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散文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考纲解读】《xx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查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分析作品题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分析表达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已是屡见不鲜了。

例如“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

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从高考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考点综合】“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往往会在以下知识点上命题:1、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化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子2】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针对写作上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子2】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子3】江苏卷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针对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命题;【例子1】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对散文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教案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对散文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教案

——————————————————————————专题5对散文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考生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作者流露的情感、表达的观点、蕴含的意趣作出评价,如试题出示作品中的看法(作者的看法或者人物的看法等)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认识;要求评价作品中某个材料在文中的作用,分析其美感因素,判断其审美价值及趣味,考生能够对作品蕴含的价值判断、审美取向进行正确解读,在此基础上进行取舍、评价;难度较高的是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错误!(2014·湖南卷第17题,文本《粮食》见第155~156页)赏析文中“养猪送猪”的细节。

〖典题解析〗此题从“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角度命制。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场景”等描写。

其作用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等用特写镜头放大,从而达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的效果。

然后对“养猪送猪”这个细节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参考答案:1“养猪送猪”的细节,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为猪搔痒梳毛、垫麻袋的动作描写,“于心不忍”的心理描写,呼唤“猪娃子”的语言描写,以及猪肥膘颤动晃荡的形象描写等,细腻逼真,生动形象。

2细节具体而形象地呈现出人们参与粮食生产的完整过程及与粮食的密切联系,表现了爷爷奶奶对猪的深厚感情,与后文大机器时代人们对粮食的态度形成对比。

解答“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试题,要把握两个要点。

1.坚持一个原则。

判断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评价作品的审美取向,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判断和评价的标准,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遵循两条途径。

(1)从原文入手,探寻作者的思维轨迹和表现手法。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

————————————————————————专题3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文体基本特征”,主要指作为传记文体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

真实性、概括性和文学性是传记文体的基本特征。

作为考点的文体基本特征大多指个体的阅读文本所体现出的特征。

它具有个体阅读文本的独有个性,也同时具有传记文本的共性。

同样,分析主要表现手法考查的是个体传记阅读文本在表现手法运用上的特点、效果等。

错误!〔2013·辽宁卷第12题第(2)小题,文本《吴良镛:筑梦人生》见第192~193〕本文第六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典题解析〗本题从“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角度命制。

分析第⑥段的作用,首先要看这一段叙述了传主的什么事迹,这些事迹与前后文所叙述的事迹有什么关系,再看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选材典型,以小见大,通过86岁高龄的吴良镛突发脑梗后刻苦锻炼、很快康复的事迹,不但使读者从中看到了一个严谨、热情、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形象,还让读者从中看到了一个坚毅、乐观、充满人格魅力的长者形象。

作者的这种选材,是写人物的需要,是多方面展示传主、让人们了解认识传主的需要。

参考答案:1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从不同侧面突出其人格魅力;2丰富主题意蕴,增强艺术感染力。

错误!(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那一种遥远的幽默杨芳1本来,曹禺从南开转学到清华,一半是冲着王文显1。

他早就听说,这位外国语文学系主任,对戏剧颇有研究。

2但听课后,他竟有些失望。

从头至尾,王文显都在念英文讲义,而且年年如此,从不增删。

难怪教《近代诗歌》的温源宁教授说,那情形“好似一个长老会的牧师正在主持葬礼”。

3即便在课下,他也枯燥无味。

据说,学生登门拜访,大多是谈正事,说完便走,“没有人逗留,也没有人希望延长约会时间”。

4他不苟言笑,瘦长白净的脸上,嘴角略微向下撇。

散文的整体阅读(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散文的整体阅读(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01 散文的整体阅教学目标了解散文的文类特征,明确备考方向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掌握散文整体阅读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一、教考结合,了解备考方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散文阅读能力的要求有:①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②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一、了解文类特征(一)散文的基本概念现代文学中,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1.形散神聚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①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与小说相比,散文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聚”,指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的约束。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远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层的道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 教案(全国)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  教案(全国)1

2019届一轮复习散文教案(全国)(一)散文的基本特征1.基本特征:“形散神不散”。

散文的“形”,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散文的“神”,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或哲理;“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2.内容特征:题材广泛多样。

其纵贯古今,横亘中外,表现人生社会,寄寓人生百态、家长里短,取材十分广泛。

3.形式特征:①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②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③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④写法自由,体式不拘。

(二)散文的分类1.线索2.递进关系情、哲理的层层相递相并关系并列关系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对照关系相属关系总分关系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分总关系(四)散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1.表达技巧2.语言艺术(1)语言特点用词之美炼字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叠词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②叠词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③叠词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④叠词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词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反复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化用富有文采,典雅优美句式之美(音韵之美)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步骤一(任务驱动1):了解写了什么——抓住标题和由头标题,或点明写作对象,或是线索,或表明主旨。

关注标题能了解文章写作对象、文体类型、作者感情倾向等,为梳理文脉打好基础。

有些文章往往由一个故事(事件、人物)引出,然后围绕这个事件(或人物)生发开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引出见解的故事或事件,常称之为“由头”。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课件新人教版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课件新人教版
(摘自《我的兄弟王小波》,有删改)
第十九页,共22页。
★本文的语言(yǔyán)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举例分 析。
答案:①口语化,通俗易懂(tōnɡ sú yì dǒnɡ)而又生动地刻画了人 物,同时传达出浓浓的兄弟情义。②幽默,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 手法,在轻松诙谐的语言中写出了王小波独特的精神气质。③文字 典雅。有底蕴,不浅俗,如对“两重世界间自由穿行”的认识与表 达,关于“内丹”的描述和见解,都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第十五页,共22页。
虽然落了个傻名,功课也不好,但兄弟姐妹都知道他绝不傻。他 看书奇快,和我比快时回回占先。据他说,他一小时能看一百多页 ,而我充其量能看六七十页光景。
小波自小和我投契,一块捣乱,一块挨揍。说来我们俩都不是什 么好鸟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平日里偷鸡摸狗,无恶不作,给 我爸妈气得不轻。那时革命的重头戏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对我 们来说,那是另一个(yī ɡè)星球上发生的事情。我们生活在革命的层 次之外。倒是花树泥土的气味,自然中的光影转换,景物中隐藏的 异种气氛,像谜一样令我们着迷。
诙谐是小波的另一天性。他喜欢笑谑,经常能敏捷地抓住可笑的 话题。饭桌上是他驰骋谈锋的地方,时常妙语连珠,以马克·吐温式 的幽默,惹得众人喷饭。他对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当时叫《顽童历险记》大为倾倒。他把这本书翻了又翻,直到它成 为一堆碎片。在我看来,他就是那个顽童。
第十六页,共22页。
第八页,共22页。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wán chéng)后面的 题目。(文本见“理解词句,把握观点”课件中的《朱东润自传》)
★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答案 ①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 过程;②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 ;③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kǒuyǔ),就像和老朋友闲 谈一样。

分析散文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教案1

分析散文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教案1

分析散文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教学目标:1.掌握散文的基本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总结本考点的常见题型,形成基本答题模式,提高规范答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准确地判定文本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规范答题技巧,提高得分率。

课前预习案[复习预热]1.(2009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

(此题从两方面作答,内容上是与下文的人生做类比,结构上是为下文作铺垫。

)2.(2010届潍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山月曾是旧时友余世磊①夜阑人静,万家灯火次第熄尽,一轮小城月,这才怯怯迈了步子,移向中天,照亮些残留的夜色、人迹。

你看,那月亮是瘦弱、苍白、营养不良的。

②我是弄不明白:不同地方的月亮,为什么差别那么大?故园的那轮山月,那么大,那么白,那么亮。

故乡的山是朴实的,一座连着一座,既无入云之高,亦无斧削之奇。

如果说,山月是山养的,那么,山月肯定最得山的喜爱,是山的心肝宝贝,把山水的精华都给了它,才养育出如此一轮山月。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散文常见表现手法鉴赏教案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散文常见表现手法鉴赏教案

散文常见的艺术手法。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第12讲散文常见的艺术手法教材版本全国通用课时说明2课时知识点散文常见的艺术手法复习目标掌握常用散文艺术手法及相关题型和答题模式。

复习重点掌握艺术手法的四个角度: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复习难点对艺术手法的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2015年山东卷高考试题)四堡雕版冯骥才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欢建安①图书的民间感。

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

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

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

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

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

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

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

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

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 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 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 命题类型, 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 ”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 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 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 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 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 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 富有表现力, 所以, 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 不能孤立的看, 要联系上下文, 联系文章的主题, 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 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 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 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 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 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 清新自然, 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 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 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 内容要点概括, 理解词义、句意, 鉴赏形象、技巧, 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 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 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 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 可以艺术加工, 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 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 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情纵览阅读素养1.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表达事件的发展,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4.分类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要在考场上轻松解读散文内涵,把握命题意图,需遵循以下阅读步骤:1.圈点勾画,理清思路文必有思,思必有路。

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3.2.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精品教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3.2.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精品教案

(一)表达方式散文常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记叙通常考查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的运用。

近年来对叙述人称和叙述方式的考查较少。

近三年中,只有2011浙江卷、2011湖南卷、2010全国Ⅰ卷考到叙述人称,叙述方式考查的也并不多,而且大多不是直接考查。

对于这一考点,我们只要有最基本的了解就可以。

与其它的表达方式相比,散文阅读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

描写指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

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按照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主要有对人物的描写和对景物的描写。

历来对人物的描写的考查,通常情况下能考查的是人物的描写手法,以及这样写的作用。

描写景物,主要考查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抒情就是抒发对人、事、景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扬、赞美或感叹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感受。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喜怒诉诸言,不拐弯抹角地说出来,如“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间接抒情就不一样了,是借物抒情,这“物”,包括“事物”和“事理”;还有记叙、描写和抒情密不可分的情况,那就是“夹叙夹议”或“情景交融”。

抒情的作用是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借以加强记叙的深度,揭示文章的主旨。

在文学类文本范畴内的散文中,议论只起辅助作用。

它没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它只是一些片断议论,或只是一些议论句。

它往往点明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意义,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近年高考的散文阅读考查中,单独直接考查抒情和议论的并不多。

有关表达方式运用的答题步骤一般是:先写出具体运用什么方式方法,然后再具体解析。

即答题格式为:方法+解析。

——记知识,提能力——以例说法,举一反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教案
(5)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相得益彰。
(6)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7)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8)引用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
授课要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主备人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及其效果属于考试说明中鉴赏评价D级能力。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一篇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既具有其深刻的思想性,又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教学难点
艺术魅力包括表现手法、结构等几方面。修辞属于表现手法,因为考卷中常出现,所以单列。
疑难预设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考查哪种手法,答题时都必须首先明确说出所用手法的名称,这一点下面分点讲解时不再重复。
模式与方法
方法指导
分析作品结构的题目属于考试说明中分析综合C级能力。答对应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及其作用。
此外,下列手法也是现代文中常用的:
(1)先抑后扬,突出后文所表达的人或物。
(2)托物言志,把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3)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4)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的体裁及表现手法教案 人教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高考复习文学作品的体裁及表现手法教案 人教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文学作品的体裁及表现手法教案永兴一种高三语文备课组编写教学目的:复习文学作品的体裁和常见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运用,能分析一篇散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教学进程:一、文学作品的体裁:文学作品的体裁分为四种: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一般是就散文和小说而言。

(一)散文的审美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写真纪实,袒露个性。

散文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最讲究真实性的文体,这是散文的最重要特征。

.题材广泛,以传达感受为中心。

散文的“散”本来是指“不押韵”、“非骈偶”而言。

但如果我们把它理解成“散漫随意”,也未尝不切合散文的本性。

这种散漫随意表现在题材上,就是散文的选材自由。

.笔法章法灵活,语言富有美感。

散文的“散”还可以看做对散文的表现方式的灵活性的概括。

(二)散文也有多种分类方法,一般根据作品内容的性质及其表现方式,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一般简称为“记叙文”或“叙事文”。

它是一种以描述人物事件为主的散文,也有一定程度的抒情、议论的成分,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等。

.抒情散文是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抒发思想感情为主的文章。

它往往通过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描写来直接抒发情怀,也常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造成优美的意境。

这类散文一般短小精悍,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表现出浓烈的感情色彩,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明代文学家宗臣的《报刘一丈书》,现代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杨朔的《茶花赋》等,都是优秀的抒情散文。

.议论性散文是指以议论、说明为主要表现方式的文学性散文。

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抓住生活中某个典型人物或事件发表议论,指明其特点,揭示其本质,包括杂文和各种小品文等。

(三)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有:.以虚构的叙事达到对生活的逼真再现。

.多方面地塑造人物形象。

二、散文阅读常见的表现手法:(一)抑扬结合:“抑”,就是压制,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贬低,批评,否定,甚至丑化;“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抬高,赞扬,肯定,美化。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鉴赏艺术技巧、语言》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鉴赏艺术技巧、语言》

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鉴赏艺术技巧、语言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常设置两种题型来考查:鉴赏表达技巧题和鉴赏语言特色题。

对于这两类题型,需先准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属语言特色,然后再结合文本多角度分析。

题型一鉴赏表达技巧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方面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在小说专题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讲解。

修辞手法核心知识储备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往往是和对语言的赏析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对语句的理解或赏析方面,一般需要考虑修辞手法。

高考常考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以及赏析方法如下:解题思维构建明确修辞手法——引出原句,具体分析——对表现形象、情感、主旨的作用。

表达方式核心知识储备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1)写景、状物散文,描写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可以是次要人物烘托或环境烘托等。

3.议论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4.抒情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而是直接地表达或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使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使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表露。

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质朴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如《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第四部分,作者在记叙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抒胸臆:“惨象,已使我……”。

(2)间接抒情:解题思维构建表现手法核心知识储备高考常见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解题思维构建结构技巧核心知识储备解题思维构建“3审”定方向1.审题型首先明确表达技巧鉴赏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对散文作品进行探究性解读 教案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对散文作品进行探究性解读 教案

————————————————专题6 对散文作品进行探究性解读————————————————《考试大纲》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层级列出了三个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其总的要求就是能对作品进行探究性解读。

高考探究题源自新课程理念,它有以下特点。

第一,它有三个可供选择的命题维度。

一是作品的维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二是作者的维度: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三是读者的维度: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第二,它强调阅读的主体和客体的高度融合。

作为阅读客体的散文,不再单纯是阅读主体的考生读和分析的“静止”的对象,还是他们研究、思考和阐发的基础。

好的探究题,既考查了对作品的认知,又考查了考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

第三,探究题形式多样,有“明究”式和“暗究”式两类。

有的考题明确要求考生“探究”什么,有的则只在看似随意的一问中隐含了探究的要求。

有的试题是明确要求考生“探析”或者“探究”某个问题,多数试题则是暗含探究要求。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考查的是散文作品表面的语言形式下暗含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写景散文呈现的天人合一、田园牧歌的意蕴,写人散文呈现的“入世”和“出世”的民族心理,哲理散文呈现的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等人本精神的思索等等。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简单地说,就是要求考生根据作品内容推知写作时代社会背景,要求考生根据作品内容推知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为什么要这样写”。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主要考查考生对作品是否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

下面,我们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分别举例说明。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错误!(2014·全国大纲卷第17题,文本《听雨》见第155页)“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

散文阅读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教案

散文阅读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教案

散文阅读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把握散文的体裁特征。

2. 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散文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提升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概念与特点2. 散文的体裁特征3. 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4. 散文阅读与鉴赏方法5. 散文写作技巧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散文的体裁特征2. 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3. 散文阅读与鉴赏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的概念、特点、体裁特征、表现手法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散文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散文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散文阅读与写作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散文写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散文的概念与特点2. 第二课时:散文的体裁特征3. 第三课时: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4. 第四课时:散文阅读与鉴赏方法5. 第五课时:散文写作技巧的运用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活动6.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篇经典的散文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语言、结构、情感等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散文的深刻理解。

七、小组讨论7.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选取一篇散文进行讨论,分析其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理解。

八、练习与反馈8. 练习与反馈:教师提供一些散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反馈,指导他们进一步提高。

九、写作练习9. 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自己写一篇散文,运用所学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写作技巧。

十、总结与展望10. 总结与展望: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收获,回顾学习过程,对今后的学习进行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分析散文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指对散文作品“形散神聚”特征的理解、分析,高考一般从材料与主要人物、材料与主题表达等角度设题,引导考生认识令人眼花缭乱的材料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散文还具有“情感浓郁”的特征,命题者常抓住散文的重要句、段,要求考生理解其含意,或者要求考生根据语段、全篇内容,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要点等。

“主要表现手法”指的是散文这种体裁普遍采用的一些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要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具体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分析表现手法的高考题一般会结合其他考点综合命制,如有的题目要求赏析画线语句,画线语句有的是景物描写,有的是人物描写,这就不仅要分析表达的内容,还须赏析描写的具体手法和表达效果;有的题目要求回答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结构,有的题目要求回答这样命题的原因,这些试题也都离不开对表现手法的分析。

偶尔也有考题直接要求赏析某一段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人称用法等。

错误!(2014·全国大纲卷第16题,文本《听雨》见第155页)文中三个段落末尾的内容为什么用括号作了标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典题解析〗此题从“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角度命制。

解答此题,须要对文中用括号作了标示的三个段落进行分析,应理解标示内容与对应段落的关系。

此文为回忆性散文,在选材组材上鲜明体现了散文文体“形散神不散”的基本特征。

作者在回忆过程中,穿插现实生活,表达了对过去事情的理解,充分显示了过去的生活对自己的影响。

这样,将过去与现在交织,使内容更加充实,内涵更加丰富。

参考答案:1将过去的回忆与当下的情思区别开来;2直述其情其事,省去文字过渡;3扩充文章的思想内涵。

错误!(2014·湖南卷第15题,文本《粮食》见第155~156页)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典题解析〗此题从“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角度命制。

解此题,必须弄清第一自然段是如何行文的:先写以前人们见面时会问“吃饭了吗”,后来人们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乡下人至今还这样问,随后写乡下人对粮食的重视,以此引出下文的内容。

由此可以分析出:第1自然段在写法上通过对这种问候语不同态度的对比,引出粮食话题;以人们日常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开篇,亲切自然。

参考答案:1以人们日常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开篇,亲切自然。

2通过对这种问候语不同态度的对比,引出粮食话题,突出其重要性。

解答“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试题,要把握以下要点。

1.强化文体意识。

散文形散神聚和抒情性强是其基本特征。

叙事散文侧重于在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穿插丰富、虚实相生、叙议结合是这类文章的常用方法,如典题1《听雨》、典题2《粮食》就是如此。

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寓思想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常采用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哲理散文是理念的凝聚和睿智的结晶,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一般采用营造意境、类比推理、形象议论等表现手法。

2.强化中心意识。

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没有纯形式的艺术技巧。

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首先要从文章的中心出发,搞清楚文章表达了什么,再去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时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关注作者借以表达中心的载体(人、事、景、物等),理清它们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这样,再去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就会水到渠成。

如典题2问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解答时就不能把目光仅停留在这一段上,而应关注全文,这样答案才全面。

3.强化文本意识。

就某个表现手法来说,我们既要了解这种手法一般意义上的作用,更要分析它在“这一篇文章”的段和句中具体的作用和好处,切不可堆砌术语,乱贴标签。

比如“拟人”,我们不但要知道其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更要落实到考题所要求的句子段落中,分析其“生动形象”的具体形态,分析出它和作者的情感思想的关系。

答题规范:第一步:定位。

确定题干所指是什么文体特征,何种表现方法。

第二步:分析。

联系和题干紧密相关的段落和句子,具体分析其特征和作用、好处。

第三步:表述。

表述要分点,每个点有“观点(表现手法名称)+具体分析(文句、文段关键词+表达效果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晴窗一扇林清玄台湾登山界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又美丽又哀愁的故事。

传说有一位青年登山家,有一次登山的时候,不小心跌落在冰河之中;数十年之后,他的妻子到那一带攀登,偶然在冰河里找到已经被封冻了几十年的丈夫。

这位埋在冰天雪地里的青年,还保持着他年轻时代的容颜,而他的妻子因为在尘世里,已经是两鬓飞霜年华老去了。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整个胸腔都震动起来,它是那么简短,那么有力地说出了人处在时间和空间之中,确实是渺小的,有许多机缘巧遇正如同在数十年后相遇在冰河的夫妻。

最近,台北在公演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改编的舞台剧,我少年时代几次读《游园惊梦》,只认为它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年岁稍长,重读这篇小说,竟品出浓浓的无可奈何。

经过了数十年的改变,它不只是一个年华逝去的妇人对风华万种的少女时代的回忆,而且是对时空流转之后人力所不能为的忧伤。

时空在不可抗拒的地方流动,到最后竟使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时间”和“空间”这两道为人生织锦的梭子,它们的穿梭来去竟如此的无情。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在该书的自序里有短短的一段话:“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

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

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

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句,此句以前已疾变灭,是以可痛也。

”(我常对于别人说“某甲现在若干岁”感到奇怪,若干,是积起来而可以保存的意思,而现在他的岁月积存在什么地方呢?可以拿出来数吗?可见以往的我已经完全改变消失,不仅是这样,我写到这一句,这一句以前的时间已经很快改变消失,这是最令人心痛的。

)正是道出了一个大小说家对时空的哀痛。

古来中国的伟大小说,只要我们留心,它讲的几乎全有一个深刻的时空问题,《红楼梦》的花柳繁华温柔富贵,最后也走到时空的死角;《水浒传》的英雄豪杰重义轻生,最后下场凄凉;《三国演义》的大主题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金瓶梅》是色与相的梦幻散灭;《镜花缘》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聊斋志异》是神鬼怪力,全是虚空;《西厢记》是情感的失散流离;《老残游记》更明显地道出了:“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几乎无一例外的,说出了人处在时空里的渺小,可惜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深入探讨,否则一定会发现中国民间思想,对时空的递变有很敏感的触觉。

西方有一句谚语:“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

”正道出了时空和人生的矛盾,我们觉得快乐时,偏不能永远,留恋着不走的,永远是那令人厌烦的东西——这就是在人生边缘上不时作弄我们的时间和空间。

柏拉图写过一首两行的短诗:你看着星么,我的星星?我愿为天空,得以无数的眼看你。

人可以用多么美的句子、多么美的小说来写人生,可惜我们不能是天空,不能是那永恒的星星,只有看着消逝的星星感伤的份。

有许多人回忆过去的快乐,恨不能与旧人重逢,恨不能年华停伫,事实上,却是天涯远隔,是韶光飞逝,即使真有一天与故人相会,心情也像在冰雪封冻的极地,不免被时空的箭射中而哀伤不已吧!日本近代诗人和泉式部有一首有名的短诗:心里怀念着人,见了泽上的萤火,也疑是从自己身体出来的梦游的魂。

我喜欢这首诗的意境,尤其“萤火”一喻,我们怀念的人何尝不是夏夜的萤火忽明忽灭、或者在黑暗的空中一转就远去了,连自己梦游的魂也赶不上,真是对时空无情极深的感伤了。

说到时空无边无尽的无情,它到终极会把一切善恶、美丑、雅俗、正邪、优劣都涤洗干净,再有情的人也丝毫无力挽救。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因此而颓丧、优柔不前呢?是不是就坐等着时空的变化呢?我觉得大可不必,人的生命虽然渺小短暂,但它像一扇晴窗,是由自己小的心眼里来照见大的世界。

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萤火,就有萤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寒,就有冬寒。

闯进来情爱就有情爱,刺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深味。

只是既然是晴窗,就要有进有出,曾拥有的幸福,在失去时窗还是晴的;曾被打击的重伤,也有能力平复;努力维持着窗的晶明,那些任时空的梭子如百鸟之翔在眼前乱飞,也能有一种自在的心情,不致心乱神迷。

有的人种花是为了图利,有的人种花是为了无聊,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人,要真爱花才去种花——只有用“爱”去换“时空”才不吃亏,也只有心如晴窗的人才有真正的爱,更只有爱花的人才能种出最美的花。

——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五日(选自林清玄散文集《鸳鸯炉》,有删改)1.林清玄以人性与佛性交互融合与渗透的大美散文感动着濡染着当代无数的读者,其质朴温婉的情感与或深或浅的哲理启悟众生,影响深远。

试结合本文的选材谈谈林氏散文的特色。

林清玄散文的选材特色是典型、广博而又紧扣主旨。

文中从流传于台湾登山界的传说故事说起,旁征博引众多材料,其中既有中国古代和当代的文学作品,又有外国古代和近代的谚语诗作,但又始终紧扣对“时空”的思考和感悟这一中心。

选材范围广泛,内容充实,却又不蔓不枝,始终紧扣主旨,使文章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二、1.(文本《在书院听书》见第157~158页)简要分析文章开头两段景物描写的手法和主要作用。

文章开头两段景物描写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南方夏季的漫长和令人难挨,风是灾难性的,雨也是热的;这就为下文写玉岩书院的清凉和可爱作了反面的(对照性)铺垫(说“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也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姿刘醒龙1深情莫过深秋,红颜哪堪红叶?2沿着巴河水岸边雪一样洁白的细沙,一程程逆流向上。

将武汉街头的尘嚣丢在汽车的尾气里,再从纷乱如麻的通途中,选择一条用忧郁藏起残花的平常道路,远望大别山,伫对大别水,抢在偌大的北风到来之前,寻一寻温柔过往。

直到那些像细沙一样多的传说,变成天堂寨下坚冰般纯情的巨石。

3那些名叫九资河的田畈,那些名叫圣人堂的山冲,那些名叫千基坪的老垸,还有那个名叫罗田的小县,凡此种种细微的地理,春风拂拂时,大小如同一朵花苞;此刻,因为秋已深,因为霜已近,又变得如同一片向着天空瑟瑟的红叶。

不是没有对乡村新意的渴望,更加埋没不了的是从头到脚的骨缝与肌腱中,那些作为神经的古朴实诚。

无论如何,乡村该是这样,一眼望去就能抵达灵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