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①二战后美国、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②双方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由战时同盟转为对抗。

2、冷战含义:指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称不论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的利益受到威胁,就与美国的安全息息相关。

这种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3、冷战的具体表现:①军事上“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②修筑“柏林墙”、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④美苏军备竞赛。

3、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为“华沙条约”,建立起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简称“华约”。

从此,两大阵营的军事对抗进入新阶段。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3)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现阶段,我国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6)公民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监督权(批评、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等权利(7)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两极格局的形成 (精讲好用)

两极格局的形成 (精讲好用)
在冷战的40多年里,美苏的军备竞赛分为三个阶段。 1945~1957年使第一阶段,美苏双方主要进行了研制核武器竞赛。1945~1985年,全 世界共进行了1570次核爆炸试验,美苏分别占80次和562次; 第二阶段为1957~1983年,双方以研制核弹头的运载工具以及新型核弹头的竞赛。从 1957~1984年,在全世界发射的3000多颗人造卫星中,美苏两国占90%以上,且70%是 军用卫星。核弹拥有量,美国为1.3万余枚,苏联为9640枚。 第三阶段,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以研制和建立战略防御系统为主要内容。美国在航天 飞机方面领先苏联,但苏联在反卫星武器系统和建立航天站方面则领导美国。 美苏两 国的飞机、舰船、坦克、装甲车、火炮、导弹等更新于3—5代,而且性能不断提高。
C.华沙条约组织
D.七十七国集团
C 8. 二战后初期,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③马
歇尔计划的实施④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直击中考(2014广西中考题)
10.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公投,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 要继承者)关系跌入低谷,美俄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 图的两个大国。【解读材料 走进历史】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友好。因为人民反对战 争,呼吁和平,世界经济格局呈全球化发展趋势,宜解决全球性 问题。彼此力量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共同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1分)
直击中考(2014广西中考题)
【关注现实 展望未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克 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 波尔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美国副总统拜登周二指责 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动是‘霸占土地’,并称美国和欧洲将对 莫斯科实施进一步的制裁。”──2014年3月18日,美联社华沙电

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两极世界的形成》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两极世界的形成,欢迎大家阅读。

两极世界的形成必考知识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一)消极影响:两极对峙引发了美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战后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的“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在欧洲:导致柏林危机和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表现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在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

具体表现:(1)德国分裂:(冷、欧洲)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的分裂:(冷、亚洲)1948年在美、苏的控制下以北纬38度线为界,8月朝鲜半岛南部建立大韩民国,9月朝鲜半岛北部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3)古巴导弹危机(冷、美洲)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美国很快发现正在建设中的古巴导弹基地,便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

战争一触即发。

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4)朝鲜战争——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热、亚洲)(5)越南战争——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热、亚洲)(二)积极影响:(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霉素味厚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

作为开篇第一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又是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因此本课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在二战后期,同盟国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其中雅尔塔会议尤为重要,雅尔塔体制就是这些会议所签订的协定的总和。

雅尔塔体制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是美苏两分天下的产物,它的确立意味着近三百年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开始被以美苏为主导的新世界格局所取代,为美苏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

2、冷战“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冷战”的核心是遏制苏联,也是雅尔塔体制进一步发展演变为两极格局的主要方式。

3、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1)“冷战”的公开信号: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发出了“冷战”宣言,以遏制共产主义扩张为(2)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3)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积极影响:(1)美苏双方由于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并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5、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原因:从内部来讲,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使经济困难、政治危机严重;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的改革思路;从外部来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起了一定作用。

影响: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挫折,同时也提供了很多教训,促使社会主义事业向着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6、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演变原因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出现,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高三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

高三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2课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联合国的成立1、成立背景:(1)二战爆发后,宣告国际联盟破产;(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大国之间为协调行动,加强合作,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3)为避免战争重演,要求建立保障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2、成立概况:(1)筹建:1945年春,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建联合国;(2)建立: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3)总部:设在美国纽约;3、主要机构:(1)联合国大会;(2)安全理事会:①+;②职权: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③原则:实质问题决定时实行“五大国一致原则”,即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6、基本评价:(1)成立初期,受美国操纵,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①1950年,以联合国名义组成“联合国军”干涉侵略朝鲜;②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③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成为美苏争霸的场所;(2)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崛起,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归纳总结:国际联盟与联合国;二、战后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1、战后对德国的惩治(1)纽伦堡审判①时间:1945年11月到1946年10月;②法庭: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③概况:审判纳粹战犯,惩罚法西斯分子,取缔纳粹党;④评价:纽伦堡审判基本上是一次公正的审判,是人类史上对发动侵略战争者的第一次法律制裁。

(2)分区占领德国:苏、美、英、法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2、战后对日本的惩治(1)美国独占日本:①概况:战后,美军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②原因:从根本上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遏制苏联,争夺远东势力范围;(2)东京审判:①时间: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②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三、两极格局的形成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2、形成原因(1)战后,美苏由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由合作走向对抗;(2)雅尔塔体制的确立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主要原因)3、形成过程意识形态的斗争国家利益的冲突战时同盟战后破裂4、对抗后果(1)德国分裂①1948年柏林危机后,德国一分为二;②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成为德国和欧洲分裂的标志;(2)朝鲜分裂:以北纬38°为界分裂南北两个朝鲜;(3)1950年,美国侵朝,侵入台海,干涉中国内政;5、基本评价(1)积极性:①美苏均势,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性:①无视弱小国家利益,打上了大国强权色彩,导致霸权主义出现;②擅自分裂国家,种下不稳定的祸根,导致地区纷争和动荡;③为谋取霸权,展开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动荡;※归纳总结:1、二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1)目的:实现称霸全球的野心;。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国侵越战争 ——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战争
美国侵越战争历时14年(1961年—1975年),美国 损失惨重:5.6万余人丧身,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 多亿美元。在侵越战争期间,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一浪 高过一浪。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 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等标语走上 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 罩” 中发表就职演说。
侵越战争的失败标志着美国霸权政策严重受挫
东西方 初步形成的标志——签订《雅尔塔协定》 对峙格 正式形成的标志——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结束的标志—— 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局
主美 表苏 现争 形霸 式的 含义:P3 时间—— 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末 实质(目的)——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序幕——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开始标志——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结束标志—— 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表现— 政策方面: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德国一分为二
柏林分区占领
争霸表现一:德国分裂,修建柏林墙



• •
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 西柏林的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 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 长达154公里,通称“柏林墙”。 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 林墙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在这长160多公里、宽50米的 无人地带设有300个观察炮楼、22个暗堡,数千个电子眼 和250只警犬。柏林墙高4米,宽50公分,墙的上端还焊 接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 1961年8月22日,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决定,边防兵对越 墙逃跑者可以强行禁止,包括开枪。两天后第一个越墙 者被打死。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 隔100米对峙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美 国及其西方的盟国此时并不想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就 接受了“柏林墙”这一既成事实。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17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17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17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1)实力变化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表现(1)开始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2)对峙表现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方法技巧]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措施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3.影响(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①欧洲: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亚洲:二战后朝鲜分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爆发++++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③拉美: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发现并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思维导图]“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答题术语]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

2.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政府提出的对外政策纲领,是美国国家实力、国家性质及国家利益的体现,是美国对外扩张的表现。

3.马歇尔计划决不仅是一项紧急援助计划,实际上是通过经济手段达到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

4.1949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德国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一分为二。

5.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考向预测:两极格局的形成《杜鲁门回忆录》:“(1947年)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从盟友到对手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雅尔塔体系:美苏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所确定的二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冷战: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日益增大。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4.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演说,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冷战开始二.美苏冷战1.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2.北约:1949年,美英法《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加剧了“冷战”3.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保加利亚等,为打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4.华约:1955年,苏联,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此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但美苏没有发生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德国: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西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美国和苏联以北纬38度线为界,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越南:二战后,越南共产党抗击法国殖民者。

1961年—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前言: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对苏联大肆攻击,呼吁西方国家对付苏联。

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

总结: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2.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3.冷战时期,虽然世界局部地区爆发了热战,但美苏两国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北约和华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1. 共同性质: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都规定了:如果本集团内部任何一个成员国遭受武装侵略,其他成员国必须予以援助,且不排除武力援助。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显 呈 现 出 缓 和 与 紧 张 、和 平 与 动 荡 并 存 的 局 面 。一 些 地 区 和 国 家 内 部 长 期 以 来 抑
而不发的深层矛盾, 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爆发, 使世界动荡不安。世界
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从近期
看 , 美 国 仍 将 保 持 世 界 唯 一 超 级 大 国 的 地 位 ,“一 超 多 强 ”的 局 面 还 将 继 续 下 去 。
三 、两 极 格 局 的 终 结
崩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美
苏两极格局崩溃。
原因: 苏联解体是直接原因;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
对比是根本原因; 欧共体、日本的崛起, 成为抗衡美国的力量, 帝国主义阵营开始
瓦解。
影响: 两极格局结束后,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但天下并不太平, 明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但从长远看,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两极格局的结束与前两次世界格局的演变有所不同。第一, 和平过渡。它的
结 束 是 在 没 有 发 生 战 争 或 世 界 大 战 的 情 况 下 出 现 的 , 是 经 过 长 期“冷 战 ”的 较 量
引起的。第二, 竞争过渡。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五个力量中心存在

第1课_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1课_两极格局的形成
2、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加:
1)东欧八国: 2)亚洲四国: 3)社会主义十三国的共性:
都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都实行人民民主的国家制度 都以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目标
3、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加:
1)东欧八国: 建立政权的途径: 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南、阿 既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又得到苏军支持的: 罗、匈、保、波、捷 在苏联军事管制下组织革命力量建立人民民 主政权:东德 ——都得到苏联的帮助 都仿效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一、雅尔塔体系
3、评价:
1)积极: 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 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 积极作用 2)消极: 是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 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 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3)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 取代了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苏联实力大增:
1 对于苏联来说,其军队是抗击法西斯德国的主力军, )表现: 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损失了1000万人,战其二战期间 是抗击法西斯的主力,国际威望大增 总伤亡的 73%。且在结束欧洲战事后,苏联还参加了 对日作战。因此,战后苏联的国际威望大增。虽然 军事实力大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 战争给苏联带来了近 2000万人的伤亡,1700多个城 强国 市和7万多个村庄被夷为平地。但是其军事力量却获 领土也有扩大 得长足进展。战后苏联军队拥有 1136.5万人,19431945年年平均生产12万门炮、19390万发炮弹、3万 辆坦克、4万架飞机,这些数字仅次于美国。苏联已 ——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成为世界上头等军事强国。且战争使苏联领土扩大 了60万平方千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教版⾼中历史必修⼀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从盟友到对⼿——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来源:学。

科。

⽹Z。

X。

X。

K]1.雅尔塔体系确⽴(1)概念:第⼆次世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2)基础:美苏均势(3)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范围)(4)意义: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 第⼆次世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量的对⽐:(1)⼆战后,西欧和⽇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苏联的实⼒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益增⼤,引起了西⽅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盾⽇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障碍。

⼆、美苏冷战1.冷战的最初信号:丘吉尔铁幕演说2.冷战含义:以美国为⾸的西⽅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切敌对⾏动。

3. 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原因?(1)根本原因:战后美国欲称霸世界。

(2)以苏联为⾸的社会主义⼒量⽇益壮⼤,妨碍其称霸。

(3)苏联在军事政治上能与美抗衡,使美国⼜不敢贸然越过战时美苏划定的势⼒范围界限。

(4)兵戎相见并不符合双⽅的根本利益,也为刚刚饱尝战争之苦的世界⼈民所反对。

4.美苏冷战的表现国家[来源:学科⽹ZXXK] 政策[来源:/doc/8e11422004.html][来源:Z#xx#/doc/8e11422004.html] 表现政治经济军事美国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苏联对抗苏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影响1.消极影响:(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

(2)两⼤阵营对峙,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3)美苏两个超级⼤国全⾯对抗,进⾏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高一历史必修一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虽然从高一开始我们的历史难度增加了,但是实际上必修一历史的知识点是比较简单的。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必修一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一、从盟友到对手----美国“冷战”政策形成的背景1、原因:(1)雅尔塔体系确立: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从右至左)出席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3国政府首脑在苏联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的国际会议。

又称克里米亚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I.V.斯大林、美国总统F.D.罗斯福和英国首相W.L.S.丘吉尔以及3国外交部长、三军总参谋长和顾问们。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等。

讨论了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问题。

除雅尔塔会议外,美英苏三巨头在二战期间还召开了其他国际会议在1943年底召开了德黑兰会议,1945年7——8月间召开了波茨坦会议。

◆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具体包括:美、苏、法、英四国分区占领德国,苏联租用旅顺和大连和海军基地,日本的千叶群岛(北方四岛)交给苏联等等。

◆基础:美苏均势“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力量。

军事上,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 还拥有1200多万军,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建立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就达40,000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

第1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1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5. (2017· 呼伦贝尔市高三模拟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 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 伙伴。”材料表明( B ) A.两极格局瓦解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世界新格局形成 D.区域集团化发展
(2)消极影响: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 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 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 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瓦解,“冷战”结束,世界形势出现了缓 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快,美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 导的单极世界,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政治力量不断壮大,多极化趋势进一 步加强,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史料应用] (2)《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中说: “朝鲜战争作为冷战中的 [学会读史] 第一场热战 ……使冷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结合史料二, 史料二揭示出美苏冷战的特点,即对抗与缓和交替;冷战和 概括指出朝鲜问题的实质。 “热战”并存(欧洲冷战,亚洲“热战”)。 提示:美苏冷战的产物。
跟进自测
4.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 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 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 此,英国( B )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高一历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知识点

高一历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知识点

高一历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知识点高一的学生想要学好历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知识点,要讲究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此提高学习历史知识点的效率。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知识点一.“冷战”兴起的历史背景1.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成为主要矛盾2.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3.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4.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二.美国实行“冷战”的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三.“冷战”的兴起1.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美苏关系公开破裂,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1948年“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3.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1955年)。

四.“冷战”的影响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使世界分为两大阵营2.美苏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3.使近半个世纪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爆发了局部“热战”——朝鲜和越南战争,引起了世界的动荡,威胁了世界的和平。

5.在两大集团对峙的夹缝中,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历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练习题1.1947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上说:“我们的决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人民的未来……将决定着他们是否生活在贫困之中,是否会对自私自利的极权主义者的威胁感到畏惧。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决议”指马歇尔计划②“决议”是美国推行“冷战”的重要措施③“决议”实质上要帮助欧洲复兴经济④“极权主义者的威胁”指共产主义的威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的爆发。同时,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 相互借鉴, 推动了世界发展。
二 、两 极 格 局 的 演 变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根 源 于 世 界 经 济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 20世 纪 50年 代 后 期
起, 世界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首先, 西欧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力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 欧洲共同体在很多
果, 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这表明
()
A.人 民 群 众 是 实 践 的 主 体
B.主 要 矛 盾 决 定 事 物 发 展 的 方 向
C.量 变 是 质 变 的 前 提 和 必 要 准 备
D.新 事 物 具 有 强 大 的 生 命 力 和 远 大 的 发 展 前 途
参考答案: 1.B 2.D
( 责任编辑: 陈盈)
后, 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50年代
后期起, 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美苏争霸中, 双方互有攻
守, 关系时而缓和, 时而剑拔弩张。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 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
来了极大的危害, 也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 阻碍了两国经济的发展。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与其针锋相对, 于1955年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

必修1历史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

必修1历史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

必修1历史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通过对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原因的分析,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出发,弄清重大事件的内在联系是必修1历史第25课的重点知识点。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1历史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1历史第25课知识点:重点讲解雅尔塔体系是指1943年底至1946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到战后初期雅尔塔会议前后,以美苏为主的大国间所达成的一系列有关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协议,由此形成的国际格局。

它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发展的产物,集中体现了在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方面的重大变化:英、法、德、日等国退居二线,美苏走上了前台。

一方面美国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道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苏联的力量壮大,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形势。

1.形成(1)奠定基础: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和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衰落,美苏势均力敌。

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出现。

(2)初步形成: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3)最终确立:到1949年美国开始实施全面冷战政策,美苏盟友关系彻底结束,转变为敌对关系。

1949年、1955年先后建立了北约、华约两大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2.演变: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对峙局面,它形成于二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其特点:(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

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推荐文章2017高中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热度: 2017年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热度:平津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热度:八年级历史收复新疆知识点总结热度:历史上最帅的人李白详细介绍热度:二战后国际力量发展重大变化,欧洲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⑴ 成立联合国⑵ 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⑶ 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5. 评价:⑴ 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⑵消极: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①美苏间矛盾 (争霸)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高二历史第四章第一节: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精讲.doc

高二历史第四章第一节: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精讲.doc

高二历史第四章第一节: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一节: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二. 重点、难点重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难点:对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

三. 课堂教学第一节: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本章的引言部分可概括为四条基本线索:①国际关系:突出特征表现为美苏两国由于战后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而成为世界两强,两国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矛盾日益加深。

②资本主义阵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发展、社会相对稳定的局面。

③社会主义阵营:欧亚广大地区出现一系列新兴的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阵营空前壮大。

④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出现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本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中心就是两极格局的形成。

这里所谓的“极”,指的是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两极”显而易见指的就是美苏两国。

(一)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 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政治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近500个军事基地。

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经济上:头号经济大国第一,在战后的经济恢复中,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必须依赖美国的设备和工业品。

第二,美国还有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第三,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该体系确认了“两个挂钩”的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第四,成立了“关贸总协定”。

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关税,扩大自己的出口,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二战后,英法实力衰落了,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是苏联。

《两极世界的形成》 知识清单

《两极世界的形成》 知识清单

《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清单一、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是两极世界形成的基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了一系列协议,确立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德国和日本等战败国进行处置,决定分区占领德国,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2、划分战后欧洲和亚洲的势力范围。

3、建立联合国,作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雅尔塔体系的影响:1、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美苏在势力范围划分上的矛盾为冷战埋下伏笔。

2、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二、冷战的兴起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之间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冷战兴起的原因:1、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冲突。

2、两国实力的相对均衡,使得双方不敢轻易发动热战。

冷战的表现:1、政治上: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杜鲁门主义宣称美国要在世界范围内遏制共产主义。

2、经济上: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以对抗苏联在欧洲的影响。

苏联则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3、军事上:美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苏联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三、美苏争霸美苏争霸是冷战的重要表现,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初):1、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

2、事件:苏联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夫访美;但同时也发生了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1、特点:苏攻美守。

2、事件:苏联加强军备,出兵阿富汗;美国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改善。

第三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1、特点:美国强硬,苏联收缩。

2、事件: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四、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1、国际关系紧张: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地缘政治争夺等导致国际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局部地区冲突不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二战后国际力量发展重大变化,欧洲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二战后国际力量发展重大变化,欧洲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
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
⑴ 成立联合国
⑵ 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
⑶ 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
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
5. 评价:
⑴ 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⑵消极:
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
①美苏间矛盾 (争霸)
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
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6. 瓦解:
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
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二: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1. 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以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

核心是美苏关系,主要对抗形式是冷战.
2. 形成原因:
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是指军事上的暂时均势)
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
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重要原因(冷战的根源)
④美对苏等社义国家实行冷战是推动因素
3. 形成过程:
⑴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
②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
⑵1946年,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的"铁幕"演说
⑶1947年,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称为"杜鲁门主义"
⑷1947年,美国提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的"马歇尔计划"
⑸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
A、资本主义阵营:①美国的强大②西欧的衰落
※美国的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⑴表现:
①政治上:控制操纵联合国,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
②经济上:大战期间,以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确立,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见课本材料)
③军事上: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空军,军事基地分布世界各地。

率先掌握了核武器
⑵原因:①自身经济基础雄厚,本土未受战争破坏
②战争刺激经济增长,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⑶意图:"世界蓝图"——称霸世界
※西欧的衰落:
⑴英:海外贸易、黄金储备、工业生产;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⑵法:经济严重倒退、货币贬值、外汇储备;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B、社会主义阵营:①苏联的崛起②东欧社会主义国家③亚洲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实力大增:——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⑴表现:①是抗击法西斯的主力,国际威望大增
②军事实力大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
③领土也有扩大
※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加:
①东欧八国:(建立政权的途径——都得到苏联的帮助; 都仿效苏联建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南、阿
既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又得到苏军支持:罗、匈、保、波、捷
在苏联军事管制下组织革命力量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东德
②亚洲四国:中、朝、越、蒙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以苏为首的社义阵营形成
⑹标志:1949和1955年,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相继成立
4.两极格局的特点:
①政治:表现为"冷战"
②经济: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
③军事:表现为"局部"战争
④意识形态:"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
《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三:疑难解析
1、几个相关概念
⑴"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的。

⑵"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⑶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根因: 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⑷明确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关系
①同: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

②异: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

可以说,雅尔塔体系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

2、单元线索: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两极格局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①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②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③"冷战"和美苏争霸: 两极格局的发展演变
④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 两极格局终结
3、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相同点:
(1)建立背景: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
(2)建立过程: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际体系;
(3)实质: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4)结果: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

(5)内容:都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
(6)作用:都暂时缓和了主要国家的之间的矛盾,其实根本矛盾都没有根本解决.
不同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背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
主宰体系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意志体系美苏两大国意志
缓和调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暂时妥协
中心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性质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和大国强权政治等多重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