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案:专题四二、王安石变法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案:互动课堂专题四2.王安石变法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案:互动课堂专题四2.王安石变法含解析

互动课堂疏导引导1。

王安石认为国家、农民贫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1)原因:①国家贫困的原因: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②农民贫困的原因:土地兼并严重;政府徭役的繁重;政府不帮农民进行生产.(2)解决办法:动员所有的劳动力去从事生产,以发展社会经济;抑制兼并;减免徭役;耕敛时节补助农民;兴修水利.2。

将青苗、免役、市易、方田均税、均输等法称之为“富国"之法的原因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免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称之为“富国"之法。

3。

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理解新法怎样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1)青苗法:使百姓可免受高利贷商人的盘剥。

(2)免役法: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4)方田均税法:官僚、地主要按土地实有亩数缴纳赋税。

(5)均输法: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

4.关于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比较(1)相同点:①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

②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④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地调整生产关系。

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5.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三不足”即王安石所说的“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第二节《王安石变法》课程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第二节《王安石变法》课程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的教学设计教材依据: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四第二节《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

熟悉其变法举措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及失败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进一步锻炼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对变法内容予以具体细致的分析,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

(2)对照教材以及熟悉的其他中国古代变法实例,比较其时代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

2、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教法与学法:1、教法: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2、学法:阅读归纳法逻辑推理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地主士大夫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高涨,一场更大规模的、更加深刻的改革正在酝酿之中。

(播放一段介绍王安石及变法的视频,让学生对王安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观看完视频介绍后,教师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王安石变法。

(讲授新课):二王安石变法一、变法的背景(设问)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王安石变法的出现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1、积贫积弱的局面导致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变法的必要性除此而外,王安石变法得以推行在当时也已经具备一系列的可能性条件:2、“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习题:专题四二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选修一人民版习题:专题四二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答案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1.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C.均输法D.市易法解析:结合材料中的“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以邀倍息”“贷者常苦于不得”及“破富民以惠贫民”可知体现的是变法中的限制高利贷,由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的青苗法,故A项正确;保甲法是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闲时练兵战时入军,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均输法是政府设发运使,“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采购物资,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市易法是政府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2.从关注民生的角度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是( )A.加强百姓的户籍管理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D.增加农民的劳作时间解析:加强百姓的户籍管理是保甲法的作用,故A项错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属于民生角度的历史作用,故B项错误;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符合关注民生的角度,故C 项正确;方田均税与增加农民劳作时间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3.王安石制定的“强兵”之法有( )①设明法科②保马法③设军器监④将兵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明法科与科举制度的改革有关,因而不属于“强兵”之法,故①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马法、设军器监、将兵法都与军事有关,故②③④正确,所以选择D符合题意。

答案:D4.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这说明王安石( )A.继承了古代墨家的思想B.主张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C.具有注重实用的教育思想D.反对诗赋取士和经义策论解析:墨家思想是立足于小生产者,而不是材料所提到的“天下国家之用”,故A项错误;题干强调实用性,而非强调以天下为己任,故B项错误,C项正确;诗赋与经义也可能实用,王安石对此不一定反对,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

社会原由:土地吞并使农民赋税增添,还要肩负徭役,受阶级矛盾尖利高利贷的剥削,连年的战事和屡次的自然灾祸矛盾详细表现:农民起义和兵变接踵迸发的日民族对峙严重辽和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益激要求改改革朝政的权力同保守权力斗争激烈,出现朋化统治阶级矛盾突出党之争原由: 1、集中军权。

建立不一样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别,推行“更戍法”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积弱帅,帅无常师,训练不精,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2、在荒荒年招募流民当民,军队素质降落积贫3、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军队战斗力积弱表现:对辽和西夏战争败多胜少局面原由: 1、冗官(集中行政权切割宰相职位,官职增添;科举取士的形多;“恩荫”法授官多)成2、冗兵(面对西夏和辽的威迫;为平定社会次序,在荒荒积贫年招募流民当民)3、对辽和西夏战争耗资付给出大批金银和布匹背表现:国家财政的寅吃卯粮,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造成了冗费景的场面背景:积弱积弱的场面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阶级矛盾尖利,北宋统治危如累卵主持:范仲淹、富弼时间: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 年) ------庆历五年( 1045年)初庆历中心:整改吏治,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内容:改革文官升迁制度;. 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长官;重新政视农桑,减少徭役等。

昙花结果:失败。

一现原由 1 、新政冒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受到他们激烈的反对2、有人诽谤范仲淹、富弼等是“朋党”,宋仁宗对朋党的防备;3、改革过于激进。

影响:宋代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和缓,积贫积弱的场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公司感觉危机四伏,因此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宋神原由: 1、社会矛盾仍旧尖利宗起2、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假想获取宋神宗的欣赏用王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场面,除去弊端,战胜统治危机安石时间: 1068 年,宋神宗即位。

决定起用王安石时1069 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间目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场面的根本目的:为了拯救北宋统治危机,稳固封建统治次序内主要措内容作用和收效限制容施1改革科取销了照本宣科的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举制度为主,增添法科取从头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士有益于人材的选拔、培育经典,太学生成绩优秀者不经整顿太和使用,为变法造了舆论,之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设置学有益于改革的推动法武学、医学、律学专科学校,培育特意人材惟才用人1、变法冒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充满了阻力2、用人不妥,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最 3、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奖惩也不够公正结终 4、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摇动及其逝世,使保守派从头得势。

2018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案:专题四二、王安石变法含答案

2018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案:专题四二、王安石变法含答案

1.均输法(1)内容:规定征购督运各地供应京城物资的发运使要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

(2)作用: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市易法(1)内容:在开封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卖出。

(2)作用: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青苗法(1)内容:每年青黄不接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2)作用: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量利息。

4.募役(免役)法(1)内容: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

(2)作用:使原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

5.农田水利法(1)内容: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2)作用:使各地的农田水利明显发展。

6.方田均税法(1)内容: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交纳赋税的依据。

(2)作用:纳税土地增多,政府收入增加。

[深化认知]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欲富国,即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首先就要理财。

为此,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措施,这些措施在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地方官执行不力,变质为官府放高利贷的苛政,结果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1.将兵法(1)内容:①精简裁并禁军,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以提高军队的素质。

②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有才能的人担任。

(2)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保甲法(1)内容:农闲时保丁按时集合,练习技艺,夜间则轮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

(2)作用:国家养兵费用日渐减少,北宋王朝的财政负担有所减轻。

3.保马法(1)内容:由民户代养官马,同时规定了许多优惠的政策。

(2)作用:节约了朝廷的大量开支,还降低了马匹死亡率。

4.军器监(1)内容:在开封设军器监,管理武器的制造。

(2)作用: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数量增加。

[深化认知]整顿军队是王安石变法中强兵的措施,主要目的是改变北宋积弱的局面,根本目的则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教学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学习总结+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教学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学习总结+Word版含答案

单元学习总结一、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二、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土地政策(1)梭伦改革规定了贵族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了扩张势力的物质基础。

(2)商鞅变法制定了“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等措施,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3)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王安石变法实行方田均税法,即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一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

三、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1.相同点(1)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2)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4)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1)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2)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3)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四、对封建主义性质改革的总结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目的是建立或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一场改革运动。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1)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为挽救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对其内部政策的调整。

(2)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由清朝地主阶级洋务派实行的学习西方先进军事和生产技术的一场运动,就整体而言,是清政府为了应对内忧外患而在内政外交方针上所作出的调整。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4.1《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2课时)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4.1《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2课时)
4.其他变法措施:如市易法、均输法等,教师逐一讲解,分析各自的作用和影响。
5.影响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王安石变法,如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冲突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一项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当时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3.讨论: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如何推进改革?请给出你的理由。
4.针对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答疑,确保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3.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4.教师强调王安石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醒学生关注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王安石变法的短文,要求包括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字数500字左右,下节课分享)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他们从宏观角度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再深入探讨具体变法措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王安石变法,避免片面理解。
3.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差异,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史料解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维品质、合作态度、创新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四单元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讲义:第四单元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及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

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措施,理解各项措施的作用。

3.分析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一、起用王安石┄┄┄┄┄┄┄┄①1.原因庆历新政(1)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王安石提出变法的主张和设想。

(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标志.2: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法。

,主持变参知政事二、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②(1)目的:改变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

积贫(2)内容①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贷款②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

募役法③免役法:又称。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④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⑤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发运使,依照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2.强兵之法(1)目的:改变积弱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2)内容保甲法:把农民编为①保甲,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②保马法:百姓自愿申请养马,可减免部分赋税。

“将将兵法:设③一人专管训练。

”正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④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质量。

3.取士之法┄┄┄┄┄┄┄┄③(1)目的:为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

人才(2)内容①,专考律令和断案等。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整顿②: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设置武学、医学、律学,培养专门人才。

太学③惟才用人:提拔有志于改革的中下级官员。

①[点拨]王安石变法的目的:积极开源,增加政府的收入,以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和对内镇压的能力,巩固封建统治。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感知和认识。
5.设计课后作业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以及导致其失败的原因,如守旧势力的阻挠、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等。
5.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王安石变法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与策略:
1.通过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政策内容、影响等方面深入探讨王安石变法。
5.教学拓展: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影响。
-组织学生参观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历史遗址,增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感知。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改革问题,学会运用历史智慧分析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北宋时期社会风貌的图片,如繁荣的城市、农民劳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时期的历史场景吗?请大家谈谈对这个时期的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引出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为学习王安石变法做好铺垫。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案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案

教学活动设计认识:养兵千日用兵难——冗兵例: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答案:(1)民族矛盾。

(2)与辽、西夏间发生战争,最后每年送给它们大量的银两和布帛。

(3)冗费增加,形成“积贫”局面,加剧了统治危机。

(2)有利条件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出示范仲淹图片及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是什么?范仲淹推行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②王安石丰富的从政经验及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

出示王安石图片及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名列“唐宋八大家”。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天变不足畏: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祖宗之法不足守:前人制定的法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人言不足恤: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

后世对这三句话多加褒奖,认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

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

资料回放:以天下为己任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虽无剽窃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王安石《感事》③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出示宋神宗图片:宋神宗赵顼(xū)(1048年5月第六位皇帝。

赵顼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⑥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材料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都有半价之鬻. . . . .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有余而移用之。

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第二节《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第二节《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2.介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如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并通过案例分析,讲解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和目的。
3.分析王安石变法对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变法的意义。
4.阐述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如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措施的不完善等,使学生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北宋中期,国家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土地兼并、农民破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王安石进行了变法。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王安石变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王安石为什么会进行变法?他的变法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分析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尖锐性,阐述王安石变法的必然性。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解决了哪些问题?
b.王安石变法在当时遇到了哪些阻力?这些阻力的原因是什么?
c.你认为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各组观点,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措施的具体实施及其效果分析。
2.理解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必然性及其历史地位。
3.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社会矛盾的图片、史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2.讲授与探究相结合:在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理解变法的必然性和影响。
3.突破难点,深入剖析:针对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影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内容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1.历史背景:⑴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危机的表现:“三冗”、“两积”。

⑵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失败。

2.主要内容: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

3.历史作用:⑴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⑵养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教学流程】投影: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愁啊愁,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让我再无心忧……问:北宋皇帝愁什么?答:……投影:官多兵多,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财政入不敷出。

投影:问:国库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投影: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项目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4)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守信等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皆惶恐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曹虽无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何?一旦以黄袍加汝身,虽欲不为,不可得也。

”守信等乃皆顿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怜,指示可生之路。

”上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欲富贵者,不过多得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这是什么典故?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何权?目的为何?除此以外北宋初期还集中了哪些权力?答:杯酒释兵权。

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军权,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政府还把地方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

宋太祖为什么要这么做?投影:五代十国形势图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1教学案:专题四_二_、王安石变法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1教学案:专题四_二_、王安石变法_word版有答案

清单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富国1.均输法(1)内容:规定征购督运各地供应京城物资的发运使要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

(2)作用: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市易法(1)内容:在开封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卖出。

(2)作用: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青苗法(1)内容:每年青黄不接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2)作用: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量利息。

4.募役(免役)法(1)内容: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

(2)作用:使原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

5.农田水利法(1)内容: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2)作用:使各地的农田水利明显发展。

6.方田均税法(1)内容: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交纳赋税的依据。

(2)作用:纳税土地增多,政府收入增加。

[深化认知]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欲富国,即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首先就要理财。

为此,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措施,这些措施在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地方官执行不力,变质为官府放高利贷的苛政,结果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清单二王安石变法的军事措施强兵1.将兵法(1)内容:①精简裁并禁军,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以提高军队的素质。

②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有才能的人担任。

(2)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保甲法(1)内容:农闲时保丁按时集合,练习技艺,夜间则轮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

(2)作用:国家养兵费用日渐减少,北宋王朝的财政负担有所减轻。

3.保马法(1)内容:由民户代养官马,同时规定了许多优惠的政策。

(2)作用:节约了朝廷的大量开支,还降低了马匹死亡率。

4.军器监(1)内容:在开封设军器监,管理武器的制造。

(2)作用: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数量增加。

[深化认知]整顿军队是王安石变法中强兵的措施,主要目的是改变北宋积弱的局面,根本目的则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学案(含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学案(含答案)

学案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课程标准]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经济理财方面的改革1.根本目的:富国强兵。

2.青苗法:青黄不接时国家将钱粮以低息贷给农民,收获后归还。

3.均输法:发运使据京师实际需求采购商品,调剂余缺,统一运输。

4.免役法:政府出钱募役,各户按高下不同分担免役钱,特权户减半。

5.农田水利法:鼓励各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6.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数量、肥瘠纳税。

7.市易法:设市易务,平价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繁荣时,再赊销给商人贩卖。

[核心点拨]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最终导致了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局面,而王安石变法就是在庆历新政以后积贫积弱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采取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次改革自救。

[历史认识]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而进行的,其核心是富国强兵。

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先”。

依据这样的方针,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整顿财政、增加政府收入的经济措施,主要内容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重点精讲]想一想,为何将青苗、免役、市易、方田均税、均输等法称为“富国”之法?(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免役法的实施,使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和肥瘠纳税,增加了政府的田赋收入。

(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地配合,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称之为“富国”之法。

深化探究探究点1 青苗法材料一(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

”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一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一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学习变法背景和内容2.通过史料分析,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辩证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3.提升学生对改革本身的认识。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大环境及相应制度保障;改革过程是艰难的,还应有正确的策略、坚定的信念、伟大的勇气与坚韧的毅力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2.教学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全面分析及对其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三、教学思路本课主题为——儒家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

王安石年少得志,面对民间疾苦便立下“矫世变俗”之志,变法之前地方政绩显著,变法之后,百折不挠,面对种种困难王安石没有退缩,鞠躬尽瘁,践行了一个儒家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何成刚和沈为慧老师认为选修课探究性色彩应该更浓一些,本课结合导学案,选择了不同视角的史料,让学生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历史作用。

本课整合后分三个部分:1.王安石其人2.王安石其法3.王安石其功。

四、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如果给你一次穿越在古代的机会,你们愿意选择哪个朝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宋代。

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我想体验东京的夜市,我想体验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技术的运用。

这么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时代,然而宋代并没有逃脱古代封建王朝的宿命——中期危机。

王安石怀抱着一颗“心忧天下”的爱国之心,肩负着北宋文人士大夫阶层独有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使命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所勾勒的那幅理想蓝图,进行了一场大胆的政治实践,这便是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

【新课讲授】一、王安石其人找学生读王安石其人简介,意在让学生体会王安石能力和责任担当,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家国情怀。

立志要趁早,只有拥有广泛的学识和过硬的能力,才能为自己和国家做更多的贡献。

二、王安石其法1.变法背景的学习首先检查学生自主预习结果,然后教师结合课件补充完善。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精品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精品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精品教案(4页)第2课 《王安石变法》教案【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差,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法】基础知识学生自学,重点知识互动解决,疑难知识引领思路。

【学法】学生自学、探究、设置情景体验【重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内容标准 教学要求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分析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的关系,以及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逐条分析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探究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时间难得,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性和复杂性。

【导入新课】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引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为何而忧呢?从而引出积贫积弱的北宋,简单回顾上课所学,铺垫引出王安石,进入新课。

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政治危机——必要性“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可能性请同学们看王安石简历,分析宋神宗为什么启用他呢?学生回答:(略)【教学思路】学生先自主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背景——内容——效果及结局;然后学生细致看书、填空了解每项措施的内容及作用;通过一个历史穿越的题目,让学生加深对措施的理解;再做几道小题练一练,看同学们的运用情况。

这样本课的重点就完成了。

对难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评价则通过探究的方式完成。

最后通过与商鞅变法的比较进行知识升华,在历史长河中定位这场改革。

【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填空,大致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找学生回,答后,再给学生2分钟时间,背一背,加深认识。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学案(有答案)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学习目标:1.了解北宋出现的“三冗”现象及其原因,了解庆历新政。

2. 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变法的主要内容,知道其变法失败的原因。

3. 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

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评价。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学习导航:一、积贫积弱的北宋(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集军权:“杯酒释兵权”,设三衙---三分禁军统领权;设枢密院---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更戍法---兵将分离,防止武将专权;扩禁军,卫京师---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2.集行政权:中央分相权(设参政知事分行政权、枢密使分军权、三司使分财政权)地方设知州和通判3.集财权:设转运使(二)影响1.利: 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2.弊: 造成积贫积弱的“三冗”现象(三)内忧外患1.内忧: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繁多,激化阶级矛盾,发生农民起义2.外患:对外战争屡败,边境危机严重①澶渊之盟:1004年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客观上暂时维持了两国的和平;反映统治者的无能,是积弱的表现。

加重北宋财政负担,加剧积贫。

)②宋夏之战:1040—1042,庆历和议,宋给夏银两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

暂时维持和平,反映积弱,加剧积贫二、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一)时间、人物:1043年,宋仁宗、范仲淹 (二)目的:为了摆脱危机,巩固统治 (三)内容:1.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整顿吏治)2.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缓和阶级矛盾)3.结果失败,原因:官僚贵族的反对;仁宗动摇4.影响:为王安石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王安石变法 (一)背景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必然性)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可能性 4.宋神宗继位,任用王安石为宰相,推行变法。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四 二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四 二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答案

1.均输法(1)内容:规定征购督运各地供应京城物资的发运使要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

(2)作用: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市易法(1)内容:在开封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卖出。

(2)作用: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青苗法(1)内容:每年青黄不接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2)作用: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量利息。

4.募役(免役)法(1)内容: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

(2)作用:使原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

5.农田水利法(1)内容: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2)作用:使各地的农田水利明显发展。

6.方田均税法(1)内容: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交纳赋税的依据。

(2)作用:纳税土地增多,政府收入增加。

[深化认知]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欲富国,即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首先就要理财。

为此,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措施,这些措施在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地方官执行不力,变质为官府放高利贷的苛政,结果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1.将兵法(1)内容:①精简裁并禁军,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以提高军队的素质。

②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有才能的人担任。

(2)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保甲法(1)内容:农闲时保丁按时集合,练习技艺,夜间则轮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

(2)作用:国家养兵费用日渐减少,北宋王朝的财政负担有所减轻。

3.保马法(1)内容:由民户代养官马,同时规定了许多优惠的政策。

(2)作用:节约了朝廷的大量开支,还降低了马匹死亡率。

4.军器监(1)内容:在开封设军器监,管理武器的制造。

(2)作用: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数量增加。

[深化认知]整顿军队是王安石变法中强兵的措施,主要目的是改变北宋积弱的局面,根本目的则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018-2019学年新设计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4-2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新设计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4-2Word版含答案

第2课王安石变法预习导引知识点一王安石变法的措施1.富国之举2.强兵之策3.育才之道[名师点拨] 王安石变法针对士、农、兵、商的改革措施(1)士:改革科举制度。

(2)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3)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4)商:市易法、均输法。

知识点二短暂的变法1.成效(1)青苗法、募役法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势力,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3)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对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4)变法中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2.结果: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上任宰相,新法相继被废除。

3.失败原因(1)变法指导思想的偏颇和操之过急:变法偏重于开辟财源,有些措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而且新法的实行显得过于急进。

(2)旧官僚的反对:随着变法的深入进行,诸多守旧官僚群起反对,不断向宋神宗施加压力。

(3)最高统治者态度的摇摆不定:在旧官僚的压力下,宋神宗变法的决心逐渐动摇,对王安石失去信任。

[归纳总结] 王安石变法的启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

(4)改革的政策措施要体现百姓利益。

(5)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信念,注意用人。

主题一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史料探究】1.富国之法史料盖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

夫以义理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可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民力,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制》思考(1)依据史料指出王安石的理财主张。

(2)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体现这一“理财”主张?其主要影响是什么?答案(1)主张:国家控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均输法(1)内容:规定征购督运各地供应京城物资的发运使要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2)作用: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市易法(1)内容:在开封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卖出.(2)作用: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3、青苗法(1)内容:每年青黄不接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2)作用: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量利息.4、募役(免役)法(1)内容: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2)作用:使原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5、农田水利法(1)内容: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2)作用:使各地的农田水利明显发展.6、方田均税法(1)内容: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交纳赋税的依据.(2)作用:纳税土地增多,政府收入增加.[深化认知]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欲富国,即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首先就要理财.为此,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措施,这些措施在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地方官执行不力,变质为官府放高利贷的苛政,结果加重了百姓的负担.1.将兵法(1)内容:①精简裁并禁军,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以提高军队的素质.②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有才能的人担任.(2)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保甲法(1)内容:农闲时保丁按时集合,练习技艺,夜间则轮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2)作用:国家养兵费用日渐减少,北宋王朝的财政负担有所减轻.3、保马法(1)内容:由民户代养官马,同时规定了许多优惠的政策.(2)作用:节约了朝廷的大量开支,还降低了马匹死亡率.4、军器监(1)内容:在开封设军器监,管理武器的制造.(2)作用: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数量增加.[深化认知]整顿军队是王安石变法中强兵的措施,主要目的是改变北宋积弱的局面,根本目的则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1.内容(1)科举改革: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策论取士.(2)改革学校制度:整顿太学,撰注《诗义》《书义》《周礼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2、作用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1.根本目的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镇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北宋的统治.2、显著成效(1)财政收入增加.(2)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3)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3、不足之处(1)利用国家行政权力积累国家财富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2)新法实行过于急进.4、终归失败宋神宗去世,司马光任宰相,新法相继被废除.[深化认知]王安石的新法取得了重大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但由于改革触及守旧官僚地主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这是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用人不当以及新法中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是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探究点一王安石的理财富国之路[史料探究]材料一初,王安石欲行青苗法,条例司检详文字苏辙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非为利.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非理费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违限.如此则鞭笞必用,州县多事矣.唐刘晏掌国计,未尝有所假贷.有尤之者,晏曰:‘使民侥幸得钱,非国之福;使州县依法督责,非民之便.吾虽未尝贷,而四方丰凶贵贱,知之未尝逾时.有贱则籴,有贵必粜,以此四方无甚责贼之病,安用贷为?晏之言,则常平法耳,今推行此法,晏之功可立俟也.”——《文献通考·市籴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辙反对推行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答案]青苗法放贷过程中,容易产生官吏借机盘剥百姓的现象;钱一旦放贷出去,难以收回;官府追索,增加行政执法困难;用常平法即可解决青苗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材料二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不可继则是惠而不知为政,非惠而不费之道也,故必贷,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息可乎?则二分者亦常平之中正也,岂可易哉.——王安石《答曾公立书》(2)根据材料二,说明王安石针对其他一些大臣所反对的“以钱贷民”,提出了怎样的反驳理由.[答案]青苗法是政府的理财举措,合于义理;贷钱取息是为了补偿在放贷过程中的损耗、费用及水旱之灾可能带来的损失,否则,青苗法无以为继.[结论形成]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及作用探究点二王安石变法的特点[史料探究]材料一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王安石(1)材料一涉及了哪项改革措施?当时推行这项改革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案]保甲法.维护地方治安,逐步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促进军队纪律的改进和战斗力的提高,并节省军费开支.材料二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答案]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材料三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3)材料三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答案]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结论形成]王安石变法的特点1、理财措施的特点(1)实现“民(老百姓)不加赋而国用饶”,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有产者阶层,如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和大商人.(2)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权.(3)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2、整军措施的特点(1)用类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顿社会秩序,重在防范农民起义.(2)改革军事而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3)对更戍法进行适当调整.3、取士之法的特点:关注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解析:选A在变法以前,对农民进行高利贷盘剥的主要是大地主,而青苗法规定由政府向农民借贷,从而限制了高利贷盘剥.2、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其“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解析:选A王安石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是其“理财”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3、叶坦的《大变法》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王安石则认为: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民不益赋而国用饶.从中可以看出王安石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A、减节冗费B、合理用人C、增加税赋D、增加生产解析:选D王安石认为改革的症结在于“民不益赋而国用饶”,意思是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4、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实施了()A、保马法B、将兵法C、保甲法D、军队精简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保甲法在京城附近实施一年后,地方治安便有了好转,出现了题干中的情况.5、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反对科举制的思想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王安石之所以要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说明他已发现科举制存在弊端,故A项正确.6、21世纪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北宋时王安石为变法培养人才进行了教育改革.下列对王安石变革教育的表述,错误的是()A、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B、太学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C、学校教育成为变法的推动因素D、废除了科举考试的制度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王安石在教育方面的变革是为变法服务的,教育内容更加务实,但选拔官吏的主要方式还是科举制度.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神宗)诏曰:“天下商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减价出售)失业.至于行铺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材料二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卖入官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卖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逆纳价钱;若半年纳,限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材料三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不至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取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黎民以遂,国用以足矣.”——以上三则材料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商品交易中的什么社会现象?(6分)(2)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多为兼并之家所困……折阅失业……”可知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牟取暴利.第(2)问从材料一最后一句话和材料二可知政府设置市易务,平抑物价.第(3)问从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市易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囤积居奇现象,控制了市场物价,增加了政府收入,但结果失败了.答案:(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兼并中小商贩、阻碍商品交换.(2)设置市易务,即由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3)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这些措施最终被废除.8、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为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而推行的措施.(6分)(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二人分歧在于要不要“理财”;其措施,依据教材归纳王安石变法富国之法的内容.第(2)问,从材料二中关键信息“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概括即得.答案:(1)焦点:要不要“理财”.措施: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2)原因:宋代商品经济活跃;王安石的思想有前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