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学分:6建议学时:68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的精神,制订本课程标准。

本标准所给学时,均为建议学时。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作用(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院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也是我院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

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作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基本要求
解说
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学基本要求”起草小组
目录
一、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 三、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能力素质需求的基本信息素养 四、计算机基础教学知识体系 五、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 六、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评估 七、理工类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八、医药类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九、农林(水)类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附录 1 各知识单元包含的知识点 附录2 各实验单元包含的技能点
一、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1.历史回顾 2.目前现状 3.发展趋势
本章概述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 机应用的不断发展,随着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新需求的 不断变化,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 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近三十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 并继续呈现出新的良好发展势头。
2.目前现状
五个特点之五
五.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 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计算机技术与 众多专业的融合大大丰富了专业课的教学 内容,这种融合已成为一种新的科技发展趋 势;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 求日趋强烈,而且呈现多样化特点。
2.目前现状
两个问题和挑战
来自计算机基础教育与相关专业教育之间 的相互关系。
趋势之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本身将进一步 呈现出“多元化、模块化、融合化、网络化” 的发展趋势。
趋势之三: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能力模型”和 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将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一门能够胜任大学基础教 育要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将成为 关注点。
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
我们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教材的每一章都设计了多个实例进行 “任务驱动”教学。
3、边讲解、边演示、边练习。充分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软件
以及实验室自身的软硬件环境,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边利用多媒体软件进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WORD格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所有的专业,
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
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
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
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
打印预览。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5、Word 2010 的图形功能:图形创建与编辑、图文混排。
教学要求: 1、了解 Word 2010 的特点;掌握
Word 2010 的启动方法,理解其窗口组
成。 2、掌握 Word 2010 文档的基本操作、编辑、排版、样式表格制作、图文
混排等。
第四部分
电子表格软件( Excel 2010 ) (15 课时 )
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操作系统
Windows;
第三部分互联网的利用;第四部分
Office 2010
应用软件的使用与操作。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三、 课程目标 (一)、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
原理具有一定的了解。

《Visual-FoxPro数据库及其应用》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Visual-FoxPro数据库及其应用》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教学大纲课程的性质课程设置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要求的内容与考核目标授课及实验学时分配课程实验要求考试方式及考试成绩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二、课程性质1.教学对象:本课程既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普通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文理科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国家规划教材。

该课程为3学分,实行学分制。

2. 课程特点:课程内容主要介绍了Visual FoxPro 9.0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方法,学习和掌握程序设计方法与技巧,以及数据库的应用和可视化程序设计技巧。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即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据库开发和设计能力,同时还要求了解和掌握可视化软件工具的开发应用方法。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计算机文化基础、数学、英语是本课程的前序课程,其后序课程为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与数据库技术的专业课程或非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中有数据处理要求的的相关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的本书以初学数据库的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初步掌握Windows95/98基础知识为教学起点,以中文VisualFoxPro6.0为蓝本,详细介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和基本操作方法。

教材内容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关系数据库语言SQL命令,适当增加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应用,删除了用户自定义函数的内容。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国家规划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VisualFoxpro》第2版,在原有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上修订。

本书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同时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编写过程中还参照了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件前言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件前言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
第1~7章 信息技术基础等知识 第8章 Windows 7 第9章 Word 2010 第10章 Excel 2010 第11章 PowerPoint 2010 第12章 Internet的主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 综合练习
学时
3 3 6 6 1 1 4
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要求
教育部对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提出了以 下三个层次的教学课程体系:
1.计算机文化基础:主要结合当今信息社会的文化背景了 解学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 技能,进而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计算机技术基础:在这一层次的教育中,要求学生掌握 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具有使用当今流行的系统平台和开发工具 构造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该层次的内容将尽可能按照多专业的 应用需求,选择公共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作为教学基础,为今后 的专业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 1. 正确认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自己良好的 学习态度和科学素养。 2. 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的一般内容。 3. 通过上机实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术,提 高感性认识,为学习其它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计算机 操作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111025)本大纲经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一、课程说明课程类别:公共课课程性质:必修学时学分: 42学时,2.5学分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大学生入学后首先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技术四大领域(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算法基础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行业应用)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并重点讲授三个方面的应用技能,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应用与信息检索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能较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表格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和数据库Access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IE浏览器、搜索引擎和中国期刊网的使用方法;理解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能初步处理多媒体素材;掌握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防治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及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和其它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是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的先导课程。

学时分配: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计算机系统基础(8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应用和分类。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组成。

大数据背景下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大数据背景下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科技创新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引言,[1]。

,,、[2]。

,,,,,、,,[3];、,,,,,[4]。

1存在的问题,,,,、,。

,:(1)。

,,,[5]。

(2)。

,,。

,,,,,[6]。

(3)。

,,,,,,[7]。

(4)、。

,,,;,;,,[8]。

,,,。

,。

,,作者简介:赵静(1989—),女,汉族,安徽淮南人,淮南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工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图像分析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探索赵静李明政侯静云(淮南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安徽淮南232038)【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教育的一门通识教育公共基础课,针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存在专业各异、计算机基础知识认知不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高低不齐和对计算机技术实际应用需求各异的情况,研究借助大数据的技术背景,分析和探索本科阶段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专业背景;基础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11.27高校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科技创新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

2教学方法探讨2.1更新知识内容,分规划教学,、,,,,。

,,,,。

、、,,。

2.2完善教学理念,分专业教学,,,,,。

,,,,。

,,,;、,;,。

2.3丰富教学资源,分层次教学,,;,,。

,,。

,,,,,,。

2.4拓展教学手段,分需求教学,,,,,,、,。

,,。

,,,,,,、,,。

3结语,,、。

,,,,,、。

【参考文献】[1]于倩,钱於云.高等工程本科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4):19-22.[2]龚玉清.“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基于问卷调查分析法[J].现代信息科技,2020,4(15):171-176.[3]李昱.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17):53-55.[4]吴宁,薄钧戈,崔舒宁,等.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0(Z1):42-45.[5]黄凤英,林龙镔.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物联网技术,2020,10(11):115-117.[6]毛承红.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效教学分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43-44.[7]梁艳美,赵韩菲.模块化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19(6):116-118.[8]孙微微,陈湘骥,王金凤.大学新生计算机基础调查及教学建议[J].现代计算机,2020(32):83-86.高校科技67. All Rights Reserved.。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与实训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与实训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根据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求所开设的计算机类基础课程。

其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本,应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操作基础。

其授课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

1、参考课时总课时为72课时,理论教学课36时,实践教学36课时。

2、教材编写思路根据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结合社会行业对计算机技术操作型人才的需要,进一步突出专业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材编写应采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遵循的编写原则是:“突出实用、注重发展”。

为满足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学习的需要,力求使教材更加突出以下主要特点:1)体现以学生为本,针对目前学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突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体性。

2)强调教材的互动性,根据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过程特点,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的培养,把学与教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编写应采用以活动为主线的方式进行,通过对活动的学习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知识和操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的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能力及网络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熟练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运用Windows xp管理计算机系统,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方法,熟悉因特网的基础应用与网络信息安全常识,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深入掌握计算机有关知识和技能,养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大学计算机基础资料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资料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前言)《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高等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为全校各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别为通识教育中的计算机类。

本课程涉及计算机各领域的主要概念和知识层面的内容,是大学生应掌握的必不可少的应用技能。

本课程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强化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网络基础、数据库基础、计算机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弱化了办公处理软件,照顾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理解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学习者应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应用;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的数制转换等;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件;了解常用操作系统和系统软件,并能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系统软件;了解常用的应用软件,并要求能重点掌握一些常用办公软件;了解网络和数据通信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局域网的互联技术;了解Internet和Intranet的相关知识,了解HTML语言,掌握简单的网页制作;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掌握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常用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了解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相关概念,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先修课程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入门知识,对计算机知识零起点的学生,要求同时选修《办公软件应用》。

本课程计划:30+28+18学时,2学分。

授课30、实验28、上机自主练习18。

选用教材:龚沛曾、杨志强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教育部教指委推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手段:根据所面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专业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yìngyòng)基础》教学大纲(jiào xué dàɡānɡ)一、课程(kèchéng)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xué sheng)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旨在研究现有技术背景和社会需要下,如何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来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各项基本应用,并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当前这个信息的社会,计算机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因此计算机的应用水平(shuǐpíng)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各环节中也处于一个核心基础的地位,本课程也一直都是各院校的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该课程的定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扩展上,更是一种观念的重塑——人们在任何需要帮助的时候,都应当将计算机作为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事实上,在21世纪这个信息的时代,计算机已和语言一样,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培养为中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了解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应用的主要方面,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来辅助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意识,使学生了解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初步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并扩展到其专业应用领域,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此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一些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学生还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进行文件的管理,以及系统的设置,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主要操作(能通过Word来完成对文字的处理,能通过Excel来完成对电子表格的处理,能通过Powerpoint来实现演示文稿的处理),以及各种常用软件的使用,并具备对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进行简单处理的能力。

《计算机编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编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编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9110023课程名称:计算机编程基础英语名称:Basic Computer Programm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非计算机类各学科本科学生考核方式:考查选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计算机编程基础》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本科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本数据类型、运算、控制结构、函数外,还讲授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算法时空复杂性的概念以及图形用户界面、数据库等实用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语句以及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基本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更重要的是,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原理和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培养规范的程序设计思想,了解进行科学计算的一般思路,建立起清晰、基本完整的程序设计概念。

本课程实践教学包括课内上机和课外上机,通过上机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程序设计思想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要求规范掌握编程语法格式要求,能书写出正确的程序。

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常用的算法及其原理;能利用结构化的编程思想,编写出具有一定复杂度的、规范的、符合算法设计思想的程序。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of Basic Computer Programming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som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ho are not majoring in computer science. This course teaches them the basic knowledge about a programming language, including basic data types, operations, control structures, functions and so on. It also teaches them the basic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of data structures, the concept of complexity of algorithms, and some practical knowledge of graphical interfaces and databases. By learn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grammar and sentences of a programming language, as well as the basic ideas and methods of structured programming, and understand the basic algorithms and data structures. Moreimportantly, learning this course can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basic programming principles and basic programming methods, cultivate standardized programming ideas, and understand the general ideas of scientific calculation. A clear and basically complete concept of programming can be established. This course includes theory lectures and many practices on computer labs. The arrangement will help students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programming ideas and better master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programming syntax format requirements, and be able to write some correct program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commonly used algorithms, and can use the structured programming idea to write a program with a certain complexity, standardization and in line with the idea of algorithm design after finishing this cours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计算机编程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程序设计类课程,面向非计算机各专业,作为必修课程开设。

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等计算机类学科,统称为计算学科,它是从电子科学与工程和数学发展来的。

计算学科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模型和系统,摹拟实际过程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通过数据搜集、存储、传输与处理等进行问题求解,包括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

其科学部份的核心在于通过抽象建立模型实现对计算规律的研究;其工程部份的核心在于根据规律,低成本地构建从基本计算系统到大规模复杂计算应用系统的各类系统;其技术部份的核心在于研究和发明用计算进行科学调查与研究中使用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其应用部份的核心在于构建、维护和使用计算系统实现特定问题的水解。

其根本问题是“什么能、且如何被有效地实现自动计算”,学科呈现抽象、理论、设计三个学科形态,除了基本的知识体系,更有学科方法学的丰富内容.计算学科已经成为基础技术学科。

随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继理论和实验后,计算成为第三大科学研究范型,从而使计算思维成为现代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信息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离开信息技术与产品的应用,人们将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所以,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计算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其应用已经深人各行各业.这些使计算学科、计算机类专业人材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计算机技术与其他行业的结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互联网+” “中国创造2025”等是很好的例子。

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计算学科,相关学科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相关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以及自动化专业。

计算机类专业承担着培养计算机类专业人材的重任,本专业类的大规模、多层次、多需求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高度认可,使其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类。

计算机通识课程改革方案

计算机通识课程改革方案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为更好地推进通识课程改革,深化“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手段的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安徽科技学院<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和《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贯彻分层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有序地推进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目标(一)能力目标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能力为根本”的改革思路,通过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实验教材、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成绩认定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越来越高的新要求。

(二)素质目标在完成计算机等级知识水平模块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起点水平、个性差异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加若干课程模块,满足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

(三)质量目标提高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并与全国、安徽省的计算机等级考级考试相适应。

三、改革内容(一)课程设置1.总体思路:减少理论课学时比例,加大实验课学时比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课程模块:(1)全校的一级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划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验24学时。

(2)全校的二级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划分为三大类:外国语、人文等学院的各专业,开设《高级OFFICE应用》,计划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32学时。

其余专业可选择《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计划学时均为64学时,其中课堂教学(理论)40学时,机房(实验)24学时。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一、大学计算机基础(一般要求)(一)课程简介“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

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其中一些重要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基本概念、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

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期望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新课,并将其作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

由于学生基础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显然这门课程要有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试行,它的成型需要几轮教学实践,因此目前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等属于建议性质,适当时候进行修订后正式执行。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下面提出的教学基本要求是理工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要求。

各校可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适当增减相关内容。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拟按以下几个部分组织:●计算机发展与社会;●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含文字与表格处理、数据库、多媒体、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基本应用技能。

1.计算机发展与社会(1)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2)了解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及不同应用领域的特点;(3)理解使用计算机时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及应该具备的防护意识。

2.计算机系统(1)理解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与存储方式;(2)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3)理解软件的分类及常用软件的功能;(4)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方式(存储程序原理);(5)理解计算机各基本部件的功能与主要技术指标:(6)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及分类;(7)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8)理解文件、目录与路径的概念、理解文件系统的工作方式:(9)了解计算机存储体系及地址变换的概念;(10)了解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常见设备的工作方式。

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XXXXXXXXXX《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Curriculum Standards(2016 年修订)XXXXX职业技术学院1. 课程设置概述1.1 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性质与定位《计算机基础》是全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是新生入校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建立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本工具的意识,使学生掌握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及应用的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1.2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1.2.1 突出学生主体,注重技能培养,回归能力本位《计算机基础》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应用及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演示、讨论下使其自主地、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2.2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学生获取技能。

启发学生对设定任务积极思考,分析出多种解决方案,勇敢表达自己的思想,尊重个体差异。

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注重检测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2.3 整合课程资源,开放创新教学,拓展学习渠道通过课堂讲解、演示、讨论、操作、成果汇报等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实际技能的运用。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网络、音像等组织学生学习鲜活的实例,采用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得到模拟训练,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4 模拟真实工作情景,设置工作任务本课程模拟公司办公自动化里的信息处理员设计学习情境,再将情境分解成若干个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充分体现实际操作,技能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融入思政元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融入思政元素

教育信息化数码世界 P .16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朱晶晶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贯是以思政课程为主,但是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良好效果。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股清风,改变了原有枯燥的政治理论课的说教,大大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知识领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元素 融合一、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到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根据信息化社会对未来人才需求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工作技能,培养学生能够使用计算机常规软件解决工作与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就业奠定扎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

在“素质目标”的确立上,融入思政元素来培养学生具备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具有不畏困难,迎接挑战的精神,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有效的表达思想;能够掌握基于信息技术的团队协作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自觉遵守并接受信息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该门课程包括七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具体如下:(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内容: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分类、特点、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组成;掌握计算机中数制的表示与存储、各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掌握计算机安全知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分类、预防等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7001课程名称: 计算机基础课程类别:通识教育类修习类别:必修课程学分:2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32、上机学时24)先修课程:无授课对象: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也是第一和第二学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首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备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机环境的能力,为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及实际工作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应全面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软硬件构成、信息数字化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

重点讲授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和Internet的实际应用。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常用信息编码与数据处理方法、常用的数制转换和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能自己动手组装微型计算机;重点掌握Windows 7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常用办公软件的功能和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和Internet基本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学生考级提供帮助。

三、基本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常用的数制及其转换(3)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基本特征、应用领域。

掌握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数制转换、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重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微型计算机组装知识。

难点:数制及编码。

第2章 Windows 7教学内容:(1)概述 (2) Windows 7的基本操作 (3) 文件与存储管理 (4) 进程与软件管理 (5) 设备管理与个性化设置 (6) Windows 7的常用附件。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个性化设置和Windows 7的常用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一、大学计算机基础(一般要求)(一)课程简介“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

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其中一些重要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基本概念、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

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期望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新课,并将其作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

由于学生基础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显然这门课程要有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试行,它的成型需要几轮教学实践,因此目前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等属于建议性质,适当时候进行修订后正式执行。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下面提出的教学基本要求是理工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要求。

各校可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适当增减相关内容。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拟按以下几个部分组织:●计算机发展与社会;●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含文字与表格处理、数据库、多媒体、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基本应用技能。

1.计算机发展与社会(1)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2)了解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及不同应用领域的特点;(3)理解使用计算机时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及应该具备的防护意识。

2.计算机系统(1)理解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与存储方式;(2)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3)理解软件的分类及常用软件的功能;(4)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方式(存储程序原理);(5)理解计算机各基本部件的功能与主要技术指标:(6)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及分类;(7)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8)理解文件、目录与路径的概念、理解文件系统的工作方式:(9)了解计算机存储体系及地址变换的概念;(10)了解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常见设备的工作方式。

3.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部分包含5方面的内容,要求至少选学其中的3个部分●文字与表格处理(1)理解Office软件;(2)理解文字编辑排版;(3)理解电子表格制作;(4)了解网页制作。

●多媒体(1)理解多媒体信息的计算机表示方法;(2)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3)理解多媒体信息(声音、图像)的采集与数字化的基本过程;(4)了解多媒体信息(声音合成、声音片段截取、图像合成、图像放大缩小)的基本处理方法;(5)了解动画制作的基本过程;(6)了解多媒体系统的典型应用。

●数据库(1)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功能与基本组成;(2)了解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3)了解概念模型及常见数据模型;(4)了解建立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步骤;(5)理解Access(或VisualFoxPro等)数据库的功能及使用方法;(6)了解数据库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分类及基本组成;(2)了解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和一般工作方式;(3)了解常用的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4)理解因特网的作用及典型服务类型;(5)理解MAC地址、IP地址、域名及域名解析过程;(6)了解常用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网卡、集线器、调制解调器、路由器、网桥);(7)了解文件传输协议FTP的概念和主要功能。

●信息安全(1)了解信息安全与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的联系及区别;(2)了解信息安全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作用;(3)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及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策略;(4)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4.基本应用技能(*为可选内容)(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与设置;(2)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基本使用;(3)掌握网络的连接与设置;(4)了解FTP下载和上传文件的方法;(5)掌握浏览器的使用及基本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6)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7)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8)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9)了解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10)掌握Access(或Visual FoxPro等)数据库的使用,解决简单应用问题;(11)了解病毒防范的基本方法;(12)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13)了解网络信息发布的基本技术*;(14)了解声音、图像的获取和处理方法(如Windows录音机、画图)*;(15)了解FLASH的使用方法*。

(三)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参考学时总学时:64。

其中讲课:32~48,上机学时:32~16。

2.实验安排●本课程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实验,建议以实验辅导教材作为配套教材,以学生自学为主。

实验内容可根据“基本应用技能”中的要求进行设计。

对其中属于“了解”的内容,若实验开展比较困难,可采用集中观摩、演示的方式。

实验设计中,除一部分验证性实验外,应该有较大部分的设计型实验。

鼓励通过一些大作业将多种应用技能贯穿其中,如通过收集与分析网络资料,完成某个主题的总结报告、设计个人网页等。

在选择实验软件时,鼓励优先选择国产软件。

3.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目标之一是以通俗的语言和案例介绍计算机学科的基础性内容和重要概念,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学科解决问题的思路●上述基本要求可以根据所面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专业要求,在教学过程(或教材)中按不同的思路进行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挥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探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学习方法。

●要注意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水平上的差异,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个性化发展。

●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基本要求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可能已经被许多大学入学的新生所掌握。

考虑新生间计算机基础的差异性,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多种方式(如讲座、通过式考试、自学等)实现其中一些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二)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一般要求)(一)课程简介“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中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技术与方法。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论采用哪种教学语言,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编程技能与上机调试能力,并尝试通过编程解决一些示例性的应用问题(如数值计算、信息管理等)。

由于各类非计算机专业对于程序设计课程的需求不同,因此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分为语言级和工具级两类,语言级又分为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

在实际教学中,应允许不同专业选用不同的教学语言。

为便于说明,我们给出三门典型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二)教学基本要求(*为可选内容)C语言级程序设计1.程序的基本结构(1)了解主函数和一般函数的概念,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2)掌握源程序的书写格式,包括标识符和关键(保留)字的使用;(3)了解编译预处理、编译和链接过程和从编辑源程序到程序运行的操作方法;(4)掌握数据的输入输出(包括输入输出格式)方法。

2.数据类型(1)掌握基本数据类型(int型、float型、double型、char型、void型)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2)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类型说明方法。

3.运算符、表达式和语句(1)掌握算术、赋值、关系、逻辑及其他运算符的使用及优先级和结合性的概念;(2)了解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和运算规则;(3)掌握赋值、算术、关系、逻辑、条件及其他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和求值规则;(4)理解基本语句和复合语句在程序中的作用和特征。

4.程序的控制结构(1)理解控制语句的作用和分类;(2)掌握if、if-else、switch等分支语句的使用方法;(3)掌握for、while、do-while等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4)了解break、continue等控制语句的使用方法;(5)了解使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5.数组和字符串(1)掌握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方法;(2)了解数组在数值计算、数据统计、排序和数据检索方面的基本应用;(3)了解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概念,会对字符串进行整体输入输出。

6.指针*(1)了解地址和指针概念及二者的关系;(2)了解指针变量的使用与操作方法;(3)了解用指针访问数组、字符串的方法。

7.函数(1)了解函数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中的作用;(2)掌握函数的定义方法;(3)掌握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的机制和方法:(4)了解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的概念;(5)掌握标准库函数的使用方法。

8.自定义数据类型*(1)了解自定义数据类型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2)掌握结构体类型的声明、变量定义方法;(3)掌握结构体变量的引用和访问方法。

9.文件输入输出*(1)了解文件的概念:(2)了解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操作及文件读写的基本方法。

10.综合程序设计能力(1)会综合应用各种数据结构和程序结构编制结构化程序;(2)掌握某些常用的数值计算与非数值计算算法,具有根据给定算法编制程序的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注:本课程方案不要求先修C语言程序设计。

1.程序的基本结构(1)了解主函数和一般函数的概念,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程序框架特征和程序设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2)掌握源程序的书写格式,包括标识符和关键(保留)字的使用;(3)了解编译预处理、编译和链接过程和从编辑源程序到程序运行的操作方法;(4)掌握数据的输入输出(包括输入输出格式)方法。

2.数据类型与表达式(1)掌握基本数据类型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2)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类型说明方法;(3)掌握算术、赋值、关系、逻辑及其他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方法。

3.程序的控制结构(1)理解控制语句的作用和分类,掌握相关语句的使用方法;(2)了解使用伪代码或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4.数组和字符串(1)掌握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方法;(2)了解数组在数值计算、数据统计、排序和数据检索方面的应用;(3)了解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概念,会对于字符串进行整体输入输出。

5.指针和引用*(1)了解指针类型及引用类型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与区别;(2)了解指针与引用变量的使用与操作方法;(3)了解用指针访问变量、数组、字符串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