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一、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1、政治:①西方国家从鸦片战争开场侵略中国,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中国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③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④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2、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倾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农副产品,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文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场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二、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政治: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完毕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中外反动势力开场勾结到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西方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完毕后获得大量侵略权益满足了其侵略野心,同时列强在国内忙于政治经济改革,因此19世纪60~70年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但从19世纪后半期开场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先后爆发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
至20世纪初两大社会矛盾开场汇流,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2、经济:中国近代化开场起步,地主阶级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开展。
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
3、思想文化: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派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在19世纪末促成了思想解放。
三、20世纪初至191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开展1、政治:民主革命成为20世纪初的进步潮流,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完毕了君主专制政体,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中国开场出现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一、中国古代史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单元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21年)1、原始社会阶段(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1)政治上:夏朝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商朝强化了奴隶制国家机器;西周确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以井田制为经济基础的分封制;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战争。
(2)经济上: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典型的“青铜时代”;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加快了奴隶制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3)民族关系上:通过春秋争霸战争,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4)文化上:突出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两位思想家的卓越成就。
3、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政治上:各国通过变法运动确立了封建制度;战国兼并战争加速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发展,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
(3)民族关系上:以华夏族为核心,各民族逐步融合,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上: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单元二: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和封建国家的分裂与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1、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建立,在西汉汉武帝时得到巩固。
(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开始,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3)民族关系上:秦汉王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中国古代史阶段性特征
• (6)汉代流行一种新的文学体裁称为“赋”, 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代表作家有西汉的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 的张衡《二京赋》、赵壹《刺世疾邪赋》 等。 • (7) 秦朝李斯以小篆统一文字、隶书(秦 汉)、楷书(东汉) • (8)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 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
(3)古代中国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叫浑仪, 东汉张衡发明水运浑象仪张衡发明地动仪, 提出地球为圆形见解比西欧早1000多年。 (4)混合选择法:是现代常用的选种方法, 最早见西汉农书《氾胜之书》,) (5)战国编纂、西汉成书的《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提出了经络学说 和对针灸详细说明;东汉张仲景(医圣) 编写《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望、闻、 问、切”四诊疗法,中医临床学经典。华 佗发明最早“麻沸散”,发明最早体育保 健操“五禽戏”。
• 3、文化 • 十进位制记数法:中国最早使用,商代 甲骨文、金文就有记载; • 汉字起源于图画,至商代,汉字已形成 完整体系,甲骨文;周代有金文。 • 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要内 容、以壁画和帛画形式为主。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 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
• 1、经济上:铁器、牛耕使用,个体农耕开始, 生产力有质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瓦 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私营工商业兴起。 重农抑商政策兴起。
2、思想上:划时代的变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 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 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源头。
• 3、政治上: • (1)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2)新的阶级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各国竞相改革变法,封建制度确立:齐国 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 法、楚国吴起变法。 • (3)最成功的是商鞅变法。 • (4)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 (5) 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 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有哪些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有哪些特点中国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个社会中,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形成并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特点。
一、政治制度1. 皇权至上: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权处于最高地位。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享有独裁的权力。
他领导整个国家,任命官员,定制度法,并通过儒家思想合法化自己的统治地位。
2. 官僚制度: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建立在官僚体系之上。
这一制度是基于功绩和血统背景,官员由皇帝任命并层层授衔。
官员以仕宦为荣,通过考试竞争晋升。
3. 严格的等级制度: 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包括九品中正制度和科举制度。
九品中正制度用于确定官员的等级和待遇,科举制度则是选拔官僚的主要方式,借助儒家经典对知识的测试,以确保继承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二、经济制度1. 农业经济: 在封建社会中,农业是经济的主导部门。
土地是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而地主则享有土地所有权。
农民通过缴纳租税或劳役来支付地主的土地使用权。
2. 人口流动受限: 封建社会的农民与土地紧密相连,地主有权对农民的流动进行控制。
封建制度阻碍了农民的自由迁徙和经商发展,使得农民长期处于地主的剥削和控制之下。
3. 商业制度发展: 尽管受限制,封建社会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商业发展。
城市和市场逐渐形成,商业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鼓励。
然而,对商业活动的限制仍然存在,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三、文化制度1. 儒家思想主导: 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推崇儒家的礼仪、道德和家族观念。
儒家思想塑造了社会层级观念,鼓励忠诚、孝顺、礼让和贞节等价值观念。
2. 文化人的社会地位: 在封建社会中,士人担任官职,享受特权。
文化人的社会地位较高,他们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和考取功名来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荣誉。
3. 封建等级观念: 封建社会重视门第和血统,人们的社会地位主要由出身决定。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 (2)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编辑者:王冰鸿第一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阶段特征】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
(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
(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基本线索】19世纪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穷途末路,清王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而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为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中国长期闭关的国门。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世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对外掠夺以商品输出为特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它的附庸,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的是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到中国社会的中枢。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使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运动的爆发。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同时还反映出了社会性质剧变的新趋势,具有以往农民起义所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但是由于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其阶级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终于以失败告终。
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时代特点
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时代特点古代时期古代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主要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时期。
1. 社会体制:在古代时期,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并发展。
夏、商、周时期都是以王权为核心,的封建社会,贵族阶级占据主导地位。
2. 社会经济:古代时期的经济基础以农业为主,农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
同时,城市和商业也在逐渐兴起,商品交换逐渐增多。
3. 文化传统:在古代时期,儒家思想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儒家强调礼仪、秩序、忠诚等价值观,对社会起到了稳定作用。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包括唐、宋、元、明、清等时期。
1. 政治制度:在中世纪时期,中国出现了多个朝代的更替。
政治制度逐渐由封建制向中央集权制度转变,国家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
2. 社会经济:中世纪时期,农业继续是经济的主体,但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
特别是宋代,出现了繁荣的市场经济,商业活动兴盛。
3. 文化风貌:中世纪时期,文化艺术繁荣,绘画、文学、音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宋代的文人雅士成为社会的主要精英群体,儒家思想继续发展。
近代时期近代时期是中国历史的现代化阶段,主要包括清朝末期、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
1. 政治变革:近代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中国逐渐转向共和制度,并开始探索现代化的道路。
2. 社会经济:近代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农业规模扩大,农业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兴起,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商业活动迅猛增长。
3. 思想进步:近代时期,中国的思想进步异常迅速,各类学术思潮涌现。
例如,科学、民主、自由等新思想深入人心,国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变革。
现代时期现代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最新阶段,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 社会主义建设:现代时期,中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
中国共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国家现代化。
2. 经济改革开放:现代时期,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历史阶段特征
6. 15世纪到19世纪中期,西方的崛起 (中国处于明清时期,封 建社会走向衰落) 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反封建专制,通过立法确立资产阶级代 议制民主政治制度; 经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的传播; 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经典力学创立、生物进化论 的创立。
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大变革,是社会的转 型时期。 政治:分封制的瓦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郡县制的建立; 经济: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 思想:礼乐制的崩溃,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 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时期,近代文明的前奏,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①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 ②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 芽; ③思想:理学的僵化、思想的束缚、文化的专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 ④对外:海禁、闭关锁国; ⑤科技:总结性的科技巨著,但没产生近代科技。
1.建国初期 ①政治: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的确立、“一边倒”外交政策; ②经济: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基础、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公有 制; ③国际:美苏冷战,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2.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①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完善、“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大业、 多边外交; ②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道路、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确立和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入经济全球化; ③思想:邓小平理论; ④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经济的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 界的主题
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一、中国古代史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单元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21年)1、原始社会阶段(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1)政治上:夏朝时,王位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商朝强化了奴隶制国家机器;西周确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以井田制为经济基础的分封制;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战争。
(2)经济上: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典型的“青铜时代”;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加快了奴隶制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3)民族关系上:通过春秋争霸战争,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4)文化上:突出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春秋时期老子和XXX两位思想家的卓越成就。
3、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政治上:各国通过变法运动确立了封建制度;战国兼并战争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发展,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
(3)民族关系上:以华夏族为核心,各民族逐步融合,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上: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单元二: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和封建国家的分裂与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1、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在秦朝时建立,在西汉XXX时得到巩固。
(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开端发展,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开始,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相同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3)民族关系上: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内地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边境,加强了内地同内地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开国家形成并不竭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没有触动到封 建土地所有制
4、变法的结果——无力回天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封建势力十分强大
B、脱离人民群众,仅依靠无权的皇帝
C、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局限
D、变法手段单一,新政无法落实
例: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 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 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 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中国自然 经济的解体)
B、从清末至民国初,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C、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高涨和实业救国思潮 的兴起
②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利的因素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和剥削 B、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缺乏市场、资金、技 术等 C、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不安
(2)建设性
A、列强的侵略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促进了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列强的侵略使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救 亡运动此起彼伏
例 1: (1)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4分) (2)简要分析分析列强改变侵华政策的原因以及中国 局势的影响。(8分)
(1)转变:由瓜分到‚以华制华‛。(2分) 实质:进一步侵略和共同控制中国。(2分) (2)原因: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在中国的争夺加 剧,需要调整利益关系。(3分) 影响:A、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 具,殖民地程度加深 B、 列强在华矛盾暂时缓和; C、进一步激发了反帝反封建斗争。
二、中国人的抗争与探索
中国人抗争与探索的主要事件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 ①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 量壮大 ③西方民主思想和政治学 说广泛传播
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1、政治:(1)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2)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3)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4)从分封制到县制、郡县制的产生,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1)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2)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封建城市兴起;(3)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始形成。
3、思想文化:(1)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2)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3)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如《诗经》、《离骚》)和传统科技(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二)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1、政治:(1)统一局面的形成(秦灭六国)和巩固(汉武帝大一统);(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和巩固(汉);(3)拓展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如秦在越族地区设三郡、汉设西域都护)。
2、经济上:(1)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的交流;(2)重农抑商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确立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实行文化专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2)封建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
(3)科技文化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1、政治:(1)封建国家长期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西晋的短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多次局部统一,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民族融合);(2)政权更替频繁;(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4)士族制度盛行,成为割据分裂的政治基础。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170万年前—前221年)【阶段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一)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工商业,青铜时代,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政治: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思想文化:礼乐制度、甲骨文、傩(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铁犁牛耕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促使了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和小农经济的形成。
私营工商业兴起。
政治: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各国纷纷改革推动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思想:百家争鸣推动思想的大解放。
科技:取得很高成就。
(司南、《甘石星经》、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黄帝内经》)文艺:帛画、《诗经》、楚辞、宫廷宴乐、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阶段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工商业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
思想:文化专制,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造纸术、张衡、《九章算术》、医学(《黄帝内经》、张仲景、华佗)等领先世界的成就。
文艺:秦篆汉隶、帛画、汉赋第三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政治: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历史阶段特征
近代中国部分
1、19世纪40-60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转折。 请概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征。
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开始和加深;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出现近 代买办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革命任务变为反封建 反侵略。 经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被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工业兴起,经济近代化 起步。 思想:传统思想观念受西方文化冲击;“开眼看世 界”向西方学习兴起。
历史阶段特征
古代中国部分
一、夏商西周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 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是国家产生和初 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分封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 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准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战国时 期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民族形成 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 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 经济形式、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二、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请概 括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特征。
总特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 社会形成。 政治: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 制瓦解,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百家争鸣;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1、政治上: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 ①最高统治权力继承秩序确立和初步完善。启以王位世袭 制取代禅让制,到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制度臻于 完制度初步建 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运用血缘纽带 与政治关系相结合的方式管理中央与地方,扩大了统治区 域。 ③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推行变法,以秦商鞅变 法为代表,打破了旧的权利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 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
中国的历史各阶段特征【精简版】
高中历史各阶段主要特征先秦史(远古时代至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史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逐渐确立。
一、政治:(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2)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它以宗法制为基础,家国一体。
(3)世卿世禄制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二、经济:(1)土地制度历经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青铜冶炼技术显著提高。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三、思想文化:(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秦汉史【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一、政治:(1)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统一强盛的华夏文明奠定坚实基础。
(2)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经济:(1)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思想文化:(1)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
(2)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
(3)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历史阶段特征
一、中国历史阶段特征一、古代中国◆(一)、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1、政治:宗法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社会变革。
2、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确立。
3、思想:百家争鸣。
4、教育:私学兴盛。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前221—589年)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发展。
2、经济:小农经济发展。
3、思想:思想大一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三)、隋唐时期(581—907年)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成熟。
2、经济:封建经济繁荣。
3、思想文化:全面繁荣,开放多元,世界领先。
(火药、雕版印刷、子午线)4、教育:科举制度确立与完善。
(四)、宋元时期(960—1368年)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
2、经济: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发展。
3、思想:理学兴起并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4、科技文化:四大发明为代表科技世界领先。
◆(五)、明清时期(1368---1840年)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3、思想: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4、科技文化:传统科技失去创新,以总结性著作为主。
5、教育: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思想。
6、对外: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近代中国◆(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政治: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空前民族危机。
2、经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3、思想: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
4、社会生活:受西方影响,呈现近代化趋势。
(二)、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1、政治:国内封建军阀黑暗统治,列强继续加紧侵略中国,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
2、经济:中国民族工业经历短暂发展,走向萎缩。
3、思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指导中国革命。
历史阶段特征
二、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 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1.政治上: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 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 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 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3.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 学精神,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 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五、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 共存与竞争 二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
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 的变革。
1.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 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 给世界和平与安宁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2.经济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和资本 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文化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第三次科 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 的生活、工作和价值观。
三、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及 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800~1918年)
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
1.政治上: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 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 起,都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2.经济上: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 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3.文化艺术领域: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 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 术出现了新的成就。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学)四、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14—19世纪欧洲:政治:通过革命、改革或统一的王朝战争,逐步确立完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经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工业革命,使工场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生产过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启蒙运动宣传理性,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及其宗教思想体,思想逐渐解放。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发展近代中国1、19世纪40-9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转折(1840——1890)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和不断加深;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工业兴起,经济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思想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受西方文化冲击;向西方学习思潮兴起。
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引进;新式学堂的出现发展。
1919---1927年的阶段特征或史实政治:五四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十月革命传来马克思主义,中共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经济: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和民族工业萧条。
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毛泽东思想萌芽。
现代中国1.过渡时期:1949—1956年政治: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民主政治建立。
外交:“一边倒”外交奠定建国初期的外交方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外交政策的成熟。
经济: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进行三大改造;借鉴苏联,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模式;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政治:民主政治得到完善;建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法制建设日益完善;外交: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提出,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等外交活动。
经济:改革开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创办乡镇企业;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对外开放基本格局;加入世贸组织等史实。
文化:双百方针的恢复;高考制度恢复、科教兴国战略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1、政治:(1)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2)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3)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4)从分封制到县制、郡县制的产生,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1)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2)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封建城市兴起;(3)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始形成。
3、思想文化:(1)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2)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3)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如《诗经》、《离骚》)和传统科技(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二)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1、政治:(1)统一局面的形成(秦灭六国)和巩固(汉武帝大一统);(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和巩固(汉);(3)拓展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如秦在越族地区设三郡、汉设西域都护)。
2、经济上:(1)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的交流;(2)重农抑商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确立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实行文化专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2)封建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
(3)科技文化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1、政治:(1)封建国家长期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西晋的短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多次局部统一,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民族融合);(2)政权更替频繁;(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4)士族制度盛行,成为割据分裂的政治基础。
2、经济:(1)北方的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延缓了发展的速度;(2)江南经济开发,开始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3)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思想文化:(1)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2)佛教盛行,佛教文化发展;(3)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四)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
1、政治:(1)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时间相对较长;(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3)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2、经济:(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繁荣;(2)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3)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兼收并蓄,科技成就世界领先;(2)教育
发达,专业教育确立;(3)史学、文学、艺术繁荣,体育空前兴盛。
(五)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1、政治:(1)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实现大一统;(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3)中原封建王朝“积贫积弱”,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势力大大发展,并最终统一全国。
2、经济:(1)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商品经济有了新发展,海外贸易发达;(3)封建生产方式大规模向边疆扩展。
3、、思想文化:(1)科学技术仍处世界前列;(2)教育发达,学校制度完备;(3)史学、文学、艺术繁荣。
(六)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1、政治:(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并且日益腐朽、反动,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农民战争发展到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新水平。
2、经济:(1)封建经济空前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2)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3、思想文化:(1)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拉大;(2)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3)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教育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4)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二、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
(一)19世纪40——5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政治:(1)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农民战争从高潮到失败;(3)中外反动势力从对抗到勾结。
2、经济:(1)自然经济日益解体;(2)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建立。
3、思想文化: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二)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政治:(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与形成,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运动;(3)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于19世纪末登上政治舞台。
2、经济:(1)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2)洋务运动走出近代化第一步;(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4)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3、思想文化:(1)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2)近代民主思想开始产生,维新思想逐步成为历史潮流(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
(三)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袁世凯)的统治
1、政治:(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高涨和失败;(2)袁世凯专制独裁和失败;(3)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思想文化:(1)西方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2)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3)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4、外交:(1)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2)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四)1915年——1927年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
1、政治:(1)中国人民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2)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3)中共诞生;(4)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民革命;(5)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2、思想文化:(1)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3)孙中山
提出新三民主义。
(五)1927年——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政治:(1)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华北事变前是阶级矛盾为主,之后是民族矛盾为
主;(2)中共从实践和理论上探索中国革命道路;(3)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政治局面从分裂对峙走向联合抗日。
(六)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1、政治:(1)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2)以国共合作为基础进行
全民族抗战;(3)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
2、经济:(1)官僚资本急剧膨胀;(2)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3)沦陷区成为日本的
附庸经济。
(七)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1、政治:(1)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2)
中共尽力争取和平(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3)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全面破裂。
(八)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
1、政治:新中国建立并得到巩固,民主法制制度建立。
(1)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2)阶级关系:剥削阶级逐步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3)政权巩固:全国大陆基本解放;土改;抗美援朝;镇反运动;三反五反。
(4)民主法制: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取代政协成为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经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工业化起步。
(九)1956年——1966年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
1、政治:(1)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总任
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2)1957年,进行整风运动,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全国人民的团结,后期开始搞阶级斗争,如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
2、经济:“两头好,中间差”,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初期制定了务实的方针路线。
(2)中期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后期对农村经济的纠正。
(十)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
1、政治:“左”倾错误最终酿成了十年动乱。
2、经济:(1)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2)由于周恩来、邓小
平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3、思想文化:“以阶级斗争为纲”,个人崇拜。
(十一)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政治: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拨乱反正,纠正“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
开始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经济:(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2)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改革目标;(3)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3、思想文化:重视人才、科教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