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业气候区划

合集下载

水稻多品种农业气候区划1

水稻多品种农业气候区划1
c.对“适宜区”而 言,越远离分区线 气候资源越富裕, 都不能利用,被白 白浪费掉;
四、常规农业气候区划存在的问题
d.传统区划不适宜范围大,造成宝贵的土 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五、基于气候资源利用的农业气候区划的特点
3. 土壤条件 水稻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新品种中,出现很多对土 壤适应性强的品种,能够耐酸、耐碱、耐贫瘠的土 壤状况
三、贵州水稻种植概况
贵州是一个典型的溶岩化喀斯特高原山区省份,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除了西部的威宁以及一些高海 拔地区外,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有水稻种植。即使在一 些热量条件并不好的地区,也有一些当家品种常年种 植,如水城等一些海拔较高地区,虽然>20℃的天数也 仅有10天左右,10℃初日至20℃终日的日数在110~ 130天之间。这归因为一方面是水稻经过多年的气候驯 化,形成适宜当地气候环境的水稻品种,另一方面这 些地方接近20℃的日数较多。由此可见贵州的水稻种 植情况非常复杂,农业技术要求较高,气象灾害发生 频繁,产量不高不稳,限制了贵州的水稻生产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贵州水稻种植的复杂性,是不能用一组水稻 关键因子参数来界定适载与否的,因为该关键因子参数不能涵盖 所有品种的属性,不能解释贵州水稻种植的现实状况。为此本文 从气候资源利用的角度,探讨“基于气候资源利用”的水稻农业 气候区划方法。
二、水稻生产的综合条件
1. 气候条件 水稻生产不能脱离具体的气候条件
一、贵州的自然条件
一、贵州的自然条件
贵州地形复杂,地势陡峭,海拔高差大,形成了丰富 多样的气候类型,且空间分布差异大,立体特征明显。 贵州纬度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大部分地区年均 温在l4~l8℃,>10℃积温在3500~5500℃之间。由于 南面距海洋较近,水分来源丰富,使得降水量大,雨 日多,湿度大,日照少。贵州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 1100 ~ 1300mm之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但地 区差距仅10 ~15%。随着季节性温度的升高,降水量 和日照时数都同步增加,这种雨热同步的特征非常有 利于水稻这类喜温喜湿作物的生长。在最高温度的6~ 8月,降水量达450~650mm,约占全年的40~54%, 日照时数多在450~550h,约占全年的3l~45%。

中国气候区划

中国气候区划

xx农业气候区划一、农业气候资源概述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

由于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南近印度洋,东部和南部湿润多雨,西北内陆远离海洋而少雨干旱。

全国可分为三大自然区:从大兴安岭起,沿长城,经甘肃南部和川西大雪山脉一线以东为东部季风区;昆仑、阿尔金、祁连山脉以南为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的南部与青藏高原相接,其东南部接东部季风区。

我国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为35-83×l0焦耳8/平方米,但利用率尚低。

热量资源方面,东部农业区≥10℃的积温为2000-9000℃,跨温带、亚热带、北热带,可满足一年一熟至一年三熟。

大致在4100℃、6000℃的地带分别是一熟与二熟、二熟与三熟的分界线。

我国夏季偏热、冬季寒冷的特点,使一年生喜热作物种植的界线偏北,而多年生越冬作物的界线偏南。

水分资源方面,我国年平均降水量600多毫米,地区变化幅度很大,由东南沿海的2000毫米向西北减少到50毫米以下。

我国农业气候特点是:①生长期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小,一年生喜温作物可以种在纬度较高的地区,也有利于进行复种。

春季气温北方升温快,南方因多雨天气升温较缓慢,南北之间平均气温差异缩小;夏季7月平均气温长江流域与华北平原仅相差2℃左右,而与东北差4-8℃。

秋季北方降温快,南方较慢,南北之间差异增大。

冬季1月平均气温长江流域与华北平原相差达6-10℃,与东北可差16℃以上;②雨热同季,有利于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的生产效力。

我国大部分地区随着温度的升高,降水量增加,夏季气温升到一年中最热时期,降水量达到最大值。

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75%,≥10℃生长期内降水量约占60-90%不等。

东部由于热量丰富,降水比较充足,一般多适合农作物的需要,喜温作物种植面积大;③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有利于形成优质高产的农产品。

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由南而北,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年较差由南部的8-18℃增大到北部的30-48℃,年平均日较差由南部的6-8℃增大到北部的10-14℃。

内蒙古扎赉特旗主要农作物农业气候区划综述

内蒙古扎赉特旗主要农作物农业气候区划综述

内蒙古扎赉特旗主要农作物农业气候区划综述
内蒙古扎赉特旗是典型的草原农牧业区,因此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主要以饲
草作物为主。

该区气候条件较为严酷,冬季寒冷,夏季短暂,只有一个月左右的高温季节,年降水量也很少,一般在200-350mm之间。

这些条件决定了扎赉特旗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
域分别为草原区、水源区和森林草原区。

草原区:该区位于扎赉特旗的南部,由于土地质量较好,降水适中,适合种植牧草,
因此该区的农业以牧业为主。

主要种植的饲草作物包括牧草和豆荚草等。

这些饲草作物对
于该地区的畜牧业极为重要,可提供优质的饲料,并且还能改善草原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水源区:该区位于扎赉特旗的北部,是三大原始林区之一。

由于该区域的气候湿润,
夏季降水量相对较多,因此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

同时,该区域的土壤肥沃,可种
植多种蔬菜和水果。

此外,大连草鸡是该区的特色养殖品种,适合饲养于该区的富营养水
源中。

森林草原区:该区位于扎赉特旗的东北部,是一个既有草原又有大片森林的区域。


于该区的气候条件较为复杂,既有草原气候,也有森林气候,所以种植作物的类型也比较
丰富。

主要种植的作物有木耳、榛子、松子等多种林下经济作物,以及水果和蔬菜等农作物。

总的来说,内蒙古扎赉特旗的农业气候条件相对恶劣,仅有极少的降水和短暂的高温
季节,因此该区农作物的类型相对较少,主要以饲草作物为主。

各区种植的作物类型也因
地制宜,可使农业生产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气候和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第三章 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及旱地农业类型分区

第三章  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及旱地农业类型分区

第三章中国旱地农业的分布及旱地农业类型分区第一节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范围和界限一、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指标及其划分方法划分中国干湿地区的指标目前主要是干燥度指标和年降水量指标。

(一)干燥度指标采用这种指标划分的,有中国科学院的“中国气候区划”、“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和中央气象局的“中国气候区划”,其划分的方法见表。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气候区划”进行三级区划,第一级气候地区划分从北到南以气候带为依据,从东到西以干燥度划分。

第二级气候区划分,结合各区情况,甘蒙、甘新、华北三个地区重点考虑年、季干燥A度。

第二级划分视各地情况适当运用年、季干燥度,年降水量、降水日等因素。

这个区划以K≥4.00为干旱,K在1.50一4.00或1.20一4.00之间为半干旱,我国干旱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从海拉尔,经乌兰浩特、通辽、张家口到榆林、兰州、阿坝、昌都、拉萨,由东北针贯西南,干旱与半干旱的界限大致是自内蒙古的海流图经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大柴旦、玉树、倾多、拉萨、日喀则至噶尔昆沙一线。

中央气象局的“中国气候区划”在第二(气候大区)和三级(气候区划)中,分别采用年、季干燥度指标。

因干燥度标准与划分方法的不同,此区划划分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范围大致为:东自海拉尔、齐齐哈尔、锦州,向西南经承德、太行山、运城,再折向西北,经洛川、兰州、酒泉、敦煌、和田至喀什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

青藏高原气候区域除东南部的部分地区外,也属于这个范围。

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按干湿情况,以干燥度为主要参考指标,划分出第一级(自然地区)范围大致自海拉尔经乌兰浩特、通辽、十八盘梁、石家庄、阿坝、昌都、倾多一线的西北地区。

干旱与半干旱的分界线大致是从包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折向大柴旦、格尔木经唐古拉山口转向黑河、鄯善一带。

(二)年降水量指标以这种指标进行大范围干湿地区划分的主要有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的“中国自然区划”、“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以及“中国农业地理总论”,其划分的主要指标如表1-7。

中国气候区划

中国气候区划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一、农业气候资源概述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

由于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南近印度洋,东部和南部湿润多雨,西北内陆远离海洋而少雨干旱。

全国可分为三大自然区:从大兴安岭起,沿长城,经甘肃南部和川西大雪山脉一线以东为东部季风区;昆仑、阿尔金、祁连山脉以南为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的南部与青藏高原相接,其东南部接东部季风区。

我国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为35-83×l0焦耳8/平方米,但利用率尚低。

热量资源方面,东部农业区≥10℃的积温为2000-9000℃,跨温带、亚热带、北热带,可满足一年一熟至一年三熟。

大致在4100℃、6000℃的地带分别是一熟与二熟、二熟与三熟的分界线。

我国夏季偏热、冬季寒冷的特点,使一年生喜热作物种植的界线偏北,而多年生越冬作物的界线偏南。

水分资源方面,我国年平均降水量600多毫米,地区变化幅度很大,由东南沿海的2000毫米向西北减少到50毫米以下。

我国农业气候特点是:①生长期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小,一年生喜温作物可以种在纬度较高的地区,也有利于进行复种。

春季气温北方升温快,南方因多雨天气升温较缓慢,南北之间平均气温差异缩小;夏季7月平均气温长江流域与华北平原仅相差2℃左右,而与东北差4-8℃。

秋季北方降温快,南方较慢,南北之间差异增大。

冬季1月平均气温长江流域与华北平原相差达6-10℃,与东北可差16℃以上;②雨热同季,有利于充分发挥气候资源的生产效力。

我国大部分地区随着温度的升高,降水量增加,夏季气温升到一年中最热时期,降水量达到最大值。

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75%,≥10℃生长期内降水量约占60-90%不等。

东部由于热量丰富,降水比较充足,一般多适合农作物的需要,喜温作物种植面积大;③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有利于形成优质高产的农产品。

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由南而北,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年较差由南部的8-18℃增大到北部的30-48℃,年平均日较差由南部的6-8℃增大到北部的10 -14℃。

中国的地理气候区划和农业发展

中国的地理气候区划和农业发展
农业补贴政策:国家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业补贴政策, 如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
资金支持: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发展,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 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农业保险:为了降低农业风险,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农业保险政策,为农民提供生产保障。
农业科技支持: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发展绿色农业:鼓励 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 生物农药,减少化肥 和农药的使用量,保 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发展的政 策支持与保障
农业政策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农业政策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中国农业政策体系的演变历程 当前农业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补贴政策与资金支持
农业发展与地理 气候的关系:农 业发展受到地理 气候的影响,不 同地区的气候条 件决定了农业生 产的类型和方式。
添加标题
农业布局与地理 环境的关系:农 业布局受到地理 环境的制约,不 同地区的自然条 件和社会经济条 件决定了农业生 产的布局和结构。
添加标题
农业技术与地理 环境的适应性: 农业技术的发展 需要与地理环境 相适应,不同地 区的地理环境条 件决定了农业技 术的选择和应用。
地理气候区划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广适宜的农 业技术和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发展的区域布局
东部季风区:主要 种植水稻、小麦等 粮食作物,是我国 主要的农业生产基 地。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主要种植棉花、甜 菜等经济作物,是 我国重要的畜牧业 基地。
青藏高寒区:主要 种植青稞、牦牛等 特色农产品,是我 国重要的高原特色 农业基地。

第三章 气候资源 2、农业区划的研究领域

第三章 气候资源 2、农业区划的研究领域

叠置法: 先作单因子分区,然后再投影重叠,构成严格隶属关 系的等级区划,这种方法是单因子分区的机械混合,本质 属于单因子分析范围,没有反映各因子间交互匹配作用。 主导因素法: 采用主导因素与辅助因素相结合。主导因素作为“主 导标志”作为区分界限的主导依据,辅助因素作为“参考 标志”进行局部修正。 聚类分析: 采用数理方法中方差分析思路,把组内离差最小和组 间离差最大作为合理分区的判别准则。属于多因素“组合 因子”整体功能聚类分区的先进方法。
专著: 专著: 1)中国农业区划方法论研究,1960年,邓静中主编。 )中国农业区划方法论研究, 年 邓静中主编。 提出农业区划实质 区别差异性、归纳共同性 提出农业区划的六项原则 保证农业生产与农产品需求相结合 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并足够地估计到改革自然的可能性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与区内综合发展相结合 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并注意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过程对劳动力要求的变化 农业生产原有基础合理利用和必要改造 保持一定的区域完整性,但也不完全受限于行政区域的局限 提出农业区划的体系 按内容——农业发展条件区划、农业部门区划、综合农业区划三种 按层次——全国、省和省内二级、较大县三级 特点 理论性强,但是没有经过更多的实践来丰富; 六项原则对后来采取的四条农业区划原则 四条农业区划原则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四条农业区划原则
4.农业区划学科性质 农业区划学科性质 农业区划是一门交叉和边缘学科 涉及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和多种技术的横跨自然、技术、 社会经济多学科的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交叉边缘学科。 属于宏观经济管理范畴和组织生产力要素的一门软科学 软科学。 软科学 综合地宏观研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问题,为农业规划和 决策提供基本科学依据。 属于应用基础性 应用基础性的软科学。 应用基础性 调查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和劳动地域分异(基础性 基础性);紧 基础性 应用性)。 密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应用性 应用性 是区划有用、可行。

十、农业气侯区划

十、农业气侯区划

十、农业气侯区划(一)农业气候区划的目的与任务农业气候区划是在对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分析的基础上,以对农业地理有决定意义的农业气候指标为依据,遵循农业气候相似理论,参考地貌和自然景观,将某一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农业气候条件有明显差异的区域。

以便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为农业合理布局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气候区划和气候区划有共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

其共同之处是二者都以气候因子为指标,根据气候的相似性,将大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差异明显的小区域。

其不同之处是气候区划往往考虑气候因子较多,并结合气候形成来划分的;而农业气候区划侧重考虑对当地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农业气候因子,其指标的选择是以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定量要求来确定的,因此,其针对性较强。

但建国后的几次全国性气候区划工作,都明确了重点要为农、林、牧等服务。

所以,全国性气候区划所选用的指标,也多是结合农业,为农业气候区划提供依据。

因此,对小区域区划,两者关系就更密切了。

(二)农业气候区划方法区划一般以热量为Ⅰ级指标,水分为Ⅱ级指标,灾害作为Ⅲ级指标,然后进行套叠,这种划区方法在客观定量化方面存在一定的缺欠。

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北京气候区划工作又应用了基于模糊关系的聚类法和逐步聚类法划分农业气候相似区。

采用决定熟制的热量条件,即≥0℃的活动积温为主导因子,以<0℃的负积温为限制因子,辅之以年干燥度和年降水量,作为分区的综合指标。

它既考虑了热量条件,又兼顾了全年的水分平衡,同时将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等因素考虑在内。

依据以上的分类原则,将北京划分三个大区,八个亚区。

(三)农业气候区划分区1.暖温带半湿润平原农业区Ⅰ本区分布在海拔100米以下的洪积冲积平原和冲积低平原。

地势低平、热量、水分条件较好。

是本市主要的农业区。

根据水分条件和地势、土壤的差异,本区又分为两个亚区:(1)平原、山前暖区,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过渡区Ⅰ1 (简称山前暖区)地貌为洪积冲积平原微倾斜平地,海拔约在100米以下,大部分地区为20—50米。

第三章 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章 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气候资源开发多种多样:建筑利用、疗养 利用、交通、旅游、商业。 最关心是农业利用及能源利用 1.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气候资源为农业提供了光、热、水、空气 等能量和物质,中国的农业气候资源具 有类型多样,夏温偏高,雨热同季,不 太稳定等特点,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
多样的气候
(三自夏季风,受季风环流 的影响,在降水分配上存在着地区的不 均匀性,季节间的不平衡性和年与年间 的不稳定性。 以上三个特点:即有水资源优点,也有 许多缺陷
(1)空间不均匀性--东南多西北少 (2)季节不平衡性--降水集中夏半年,集中5- 9月 (3)降水变率大 (4)降水强度大,暴雨多,日雨量>50mm暴雨 日雨量>100mm大暴雨 暴雨发生在拦蓄能力弱地区,特别是缺乏森林植 被的山区,雨水截流不住,来不及下渗,成为 地表径流江河横溢,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土 壤侵蚀
(3)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农业生产既要求一定数量的年降雨量和合理的季 节分布,又希望常年稳定少变,降水量变动大, 易形成旱涝,又不利于高产稳产,其规律: (i)降水量多的地区,年变化率小,反之则大 (ii)气旋雨,地形雨为主的地区,年变化率小 (iii)台风雨,对流雨地区,年变化率大 (iv)山地年变化率小 (v)河谷、盆地降水量年变化大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也是水旱灾害频繁地区
分类
①降水量大于等于500mm地区->半湿润和湿 润区 ②降水量小于等于500mm地区->半干旱或少雨 区 ③降水量小于等于250mm地区->干旱地区,无 农业区 另外,还受地形条件和气旋活动影响,如山地多 于草原,迎风坡大于风坡,气旋活动多降水多
(2)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既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年降水总量,也需 要年降水总量在各季节中的合理分配。 既各季节间不要相差过分悬殊,而且要 湿热同期。

气候区划-湖南农业大学

气候区划-湖南农业大学

五、中国气候区划
中国气候区划是按照≥10℃的积温,最冷月平 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等指标,把中国从南到北 划分为9个气候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 赤道带气候(南热带) 热带气候(中热带、北热带) 亚热带气候(南、中、北亚热带) 南温带气候(暖温带) 中温带和北温带气候 青藏高原气候区
第四节 农业气候区划与气候资源利用
1、 一方面,要系统分析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和气象灾 害,以及它们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变化,也就是说要对气 候作农业评价;而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主要农业对象对气 候条件的要求,也就是要对农业作气候评价从而作出区划 ,说明哪些地区最适宜发展什么农业,产量和质量如何, 为合理配置农业生产提供气候上的科学依据。
(二)部门区划
按农业对象分:有专对某一种作物的区划,例如 水稻、小麦、棉花、葡萄和柑桔等的气候区划; 有专对某一类作物的区划,例如谷类、豆类、薯 类、油料、纤维作物,热带作物和果树等的气候 区划。 按气候要素分,有专对某一种农业气候资源所作 的区划,例如光照、热量和水分的区划; 有专对某一种不利气候条件所作的区划,例如霜 冻、干旱和大风区划等。
(三)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体系
采用农业气候指标系统,按农业气候相似性和差异性, 将全国划分为3个等级。 第一级区——农业气候大区。划分大范围的农业气候 区域,反映大农业部门发展方向的基本气候差异。包括东 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和青藏高寒 农业气候大区。 第二级区——农业气候带。二级区包括15个农业气候 带。其中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有10个农业气候带,分别 为北温带、中温带、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 热带、藏南亚热带、北热带、中热带和南热带;西北干旱 农业气候大区含有2个农业气候带,分别为干旱中温带和干 旱南温带;青藏高寒农业气候大区含有3个农业气候带,分 别为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温带。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综述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综述

用“ 3 s ” 技 术 进行 细 网格 的推 算 , 应 用 GI S技 术发 展 适合 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 资 源特 点 的特 色农 业和 精 细农 业 。并 对 目前 农 业 气候 资 源 区划工作 存在 的 主要 问题作 了分 析 。
关 键词 : 农 业 气候 ; 区划 ; 指标 ; “ 3 S ” 技 术
农 业气 候 区划 是根 据对 主要农 业 生物 的地 理 分
上 个 世 纪 ,我 国 的 区划 研 究 大致 以 1 9 5 0年 为
布 、生 长 发育 和产 量形 成 有决 定 意义 的农 业气 候 区 界 , 其前 为 区划 工作 的 近代起 步 阶段 , 其 后则 为 区划 划 指标 ,遵循 气候 分 布 的地带 性 和非 地带 性规 律 以 工 作 的全 面发 展 时期 。2 0世 纪末 至 今 , 区划 工作 正 及 农业 气 候相 似 和差 异性 原 则 ,采 用 一定 的区划 方 步 人综 合 区划 研 究 阶段 。 1 9 2 9年 竺 可 桢发 表 的《 中 法 ,将 某 一 区域划 分 为农 业气 候条 件 具有 明显 差 异 国气候 区域 论 》标 志着 我 国现代 自然地 域划 分研 究 的不 同等 级 的区域 单 元 。农 业 气候 区划 的主要 目的 的开始 。 2 0世 纪 2 0 _ _ 3 0年代 这期 间 国 内外 一些 学者 是 为制 定农 业 生产 计 划和农 业 长远 规 划服 务 。它 着 从 区划 的地 域 分异 规律 等方 面对 我 国的 自然 区划作
安排农 业 生 产 、 优 化农 业 产业 结 构 、 避 免 作物 布局 的 次 全 国农业 气 候 区划 , 取得 了许 多 成果 , 对 当 时合理

农业气候分区

农业气候分区

农业气候分区以热量条件作为一级分区指标,水分条件作为二级分区指标,根据农业气候相似原理,采取类型分区方法,将全州分为四个农业气候区:一、塔里木盆地东部暖温带干旱农林牧区;二、焉耆盆地中温带农牧林渔区;三、天山高寒半湿润半干旱牧林区;四、东昆仑山——阿尔金山高寒干旱、半干旱牧区。

一、塔里木盆地东部暖温带干旱农林牧区:即塔里木盆地东部周边绿洲带,包括库尔勒、轮台、尉犁、若羌、和且末等县市农业区。

这个区农业气候优势是光照充足、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冬夏和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空气干燥。

大风风沙灾害多,区内无霜期长短差异大,影响作物布局。

可划分四个副区。

1(霍拉山山前平原长绒棉,水稻、春小麦、香梨、工业蕃茄、蔬菜特产区:包括轮台县东北部,库尔勒市北部各乡场、农二师二十八团场、二十九团场、三十团场,这是巴州光热条件匹配得最好的粮棉梨高产区。

年平均气温11?左右,1月平均气温-10—— -8?,7月平均气温25——26?。

开春期2月25日,入冬期11月20日,?0?积温4600——4700?。

?10?的积温4100——4200?,无霜期(最低气温?0?,下同)200——210天左右。

气温平均日较差13——15?。

年太阳总辐射6150——634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780——2910小时,年降水量55毫米左右。

旱地、草场的正常蒸发量750——920毫米,净灌溉定额450——580立方米/亩。

适宜种植早熟长绒棉、中熟陆地棉、中晚熟粳稻、春小麦和发展香梨、工业蕃茄、蔬菜等。

麦收后热量条件可以满足复播早、中熟玉米、油菜或绿肥的需要。

2(轮台冬小麦、陆地棉、杏、香梨产区: 这个区光热资源不及霍拉山山前平原丰富,年总辐射5700 兆左右,1月平均气温-8?,7月平均气温24?,开春焦耳/平方米,日照时数2735小时。

年平均气温10.5?期2月25日前后,入冬期11月21日,?0?的积温4450——4500?,?10?积温4060?,无霜期204天,平均日较差15?。

农业气候资源 ppt课件

农业气候资源  ppt课件

ppt课件
13
3、生长期太阳总辐射量
农业气候学将日平均气温≥0℃的时期作 为作 物的生长期。日平均气温≥10℃的时期作为喜温 作物的生长期。
≥0℃的时期的年总辐射量西部和北部多。
≥10℃的时期的年总辐射量西部少,东部多,南部 多,北部少。
从生长期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来看,西部和北部多, 但因温度低,降水少,生长季短而影响了光能资 源利用率,因此,西部光能生产潜力巨大。
ppt课件
15
5、生长期间日照时数
生长期间日照时数受云量降水和≥0℃ 、 ≥10℃的日数多少的影响。
黄河流域多,长江流域少,西部地区少, 华南地区多。
ppt课件
16
6、光合有效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全国为2000~3400MJ/m2
西部多于东部,青藏高原、新疆、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等地区
多在2600~3400MJ/m2, 东部地区在1800~2400MJ/m2 黄河中下游为2400MJ/m2左右, 华南为2200~2400MJ/m2 四川盆地和贵州等地是全国低值区为1800~2000MJ/m2.
ppt课件
17
二、热量资源
1、日平均气温 ≥0℃积温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后,农耕活动开始,喜凉耐寒植物开始萌动生长, 此期间内的热量资源不仅影响作物品种选择,而且影响熟制。
ppt课件
18
2、 ≥10℃积温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后,喜温植物开始生长,喜凉植物积
极生长,此期间内的热量资源直接影响春播作物的生长。
ppt课件
最冷月均温 <-30
-30~-10
-10~0
0~4 4~10 10~15 15~19 19~26 >26

《农林气象学》课程笔记

《农林气象学》课程笔记

《农林气象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林气象学的定义与任务1. 定义:农林气象学是介于气象学和农学、林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它研究气象条件对农林生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和改善这些条件以提高农林生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

2. 任务:(1)研究气象条件对农林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布局农林作物提供科学依据。

(2)分析气象因素对农林生态环境的作用,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3)探讨气象灾害对农林生产的影响,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4)研究气候变化对农林生产的影响,提出适应性对策,保障农林生产可持续发展。

(5)开展农林气象观测、实验和研究,为农林气象业务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二、农林气象学的研究方法1. 观测研究:(1)气象观测:包括常规气象要素(温度、降水、湿度、风速等)的观测。

(2)生物观测:观测农林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3)生态环境观测:观测土壤、水文、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

2. 实验研究:(1)田间试验: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气象因子处理,研究其对农林作物的影响。

(2)模拟实验:在实验室或人工气候箱内,模拟不同气象条件,研究其对农林生物的影响。

3.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模型,模拟气象条件与农林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预测农林生产变化。

4. 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观测和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气象因子与农林生产关系的数学模型。

5. 遥感与GIS技术:(1)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图像,获取大范围农林气象信息。

(2)GIS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气象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农林生产的影响。

三、农林气象学的发展简史1. 创立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农林气象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林气象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如作物气象、林业气象、畜牧气象等分支学科的形成。

农业气候资源区域划分综合分析方法

农业气候资源区域划分综合分析方法

农业气候资源区域划分综合分析方法摘要:选取红河州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自动气象观测站和人工站历年观测资料,采用年平均气温、大于10 ℃积温、标准化降水指数、干燥度等作为气候影响因子,参考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农作物、经济作物、植被等辅助因素,采用聂斯切洛夫综合判别方法进行定量计算。

将红河州划分为5个气候区及18个亚区,并分析了各区的适宜作物结构,为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农业气候资源;区域划分;综合分析方法;指标;气候类型红河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区,国土面积3.23万km2,在北纬22°26′~24°45′,东经101°48′~104°17′,北回归线横穿中部。

州内海拔高差大,高差近3 000 m,形成红河州复杂的立体气候,同时也蕴藏了丰富的气候资源[1]。

红河州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雨量分布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季节时间上极不均衡。

具有南多北少、山区多于坝区、雨季多于旱季、南多北少的降雨分布特点。

红河州境内地形特殊,海拔高差悬殊,热量水平分布复杂,垂直差异明显。

热量在时空分布上具有四季不分明、西暖东冷的特点。

运用已建成的109个自动气象观测站数据和历年气象要素资料,应用农业气候分区综合计算指标及等级划分的新方法,对全州的气候资源状况作进一步的细化、补充和完善,为红河州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数据来源自动气象站是近年来新投入使用的高科技气象观测设备,其具有运行成本低、人为干扰因素少和时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泛[2]。

红河州于2007年底以前建成了109个乡镇自动气象观测站,站点分布于全州各县市乡镇,具有水平分布和垂直梯度的代表性。

研究所用数据源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自动气象观测站和人工站历年观测资料。

1.2研究方法对自动站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及误差订正和向前延伸处理,使资料能更详实地反映出红河州行政区域内气象要素的分布状况,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提供较为完整的气象要素依据。

农业气候区划

农业气候区划
Nhomakorabea方法
方法
农业气候区划的步骤一般为:首先针对农业生产中的主要气候问题,找出关键性气候因子和关键时期,确定 指标,进行农业气候条件分析;然后确定区划系统与区划指标值,进行分区;最后进行分区评述。其中,确定区 划指标值是进行区划的关键,一般应选择具有农业意义、能反映地区间农业气候特点的指标值;由于气候波动对 农业生产的影响,通常要取一定保证率下的气候要素值。区划中常用的热量指标有一定农业界限温度期间的积温, 作物生长期、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平均极端最低气温等。水分指标有降水量、蒸散量、降水蒸发比(干燥 度或湿润度)、降水蒸发差等。此外还有光照等其他指标。
农业气候区划
根据农业对气候条件的特定要求,作出能够阐明气候与农业生产关 系上一种区域空间上的关系
01 发展概况
03 种类
目录
02 区划目的 04 方法
基本信息
农业气候区划,是根据农业对气候条件的特定要求,作出能够阐明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上一种区域空间上的 关系。从农业生产的需要出发,根据农业气候条件的地区差异进行的区域划分。一般是在分析地区农业气候条件 的基础上,采用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气候指标,遵循农业气候相似原则,将一个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农业气候 区域;各区都有其自身的农业气候特点、农业发展方向和利用改造途径。
中国现代农业气候区划研究始于竺可桢,他在1929年发表了《中国气候区划论》一文,紧密中国的农业和气 候特点,提出东部以冬季温度、西北地区以雨量为分区标准,将全国划分为八大区。嗣后,涂长望、卢鋈根据月 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将中国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气候区域,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 在气候区划方面又进行了大量的工作。1978年以来,全国各地根据农业发展规划的需要,在普遍开展农业气候资 源调查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全国的、各省(自治区)的以及大部分县级的综合农业气候区划、各种作物和畜牧业 的气候区划以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区划(如干热风)等。

农业气候区划

农业气候区划

总结及建议
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与传统区划方法的结合,可以得 到更加精细的农业气候区划 。 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气候区划,为当地农业生产决策 提供可靠的依据。 我们应从气候要素细网格化、区划成果数字化、信息服务、“3S”技术 相结合等四个方面,学习GIS 技术在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进展,对应 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对该领域 的研究提供参考。 建议: (1)进行农业气候区划时应综合考虑多种自然环境因素和社 会因子; (2)运用GIS 技术进行“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过程中,需要更好地结 合自动合并与人工合并; (3)区划指标应考虑运用逻辑交集运算; (4)建立基于Web 技术的开放式共享GIS 农业气候区划平台; (5)GIS 结合GPS、RS 数据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全面监测农作物的整个生 长发育过程,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农业气候区划概述
2.分类 综合区划:全面地综合考虑农、林、 牧、渔各业与气候条件的 关系。
单项区划:只考虑某一生产门类、某 一作物或某一农业生产问 题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或 某种农业气象灾害某项农 业气象要素。
一、农业气候区划概述
3.原则
农业气候相似原则 适应农业生产发展规划需要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优势
agroclimatic demarcation
172901班 组员:张洁、张蕾、王玮 丁珍珠、樊小芳 贺翠翠、吴坤鹏
一、农业气候区划概述
1.概念 根据一定的农业气候指标将一较大地 区划分成农业气候特征有明显差异的 若干区域。(一般是在分析地区农业 气候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对农业生产 有重要意义的气候指标,遵循农业气 候相似原则,将一个地区划分为若干 个农业气候区域;各区都有其自身的 农业气候特点、农业发展方向和利用 改造途径。)

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及分区简述

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及分区简述

第二节 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及分区简述 一、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安徽省农业气候区划,以热量为一级区划指标,水分为二级区划指标,个别区域在二级区划指标中也参与冬季的最低气温为辅助指标。

〔一级区划指标〕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80%保证率积温为主导指标,以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越冬天数、夏季(6至8月)平均气温为辅助指标。

〔二级区划指标〕在二级区划指标中,淮北和江淮丘陵地区,水分条件比较突出、采用干燥度作主导指标,定干燥度大于1.1为少湿润,1.1至1.0为半湿润,干燥度小于1.0为湿润,并以5~9月降水量为辅助指标,以反映喜温作物在生长期间的水分状况。

沿江及江南地区采用11月至次年5月期间降水量为二级区划的主要指标,以保证率80%的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值为辅助指标。

二、农业气候区划及分区简述。

根据上述区划指标,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80%保证率积温5300℃、5500℃、5700 C、5900℃及干燥度和11月至5月降水量等值线为基础,结合各相应辅助指标,参照安徽省农林生产布局、自然景观和地形地貌,将全省分为8个一级农业气候区和10个二级农业气候分区。

详见表5—3—2和图5—3—3。

一级农业气候分区简述如下:[淮北北部旱作二年三熟暖温带农业气候区]本区处于暖温带内,是全省热量条件最少的区域,相当于10℃积温不足4700℃,年平均气温不足15℃,无霜期不足220天。

本区内北部热量条件不如南部、东部不如西部。

本区域年降水量800至850毫米,季节分配不均,6至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0%以上,冬春仅占22%至26%,常有旱涝、霜冻、冰雹及秋季连阴雨危害。

本区为旱作二年三熟农业区。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在本区南部水分条件较好的局部地方,可有一定比例的一年二熟制。

[淮北南部及沿淮稻麦一年二熟暖温带农业气候区]本区10℃积温4700℃至4800℃,年平均气温15℃左右,无霜期220天左右,年降水量800至1000毫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季140-150天 ≥10℃积温在2600-2700 ℃ 春季稳定通过0℃日期平均在四月初 稳定通过10℃日期平均在五月初 酷霜日:九月末 热量资源比较充足
农业区划与发展
降水量500mm K=1.0-1.2 半干旱类型 春旱严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农业区划与发展
2.分析
热量资源比较充足 重点产粮区 灌溉潜力大
农业区划与发展
大小兴安岭向平原的过渡地带 ≥10℃积温在2000-2200 ℃以上 早熟品种栽培区
农业区划与发展
5.寒冷农业气候带
大小兴安岭山体部分 ≥10℃积温小于2000 ℃ 极早熟品种栽培区
农业区划与发展
二、农业气候区
1.干旱农业气候区(K>1.2) 龙江草原、肇州、肇源、安达
农业区划与发展
2.半干旱农业气候区(K=1.0-1.2)
晚熟品种>2600 ℃ 中晚熟品种2400-2600 ℃ 中熟品种2200-2400 ℃ 早熟品种2000-2200 ℃ 极早熟品种<2000 ℃
农业区划与发展
二、水分条件鉴定
(一)大气湿润状况
干燥度(K)=蒸发量(E)/降水量(R) K< 1 ,降水大于蒸发,湿润地区,植被为森 林 K >1,蒸发大于降水 1.0≤K≤1.25,植被为森林草原 K≥1.25,植被为草原
农业区划与发展
年降水量400-500mm K>1.2,春旱严重 夏季半湿润类型
农业区划与发展
2.分析
晚熟品种栽培区 水资源不足,限制了热量资源的充分利 用 春旱严重,苗期拖后,热量资源被浪费
农业区划与发展
二、哈尔滨农业气候区
漫岗地带 地势起伏不平 水资源丰富 黑土
农业区划与发展
1.农业气候概况
龙江、甘南、齐齐哈尔、安达以北 讷河、拜泉、巴彦以南
农业区划与发展
3.半湿润农业气候区(K=0.8-1.0)
嫩江、北安、通河以南 半干旱区以北 牡丹江半山间
农业区划与发展
4.湿润农业气候区(K<0.8)
大小兴安岭山区、三江平原区
农业区划与发展
春旱类型
1.严重春旱区 龙江、泰来、林甸、肇州、肇源、安达 2.重春旱区 嫩江北部,讷河、富裕、明水、望奎、 青岗、哈尔滨、双城
2.温和农业气候带
齐齐哈尔、安达、巴彦、木兰以北,富 裕、依安、明水、绥化、通河、汤原、 富锦以南 ≥10℃积温在2400-2600 ℃以上 中晚熟品种栽培区
农业区划与发展
3.温凉农业气候带
讷河、克山、海伦、萝北以南 ≥10℃积温在2200-2400 ℃以上 中熟品种栽培区
农业区划与发展
4.冷凉农业气候带
第三章 黑龙江省农业气候区划
指标鉴定:农业的气候鉴定 区 划:气候的农业鉴定
农业区划与发展
农业的气候鉴定原则
1.
2.
3.
为品种选育,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改革 等,提供气候指标 以我省主要粮食作物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为主,分析地区气候资源的满足程度 着重分析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最 重要,并且变异性比较大的生活因子
农业区划与发展
降水量500-550mm 春旱较轻 多大风
农业区划与发展
2.分析
温和气候带 中晚熟品种栽培区 水分略为不足 改良白浆土
农业区划与发展
六、牡丹江半山间农业气候区
张广才岭东部,老爷岭北部 低山丘陵 半山间地区 黑土和山地土
农业区划与发展
1.农业气候概况
生长季130-140天 ≥10℃积温在2400℃ 春季稳定通过0℃日期平均在四月初 稳定通过10℃日期平均在五月上旬 酷霜日:9.25
农业区划与发展
农业区划与发展
(三)生长季
1.积温 整个生育期的热量状况,衡量地区热量 条件的满足程度。
农业区划与发展
粮食产量与≥10℃积温的关系
农业区划与发展
农业区划与发展
2.温度和日照长短
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 感光性强的作物,延长或缩短生育期, 其积温发生变化
农业区划与发展
3.各种作物所需热量指标
农业区划与发展
(二)干燥指数的农业意义
K=0.9-1.0,重点产粮区的产量与积温关 系曲线,作为标准趋势线,各点与标准 曲线的偏差是由水分条件的差异而导致
农业区划与发展
农业区划与发展
K=0.8,湿润和半湿润的界限 K=1.0,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界限 K=1.2,半干旱与干旱的界限
农业区划与发展
三、富裕农业气候区
嫩江中游 地势平坦 砂石土 盐碱土
农业区划与发展
1.农业气候概况
生长季120-130天 ≥10℃积温在2400-2500 ℃ 春季稳定通过0℃日期平均在四月上旬 稳定通过10℃日期平均在五月上旬 酷霜日:九月二十日前后
农业区划与发展
降水量450mm K>1.2 气候比较干旱 春风大 夏季半湿润类型
农业区划与发展
气候的农业鉴定原则
1.遵循农业气候相似的原则,把农业气候 条件相同和相异的地区分开 2.根据气候因子对作物的重要性,按热量、 水份和热量与水份综合供应情况划分成 三级区划
农业区划与发展
三级区划
农业气候带 农业气候区 农业气候地区
农业区划与发展
3.以主导因子和辅助因子相结合,适当 考虑土壤、植被、地貌等自然状况及农 业生产的布局状况 4.尽量选用目前较广泛使用的指标
4.夏季湿润区 克拜丘陵,绥化北部,尚志、方正、延 寿 5.夏季过湿区 大小兴安岭山区
农业区划与发展
第三节 农业气候地区
一、西部干旱农业气候区 松嫩平原南部,地势平坦,风砂土、盐 碱土
农业区划与发展
1.农业气候概况
生长季140-150天 ≥10℃积温在2600-2800 ℃ 春季稳定通过0℃日期平均在四月初 稳定通过10℃日期平均在五月初 酷霜日:九月末
农业区划与发展
降水量550mm 半湿润类型 夏季属湿润类型
农业区划与发展
七、克拜丘陵农业气候区
丘陵漫岗 波状起伏 黑钙土
农业区划与发展
农业气候概况
生长季120天 ≥10℃积温在2300℃ 春季稳定通过0℃日期平均在四月上旬 稳定通过10℃日期平均在5.10-5.15 酷霜日:9.20
农业区划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气候鉴定
一、热量指标鉴定 (一)生长开始的温度指标 0℃:土壤开始稳定解冻 0℃-5 ℃:春小麦播种时期 1 0℃:大部分作物进入积极生长时期
农业区划与发展
农业区划与发展
农业区划与发展
大田作物生物学下限温度
作物 大豆 玉米 水稻 小麦
下限 温度 ℃
6-7
7-8
10-12
农业区划与发展
2.分析
热量资源比较充足 水分不足 发展灌溉 中晚熟品种
农业区划与发展
四、绥化农业气候区
呼兰河上游 漫岗丘陵 黑土 铁力、庆安,半山间冷凉地区
农业区划与发展
1.农业气候概况
生长季130天左右 ≥10℃积温在2400-2600 ℃,东部2300 ℃ 春季稳定通过0℃日期平均在四月上旬 稳定通过10℃日期平均在五月上旬 酷霜日:9.20-9.25
(三)湿润状况的季节变化
K=1.0,干期和湿期的界限 干期:5月-6月下旬,8月中旬-9月末 湿期:6月下旬-8月中旬
农业区划与发展
第二节 农业气候区划
一、农业气候带 1.温暖农业气候带 齐齐哈尔、安达、巴彦、木兰以南,五 常以西 ≥10℃积温80%在2600 ℃以上 晚熟品种栽培区
农业区划与发展
农业区划与发展
降水量550mm 半干旱农业气候区 西部春旱严重 夏季湿润类型地区
农业区划与发展
2.分析
中晚熟品种栽培区 东部沿山地区,中熟品种 水资源不足
农业区划与发展
五、三江平原农业气候区
松花江下游,平原区 黑土 白浆土
农业区划与发展
1.农业气候概况
生长季130天左右 ≥10℃积温在2400-2600 ℃ 春季稳定通过0℃日期平均在四月上旬 稳定通过10℃日期平均在五月十五日 酷霜日:9.25
农业区划与发展
3.较轻春旱区 嫩江、克山、拜泉、绥化、海伦、巴彦、 木兰、牡丹江半山区 4.轻旱易涝区 大小兴安岭山地,三江平原,尚志、方 正、延寿
农业区划与发展
夏季湿润类型
1.夏季干旱区 呼盟岭北高原 2.夏季半干旱区 海拉尔、满洲里,泰来 3.夏季半湿润区 大兴安岭东麓、嫩江平原、三江平原
农业区划与发展
0-3
农业区划与发展
(二)生长季结束的日期
霜冻来临的日期 生育期结束
霜冻前正常成熟,生育期需要的热量得到满 霜冻前正常成熟, 足 没有正常成熟,遇到霜冻后致死。 没有正常成熟,遇到霜冻后致死。
农业区划与发展
春霜:晚霜,危害较轻 秋霜:早霜,危害较重 日最低气温在1 ℃以下,植株基本被冻 死 无霜期:上一年的晚霜结束到当年的早 霜来临之前的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