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抗生素使用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骨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课件
![骨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65ce76ba0d4a7303763a0e.png)
这类药物包括 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糖肽类(万古霉
素)、克林霉素和阿奇霉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Time kill curves for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 with exposure to tobramycin, ciprofloxacin, and ticarcillin at concentrations from one fourth to 64 times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研究 药理作用的强度变化过程,C-E关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抗菌药物药时曲线模式
mg/ L
10 血 药 浓
Cmax Cmax/MIC
细菌与抗生素短时间 内接触后,将残留的 抗生素清除后,细菌 生长仍受到抑制。
20
40
60
80
100
Time above MIC (%)
Craig.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6; 25:213–21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具有中PAE)
临床用药目的 抗菌药物AUC24/MIC>125,增加给药量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 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氯唑西林) 广谱青霉素(氨基青霉素类:哌拉西林、美洛西林) 第一代(头孢唑啉、头孢硫脒、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素)、克林霉素和阿奇霉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Time kill curves for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 with exposure to tobramycin, ciprofloxacin, and ticarcillin at concentrations from one fourth to 64 times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研究 药理作用的强度变化过程,C-E关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抗菌药物药时曲线模式
mg/ L
10 血 药 浓
Cmax Cmax/MIC
细菌与抗生素短时间 内接触后,将残留的 抗生素清除后,细菌 生长仍受到抑制。
20
40
60
80
100
Time above MIC (%)
Craig.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6; 25:213–21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具有中PAE)
临床用药目的 抗菌药物AUC24/MIC>125,增加给药量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β内酰胺类
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 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氯唑西林) 广谱青霉素(氨基青霉素类:哌拉西林、美洛西林) 第一代(头孢唑啉、头孢硫脒、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骨科用药精品PPT课件
![骨科用药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f1f690be1e650e53ea99c1.png)
③变态反应:可见药物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表现,偶可引
起过敏性休克。
④神经肌肉阻滞:与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有关,最常见于大剂量腹
腔内或胸腔内应用后或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时。可导致呼吸肌麻痹, 引起严重后果。抢救时应立即注射新斯的明和钙剂,其他措施同 抢救休克。
脱水、消肿类
骨折时,软组织常因受伤而发生水肿,患肢显 著肿胀,可产生张力性水疱,严重时可阻碍静脉 回流,使骨筋膜室压力增高,甚至可以阻碍动脉 血液循环,导致患肢远端出现缺血性坏死等严重 后果。而脊髓因受伤发生肿胀时,常会因为其受 压出现运动、感觉障碍等神经受损的表现。因此 脱水、消肿是骨科减少骨外伤上述并发症的重要 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局部物理治疗和甘露醇、七 叶皂苷钠等化学药物治疗等。
❖ 抗生素属于抗微生物药物是指在高稀释度下对一些病原 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 毒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
❖ 骨科常用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头孢西 丁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硫酸依替米星等。
头孢菌素是以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 天然头孢菌素C作为原料,经半合成 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天然抗生素。 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谱分为四 代。
++++
+++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
±
头孢呋辛、 头孢西丁、 头孢替安
-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
头孢匹罗、 头孢克定
头孢类抗生素的常见不良反应:
①过敏反应:与青霉素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多表现为过敏性皮疹、荨麻
疹、发热等。故应用头孢类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常规行皮试。
②静脉炎:局部疼痛,红肿等。注意不要选择长期单血管用药。 ③口服制剂可以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故可以选择在餐后服
起过敏性休克。
④神经肌肉阻滞:与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有关,最常见于大剂量腹
腔内或胸腔内应用后或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时。可导致呼吸肌麻痹, 引起严重后果。抢救时应立即注射新斯的明和钙剂,其他措施同 抢救休克。
脱水、消肿类
骨折时,软组织常因受伤而发生水肿,患肢显 著肿胀,可产生张力性水疱,严重时可阻碍静脉 回流,使骨筋膜室压力增高,甚至可以阻碍动脉 血液循环,导致患肢远端出现缺血性坏死等严重 后果。而脊髓因受伤发生肿胀时,常会因为其受 压出现运动、感觉障碍等神经受损的表现。因此 脱水、消肿是骨科减少骨外伤上述并发症的重要 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局部物理治疗和甘露醇、七 叶皂苷钠等化学药物治疗等。
❖ 抗生素属于抗微生物药物是指在高稀释度下对一些病原 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 毒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
❖ 骨科常用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头孢西 丁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硫酸依替米星等。
头孢菌素是以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 天然头孢菌素C作为原料,经半合成 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天然抗生素。 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谱分为四 代。
++++
+++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
±
头孢呋辛、 头孢西丁、 头孢替安
-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
头孢匹罗、 头孢克定
头孢类抗生素的常见不良反应:
①过敏反应:与青霉素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多表现为过敏性皮疹、荨麻
疹、发热等。故应用头孢类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常规行皮试。
②静脉炎:局部疼痛,红肿等。注意不要选择长期单血管用药。 ③口服制剂可以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故可以选择在餐后服
《骨科用药》幻灯片PPT
![《骨科用药》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70160e4afe04a1b171de1a.png)
❖ 〔2〕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 并立即给病人注射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 应用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
青霉素使用本卷须知:
❖ 〔3〕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 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 反响〔青霉素脑病〕,此反响易出现于老年 和肾功能减退患者。
❖ 〔4〕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 ❖ 〔5〕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 〔6〕本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易失活。
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内的血管 破裂出血,而闭合性骨折时,断骨周围周围 形成血肿,进而影响患处的血运状况,影响 骨折的愈合及组织的修复,增加了各种并发 症的发生。因此骨科常用地奥司明片、丹参 、红花注射液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 物通过拮抗细胞外钙离子内流、抗血小板聚 集等作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地奥司明 通过延长去甲肾上腺素对静脉壁 的收缩时间来增加静脉的张力而促进静脉回 流;它通过增加淋巴管的蠕动和淋巴的回流 ,以及增加功能性淋巴管的数量来改善组织 液的回流;同时还可抑制与白细胞或内皮细 胞的黏附有关的一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来防止 微循环的损害,抑制主要的炎症递质的释放 来降低毛细血管周围的炎症,维持毛细血管 的通透性和毛细血管抗性。
甘露醇静滴护理问题及措施
❖ ⑴如果注射静脉出现疼痛、发红等变化及时采取热敷或应用 有效药物,防止静脉炎发生。
❖ ⑵防止药物渗于皮下组织引起剧痛、水肿甚至坏死。发现穿 刺部位有外渗透情况,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渗液处行硫酸 镁热敷,必要时可行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注射。
❖ ⑶心功能不全及脱水至少尿的患者慎用,有活动性颅内出血 者禁用〔开颅手术时除外〕,因能透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 组织水肿,故孕妇禁用。
营养神经类
青霉素使用本卷须知:
❖ 〔3〕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 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 反响〔青霉素脑病〕,此反响易出现于老年 和肾功能减退患者。
❖ 〔4〕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 ❖ 〔5〕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 〔6〕本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易失活。
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内的血管 破裂出血,而闭合性骨折时,断骨周围周围 形成血肿,进而影响患处的血运状况,影响 骨折的愈合及组织的修复,增加了各种并发 症的发生。因此骨科常用地奥司明片、丹参 、红花注射液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 物通过拮抗细胞外钙离子内流、抗血小板聚 集等作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地奥司明 通过延长去甲肾上腺素对静脉壁 的收缩时间来增加静脉的张力而促进静脉回 流;它通过增加淋巴管的蠕动和淋巴的回流 ,以及增加功能性淋巴管的数量来改善组织 液的回流;同时还可抑制与白细胞或内皮细 胞的黏附有关的一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来防止 微循环的损害,抑制主要的炎症递质的释放 来降低毛细血管周围的炎症,维持毛细血管 的通透性和毛细血管抗性。
甘露醇静滴护理问题及措施
❖ ⑴如果注射静脉出现疼痛、发红等变化及时采取热敷或应用 有效药物,防止静脉炎发生。
❖ ⑵防止药物渗于皮下组织引起剧痛、水肿甚至坏死。发现穿 刺部位有外渗透情况,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渗液处行硫酸 镁热敷,必要时可行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注射。
❖ ⑶心功能不全及脱水至少尿的患者慎用,有活动性颅内出血 者禁用〔开颅手术时除外〕,因能透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 组织水肿,故孕妇禁用。
营养神经类
骨科抗生素使用
![骨科抗生素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b2e123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b.png)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总结词
预防性抗生素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为预防感 染而使用的抗生素,其使用原则包括预防用 药指征、预防用药时机、预防用药品种选择 等。
详细描述
预防性抗生素主要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和手 术部位感染,预防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 染。预防用药指征包括手术时间长、手术涉 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手术等。预防用药时 机一般是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
骨科抗生素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预防和治疗感染
01
骨科手术,特别是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存在较高的感染风
险,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
治疗急性骨髓炎
02
急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疾病,抗生素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
一。
控制严重创伤或烧伤引起的感染
03
严重创伤或烧伤易引发感染,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控制感染,促
患者教育内容包括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等。
通过宣传册、视频、讲座等形式向患者传递正确的抗生素使用观念,提高患者的认 知水平。
社会宣传与监管
社会宣传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抗 生素合理使用的意识。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途径传 播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知识,引 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抗生素 使用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法 规和政策,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和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骨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情况 、感染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在术前应进行严格的评估 和准备,包括完善相关检查、控制基础疾病、改善营养 状况等。术中应遵循无菌原则,减少手术暴露时间,合 理使用止血带。术后应定期换药、观察切口情况,及时 处理并发症。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抗 生素使用时间,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同 时,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依从性和自我管理 能力。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幻灯片课件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2acf0667ec102de2bd89af.png)
Ⅲ类切口 (污染手术)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 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 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 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器穿孔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截肢术 开放骨折内固定术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Ⅱ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Ⅱ 革兰阴性菌,厌氧菌
[5]甲硝唑
12
❖ 图标注解:
❖ [1]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有前述特定指征时使用。 ❖ [2]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Ⅱ或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原《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同时废止。
7
新、旧版临床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区别
8
区别解读
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旧版包括了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而新 版则并不将其囊括其中。 可以说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性感染并不是预防 用药能够避免的,从某种程度上,这可理解为对 医生的保护。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革兰阴性菌
关节置换成形术、截骨、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骨内固定术、腔隙植骨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术、脊柱术(应用或不
用植入物、内固定物)
外固定架植入术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 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 万古霉素
Ⅲ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 林霉素+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硫酸依替米星)+甲硝唑。 ❖ [3]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 主要为头孢呋辛。 ❖ [4]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 [5]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ppt课件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4aa339c5da50e2524d7f41.png)
ppt课件 6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背景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政策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医发 【2009】38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卫医发【2011】56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年卫生部第84号令,2012年8月1 日实施)史上最严的“限抗令”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同时废止。
注: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 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3.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 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 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 古霉素预防感染。
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要抗 菌药物预防的重要依据
Ⅲ类切口 (污染手术)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 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 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 胸心脏按压者
[4]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5]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
ppt课件
13
手术切口分类--2015版
切口类别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背景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政策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医发 【2009】38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卫医发【2011】56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2年卫生部第84号令,2012年8月1 日实施)史上最严的“限抗令”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同时废止。
注:1.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 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3.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 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 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 古霉素预防感染。
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要抗 菌药物预防的重要依据
Ⅲ类切口 (污染手术)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 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 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 胸心脏按压者
[4]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5]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
ppt课件
13
手术切口分类--2015版
切口类别
骨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PPT课件
![骨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592362d15abe23492f4d91.png)
基本概念
2.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drugs):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
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属于化疗药,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 和抗生素。 3.化学治疗药物(chemotherapeutic drugs):用于治疗病 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 真菌、病毒)寄生虫以及恶性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 简称化疗药。
不同类型关节炎常见致病菌
➢ 类风湿性关节炎:金葡菌 ➢ 糖尿病患者:B型链球菌 ➢ 成人化脓性关节炎:金葡菌(60~70%) ➢ 关节穿刺、关节镜检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老年人、慢性疾病:革兰阴性菌
不同类型骨科植入物感染常见致病菌
感染类型 早期感染
迟发感染 晚期感染
常见致病菌
金葡菌,需氧革兰阴性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肤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
➢ 根据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
(一)-内酰胺类抗生素 (二)氨基苷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素类 (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四)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五)人工合成抗菌药 (六)抗真菌药与抗病毒药 (七)抗结核病及抗麻风病药
抗生素抗菌药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细菌的结构
核质 菌毛
合成D丙氨酸-D乳 万古霉素 VRE
酸,万古霉素不能与
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分析PPT课件
![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f1f7df3b3567ec112d8a3b.png)
18
抗生素的选择不合理
I类切口为清洁手术,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
除手术时间长、异物植入、高龄、糖尿病、免疫
缺陷外,II类切口可考虑使用。骨科感染主要致
病菌为葡萄球菌,一般首选一代头孢菌素。本组
100例股骨颈骨折均属I类切开。本组病例中没有
首选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大部分首选第二代头
孢菌素,如头孢美唑、头孢呋辛,甚至还有选第
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圬、头孢他啶、头孢哌
酮舒巴坦。主要选择头孢呋辛、哌拉西林舒巴坦、
阿洛西林、克林霉素。
19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 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指导意见》及《常见手术 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本组存在抗生素的选择 不合理,选用药物价格相对较高,种类不适应, 含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一般不预防性使用。 近几年抗生素的选择较前几年有所改善,选择 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含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减 少。
16
我院2002年细菌培养结 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 34.3%。2010年金黄色葡萄 球菌占21.3%,G-细菌所占 比例上升。
17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用起点过 高, 使用时间过长,用药不规范, 是 目前医疗机构较普遍现象。我院骨 科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 情况明显较前好转,但是仍然存在 不合理,其中包括抗生素的选择、 使用时间、联合用药等。
9
本组使用抗生素共4类8个品种,全部为
静脉给药,中途更换药物0例。其中排名前4
的抗生素分别为头孢美唑、头孢呋辛、头孢
哌酮舒巴坦、阿洛西林。这4种药物占全部用
药的86%,2002年3月-2006年12月共35
例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11例,头孢美唑,9例,
头孢呋辛9,阿洛西林4例。2007年1月-
抗生素的选择不合理
I类切口为清洁手术,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
除手术时间长、异物植入、高龄、糖尿病、免疫
缺陷外,II类切口可考虑使用。骨科感染主要致
病菌为葡萄球菌,一般首选一代头孢菌素。本组
100例股骨颈骨折均属I类切开。本组病例中没有
首选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大部分首选第二代头
孢菌素,如头孢美唑、头孢呋辛,甚至还有选第
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圬、头孢他啶、头孢哌
酮舒巴坦。主要选择头孢呋辛、哌拉西林舒巴坦、
阿洛西林、克林霉素。
19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 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指导意见》及《常见手术 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本组存在抗生素的选择 不合理,选用药物价格相对较高,种类不适应, 含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一般不预防性使用。 近几年抗生素的选择较前几年有所改善,选择 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含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减 少。
16
我院2002年细菌培养结 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 34.3%。2010年金黄色葡萄 球菌占21.3%,G-细菌所占 比例上升。
17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用起点过 高, 使用时间过长,用药不规范, 是 目前医疗机构较普遍现象。我院骨 科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 情况明显较前好转,但是仍然存在 不合理,其中包括抗生素的选择、 使用时间、联合用药等。
9
本组使用抗生素共4类8个品种,全部为
静脉给药,中途更换药物0例。其中排名前4
的抗生素分别为头孢美唑、头孢呋辛、头孢
哌酮舒巴坦、阿洛西林。这4种药物占全部用
药的86%,2002年3月-2006年12月共35
例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11例,头孢美唑,9例,
头孢呋辛9,阿洛西林4例。2007年1月-
骨科抗生素使用课件
![骨科抗生素使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b98eabf90f76c661371ac1.png)
3.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应有仔细的 临床观察及消毒隔离的要求,不能放 松外科医师的手术技巧、无菌操作技 术;营养、环境因素需行各类介入治 疗时等。
(二)围手术期预防应用 原则: 1.用在细菌定植前:麻醉诱导期,静脉给一
剂抗生素或在手术开始(切开皮肤)前2小 时。 2.应用时间要短,长时间并不能降低外科切 口感染,反而增加副作用。 3.不能替代仔细手术操作。 4.选择合适抗菌药物:a较强杀菌效果 b广谱 抗菌作用 c较高组织渗透能力 d较好的价 格与效益比 e 副作用小
2.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3。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4.氯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盐酸脱氧土霉素。 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红霉素、
阿齐霉素、克拉霉素。
6.其它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
应用范围:
3种以上有禁忌
剂量
合适
过高或过低
途径
正确
药物反 轻 应
相对合理 中
不起作用 严重
(三)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 药物的有效性: 2.药物的毒副反应。 3.当地细菌耐药性动向:选用对药物细菌酶稳
定、诱酶能力小的药物。
4.选用药物应以同疗效药物中的窄谱、价廉药 物优先。
5.其它:病情严重程度、感染发展规律及其与 基础病关系,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 抗菌药的后效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感染治疗疗程:
轻、中度感染 单剂治疗5~7日
重度感染
单剂治疗7~14日
:
按药代动力学和微生物学因素比较抗 生素给药方案:
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签字。
5.下列情况可直接用二线以上药物, 但若培养及药敏证实第一线药物有效 时仍应改为第一线药物。
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的应用PPT课件
![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3cee7a7c1cfad6185fa764.png)
历史回顾
局部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骨科 感染由来已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Alexander Fleming就观察到局部使用抗 生素对慢性感染性 创伤的辅助治疗作用。 首先用于该疗法的抗生素是磺胺类药物。 1939年已有报道:对开放性骨折,清创、 止血、缝合、固定后,局部缓慢滴注磺
胺药可降低感染率。
PPT学习交流
6
抗生素骨水泥的制备
• 骨水泥一般为聚合的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使用前分为粉末状骨水泥聚合体和水 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两者调和5-10分钟聚合成 粘性物质。合用抗生素时,须在加水剂前将抗生 素粉与骨水泥粉混合调匀。将骨水泥模铸成直径 3-10毫米的小球,即为念珠。念珠可单个或多个 以缝线串起使用 。
PPT学习交流
2
• 新开发的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引 起的骨科感染更有效,包括抗葡萄球菌抗生素和 广谱的合成青霉素族、林可霉素、氨基糖甙类、 头孢菌素类,后来还有环丙氟哌酸和一些新合成 的抗生素。万古霉素也被精制纯化而不再被认为 是高毒性的。
PPT学习交流
3
• 随着关节置换的广泛开展,局部应用抗生素防治 骨科感染在德国重新被接受,用于处理择期手术 的并发症,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创伤。1970年, Buchholz和Engelbrecht报道:将青霉素、红霉素、 庆大霉素 联合掺入骨水泥,用于全髋假体表面,抗生素可 持续释放入周围组织达数月之久,减少了术后感 染。
PPT学习交流
1
六十年代,开放性创伤一次性缝合后,局部冲 洗、引流被广泛应用,以提高局部抗生素浓度。 同时,彻底清创后的隔离灌注用来治疗下肢骨髓 炎。当时用于骨科感染的抗生素种类有限,主要 是青霉素G、四环素、氯霉素;而链霉素和万古霉 素被认为毒性大。随着全身性使用抗生素的发展, 操作烦琐的闭合冲洗和隔离灌注逐渐被放弃 。
局部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骨科 感染由来已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Alexander Fleming就观察到局部使用抗 生素对慢性感染性 创伤的辅助治疗作用。 首先用于该疗法的抗生素是磺胺类药物。 1939年已有报道:对开放性骨折,清创、 止血、缝合、固定后,局部缓慢滴注磺
胺药可降低感染率。
PPT学习交流
6
抗生素骨水泥的制备
• 骨水泥一般为聚合的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使用前分为粉末状骨水泥聚合体和水 剂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两者调和5-10分钟聚合成 粘性物质。合用抗生素时,须在加水剂前将抗生 素粉与骨水泥粉混合调匀。将骨水泥模铸成直径 3-10毫米的小球,即为念珠。念珠可单个或多个 以缝线串起使用 。
PPT学习交流
2
• 新开发的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引 起的骨科感染更有效,包括抗葡萄球菌抗生素和 广谱的合成青霉素族、林可霉素、氨基糖甙类、 头孢菌素类,后来还有环丙氟哌酸和一些新合成 的抗生素。万古霉素也被精制纯化而不再被认为 是高毒性的。
PPT学习交流
3
• 随着关节置换的广泛开展,局部应用抗生素防治 骨科感染在德国重新被接受,用于处理择期手术 的并发症,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创伤。1970年, Buchholz和Engelbrecht报道:将青霉素、红霉素、 庆大霉素 联合掺入骨水泥,用于全髋假体表面,抗生素可 持续释放入周围组织达数月之久,减少了术后感 染。
PPT学习交流
1
六十年代,开放性创伤一次性缝合后,局部冲 洗、引流被广泛应用,以提高局部抗生素浓度。 同时,彻底清创后的隔离灌注用来治疗下肢骨髓 炎。当时用于骨科感染的抗生素种类有限,主要 是青霉素G、四环素、氯霉素;而链霉素和万古霉 素被认为毒性大。随着全身性使用抗生素的发展, 操作烦琐的闭合冲洗和隔离灌注逐渐被放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种以上有禁忌
剂量
合适
过高或过低
途径
正确
药物反 轻 应
相对合理 中
不起作用 严重
(三)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 药物的有效性: 2.药物的毒副反应。 3.当地细菌耐药性动向:选用对药物细菌酶稳
定、诱酶能力小的药物。
4.选用药物应以同疗效药物中的窄谱、价廉药 物优先。
5.其它:病情严重程度、感染发展规律及其与 基础病关系,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 抗菌药的后效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合理应用判断标对适应症
不合理 无适应症
药物对细菌敏感 中介度
耐药
预防用 药
应用疗 程 配伍
术前<2h,术后 <3d >3d , <10d
两种以内有协同
手术当日,术后 <7d >2d , <14d
3种无禁忌
术前>1d,术后 >8d <1d , >14d
骨科抗生素应用
我国抗生素使用现状
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 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 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 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
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 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六)药物更替一般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 观察48小时。
(七)一般性感染疾患的疗程:症状体征消 失后3~4天,特殊感染的特定疗程除
(八)避免不合理的预防用药和多联用药。
(九)门诊处方抗菌药物提倡不超过三日用 量,最多不超过七日(抗结核药物除 外)。
(十)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 办法,实行抗菌药物分线使用,根据 各级各类具体情况,保留一定数量可 供选用的药物,并有计划地对同类或 同代药物轮换使用,将药物合理应用 定期进行临床查证纳入医院质量 管理。
6.有条件医院应开展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监 测,包括血药浓度监测和耐药菌(MRSA VRSA VRE)的监测,防止不合理使用导致 耐药菌产生。
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指征与用药方案
(一)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原则
1.已明确为病毒感染并除外继发细菌 感染者不需应用抗菌药物。
2.只能针对一种或二种可能细菌的感 染进行预防用药,清洁手术需时较短 者尽量不用,不能无目的联合选用多 种药物预防多种细菌感染。
2.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3。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4.氯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盐酸脱氧土霉素。 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红霉素、
阿齐霉素、克拉霉素。
6.其它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
(二)合成及其它:柳氮磺胺吡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酮康唑、制霉菌素、咪 康唑、特比萘芬、大蒜素、黄连素、甲硝唑。
(三)抗结核药: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乙胺 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喷丁。
(四)抗病毒药:无环鸟苷、三氮唑核苷、阿糖腺苷、酞丁安。
(五)所有抗寄生虫药均为一线用药
二线用药
1.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制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羟氨 苄青霉素/舒巴坦、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注射用美罗西林/舒 巴坦。
3.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应有仔细的 临床观察及消毒隔离的要求,不能放 松外科医师的手术技巧、无菌操作技 术;营养、环境因素需行各类介入治 疗时等。
(二)围手术期预防应用 原则: 1.用在细菌定植前:麻醉诱导期,静脉给一
剂抗生素或在手术开始(切开皮肤)前2小 时。 2.应用时间要短,长时间并不能降低外科切 口感染,反而增加副作用。 3.不能替代仔细手术操作。 4.选择合适抗菌药物:a较强杀菌效果 b广谱 抗菌作用 c较高组织渗透能力 d较好的价 格与效益比 e 副作用小
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签字。
5.下列情况可直接用二线以上药物, 但若培养及药敏证实第一线药物有效 时仍应改为第一线药物。
(1)感染病情严重者: (2)免疫状态不良病人发生感染时:
一线用药
(一)抗生素类 1.青霉素类: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羟氨苄青霉
素、苯唑青霉素、氯唑西林、美洛西林。
另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 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 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 有8万人因此死亡。
201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主题:
“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 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2015年11月 “超级细菌”基因MCR-1被发现 意味“最后一道防线”有被攻破可能!!!
2.头孢菌素类:头孢克罗、头孢呋辛。
3.氨基糖甙类:乙基西梭霉素、依替米星、妥布霉素。
4.其它:甲氟哌酸、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大观霉素、氨曲南、氟康 唑、干扰素、聚肌胞、泛昔洛韦、更昔洛韦、替硝唑。
2011年4月卫生部发布了以规范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限制不合理使用、制止滥用的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 动方案》,后又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抗菌药物使用要求:
1.医院应建立健全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2.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力争控制50%以下。 3.应有专家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
(十一)药敏试验按卫生部要求进行质量 控制。
抗菌药物分线使用
(一)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原则 1.将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开
放给各科医生,依临床需要使用,为第一线药物。 2.疗效好、毒、副反应大,价格昂贵的药物应控
制使用,为二线药物。 3.疗效好、价格昂贵,近期研制和需保留的抗菌
药物为三线药物。 4.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二线以上药物,应由
询工作。
4.检验科和药剂科须分别定期公布该院主要致病 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定期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 抗感染药物信息,为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5.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送检率,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选用。护士 应根据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 配置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 后反应,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 检工作。
剂量
合适
过高或过低
途径
正确
药物反 轻 应
相对合理 中
不起作用 严重
(三)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 药物的有效性: 2.药物的毒副反应。 3.当地细菌耐药性动向:选用对药物细菌酶稳
定、诱酶能力小的药物。
4.选用药物应以同疗效药物中的窄谱、价廉药 物优先。
5.其它:病情严重程度、感染发展规律及其与 基础病关系,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 抗菌药的后效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合理应用判断标对适应症
不合理 无适应症
药物对细菌敏感 中介度
耐药
预防用 药
应用疗 程 配伍
术前<2h,术后 <3d >3d , <10d
两种以内有协同
手术当日,术后 <7d >2d , <14d
3种无禁忌
术前>1d,术后 >8d <1d , >14d
骨科抗生素应用
我国抗生素使用现状
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 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 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 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
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 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
(六)药物更替一般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 观察48小时。
(七)一般性感染疾患的疗程:症状体征消 失后3~4天,特殊感染的特定疗程除
(八)避免不合理的预防用药和多联用药。
(九)门诊处方抗菌药物提倡不超过三日用 量,最多不超过七日(抗结核药物除 外)。
(十)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 办法,实行抗菌药物分线使用,根据 各级各类具体情况,保留一定数量可 供选用的药物,并有计划地对同类或 同代药物轮换使用,将药物合理应用 定期进行临床查证纳入医院质量 管理。
6.有条件医院应开展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监 测,包括血药浓度监测和耐药菌(MRSA VRSA VRE)的监测,防止不合理使用导致 耐药菌产生。
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指征与用药方案
(一)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原则
1.已明确为病毒感染并除外继发细菌 感染者不需应用抗菌药物。
2.只能针对一种或二种可能细菌的感 染进行预防用药,清洁手术需时较短 者尽量不用,不能无目的联合选用多 种药物预防多种细菌感染。
2.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3。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4.氯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盐酸脱氧土霉素。 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红霉素、
阿齐霉素、克拉霉素。
6.其它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
(二)合成及其它:柳氮磺胺吡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酮康唑、制霉菌素、咪 康唑、特比萘芬、大蒜素、黄连素、甲硝唑。
(三)抗结核药: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乙胺 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喷丁。
(四)抗病毒药:无环鸟苷、三氮唑核苷、阿糖腺苷、酞丁安。
(五)所有抗寄生虫药均为一线用药
二线用药
1.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制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羟氨 苄青霉素/舒巴坦、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注射用美罗西林/舒 巴坦。
3.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应有仔细的 临床观察及消毒隔离的要求,不能放 松外科医师的手术技巧、无菌操作技 术;营养、环境因素需行各类介入治 疗时等。
(二)围手术期预防应用 原则: 1.用在细菌定植前:麻醉诱导期,静脉给一
剂抗生素或在手术开始(切开皮肤)前2小 时。 2.应用时间要短,长时间并不能降低外科切 口感染,反而增加副作用。 3.不能替代仔细手术操作。 4.选择合适抗菌药物:a较强杀菌效果 b广谱 抗菌作用 c较高组织渗透能力 d较好的价 格与效益比 e 副作用小
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签字。
5.下列情况可直接用二线以上药物, 但若培养及药敏证实第一线药物有效 时仍应改为第一线药物。
(1)感染病情严重者: (2)免疫状态不良病人发生感染时:
一线用药
(一)抗生素类 1.青霉素类: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羟氨苄青霉
素、苯唑青霉素、氯唑西林、美洛西林。
另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 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 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 有8万人因此死亡。
2011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主题:
“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 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2015年11月 “超级细菌”基因MCR-1被发现 意味“最后一道防线”有被攻破可能!!!
2.头孢菌素类:头孢克罗、头孢呋辛。
3.氨基糖甙类:乙基西梭霉素、依替米星、妥布霉素。
4.其它:甲氟哌酸、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大观霉素、氨曲南、氟康 唑、干扰素、聚肌胞、泛昔洛韦、更昔洛韦、替硝唑。
2011年4月卫生部发布了以规范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限制不合理使用、制止滥用的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 动方案》,后又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 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抗菌药物使用要求:
1.医院应建立健全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2.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力争控制50%以下。 3.应有专家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
(十一)药敏试验按卫生部要求进行质量 控制。
抗菌药物分线使用
(一)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原则 1.将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开
放给各科医生,依临床需要使用,为第一线药物。 2.疗效好、毒、副反应大,价格昂贵的药物应控
制使用,为二线药物。 3.疗效好、价格昂贵,近期研制和需保留的抗菌
药物为三线药物。 4.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二线以上药物,应由
询工作。
4.检验科和药剂科须分别定期公布该院主要致病 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定期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 抗感染药物信息,为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5.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送检率,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选用。护士 应根据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 配置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 后反应,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 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