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类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癌的确定标准

肺癌的确定标准
肺癌的确诊通常需要通过多种医学检查和测试,医生可能会综合考虑病患的症状、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实验室和组织学等检查结果。
以下是一些用于确定肺癌的常见标准和检查:
1.临床症状:
•包括咳嗽、呼吸急促、胸痛、咳痰带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促使患者就医,并引起医生的注意。
2.胸部X射线:
•胸部X射线是最早期用于检测肺癌的影像学检查之一。
它可以显示肺部的异常阴影,但无法提供足够的细节以确
定是否为癌症。
3.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扫描提供了更详细的图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的异常。
它常用于确定肿块的大小、位置和形状。
4.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某些情况,MRI可能用于更全面地评估肺部病变,尤其是在评估肿瘤在周围组织中的扩散时。
5.痰液检查:
•通过痰液检查,可以检测是否存在癌细胞。
这通常涉及在痰液样本中寻找异常细胞。
6.支气管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
•纤维支气管镜通过支气管进入,可直接观察肺部并采集组
织样本进行活检。
7.经皮穿刺肺活检:
•对于不适合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病例,医生可能会选择经皮穿刺肺活检,通过胸部壁插入针头以获取肺组织样本。
8.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包括肿瘤的代谢活性和位置。
以上这些检查通常是医生用于确定是否患有肺癌以及评估肺癌的类型、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工具。
最终的确诊通常需要组织学检查,即通过活检获得肿瘤组织进行详细的病理学分析。
肺癌病理类型的诊断

Hale Waihona Puke 2、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1978年组织的“关于肺癌的早期诊断问题”座谈经过讨论拟定了如下暂行标准:(简要)
(1)周围型:肺癌局限于原发部位,直径2cm或以下者。
(2)中心型:又分为三型
1、中心—管内型:肿瘤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无明显外侵者。
2、中心—管壁型:肿瘤局限于支气管壁内,无肺组织侵犯者。
9、胸膜内陷皱缩:可表现为尾巴征或兔耳征(V型皱缩)为局部收缩牵拉胸模所致。
四、肺癌病理类型的诊断:
1、鳞状上皮癌多发生于:
(1)男性50岁以上,中央型,生长慢,可有空洞,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较少。
(2)男性50岁以上,肿块位于肺上叶,上叶不张下缘呈“S”状,生长慢,肺门可有淋巴结转移。
(3)男性50岁以上,外围型,可有空洞,生长慢,侵犯胸膜,无远处转移病灶。
3、中心—管外型:肿瘤生长于支气管壁并向腔外突出,瘤直径不超过2cm。
以上各型均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指本区域即胸腔淋巴结)转移,如进行手术以探查结果为准。
(二)早期肺癌的临床表现
(三)早期肺癌的X线征象:
X线发现的早期肺癌中,周围型远多于中心型,前者约占80—90%.
1、周围型肺癌:
2、腺癌:多发生于
(1)女性,50岁以上,外围型,生长慢,很少形成空洞,早期有肺门淋巴结转移。
(2)女性,50岁以下,胸膜腔血性积液,抽液后肿块显示。
3、未分化癌:多见于
男性50岁以下,中央型,生长较快,肿块边缘光滑,很快形成空洞,早期发生血行及淋巴道转移,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五、肺癌的早期诊断:
(一)早期肺癌的概念:
类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小结
60岁典型类癌患者,CT示左肺舌段支气管及左肺舌段分叶肿块。肿 块既有支气管内部分,也有支气管外部分,支气管外部分>支气管内 部分,称之为“冰山征”
典型和不典型类癌均可伴有肺门纵膈淋巴 结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是反应性增生或者 转移,而不典型类癌相对更易发生淋巴结 转移。
42岁不典型类癌伴肺门淋巴结转移患者。CT 示左肺下叶基底段边 界清晰类圆形小结节,左肺门可见肿大淋巴结。FDG-PET显像可 见左肺门淋巴结呈高代谢,左肺下叶基底段小结节轻微代谢增高。
X线平片
中央型类癌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肺门或肺门旁肿块 伴远端阻塞性改变,如阻塞性肺炎,肺不张 伴粘液栓,表现为手套征(支气管壁-手套,粘液
栓-手指)
周围型类癌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浅分叶
典型类癌一般小于3cm 不典型类癌一般大于3cm 不典型类癌周围型分布相对更常见。
15%的支气管类癌可发生转移,通常转移到肝, 骨,肾上腺和脑。
类癌的影像诊断与鉴 别诊断
பைடு நூலகம்
类癌概述
隶属于肺部神经内分泌肿瘤
典型类癌 不典型类癌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 小细胞肺癌(SCLC)
类癌
类癌包括典型和不典型类癌; 类癌约占肺部肿瘤1%-2%; 类癌最好发于胃肠道 ,肺部次之>25%; 60-70%类癌为中央型类癌; 典型类癌占80-90%,不典型类癌占10-20%; 前者5年生存率为87%,后者为56%。
CT
肿瘤表现为球形或卵圆形,浅分叶,边界清晰, 也可表现为长轴与邻近肺支气管纹理走形一致的 长条形。
类癌常为中央型,好发于气管分叉周围。 周围型类癌可表现为边界清楚,浅分叶肿块。
右肺上叶典型类癌,类圆形均质肿块,边界清晰。
肺癌分型及诊断标准解析

肺癌分型及诊断标准解析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发展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肺癌,医学界根据肺癌细胞的特征和扩散情况,将其分为多个不同的分型。
本文将对肺癌的分型及诊断标准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疾病。
1. 肺癌的分类肺癌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可细分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
这些不同类型的肺癌在细胞形态、病理生理特征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明显区别,因此准确的分型对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 小细胞肺癌(SCLC)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5%,该类型肺癌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和快速扩散的特点,常常在早期就已经发生远处转移。
根据国际肺癌研究组织(IASLC)的TNM分期系统,小细胞肺癌一般分为有限期和广泛期两种。
3. 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占所有肺癌的85%。
该类型肺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常在早期局限于肺部,有一定的手术切除机会。
根据细胞类型和分化程度的不同,非小细胞肺癌又可分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
4. 腺癌(Adenocarcinoma)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起源于肺组织中的腺体细胞。
腺癌多呈现为周边型生长的结节状病变,常具有侵袭性生长的倾向,并有较高的转移率。
对于腺癌的诊断,肺组织活检是最可靠的方法,可通过病理学检查确定其类型和分级。
5. 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鳞癌起源于气道上皮细胞,常见于大气道和中央气道,对吸烟者的发病风险较高。
鳞癌多呈现为中央型生长的肿块,且常具有早期症状,如咳嗽、咳痰和喉咙疼痛。
鳞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活检,且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其细胞来源。
6. 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大细胞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中较罕见的一种类型,其来源不明确或有多种来源。
它通常呈现为中央性或周边性的大型肿块,有时也可以呈现为类似腺癌或鳞癌的形态。
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提高诊疗水平
加强肺癌的诊疗能力,提高肺癌的诊疗水平,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究肺癌的预防和治疗 策略。
公共卫生政策建议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严格的控烟法律法规,限制烟草 广告和销售,保护公众免受二手烟的 危害。
加强监测与评估
非小细胞肺癌
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占肺癌的80%-85%。
小细胞肺癌
恶性程度较高,占肺癌的15%-20%。
肺癌的病因
01
02
03
吸烟
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 素,约80%的肺癌与吸烟 有关。
职业暴露
长期接触石棉、砷、铬等 有害物质会增加患肺癌的 风险。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易感性也是肺癌 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室检查
病理学诊断
痰液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实验 室检查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等方式获取肺部 病变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是确诊 肺癌的金标准。
04
肺癌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戒烟
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措施 ,可以显著降低肺癌的发病率
。
减少职业暴露
如肺肉瘤、肺母细胞瘤等,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与原发性肺癌相似,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
鉴别诊断的方法与流程
病史采集
影像学检查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 ,特别是吸烟史、职业暴露史等肺癌高危 因素。
胸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 断肺癌的重要手段,可发现肺部占位性病 变、淋巴结肿大等异常表现。
肺癌诊断指南2023诊断标准

肺癌诊断指南2023一、概述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逝去的主要癌症之一。
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肺癌在各国均为高发病种,且病死率居首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肺癌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旨在介绍2023年肺癌诊断指南的最新诊断标准,供临床医生及患者参考。
二、原发性肿瘤的诊断标准1. 影像学检查(1)胸部CT扫描:对于怀疑肺癌的患者,首要进行的检查是胸部CT 扫描。
CT检查有助于发现肺内肿块、结节、磨玻璃样阴影等病变,对肺癌的诊断十分重要。
(2)PET-CT检查:PET-CT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和测量肿瘤的大小,对于肺癌的初步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2. 组织学检查(1)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对于经CT或PET-CT筛查发现可疑病变的患者,应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取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以明确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
(2)内窥镜检查:对于胸腔积液或痰液细胞学阳性的患者,可进行内窥镜检查,以便获取组织学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
3. 分子生物学检查(1)EGFR、ALK、ROS-1等分子标志物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进行EGFR、ALK、ROS-1等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以确定治疗的靶向药物选择。
(2)PD-L1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D-L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三、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1. 影像学检查(1)胸部CT扫描:对于初诊患者,CT扫描可发现肺门、纵隔、锁骨上等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2)PET-CT检查:PET-CT检查对于淋巴结转移的定位和评估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术前辅助治疗的选择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2. 组织学检查淋巴结活检:对于CT或PET-CT检查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进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转移的类型和范围。
3. 分子生物学检查淋巴结转移处PD-L1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处的PD-L1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肺癌鉴别诊断

肺癌首次病程录1.肺结核肺结核球多见于年轻患者,病灶多见于结核好发部位,如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一般无症状,病灶边界清楚,密度高,可有包膜。
有时有钙化点,周围有纤维结节灶,多年不变。
既往病理可以鉴别。
2.肺炎肺部慢性炎症机化,形成团块状的炎性假瘤,也易与肺癌相混淆。
但炎性假瘤往往形态不整,边缘不齐,核心密度较高,易伴有胸膜增厚,病灶长期无明显变化。
既往病理可以鉴别。
3.肺脓肿起病急,中毒症状严重,多有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等症状。
肺部X线表现为均匀的大片状炎性阴影,空洞内常见较深液平。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癌性空洞继发感染,常为刺激性咳嗽、反复血痰,随后出现感染、咳嗽加剧。
胸片可见癌肿块影有偏心空洞,壁厚,内壁凹凸不平。
既往病理可以鉴别。
肺癌主治医师查房1.肺结核肺结核球多见于年轻患者,病灶多见于结核好发部位,如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一般无症状,病灶边界清楚,密度高,可有包膜。
有时有钙化点,周围有纤维结节灶,多年不变。
既往病理可以鉴别。
2.肺炎肺部慢性炎症机化,形成团块状的炎性假瘤,也易与肺癌相混淆。
但炎性假瘤往往形态不整,边缘不齐,核心密度较高,易伴有胸膜增厚,病灶长期无明显变化。
既往病理可以鉴别。
3.肺脓肿起病急,中毒症状严重,多有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等症状。
肺部X线表现为均匀的大片状炎性阴影,空洞内常见较深液平。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4.淋巴瘤患者目前无明显淋巴结肿大,无明显消瘦、低热症状及体质消耗表现,肝脾肋下未及,依据不足。
且既往病理检查可以鉴别。
肺癌主任医生查房1.肺结核患者无结核接触史,无低热盗汗乏力等中毒症状,无肺结核接触史,胸片未见结核灶,待结核抗体,痰找抗酸杆菌后进一步明确。
2.肺炎患者咳嗽、咳痰、发热,需与此病鉴别。
但炎性假瘤往往形态不整,边缘不齐,核心密度较高,易伴有胸膜增厚,病灶长期无明显变化,患者肺CT示多发小结节,故依据不足。
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b.性别: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和死亡
率均男>女,但近年来男女的性比值不断下降
。
c.种族:居住同一国家或同一地区的
不同种族的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常有不同。
⒉流行趋势 ⑴世界流行趋势 a.发病率增长最快的为肺癌。 b.在不断增长的趋势中,男性速度缓慢, 而女性呈直线上升。 c.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变化,腺癌的比例明 显增加,已取代了鳞癌的地位。
b.肺不张
肿瘤完全阻塞了支气管腔,可能还加
上支气管粘膜增厚,肿大的淋巴结的共同
作用,空气不能通过阻塞处,使阻塞远端
的肺叶的气体逐渐吸收,肺叶缩小。
这种肺不张多为部分萎缩,难以消散, 且有向心性发展的趋势(段→叶→全肺)
c.阻塞性肺炎 由于支气管腔被癌肿阻塞,造成引流不 畅,发生感染,X线表现为相应支气管肺段
⑵职业暴露
职业性致癌物质种类较多 a.有机物:氯化乙烯、芥子气、多环芳烃化 合物。 b.无机物:磷、铬及铬化物、氧化铁 c.纤维:石棉、人造矿物纤维 d.其他:电离辐射、γ射线 e.可疑致Ca物:丙烯腈、铅、异烟肼、木尘
⑶环境污染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不合理排放三废 室内外环境污染,煤及其他燃料、油烟
D、支气管镜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自1967年面世以来,由于 其口径小可弯曲、灵活、直观,可在镜下行 活检、刷检,所以对肺癌特别是中央型肺癌 的诊断帮助不少。
E、 经皮肺穿刺、胸膜活检、胸水癌细胞 、淋巴结活检、CT扫描、核磁共振、血清 标志物等,都是诊断肺癌的常用、重要手 段 ,在临床上常用。
(二)分期诊断
CT
痰(+) X线(+)
三、肺癌的鉴别诊断 由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尚不能令人满意 ,肺癌的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痰血、 胸痛、气急等无特殊性,很多肺部疾病都 会产生以上症状。肺癌X线表现也是多种多 样,易与其他肺部疾病相混淆,所以诊断 肺癌需与肺结核、肺部良性肿瘤、炎性假 瘤、肺转移癌、肺脓疡、纵膈肿瘤等相鉴 别。这里主要介绍肺癌与肺结核的鉴别诊 断。
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的CT诊断及鉴别

趋势 ,而且趋于年轻化。乳腺钼靶检查对乳腺癌 的早发现、早诊 断有重要 意义 。普通乳腺钼靶 x摄影的检查方法 ,已经不能适 应现代 医学 的发展 ,单靠此 方法检查乳腺 的恶性病 变 ,如肿 块 的阴影 、早期微小钙化灶等 ,容易造成 漏诊 、误诊 ,不能够清 晰 准确地反映真实的病情。而 随着 CR技术 的广泛应用 ,数字 化 图像的产 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 了这一 问题 ,提高 了早期乳腺癌
鉴 别 诊 断
3.0 mill,重 建厚度 3.0 mm,螺距 1.O;增 强扫描采 用高压 注射器
经肘静 脉团注碘海醇(300 m mL)90 mL,流率 3.5 mL/s.图像后
类癌是一种十分少 见的神经 内分泌肿 瘤 ,可发生于全身各 处理 主要采用 多平 面重 组 (multi planar reformation,MPR)及 曲
不典 型类癌 (AC)主要需 与周 围型肺癌 、结 核球及转 移瘤
(KCC—I),即典型类癌(typicalcarcinoid,TC)。此型多表现为中 等相鉴别。周 围型肺癌周围常见 毛刺征 、胸膜 凹陷征 ,而 AC边 央型『】·21,病灶向支气管 内生长 ,形成突入管腔的息肉样肿物 ,边 缘较光滑 ,且常可见点状钙化特点 ,前者 钙化 罕见 ;结核球患者
个部位 ,绝大部分发生于消化道 ,阑尾较 多见 。而发生于支气管 面重组 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技术。
肺部者 十分少 见 ,属低度 恶性 ,分 别约 占原发性肺肿瘤 的 பைடு நூலகம்%~
1.3 图像分析 由 2名 主治 以上职称 的放 射科 医师共 同
7%和原发性肺恶性肿瘤 的 1%~2%.起源于支气管肺黏膜及黏 对病灶 的 CT表现进行全面分析 ,并 达成 一致 意见 。内容包 括 ,
肺癌 确诊标准

肺癌确诊标准有:
1.初步诊断:一般是以病因(如吸烟、职业暴露等)、临床症状(如
干咳、痰中带血等)及辅助检查(如癌胚抗原、肺部CT等)的情况作为诊断标准,来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2.分期诊断:主要分为定性诊断和定量诊断两部分,定性诊断一
般以支气管镜病理检查、肺穿病理检查及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等检查的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定量诊断因疾病具有转移至邻近器官的特性,故一般以腹部CT、骨扫描及颅脑MRI等检查的结果作为诊断标准。
3.病理诊断:一般在病理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的病理诊断标
准,将其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
不典型类癌病理诊断标准

"不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通常指的是肺类癌(carcinoid tumors)的一种亚型,这是一类生长较慢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这些肿瘤通常具有良性特征,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表现为不典型或恶性形式。
类癌的病理诊断标准可能包括以下特征:
1. 细胞形态学:在病理学上,不典型类癌的细胞形态学可能表现出异于典型类癌的特点。
这可能包括细胞的异型性(不规则的形状和大小)、细胞核的变异和增生等。
2. 分级和分期:病理诊断通常会涉及对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不典型类癌可能在病理学上显示为较高级别的恶性程度,可能有更多的细胞异型性和增生。
3. 增生指数:肿瘤细胞的增生指数是病理诊断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衡量细胞的增殖活性。
不典型类癌可能表现出较高的增生指数。
4. 免疫组化标记:免疫组化标记是通过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来确定细胞类型的方法。
在不典型类癌的病理诊断中,可能使用一系列的免疫组化标记来确认神经内分泌的来源以及肿瘤的性质。
5. 染色体分析:染色体分析可以提供有关肿瘤的染色体异常的信息。
在某些情况下,不典型类癌可能表现出染色体变化,这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确认其恶性特征。
请注意,不同的医生和病理学家可能会在病理诊断中使用略有不同的标准,具体的诊断过程和标准可能因医疗机构和地区而异。
因此,在确定个体病例的病理诊断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
肺癌诊断标准病理

肺癌诊断标准病理
肺癌的病理诊断是通过组织学检查,即病理学检查,来确定的。
以下是肺癌病理诊断的主要标准:
1.组织形态学:病理学家会通过显微镜检查患者肺部组织的形态学,包括细胞形态、细胞核的形状和大小、胞质结构等。
肺癌通常呈现为不规则的、异型性增生的癌细胞,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2.细胞类型:肺癌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包括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腺癌(Adenocarcinoma)、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等。
确定肺癌的类型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3.浸润深度:病理学检查还会评估肺癌的浸润深度,即癌细胞侵入肺组织的程度。
这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分期,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4.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家会检查患者周围淋巴结是否有癌细胞的转移。
淋巴结的转移状态也是判断肺癌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5.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用于鉴定肺癌的亚型和一些特殊标记物,有助于进一步确定癌细胞的类型。
6.分子生物学: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对肺癌进行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等方面的检测变得更加精准,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些病理学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有助于综合判断肺癌的性质、分期和治疗方案。
肺癌的早期病理学诊断对于及早采取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肺腺癌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定义:具有腺样分化或有黏液产生,表现为腺泡样、乳头样、贴壁样、微乳头样、实巢状或片状,具有黏液形成的实性巢或以这些形式混合生长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ICD-O编码:8140/3同义词:无命名历史:2015版WHO肺肿瘤组织学分类吸收了2011年国际肺癌多学科分类的内容,对2004版WH0肺腺癌的组织亚型分类做了根本性的改动,对肺腺癌的亚型按癌细胞的生长方式分类,具体内容如下:①摒弃了WH0(2004)中细支气管肺泡癌和混合性亚型腺癌的名称;②将原位腺癌与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一同列入浸润前病变;③增加了微小浸润性腺癌;④将浸润性腺癌根据其主要亚型与全部病变的比例以半定量方式表述出来,以5%的量递增,故浸润性腺癌包括伏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型、实性型生长方式以及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型、胎儿型、肠型腺癌。
不同生长方式的腺癌预后不同,以伏壁型生长方式为的主腺癌预后较好,以腺泡型和乳头型生长方式的腺癌次之,浸润性腺癌中实性和微乳头型腺癌预后较差。
⑤使用伏壁型生长方式表述浸润性腺癌中的非浸润成分(以前被分为细支气管肺泡癌)。
⑥引入浸润性黏液腺癌,取代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去除此处的原位癌和微小浸润癌。
⑦不再使用透明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亚型名称,只是在它们出现时加以描述,无论数量多少。
⑧不用囊腺癌的名称,将其归入胶样癌。
临床表现:肺腺癌多为周围型,早期无明显特殊症状,一般以发热、咳血、胸痛、气急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或无症状,故很容易被忽略。
也有患者早期存在肺外表现(骨关节疼痛、肩背痛甚至脑转移等相关症状)。
晚期症状则因患者体质不一存在差异,常见症状有疼痛、声音嘶哑、头颈部水肿、胸腔积液等。
近年来,肺腺癌在女性、非吸烟者或从不吸烟者,甚至是年轻的成年人中越来越普遍。
细胞学:细胞学诊断腺癌是基于单个细胞形态和细胞团的结构特点。
腺癌细胞可能是单个或排列成三维的桑葚样、腺泡样、假乳头样、伴有纤维血管轴心的真乳头和(或)细胞团片。
肺癌的完整诊断

肺癌的完整诊断包括:定性诊断和分期诊断。
根据国际肺癌研究协会( IASLC ) 2009 年第七版分期标准,肺癌的定性诊断与分期诊断如下:(一)定性诊断1 、原发肿瘤( T )。
TX :原发肿瘤不能评估,或痰、支气管冲洗液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或支气管镜没有可见的肿瘤。
T0 :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最大径≤ 3cm ,周围被肺或脏层胸膜所包绕,支气管镜下肿瘤侵犯没有超出叶支气管(即没有累及主支气管)。
T1a :肿瘤最大径≤ 2cm 。
T1b :肿瘤最大径> 2cm 且≤ 3cm 。
T2 :肿瘤大小或范围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肿瘤最大径> 3cm; 但不超过7cm ;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 2cm ;累及脏层胸膜;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T2a :肿瘤最大径≤ 5cm ,且符合以下任何一点:肿瘤最大径> 3cm ;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 2cm ;累及脏层胸膜;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T2b :肿瘤最大径> 5cm 且≤ 7cm 。
T3 :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胸壁(包括肺上沟瘤)、膈肌、纵隔胸膜、心包;或肿瘤位于距隆突 2cm 以内的主支气管,但尚未累及隆突;或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肿瘤最大径> 7cm ;与原发灶同叶的单个或多个的卫星灶。
T4 :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喉返神经、椎体、隆突;或与原发灶不同叶的单发或多发病灶。
2 、区域淋巴结( N )。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转移至同侧支气管旁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和肺内淋巴结,包括原发肿瘤直接侵犯。
N2 :转移至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N3 :转移至对侧纵隔、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3 、远处转移( M )。
MX :远处转移不能评估。
这些「冰山」,需要鉴别肺类癌

这些「冰⼭」,需要鉴别肺类癌概述类癌 (carcinoid tumor) 是⼀种低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癌, 可以发⽣于全⾝各个部位,好发于消化道胃以下的任何部位。
发⽣于肺者少见, 肺原发性类癌 ( pulmonary carcinoid,PC) 仅占全部类癌的 10.2%~11. 5%, 占全部肺内肿瘤的 1% ~2%相关⽂献表明本病⼥性略多于男性,发病年纪稍轻, 多数⼩于 50 岁, 中位发病年龄 40 岁左右,与吸烟⽆明确相关性临床表现⽆特异性, 早期可⽆任何症状, 或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等常见症状,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阵发性⽪肤潮红, 腹泻、哮喘、⼼动过速、⾯部潮红、⾎压波动、发绀及异位 ACTH 综合征病理学特点病理上显⽰肿瘤起⾃⽀⽓管及细⽀⽓管黏膜上⽪及黏膜下腺体的 kulchitsky 细胞, 神经上⽪⼩体及多潜能⽀⽓管上⽪⼲细胞, 并按其组织学特点分为 K 细胞癌 I 型 (即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 tumor,TC), 和 K 细胞癌Ⅱ型 (即⾮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 tumor,AC)。
就肺类癌⽽⾔, 绝⼤多数 (90%)属典型类癌典型类癌镜下见形态⼤⼩⼀致的⼩细胞呈条索或巢状排列,细胞核少或⽆有丝分裂,⽽不典型类癌肿块较⼤,镜下瘤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坏死区域增多,细胞内核浆⽐例失调,核有丝分裂明显增多TC相对多见,多为中央型,⼀般局限于⽀⽓管壁内⽣长,预后较好AC较少见,仅占PC的11%~24% ,多为周围型,具有侵袭性,恶性程度和侵袭性较⾼,患者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可达到 40%-48%,远处转移达到 20%,转移⾄肝脏、肾上腺、⾻骼、颅脑及⽪肤等处常见CT 影像特点因肿瘤起⾃⽀⽓管上⽪的基底部或⽀⽓管壁的深层,表⾯往往覆盖有正常的黏膜,故 CT 图像上, 肿物的轮廓⽐较光滑、锐利, 缺少肺癌常具有的⽑刺或浸润, 少有浅分叶,病灶多呈类圆形, 边缘较光滑的⽀⽓管腔内孤⽴、息⾁状结节典型病例可见特征性的「冰⼭征」(TC多为中央型,为⽀⽓管内边界清的球形肿块影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致阻塞性改变,肿块由⽀⽓管黏膜下向⽀⽓管腔内外不均匀⽣长,常表现为⽀⽓管腔外病灶⼤于腔内病灶,呈典型的「冰⼭征」)钙化发⽣率较⾼, 在组织学上肺类癌钙化的发⽣率约为 30%, 中⼼型类癌可⾼达 39%,钙化特点:多呈偏⼼性或弥散性,形++++++态不⼀,呈爆⽶花状、结节状或砂砾状,病理基础可能与 PC 产⽣某种激素或成⾻因⼦诱导有关肺类癌为富⾎运的肿瘤, 由⽀⽓管动脉供⾎,瘤巢之间有丰富⾎管,故⽽增强扫描时多明显或中等程度的强化;部分 AC 呈轻度强化,⼤部分学者认为与肿瘤合并囊变坏死有关,罕见肺门、纵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预后较好等不同的是,TC 很少出现坏死、液化、囊变和空洞,出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常少见,出现远处转移更少见;与 TC ⽐较,AC ⽣长速度较快,瘤体较⼤,可侵犯肺实质,AC 在⼤瘤体内部分可见坏死及囊变,恶性程度及侵袭均较 TC ⾼,出现肺内、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概率较 TC ⾼CT 间接征象:阻塞性肺炎和阻塞性肺不张,部分患者可见「粘液镶嵌征」,为肿瘤阻塞⽀⽓管引起远端粘液阻滞所致;少数患者可合并胸腔积液及可见胸膜凹陷征CASE 1简要病史⼥性,29 岁, 反复咳嗽、咳痰数⽉,偶有⾎丝,近期加重⼗余天就诊简要病史男性,53 岁, 反复咳嗽不适⼆⼗多天CASE 3男性,⽆明显诱因胸闷半⽉余鉴别诊断解读肺内占位有⽆⾎供、分叶、⽑刺, 及其强化⽅式和程度及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对鉴别诊断有很⼤帮助。
多层螺旋CT对肺类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放射学实践 21 0 1年 8月 第 2 第 8期 6卷
R do P at e Au 0 1 Vo 6 No 8 a il rci , g2 1 , l , . c 2
胸 部 影 像 学
多 层 螺 旋 C 对 肺 类 癌 的诊 断 及 鉴 别 诊 断 T
谭 月发 ,许 乙凯 , 田,谭相 良 余
[ b tat O j c v : o as s ev l e f l —l ec mp t o g a h M S T nt ed g o i a d d fr n A s c r ] bet e T se st a t s c o ue tmo rp y( C )i h i n s n i ee — i h u o mu i i 。 d a s f -
【 要】 目的 : 讨 多 层 螺 旋 C ( C 对肺 类 癌 的诊 断和 鉴 别 诊 断 的价 值 。方 法 : 摘 探 T MS T) 回顾 性 分 析 经 病 理 证 实 的 9例
类癌 患者 的 临床 和 MS T 资料 。 结 果 : 中 8 表 现 为 边界 清 楚单 发 类 圆形 或 不 规 则 形 肿 块 影 , 表 现 为 右 肺 中叶 不 C 9例 例 1例
后 5例 中度 以上 ( 0 0HU) 化 , 轻 度 ( ~ 2 2  ̄4 强 3例 1 0HU) 化 , 例 病 灶 内 窄 带 状 强化 。本 组 病 例 均 未 见 空 洞 、 变 、 强 1 囊 坏 死 。结 论 : 类 癌 的 MS T 的 影 像 特 点 为 肺 内单 发 边 缘 清 楚 类 圆形 肿 决 , 为 明 显 均 匀 强化 , 肺 C 多 以及 “ 山 征 ” 或 特 征 性 冰 和/ 钙 化 。若 见 因 支 气 管狭 窄或 闭塞 导 致 的 类 似 于 大 叶 性 肺 炎 的 表 现 , 高度 注意 本 病 可能 。 应
肺腺癌诊断标准

肺腺癌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病理学诊断:肺腺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诊断,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肿瘤细胞形态、结构、染色深浅、排列方式等,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化程度。
影像学诊断:影像学诊断也是肺腺癌的重要诊断方法,通过胸部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浸润范围等,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分期。
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包括血液检查、痰液检查等,通过对血液和痰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细胞因子等进行检测,辅助诊断肺腺癌。
临床表现:肺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但这些症状与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相似,因此不能作为唯一的诊断标准。
综上所述,肺腺癌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理学诊断、影像学诊断、实验室诊断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类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原发性类癌(pulmonary carcinoid,肺类癌)是一种原发于肺内的少见低度恶性的肺神经内分泌癌,来源于支气管上皮细胞,也可以来源于 Kulchitsky 细胞、神经内皮细胞戒多向分化的支气管内皮干细胞,在病理上主要根据细胞有丝分裂活性以及坏死区域增多分为典型类癌和非典型类癌。
按部位分为中央型类癌和周围型类癌,多数文献认为中央型类癌要比周围型类癌多见。
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与其它肺内肿瘤鉴别较难,易误诊为肺癌。
鉴于此,笔者先把园内有病理结果的 30 例肺类癌病例链接贴友的精彩分析,结合文献,初步归纳,旨在从影像上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
类癌是好发于消化道的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在肺部较少见,据文献统计肺类癌发病率仅占肺部肿瘤疾病的1%-2%,发病年龄大多在 40 岁以上。
高少收集的园内 30 例肺类癌病例,男 13 例,女 17 例,与文献报道男女发病均等基本相符。
病患年龄大部(约占80%)超过 40 岁,只有 6 例在 32 岁以下,最小 13 岁,最大 75 岁,年龄跨度较大,平均 49 岁,与文献报道相符。
肺类癌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可有胸痛、咳嗽、咳痰、咯血,也可无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
另外,由于嗜银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可出现类癌综合征,表现为皮肤阵发性潮红、腹泻及哮喘发作样呼吸困难。
临床根据类癌的生物学行为分为分化较好的典型类癌和有侵袭性的不典型类癌,其中不典型类癌具有淋巴道与血道转移等特点,患者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可达到40%-48%,远处转移达到20%,转移至肝脏、肾上腺、骨骼、颅脑及皮肤等处常见,WHO 将它归为低度恶性肿瘤。
典型类癌则少有此特点,一般局限于支气管壁内。
肺类癌病理上分为典型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其中典型类癌占大多数,不典型类癌仅占11%-24%,有文献报道类癌和未分化小细胞肺癌均来自支气管黏膜上皮的 Kultchitsky 细胞(又称嗜银细胞),这些细
胞具有内分泌功能,根据组织学分 3 级:K 细胞 I 型,即典型类癌,K 细胞 II 型,即非典型类癌,K 细胞 III 型,即小细胞肺癌,从组织学上将类癌与SCLC 联系,表明同属一个家族,但恶性程度逐渐增高。
不典型类癌多发生于段及以下支气管,影像学表现以周围型多见,起病隐匿,因此发现旪病灶体积较大。
钙化在肺类癌常见,发生率接近 30%,有一定特征性,空洞则很少见,有学者认为钙化可能与类癌产生某种成骨因子戒激素诱导有关。
肺类癌常表现为支气管内肿块,肿块可以向外生长侵犯邻近的肺实质,有时表现为支气管腔外部分病灶大于腔内部分, CT 能够清楚显示肿物在支气管腔内和腔外的部分,此征象称“冰山征”,该表现很少见于其他类型肺癌,有助于鉴别诊断。
当肿物位于支气管内的部分逐渐生长致阻塞支气管旪可以出现继发征象如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或肺气肿等,多见于中央型类癌。
肺类癌血供丰富,CT 增强扫描常见明显强化,但部分不典型类癌由于病灶内液化坏死可能出现不均匀强化。
由于肺类癌血管丰富,质柔软,容易出血,患者可以有痰中带血或咯血等症状。
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与肺部炎症、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无明显区别。
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不适。
肺不典型类癌的发病与吸烟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肺典型类癌与吸烟无明显关联,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可见于无明显吸烟史的年轻女性,影像学表现以中央型多见,常见支气管内或肺门软组织肿块,易阻塞气道导致早期出现临床症状和CT 继发征象,所以多数病灶发现时体积较小。
肺典型类癌恶性程度低,淋巴结转移少见,CT 表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不常见,远处转移的发生率更低。
中央型肺类癌多表现为气管或肺门区单发类圆形肿块,无论肉眼下或CT 上肿块轮廓光滑、锐利,少见分叶或毛刺。
多数中央型病灶原发于支气管腔内,支气管壁局限性增厚并形成结节突入管腔内引起管腔狭窄,逐渐向外生长侵及邻近肺实质,似肿瘤骑跨于气管、支气管壁同时向腔内外生长在肺门形成肿块,这种改变CT 显示为较小的腔内结节和较大的腔外病灶病灶的融合,有作者把此征象谓之典型的冰山征。
类癌生长缓慢,少有囊变坏死,罕见空洞,但可出现较为特征性钙化。
文献报道由于多数类癌由支气管动脉供血且血供丰富,因
此本病增强扫描有一定特征性,呈明显均匀强化,类似于肺静脉曲张或动脉瘤,尤以中央型为著。
但是,并不是所有类癌都有增强,一部分类癌并没有明显强化,根据增强表现不能鉴别类癌和支气管肺癌。
类癌所致的阻塞性改变与肺癌所致的阻塞性改变大致相同,早期可导致阻塞性肺气肿,如果对支气管的阻塞更严重,也可导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根据增强表现可以鉴别肿物和阻塞性改变,当类癌富血供时,类癌的强化程度要高于阻塞性不张,从而较容易鉴别。
但是,当类癌血供不丰富时,增强后就不容易鉴别肿物和阻塞性改变。
周围型肺类癌则多表现为肺野中外带孤立性结节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可均匀或不均匀,边缘多清楚锐利,部分病例可见浅分叶及毛刺。
文献报道30%肺类癌可有不规则钙化,尤以周围型多见,CT 扫描可
清楚显示特征性钙化,多呈偏心型、结节型、沙砾样或爆米花样钙化,偶见病灶全部钙化,病理基础可能与类癌产生某种成骨因子戒激素诱导有关。
笔者认为此钙化特点为类癌较为独特的影像学表现。
但要注意与肺错构瘤和硬化性血管瘤的钙化鉴别,周围型类癌主要是不典型类癌可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或不强化,可能提示恶性倾向。
右肺门类圆形肿块,右主支气管壁局限增厚形成一小腔内结节与腔外大病灶融合(箭) ——冰山征。
冠状面重建,右主支气管可见冰山征(箭)。
不典型肺类癌,后段支气管内软组织肿块,呈典型“冰山征”表现,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
右肺不典型类癌,沿支气管走行分布分叶状软组织团块,呈冰山征,形态不规则,周围可见阻塞性肺炎改变,邻近斜裂胸膜受累
类癌偏心性钙化
肺类癌
由于肺类癌富含血管,所以病灶增强后,有时可以发现明显强化的血管影。
注意肺硬化性血管瘤、肺淋巴瘤等病灶内也有明显强化的血管影。
双肺类癌,非常少见
笔者认为具备以下条件时应注意本病诊断:1、中老年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少数可伴有类癌综合征或异位 ACTH 综合征;2、肺内单发界限清楚类圆形结节或肿块,病情进展缓慢,边缘少见分叶及毛刺征,局部与支气管关系密切,可伴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胸水及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者;3、冰山征及特征性钙化为本病较为特异性影像学表现,病灶内空洞、液化、囊变、坏死少见;4、增强扫描多数呈明显均匀强化,有时仅有轻度强化;5、因叶支气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类似于阻塞性肺炎,应警惕本病。
虽然确诊需要支气管镜活检和手术病理结果,但综合以上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仍然对肺类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鉴别诊断 1——》硬化性血管瘤:
容易误诊为 PSH,究其原因,应该是两者影像重叠太多: 两者病变内部的密度及钙化特点、病灶形态、病变边缘、病变发生的部位、病变的增强特点都很相似,肺类癌病灶周围血管也多表现为受压推移,很似贴边血管征,肺类癌也是富血管病变也可出现肺动脉为主征及细条状血管样强化征,两者都可侵及支气管内。
但肺类癌来自支气管黏膜上皮的 Kultchitsky 细胞,与支气管关系非常密切;而 PSH 虽然是否为血管起源性病变仍存在争议,但 PSH 对肺门血管有生长趋向性是肯定的。
类癌
但本例空气半月征实为病灶肺门侧尚未闭塞的支气管影,细看“空气半月征”内前方可见闭塞的支气管(说明病灶来源于支气管),还有病灶远侧的毛毛征,可以理解为病灶远侧沿支气管生长,从而从影像上确定病灶与支气管关系非常密切,把对肺门血管有生长趋向性的PSH 排除。
当病变如出现尾征、囊变、晕征及空气新月征,则有助于PSH 的诊断。
鉴别诊断 2——》肺癌
中央型肺类癌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与中央型肺癌极为相似。
后者边缘毛糙,多见分叶征和毛刺征,多有胸膜凹陷征、偏心空洞。
后者因其沿支气管侵润性生长引起支气管内壁呈锥形、鼠尾状不规则则增厚,管腔弥漫性狭窄甚至闭塞,当阻塞管腔后形成阻塞性肺炎并将肿瘤掩盖,但如支气管突然截断,而病灶远侧阻塞性肺炎较轻就要考虑病灶呈支气管内外生长,影像诊断就有助于前者;而前者引起支气管壁局限性增厚形成轮廓光滑管壁结节,并与腔外大病灶形成冰山征。
后者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内可见不强化坏死区。
周围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类癌鉴别。
后者边缘较前者光滑,少见深分叶及长毛刺。
后者可见上述较为独特的钙化特点,前者罕见钙化。
发现冰山征有助于后者的诊断。
鉴别诊断 3——》肺淋巴瘤:
肺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结外淋巴瘤,多为肺内单发结节,边缘常毛糙,或病灶边界模糊呈磨玻璃样改变,常可见支气管空气征,多无钙化。
而肺类癌部分临床可有类癌综合征,影像可有冰山征,肺类癌易出现钙化及坏死,邻近胸膜易受累,肺类癌病灶内出现的血管影走行不正常,而肺淋巴瘤病灶内的血管影多走行正常。
鉴别诊断 4——》支气管内膜结核:
与中央型肺类癌相鉴别。
亦可见支气管内壁呈锥形或管型狭窄,狭窄范围虽局限,但无支气管狭窄部的腔外和肺门区肿块。
声明【1.由于个人学习及认识有限,本微信所创文章若出现纰漏,请与我们联系,并进行及时修改;或引起其他不必要损失,概不负责2.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与我们联系,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