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抢分速记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好题必练 练经典 8. 初中女生刘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遭到社会青年赵某的纠缠,赵某
要求和刘某交朋友,但遭到了拒绝,结果赵某到刘某所在学校散 布流言蜚语,让刘某的名誉遭到严重损害。赵某还说,如果刘某
不答应,他将继续让她难堪。你认为刘某正确的做法是( B ) ①同赵某交朋友,使自己免受伤害 ✘ ②不同赵某交朋友,把事情告诉家长或老师 ✔ ③不同赵某交朋友,并找人揍他一顿 ✘ ④不同赵某交朋友,到公安局报案 ✔
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分
④所受到的处罚中,有期徒刑是主刑,罚金是附加刑 ✔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好题必练 练经典
5. 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 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下列对诉讼的理解正
确的是( A ) ①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 ✔ 受到不法侵害,我们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 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 律的类别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 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 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根据对社会 的危害程度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包括民事违法行 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别对节日用品、重要消费品、春节农业生产资料、“傍名牌”产品
等商品和重点市场、重点场所开展全面的专项整治打击行动。依法
扣押了一批侵权商品和假冒伪劣商品。凯里市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
权的事实表明( B ) ①法律具有强制性 ✔
②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伸张正义 ✔
③每个人都有执法权
执法权是国家执法机关的权力,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归纳1、法律的作用?(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
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的种类一览表含义触犯法律法律责任常见违法现象(事件)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物权法承担民事责任如民事赔偿、借贷不还、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撕毁合同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条列、交通管理法规、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受到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殴打他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污染环境、使用童工、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主刑与附加刑)抢劫、盗窃、故意杀人、绑架、投毒、贩卖毒品等重大刑事犯罪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怎么做?(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人教部编(八上)道德与法治 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1.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作用;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含义;了解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和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提高辨别能力,警惕违法和犯罪;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法律意识;警惕违法行为;尊重他人的权益;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重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
2.难点:法律的作用;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导入新课近年来,在交通事故现场哄抢的事件屡有发生,严重侵害他人财产权益,败坏社会风气,亟须加以规制。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实践中,对于交通事故现场发生的哄抢案件,如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应当以聚众哄抢罪追究刑事责任。
思考:对此,你有何看法?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社会需要规范,而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二、探究新课活动一:对比分析案例,领悟知识案例一:在这个道路交通高度发达的时代,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显著加快,而乱停乱放也给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
若城市为心脏,道路为血管,那么违章停车就是引起血管阻塞甚至心脏猝死的诱因,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城市不会因几条道路的拥堵而完全崩溃,但有些违章停车所带来的危害是你意想不到的,同时也是受害者始料未及的……思考:你看到过这种情景没有?违章停车有何危害?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机动车随意乱停乱放的影响及危害:(1)将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入口和非机动车道中间,迫使通行的非机动车只能很无奈地在机动车道上如履薄冰冒险行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作业课件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3课时 善用法律
13.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事件不时发生。在该类犯罪案件中, 犯罪主体年龄主要集中在12~13岁,犯罪类型则主要是杀人、纵火,犯罪主体的 低龄化与犯罪事实的恶劣程度形成鲜明对比,给公众心理造成了强烈冲击。社会 各界要求预防和惩戒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呼声非常强烈。 (1)面对突如其来的危害事件,你会如何应对违法犯罪行为?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敢于依法维护正当权 益。②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 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6.仔细观察、分析下图漫画,该做法( C )
A.是在纵容违法犯罪行为 B.说明未成年人不需要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C.要求我们青少年要用智慧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D.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7.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对于青少年来说十分重要。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 D )
①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②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③做到自 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④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4.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 C )
A.调解等非诉讼途径 B.申请法律援助 C.诉讼途径 D.获得法律咨询、帮助 5.小林居住的小区周围有一家KTV,经常在半夜发出刺耳的嘈杂声,吵得小 林一家夜不能寐,小林向法院起诉了该KTV。小林的诉讼方式属于( C ) A.行政诉讼 B.刑事诉讼 C.民事诉讼 D.司法诉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某教育培训机构在收取家长巨额预付培训费用的情况下,突然关停校区, 人去楼空。面对这种侵权现象,家长们应该( C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课件
知识讲解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 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 己的行为。
自觉遵守法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 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 规定。
尊重他人权益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 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 ,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 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 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2 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重点)
3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难点)
Part 01
知识讲解
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 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知识讲解
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课堂小结
法不可违
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无小事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分类 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不同违法行为的常见表现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当堂练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规定:“任
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
姓名权或者名称权。”这直接体现了法律( C ) A.告知我们可以做什么
图片二:属于盗窃罪
图片三:属于制售假药违法犯罪
图片四:属于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罪
知识讲解
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刑法的内容: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 什么样的刑罚。
知识讲解
探究与分享
案例一:林某与张某因为行车,双方互不相让,发生口角后, 林某动手将张某掀翻在地,造成张某手指骨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违 教案
5.1 法不可违初二政治组教案让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填写表格:(时间5min左右)知识释疑:1、民法:指的是一类民事法律法规,如民法总则、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商标法、专利费、组作权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等2、民事责任:补偿和恢复原状的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3、行政处分: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隶属关系给予有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机关公务人员的一种惩罚措施;具体见书本。
知识运用:下列镜头中的行为是何类违法行为?镜头一:生活中经常出现捡到失物据为己有的情况,或者向失主索要报酬。
上述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展示相关法律规定: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民事违法行为镜头二:我们经常在公众场所看到他人喧闹起哄,扰乱公共秩序。
镜头二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展示相关法律规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镜头三: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新闻里报道持刀抢夺他人财物的事情。
镜头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展示相关法律规定: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
——刑事违法行为环节三: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展示图片过渡: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身边的这些行为。
思考:想一想,这些行为违法吗?违反了什么法律?属于何类违法行为?了解行政违法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举例: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散布谣言、违反交通规则、旅游不文明行为、破坏公物等。
案例分析: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收一半货物。
镜头二: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网站使用。
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思考: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吗?教师总结:镜头一:触犯合同法,侵犯合法财产权镜头二:侵犯公民的肖像权镜头三:侵犯公民的知识产权——民事违法行为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和财产权(物权、债权、继承权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梳理与复习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梳理与复习知识要点一:法不可违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 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我们要认识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3.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 )A.守规则,不能违反法律B.学法、用法、执法C.感受法律的尊严D.懂得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唯一准绳4.一般违法行为包括.( )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④违宪行为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5.小郑坐车时在座位上发现了一个包,里面有800元现金、身份证、银行卡等,他把钱拿出来放到自己的口袋里,把包又放回原处。
小郑的行为( )A.违反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B.没有违法C.违反了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D.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6.学生胡某在放学后为走近路,从公园的草地上走过,并且还在公园的书画墙上乱刻了一通,结果受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
胡某的行为是( )①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②要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③严重的违法行为④一般违法行为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④7.观察下面的漫画,两个学生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民事处罚B.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C.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D.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8.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不断攀升,追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虽然涉及经济、文化、法治、教育、道德等多个领域,也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众多方面,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青少年严重缺乏法律意识。
结合教材回答: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型?知识要点二:预防犯罪9. 、和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0.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的人。
11.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以为主要内容。
12.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受到处罚。
( )A.民事责任B.法律责任C.刑事责任D.行政责任1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新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法律是如何发挥指引和评价作用的?(1)指引作用: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2)评价作用: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4.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5.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6.什么是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7.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1)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2)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8.违法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9.我们身边有哪些行政违法行为?这些行为是如何产生的?(1)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
(2)①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②有的人受到类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10.社会生活中有哪些民事活动?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
11.我们身边有哪些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12.我们怎样做到遵章守法?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我们要认识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RJ上册 第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3框 善用法律
小莫—可以向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或有关社团等进行投
诉、申诉、申请调解,也可以到人民法院控告继父的虐待行为 (诉讼 途径),鉴于小莫受伤害程度的严重性,最好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 哪种维权方式最正规、最权威?
诉讼
合作探究
探究二 加强自我防范
小周是小区保安。一天,他为抓抢劫犯罪嫌疑人,被摩托车撞 伤,他忍住剧痛将犯罪嫌疑人制服,并将其交给民警。因此,他被 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观点一:小周的做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我 们应该向他学习。 观点二:如果他在与歹徒搏斗时把歹徒撞伤了,他就不会获得光荣 称号了。
帮助的机关是( C )
A. 家庭、学校、社会、公安机关 B. 父母、老师、公安机关 C. 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 D. 学校、司法机关、政府部门
2. 七年级学生小涵在网上连载自己的原创小说时,无意中发现有人 抄袭了自己的作品并在某著名文学网站上以原创名义进行发表,对
此,小涵可以采取的行动是( C )
➢ 遇到类似情形,你会怎么应对? • 遇到类似情形,我会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采取非法方式,更不 能以牙还牙、以恶制恶。 • 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 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 律维护自己的“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 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 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 张某。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状告他 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经人民法院审结,小峰 获得1.7万元赔偿。
课堂小结
善 用 法 律
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依靠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诉讼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善用法律》公开课教案_0
第3课时善用法律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北京五名未成年少女因校园欺凌被判刑”1.思考: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你会怎么办?教师总结、过渡:要学会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引出课题《善用法律》。
二、新课讲授自主预习:(阅读课本57-62内容)预习检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目标导学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一)依法维权活动一: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结果(学生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1.思考: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村民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你从这两则事例中明白了什么?教师讲述:王某纠集他人将打伤自己弟弟的李某打成重伤,违反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村民们依照法律规定同村干部论理、论法,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由此可以看出,非法维权受惩罚,依法维权终受益。
教师总结: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二:法律救助帮维权(学生阅读教材P58—59“阅读感悟”)1.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权?2.上个事例中的王某应该如何帮弟弟维权?教师讲述:1.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的工作、律师的职责、公证员、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能,寻求国家救济的做法。
2.王某可以与李某协商,要求对方承担相关责任,或者向派出所报案等。
活动三:诉讼维权最权威(学生阅读教材P59“探究与分享”)思考: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你了解这种维权方式吗?教师讲述:小峰通过诉讼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总结:(什么是诉讼?)(1)含义: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特点: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材习题答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材习题答案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课时法不可违(P46·运用你的经验)1.(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参考答案】(1)因为小勤在工地上捡拾铁卡子的行为实际上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触犯了法律,所以才被保安送到派出所。
【参考答案】(2)可以避免。
如果小勤懂得法律,知道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他就不会做违法的事情,从而也就可以避免上述行为的发生。
(P47·探究与分享)2.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参考答案】镜头一中朱某捡拾他人遗失的物品拒绝归还,违反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镜头二中李某等人在公共场合做出不文明行为,扰乱了体育馆的观看秩序,不仅影响和侵害了其他观众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妨害社会管理,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镜头三中赵某手持利器抢夺他人财物,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
(P49·探究与分享)3.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参考答案】有或者没有。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P50·探究与分享)4.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上述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镜头一中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是能够履行合同义务,但却未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是典型的违约行为,造成买方损失,应承担违约责任。
我国民法典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栅栏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镜头二中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的顾客的肖像,是侵犯顾客肖像权的行为,应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第1课时法不可违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二、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
重点: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
难点: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视频《人民的名义》(片段),回答:这段视频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这段视频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法不可违》。
【讲授新课】一、违法无小事1.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答案提示:(1)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
(2)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小勤可以多了解法律,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2.教师: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3.活动一: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和P48相关链接,分小组讨论并回答:(1)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造成哪些危害?行为人落得什么结果?(2)什么是违法行为?(3)根据这三个案例和教材知识,回答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别?答案提示:(1)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人教版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课时 预防犯罪 (共30张PPT)精品课件
②不良诱惑会使人无视法律尊严,
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
③上网会导致犯罪,青少年应远离网络 ④我们应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不良诱惑的危害、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自觉遵纪守法等 内容。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色情信息”“非法有害出 版物”等,然后对照选项,对材料分析后得知:违法犯罪的诱因是沉迷网络 游戏与色情网站信息等,这是一种不良行为,也是一种不良诱惑。因此①②
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 ,标示了生活中的 “雷区”;(3)生活在法治
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
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知识点1 了解罪与罚 【例1】下列选项中,对我国刑法认识正确的有( )
①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②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③治安管
①从违法性质看 ,李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李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从违反法律看 ,李某的行为违反的是刑法 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②从本质特征看,
④从法律后果看 ,李某
知识点2 加强自我防范 【例2】2017年3月22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近期作出部署,要求各地“扫黄
③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应受到刑法处罚
④校园欺凌行为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看上图漫画,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D A.刑事违法性 B.刑罚处罚性 C.社会危害性 D.法律强制性
)
3.(2016·广州)我国刑法将贩毒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 14周岁,充分说明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 )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善用法律》优质课ppt课件_0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我国每年有近2万15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 亡,40—50万儿童受到他杀、自杀、拐卖、 溺水、触电等意外伤害;10.5%的学生面 临校园暴力。
学习目标
1.遇到非法侵害如何依法求助?列举四 大法律服务机构和三大法律救济的途径? 2.诉讼的含义和作用? 3.诉讼的类型及各自的含义? 4.青少年如何应对违法犯罪? 5.如何做合格的守法公民?
你遇到类似的事会怎样做?你有什么好的 方法?……
①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 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 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 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 记住歹徒容貌,了解歹徒去向, 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到了电影院门口,他把自行车锁好放在电影院
门前的存车处,并向看车的阿姨交了两角钱的
存车费,看完电影去取车,发现车没有了。他
问看车的阿姨,阿姨说不知道。当即要求赔车,
可是看车的阿姨却说,她不承担赔车的责任。
于是他将看车人告上法庭。
民事诉讼
目标导学二、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广州市第59中学八年级一名14岁的女中学生小 苏在乘坐62路公交车时,看到一名歹徒趁一位老 太太不注意,抢走其手中的手机夺门而逃后,紧 追不舍夺回了老太太被抢的手机,但在与歹徒的 搏斗中小苏被利刃划伤,而歹徒在众人的冷漠围 观下竟扬长而去。 据信息时报报道,事情发生 后,在学校及社会上引起争议,对于小苏的义举, 有人赞许亦有人摇头。广州市教委有关人士指出: “不提倡” 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但不提倡不等于 反对,要让学生认同这种行为!——当事人心声: “不后悔但以后会量力而行。”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1.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作用;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含义;了解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和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提高辨别能力,警惕违法和犯罪;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法律意识;警惕违法行为;尊重他人的权益;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重点: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
2.难点:法律的作用;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导入新课近年来,在交通事故现场哄抢的事件屡有发生,严重侵害他人财产权益,败坏社会风气,亟须加以规制。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实践中,对于交通事故现场发生的哄抢案件,如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应当以聚众哄抢罪追究刑事责任。
思考:对此,你有何看法?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社会需要规范,而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二、探究新课活动一:对比分析案例,领悟知识案例一:在这个道路交通高度发达的时代,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显著加快,而乱停乱放也给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
若城市为心脏,道路为血管,那么违章停车就是引起血管阻塞甚至心脏猝死的诱因,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城市不会因几条道路的拥堵而完全崩溃,但有些违章停车所带来的危害是你意想不到的,同时也是受害者始料未及的……思考:你看到过这种情景没有?违章停车有何危害?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机动车随意乱停乱放的影响及危害:(1)将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入口和非机动车道中间,迫使通行的非机动车只能很无奈地在机动车道上如履薄冰冒险行驶。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优质课ppt课件_0
能力提升
景区保安的证词
今年正月初三,某景区游客众多,深夜景区突然停电,20分钟后恢复, 此时发现财务室16万元被盗。次日警察来破案,保安说他看见罪犯作案, 下为证词:(4分) 我知道证词要负法律责任,怎敢说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就是说做人要诚实。去年,县人大主席下乡,问大家有 没有参加过人大代表、乡长书记的选举活动,我就说实话,没有参加过。 而且今天这是盗窃罪,比抢劫罪的危害大,就像吸毒比贩毒严重一样, 公安局起码判三、五个月的有期徒刑,所以我怎敢冤枉他?当时停电, 可那天月光明亮,我清楚的看见他,他从财务室出来,把一个装有16万 元的红色塑料袋交给来接应的同伙„„ (1) 听到这里,警察基本认定保安在作伪证,请你说出两条证据。
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 主要社会规则是什么?
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不论你功劳大小、 地位高低,都必须遵守 法律,只要触犯法律, 必将受法律的制裁。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 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行为的类别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违宪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此外,从思品知识角度看,保安的证词还有多处错误,请指出其 中4处。
答案:(1)依据1:按月相变化,正月初三不会“月光 明亮”,所以无法看清罪犯(或“塑料袋颜色”);依 据2:保安无法得知塑料袋内装有16万元。
(2)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做人诚实”之 意,而是强调理解、宽容、换位思考;②“县人大主席” 称谓有误,应为“县人大主任”;③“(乡党委)书记” 并非人大选举产生;④并非“盗窃罪比抢劫罪危害大”, 应为“抢劫罪”比“盗窃罪”的危害大;⑤“吸毒”违 法,“贩毒”有罪,贩毒情节更严重。⑥“公安局”并 非审判机关,应为人民法院;⑦“三、五个月”的刑期 属拘役的量刑范畴,并非有期徒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抢分速记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核心主干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5.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6.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7.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8.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9.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10.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3)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4)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开卷速查必备1.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是什么?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2.(做法类)怎样做到遵章守法?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第2课时预防犯罪核心主干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3.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4.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5.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6.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7.刑法的作用是什么?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8.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1)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9.什么是刑罚?分为哪几类?(1)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10.怎样加强自我防范?(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开卷速查必备1.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1)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2)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3)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后果°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2.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关系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严重违法行为) 不同点危害性社会危害性较小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法律刑法以外的法律刑法处罚民事或行政制裁(较轻) 刑罚处罚(严厉)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对社会造成危害,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联系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犯罪,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第3课时善用法律核心主干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4.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5.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6.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7.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8.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是什么?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9.什么是诉讼?其地位是怎样的?(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10.青少年应怎样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开卷速查必备1.青少年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机构和方式有哪些?(1)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或手段有哪些?(1)非诉讼手段,也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2)诉讼手段,也就是打官司°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3)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寻求帮助°3.(原因类)青少年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4.(原因类)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什么要讲究智斗?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