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氨硝酸硫酸-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课件PPT

氨硝酸硫酸-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课件PPT

2.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1)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的胶头
(2)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 氨__极__易____溶于水,
瓶,形成__喷___泉___,瓶内液体呈
水溶液呈__碱____性
__红____色
氨 硝 酸 硫 酸 课件( 最新) 高中化 学必修 一(荐) 【精品 课件】
点拨:用氨气做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点: (1)装置气密性要好。 (2)烧瓶要干燥。 (3)气体要纯,收集满。

4
+OH-,
H2O
H++OH-。上述反应和电离均是可逆的,所以六种粒子
都存在。
氨 硝 酸 硫 酸 课件( 最新) 高中化 学必修 一(荐) 【精品 课件】
氨 硝 酸 硫 酸 课件( 最新) 高中化 学必修 一(荐) 【精品 课件】
2.下列叙述中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 A.工业合成氨
(B)
B.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
D.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
解析:铵盐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一定生成NH3, 如NH4NO3受热分解生成N2;铵盐都能与碱反应生成NH3,但有些铵盐也能与酸 反应,如NH4HCO3;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不一定都是-3价,如NH4NO3中 NO的氮元素是+5价。
氨 硝 酸 硫 酸 课件( 最新) 高中化 学必修 一(荐) 【精品 课件】
氨 硝 酸 硫 酸 课件( 最新) 高中化 学必修 一(荐) 【精品 课件】
3.化学性质:
NH3+H2O NH3·H2O
NH3+HCl===NH4Cl
有白烟产生
4NH3+5O2催==化 △==剂= 4NO+6H2O
还原性
氨 硝 酸 硫 酸 课件( 最新) 高中化 学必修 一(荐) 【精品 课件】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课件: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课件: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一、氨 阅读材料: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 制冷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件,整个厂区 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 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厂区内 寒气逼人。
思考:氨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实 验4—8] 氨的性质,注意观察现象。
现象:烧杯中的水由玻璃导管进入 烧瓶形成红色的喷泉。
NH4Cl △= NH3 ↑ + HCl ↑ NH4HCO3 △= NH3 ↑ + H2O ↑ + CO2 ↑ (NH4)2CO3 △= 2NH3 ↑ + H2O ↑ + CO2 ↑
由上面的反应可以看出, NH4Cl 、 NH4HCO3、 (NH4)2CO3 受热都能分解,都有NH3产生,但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 解都能产生NH3的,例如NH4NO3的分解:
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3)制取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保证 氨气纯度
④集气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⑤验满方法: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白烟)
⑥干燥方法: 碱石灰(CaO和NaOH混合物)等碱性干燥剂 注意:无水CaCl2不能用来干燥NH3(形成CaCl2.8NH3)
小结: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指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 的氢氧原子按2∶1(H2O)的个数比脱去。
吸水性、脱水性的比较
性质
吸水性
脱水性
吸收物质中的游 吸收对 离水、水蒸气、 将有机物中的氢、氧
象 结晶水,直接与 元素按水的比例脱去 水分子结合


与水发生水合作 用,放出热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第1课时 氨 铵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第1课时 氨 铵盐

度最大的粒子是 NH3·H2O;NH3·H2O 是一种弱碱,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使溶
液呈碱性;氨水中共 含有六种粒子,分别是
H2O、NH3、NH3 ·H2O、N
H
4
、OH-
和少量的 H+,是一种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
题点二 喷泉实验
3.(2018·北京朝阳区高一检测)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
3.学会铵盐的性质及
N
H
4
的检验方法。
知识分点突破 能力总结提升
知识分点突破
知识点一 氨
基础梳理
1.工业合成氨原理 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 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 奖。工
业上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2+3H2
2NH3。
2.氮的固定 (1)定义:将 游离
态的氮转变为氮的 化合物
浓氨水+ 固体 NaOH
浓氨水+ 固体 CaO
NaOH 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 NH3 的放出
NH3·H2O+CaO NH3↑+Ca(OH)2 CaO:①吸水;② 吸水后放热;③增加 溶液中 OH-浓度,减少 NH3 的溶解
题组例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3价
2.氨水的溶质是一水合氨,而不是氨气,但计算时按照氨气计算。 3.氮的固定必须是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所以氨气和氧气的反应不属 于氮的固定。 4.实验室一般用氯化铵或硫酸铵与Ca(OH)2反应制取氨气,而不用NaOH固 体,因为其易潮解结块,且高温下易腐蚀玻璃。 5.不能用浓硫酸、CaCl2干燥氨气,因为两者都能和氨气发生反应。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一课时 氨 (33张PPT)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一课时 氨 (33张PPT)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管口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 解析:铵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产生氨气,B、C、D 均能够
检验出氨气,但 A 将铵盐直接加热,会产生干扰氨气检验的
生成物(如碳酸氢铵),导致无法准确地检验,A 不可行。
答案:A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能否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 提示:不能,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 会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铵。 2.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常在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塞一团疏松 的棉花团,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防止氨气与空气的对流,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氨气。
1.氨气的干燥装置 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 水氯化钙干燥。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形成喷泉的条件 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类情况 (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 生化学反应。 ①喷泉形成原理:
气体与水或其 气体溶解或发 容器内压 外部液体进入 他液体接触 ―→ 生化学反应 ―→ 强减小 ―→ 形成喷泉
②常见气体与吸收剂的组合
气体
HCl
NH3
CO2、Cl2、 H2S、SO2
NO2+O2
吸收剂 水或NaOH溶液 水或盐酸 NaOH溶液

(2)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
2.尾气处理 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 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 用的装置有:

高中化学: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高中化学: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伍健强审核:温育钊时间:2009-2-10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及铵盐的性质。

掌握氨的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及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点:氨的化学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三、预习:教材97页【实验4-8】现象:挤压滴管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后,烧瓶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结论:氨气于水,其水溶液呈性注意: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地既快又多,如NH3、HCl用水吸收,CO2、SO2、Cl2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等。

②装置气密性好③圆底烧瓶要干燥④少瓶内气体要充满且纯度要高思考:在氨的喷泉实验中,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假设实验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四、学习过程:要点一:氨的物理性质氨气是色气味气体,密度空气溶于水,且溶解速度。

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体积氨气。

氨的水溶液叫做。

氨液化(液态的氨称为)液化时热。

液氨汽化时要的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因此,氨常用作要点二: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氨溶于水后大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 (能形成喷泉)注意:Ⅰ、①由于形成NH3.H2O的过程是的,NH3.H2O也可分解生成和,因此氨水常温下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加热时更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②溶液中大部分氨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3.H2O),而NH3.H2O只有一小部分(约1%)电离出和,电离方程式为,所以溶液中NH3.H2O的浓度较,而NH4+和OH-的浓度较,且氨水呈性,加入酚酞试液变③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离子有,但通常把NH3做溶质,水做溶剂。

⑤氨水的密度比水的要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Ⅱ、液氨与氨水的区别2、与酸的反应(表现碱性)(1)盐酸(产生大量白烟)(2)硫酸(3)硝酸(产生大量白烟)注意:a、可用浓盐酸检验氨气;b、氨气与挥发性酸反应有白烟生成,遇难挥发性酸无此现象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1)CO2(工业制纯碱中的反应)(2)SO34、与盐反应制取Al(OH)35、与氧气反应(表现还原性)(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要点三:氨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2、实验室制法:⑴原理:①加热铵盐(如NH4Cl)和碱【Ca(OH)2】的混合物加热装置:固+ 固气体(与制氧气的装置相同)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干燥:用碱石灰或生石灰在干燥管或U形管中干燥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以收集满,或者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收集满。

高中化学 4.4.1氨 硝酸 硫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4.4.1氨 硝酸 硫酸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课前自主预习
一、氨
1.氮的固定
多数生物不能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氮气,只能将氮转化为
含氮化合物 ,才能被生物吸收。将 游离态 的氮转为 氮的化合物 叫做氮的固定。目前工业上用 氢气 和 氮气 直接合成氨。反应方程式为
N2+3H2高催温化 、剂 高压2NH3

2.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 没有颜 色、有 刺激性 气味、极易 溶于水 的气
(4)氨的还原性 催化氧化:4NH3+5O2催==△化==剂= 4NO+6H2O 2NH3+3Cl2(过量)===N2+6HCl 8NH3(过量)+3Cl2===N2+6NH4Cl
特别提示 ①氨水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质量分数越大,密 度越小。
②与浓氨水靠近能产生白烟现象的酸为挥发性酸,如浓 HCl、浓HNO3;浓H2SO4、浓H3PO4等难挥发性酸无此现象。
酞溶液变红。 简单表示为NH3+H2O
NH+ 4 + OH- 。
(2)与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 NH4Cl 烟)。
(3)NH3的催化氧化:4NH3+5O2催==△化==剂= 4NO
(产生白 +6H2O。
二、铵盐
1.物理性质:铵盐都 易溶 于水。
2.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NH4Cl==△===NH3↑+HCl↑

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NH4HCO3==△===NH3↑+H2O+CO2↑

(2)铵盐与碱反应 NaOH与NH4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NH4NO3==△===NH3↑+NaNO3+H2O 。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1.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 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气体发生装置

学高一化学必修教案: 氨·硝酸·硫酸 人教版[1]

学高一化学必修教案: 氨·硝酸·硫酸 人教版[1]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铵盐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三、实验准备干燥圆底烧瓶、烧杯、双孔胶塞、滴管、酚酞试剂。

四、教学方法讨论,教学点拨,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电脑显示图片引入]“非典”期间医院用氨水消毒,家庭中也常用氨水作清洁剂。

你想知道氨有什么性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氨气的性质。

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氨[展示]一瓶氨气[提问]在通常状况下,氨有哪些物理性质?[板书]1.氨的物理性质观察并归纳氨气颜色、状态、气味,再依据氨的相对分子质量推断其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比空气小。

通过观察氨气,学生独立归纳氨的物理性质。

[过渡设问]引导学生阅读第87页,在常温下,1体积的水溶解700体积的氨气,说明氨气易溶于水,事实是这样吗?我们设计一个什么实验来验证氨易溶于水呢?分组讨论,积极思考,发言。

引导学生提出氨易溶于水的假说,并利用喷泉实验来证实假说。

通过对氨的溶解过程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

续上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实验4~9氨的溶解性喷泉实验观察。

要点:见课堂实验记录。

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课堂实验记录1,并分析反应的原理,由于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能力。

[过渡设问]在喷泉实验中,烧瓶内酚酞溶液变红,表明氨水中有大量OH—,但氨中不含氧元素,何以产生大量的OH—?思考氨水具有弱碱性的本质原因是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通过抓溶液变红这一新问题,引出氨与水反应的性质。

高中化学 第4章 第4节 第1课时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4章 第4节 第1课时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十一页,共39页。
(3)检验: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现象:变蓝); ②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 (4)干燥:碱石灰、氧化钙等碱性固体。 (5)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 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 (fángzhǐ)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第十八页,共39页。
铵盐 氨的实验室制法
1.铵盐 (1)物理性质:铵盐都___易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铵盐受热易分解(fēnjiě) NH4Cl受热分解(fēnjiě)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N__H_4_C__l=_=_△=_=__=_N_H__3↑___+__H_C__l↑___________。 NH4HCO3受热分解(fēnjiě)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十八页,共39页。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
NH4++OH-==△===NH3↑+H2O B.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
NH4++OH-==△===NH3·H2O C.氨水中加盐酸:
NH3·H2O+H+===NH+4 +H2O D.氨水中通入过量CO2:
第二十六页,共39页。
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
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jiěshì)氨气的喷
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jiěshì)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
实验
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
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jiěshì)实验室中
CO2+2NH3·H2O===2NH+4 +CO23-+H2O

氨 硝酸 硫酸(第一课时)

氨  硝酸 硫酸(第一课时)

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喷泉实验,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喷泉实验。

2、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学习过程:1、氨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水溶性:收集方法:(喷泉实验)观察思考:烧瓶内发生什么现象?氨气溶解只是一个物理过程吗?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

描述现象;分组讨论现象发生的原因。

实验现象:现象解释:a、实验成功的关键?b、进一步阅读教材实验4-8,利用该实验装置完成喷泉实验时,叙述引发喷泉实验的步骤。

c、氨气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具有那些性质?2、氨的化学性质a.氨气与水反应①写出氨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NH3•H2O的电离方程式。

②氨气的水溶液叫氨水,氨水中存在那些微粒?分组讨论分子:离子:③氨水与液氨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④如何证明氨水中有OH-?用什么方法检验氨气的存在?分组讨论b、与酸反应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思考:将浓盐酸换成浓硝酸或浓硫酸还会看到白烟吗?为什么?分别写出NH3与硝酸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完同位互批NH3+HClNH3+HNO3NH3+H2SO4c、氨催化氧化思考:氨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价,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氨还可能具有那些性质?能与那些物质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3、氨气有哪些用途?4、怎样检验氨气?当堂检测:1、在1L1mol/L的氨水中()A、含有1mol NH3分子B、含NH3和NH4+之和为1molC、含1molNH3•H2OD、含NH3、NH3•H2O、NH4+之和为1mol2、下列气体易液化,遇挥发性酸冒白烟,而适宜作制冷剂的是()A. N2B. NH3C. NOD.NO23、在下面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c成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和b可能分别是表中的()A(干燥气体)B(液体)A NO2水B CO24mol/LNaOH溶液C Cl2 饱和NaCl溶液D NH3 1mol/L盐酸4、以空气和氢气为原料,写出工业生产硝酸的的化学方程式。

第4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

第4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

高考总复习同步训练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整体设计从容说课本节课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它是在初中有关硫酸的知识基础上更深入地学习有关硫酸的知识,硫酸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之一,它既具有酸的通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初中主要学习了稀硫酸的一些性质,因此在这一节中主要侧重于学习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以及氧化性。

对于这一节应该重视与初中的联系,本节通过“思考与交流”,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了解硫酸、硝酸具有酸的通性,然后引出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氨的性质主要学习氨的水溶性、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同时也应该特别重视化学实验。

所以首先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对稀硫酸的性质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做好实验,有条件的可在实验室中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讲边实验。

所以可按照复习7实验7观察7理解7练习掌握”的程序来处理。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

非金属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等构成某一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

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

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

氨也有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同时它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唯一气体,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

因此,将它们归为一节进行学习。

硫酸、硝酸和氨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

掌握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因此,本节教科书选择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氨气的性质和制法,以及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为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些重要化工产品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本节内容编排有以下特点:1. 重视主干知识,建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是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属起反应,也能与一些非金属起反应,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_氨_硝酸_硫酸

第四节_氨_硝酸_硫酸

所以:氨水是混合物。 液氨 是氨气加压或降温后形成的液态物质,液氨所含 所以:液氨、H2O 、NH3· H2O(主要) 离子:NH4+、OH- 、 H+ (极少量)
注意:氨水中溶质是NH3,不是NH3· H2O ; 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类似的还有酒精
3Cu+8HNO3(稀) =3Cu(NO3)2+2NO ↑ +4H2O
3Cu+8H++2NO3 = 3Cu2++2NO ↑ +4H2O
反应较缓慢,产生无色气体,逸至试管口变为红 棕色,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

结论:
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氧化不活泼金属, 同时也体现了酸性。
试写出铁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书p97页《实验4-8》氨的喷泉实验
氨气
实验视频动画
酚酞试液
实验视频
实验4-8:氨的喷泉实验
烧杯里的液体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美 丽的喷泉;烧瓶中的液体呈红色。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1∶700) 。使烧瓶内 气压急剧下降。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 ②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思考:喷泉停止后,为什么烧瓶不能被水完全充满? 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由于氨气是用向下排空气 法收集的,一定含有少量空气。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 不吸入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ρ(NH3)∶ ρ(空气)=17∶29 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水溶 液叫“氨水”
氨易液化→“液氨”,常作致冷 剂
实验4-8:氨的喷泉实验
检验 SO2
变蓝色 证明含水

人教版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

人教版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氨氨气的制备铵盐学习目标:1.掌握氨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和铵盐的性质,形成规范实验操作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氨气实验室制备和铵盐检验的方法3.通过对气体制取实验过程的分析体会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重点:实验室制氨气,铵盐的性质难点:实验室制氨气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熟练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铵盐的性质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一、知识准备1.工业制氨气的原理是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2. 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写出加热氨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氨气通入硫酸的化学方程式。

4. NO2通入水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5.雷雨发庄稼的主要化学反应二、教材助读认真阅读课本98-100页,完成下列问题(一)铵盐的性质1.铵态氮肥有哪些?写出化学式。

2.写出碳酸氢铵和氯化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3.使用碳酸氢铵化肥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铵盐溶于水,又能与反应产生氨气,因此铵态氮肥不能与混合使用铵盐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二). 实验室制氨气1.实验室制氨气的原料是:2.收集方法是3.用验满4.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预习自测1.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铵盐都易溶于水②铵盐中的氮元素均为-3价③铵盐受热易分解④铵盐都只能与碱反应,都不能跟酸反应A、①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2.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H2B.NO2C.NH3D.NO3.实验室制氨气的装置与下列哪种气体制取装置相同( )A.H2B. O2C. Cl2D. CO2答案:B四、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五、信息链接化学肥料的优缺点1.化学肥料的优点从养分循环观点看,一切有机肥料所含的养分都是原来已经在农业循环之内的养分。

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 课件(58张)

人教版必修1 第4章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 课件(58张)

NH3+HCl===NH4Cl

②氨也和其他酸反应生成相对应的铵盐,写出下列方程式:
a.NH3 与 HNO3 反应: NH3+HNO3===NH4NO3

b.把足量 CO2 通入氨水中:
NH3+CO2+H2O===NH4HCO3

3.用途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 氮肥 工业、 有机合成 工
业及制造 硝酸 、铵盐、 纯碱 的原料。
2.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①常用 喷泉 实验来验证 NH3 易溶于水。 ②NH3 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叫 氨水 ,溶解在水中的大部分
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化学式 NH3·H2O )。化学方程
式: NH3+H2O NH3·H2O

③一水合氨是一种 弱碱 ,在水中可发生电离:
NH3·H2O NH+ 4 +OH-
图③装置下部锥形瓶内物质相互反应或挥发产生大量气 体,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锥形瓶压入 到烧瓶而形成喷泉。
1.分别用 NH3 与盐酸、NO2 与 H2O 来做喷泉实验,液体 能否充满烧瓶?
提示:NH3 易与盐酸反应,无气体剩余,故用 NH3 与盐酸 来做喷泉实验时,液体能充满烧瓶;NO2 易溶于水并与 H2O 发 生反应 3NO2+H2O===2HNO3+NO,有 NO 气体产生,故用 NO2 与 H2O 做喷泉实验时,液体只能.喷泉形成的原理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 速流动,从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两类情况 (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 发生化学反应。 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 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 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从尖嘴导管喷 出,形成喷泉。下表中列出的气体与吸收剂作用,就能形成喷 泉。

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一课时 氨

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一课时 氨



1、氨气的制备
1)工业制法
2)实验室制法
2、氨的物理性质: 1)与水反应

3、氨的化学性质
2)与酸反应
4、氨的用途:
3)与氧气反应
1)受热易分解 2)与碱反应
5、铵盐及其化学性质
练习 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根据气体的判断可能是氨气,但不 知是否确实是氨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你认为 能帮他检验是否为氨气的方法是( A C )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B、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在瓶口 C、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 D、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制铵盐
制纯碱 制硝酸 制医用氨水 液氨 作致冷剂

制尿素
氮 肥
种类 铵 态 氮 肥 化学式 含氮量 性 状
NH4HCO3
NH4Cl NH4NO3
17.7%
26.2% 35%
(NH4)2SO4
有机 氮肥 CO(NH2)2
21.2%
46.7%
白色结晶,吸湿性很强, 易潮解,溶于水,弱碱性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有吸 湿性,溶于水,酸性. 白色结晶,易潮解,结硬 块,溶于水,微酸性, 白色粒状结晶,吸湿性不 大,不易结块 白色或浅黄色针状结晶或 小颗粒,溶于水,中性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一课时 氨
学习目标
1.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铵盐的性质; 3.了解氮循环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氮的固定
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氮 自然固氮 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 的 固 定 人工固氮: 合成氨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高中化学: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高中化学: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7级李家桔教学设计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氨【教材内容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一课时—氨的性质。

氨及氨盐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各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本节课新教材有意地引导学生从新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发现之旅入手,促使学生有兴趣去了解氨这种物质。

在呈现基础知识时,教材并不是很直接地给出氨的性质,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完成对氨的性质的学习,在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之后,教材还呈现了氨在化工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最后展示的了氨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这样的知识呈现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对氨的学习网络化,而且能让学生感觉所学的东西就在自己身边,让知识体系很轻松地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来,而又不显得枯燥无趣。

从此可以看出教材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硅、氯、硫三种重要的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初步具备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这一重要的理论知识,可以比较容易的掌握氨的一般性质,但是对于氨与水的反应、铵的分解,由于反应复杂,不易掌握。

本节课内容是非金属元素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作用,主要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以实验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结合类比教学方法完成对氨的性质的掌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式学习方法对物理性质的建构,之后通过对比、演示等方法完成氨的化学性质及铵盐的学习,同样采用探究式的方法完成对氨的制法的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氨的用途及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完成对氮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氨的性质的建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氨的物理性质的实验探究,学生能描述氨的物理性质,并知道形成喷泉实验的本质。

4.4.1《氨》参考教案1

4.4.1《氨》参考教案1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一课时 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氨气、铵盐的化学性质,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2、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3、认识氨在生产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归纳与比拟,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氮肥能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让学生感悟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开展的巨大奉献。

2、通过对氮的循环的学习树立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和制取【教学难点】氨气的复原性【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份,动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含氮的养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只能吸收两种形式的化合态氮,一种是氨和铵盐,一种是硝酸盐。

但我们自然界中氮主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投影〗⎩⎪⎨⎪⎧游离态:大气中N 2占78%化合态⎩⎪⎨⎪⎧无机物中:KNO 3等有机物中:蛋白质、核酸等 〖讲〗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氮主要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但植物只能吸收化合态的氮,因此,我们要想方法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的氮,这种的方法叫氮的固定。

〖投影〗氮的固定(fixation of nitrogen):将游离的氮〔N 2〕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1〕自然固氮⎩⎪⎨⎪⎧雷雨固氮生物固氮〔根瘤菌固氮〕〔2〕人工固氮:合成氨工业等〖讲〗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开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德国化学家哈伯因为合成氨巨大奉献,获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直至今天,化学工业上仍旧采用氢气和氮气直接合成氨〖板书〗合成氨工业:N 2 +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讲〗合成氨工业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缺乏而导致饥饿和死亡问题,这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开展与进步做出巨大的奉献。

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当年哈伯并没有将NH 3 为人类造福,而是被德国纳粹所利用,制造了危害性非常大的毒气弹。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第四节氨、硝酸和硫酸第一课时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课时目标】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氨的化学性质。

2.理解氨的实验室制法。

【基础知识导航】一、氨的固定将___的氨转变为___的方法叫做氨的固定,工业上固氮的方法为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氨的性质1、氨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结论2、氨的化学性质(1)NH3与水的反应NH3·H2O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液氨与氨水的比较】(2)NH3与酸的反应氨与氯化氢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述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上述反应可用于检验氯化氢气体或氨气的检验氨与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思考】氨与硫酸反应有没有类似氨与氯化氢反应的现象?为什么?_______________三、铵盐的性质1、铵盐受热易分解写出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思考】氯化氨的分解与生成的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2、铵盐与碱的反应写出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实验室如何检验铵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氨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2、装置:“+”加热装置;发生装置与制相似。

3、收集:法;收集的试管口塞上棉团,作用是。

4、干燥:5、检验:(1)(2)6、实验室能不能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制备氨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7、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其它方法(1)直接加热浓氨水(2)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五、氨的用途【典例导析】例题1:氨下列关于氨和氨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氨水和液氨的成分相同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C、氨水中共有5中粒子,其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OH-D、氨水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溶液密度也随之增大【点拨】A中一个是混合物一个是纯净物,B氨水显碱性,C中氨水的电离程度很小,D中应为氨的密度小,规律也应该反的。

新的 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

新的 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
[设计思路]
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指导,结合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学理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乐于探究实验,勤于思考。

本教学设计主要是依据实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探究、设计、变化等一些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够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课堂中活动时间增多,学习动机增强,思维活跃,讨论积极,增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启迪智慧,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的火花,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
2NH NH
2NH 3
NH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形式。

因此本节课坚持了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教学应注重通过实验验证推理的科学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对学生渗透对立统一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探究法和阅读讨论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去设计。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思维发散中变得严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课堂上做实验提高学习的兴趣,并能自觉地用化学思维观察生活,积极主动地投入化学学习中,为将来运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打下基础,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制取氨气及对尾气的处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绿色化学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氨气的结构、性质、用途及相互关系(重点)
2、了解有关氨水的性质,了解液氨和氨水的区别(难点) 二、教学准备:投影仪 球棍模型,比例模型,铁架台(带铁圈),导管,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夹子,滴管,双孔塞,烧杯,水,酚酞等 三、学习过程:
[新闻导课] 据新安晚报消息:
2007年4月8日早晨,一辆装有22吨液氨的槽罐车,在铜陵市某地发生泄漏, 槽罐喷出的白色气柱有四五米高,发出的“哧哧”声一里开外就能听到,现场被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所包围。

事发地点距离长江的直线距离仅500米,很有可能导致长江污染,须及时处置……
[思考与交流]
1. 你从这一新闻报道及图片得到什么启示? 2、从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 3、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
[学生讨论] 小组讨论后,请一同学小结讨论结果。

[板书]
一、氨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展示] 拿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并与以上讨论结果进行对比。

[问题] 对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 A . 学生活动预设:凑近闻,扇闻
B .
教师活动预设:若学生用凑近法闻,降解危险性,若学生 用扇闻法,加以肯定。

[小结] 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
小于空气,易液化(因为氨气可液化后放在槽罐车中运输)。

[提出疑问] 上述报道的图片中消防队员为什么用水龙头 对空中喷洒? [猜测] 是否用水吸收空气中弥漫的氨气呢?氨气在水中 的溶解性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酚酞溶液氨气NH
3
喷泉实验
【归纳整理】:“喷泉”的形成原理
(1)、喷泉形成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水的成分又是什么呢?
[板书]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 氨水有氨气的刺激性气味?说明氨水中有什么微粒?
A、学生活动预设:说明氨水中有氨气分子存在。

B、教师活动预设: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的过程,是简单的物理过程吗?会有怎样的反应发生呢?
[设想推测]
假设NH
3不和水反应,只是简单的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NH
3
分子和H
2
O
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

[学生实验验证]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现象及结论]石蕊试液变红,表明氨气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A、学生活动预设:氨水中的粒子:NH
3、H
2
O、NH
3
·H
2
O 、NH
4
+、OH-
B、教师活动预设: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提出问题]液氨与氨水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讨论液氨与氨水的不同,并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活动] 根据以上探讨的知识写出氨气与水发生的反应 [板书]
(1)与水反应: 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拓展] 在标准状况下,1L 水中溶解700LNH 3,所得溶液的密度为0.9g ·cm -3,则氨水的浓度为( )
A .18.4mol ·L -1
B .20.4mol ·L -1
C .34.7%
D .52.2% [学生活动] 动手练习。

[解析] 氨水的溶质是NH 3.H 2O ,但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以NH 3 分子计算。

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181000
9.011000174
.22700
4.22/700=+⨯⨯⨯mol ·L -1
氨水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为:34.7%
故选择A 、C 。

[小魔术]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一位同学手拿玻璃棒蘸点浓氨水,另一位同学拿玻璃棒蘸点浓盐酸,然后相互靠近,但 不接触,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 观察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现象] 两玻璃棒相互靠近时有大量白烟产生。

[板书]
(2)与酸的反应: NH 3+HCl =NH 4Cl
[实验探究] 上述实验有它的不足之处:由于浓氨水和浓盐酸本身都可以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导致反应后形成的白烟现象不太明显,有学生会误认为这是浓氨水或浓盐酸本身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因而说服力不强。

请同学们来设计一个说服力更强的实验?
[师生共同活动] 学生探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并肯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同时自己给出一种具有参考价值的方案,给学生演示:
取一根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一端塞入浸有浓盐酸的脱脂棉,另一端塞入浸有浓氨水的脱脂棉,然后两端用橡皮塞塞紧,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讨论] 上述实验中我们可明显看到一段时间后,在玻璃管中间偏向浓盐酸的一端先出现白烟,然后白烟向两端逐渐扩散。

请问为什么起初偏向浓盐酸的一端先出现白烟呢?
[学生讨论] 在教师的提示下,由学生讨论得出答案:因为分子量小的氨分子扩散的速度快,所以两种气体分子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先相遇产生白烟。

[练习] NH 3也可与其它酸发生类似的反应,请同学们动手练习:
NH 3+HNO 3=NH 4NO 3 2NH 3+H 2SO 4=(NH 4)2SO 4
[思考] 生产Cl 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学生猜想] 一定是氯气与氨气发生反应后有氨化铵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呈白烟状,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

[教师解析] 反应原理:3Cl 2 +2NH 3 = 6HCl +N 2 HCl + NH 3 = NH 4Cl 。

[过渡] 在上述氨气与水、氨气与酸的反应中,
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那么它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 98-99的思考与交流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 氮气怎样转化为氨气?
[讲解] 前面我们提到过,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那么他是怎样合成氨气的呢?其实他的方法就是用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来合成氨气。

[引申] 哈伯合成氨法是人工固氮的重要方法,那么什么是氮的固定?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也是氮的固定吗?
[学生讨论] 将游离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是氮的固定。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是氮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因而不是氮的固定。

[问题2] 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与氧气如何反应?
[学生讨论] 氨气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在化学反应中它的化合价可以升高,具有还原性。

[板书]
(3)氨气的还原性:
4NH 3+5O 2
4NO +6H 2O
[问题3] 按照课文的思考与交流讨论工业上制HNO 3的流程图,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同学们课后在作业本上完成上图的各步反应。

[过渡] 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大家能否根据氨气的性质推测氨气可能具有哪些用途?
[学生讨论小结] 氨的用途:
因为氨气易液化,故可作致冷剂;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可制氨水;
因为氨气可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故可制氨肥; 因为氨气具有还原性,故可被氧化制硝酸……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氨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实验室如何来制取氨气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作业布置]
N 2
N O N O 2 H N O 3 O
2 H 2O N 2+ 3H 22NH 3
[板书设计]
4.4.1 氨气的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1)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2)易液化;3)比空气轻; 4)极易溶于水。

2、氨的化学性质:
(1)NH
3与水的反应: NH
3
+H
2
O NH
3
·H
2
O NH
4
++OH-
(2)NH
3与酸的反应:NH
3
+HCl=NH
4
Cl、 NH
3
+HNO
3
=NH
4
NO
3

2NH
3
+H
2
SO
4
=(NH
4

2
SO
4
(3)NH
3的还原性: 4NH
3
+5O
2
4NO+6H
2
O
3、氨的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