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届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届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届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似乎有些“平淡”,一个表征就是能够引起公众广泛热议的作品并不多见。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情形。

因为无论是传播手段还是营销方式,当下都要远胜历史上任何时期,并且伴随着高等教育渐趋普及,读者受众群体也大幅度增加。

按照常理,如果品质过硬的作品出现,不敢说产生轰动效应,至少在某个阶段会成为引发公众热议的话题。

然而,这样的情况并不多。

是我们时代的文学作品数量衰减、质量衰退了吗?显然也不是。

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当代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汲取现代以来各种文学流派、思潮、方法与观念的滋养,较之20世纪文学,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从手法更新上都已取得长足进步乃至超越。

在纸质出版和网络介质上,作品的发表数量更是呈指数级攀升。

那么,为什么文学热门作品反倒少了呢?这意味着一定有某种文化格局和结构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从文学的内部、外部以及文学与生活之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此种现象的原因。

从文学内部发展而言,新时期文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向内转”之后,逐渐形成一套“纯文学”话语,倡言文学的自律性和主体性。

这本来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至其极致和新世纪以来的末流,则出现三种较为突出的特征:专事注重技巧的形式主义,与公共性脱离的个人主义以及娱乐取向的消费主义,它们共同指向思想性和主体性价值的缺失。

这无疑会导致对重大社会议题的忽视乃至无视,使一部分创作者日益走向半封闭的圈子,自然不可能产生广泛影响。

从小说创作、流通与接受的外部环境来看,它们无疑也在发生持续性裂变。

以媒体而言,从口头文学形态的人际互动,到超越地域和时间限制的书面印刷文学,再到全媒体时代全球范围内“全民写作”式的即时交互,传统认知中的“小说”在这种语境中只是人类抒情、达意、叙述、反思的诸多方式之一,不再处于审美艺术形式的中心地带,更多新型表述方式已经出现。

2021年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

现存的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

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

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才得以留存至今。

如刘眘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诗24首。

有些家族性、地域性的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

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有的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

二是批评史价值。

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著名的选本有引导性——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选《唐贤三昧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选《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

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文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

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序》主张“声律风骨”兼备,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

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拘检”,评高适“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均被后世奉为圭臬。

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现存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

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主要对象。

2021届上海市中国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上海市中国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上海市中国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

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

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

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人与人的关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

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

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艺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艺术史的发展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

“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

“物的艺术表达”的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

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

可以说,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或者说具有艺术品格的物质交流,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

杨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杨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càn)翠绿(cuìlǜ)惊愕(jīng è)B. 惊悚(jīngsǒng)蹉跎(cuōtuó)青涩(qīngshū)C. 沉溺(chén nì)瞠目(chēngmù)沥尽(lìjìn)D. 褴褛(lánlǚ)蹉跎(cuōtuó)青涩(qīngs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精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C.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他的研究成果终于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赞誉。

D. 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主要得益于他们的勤奋刻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3. 下列词语中,与“信手拈来”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轻车熟路B. 一挥而就C. 信口开河D. 信马由缰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像火焰一样燃烧着。

B. 他的声音如雷贯耳。

C. 他穿着一身军装,英姿飒爽。

D. 这座大楼高耸入云。

5. 下列成语中,形容人聪明才智的一项是()A. 举世闻名B. 一鸣惊人C. 神机妙算D. 胸有成竹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B. 青春的火焰在心中燃烧。

C. 那里的风景如画。

D. 他挥舞着有力的手臂。

7. 下列词语中,与“如雷贯耳”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震耳欲聋B. 响彻云霄C. 惊心动魄D. 铿锵有力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如雷贯耳。

B. 那里的风景如画。

C. 他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

D. 她的笑声清脆悦耳。

9. 下列词语中,与“画龙点睛”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一语中的B. 一针见血C. 一举两得D. 一石二鸟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像火焰一样燃烧着。

杨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杨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妩媚(wǔ mèi)荡漾(dàng yàng)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B. 沉着(chén zhù)狂妄(kuáng wàng)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畸形(jī xíng)蔓延(màn yán)腹背受敌(fù bèi shòu dí)D. 炽热(chì rè)沮丧(jǔ sàng)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 我对这次考试的成功感到非常满意。

C. 他的言行一致,深受大家的喜爱。

D. 由于天气原因,会议不得不推迟。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手法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B. 这座城市的夜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C. 他的发言犹如一把利剑,直指问题核心。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今天天气真好!”他说。

B. “请问您贵姓?”她问。

C. “这个问题很重要,请您务必注意。

”他说。

D. “你看过这本书吗?”我问。

5.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项是()A. 这座山真高啊!B. 这座山有几百米高。

C. 站在这座山顶上,我仿佛看到了天边的云彩。

D. 这座山,高得让人望而生畏。

6.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B. 这本书的内容像大海一样丰富。

C. 他的歌声像小鸟一样婉转。

D. 这篇文章的文笔像画一样生动。

杨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杨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豁达(huò dá)碧波荡漾(bì bō dàng yàng)B. 惊愕(jīng è)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C. 沧桑(cāng sāng)落落大方(luò luò dà fāng)D. 崇尚(chóng shàng)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C.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我国医学界的领军人物。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等。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我已经读了两遍了。

B. 这场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C.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佩服他。

D.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的表现非常出色,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论述有力,堪称一篇佳作。

B. 他平时大大咧咧,但关键时刻却总能挺身而出。

C. 那位老师严谨治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D. 他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是大家心目中的开心果。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B.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C.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是他的小说《红楼梦》。

D.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杨浦中学高三期中试卷语文

杨浦中学高三期中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步/翩翩起舞B. 贤惠/焕然一新C. 沉默/焕然一新D. 翩翩起舞/贤惠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成绩之所以提高,是因为他刻苦学习。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C. 他虽然学习刻苦,但成绩总是不理想。

D.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

3. 下列各句中,句式正确的一项是()A. 你看,他来了。

B. 我喜欢看球赛。

C.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

D. 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小明是一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B. 她每天都去图书馆看书。

C. 我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活动。

D. 她在图书馆看书时,发现了一本好书。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辛勤地工作着。

B. 夜晚的星空,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C. 他的声音像一阵清风,吹散了周围的愁云。

D. 这座大楼就像一座巨人的手指,指向远方。

6.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B. 他的演技高超,让观众们赞不绝口。

C. 他为人正直,深得大家的信任。

D. 这座城市的风景如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7.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令人陶醉。

C. 他为人诚实,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8.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她的歌声优美动人,让人陶醉。

C. 他为人正直,深得大家的信任。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9.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之所以提高,是因为他刻苦学习。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7.0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 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能看见校门一边站着一位同学,迎接师生们入校.B. 她是传奇人物,她是脱口秀女王,她的故事讲不完.C. 暑假期间,两个师范大学的女生自愿前往贵族苗寨担任指导教师.D. 局里刚到一批保密材料,为保证材料安全,他只能在机要室阅读.2.秋日午后,满园桂香,你信步其中,哪句诗描绘此时景物最合适()A.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B.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C.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D. 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3.按要求填空:(1)不应有恨,______?(苏轼《•明月几时有》)______(2)荀子在《劝学》中提倡学习贵在坚持,即使天资再好,也不能一蹴而就:______ ,______。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天姥山夜间猛兽震憾人心的吼声:______ ,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1.0分)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上帝、数据和故事(有删改)(1)关于“大数据”的名言:“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

”(2)在这句话中,大数据俨然成了一个新的“上帝”,人容易在如此理解里被大数据所管控,不时地失去自我主体位置,最终导致认知和改造世界的迷惘与失误。

(3)通俗理解,“大数据”即是“大量”的数据。

它解决了以往小部分数据时,必须由局部去推测整体的困难。

如在大海航行时,航行者发现冰山一角,以往必须借助某种“算法”,去推测冰山的大小;在冰山“大数据”可得到时,整个冰山便容易把握,航行者不需要任何“算法”去推测。

而且,如果数据可以“大”到无所不包的“全量”时,人类就能够大大地提高趋利避害的准确性。

试想,当你一眼就看清全部冰山,你自然就能够准确地安全航行。

2021年上海市杨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上海市杨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上海市杨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须巷韦名龙须巷虽然数百年出不了龙,却因县衙所在,永不贫瘠。

巷里的人也多得教化,民风淳朴解放后衙门里面是公社,外面是派出所,一般人轻易不会到。

1960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小朋友却齐齐进了派出所1960年的龙须巷,路面还是清一色油麻石,走在上面梆梆响。

但那时,更响的是肚子,天到晚,我们肚子咕咕响。

见了路上像番薯一样的石块,眼睛都发直。

巷子里的大人开始有人脚浮肿如水桶,我们小孩子个个皮包骨,面黄肌瘦。

“我找到吃的啦!”那天,高个子猴神秘兮兮地把我们几个叫在一起。

猴是我们这群孩子的头,他告诉我们,每三天有个外地人挑着两筐东西经过龙须巷,“我侦察过了,他挑的可是豆箍,能吃!“怎么才能弄到?”猴这一提醒大家都记起了这么一个人,可挑担的是个壮小伙,不好下手。

“大家听我的。

”猴成竹在胸,咬着大伙的耳朵详说。

煎熬两夭后,是挑担人经过龙须巷的日子。

我们按照猴的部署,早早到位后晌午,挑担人来了。

当他进入我们的预定区域后,猴给山羊使了个眼色山羊是我们这群人里跑得最快的一个。

按照猴的计划,山羊找到机会,从挑担人筐里抽出柄豆箍,然后狂奔,甩开挑担人。

在挑担人追赶山羊的时候,其他人一哄而上,每人拿走一柄豆箍,分散跑开…得不说,猴的计划是一个完美的计划。

山羊得手了,挑担人果然中计,放下担子,狂追山羊我们一哄而上,拿了东西又一哄而散我们得手了!山羊却未能脱身:山羊被“俘”了—被挑担人送到龙须巷派出所失手的山羊,供出全盘计划和全部参与人。

我们全都落在了迷瞪眼的手里迷瞪眼是派出所的一名胖警察,话不多,长着个刀疤脸。

据说是打日本鬼子时落下的伤疤。

迷瞪眼是有名的狠角色,他的狠招,龙须巷里传得很神乎。

即抓住了人,先是一瞪。

迷瞪眼的一瞪,眼里放青光,就像一把利刃,能把被抓的人剜得心虚发毛。

再是一吼,“老实从宽,抗拒从严!”这八个字,从迷瞪眼的嘴里吼出,字字如炮弹,打得屋里的蜘蛛网都会乱颤。

上海市杨浦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杨浦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杨浦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情景默写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踏莎行》)(3)《师说》中年龄、学问相仿的士大夫耻于从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重阳佳节,学校书法社的同学们到养老院做志愿者,想为老人们写一幅书法作品增加节日气氛,你认为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B.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C.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D.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尽管越来越多的文化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其他领域的学者十分重视文化问题,但是,__________________ ,相反,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的探讨和研究,导致文化内涵日益丰富②不同学者探讨文化问题的视角、层面、问题域都差异很大③关于文化本身的界定并未由此而形成公认的、一致的意见④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和无所不在的特性,导致文化界定困难A.②①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文学的真实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是文学现代性的后果之一。

2021年上海民办杨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民办杨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民办杨浦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是乡村复制品李光彪从乡村出来,游离于世态,漂泊在异乡,常有人问我:“你是哪里人?”如果在国外,我会用别扭的英语回答:“我是中国人。

”如果在省外,我会用不流利的普通话回答:“我是云南人。

”如果在云南,我会用浓厚的方言回答:“我是楚雄人。

”我出生于滇中彝山的乡村农家,从小就受“变狗都要在城市才有更多骨头啃”的影响,历经曲折,不懈跋涉,扬眉吐气,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城市。

端上了衣食有保障的“铁饭碗”,成了“双职工”家庭,拥有了矗立空中的钢筋水泥住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

刚进城的那些年,带着浓浓的乡下口音,面对陌生的人群和环境,既自卑,又自豪。

自卑的是从山旮旯里来,无依无靠,自豪的是已“农转非”,走出了厚厚的大山。

久居城市,便有许多感悟。

其实,城市最早原本也是一片广袤的土地。

然后,土地上走来了耕耘的先驱者,筑巢搭窝,有了村庄,繁衍生息,有了物物交换的乡街子和小集镇,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长大,从村庄演变为不种庄稼,只种高楼大厦的城市。

住在高楼里的人,虽然不像乡下人那样,使用农具,饲养家禽六畜,但各自的屁股下都坐着一个职位,立足的脚下都踩着一寸土地。

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不可能离开土地,悬空谋生。

走进办公室,电话、电脑、相机、钢笔,犹如农民常用的锄头、镰刀、犁、耙,缺一不可。

办公桌就像一块农民依赖的土地,书写的材料如一茬茬轮回耕种的庄稼,见证着自己的辛劳付出与收获。

若荣升一官半职,掌门一方,单位就像一块农民承包的土地。

要种什么庄稼?是否会有好的收成?全靠自己思谋、指挥、组织,才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漫步街头,那些各式各样疾驰奔跑的车辆,仿佛是行走在乡间牛、马、驴、骡的蜕变;不绝于耳的喇叭鸣叫声,仿佛是乡村的六畜在嘶吼;沙沙的车流声,仿佛是乡村川流不息欢唱的小河。

上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写作

上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写作
有一位学生,将自己创作的练习曲送给老师评阅,老师指出其中某个和弦不合规则。学生说:“老师,您的作品也是这样用的。”老师干脆利落得回答:“我可以,你不可以。”这位老师是贝多芬。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件事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做好基本功
音乐大师贝多芬指出学生练习曲中的某个和弦不合规则,并指出“我可以,你不可以。”这是告诫学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音乐要打好基本功,没有扎实的基础,不可轻言创新与突破。
“做好基本功”。这一句话醒目的挂在“科比门徒”活动营的第一扇门上。科比,当今被喻为最接近乔丹的篮球巨星,得分王,常规赛最有价值球员,率队勇得美洲篮球锦标赛冠军,西部球队排队排名第一……无数的荣誉让科比成为众人瞩目的偶像。记得美国TNT电台记者采访科比如何取得如今的成熟时,科比简单地回答道:“做好基本功。”做好了基本功,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走向成功。
诚然,当今时代潮流涌动,我们不可能放弃仰首看天的前瞻,只顾俯身看己,更不能孤高自诩,一味低头赶路。但无论如何,只有珍惜身边的美好,才不会因为趋之若鹜而深陷荒凉,只有学会俯身凝视身边,人生之路便是花香满径,妍蝶飞舞。
上海市华师大二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测试题
三、写作70分
26.作文。
唐诗是甘甜的清泉,宋词是飘香的落花。掬一捧清泉,拾几片落花,于是芳香四溢。在诗词的芬芳里,我渐渐有了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而其间的种种,只有我能读懂……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作文
26.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在许多重要的时刻,我们会用一些仪式来纪念、来表达。但有人说:日常生活也需要有仪式感。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对于日常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你有何思考?

2021届上海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上海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上海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大行书”,是苏轼最有名的即兴创作诗词,也是他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时的人生感叹。

内容伤感孤独,诗帖苍凉多情。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一场文字狱被贬黄州三年。

在元丰五年(1082)三月的寒食节,他联想到了当时失意的政治和窘迫的生活,于困乏中触景生情写下了此帖: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黄庭坚曾评价苏轼书法的结字特点,戏言“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

”“石压蛤蟆”的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结体扁平的特征。

整体上来讲,《寒食帖》的整体结构非常有苏轼的特点。

从第一个字“自”到“起”有很大的区别,并且在中间,当作者写到关于家乡的思念时,字体突然变大,以示他突发的感情。

苏轼的这部诗帖在布局和章法方面,行距宽、字距紧,但整体又看起来让人舒服。

一行一行读下去时,我们就能通过作者的字体布局进行简单分析。

比如,通篇书写的节奏由慢到快,在开头部分还能压抑住内心的情感波动,字的大小保持得比较均匀,但当想起悲伤的事,便肆意挥洒,当时悲壮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寒食帖》整体可以从右向左分成三个部分来体现作者创作时的感情波动,第一部分只包括了两行字,因为这里的字还只是大小均匀;第二部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一段体现出了苏轼的情感变化——由压抑到放肆;而第三部分的“破灶”二字开始了整个诗帖的高峰,以示自己的悲痛之情已达到极致。

《寒食帖》里的每个字眼都有自己表达的含义,而这些令它们独一无二的特点是苏轼那厚重而灵动的线条。

2021届上海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届上海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届上海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谱家训:传承君子之风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还通过家谱、家训等渠道,使传统伦理在家庭落地生根,转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每一个人都诞生并生活在一定家庭之中,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和薪火相传的同时,都会或隐或显地积淀并形成某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家风。

一般说来,家风既包括有文字及实物遗存的有形部分,也包括仅是口头和行为传授等随时消失的无形部分,有形的部分以家训、家谱等为载体,固然有助于家族文化的传递和弘扬;无形的部分如长辈的言谈等虽然往往随生随灭,但它多半留在后辈心中,对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家族风气形成同样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家国同构”观念,一方面,家是国的细胞,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

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的家国同构理念,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虽然具体内容互有差异并各具自己特色,但其中所宣扬的立身处世、持家兴业的规则和教导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体认同之上。

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与历代著名家训、家谱秉持和崇尚的做人理念及价值观念等高度契合。

在一定程度上毋宁说,众多家训、家谱所传达的励志勉学、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精忠报国等优良家风,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具体细化,不仅堪称个人和家族成长兴旺的座右铭与传家宝,也是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

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在家训、家谱、家风中扎根开花,不仅有助于崇德向善之风在家族里世代相传,还能够由家族推向村邑、由村邑推向国家。

清代宰相张廷玉作《王氏族谱序》说:“故君子之用心,必将使人知族人之成本于一气,则孝弟亲睦之意,油然自生。

而婚姻洽比之风,因之可以浙及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

2021年上海杨浦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上海杨浦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上海杨浦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魂赵丽宏①到三角街心花园了。

一片空旷,没有你的身影。

听人说,你已经回来了,怎么看不见呢?……从幼年起,诗魂就在胸中燃烧。

母亲携着我经过这条林荫路,走进三角街心花园。

抬起头,就看见了你。

你默默地站在绿荫深处,深邃的眼睛凝视着远方,正在沉思……“这是谁?这个鬈头发的外国人?”“普希金,一个诗人。

”“外国人为什么站在这里呢?”“哦……”母亲笑了,她看着你深思的脸,轻轻地对我说,“等你长大了,等你读了他的诗,你就会认识他的。

”我不久就认识了你。

你的身边永远是那么宁静。

坐在光滑的石头台阶上,翻开你的诗集,耳畔就仿佛响起了你的声音。

你在吟你的诗篇,声音像山谷里流淌的清泉,清亮而又幽远,又像飘忽在夜空中的小提琴,优雅的旋律里不时闪出金属的音响……你还记得那一位白发老人么?他常常拄着拐杖,缓缓地踱过林荫路,走到你的跟前,一站就是半个小时。

那天正读着你的《三股泉水》。

你的“卡斯达里的泉水”使我困惑,这是什么样的泉水呢?正好那老人走到了我身边。

“老爷爷,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卡斯达里的泉水’吗?”老人在我身边坐下来了。

那根深褐色的山藤拐杖,轻轻在地面上点着。

他的话,竟像诗一样,和着拐杖敲出的节奏,在我耳边响起来:“卡斯达里的泉水不在书本里,而在生活里。

假如你热爱生活,假如你真有一颗诗人的心,将来,它也许会涌到你心里的。

”梦里也仿佛听到一声巨响,是什么东西倒坍了?有人告诉我,你已经离开三角街心花园再也不会回来了……我奔跑着穿过黄叶飘零的林荫路,冲进了街心花园。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触目惊心的一幕:你真的消失了!花园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座破裂的岩石的底座,在枯叶和碎石的包围中,孤岛似地兀立着…我呆呆地站在秋意萧瑟的街心花园里,像一尊僵硬的塑像。

蓦地,我的心颤抖了——远处,依稀响起了那熟悉的拐棍叩地声,只是节奏变得更缓慢,更沉重,那一头白发,像一片孤零零的雪花,在秋风中缓缓飘近,飘近……是他,是那个老人。

2021年上海中国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上海中国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上海中国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第一部集中记录神话片段和原始思维的奇书曰《山海经》,是极其富有象征意味的。

它呼唤着山川湖海的精灵和魂魄,黏附着泥土和方域。

更值得珍视的是,《山海经》吉光片羽般展示了初民以神话思维所构想和理解的人间的“历史”。

英雄神话在《山海经》中出现了,它是初民在形式中以自身的意志、力量和智慧与天地比试高低,凭借惊天动地的行为对意志、力量和智慧赋予崇高的礼赞。

“不量力,欲追日景”是世人对于夸父的志趣和命运的一种异说。

但夸父之驰名古今,完全得力于《海外北经》的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行文有囊括六合、举重若轻的气魄。

夸父逐日的目的并未明言,目的就是光芒逼人地显示自我存在的逐日行为本身,他由此成为失败了的悲剧英雄,成为悲剧英雄之后,还要弃杖成林,福荫后世。

在这里,一种生命的强力、意志的强力,简直是力透纸背了。

精卫填海的故事较为单纯。

《北山经》说: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故”。

鸟的形状、色彩、鸣叫,是温婉动人的,想不到其内中包含着如此不可摧折的复仇意志:“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这幅画面与夸父逐日相映成趣,一者气势磅礴,一者幽邃精微。

西山、东海足见其远,小鸟微木与浩瀚沧海形成强烈的反差,谱出一曲小与大相较量的意志之歌。

原始的力之美也存在于英雄神话与战争神话相交织之中。

例如,黄帝与蚩尤之战。

《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大荒东经》中:“应龙处南极。

”描写涉及之处,足见双方的规模之大、阵容之盛、对抗性之强、鏖战程度之激烈。

这真可谓初民心目中的“立体战争”,天,上地下,人、神、天象变迁相交织,以战争神话的形式显示了“天人合一”哲学的原始风貌。

2021学年上海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1学年上海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1学年上海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晋·李密《陈情表》)(2)或因寄所托,。

(晋·《兰亭集序》)(3)黄庭坚的诗歌理论讲求“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登快阁》中的“,。

”两句,就是化用了杜甫《登高》中的名句。

2.选择题。

(5分)(1)下列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2分)A.王老师一生治学严谨,教学兢兢业业,待人平易可亲,堪称为人师表。

B.有人常在网上发表惊世骇俗的言论,以为这是标新立异,不知其实是可圈可点,惹人厌烦。

C.新冠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武汉市万人空巷,整座城市的人用坚忍守护着更多人的平安。

D.在辩论赛上,小明同学总能抓住对方辩手的逻辑漏洞,一针见血、振振有词。

(2)把下列四句话填写到语段中,使语意完整,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百年,是中国文艺理论发生巨变、取得辉煌成绩的一百年。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研究中国共产党,,,,对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未来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

①在其探索和跋涉过程中有何经验与教训②是如何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断迈向新形态的③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④在其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思考和总结;A.④①③②;B.①④②③: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自我”在中国是一个新概念庄晓丹①这几年中国人对待心理学是工具化的,从我的临床经验看,100个人里可能只有1个人是完全为了探索自我而来的,通常多数来访者都是想知道“我该怎么办”。

他们不太看重了解自己,对自己也不太有好奇心。

②在这种概念模糊的背景下,我们谈论中国的“自我”和“自我探索”,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

我甚至觉得西方意义上的“自我”,中国过去可能是没有的。

③西方的“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中国的“我”是关系性的存在,比如:对于父母来讲,“我”是子女:对于领导来讲,“我”是下属:对于妻子来讲,“我”是丈夫等等。

2021年上海杨浦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1年上海杨浦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1年上海杨浦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①《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

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儿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

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②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

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

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评说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

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评批者有意让读者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

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

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山为“大荒山”。

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

” 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

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

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

“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

人参常被称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

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③“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

很早以前,满族人中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

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2021届上海市中国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上海市中国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上海市中国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这意味着,历时五年多的编纂,中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

7编加附则、84章、1260个条文……从“高空坠物谁负责”“职场性侵咋预防”“遛狗不栓狗绳怎么办”等社会热点,到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明晰企业市场交易规则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第正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纵观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

从1804年《拿破仑民法典》为现代意义的法典奠定基础,到1896年《德国民法典》带动制订民法典的世界风潮,编纂民法典是一个国家走向法治现代化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编纂一部适应时代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恰逢其时。

尊重科学规律,民法典适应时代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也带来许多新的法律课题,民法典对此作出了明确回应。

例如,在人格权编中,为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确立了明确的行为规范,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等等。

英国路透社注意到,这是中国首次确立个人隐私权和个人数据权。

建立一部内涵丰富、体例完整的民法典无异于给行业一度存在的“隐私换便利”灰色地带画上红线,更好地平衡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立足本土实践,民法典符合中国国情。

民法典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

民法典开宗明义指出“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踏莎行》)(3)《师说》中年龄、学问相仿的士大夫耻于从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重阳佳节,学校书法社的同学们到养老院做志愿者,想为老人们写一幅书法作品增加节日气氛,你认为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2分)A.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B.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C.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D.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尽管越来越多的文化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其他领域的学者十分重视文化问题,但是,__________________ ,相反,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的探讨和研究,导致文化内涵日益丰富②不同学者探讨文化问题的视角、层面、问题域都差异很大③关于文化本身的界定并未由此而形成公认的、一致的意见④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和无所不在的特性,导致文化界定困难A.②①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文学的真实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是文学现代性的后果之一。

古代文学不是那么讲究“真实”,苏东坡轻蔑地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燕山雪花大如席”“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古代诗人从不以这种夸张为忤;传奇、笔记乃至《三国演义》《红楼梦》之中出现一些神魔鬼怪或者灵异事件,没有人觉得会有什么不妥。

然而,借用马克斯·韦伯的说法,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祛魅”。

自然科学清除了种种魑魅魍魉,物理学、化学或者生物学的世界清晰可解,科学实验让世界一一再现。

在这种风气下,文学祛魅尾随其后。

②如今看来,许多人可能低估了“真实”问题的复杂程度。

事实上,“真实”涉及的许多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例如,“真实”的个人经验与集体经验,“真实”的科学标准与感官标准,“真实”与种种知识门类的关系,“真实”与种种观测仪器和描述符号的关系等等。

最近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虚拟空间是否真实?正如《黑客帝国》这部电影所展示的那样,我们的所见所闻会不会仅仅是某些大型计算机制造的虚拟景象?庄生梦蝶抑或蝶梦庄生,我们如何判断那个所谓的“真实的荒漠”不是来自另一台计算机的虚拟景象?另一个尾随而至的难题是,如果我们不信任计算机的虚拟,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信任物理实验室仪器的种种结论?③从这个意义上,文学考虑的不是“真实”,而是“真实感”。

“真实感”的标准不在于是否吻合科学知识,而在于是否可以视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之所以让人感到“真实”,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这种性格丝毫不陌生,尽管我们无法见到猪的外形和这种性格的结合。

相反,相对论所说的时间与空间的弯曲就不那么真实,因为这种理论推导无法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哪怕这是一个正确的科学结论。

所以,文学的“真实感”产生的真正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之,“真实感”的丧失令人不安。

④日常生活是由各种细节组成的。

如何运用各种细节进行叙事,这是对于作家艺术才能的考验。

批评家因为某一个特殊的主题——例如“寻根”“苦难”“孤独”——褒奖某一作品的时候,作家或许会嗤之以鼻。

质量上乘的作品通常血肉丰满,有时作家会使用“纹理”这个词给予形容。

如同一篇论文的论证质量取决于作者思想的缜密程度,许多杰作往往纹理细密。

这些作品的质地坚实厚重,人们甚至很难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这些杰作的主题。

相反,一些貌似尖锐的作品内容单调。

⑤许多深刻的主题未必诉诸大幅度的动作情节,而是更多体现于各个生活细节。

作家通常知道,虚构一个精彩的情节远比虚构精彩的细节容易。

叙述比描写容易。

离奇的情节可以上天入地,海阔天空;坚实的细节才能让这些情节返回人间。

如果情节的离奇程度超过了细节的负担能力,说服力就会急剧下降。

⑥当然,文学重视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这不是倡导鼠目寸光,仅仅关注我们身边的琐事而不考虑时代的重大事务;也不意味着艺术向蝇营狗苟的世俗屈服。

不能将现实主义想象为无条件的接纳庸俗,不能将文学想象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

我们宁可说,文学关注日常生活的意义在于批判日常,并且从日常之中发掘出特殊的能量。

如何集聚起日常生活之中最富于意义的那些部分,这是一个富有潜力的命题。

文学形式凝聚了某些日常生活,也删除了某些日常生活,分散的日常生活由于文学形式的作用,成为各种悲欢离合、恩怨情仇的故事。

(选自南帆《文学、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有删改)3.第①段中“文学祛魅”在语境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论证效果。

(4分)5.填入第③段空白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A.日常生活进入文学,人们感到文学作品等同于日常生活。

B.日常生活进入文学,人们感到文学作品散发熟悉的气息。

C.日常生活进入文学,人们感到文学作品不能有虚构成分。

D.日常生活进入文学,人们感到文学作品不能有科学理论。

6.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A.古代文学很少描写日常生活的细节,它从观念上对此嗤之以鼻。

B.现代文学关注日常生活的细节,因为细节构成作品细密的纹理。

C.真实丰富的细节,经过作家的有机整合,成就了作品的说服力。

D.真实细节与特殊主题的结合,才是成就作品说服力的根本原因。

7.在第⑥段中,作者认为“文学关注日常生活的意义在于批判日常,并且从日常之中发掘出特殊的能量”,请从《哦,香雪》《药》《变形记》《守财奴》中任选一篇为例对这句话进行分析。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乡下的老鼠也进城干亚群①一下绵绵细雨,村里像拉上了一层幕布。

门有半掩的,鸡有半睡的,而人是半醒的。

如果不是他的吆喝,村庄似乎要沉睡不醒了。

②“修伞哉,伞好修哉”,他从村头喊来,一直喊到村庄深处。

半掩的门吱呀一声,母亲撩起围裙擦了擦手,一把抓起草帽,不顾脚下地滑,一扭一甩,跑到篱笆边,隔着两个菜园,“喂,修伞。

”“好咯,就来。

”对话结束,而他的吆喝却继续着,一桩活已接,他还要攒那些半掩门后的伞,七弯八拐,一路丢下他的“修伞哉”。

③母亲给他一把椅子,他找了一片光亮,坐到屋檐下。

他随身携带的家伙非常简单,就一只黑色的人造革皮包,也不知背了多少年,皮包的边边角角露出白色的线头。

皮硬邦邦的,鼓的地方鼓,不鼓的地方拼命往里凹。

拉链形同虚设,豁着一张大嘴。

地上一放,皮包像蹲却蹲不稳的老人,得靠着椅子脚才勉强稳住。

母亲示意我给他泡一杯茶。

我小心地捧着茶走到他身边,他弹簧似的站了起来,双手接住,嘴里不停地说“罪过,罪过……”④母亲从屋里找出两把伞,一把是黄色的油纸伞,另一把是黑色的布伞。

两把伞的伞骨都出现了问题,一把撑不开,一把撑开后收不拢。

母亲问他修两把伞要多少钱。

他说,阿嫂你放心,不会多收你一分钱的。

说着,他从包里掏出几件工具,还有一圈尼龙绳,一并放在脚边。

他端起茶杯,噘起嘴,朝着杯口呼呼几下,像风吹过荷塘。

他喝过三口后开始干活。

⑤他的手脚很利索,一拧一绞,左右摆弄了几下,伞面与伞骨分离了。

病伞骨在他手里转了两圈后,他又一拧一绞,几根病伞骨从伞架上撤了下来。

他俯下身,在黑色人造革包里翻拣出三四根半成品的伞骨。

他按伞骨的比例大小把半成品的伞骨重新绞过,再固定到伞架上。

每装上一根后,他撑开伞架,慢慢朝左转一圈,又慢慢向右转一圈,目光紧紧盯着伞架。

他感觉到不顺眼的时候,伞停止转动,一手握住伞柄,一手捉住他发现的“病灶”,待确定此处无疑时,握伞柄的手抽了出来,两只看似粗笨的手在伞架上灵活收放。

⑥拿出一根针,穿好线,顺着伞骨节把伞面牢牢缝住,这已是最后一道程序了。

他把伞撑开,在他手里漂亮的一转,对我母亲说:“嫂子,伞修好了,你看一下。

”“哒”,伞稳稳地撑住。

“噗”,伞顺从地收拢。

那一开一收,像戏中的表演。

母亲脸上浮出满意的笑容。

他也笑了笑,如同舒展的茶叶。

⑦结算工钱的时候,他说:“嫂子,伞面上的几个破洞修补和伞柄的调换不算钱,其他的我就老实不客气了。

”母亲一看,伞上的几个小洞小眼果然没有了。

母亲一边夸他手艺好,一边赞他人实在。

他端起茶杯,茶叶已沉入杯底,呷了一口茶,说:“手工活,不要成本的。

”⑧雨继续绵绵密密地下着。

他丢下的吆喝还没人来捡,村庄似乎又要沉睡过去。

我给他续了两次茶水,每次他都说,别添了,我马上就走。

可屁股一直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

等我想第三次给他添水的时候,隔壁的翠婶撑着一顶“蝙蝠伞”过来喊他去修伞。

他的吆喝终于有人捡到了。

他霍地站了起来,一口喝干杯里茶水,“啪”的一声,泼干净了茶叶。

转身往自己坐过的竹椅上拍了几拍,一把抓起椅子搬到了屋里。

母亲想客套一下都来不及,他的动作实在太快了。

⑨有一天,下雨的村庄忽然变得曼妙多姿,漂亮的花伞在雨天一朵一朵地盛放,而黄油纸伞与黑色的布伞成了老年伞。

再后来,那些漂亮的花伞又一朵朵从村庄里消失了,一把把好伞被小伙子和姑娘们带到了外面,而回来时从不记得带回,因为,年轻人总是选个晴天回村。

家里剩留的是一把把坏伞,那些坏伞躺在家里的角落,灰头土脸的从晴天到雨天,似乎没有人记得去撑开它们。

他来了,几个熟悉他的人还会让他修修伞,有一次他指了指角落里的那几把坏伞,说:“这几把不修了?”我母亲说,那几把伞修了也没人撑,孩子们都去外面了,这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出去了。

临走时,母亲见他的雨披有些破,遮了前面湿了后面,便拿出一把旧伞给他,说是不用还了。

他愣了一愣,伸手接过了伞。

他撑着我家的伞慢慢离开我们的村庄。

⑩1988年,我离开村庄到了县城。

经过古桥时能看到一把大圆伞,有一个人整天坐在伞下,旁边有一辆箱式的手推车,箱上有一只小白鼠在小圆台上奔跑。

我觉得好奇,走近。

他一眼认出我,说:“长成个大姑娘了。

”我不知道怎么称呼修伞师傅,因为,他身旁那只黑色的皮革包不见了,而是成包成包的老鼠药。

⑪我说:“你还去我们村子吗?”⑫他笑着,摇一摇头,说:“乡下的老鼠也进城了。

”(有删改)8.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3分)9.本文第⑤段的语言有独特之处,请对其加以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