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浙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能量复习提纲

浙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能量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能量一、电和磁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

2.1820年,丹麦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把开关。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二、电磁铁1.像这样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有极。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和有关,当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当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3.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磁铁是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组成。

(2)电磁铁只有才有磁性。

(3)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

三、电磁铁的磁力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铁芯的大小等有关。

注意:此实验中线圈圈数差别大,实验现象更明显。

多做几次实验,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五、神奇的小电动机1.换向器的作用是,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2.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

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换向器,后盖上有。

3.电动机是的机器。

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六、电能和能量1.能量有等不同的形式。

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

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

2.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3.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七、电能从哪里来1.各种各样的电池:干电池(普通电池和钮扣电池)——转化成;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成,不能储存电能,只能即时使用;蓄电池——放电时把变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

(用的形式把电能储存起来)2.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发电机。

3八、能量和太阳1.煤是由变成的。

古代植物死后,经过沉积作用,被泥沙覆盖,与空气隔绝,又经过地壳的变动,被埋到很深的地下,长期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了煤。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能够产生磁性,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科学史上把1820年确定为电磁学诞生的一年。

2.用线圈和指南针能够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4.不要长时间接通电磁铁,以免电池耗电太多被损坏,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5.怎样制作一个铁钉电磁铁?答:用有绝缘皮的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50圈~100圈,导线两头留出10厘米~15厘米做引出线。

固定导线两头,以免松开,用砂纸把导线头磨光亮,就制作成了一个铁钉电磁铁。

6.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导线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接法相关。

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除了与线圈圈数、使用电池数量相关,还与线圈的粗细长短、铁芯的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1)线圈圈数多则磁力大,线圈圈数少则磁力小;(2)电池多则磁力大,电池少则磁力小。

8.(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能够改变的,改变线圈圈数或改变电池数量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2)电磁铁的南北极是能够改变的,改变导线缠绕的方向或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都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9.怎样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答:用一根较长较粗的导线,两节电池,一根较长较粗的螺丝帽栓(带有螺丝帽和两片垫圈)就能够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了。

方法是:螺丝帽刚好完全旋进螺杆,螺杆不伸出螺帽,在两片垫圈间密绕线圈200圈~300圈,用两节电池做电源,这样的电磁铁磁力较强。

假如用漆包线效果更好。

10.电磁铁与普通磁铁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磁铁是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线圈和铁芯组成。

(2)电磁铁只有通电才有磁性,普通磁铁本身就有磁性。

(3)电磁铁的南北极能够改变,而普通磁铁的南北极是固定的。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 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     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班级姓名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蜡烛的特点是:受压时易变形、容易破碎。

(有点软,容易弄碎)(括号里未课本上)3、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包括: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游离碳,表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新物质。

4、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钢锭属于形态变化,其他的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在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中,有的表现为性质改变,如生鸡蛋加热为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有的是颜色发生变化,如树叶颜色由绿变黄或变红;有的出现了发光发热的现象,如点燃火柴;有的产生了气泡,如盐酸滴在石灰石上,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5、生鸡蛋放入白醋中,我们会发现鸡蛋上出现许多小气泡,过一段时间,蛋壳变软,慢慢变成其他物质;将饮料罐压扁,饮料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变成别的物质;在碱块中加入少量白醋,碱块上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并逐渐消失,变成别的物质;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会看见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地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烧杯底部会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石灰水已经变成了别的物质;将白糖加热融化时,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虽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将熔化的白糖继续加热,白糖会变成褐色或黑色,说明白糖已经生成了别的物质。

6、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答:蜡块加热时,由固体变成能流动的液体,冷却后,熔化的蜡烛没有变少,又慢慢变回了固体。

7、做蜡烛燃烧的实验。

实验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片),观察它的底部。

实验现象:(1)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滴。

(2)烧杯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白瓷碗(片)底部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产生了水、二氧化碳和游离碳等新物质。

做蜡烛燃烧实验时,火焰不能集中加热烧杯的一个地方,要转动烧杯,使之均匀受热,以免烧杯爆裂。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三单元能量一、电和磁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

2.1820 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断开。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二、电磁铁1.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有南北极。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正负极接法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3.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 1)磁铁是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线圈和铁芯组成。

( 2)电磁铁只有通电才有磁性。

( 3)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

三、电磁铁的磁力(一)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等有关。

2.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表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我们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改变的条件)线圈圈数怎样改变这个条件1 线圈 20 圈,2 线圈 40 圈,3 线圈 60 圈实验要保持那些条件不变电池的节数,电线的粗细,铁芯的大小等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四、电磁铁的磁力(二)1.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关系的研究计划表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多少有关系吗?我们的假设电池节数多,磁力大;电池节数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改变的条件)电池节数怎样改变这个条件1.电池 1 节 2.电池 2 节 3.电池 3 节实验要保持那些条件不变线圈圈数,电线的粗细,铁芯的大小等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多少有关系,电池节数多,磁力大;电池节数少,磁力小。

2.在进行科学探究中,探究的顺序: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4.收集事实与证据5.检验假设6.交流五、神奇的小电动机1.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消逝的恐龙导-【通用,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消逝的恐龙导-【通用,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交流
观察图片,说一说现代马是怎样进化而来的?
现在的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5000万年前出现了始祖马,经过进化,到 了3500万年前,进化成了渐新马,渐新马经过2000万年的进化,进化成了中 新马,到了100万年之前,中新马进化成了现代马。
交流
始祖马经过近5,000万年的进化,终于进化成了现代马。我们从图片可 以看出现代马和始祖马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大家想一 想,马在进化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地上跑的恐龙
雷龙
棱背龙
动手
水里游的恐龙
鱼龙
蛇颈龙
阅读
三角龙 :生活在距今 7000 万至 6500 万年前(晚白垩纪),科学 家在北美洲发现了三角龙化石。三 角龙看上去就像一头巨型犀牛,体 重约 10 吨。 它的鼻子上长有一只 短角,额头上长有两只长角,因此 得名“三角龙”。 三角龙以植物为 食,它的牙齿像剪刀一样,可以把 植物剪下来切碎。
交流
马门溪龙 :生活在距今 1.55 亿 至 1.45 亿年前(晚侏罗纪), 科学家在中国发现了马门溪龙化 石。马门溪龙的脖子是迄今所有 动物中最长的,它的长脖子由19 节颈椎骨支撑,使得它可以轻易 吃到高大树木上的树叶和嫩枝。
交流
似鸡龙 :生活在距今 7000 万至 6500 万年前( 晚白垩纪),科 学家在蒙古发现了似鸡龙化石。似鸡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似鸟类恐 龙。似鸡龙非常矫健和轻盈,它有着长长的腿骨,大腿肌肉发达, 强健有力,踝骨和脚骨长而细,能够迅速地奔跑。
脚印化石 蜻蜓化石
小昆虫化石 羽毛化石
阅读
阅读资料,说说化石形成与发现的过程。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 数的生物,这些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被当 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生物的有 机质被分解,遗体、遗物的坚硬部分和痕迹被沉 积物包裹,并被矿物化。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第3单元)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第3单元)
9、日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 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 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 地球上影子里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 一 部分或完全看不到,这样就形成了日食 。 (如右图所示)
10、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类型 。 一 般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 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
2012年
神舟九号”飞天, 景海鹏 、 刘旺 、 刘洋乘组进入太空, 其中刘洋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2013年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 航天员聂海胜 、张晓光 、王亚平飞上太空, 开启中国人首次太空授课。
2013年
“嫦娥三号”发射, 这是中国第 一 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 月面巡视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亮相太空。
1999 年
“神舟一 号”发射, 是我国第 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中国第 一 个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发射, 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2005年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 航天员费俊龙 、 聂海胜飞天, 首次实现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
2007年
首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发射, 正式开始独立自主建设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13、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北斗七星;小熊星座的主要标志是北极星。
14、光年是长度单位,一 般被用于衡量天体间的时空距离 。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一 年所经过的距离。
15、组成北斗七星的七颗星其实离我们的距离并不相同, 它们分布在离我们有 50 ~ 150 光年远的宇宙空间里。从宇宙中不同的角度看,七颗星组成的形状是不同的。
11、 为了便于辨认, 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 群 , 划分成不同区域, 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 、 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 , 并且给它们命名, 这些不同区域就称为星座。 1928 年 ,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统将全天星空划分为88个星座。 比如大熊星座 、 白羊星座。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滑 轮 滑轮类型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 作用 省力 改用用力的方向 既省力又转变用力方向六年级《科学》上册学问要点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便利的装置叫作机械。

2. 像撬棍这样的简洁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抑制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 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 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洁机械叫做斜面。

9.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 各种简洁机械的比较:12. 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3. 自行车上的各局部应用了哪种简洁机械?杠杆 简洁机械举例 省力杠杆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斜面 盘山大路、大桥引桥、螺丝钉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车把手轮轴车上的螺丝钉斜面刹车杠杆车轮和车轴轮轴大齿轮和小齿轮轮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杠杆车铃的按钮杠杆脚蹬轮轴其次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 (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简洁弯曲和断裂。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复习资料
16.人们可以将金属熔化、拉伸、弯曲、成形和再成形,制造出复杂精密的工具。
17.剪刀是斜面和杠杆的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
18.剪刀的刀刃和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成杠杆。
19.评价一种工具的使用效果,可以根据是否省力、是否省时、是否安全、是否灵活、是否方便等多个指标。
20.印刷术是一种技术,是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1.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2.活字印刷术步骤: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23.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人工拓印到机器印刷,从大型印刷机到家庭打印机,每一次变化都让知识的普及和交流更加有效。
24.活字印刷术的作用: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加快了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更多新的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10.车轮是一种轮轴。
11.轮轴是由半径较大的轮和半径较小的轴组成。
1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13.用螺丝刀拧螺丝钉时,运用的是轮轴的工作原理,用螺丝刀撬油桶的盖子时,运用的是杠杆原理。
14.车轮运输的特点:省力、灵活、用时短、平稳等。
15.轮轴的例子:水龙头、扳手、滑轮、车轮等。
25.文字传播与视频传播相比,文字传播可以快速获得信息,但比较抽象,理解可能有难度;视频传播直观生动、详细,但花费时间相对比较多。
26.书籍是人类信息交流和传播的一种工具。
27.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就像一个齿轮,推动工具和技术共同发展。
二、识图:
1.杠杆类工具的杠杆三要素:
2.轮轴的轮和轴: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复习资料
一、基础知识:
1.像钳子、镊子等生活中常用的物品都可以叫做工具,而制造、使用它们所用到的知识、经验、方法等都可以叫做技术。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科书)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科书)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最新六年级(教科书)复习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自然界中取出的水里含有:水蚤、蓝藻、鼓藻、钓钟虫、草履虫、轮虫、细菌等。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他的业余爱好是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

5、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6、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有:细菌、霉、病毒。

7、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有:变形虫、啤酒中的酵母菌、病毒、大肠杆菌、蓝鲸、硅藻。

8、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是不能太久,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9、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10、细菌的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11、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例如:牙齿表面的细菌靠食物的残渣生活。

12、细菌的功: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13、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腐生细菌能使食物变质。

14、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15、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的方法: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

16、馒头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7、怎样防止食物发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18、霉的功有:制酱、做腐乳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

19、霉的过: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20、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其他的霉生产出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多种抗生素。

21、胡克发现了细胞。

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22、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叫“积木”,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23、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24、“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我国东汉时期的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六年级上册科学三四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

六年级上册科学三四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使指南针发生偏转。

在导线上方和下方的指南针偏转的角度相反。

导线绕成线圈立着放,磁力最大,指南针偏转角度最大成90°。

2、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4、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并且可以相互转换。

5、(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电池正负极的接法)都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6、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之间的距离有关:线圈与铁芯距离近磁力大,距离远磁力小。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7、电磁铁运用的领域:电铃、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电磁炮、磁带等8、电动机由外壳(外壳上有磁铁)、转子(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后盖(电刷)组成。

转子上面有(三组)线圈。

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9、电动机里电流是由:电池(正极)→后盖接线→电刷→换向器→线圈→换向器→电刷→后盖接线→电池(负极)。

10、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11、使转子转动速度加快的方法有(加大电流)、(磁铁靠近转子)、(用两块磁铁)、(用强力磁铁)。

12、改变转子转动方向的方法:A同时改变两块磁铁的两极B改变电池的连接方向13、能量有电能、热能、声能、光能和化学能等多种形式,运动的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也叫机械能)。

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

14、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够转化。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物质在变化复习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物质在变化复习资料

空中海洋—制作,欢迎使用!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复习资料第一节蜡烛的变化1、★探究蜡烛的变化实验准备:蜡烛、火柴、小刀、镊子、铁片、烧杯实验探究:我的结论:(1)蜡烛切割和熔化时,仅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

(2)蜡烛燃烧时,有新的物质生成。

2、★物质的两类变化: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其中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以及性质的改变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3、★形态的变化(物理变化):铁水变成钢锭、水的三态变化、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熔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树叶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把带壳的生鸡蛋放到白醋中、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往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铁钉生锈了、馒头发霉。

第二节铁钉生锈了★1、铁钉生锈的实验A研究的问题:铁钉生锈的原因是什么?B假设:如果把铁钉放在水里,则铁钉就会生锈。

C实验器材:三支试管、三根未生锈的铁钉、一些蒸馏水、少许植物油、一支滴管、软木塞D 实验步骤:⑴往三支试管里分别放入三根未生锈的铁钉,并把三支试管编号;⑵往①号试管里加入蒸馏水,但不要没过铁钉;⑶往②号试管里加入蒸馏水,直至没过铁钉,并滴入几滴植物油。

(目的:把蒸馏水及空气隔开);⑷把③号试管用软木塞塞住(把试管内的干燥空气及外界隔开);⑸一周后观察它们。

E实验现象:①试管内的铁钉生锈了,②③试管内的铁钉没有生锈。

F实验结论:铁钉在有氧气、有水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2、铁钉生锈给人类造成很多的危害,你知道生活中如何防锈的吗?4、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第三节变色花123、★如何制作紫甘蓝试剂?⑴将紫甘蓝(约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⑵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约50-60℃);⑶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⑷用牙签在塑料袋底部扎一个孔,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中。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等四、怎样放得更大1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熟悉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熟悉微小世界的紧张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置—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用。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XXX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XXX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小结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小结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复
习知识点小结
本文档旨在对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复知识点进行总结。

以下是该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硬度等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

- 物质的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时的状态改变,如燃烧、溶解、融化等。

2. 物质的三态和相变:物质的三态和相变:
- 物质存在三种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不同态之间可以发生相变。

- 相变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过程。

3.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 材料可以根据来源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 材料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如延展性、磁性、
导电性等。

4. 引力和重力:引力和重力:
- 引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

- 重力是物体的质量和地球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物体
下落的速度和轨迹。

以上是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复知识点小结,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六年级《科学》上册整理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上册整理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1、工作时能使人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等;2、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做事情常常利用(工具)来帮忙,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科学原理);学校旗杆顶部的滑轮属于(定滑轮)。

3、根据杠杆作用的情况,我们可以把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三大类。

4、(杠杆尺)是我们研究杠杆秘密的好材料,使用杠杆尺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将它调节到(水平平衡)状态。

5、完成下图的补充。

名称:名称:名称:作用:作用:作用:6、标出下列杠杆三个点的位置。

7、填写自行车各部分器械位置及其机械原理、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在实际设计中,我们把“—”材料做成“T ”、“工”、“口”等异形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材料的(形状),就能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纸包装箱用的材料叫做(瓦楞纸板);纸包装箱用瓦楞纸板的原因就是将单块抗弯曲能力不强,但用料较少的瓦楞纸板,通过(形状)的改变,增强其抗弯曲能力;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公元606年就用石料建造了跨度达37.02米的拱桥,这就是著名的(赵州桥);自然界中巨大的石拱屹立千年不塌,人们因受到大自然的启发,建造了(拱门)、(拱窗)和(拱桥)。

4、(框架结构)是建筑物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既可以(省材料)又能(达到很高的高度),5、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稳定性好);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

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人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足拱)可以更好地承载人的重量;6、建造高大的铁塔,不仅要做到(结实不变形),还要保持(直立不倒);建造高大铁塔的首要条件是地基必须要(稳固)。

7、(桥)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桥)能帮助跨越江河、峡谷、道路和其它障碍,是我们生活只常见的(建筑);从桥的结构看,除了(拱桥、梁桥、拉索桥)外,还有(浮桥)等;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减少(桥墩)的负担,还可以增加桥面的(跨度);日常生活中的拉索桥可以分为(斜拉桥)和(悬索桥)两种;在拉索桥中,(钢缆)是桥的主要承重部件;我国的江阴大桥是一座(斜拉)桥,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是世界著名的(悬索)桥。

六年级科学12册第三单元(宇宙)复习题

六年级科学12册第三单元(宇宙)复习题

六年级科学12册第三单元(宇宙)复习题一、填空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球紧紧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转。

月球直径大约就是地球的(1/4)。

月球引力大约就是地球的(1/6)。

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顺利地在月球上降落,(阿姆斯特朗)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5、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6、月相变化就是(月球)紧紧围绕(地球)太阳过程中构成的,变化就是存有一定规律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至失。

7、月球就是一个(不闪烁)、(不透明化)的(球体),我们看见的月光就是它(散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见的(月球被太阳点亮的部分)。

由于观测的角度相同,所以看见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相同。

8、(环形山)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9、环形山的构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喷发)就是主要原因。

这种观点指出环形山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喷发后遗留下的痕迹。

因为月球上没空气,就相等于太少了一层维护,并使喷发更强烈和频密。

10、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1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12、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前后,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13、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有月全食、月偏食。

14、对月球的积极探索历程:肉眼观测→天文望远镜→观测飞行器→登月实地考察15、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1、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2、上半月,人们看见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小,直至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见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至朔月,亮面在左侧。

六年级科学下第三单元宇宙基础知识

六年级科学下第三单元宇宙基础知识

六年级科学(下)第三单元(宇宙)基础知识温习提纲第三单元宇宙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

月球也在自转,但咱们从地球上看,只能看到同一个面孔。

2.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

月球上是真空,连声音也无法传播。

3.月球直径是地球的1/4,质量是地球的1/80,体积是地球的1/49,引力是地球的1/6。

4.月表的温度转变超级猛烈。

白天最热时,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可降到-183℃。

5.月球地形的最大特点是散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6.环形山的特点:散布杂乱随意,数量众多,大小深浅不一。

7.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人类曾有过量种猜想,有“撞击说”,“火山喷发说”,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8.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7月21日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郎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足印。

9.“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XX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0月16日成功返回,航天员是杨利伟,他在太空可能飞行了21小时。

10.“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XX年10月1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0月17日成功返回,航天员别离是费俊龙、聂海胜,他们在太空可能飞行了115小时。

(补充:XX年9月27日,神州7号成功发射,中国宇航员翟志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成功返航。

)11.农历上半月,咱们能够在黄昏观看月相;农历下半月,咱们能够在早晨观看月相。

12。

月球在圆缺转变进程中显现的各类形状叫月相。

月相转变,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一个转变周期确实是农历一个月。

模拟月相实验:黑板——太阳;皮球——月亮;皮球亮面朝着黑板——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

13.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或三十;从右边(西)开始先黑,有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三种。

14.日食形成: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若是三者正益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于是形成日食。

15.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从左侧(东)开始先黑,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是我们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方法。

而在科学学习中,单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今天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可以被划分为三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元素是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例如氢、氧、碳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合规律结合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和二氧化碳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例如沙和水的混合物。

二、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的性质,例如密度、硬度、颜色等。

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燃烧、腐蚀等。

三、常见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在六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有几个化学反应是必须掌握的。

1. 燃烧反应
燃烧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例如,燃木材产生的火焰就是一种燃烧反应。

2.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例如,泡蘑菇时加
入碱水便可以使其变色,就是一种酸碱反应。

3. 钙化反应
钙化反应是指钙离子在空气中接触到二氧化碳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例如,建筑物表面出现的白色物质就是由钙离子和二氧化碳
形成的。

四、物质的分离
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分离出来的过程。

在六
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种物质分离方法。

1. 筛分
筛分是指利用筛子的筛孔大小将不同颗粒大小的颗粒分离出来,例如糟糠、沙子等。

2. 沉淀法
沉淀法是指利用溶解度的不同将混合物中的某些物质沉淀出来,例如制盐时将海水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沉淀物。

3. 蒸发法
蒸发法是指将溶解在水中的物质通过加热将水蒸发掉,从而得
到物质的分离。

例如盐水的制作。

综上所述,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主要涉及物质的分类、物质的
性质、常见化学反应和物质的分离。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
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物质这一基本的概念,并深入掌握其
分类和特征,为未来的科学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