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一般要求)
(一)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其中一些重要概念;
●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基本概念、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
●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
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期望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新课,并将其作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由于学生基础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显然这门课程要有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试行,它的成型需要几轮教学实践,因此目前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等属于建议性质,适当时候进行修订后正式执行。(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下面提出的教学基本要求是理工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要求。各校可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适当增减相关内容。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拟按以下几个部分组织:
●计算机发展与社会;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含文字与表格处理、数据库、多媒体、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基本应用技能。
1.计算机发展与社会
(1)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
(2)了解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及不同应用领域的特点;
(3)理解使用计算机时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及应该具备的防护意识。
2.计算机系统
(1)理解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与存储方式;
(2)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理解软件的分类及常用软件的功能;
(4)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方式(存储程序原理);
(5)理解计算机各基本部件的功能与主要技术指标:
(6)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及分类;
(7)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
(8)理解文件、目录与路径的概念、理解文件系统的工作方式:
(9)了解计算机存储体系及地址变换的概念;
(10)了解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常见设备的工作方式。
3.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部分包含5方面的内容,要求至少选学其中的3个部分
●文字与表格处理
(1)理解Office软件;
(2)理解文字编辑排版;
(3)理解电子表格制作;
(4)了解网页制作。
●多媒体
(1)理解多媒体信息的计算机表示方法;
(2)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理解多媒体信息(声音、图像)的采集与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4)了解多媒体信息(声音合成、声音片段截取、图像合成、图像放大缩小)的基本处理方法;
(5)了解动画制作的基本过程;
(6)了解多媒体系统的典型应用。
●数据库
(1)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功能与基本组成;
(2)了解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
(3)了解概念模型及常见数据模型;
(4)了解建立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步骤;
(5)理解Access(或VisualFoxPro等)数据库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6)了解数据库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分类及基本组成;
(2)了解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和一般工作方式;
(3)了解常用的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
(4)理解因特网的作用及典型服务类型;
(5)理解MAC地址、IP地址、域名及域名解析过程;
(6)了解常用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网卡、集线器、调制解调器、路由器、网桥);
(7)了解文件传输协议FTP的概念和主要功能。
●信息安全
(1)了解信息安全与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的联系及区别;
(2)了解信息安全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作用;
(3)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及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策略;
(4)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4.基本应用技能(*为可选内容)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与设置;
(2)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基本使用;
(3)掌握网络的连接与设置;
(4)了解FTP下载和上传文件的方法;
(5)掌握浏览器的使用及基本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
(6)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
(7)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8)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
(9)了解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
(10)掌握Access(或Visual FoxPro等)数据库的使用,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11)了解病毒防范的基本方法;
(12)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
(13)了解网络信息发布的基本技术*;
(14)了解声音、图像的获取和处理方法(如Windows录音机、画图)*;
(15)了解FLASH的使用方法*。
(三)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参考学时
总学时:64。
其中讲课:32~48,上机学时:32~16。
2.实验安排
●本课程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实验,建议以实验辅导教材作为配套教材,以学生自学为主。实验内容可根据“基本应用技能”中的要求进行设计。对其中属于“了解”的内容,若实验开展比较困难,可采用集中观摩、演示的方式。实验设计中,除一部分验证性实验外,应该有较大部分的设计型实验。鼓励通过一些大作业将多种应用技能贯穿其中,如通过收集与分析网络资料,完成某个主题的总结报告、设计个人网页等。在选择实验软件时,鼓励优先选择国产软件。
3.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目标之一是以通俗的语言和案例介绍计算机学科的基础性内容和重要概念,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学科解决问题的思路
●上述基本要求可以根据所面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专业要求,在教学过程(或教材)中按不同的思路进行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挥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探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学习方法。
●要注意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水平上的差异,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个性化发展。
●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基本要求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可能已经被许多大学入学的新生所掌握。考虑新生间计算机基础的差异性,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多种方式(如讲座、通过式考试、自学等)实现其中一些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二)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一般要求)
(一)课程简介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中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技术与方法。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论采用哪种教学语言,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编程技能与上机调试能力,并尝试通过编程解决一些示例性的应用问题(如数值计算、信息管理等)。
由于各类非计算机专业对于程序设计课程的需求不同,因此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分为语言级和工具级两类,语言级又分为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在实际教学中,应允许不同专业选用不同的教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