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沈从文出生在湖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他的作品多以湘西生活为题材,________出他对湘西本土文化的深刻了解。
“水”作为沈从文散文中的一种审美实体,与沈从文有着________的联系,他的文笔也如________。
A. 映现盘根错节笔走龙蛇B. 折射盘根错节行云流水C. 映现千丝万缕笔走龙蛇D. 折射千丝万缕行云流水2. 下面诗句没有描写莲花的一项是(3分)( )A.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B. 游莫美于春台,华莫盛于芙蕖。
C. 娴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D.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猎场》遭遇的尴尬,折射的正是当今电视剧整体趋长的现象对作品艺术性的损害。
评论家李京盛注意到,眼下很多电视剧为了长而长,大量注水,造成无效时间的耗费和剧情的拖拉,导致在艺术上的粗糙和失败。
在他看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将有助于打造精品,提升电视剧的整体质量。
①从这一点来看的话②电视剧创作应尊重艺术的规律③ 电视剧越来越长的整体趋势④ 而艺术的规律之一就是要讲究含蓄⑤ 原本就是反艺术规律的⑥ 控制集数,让电视剧短一些A. ②④①③⑤⑥B. ②③⑤④①⑥C. ⑥③⑤①②④D. ⑥②④③⑤①4. 对下面一段话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任何行业中技艺纯熟的工匠,都离不开长年的经验累积。
但现在有很多人也因此把工匠的形象和机械重复、循规蹈矩联系起来,把经验与创新对立起来,认为工匠精神就是经验主义,不利于当代科学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这显然是一种明显的认识误区。
回顾历史,很多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能工巧匠”,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而为人们称道传颂,如最著名的工匠代表鲁班也是因为发明锯、曲尺等实用工具而被后人称为木工鼻祖。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2020.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
材料一在李子柒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由东方、田园、美食、女性、自然风光等诸多复杂符号组成的综合体。
我们当然可以将李子柒的视频看作是对某种意义上的传统美学的回应,她令网民想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定景观,一种带有浪漫精神的、山水田园诗那样的自然,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或者王维这样的诗人。
这种自然的观念背后暗示了一个无法令人满足的世间,正因为人世间存有缺憾,因而古人开始歌颂自然。
然而李子柒重现了这个结构,却改变了结构的内核,将传统自然观念中暗含的道德批判转换成了对现代技术的批判。
譬如她所展示的家庭土窑、手工造纸、阿胶制作等,都指向前现代的技术工艺,而不是当代社会的工业化。
哪怕观念充满单纯的猎奇心,也足够让人们在这个瞬间来想象一种“去现代性”的生活,也就是脱离现代大工业系统之下的生活可能。
在节奏非常迅捷的时代里,人们更愿意视李子柒视频为一种都市里的童话世界,温柔,并且充满视觉上的诱惑感。
可以说,把后现代的文化以一种虚构的古典叙事来进行重新包装,看上去,这一切是反对都市的,但是却恰恰迎合了都市的口味。
看上去,她提出了一种对于现代时间的反对,但那些视频里的时间观念,恰恰又是迎合着现代时间的基本口味。
(摘编自尤雾《李子柒:直播时代的“田园诗”》,有删改)材料二人类生存与发展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外,还需要获得心理的归属感,而社群文化为个体寻求心理归属提供了可能。
当前网络直播能够形成全民直播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体能够在直播平台上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群体。
当前我国一直处于人口高度流动的状态,这打破了原本以血缘和地缘构建的社群关系,人与人之间更加疏离。
城市的外来人口往往会有剥离感,无法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为了寻求心理归属感,人们需要重建主体性,获得身份认同,而网络直播门槛较低,且不受职业、收入、性别、阶层、种族等因素的束缚,它将具有相同兴趣的人们聚合起来,建立起社群。
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19.11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沈从文出生在湖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他的作品多以湘西生活为题材,________出他对湘西本土文化的深刻了解。
“水”作为沈从文散文中的一种审美实体,与沈从文有着________的联系,他的文笔也如________。
A. 映现盘根错节笔走龙蛇B. 折射盘根错节行云流水C. 映现千丝万缕笔走龙蛇D. 折射千丝万缕行云流水2. 下面诗句没有描写莲花的一项是(3分)( )A.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B. 游莫美于春台,华莫盛于芙蕖。
C. 娴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D.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猎场》遭遇的尴尬,折射的正是当今电视剧整体趋长的现象对作品艺术性的损害。
评论家李京盛注意到,眼下很多电视剧为了长而长,大量注水,造成无效时间的耗费和剧情的拖拉,导致在艺术上的粗糙和失败。
在他看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将有助于打造精品,提升电视剧的整体质量。
①从这一点来看的话②电视剧创作应尊重艺术的规律③ 电视剧越来越长的整体趋势④ 而艺术的规律之一就是要讲究含蓄⑤ 原本就是反艺术规律的⑥ 控制集数,让电视剧短一些A. ②④①③⑤⑥B. ②③⑤④①⑥C. ⑥③⑤①②④D.⑥②④③⑤①4. 对下面一段话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任何行业中技艺纯熟的工匠,都离不开长年的经验累积。
但现在有很多人也因此把工匠的形象和机械重复、循规蹈矩联系起来,把经验与创新对立起来,认为工匠精神就是经验主义,不利于当代科学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这显然是一种明显的认识误区。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超己的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才能发生。
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
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那个“仁”字。
《论语》中对于“仁”字的解释最多,但是也最难捉摸。
孔子有不少次数说“不够说是仁”,但是当他积极地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却退到了“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
孔子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
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和,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但是因为在社会形态中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的缺乏具体性,所以凡是要具体说明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
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得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费孝通对儒家的挑战就在于发现了儒家的一个内在困难,孔子并不能“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因此儒家道德体系一直都没有完成普遍性的理论构造。
按照费孝通的社会学解读,儒家道德所以缺乏普遍原则是因为它把道德实践限制在私人道德关系范围内,而这个私人道德体系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是自我主义的,以私解释一切,这样,由私所定义的实践就不可能支持普遍原则了。
苏州市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苏州市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1. (6分) (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透视“李约瑟难题”:呼唤创新文化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曾经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确实,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
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纷纷落伍了。
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比较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移,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17,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为牛顿等科学家提出超前的、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其先进的市场意识、商贸手段也为蒸汽机等技术发明和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是世界科学中心、技术中心和产业中心。
我们再看看德国在近代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
德国的迅速崛起,要归功于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归功于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归功于将大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研究结合起来,促使大批的青年人才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促成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长期积累。
这种新型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开辟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先河。
现在世界科技和经济“超级大国”美国,也是通过文化创新而后来居上的。
美国为什么能够成功?最大的因素,是有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不断营造和优化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卷2023.11注意事项:本卷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80年代中后期的文艺理论百花园里,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最终成为了最绚烂夺目的那一朵,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即“文学审美反映论”这一理论命题本身的提法并非“无懈可击”。
有学者认为,若只把文学理解为对现实的一种反映,无论增加“形象”还是“审美”等修饰词,都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对文学本质的全面把握。
受限于时代境遇、学术视野等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还未能有机融入到文学反映论之中,到90年代才有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80年代中后期得到的新发展是深化性而不是突破性的。
诚如马克思所讲,问题意识、现实情怀永远是话语重塑、范式革命、体系构建最根本的内驱力。
诸多新思想、新方法于80年代中后期提出或形成,但只有其中一部分经过岁月洗礼后还能够被认可、被传播,而文学的审美反映论恰好是“流传至今”的理论资产之一。
无论留下了多少遗憾,它们都是一代学人在这一阶段勤于思考、不懈探索的思想结晶。
(摘编自张永清《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发展与深化》,有删改)材料二文学虚构世界的建构是作家面临的基本问题。
作家如何看待与处理他在现实世界中经历的人物和事件,如何建立文学虚构世界的模型,体现了他的本体论诉求。
非虚构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科幻文学似乎都与“现实”有关,但是再现的层次以及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非虚构类作品依托现实世界,如传记、回忆录、日记、书信、纪实文学等,虽然不排除各种讲故事的技巧,它的基本要求是“写世界”,“坚持事实……不要凭空捏造”。
现实主义文学分明是一种虚构,但是它追求文学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同构关系,或者说,它追求文学本体论与认识论的一致性。
江苏省苏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试卷语文2022.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温柔敦厚”诗教观是如何形成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关系到对“温柔敦厚”诗教观思想文化内涵的理解问题。
周代贵族教育崇尚君子之德,是“温柔敦厚”诗教观念产生的重要文化基础。
随着礼乐教化的不断深入,周代贵族的理想人格典范逐渐形成,“温”、“柔”、“和”、“中”等品质成为君子之德的基本内涵,它们对“温柔敦厚”诗教观念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另外,“温柔敦厚”诗教观念的形成,与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在政治、外交中的用《诗》用乐以及周人的诵谏传统也有密切联系。
总之,“温柔敦厚”诗教观根植于周代宗法伦理社会的土壤之上,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生态有密切的关联。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周文化作为一种伦理本位的文化,温柔和顺、持中合度是周代教育所着力培养的一种人格典范,从某种意义上说,“温柔敦厚”诗教观就是周代贵族理想人格在诗学观念上的体现。
“温柔敦厚”诗教观念是源于社会实践的理论概括,是周代礼乐文明的客观反映,周人的歌《诗》、弦《诗》、引《诗》、赋《诗》以及乐工的诵谏,都具有柔和逊顺的特点。
(摘编自边家珍《“温柔敦厚”诗教观新论》)材料二:情操,名词。
情操,此中含有理智在内。
情操虽然说不得“发乎情止乎礼义”,也要“发而皆中节”。
情操完全不是纵情,“纵”是信马由缰,“操”是六辔在手。
总之,人是要感情与理智调和。
感情与理智调和,说虽如此说,然而若是做来,恐怕古圣先贤也不易得。
吾辈格物致知所为何来?原是为的求做人的学问。
学问虽可由知识中得到,却万万并非学问就是知识。
学问是自己真正地受用,无论举止进退、一言一笑,都是见真正学问的地方。
做人处世的学问也就是感情与理智的调和。
苏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苏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伶仃炫丽赊账玲珑剔透重蹈复辙B . 陶冶垄断匮乏上乘佳作雕虫小技C . 造访渊源蹂躏浮想连翩别出新裁D . 国粹坐落永诀消声匿迹礼上往来2. (4分) (2019高三上·北仑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新近出版的随笔集《燕园困学记》中,温儒敏作为一位“老北大人”的深情与热肠跃然纸上。
《燕园困学记》中有逸闻,有趣事,但也更有对燕园甚至中国学界近四十年历史的写照。
《燕园困学记》辑三“聊书”,收录的大部分是温儒敏写作于燕园的学术随笔,与他的学术著作相映成趣。
(甲)他写此类文章的开笔之作是评论萧乾《搬家史》的《可作野史读的‘搬家史’》一文。
(乙)在他看来,萧乾此书“牵连着三十多年来的社会变迁,从中可以看到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史”。
无独有偶的是,辑一中的《书香五院与》与《北大“三窟”》也写到了北大中文系与温儒敏自己的“搬家史”。
(丙)而从这两篇文章以及《燕园困学记》中其他带有“写史”意味的文字中,何尝不“可以看到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史”?(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跃然纸上B . 甚至C . 无独有偶D . 何尝(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 (2分) (2018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B . 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 . 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与这些可畏的后生相比,一些大家在翻译经典作品时态度却显得有些拘谨,他们对译稿改了又改,往往会把最初的文稿改得面目全非。
B . 国务院参事夏斌向南都记者表示,政府对民企的托管是否越俎代庖,究竟应该介入到何种程度,在当前的背景下始终应该由市场说话。
C . 点开广东省编办官方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开”专栏,48家省直机关及其下设机构的名称、5 000多名公务员姓名等信息昭然若揭。
D . 新“国八条”出台后,国务院派出八个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对先前出台的楼市政策产生的效果顺藤摸瓜,以便了解新变化制定新政策。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 . 重读鲁迅经典,是为了使鲁迅精神融入时代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和规范作用,而不能在“去政治化”的口号下一味丢弃鲁迅思想的精髓。
C . 扬州中学、南师附中、苏州中学、常州中学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被誉为是江苏省重点中学的“四大名旦”。
D . 曹禺逝世15年,如今我们依然怀念曹禺——不仅因为我们一直沉醉于曹禺作为戏剧诗人的特殊艺术魅力中,还因为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
3. (2分) (2017高三上·山东月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全球化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未来的大问题。
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
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者是自觉、内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
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6高二上·潮阳期中) 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寒冬里,虽然万物在混沌和阴暗中沉睡,但是在这混沌和阴暗中,却正蓄势待发着一种不可言喻的苏醒!②因此,凭借围棋比赛就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显然失之偏颇,而断言人工智能将要取代、威胁甚至控制人类,同样为时尚早。
③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④对于消费能力有限的大学生来说,发现一道物美价廉的创意美食,何尝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美事。
⑤毫无疑问,地区的动荡与失序,欧美等西方国家在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西方强权干涉作为背后推手难辞其咎。
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而韩非则是法家学派创始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说会道,温文尔雅,有思想,有内涵。
A . ①②④B . ②⑤⑥C . ①③⑤D . ③④⑥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中日不仅会在钓鱼岛问题上“擦枪走火”,而且会爆发一场局部战争?大多数人对此持否定态度,基本理由是:日本不敢打,中国不想打。
B . 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C .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主任李成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经济改革,特别是金融改革,将为中国的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渠道。
D . 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降低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3. (2分) (2016高三上·宜昌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鸽子能利用地球磁场来导向,相映成趣的是,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一种细菌也能感应地球磁场,这种细菌在磁场中的行动方向就像是一个罗盘针。
B . 热情的张阿姨听说小王是自己女儿的朋友,便拉着小王的手全神贯注地跟她拉起了家常,一直聊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没赶上末班车。
C . 专家指出,只要采取“绿色生活方式”,使家里的每件物品都物尽其用,就可将家庭产生的垃圾量降低25%,化学洗涤用品的使用量减少三分之二。
D . 这些优秀作品并没有在获奖后被束之高阁,而是在政府扶持下尝试走市场化的道路,丰富文化市场,让本地群众享受到原法原味的本土文化。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据市各大旅行社的资料表明:天气转暖后,游客至少增加三成,往北方雪景线路出现火爆正在恢复。
B . 上半年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6﹪,尤其是东南沿海和西部重点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较高涨幅。
C . 在太空行走中,翟志刚身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航天服价值3000万人民币,成功地使自己免受太空极端温度和辐射的伤害。
D . 他在时代旋律与艺术创新、历史潮流与个人价值、讴歌真善美与冷静审视社会上,有着非凡的糅合能力。
这是谢晋电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
3. (2分) (2016高三上·如东月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
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
A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B .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C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D .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3分)4. (15分) (2019高三上·南京月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留意: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依据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干脆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5分)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谈美》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 。
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奇丽思想在清爽质朴的文字中缓缓▲ ,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渐渐走,观赏啊!”则更▲ ,无怪乎该书始终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A.体悟流淌振聋发聩B.领悟呈现振聋发聩C.体悟呈现醍醐灌顶D.领悟流淌醍醐灌顶2.下列选项中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3分)A.癞蛤蟆想吃天鹅肉B.不为五斗米折腰C.吃一堑,长一智D.初生牛犊不怕虎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脉冲星导航团队还安排用5至10年的时间,持续探测26颗脉冲星以建立精确的脉冲星导航数据库将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B.行为矫正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对儿童、青少年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干预,以降低这些不良行为的出现。
C.一张小小的其次代身份证,竟被汉语言专家们挑出了四个值得商榷的语病。
面对如此混乱的用语、用词、用字的状况,让人忧虑。
D.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鉴往知来,为推动共同发绽开出中国良方,向世界释放出团结合作、共创将来的主动信号。
4.下列语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A.“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接着到府上来找我。
”孙大款慷慨地说。
B.程一鸣教授将自己的学术专著送给爱徒王斌,他在扉页上写下“王斌同学惠存”的字样。
C.主持人黄乐乐说:“感谢嘉宾吴小明,庆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D.李烨对张进说:“特别感谢你这次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下次假如你有什么困难,我肯定会鼎力相助。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A.“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江苏省苏州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春之觉醒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仿佛在一夜之间,万物复苏。
冬日的严寒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温暖的阳光与和煦的微风。
树木开始抽出嫩绿的新芽,花朵悄然绽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鸟儿们也开始忙碌起来,筑巢育雏,田野里传来阵阵欢歌。
春天不仅是大自然的苏醒,更是人心灵的复苏。
经历了寒冬的洗礼,人们的心情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得轻松愉悦。
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长椅上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年轻人则带着希望与梦想,踏上新的征程。
1.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A. 冬季的严酷B. 生命的力量与希望C. 自然界的寂静D. 人们对冬天的喜爱2.文中提到的“复苏”,指的是:A. 植物的生长B. 动物的行为变化C. 人们心情的改善D. 以上全部3.“春天不仅是大自然的苏醒,更是人心灵的复苏。
”这句话强调了:A. 春天对自然的影响B. 春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C. 自然与心灵的联系D. 人类对春天的感受4.文章描述了春天到来时的哪些场景?A. 树木新芽B. 花朵绽放C. 鸟儿筑巢育雏D. 上述三项皆有5.文章最后一段的主要意图是什么?A. 描述春天的美丽景色B. 强调冬天的寒冷C. 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D. 解释春天为什么来得晚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文章】《千年一叹》节选余秋雨在古印度,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叹息。
那叹息声穿过岁月的风尘,从印度河的源头一直飘荡到恒河的入海口。
印度河与恒河,这两条古老的大河,见证了印度的兴衰,也见证了人类的文明。
在印度的阿格拉,我参观了著名的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十七代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的爱妃姬蔓·芭奴而建。
这座陵墓建于1653年,耗时22年,由当时印度最杰出的建筑师设计,融合了伊斯兰、印度、波斯等多种建筑风格。
泰姬陵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庄重而典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定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私家园林有两个体系:商人园林和文人园林。
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文人园林的几个要素都在其中了。
苏州园林大抵是文人园林,和扬州的商人园林______________,气息上不张扬,园主的为人也不张扬,所以在动荡岁月往往能逃过劫难,侥幸传承。
在我看来,苏州园林的历史并不重要,()。
园林的“园”繁体是“園”。
“園”是______________的象形:“園”据童寯先生说,“口”是围墙;“土”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台楼阁;“口”居中,像是池塘;而剩下的那些笔画如石如树。
对于中国古人而言,“園”______________地表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更表现了一种内心生活。
也许是由于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文化里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
苏州园林也是如此,尽管风格纷呈、______________,从季节入手,也可以按照艺术感觉把它们分出个春夏秋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迥然不同地地道道惟妙惟肖气象万千B . 迥然不同彻头彻尾力透纸背气象万千C . 截然不同地地道道力透纸背云蒸霞蔚D . 截然不同彻头彻尾惟妙惟肖云蒸霞蔚(2)依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也许是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文化有一种对季节的敏锐。
B . 也许出于农业文明之故,中国文化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
C . 也许是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文化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
D . 绝对是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文化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
(3)依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重要的B . 重要的是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C . 重要的是它在多大程度上把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传递出来D . 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至关重要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临近端午,许多人早早制订了游玩计划,购物、出行、访友……在忙碌与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中,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假期,放松一下原本无可厚非,可许多人似乎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端午这个新定的“假”,或多或少淡化了端午这个传统的“节”。
端午不仅是“假”,更是“节”,我们过端午节时,更应该关注它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端午节又叫重午、端五、重五、五月节、端阳、蒲节、天中节、诗人节、女儿节、龙舟节、粽子节、医药节等,是最早出现的中华传统节日之一。
早在先秦已经出现,到了汉代,已有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诸多习俗。
有统计显示,在中国56个民族中,半数左右拥有属于自己的端午节。
比如彝族都阳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及金沙江沿岸等地流行。
在节日这一天,每家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包好粽子,在山间草坪唱歌跳舞尽情娱乐。
由是观之,端午节习俗传承是古老和现代的统一,时代与地域的交融。
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
包粽子、划龙舟等是主要内容。
我们过好端午传统文明节日,对弘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族精神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土壤,鲜活地体现在传统的民族节日中。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而端午文化应该更可以在传承中别开生面。
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都可为端午提供新的载体、创制新的手段、赋予新的内涵。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持续传承和振兴端午文化?比如,立足对屈原的纪念,发掘“诗人节”传统,读诗诵诗赛诗,重塑“诗如海”的端午;比如,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实现“数字化”的端午;比如,顺应全球化大趋势,推动东亚国家共建共享端午文化,打造“走出去”的端午。
在这些方面,政府、企业、媒体、社会都可大有作为。
端午如是,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又何尝不是这样?端午节习俗的传承过程现代性和传统性兼具,包含中国人对文化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包含了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文化自信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端午节习俗在新时代丰富多彩又不失神韵地演绎,传承与彰显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有民俗专家建议,将端午节文化修养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和必修课,同时运用新的呈现方式让人们了解体验,让端午节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摘编自高帆《弘扬端午文化,传承彰显文化自信》,“光明网”2018年6月17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对如何过端午来说,许多人重“假”轻“节”,未关注其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B . 端午节名称丰富,起源较早,先秦已有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风俗。
C . 四川凉山雷波县一带的彝族人的端午节叫都阳节,有挂艾叶、包粽子等节日内容。
D . 新时代端午节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与彰显了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以人们对端午节的看法入题,介绍了其名称、由来、习俗、意义及传承。
B . 彝族都阳节例说明端午节非汉族独有,其习俗传承体现古今统一,时空交融。
C . 文章对如何发扬端午文化问题进行横向阐发,从三方面为相关责任主体支招。
D . 文章在论述端午传承的基础上,以专家建议作结,呼吁提升修养,创新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从而创建了端午的网络营销模式。
B . 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都可为传承文化提供新载体、创制新手段、赋予新内涵。
C . 对端午节文化进行传承必须规范其内涵,因为传承文化是彰显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D . 端午节习俗包含了中国人对文化、对生活的选择,彰显着其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3. (9分) (2020高一上·柳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寿命的增加与老年残疾(失能)时间的延长,使得老人基本生活保障与长期照护需求增加,贫困风险攀升。
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金融波动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直接影响到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普通劳动者失业及收入风险相应增加。
为更好地回应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对劳动者生计与老年贫困的挑战,政府有必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险的互济反收入再分配功能。
然而,与这种观点相对应,强调提高经济竞争力的观点则主张进一步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压缩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弱化社会保障的互济与收入再分配功能,以巩固我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和税收优势。
在既定筹资规模与缴费水平的情况下,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机制,缩小个人账户的规模,有利于发挥互助共济与收入再分配功能,回应民生所需;扩大个人账户规模、甚至转向名义账户制,则会缩小、甚至放弃了互助共济与收入再分配功能。
②处理好政策块择中上述两大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目标入手,平衡好回应民生需要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系。
更关键的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结构性改革实际上要求更多、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功能。
一方面,社会保障通过互助共济与收入再分配,解除国民的生活后顾之忧,释放消费潜力,以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
另一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经济增长逐步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创新驱动优势转变。
这意味着走控制社会保险缴费成本以构建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老路不可取。
③从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出发,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是清晰的,即积极发挥互助共济和收入再分配功能。
然而,主张走向个人账户、限制社会统筹机制互济和再分配功能的政策呼吁一直比较活跃,且具有较大媒体和舆论影响。
这需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政策建议背后所加载的部门、区域、群体和阶层的利益。
④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和新媒体背景下的公共政策需要关注和回应民众利益诉求。
但是,由于数字鸿沟和信息贫困的存在,雇主相对于雇员、优质的正规就业劳动者相对于就业质量较差的非正规就业者,拥有更好的利益表达能力和渠道。
所以,互联网和新媒体上主张个人账户,反对社会统筹的互济和收入再分配功能的呼声获得更为广泛的传播。
但是,这种舆论格局显然与真实的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偏差。
(选自《个人账户制度改革需要理性应对不同群体利益诉求》,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险的互济及收入再分配功能,就可以解决劳动者生计与老年贫困问题。
B .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普通劳动者失业、收人风险相应增加及老人基本生活保障与长期照护需求增加的结果。
C . 只有压缩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弱化社会保障的互济与收入再分配功能,才能巩固我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和税收优势。
D . 主张走向个人账户、限制社会统筹机制互济的呼声和影响较大,但还需理性的分析,理性应对不同群体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第①段论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个人账户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不同呼声并客观分析了不同呼声的利弊。
B . 第②段论证了控制社会保险缴费成本的方式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矛盾。
C . 第②段与第①段是并列关系,且两段都是围绕缩小还是扩大个人账户的规模的问题展开论述。
D . 第④段强调了互联网、新媒体上的呼声与客观外在条件有关,并不完全能够反映真实的利益诉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缩小或扩大个人账户规模,各有利弊,相对来说扩大个人账户的规模,更有利于回应民生所需。
B .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虽然清晰,但在贯彻和实施的道路上必然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C . 主张走向个人账户、限制社会统筹机制互济和再分配功能的政策呼吁表明,不同部门、区域、群体和阶层的利益诉求不同。
D .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目标入手,平衡好回应民生需要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系,才能处理好个人账户问题。
4. (12分) (2017高二上·太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铁证如山刘春山司马教授是个考古学家。
这天深夜,他突然接到一个越洋电话,是他的外国朋友打来的,说是国外有个拍卖行要拍卖一座中国的观音菩萨像,随后发来了照片。
司马教授一看,不禁打了个激灵。
原来,半年前有座古墓被盗,虽说盗墓贼被抓住了,可他们盗取的文物早就被倒卖得不知去向。
照片上的这座观音菩萨像正是出自被盗古墓,司马教授不禁又惊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