铜钱的形状和铸造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铜钱,如方孔铜钱、圆孔铜钱、无孔铜钱等。
五、纸币的出现纸币是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最早的纸币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的纸币被称为“交子”,是由政府发行的。
然而,当时的纸币并没有普及使用,主要是作为政府的官方票据来使用。
直到宋朝,纸币的使用才开始广泛普及。
宋朝的纸币被称为“官钞”,具有一定的信用背书,得到了公众的普遍认可。
随着纸币的普及,人们不再依赖实物作为交换媒介,纸币成为了主要的货币形式。
六、金银货币时代随着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加,金银货币逐渐成为了中国古代的重要货币形式。
金银货币的使用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的金银货币主要是以金、银块或金、银圆形的形式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银货币的形状和重量不断变化。
在唐宋时期,金银货币的形状逐渐演变为扁平形状,称为“锭”,其上刻有各种花纹和文字。
在明清时期,金银货币的形状进一步演变为圆形或方形,上面刻有明确的面额和文字。
七、近代货币时代近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货币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史(带图解说)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中国古钱币发展四步曲
中国古钱币发展四步曲我国钱币自商代起源之后,在长达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钱币的形态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根据各时期钱币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变化,我们将中国钱币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成钱币萌芽、纪地钱币、铢两钱币、年号钱币四个大的历史时期。
一、钱币萌芽时期这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的商代晚期开始,到公元前8世纪的春秋初年结束,先后历时400多年。
这一时期钱币的主要特征是:①钱币虽然已经出现,但形态上尚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铜贝模仿天然贝,原始布与一般生产工具铲的小型化。
②铸币原料采用当时铸造礼器、兵器、工具最常用的铜金属,对后世铸币长期使用铜料产生深远影响。
③存在着共同使用铜贝、原始布、铜金属块称量货币的现象,开启了春秋战国时期多种钱币体系的先河。
④钱币上尚没有文字出现。
总的看来,这时的钱币尚处于萌芽时期,但它为以后的钱币发展奠定了铸钱技术的基础。
另外,由于西周宗法制度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钱币的使用并没有能完全排斥民间广泛流行的“以物易物”交换活动和用其他物品作为货币的传统,钱币因而未能在商品流通中取得主导地位,这是迄今为止未能发现众多商周钱币遗物的根本原因。
早期贝币二、纪地钱币时期这一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的春秋初年开始,到公元前3世纪末的战国晚期结束,先后历时500多年,史称春秋战国时期。
通常又细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在商品经济方而,最显著的特点是商业化大都市的涌现和金属铸币的发展以及大量使用。
所谓纪地钱币,主要指在钱币上铸有地名、城邑名。
当然,当时钱文的性质比较复杂,还有纪天干、纪地支、纪数目、纪重量、纪交换值、纪范次、纪炉别、纪国名、纪币名等情况。
但主流是纪地性质,因此学术界通常把这一时期内的钱币统称为纪地钱币。
从钱币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看,经地时期的钱币较前有很大的变化,形成鲜明的时代特色:①钱币上出现了文字,这是一个最大的特点和进步。
这些钱币文字性质不一,书体不同,它们为探讨钱币的流通范围、铸主、年代、币值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文字依据,它们也是研究早已失传的秦、齐、楚、燕、赵、魏六国古文字的珍贵实物资料。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简介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简介
第一章:古代货币的演变
自古以来,人类交换商品的方式多种多样。
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如贝壳、布匹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实物货币逐渐演变为金属货币。
在中国古代,铜钱是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
第二章:铜钱的发展
铜钱始于商周时期,最早的铜钱是用贝壳模制而成,后来逐渐演变为铜质的圆形或方形钱币。
在汉代,铜钱的制造工艺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铜钱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在唐代,铜钱的规格和重量得到统一,成为了中国流通最广泛的货币。
第三章:钱币的流通
自铜钱广泛流通以来,各个朝代都曾经发行过大量的钱币,其中不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在各朝代的钱币中,以清代的钱币最为丰富多样,而且制作精良,是钱币收藏家们最为热衷的收藏品之一。
第四章:现代钱币的发展
自20世纪初,中国货币制度逐渐走向现代化,国家开始发行纸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货币制度也不断完善,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至今已经发行了七套人民币。
在这过程中,钱币的作用逐渐被纸币所取代,但钱币作为一种文化和历史的遗产,仍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中国古代钱币发展的脉络与变迁
中国古代钱币发展的脉络与变迁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发展,钱币作为交易媒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钱币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包含了古代钱币的起源、制作工艺、流通范围、版式样式等多方面内容。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钱币的脉络与变迁,带您一起走进古代的钱币世界。
一、钱币的起源及发展据考证,中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有形状类似贝壳的贝币,而后出现了铜矛、铁贝等不同种类的货币。
秦朝时期,古代的铜钱首次出现并进入了广泛的流通领域。
它制作精美、重量适中,逐渐发展成为了古代的主要货币。
汉朝时期,钱币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由单一的铜钱逐渐出现了银质和金质的货币。
如今我们在博物馆和文物市场上看到的一些金、银钱币也正是产生于这个时期。
唐朝时期,由于铜钱在市场需求上依旧大,因此唐代的铜钱仍然占据了大部分比重,并逐渐发展成为了“当欠钱”,即我方欠他人的债务使用的钱币。
到了宋代,古代钱币的种类越发繁多,铜钱开始分为小平、小五、小六等多种规格,银钱和铁钱的使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
明代人形铜钱的应用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而进一步提高,随着西学东渐,诸如“宣统银元”等西方银币也开始在中国流通。
二、钱币的制作工艺中国古代的钱币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并形成了独特的样式和技艺。
古代铸造钱币的工艺通常包括初制、做模、铸钱和磨制等环节。
如今我们在文物市场中看到的钱币,多数都是由鼓或铁模压制而成。
而在古代的时期则一般是采用铜鐾法铸造,即在模具中放上热铜块,然后一边倒入液体银铅,一边持续敲打以使模具中的空气排出,然后再待其冷却定型。
这种造币方式能保证硬币的成形度更高,而且特别适合于需要大批量生产的铜钱。
三、钱币的流通范围和货币政策在中国古代,钱币的使用范围、流通速度和使用制度都与民间习惯、当时的经济状况,以及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劳动力分工不明显、贸易逐渐完善的晚期,钱币从开始作为交易媒介逐渐转化为衡量财富和支配生产力的一种形式,并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商周时期:贝币,是指先秦时期以海贝充当原始货币。
出土发现早在夏晚期,贝币已得到使用,商周时代则更为普遍了。
商代常见的是一种齿币,背面往往磨平,或钻一穿孔,便于携带,学名为货贝。
春秋战国:布币。
春秋战国时期广泛流通的一种货币,由铲演变而来。
最早的布币,保留着铲的形状,所以也叫铲币。
刀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铸币之一。
其形由春秋时期的农具、手工工具和日常用具——刀演变而成。
秦汉时期:铜钱,古代铜质辅币,指秦汉以后的各类方孔圆钱,方孔圆钱的铸期一直延伸到民国初年。
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
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
汉武帝即位后,国家统了新的货币一五铢钱。
它制作精良,百姓非常喜欢,一直用了7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货币。
唐朝:开元通宝是唐代铸造的一种铜质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两宋时期: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
宋、金纸币名称之一。
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
流通不便。
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
元朝:这时的钱币包括通宝宝钞(纸币)、银锭,上面有蒙、汉两种文字。
元朝用宝钞的人非常多,不过也有人喜欢用银锭。
如果银锭有五十两重,就可以叫“元宝”了。
明朝:明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并且有明一代276年历史只发行一种“大明宝钞”纸币明熹宗,天启元年八月补铸完其父年号钱“泰昌通宝”随即开铸天启通宝。
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
清朝:这时的主要货币是用白银制成的宝银(银元宝)。
虽然清朝也发行了纸币“大清宝钞”,但只用了十年就停用了清末时朝廷还从国外买了造币机,铸造了圆形无孔的钱币——龙洋银元。
中国古钱的72变
中国古钱的72变19岁,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
喜爱研究中国货币史、收藏历代古钱,能够熟练掌握纸币、邮票的整形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数次极为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金属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或元宝的演变,以及纸币的产生。
货币的起源——自然货币在我国远古时期,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低下物质极不丰富,部落或家庭之间偶尔发生的交换活动也只是以物易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也相对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需求不断扩大,以物易物交换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们急需寻找交换的中介物。
原始贝币产生于商代,距今已有约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钱币的始祖。
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因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
由于它大小适中,具有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天然贝就逐渐充当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
海贝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海域。
它作为货币的出现,反映了商代商业交流的情况,标志着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贝币以“朋”为计量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大型海贝一枚中型海贝二枚北京保利2012春拍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时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金属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从商朝中晚期至周,由于人口增多、农业进步、手工业发达、商贸往来频繁等诸多因素,促使货贝需求量猛增,故在当时又出现了许多仿制贝币,有石贝、骨贝等。
这类贝币形体都较小,其长绝大多数在1.2——2.4厘米之间。
中国古币年代常识介绍
中国古币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流通的货币,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货币发展历程。
了解中国古币的年代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下面是对中国古币年代常识的详细介绍。
1.造币起源和青铜货币时代(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古代的铸币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的商代青铜形状货币。
这些铜形状货币通常是小型青铜器,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矩形等。
商代的货币以质量为单位,被广泛用于商品交换和官方支付。
2.刀币时代(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刀币是中国古代流通的货币形式之一,最早出现在秦朝。
刀币的形状与刀相似,故名。
刀币制作精细,一般有重刀和轻刀两种,重刀多用于官方支付和大额交易,轻刀多用于民间交易。
刀币流行了几个朝代,包括秦朝、汉朝、三国、晋朝等。
3.铜铁货币时代(公元618年-公元904年):铜铁货币是唐朝时期首次出现的货币形式。
铜铁货币的特点是,铜质中间有一个圆孔,可以穿上铁绳挂在腰间悬挂。
这种货币形式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唐朝末年国家财政困难问题,同时也方便人民携带和使用。
铜铁货币在唐朝、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广泛流通。
4.纸币时代(公元960年-现代):纸币是中国古代流通的一种重要货币形式。
纸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由北宋宰相赵普提出。
赵普在公元102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称为“交子”,用以方便商品交换和减少运输负担。
之后,纸币制度渐渐普及,不同朝代的纸币外形、制度和面额都有所不同。
5.货币统一时期(1948年至今):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社会政治动荡,经济也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
为了整顿货币制度,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中华民国于1948年发行了人民币,终结了各种地方货币和私人银行券的混乱局面。
从此以后,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的法定货币,经历了多次和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古币年代常识可分为:造币起源和青铜货币时代、刀币时代、铜铁货币时代、纸币时代和货币统一时期。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对于了解中国货币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程从古到今,钱币一直扮演着货币交换媒介和贸易方式的重要角色。
而中国古代钱币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之一,其发展历程也非常独特和精彩。
本文将从古代时期一步步剖析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程,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吧。
一、先秦时期钱币的雏形在先秦时期,钱币并不是人们交易的主要手段,而是以实物交换为主。
然而,人们在经济交往过程中纷纷发现,实物的交换具有局限性,所需要的交换品往往不对等或者难以评估价值。
于是,人们便开始创造类似于钱币的交换媒介,例如贝壳、石子等等。
这些雏形钱币虽然使用颇为广泛,但由于不规范和价值难以衡量,因此还是无法解决交易中的问题。
二、战国时期钱币的诞生进入战国时期,随着人们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雏形钱币逐渐得到改进和完善。
战国时期的钱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质地坚硬的布币,一类是以铜、铁为材料的实物钱。
其形状大都规则,表面印有制造时打的印记,用以标识其制造地和制造者。
战国时期钱币的出现,对当时的经济交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后来郭沫若先生所称之为“轮润抒章、异样天下”的汉币铺平了道路。
三、汉代钱币的大规模流通汉代,钱币作为货币的地位逐渐得到肯定,并且开始大规模流通。
汉代钱币以铜质为主,重量和大小也有所规范。
较为著名的包括五铢钱、半两钱、轻车币等等。
此外,在汉代还出现了刻有文字和图案的钱币,这一举措标志着钱币制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汉代钱币的大量流出,也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制度的初步完善。
四、唐宋时期钱币的监制唐宋时期,钱币制度进一步完善,出现了“均值制”和“背铸制”两种规范。
唐代钱币以铜质为主,流通铸造具有钱文或者图案,其形制逐渐规范化,出现了“铁钱”和“宣泉钱”等。
而宋代钱币则将权力下放至地方府县,由其分别负责钱币的发行、监制和流通,这也为当时经济的稳定和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元明清时期钱币的改革与制度竞争元、明、清三代,钱币制度逐渐与时俱进,此期间出现了铸法和打制法并存的局面。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 3、科学文化的发展.
古钱币欣赏
小知识
太平通宝
太平通宝,是北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 (976-983 年)铸造的年号钱,钱文直读, 有隶书、真书两种书体。其形制和宋元 钱基本相同,但钱背的星月文明显减少, 通常能见到的仅背上月文一种并不多 见。
一、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原因: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经无法 满足人们的需求。
措施:商代贝币演变为铜币。
结果: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自然货币 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周代铜贝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二、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 原因:战国时期各国甚至诸侯国的各个地区 都自铸货币,造成当时中国货币形状杂乱。
哈尔滨出土的 太平通宝钱
措施:唐朝高祖李渊于621年改革币制,废 除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 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结果: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 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后的“民国通宝”。
小知识 开元:开创新世纪; 通宝:在国内通行的宝货。 以十文钱为一两,十钱一两的进位制由此开始。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货币的产生
▪ 商代(前17-11世纪)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 基础上,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分工日益复杂, 商代商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 “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尚书 酒诰》
▪ 海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
商代贝币
五贝连一串,合两串为一, 以“朋”为单位。
用“贝”做偏旁的字
财货 贵 贱 贡赐 赠 贪 贿赏 贫 贾 。。。。。。
措施:西汉武帝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 下令销毁各地私铸的钱币,由国家铸造统 一货币——五铢钱(约3.8克),轻重适中, 便于使用,通用全国。
古钱币发展史
古钱币发展史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超有意思的古钱币发展史。
古钱币的历史那可是相当悠久啦!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最早的货币形态——实物货币。
那时候,人们用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东西来充当货币。
比如说,游牧民族常用牲畜、兽皮来进行交易,而农业民族则把五谷、布帛等作为交换的媒介。
不过,在众多的实物货币中,海贝因为便于携带和计数,而且还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所以逐渐成为了流通较广的货币。
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像“贵”“资”“贪”“贫”“财”“购”等,大多都与“贝”字有关呢。
到了商朝,出现了一种新的货币形式——贝币。
贝币是用天然的贝壳加工而成的,上面还可能会刻有一些简单的图案和文字。
在商朝的墓葬中,经常能发现贝币的踪迹,这说明贝币在当时已经被广泛使用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实物货币在流通中变得不太方便了,于是金属铸币开始兴起。
当时形成了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中原地区的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
布币是由青铜铲形农具演变而来的,和“布”同音假借。
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也就是有装柄的空心銎;到了战国时期,就变成了平首布,形似铲状铜片。
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的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
西北方的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璧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
南方的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是由贝币演化而来的。
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也统一了货币。
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 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了二千多年。
而且秦朝的钱文“半两”是由宰相李斯所书,后来的钱文也大都出自达官贵人或书法名家之手。
汉朝的时候,汉武帝首创了“五铢钱”。
五铢钱质量高,轻重合宜,一直到隋朝,五铢钱都是历朝的法定货币。
不过在汉朝,也出现过一些币制混乱的情况,比如刘邦当皇帝时国家很穷,改铸了许多小钱,像“榆荚半两”,重不足 1 克,直径不足1 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白银
1.早期的白银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白银铸币 已经出现。1974年河北 平山县战国时中山国墓葬 的发掘中,出土了银质贝 币数枚,同时出土的还有 赵 国的刀布,因而可知 银贝在中山国也同刀币一 样是日常流通的货币。
货币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自从秦半两 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秦为什么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作为统一后的定 型货币?何以为历朝历代所沿用? (1)圆形方孔钱自身的优点; (2)秦人使用圆形方孔钱的传统; (3)中国人传统宇宙观的体现——天圆地方; (4)君临万方、皇权至上的象征; (5)中国人处世观的体现——外圆内方。
•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 ”、“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二十四进位)。
• 李渊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 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 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的演变。开创了唐宋以后“文”为单 位的年号。
•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 有两、钱(3.37克)、分、厘的十进位法。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 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形形色色的货币
钱币退出流通领域的原因:
名目繁多、形制杂乱;
成色参差不齐、钱法朝令夕改;
货币流通不稳定,不能适应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下商品经济的 发展。
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其无装柄中空的銎。平肩平底 布或平肩方向耸肩尖足布或圆肩圆足布发展。
布币
肩
足
桥梁
布币
平肩 尖足
耸肩 圆足
圆肩 方足
平 肩 桥 裆 布
刀币是有商周时
期的工具青铜削 演而来的,所以 刀币的柄端均有 环,柄上有裂沟。
齐国和北方
的燕国身主要使 用刀币。刀币分 “燕明刀”和 “齐刀化”二大 类型。刀币形状 取象于山戎、北 狄等北方游牧民 族渔猎用的刀类 工具。由于齐刀 面有“化”字文 而称“刀化”。
钱被称为 “孔方兄”,概源于此。
(2)汉武帝时期始行“五铢”钱
汉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 废“半两”,改铸 “五铢”钱,大小 轻重适宜, 制作精 美,深受欢迎,其 后各朝累铸,沿用 至唐初长达730余 年,是中国历史上 最长寿的货币。
•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 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
•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 刀币,蚁鼻钱,环钱(圜钱 )四大货币体系。
• 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因形状似 铲,又称铲布,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 两大类。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 (qióng,斧子上安柄的孔)。
铲币
早期的布币形式——空首布
锡贝币
蚁鼻(鬼脸)钱
2.铜钱
(1)秦始皇废除六国币制统一货币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 之币”,废止战国时期各国流通的刀形、布形、环形等形式不一、单位各异的各类铜, 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 定的货币。
作用。
南北朝币制的混乱
• 南北朝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 动荡时代,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 大混乱时代,宋、齐、梁、陈各自都 曾铸钱,造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 性,导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 市。
(3)铜铸货币在唐、宋、元、明、清期间的发展
唐朝建国后,在整顿币制过程中, 铸造“开元通宝”钱,代替原来的 “五铢钱”,以后各朝代都称“通 宝”,只是把“开元”二字换成当 时的年号,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清 代。至1916年“洪宪通宝”止,通 宝、元宝钱体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 年,其生命力之长久,在世界货币 史上罕见。
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
元鼎二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
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
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
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
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
三、白银
天然银块——春秋战国银刀、银贝、银布币—— 西汉白金三品——东汉至唐宋多铸成饼、锭、铤、 条、块及它器饰——北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7 年)开始以银锭为合法通货——1197年金铸承安宝 货银币,正式成为法定银币流通——元代铸行银元 宝——明嘉靖年间确定银两制,银钱双本位制,中 国开始正式成为用银本位的国家——清嘉庆以后, 外国银元成为中国的通用货币,光绪年间自铸光绪 元宝银元,为我国银元之始。此后银两与银元并用 ,一直沿用到1933年废两改元为止。
•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货、财、贸、贱、贷、贫、账” 等,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 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 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铜币
1.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货币体系
铜
贝
铸
黄
白
纸
币
币
金
银
币
•
因介 现 商 物 产 的 的 原 的。 , 品 交 力 产 商 始 。贝 成 日 换 的 生 代 贝
币为益阶发,,币 能商增段展标是产 成品多之程志钱生 为交。后度着币于 货换此,。当的距 币过时可在时始今 是程贝交原社祖三 有的币换始会,千 原中出的物生它年
贝成为中国古代最早货币 的原因:一是本身有功用, 二是有天生的单位(个, 十个穿成一串叫一朋), 三是坚固耐久,四是便于 携带,五是产量不多,得 来不易。
燕明刀
圜钱
• “圜钱”是中国战国时期铸行的一类圆形铜质货币,又称 “圜化”,简称“环钱”,是我国先秦时期铜铸币四大系统 之一,也主要是秦国的铸币形式。圜钱有两大类:一是 圆形圆孔,比较原始;二是圆形方孔(由圆形圆孔逐渐 演变而成)。
鬼 脸 钱
蚁 鼻 钱 、
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 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 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 鼻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