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发展与应用_郑颖人

合集下载

青树---郑颖人院士

青树---郑颖人院士

岩土领域的常青树---郑颖人院士(全文转载)记著名岩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郑颖人教授内容摘要: 郑颖人,我国著名岩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教授。

2004年,郑颖人和他的学生首创性地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革新了隧洞设计计算方法,有力地推动隧洞设计水平再上新台阶。

以郑颖人为带头人的“岩土本构关系和军事地下工程稳定性”学术团队郑颖人院士在兰成渝输油管道重庆末站现场指导地基处理(左三为郑颖人)指导学生做实验人物小传郑颖人,浙江镇海人,1933年1月出生,1951年入伍,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专家,现为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专业技术1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空军工程技术顾问,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及防护工程分会、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等顾问,重庆市科协副主席、重庆市土木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等多种学术职务。

主编与参编国标、军标与地方标准10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10部。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大会奖1项,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9项。

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名。

3次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获总后勤部“一代名师”“重庆直辖十年建设功臣”“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杰出贡献英模”等荣誉称号,并获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

郑颖人,我国著名岩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教授。

曾经一度有些专家断言:“岩土是门经验科学,没有多少理论。

”但郑颖人不信邪。

他一生孜孜不倦、执着追求、大胆探索、严谨治学,为发展和完善岩土力学理论,辛勤耕耘半个多世纪,在岩土塑性力学基础理论、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与地下工程弹塑性与粘弹塑性理论方面硕果累累,为军内外解决了军事与城市地下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特殊土及其地基处理等军民两用工程一些重大技术难题!如今,年近八旬的郑老依然在岩土工程领域奋斗不息,他对记者说:“兴趣支撑着我走过这么多年,人老了,志趣不减,很多年轻人还叫我…长青树‟。

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课件

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课件

数值分析可以模拟土壤的力学行为和地基 工程的地震、渗流等复杂因素,提高地基 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地下水工程与水环境
数值模拟与预测
数值分析可以模拟地下水的流动和污染物 扩散等过程,为水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 供支持。
数值分析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模拟和分 析,预测岩土工程的未来趋势和可能遇到 的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成果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为工程实践提供了 更为有效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数值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的不断发展,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中的 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未来,数值分析将进一步考虑更多的物理和化学效应,建立更为精细和 全面的模型,提高模拟的准确性和精度。
数值分析的重要性
01
随着岩土工程规模的扩大和复杂 性的增加,传统实验方法已经难 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
02
数值分析可以弥补实验方法的不 足,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 提高分析的精度和效率。
岩土工程中的数值分析应用
岩石力学与岩石稳定性分析
土力学与地基工程
数值分析可以模拟岩石的力学行为和稳定 性,为矿山、隧道等岩石工程的设计提供 依据。
土壤水盐分运移分析 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利用方案设计
其他工程实例
桩基承载力及沉降分析
边坡支护结构选型及设 计
01
02
03
地基处理方案优化设计
04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及参 数确定
05
结论与展望
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总结
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辅 助。
数值分析能够模拟和预测岩土工程中的各种复杂现象和问题,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更 为精确和可靠的技术手段。

郑颖人 院士 演讲PPT茅以升与国际会议 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在隧道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郑颖人 院士 演讲PPT茅以升与国际会议  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在隧道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method of slope(条分法)
1975, Zienkiewicz put forward FEM strength reduction. Through reducing c and of the rock and soil until failure happens,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safety factor is the multiple of reducing the strength.
Pressure arch of deep-buried tunnel (普氏压力拱)
Shallow-buried theory by Terzaghi(太沙基)
Modern failure mechanism of tunnels
(现代的隧洞破坏机理)
► Based on elastic-plastic theories ► Rabcewicz crack wedge
(深埋隧洞破坏的现场监测)
(1)The anchor on the arch top bear small force, while that in the two sides bear large force. 顶部锚杆受力小 侧面锚杆受力大 侧向位移大 垂直位移小
(2)The averag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steel frame is 19mm .The average difference of settlement between arch top and arch foot is 9.8mm.
Buried depth:12m safety factor:0.7
When the buried depth is between 10m and 18m, the safety factor keeps constant basically and two crack surfaces appear respectively on the arch top and side wall.

隧道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方法讲座之三:隧道设计理念与方法

隧道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方法讲座之三:隧道设计理念与方法
地层一结构法视围岩压力为形变压力目前的做法是把岩体视为均质体并按现行规范中围岩分级确定岩土的强度参数然后采用弹塑性数值方法进行计算获得相应的隧道周围某点的位移值或围岩塑性区的大小最后依据设计人员的经验判断提出一种设计者认为较为合理的结构型式与尺寸
隧道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方法讲座之三: 隧道设计理念与方法
T u n n e l D e s i g nI d e aa n dT u n n e l D e s i g nMe t h o d
Z H E N GY i n g r e n ,A B I E r d i ,X I A N GY u z h o u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L o g i s t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4 0 0 0 4 1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p a p e r r e v i e w s t h r e e t u n n e l d e s i g nm e t h o d s u s e da t p r e s e n t a n dp u t s f o r w a r dt h e s t r a t u m s t r u c t u r e m e t h o d b a s e do nn u m e r i c a l l i m i t a n a l y s i s .T h em e t h o dc a nw o r ko u t t h e s a f e t y f a c t o r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n e e d e di nt h e d e s i g n , s o t h e c u r r e n t s u b j e c t i v e p r o b l e m s c a nb e s o l v e d . T h e p a p e r s t u d i e s t h e s e p a r a t r i x b e t w e e ns h a l l o wt u n n e l s a n dd e e pt u n n e l s a n da l s o e v a l u a t e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h e t w o d i v i d i n g s t a n d a r d s .F i v e b a s i c i d e a s o f t u n n e l d e s i g n a n dc a l c u l a t i o na r ed i s c u s s e di nt h ep a p e r :1 )T h et u n n e l d e s i g nm u s t s a t i s f yt h es a f e t yr e q u i r e m e n t s d u r i n go p e r a t i o n 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t h es a f e t yf a c t o r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a f t e r p r i m a r ys u p p o r t m u s t e n s u r e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a f e t y ;2 ) T h ed e s i g na n dc a l c u l a t i o nm o d e l s h o u l da d a p t t od i f f e r e n t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d i f f e r e n t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p r e s s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d i f f e r e n t p r a c t i c a l m e c h a n i c a l s t a t e o f t h e t u n n e l ; 3 )T h e d e s i g na n dc a l c u l a t i o no f t u n n e l m u s t b e i n 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m o d e r np r e s s u r et h e o r y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a n ds u p p o r t i n gp r i n c i p l ea n dm u s t m a k ef u l l u s eo f t h e s e l f s u p p o r t c a p a b i l i t y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4 )T h et u n n e l s t r u c t u r em o d e l s h o u l da l s oa d a p t t ot h ep r a c t i c a l m e c h a n i c s t a t ea n dt h en e wi d e at h a t t h ep r i m a r ys u p p o r t i st h e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 m a t e r i a l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a n dt h a t c a l c u l a t i o n s h o u l db e m a d e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p l a s t i c t h e o r y s h o u l db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 5 )R e a s o n a b l e c a l c u l a t i o nm e t h o da n dc a l c u l a t i o n p a r a m e t e r s s h o u l db eu s e dt oe n s u r es c i e n t i f i ct u n n e l d e s i g na n dc a l c u l a t i o n .F i n a l l y ,t a k i n g a s u b w a y s t a t i o na s a ne x ,t h e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d e s i g nm e t h o do f t u n n e l s i nG r a d eI I ,G r a d eI I I a n dG r a d eV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 a m p l e K e yw o r d s :s t a b i l i t ya n a l y s i s ;a n a l y t i cc r i t e r i ao f t h es t a b i l i t y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F E Ms t r e n g t hr e d u c t i o nm e t h o d ; s a f e t yf a c t o r o f s h e a r ;f a i l u r es u r f a c e ;s o i l t u n n e l ;r o c kt u n n e l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土坡与岩坡中的应用_郑颖人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土坡与岩坡中的应用_郑颖人

第23卷第19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3(19):3381~3388 2004年10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Oct.,2004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土坡与岩坡中的应用郑颖人赵尚毅(后勤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重庆 400041)摘要通过有限元强度折减,使边坡达到破坏状态时,滑动面上的位移将产生突变,产生很大的且无限制的塑性流动,有限元程序无法从有限元方程组中找到一个既能满足静力平衡又能满足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准则的解,此时不管是从力的收敛标准,还是从位移的收敛标准来判断有限元计算都不收敛,因此采用力和位移的收敛标准作为边坡破坏的判据是合理的。

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计算精度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屈服准则、流动法则、有限元模型本身以及计算参数对安全系数计算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提高计算精度的具体措施。

研究表明:采用徐干成、郑颖人(1990年)提出的摩尔-库仑等面积圆屈服准则求得的稳定安全系数与传统Spencer法的误差在5%左右,证实了其实用于工程的可行性。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则可采用摩尔匹配DP准则。

该文还将此法应用于岩质边坡的稳定分析,得到了岩质边坡的滑动面和安全系数,开创了求节理岩质边坡滑动面与稳定安全系数的先例。

关键词边坡稳定分析,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摩尔-库仑等面积圆屈服准则,精度分析,节理岩质边坡分类号 O 31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4)19-3381-08APPLICATION OF STRENGTH REDUCTION FEMIN SOIL AND ROCK SLOPEZheng Yingren,Zhao Shangyi(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1 China)Abstract With the c-tanϕ reduction,the FEM model of slope reaches instability,and the value of the nodal displacement just after slope failure has a big jump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failure. This actually means that no stress distribution can be achieved to satisfy both the yield criterion and global equilibrium. Slope failure and numerical non-convergence take place at the same time. So non-convergence in finite element program can be taken as a suitable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slope failure. The influence on safety factor precision of different yield criterions,flow rule,FEM itself is thoroughly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are put forward. A cone characterizes the Mohr-Coulomb surface in three-dimensional stress space with the vertices in deviatoric cross section. It brings difficulty to numerical analysis. For convenience this surface can be replaced by a smooth surface yield criterion,Mohr-Coulomb equivalent area circle DP yield criterion,which was proposed by professor Xu Gancheng and Zheng Yingren in 199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error of safety factors obtained by FEM with Mohr-Coulomb equivalent area circle DP yield criterion and by Spencer method is about 5%. The average error of safety factor obtained by FEM with the plane strain Mohr-Coulomb matching DP yield criterion and by Spencer method is about 2%. The strength reduction FEM can also be used in the jointed rock slope. Through a series of case studies,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learly exhibited.Key words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strength reduction FEM,Mohr-Coulomb equivalent area circle yield criterions,error analysis,jointed rock slope2004年3月27日收到来稿,2004年5月7日收到修改稿。

岩土塑性力学的新进展_广义塑性力学_郑颖人

岩土塑性力学的新进展_广义塑性力学_郑颖人

黄文熙讲座岩土塑性力学的新进展———广义塑性力学New development of geotechnical plastic mechanics—generalized plastic me chanics郑颖人(后勤工程学院军事土木工程系,重庆 400041)摘 要:多数岩土工程都处于弹塑性状态,因而岩土塑性在岩土工程的设计中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岩土塑性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经典塑性力学用于岩土类材料存在的问题,指出其采用的3个不符合岩土材料变形机制的假设。

放弃这3条假设,从固体力学原理直接导出广义塑性位势理论,从而将经典塑性力学改造成更一般的塑性力学———广义塑性力学。

广义塑性力学采用了塑性力学中的分量理论,能反映应力路径转折的影响,克服了塑性应变增量方向与应力增量无关的错误;要求屈服面与塑性势面对应,而不要求相等,避免了采用正交流动法则引起过大剪胀等不合理现象,也不会产生当前非关联流动法则中任意假定塑性势面引起的误差。

文中给出了广义塑性力学的屈服面理论、硬化定律和应力—应变关系,并在应力增量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广义塑性位势理论,从而可求出应力主轴旋转产生的塑性变形。

通过分析屈服面的物理意义,表明屈服条件是状态参数,它与应力状态、应力历史及材性等状态量有关;同时也是试验参数,只能由试验给出。

通过实际应用,表明广义塑性力学不仅可以作为岩土材料的建模理论,而且还可以应用于诸如极限分析等土力学的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岩土塑性力学;广义塑性力学;塑性势;屈服面;本构模型中图分类号:T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3)01-0001-10作者简介:郑颖人(1933-),男,后勤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隧道力学、岩土塑性力学、地下工程、边坡工程与区域性土研究,发表论文250篇,专著7部,获国家、部委级科技进步奖7项。

岩土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岩土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岩土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岩土体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

而测量技术则是岩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工作。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技术应用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探讨岩土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发展历程岩土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当时的测量手段主要依靠人工测量和简单的工具,如木尺、水平仪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测量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19世纪末,光学测量技术的出现,为岩土工程测量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直线测量仪、水准仪等光学仪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二、技术应用1. 岩土工程勘测岩土工程的勘测是测量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在项目规划阶段,测量技术可用于测量土地的形状、地势、地形等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激光扫描测量可对地表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测量,获得地物的详细形状和地貌特征,以及地下水位等信息。

2. 地质灾害监测岩土工程中的地质灾害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关键作用。

通过建立多参数自动监测网络,可以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例如,采用位移监测仪器可以对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 地下工程施工监测地下工程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地铁、隧道等。

在地下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高精度的测量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测量技术在地下工程施工监测中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通过全站仪等仪器对施工过程中的坐标、方位等参数进行精确测量,以确保地下工程的精度和合格。

三、未来展望岩土工程测量技术在科技的推动下,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激光雷达、卫星定位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测量精度将进一步提高,测量结果也将更加准确可靠。

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岩土工程测量技术具备更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郑颖人院士讲座学习体会--岩土类材料的空间莫尔圆理论及其屈服准则

郑颖人院士讲座学习体会--岩土类材料的空间莫尔圆理论及其屈服准则
仿效岩土直剪试验,混凝土强度极限曲
线不是条直线,求无围压时的c、φ 值,
试验方法:做无法向力的直剪试验,得 到c值,按单轴抗压强度做莫尔圆,
从c点出发做莫尔圆
切线得到φ 角,
以C25砼为例得 c=3.2MPa, φ=61.3°
用数值极限分析法,验证抗剪强度的准确性。
混凝土物理力学参数
围岩类别
C25 C30 C35 C40
国内主要有姚仰平提出的基于 SMP准则的统一强度准则,俞茂宏[56]提出的基于双剪应力的统一强度准 则,以及高红-郑颖人提出的,基于传 统空间Mohr应力圆三剪能量强度准则。
σc =σcc 时,公式(5)、(6)、(7)给出了 以拉为正的等强度三剪能量屈服准则:
psinq(
3
3cosσ sinσsin)
3.89
C40 41.68 40.00
4.20
表明围压为零时c、φ值准确
三、传统的空间莫尔应力圆理论
软钢
σc= σcc
单向受拉(压)与双向受拉(压)强度相等 Tresca不考虑中主应力,Mises考虑中主应力
τ
σ 2
M ises
σ 3 O
σ 2
σ 1 σ
internal Tresca
σ 3
σ 1
空间Mohr应力圆 内接Tresca六边形
大(/)max的作用面(=45+/2)
岩土材料破坏面 子午面上 能量屈服曲线
偏平面上 能量屈服曲线
岩土类材料一般以压为正
psinq(
3
3cosσ sinσsin)
2ccos 12 1 3
1 3tanσsin 33tan2σ 4 3tanσsin

c 256

岩土工程有关院士

岩土工程有关院士
卢耀如在岩溶(喀斯特)研究方面的成就显著,被国内外学者赞称为“喀斯特卢”。
重要学术观点与贡献:
从事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工作40多年来,建立了岩溶发育系统理论,参与实践指导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许多大工程勘测研究;负责查明官厅水库渗漏塌陷,为大坝及京津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参加南津关坝区勘测研究;指导乌江渡水电站等大工程的勘测与基础处理;负责西南岩溶地质—生态环境研究,为国家民委向中央汇报石山脱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指导解决阿尔巴尼亚“费尔泽”和“毛泽东”两大水电站工程地质问题;应邀在英、加、美等国讲学,并在我港台地区讲学与指导研究大工程的地质问题。
在防护工程、系统工程及岩土工程等领域里,他出版了《民防学》等专著4部,论文50多篇。7项成果获国家或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工程兵优秀科技成果奖,1项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王梦恕
出生日期: 1938-12-24 00:00:00
学 科: 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
工作单位: 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工程院院士。
1931年5月生于福州。
1953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任国土资源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卢耀如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建立了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参与实践及指导了一系列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的勘测研究。
汪闻韶,1919年3月5日生于苏州市。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水利工程学系。留美后获衣阿华大学力学和水力学硕士和伊利诺斯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博士学位。现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防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他不忘祖国人民对他的培育之恩,毅然于1954年冲破美国阻挠而回国。他重点研究饱和沙土的液化机理及其在振动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产生、扩散和消散的基本规律,建立了计算机模式的雏形。主要成就有探索和澄清了国外对土液化概念和机理中的一些较模糊的问题,以及土液化与极限平衡状态和破坏间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土坝和地基地震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震变形分析比地震稳定分析更为重要和抗震工程措施比计算分析更为有效的见解。著有《饱和沙土振动孔隙水压力扩散和消散问题》等论文,参加编写《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唐山大地震震害》等著作,主编了《中国水利工程震害资料汇编1961—1985》,保存了我国1961—1985年间15次地震中水利工程震害情况历史性第一手调查资料。1997年专著《土的动力强度和液化特性》出版。其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四等奖

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发展与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的日益深化,岩土工程的数值极限分析方法在工程安全评估、优化设计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并深入探讨其在各类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本文将首先回顾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起源与发展,梳理其从早期的简单理论模型到现代复杂数值分析技术的演变过程。

接着,文章将重点介绍当前主流的数值极限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离散元法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还将探讨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如边坡稳定性分析、隧道开挖模拟、地下工程安全评估等,以展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展望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方法优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推动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在岩土工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二、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值计算方法的不断创新,岩土数值极限分析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期探索阶段: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研究者开始尝试运用数值方法对岩土体的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当时主要采用有限元法等基本的数值计算方法,对岩土体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这一阶段的研究虽然较为基础,但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方法发展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值计算方法的日益成熟,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得到了快速发展。

研究者开始尝试运用更加复杂和精确的数值方法,如离散元法、边界元法、有限差分法等,对岩土体的力学特性、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能力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些方法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岩土数值极限分析的手段,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岩土工程专家介绍

岩土工程专家介绍

岩土工程专家介绍NO.1 太沙基全名:Karl Terzaghi简介:太沙基(1883~1963),美籍奥地利土力学家,现代土力学的创始人。

1883年10月2日生于布拉格(当时属奥地利)。

1904年和1912年先后获得格拉茨(Graz)工业大学的学士和博士学位。

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维也纳高等工业学院和英国伦敦帝国学院任教。

最后长期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

代表作:《建立在土的物理学基础的土力学》(1925)、《理论土力学》和《实用土力学》(1948 年)早期太沙基从事广泛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实践工作,接触到大量的土力学问题。

后期转入教学岗位,从事土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着手建立现代土力学。

1923年太沙基发表了渗透固结理论,第一次科学地研究土体的固结过程,同时提出了土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即有效应力原理。

1925年,他发表的世界上第一本土力学专著《建立在土的物理学基础的土力学》被公认为是进入现代土力学时代的标志。

随后发表的《理论土力学》和《实用土力学》(中译名)全面总结和发展了土力学的原理和应用经验,至今仍为工程界的重要参考文献。

他所发表的近300种著作中,有许多是和水利工程有关的。

NO.2 库仑全名:Charles Augustin de Coulomb简介:库伦1736 年6月14日生于法国Angoul ,1806年8月23日卒于法国巴黎。

库仑对土木工程(结构、水力学、岩土工程)以及自然科学和物理学(包括力学、电学和磁学)等都有重要的贡献,如物理学中著名的库仑定律就是他提出的。

1774 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库仑土压力理论(1776)在巴黎期间,Coulomb 为许多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帮助,而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促使了他对土的研究。

1773 年,Coulomb 向法兰西科学院提交了论文“最大最小原理在某些与建筑有关的静力学问题中的应用”,文中研究了土的抗剪强度,并提出了土的抗剪强度准则(即库仑定律),还对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的确定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即库仑土压理论)。

(郑颖人)极限分析有限元法讲座_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边坡失稳的判据探讨

(郑颖人)极限分析有限元法讲座_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边坡失稳的判据探讨

第26卷第2期 岩 土 力 学 V ol.26 No.2 2005年2月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Feb. 2005收稿日期:2004-08-02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4-08-02作者简介:赵尚毅:男,1969年生,博士,从事岩土工程稳定性极其数值分析研究。

E-mail:********************文章编号:1000-7598-(2005) 02-0332-05极限分析有限元法讲座——Ⅱ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边坡失稳的判据探讨赵尚毅1,郑颖人1 ,张玉芳2(1.后勤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系,重庆 400041;2.铁科院深圳铁科岩土工程公司,广东 深圳 518034)摘 要:边坡失稳,滑体滑出,滑体由稳定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同时产生很大的且无限发展的位移,这就是边坡破坏的特征。

有限元中通过强度折减使边坡达到极限破坏状态,滑动面上的位移和塑性应变将产生突变,且此位移和塑性应变的大小不再是一个定值,有限元程序无法从有限元方程组中找到一个既能满足静力平衡又能满足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准则的解,此时,不管是从力的收敛标准,还是从位移的收敛标准来判断有限元计算都不收敛。

塑性区从坡脚到坡顶贯通并不一定意味着边坡破坏,塑性区贯通是破坏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还要看是否产生很大的且无限发展的塑性变形和位移,有限元计算中表现为塑性应变和位移产生突变。

在突变前计算收敛,突变之后计算不收敛,表征滑面上土体无限流动,因此可把有限元静力平衡方程组是否有解,有限元计算是否收敛作为边坡破坏的依据。

- 关 键 词:边坡稳定分析;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失稳判据 中图分类号:O 319.56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slope failure criterion in strength reduc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ZHAO Shang-yi 1, ZHENG Ying-ren 1, ZHANG Yu-fang 2(1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1, China ;2 Shenzhen TieK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518034, China)Abstract: Slope collapse and the slide body come into moving state from stable static state simultaneously, and are accompanied by a dramatic increase in displacement of slide body. Furthermore, the displacement is not a definite value, but an infinite increase. This is the definition of overall collapse of a slope. In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slope reaches instability with the strength reduction, value of the nodal displacement just after slope failure has a sudden change compared to the one before failure. This actually means that no stress distribution can be achieved to satisfy both the yield criterion and global equilibrium. Slope failure and numerical non-convergence take place at the same time. An element stress reaching the yield criterion state not always means that infinite “plastic flow” occurred. It is determined by boundary condition. The plastic zone developed from slope toe to top not means the overall collapse occurr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lastic zone wa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Poisson's ratio, flow rule, etc. So non-convergence in finite element program can be taken as a suitable evaluating criterion of slope failure. Through a series of case studi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clearly exhibited. Key words: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strength reduction FEM; criterion of slope failure1 引 言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及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技术的发展,采用理论体系更为严密的有限元法分析边坡的稳定性已经成为可能。

岩土工程极限分析有限元法及其应用

岩土工程极限分析有限元法及其应用

岩土工程极限分析有限元法及其应用摘要: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将工程结构离散化是极限分析有限元法的核心内容,简单地说实际的工程结构是通过想象进行离散一定数量的规则单元组合体,然后分析这些组合,结果应用于实际的结构中,通过这种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因此,本文笔者将详细对极限分析有限元法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字:岩土工程;极限分析有限元法;应用引言自上世纪初,岩土工程的极限分析方法(包括极限平衡法、滑移线场法、上下限分析法)取得了较好进展,在实际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些方法需要一些人工架设,一些方法的解决方案非常有限,这限制了该方法的开发和应用。

其中有限元法数值方法适应力较强且应用广泛,但在工程设计中,不能求出稳定安全系数 F 和极限承载力,从而限制了岩土工程中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的运用。

一、经典岩土极限分析法的发展及问题基于力学的极限分析方法,土体处于理想的弹塑性或者刚塑性状态,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即土体滑动面上各点的剪应力与土体的抗剪强度相等或者滑动面上的作用力与抗剪力相等。

极限平衡状态下的土体有两个力学性质:第一是土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它可以作为一个岩土工程破坏失稳的判据;第二是岩土材料强度充分发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因此,在岩土工程中常把土体极限平衡作为设计依据。

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地基或土坡引入极限状态:一是增量加载,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二是强度折减,如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

经典极限分析方法普遍应用于均质材料。

极限状态的设计计算仅参考破坏条件及屈服条件,不需要参考岩土复杂的本构关系,从而大大简化了岩土工程的设计计算。

极限状态计算应满足以下条件:(1)屈服条件或者破坏条件。

(2)静力平衡条件和力的边界条件。

(3)应变、位移协调条件和位移边界条件。

目前主要采用以下4种经典极限分析法:上、下限分析法、滑移线场法、变分法与极限平衡法。

每种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但还有一些需作假定,如上限法、滑移线场法、极限平衡法等都需对临界滑动面作假定,不适用于非均质材料,特别是岩石工程强度的不均性,从而限制了极限分析法的应用,这正是极限分析法在经典岩土工程的缺陷。

郑颖人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在边坡与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郑颖人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在边坡与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各类事故,
坍塌占68%
(1)地质条件复杂
(2)勘察不到位
(3)机理不清
(4)设计欠科学
(5)施工不当
(6) 管理不善 矿山法施工事故类型分布图
62
软弱围岩地铁车站坍塌举例:
某地铁车站开挖跨度27m,最大32m,埋 深7~15m,软岩和软弱结构面,拱顶二衬 完成,开挖侧墙下半部时,发生长30m坍 塌,损失1千万。
39
监测结果:
(1)4根桩前后地层位移表面最大, 安装时变动大,目前最大50mm。
位移/mm
6#桩后监测孔监测滑坡水平位移曲线 60 50 40 30 20 10
0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28 深度/m
2008-9-13 20009-8-3
6#桩后监测孔监测滑坡水平位移曲线 40
(2)桩上位移监测结果:
两根桩桩顶位移,最大3.8mm
(3)桩上推力测试,最大推力 90KPa,呈拱形
(4)桩上抗力测试,最大抗力 80KPa,呈三角形
B12号桩桩身推力分布图
压力/KPa
90
80
70
60
2008-9-13
50
2008-11-11
40 30


顺 层倾
边 坡
状层
边状
坡边 屈
坡曲


顺层滑动 屈曲破坏
直线型滑面
折线型滑面
11
具有两组平行节理面的岩质边坡
两组方向不同的节理,贯通率100%,第一组 软弱结构面倾角30度,平均间距10m,第二组 软弱结构面倾角75度,平均间距10m.
12
计算结果
计算方法
安全系数

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4、应用实例
以某岩石边坡工程为例,该边坡由不同岩石组成,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采用非线性破坏准则下的有限元法进行极限分析,首先建立边坡的三维模型,考 虑岩石的弹塑性性质和节理面的接触特性。然后,通过加载模拟不同的工况条件, 得到边坡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根据分析结果,可以评估出边坡在不同工况下 的稳定性。
一、岩土工程极限分析
岩土工程的极限分析主要集中在研究材料或结构的响应以及其所能承受的最 大负载。它提供了理解和预测在特定条件下岩石和土壤行为的框架。这个分析通 常需要考虑许多变量,包括材料类型、压力、湿度、温度以及时间等。
二、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它通过将连续的问题离散化成一组有限个微 小元素(或单元)的组合来解决问题。每个元素都有其自身的物理和/或化学特 性,这些特性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模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模拟出大规模、复杂 的物理现象,从而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发展 与应用
01 引言
03 应用领域
目录
02 发展历程 04 参考内容
引言
岩土工程领域涉及许多复杂的物理现象,如变形、稳定性、渗流等,这些现 象的分析与预测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 问题,岩土工程师们不断发展并应用新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其中岩土数值极限分 析方法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岩土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 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主要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然而,目前对于非线性破坏准则下的岩土极限分析方法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 例如对于不同类型岩土体的非线性特性缺乏深入了解、模型的参数确定仍存在困 难等。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完善非线性破坏准则下的岩土极限 分析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关键问题。

郑颖人院士——岩土塑性力学原理——广义塑性力学

郑颖人院士——岩土塑性力学原理——广义塑性力学

初始加载:
卸载与再加载:
e e0 ln p
e ek k ln p
12
岩土材料的试验结果
➢土的三轴剪切试验结果:
(1)常规三轴
土有剪胀(缩)性; 土有应变软化现象;
13
岩土材料的试验结果
(2)真三轴:
土受应力路径的影响
b 2 3 1 3
b=0常理试验; 随b增大,曲线变陡,出现软化, 峰值提前,材料变脆。
m
0
mij
0 0 m
Sx xy xz
Sij ij mij yx
Sy
yz
zx zy Sz 27
应力张量分解及其不变量
➢ 应力偏量Sij的不变量
J1 ( x m) ( y m) ( z m) Sx Sy Sz 0
J2
1 6
( x
y )2
(
y
z)2
m (I1) 、q(J2 )、 (J3)与1、 2、 2关系
主偏应力方程, S 3J2SJ30
三角恒等式模拟,sin
3
3 4
sin
1 4
sin
3
0
1 2 3
2 3
q
ssiinn sin
2
3
2
3
m m m
22
岩土本构模型建立
理论、实验(屈服面、参数)
要求符合力学与热力学理论,反映岩土实 际变形状况、简便
1957年Drucker提出考虑岩土体积屈服的帽子屈服面;
1958年Roscoe等人提出临界状态土力学,1963年提出 剑桥模型。岩土塑性力学建立。
10
岩土塑性力学及其本构模型发展方向
➢ 建立和发展适应岩土材料变形机制的、系统的、严 密的广义塑性力学体系

扎根岩土的常青树--郑颖人院士(四)

扎根岩土的常青树--郑颖人院士(四)

扎根岩土的常青树--郑颖人院士(四)
佚名
【期刊名称】《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年(卷),期】2013(32)7
【摘要】1933年,郑颖人院士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江南水乡。

他的童年正值抗战时期,那是战火弥漫的年代,他几次辗转逃难,几次辍学,6年小学只读了4年,幸好就读的学校是新四军地下组织控制的学校桑凤湖中学附小,培养了他不少革命思想与爱国情操。

小学毕业恰逢抗战胜利之时,浙东新四军奉命北撤,学校解散,他也辗转到上海求学。

【总页数】2页(PI0003-I0004)
【关键词】院士;岩土;江南水乡;抗战时期;组织控制;宁波市;浙江省;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
【相关文献】
1.岩土理论是岩土工程发展的基石--访中国工程院郑颖人院士 [J],
2.岩土理论是岩土工程发展的基石访中国工程院郑颖人院士 [J], ;
3.新当选院士郑颖人在岩土界受关注 [J],
4.郑颖人院士来水环地调中心交流访问 [J], 无;
5.祝贺郑颖人院士和何满潮教授等的论文又荣获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有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J], 本刊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LIMIT ANALYSIS FOR GEOLOGICAL MATERIALS
ZHENG Yingren1
,2
(1.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1, China; 2. Chongqing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Geological Hazar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Chongqing 400041,China)
1


[1-2]
土稳定性问题包括边坡稳定、地基承载力、土压力 等,其理论基础是极限分析理论,土体的极限分析 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在岩土 法起始于 1773 年的库仑定律,20 世纪 20 年代建立
极限分析方法
收稿日期:2012–03–13;修回日期:2012–06–0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710606);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BC8002) 作者简介:郑颖人(1933–),男,1956 年毕业于石油学院储运专业,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土力学、岩土工程与地下 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cqdzzx@
三剪情况 公式 J2 C
q ( 3 cos sin sin ) 3 1 3 tan sin 3 3 tan 2 4 3 tan sin
1 3 k
q ( 3 cos 3
莫尔–库仑
p sin
高 红–郑颖人
2c cos
Abstract: Solid material develops from elastic to plastic then to failure after undertaking some load, which means that yield is different from failure. The system of yield criteria for geomaterial is discussed and two definitions which are point failure and surface failure in stress field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criteria of surface whole failure is defined through traditional limit analysis method. Simultaneously,the deficiencies for traditional limit analysis and numerical analysis are pointed out by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s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limit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methods,a newly developed numerical limit analysis method is built,which has enlarged the application rage of limit analysis. The significances and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limit analysis method and numerical limit method are studied,as well as the reliabiliti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numerical limit analysis are listed;and the wide applicability of numerical limit analysis in the slope(landslide) engineering,foundation engineering and tunnel engineering is illustrated. Key words: numerical analysis; yield criteria; failure criteria; limit analysis method; numerical limit analysis method; ultimate load;stability safety factor 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并作为设计的依据。经典的岩
• 1298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年
了极限平衡法,40 年代,又相继出现了滑移线场法 (特征线法),50 年代又提出了极限分析的上、下限 法。极限分析法经过百年的发展已逐趋成熟。从工 程实践上看,极限分析法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解 决了岩土工程的一些设计问题,尤其是岩土稳定问 题。但对复杂的层状、非均质岩土材料及不同工程 的复杂情况,这一方法往往无能为力。随着岩土力 学数值方法的发展,逐渐兴起了数值极限分析方法, 它既有很广的适用性,又有很好的实用性。1975 年, O. C. Zienkiewicz 等 提出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与 超载法,可以用数值方法求解材料的稳定安全系数 与极限荷载,在国际上的边(滑)坡稳定分析中广为 应用
。[12-16]近年来 Nhomakorabea郑颖人等
对数值极限方法做了一
些研究,认识到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与超载法本质上 是应用数值方法求解极限分析问题,它是传统极限 方法的发展,因而将其称为数值极限方法或有限元 (包括有限元、有限差分、离散元等)极限分析法; 还扩大了它的计算功能,不仅可求出安全系数与极 限荷载,还可以求出材料的破坏位置与形态。数值 极限方法不仅是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与超载法,且可 以发展到各种破坏情况,如冻土边坡由于温度升高 而失稳,库岸边坡由于库水下降速度增大而引起边 坡失稳,煤矿巷道由于回采推进长度增大而引起采 场直接顶失稳等,都可以形成相应的数值极限分析 方法,得出相应的安全系数。只要固体材料受力从 弹性到塑性再发展到破坏的情况, 都可以应用这一方 法,所以,原则上它对各种固体材料,如钢材、混凝 土等都可适用。 本文从材料受力到破坏分析着手,回顾了传统 极限分析法的含义与功能,分析了数值极限分析法 与传统极限分析法的不同、数值极限分析方法的发 展以及尚需解决的问题,最后简要阐述了数值极限 分析方法在边(滑)坡、地基与隧道等岩土工程中的 应用,以便使读者对此法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4-11] [3]
制作用,不会出现破坏。所以屈服并不等于破坏, 但屈服使材料进入塑性,并造成材料损伤。当塑性 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在应力集中的地方出现局 部裂隙,可称为材料的点破坏,对此人们还缺乏足 够的研究。继续加载后,材料的局部裂隙就会贯通, 直至材料中破坏面形成,发生整体面破坏失稳。虽 然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材料整体面破坏准则,但传统 极限分析实质上已经提供了材料的整体破坏条件, 并在工程中应用。因此,可以求出工程的极限荷载 或稳定安全系数,这正是极限分析法的魅力所在。 2.1 材料的屈服准则 屈服是材料达到弹性极限进入塑性,是一个过 程,从初始屈服、后继屈服达到塑性极限。材料从 弹性进入塑性要通过屈服准则来判别,材料的屈服 准则目前已有很多,一般是依据某种理论或者是某 种试验现象而建立的,也有依据经验而建立的。对 金属材料有屈瑞斯卡与米赛斯准则, 岩土中有莫尔– 库仑准则(简称 M-C 准则)和德鲁克–普拉格准则 (简称 D-P 准则)。上述准则都可依据弹性力学理论 推出,因而材料的弹性极限既可用应力表述,也可 用应变表述,因为两者是一一对应的。由于莫尔– 库仑准则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从而出现了 由真三轴试验获得的三剪应力屈服准则,如 H. Matsuoka 的 SMP 准则、Lade 准则等。近年来,高 红 等[19]依据能量理论与三剪应力矢量,采用 2 种方法 导出了三剪能量屈服准则,它是岩土材料与金属材 料共同的屈服准则,国际上各种著名屈服准则都是 它的特例。当不考虑内摩擦角时,即成为米赛斯准 则;当不考虑内摩擦角同时又不考虑中间主应力时 就成为屈瑞斯卡准则;如果考虑内摩擦角而不考虑 中间主应力,即简化成为单剪状态,就成为莫尔– 库仑准则;如又假定洛德角为常数时,就是德鲁 克–普拉格准则。而且得到的屈服面形状与国内外 真三轴试验结果一致,因而可以由此列出岩土与金 属材料的屈服准则体系[20],见表 1。 当材料的强度极限曲线为直线时,上述准则都 可以按严格的理论导出,其他由试验拟合得出的准 则与按近似理论导出的准则不包含在内。由试验可 知,土体的强度极限曲线一般为直线,而岩石的强 度极限曲线是非线性的。但目前工程中都将岩石视 作线性处理,此时应将极限曲线分段视作直线处理, 以获得合理的黏聚力 c 和内摩擦角 值。强度极限 曲线为二次曲线的岩石屈服准则,可参见郑颖人和 孔 亮[2]的研究。
摘要:固体材料受力后从弹性发展到塑性、再发展到破坏,表明屈服与破坏是不同的。本文简述了岩土材料的屈 服准则,并提出岩土材料的屈服准则体系,提出材料应力场中点破坏和整体面破坏 2 种概念及其定义,并用传统 极限分析方法定义材料的整体面破坏准则。回顾分析传统极限分析方法的求解特点,由此指出传统极限分析法与 数值分析法的不足,两者结合形成近年发展的数值极限分析方法,使极限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大幅扩大。就传统 极限分析法与数值极限法的内涵、特点做深入的分析,论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同时指出数值极限分析法的优越性及其 存在的问题,最后举例说明数值极限分析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边(滑)坡、地基以及隧道工程中的广泛适用性。 关键词:数值分析;屈服准则;破坏准则;极限分析法;数值极限分析法;极限荷载;稳定安全系数 中图分类号:O 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12)07–1297–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