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语文教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第【1】篇〗《石灰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石灰吟》是一首表达自己人生处世观的咏物诗,与一些写景诗不同:对于写景诗,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还可以领略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而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
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面对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无知觉的,因而对诗歌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
重点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
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4、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石灰吟》教案5篇
《石灰吟》教案5篇《石灰吟》教案5篇《石灰吟》教案篇1 教材说明: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决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燃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____,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的: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燃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
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一〕《墨梅》1、个人自学按照学法自学《墨梅》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展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
老师深化小组,适当指导。
3、大组汇报学生按照刚刚总结的学法,依次汇报。
结合查阅的资料、结合插图等等,尤其是对重点字意诗意,说一说、议一议,互动补充。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第一章:《石灰吟》诗文理解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石灰吟》。
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内容,体会石灰的坚强品质。
3. 掌握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石灰的坚强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石灰吟》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全班学生一起朗读《石灰吟》,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节奏。
3. 讲解:讲解诗歌的内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石灰的坚强品质。
5. 背诵: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背诵《石灰吟》。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第二章:《石灰吟》生字词学习一、教学目标1. 掌握《石灰吟》中的生字词。
2. 能够正确地读写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读写。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读写。
四、教学准备1. 生字词卡片。
2.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字词,激发学生对生字词的兴趣。
2. 展示生字词卡片:展示《石灰吟》中的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 讲解: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4. 练习: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读写练习。
5. 游戏:组织生字词游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读写。
第三章:《石灰吟》作者及背景了解一、教学目标1. 了解《石灰吟》的作者,认识作者的代表作品。
2. 了解《石灰吟》的背景,体会诗歌的时代意义。
二、教学重点1. 作者的代表作品。
2. 诗歌的时代意义。
三、教学难点1. 作者的代表作品的了解。
2. 诗歌的时代意义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作者的简介资料。
2. 作者的代表作品文本。
《石灰吟》语文教案
《石灰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石灰吟》。
(2)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阅读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石灰般的坚定信仰和崇高人格。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与鉴赏。
2. 体会诗人石灰般的坚定信仰和崇高人格。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或视频。
2. 与《石灰吟》相关的背景资料。
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石灰吟》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猜测诗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小组内讨论解决。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小组讨论: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有哪些?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想象诗人石灰般的坚定信仰和崇高人格。
(2)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读后感。
7. 板书设计《石灰吟》诗意的石灰坚定的信仰崇高的品格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自己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
反思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了诗文内容,是否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石灰吟》的情况,以及其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其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理解《石灰吟》的诗意和主题思想。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石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提高审美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诗歌的题目“石灰吟”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2.2 诗歌文本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诗中的意象和隐喻。
探讨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探讨诗歌的语言美和音乐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石灰的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石灰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的特性和象征意义。
3.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表达。
3.3 诗歌解析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隐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进行文学鉴赏。
3.4 诗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石灰为题材,模仿《石灰吟》的风格。
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创作,进行文学批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通过录音或现场表演,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4.2 学生诗歌解析的评价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准确性。
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3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互相评价的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诗歌文本《石灰吟》。
诗人李清照的介绍资料。
石灰的实物或图片。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图片。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朗读。
10《石灰吟》(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0《石灰吟》(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等词语,理解诗句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作者于谦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体会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 作者背景: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任监察御史、江西按察使、兵部尚书等职,有“于青天”之称。
3. 诗歌主题:石灰吟,寓意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象征诗人自己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教学难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体会诗人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 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4. 诗歌解析: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
5. 诗歌拓展:介绍作者于谦及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体会诗人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朗读、理解、感悟等方面。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并撰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感悟文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石灰吟》2. 诗歌原文3. 作者:于谦4. 诗歌主题: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为国家尽忠的意愿5. 教学重点与难点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石灰吟》。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石灰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
读题。
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
(一)读出诗的节奏1.自由读诗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
前两遍,读准字音。
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较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
2.多种形式读:指名读。
自由读。
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
女同学读前两句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
男同学读后两句(三)初识托物言志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1.《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
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2.生自由谈。
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
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
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
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4篇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与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与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与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精心导入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与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请听老师范读。
(配乐范读课文)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
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分析石灰的制作过程和吟诗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石灰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石灰匠的身份,敬佩其坚贞不屈的精神。
(2)学会在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1)分析石灰的制作过程和吟诗的背景。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石灰匠的身份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石灰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是如何制成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石灰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石灰的制作过程和吟诗的背景。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让学生谈谈对诗中“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理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定的信念。
(2)分享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石灰吟》,了解了石灰的制作过程和吟诗的背景。
通过欣赏诗中的意象,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石灰匠坚贞不屈的精神。
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五、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石灰吟》。
(2)写一篇关于石灰制作过程的短文。
(3)以“我心中的石灰精神”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抄报创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石灰的制作过程和吟诗的背景。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深入体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 能够理解《石灰吟》的诗意和主题。
3. 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石灰的品格和情怀,培养坚毅的品质。
2. 学会珍惜生命,追求真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石灰吟》的创作背景。
2.2 诗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2.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以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入,激发学生对《石灰吟》的兴趣。
3.2 朗读诗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3.3 解析诗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5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4.2 诗文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4.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关注其诗意、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方便学生深入了解诗人和诗文背景。
5.3 诗歌创作素材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素材,如图片、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石灰的制作过程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引入诗文的学习。
6.2 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6.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借石灰表达的情感和志向。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帮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石灰的精神。
(2)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2、难点领悟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并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石灰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石灰的了解。
(2)讲述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出诗歌《石灰吟》。
2、作者简介介绍于谦,强调他的生平事迹和高尚品质,为理解诗歌的情感做铺垫。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关键词语。
“千锤万凿出深山”: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烈火焚烧若等闲”: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浑不怕: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整首诗的意思。
5、体会情感(1)提问:从石灰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石灰怎样的品质?(石灰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守清白)(2)引导思考:作者仅仅是在写石灰吗?联系作者的生平,想一想作者借石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守高尚节操的决心和志向。
)6、分析手法(1)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即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诗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7、诵读诗歌(1)学生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分组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
8、背诵诗歌(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
《石灰吟》经典教案
《石灰吟》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石灰吟》,理解诗中“谦、锤、凿、焚”等生字词,掌握“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2. 教学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首先,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诗人于谦的生平事迹,以及《石灰吟》的创作背景。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对于谦的了解和感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读古诗《石灰吟》(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读写生字词,如“谦、锤、凿、焚”等。
然后,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接着,学生试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最后,学生试讲,逐句理解诗意,教师适当点拨。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学生自由读全诗,尝试连贯讲述诗意。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例如,读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让学生说一说“若等闲”在这里的作用;讨论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的作用等。
接着,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轻声自读、想象诗中情景、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崇高品质。
3. 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等,以检验学生对诗句意思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同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他相关的古诗,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4. 总结与反思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石灰吟》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进行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养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习。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3)、清气是什么?(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指导朗读(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习。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课前复习。
背诵《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回忆方法。
讲读课文《竹石》、《石灰吟》。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诵。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讨论仍然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2)、竹子为什么不生长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岩石中呢?(3)、东西南北风是什么风呢?重点讨论,你觉得诗人写竹石是不是只为了写竹石呢?他其实是在写谁?为什么他不直接写呢?指导朗读,背诵。
(二)、讲读《石灰吟》听指名朗读。
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讨论:(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格?指导朗读、背诵。
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案
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案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借石灰表达的志向和情感。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帮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借石灰所表达的高尚品质和志向,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石灰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石灰的了解。
2、讲述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石灰吟》。
(二)作者简介介绍诗人于谦,讲述他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为理解诗歌的内涵奠定基础。
(三)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1)“千锤万凿出深山”:经过千万次的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2)“烈火焚烧若等闲”: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3)“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4)“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五)深入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经历了哪些磨难?明确:石灰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2、提问:石灰为什么不怕这些磨难?明确:因为石灰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这是它的志向和追求。
3、联系诗人的生平,探讨诗人借石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明确: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坚守清白的高尚情操和志向。
(六)写作手法1、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即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托物言志。
(七)朗读背诵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古诗两首—石灰吟》教案
《古诗两首—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
(3)能够分析并欣赏石灰吟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3)学会欣赏古诗,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不畏艰难的精神。
(3)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韵律美。
(3)欣赏石灰吟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文意境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石灰吟》的诗意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课件。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1)预习《石灰吟》,了解诗文内容。
(2)收集有关石灰的制作过程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课堂初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石灰吟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石灰吟》,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有关石灰的制作过程的资料,增进对诗文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石灰吟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美。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默写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和书写能力。
(2)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课文《石灰吟》是一首古代诗歌,作者是明朝文学家于谦。
诗歌通过石灰烧制的过程,寓意了人格的高洁和坚定。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体会作者通过石灰烧制过程所表达的人格追求;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难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对诗歌寓意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石灰烧制的视频短片导入,让学生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诗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4. 解析诗歌:讲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字词和诗歌意境,进行相关的练习。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7. 背诵诗歌:让学生集体背诵诗歌,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石灰吟》板书内容: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将《石灰吟》背诵给家长听,并解释诗歌的寓意。
2. 请学生结合生字词,用诗歌的意境写一段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生字词的运用上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于谦的生平和文化背景,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课文《石灰吟》的文学价值:本课教材选取的《石灰吟》是一首古代诗歌,作者是明朝文学家于谦。
诗歌通过石灰烧制的过程,寓意了人格的高洁和坚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及特点,认识石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石灰的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比喻和象征手法。
(3)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及特点,认识石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文中的象征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石灰的制作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石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诗人于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石灰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及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内容,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2)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中生僻字词的含义。
(2)解析诗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5.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石灰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一幅石灰制作过程的示意图。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馈,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朗读和背诵《石灰吟》的情况。
《石灰吟》教案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石灰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这方面,我将在课后反思并调整教学方法,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举例:对比诗中的石灰制作过程和诗人品质,让学生明白托物言志的内涵。
(3)文化背景的融入:学生对于石灰的制作过程和古代文化背景了解有限,需要教师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举例:介绍古代石灰的制作工艺和诗人的生活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如何将诗人的高尚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难点之一。
《石灰吟》教案
一、教学内容
《石灰吟》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中的《石灰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熟读并背诵《石灰吟》;
2.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如“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等;
4.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和诗人的高尚品质;
5.感受诗人托物言志的手法Leabharlann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崇尚美好品质的情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品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体现这些品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石灰吟》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石灰吟》语文教案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与理解。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诗歌的美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于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歌基本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齐背诗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深层含义。
3. 实践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锻炼写作能力。
(2)教师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石灰吟》。
2. 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读后感。
3. 收集其他关于石灰的诗句,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默写和读后感写作。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讨论的活跃度、汇报的清晰度和组内协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全面达成,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如何。
2.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恰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语文教案
《石灰吟》语文教案1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同学自身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赞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同学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同学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示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4、同学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同学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
《石灰吟》语文教案2
今天,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读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
(注意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
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注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二、解诗。
1、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书中批注诗意。
3、引导学生提己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
“若”、“等闲”、“吾”、“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讨论上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自由说,引导说。
三、品诗。
1、齐读《石灰吟》,想一想: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借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感情。
)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墨梅》,想一想:诗中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墨梅”?“墨梅”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墨梅素洁高雅、贞洁自守,诗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辨诗。
1、自读自悟: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2、引导学生讨论,板书:
咏物抒怀
石灰――于谦――清白
墨梅――王冕――清气
3、熟读成诵。
五、延读。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随想
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
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
如在对诗意的解读中,我摒弃了传统古诗教学中字字求解、句句设问、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点、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诗意的'解读不支离破碎。
2、古诗教学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咏物诗,教者把这两首诗编排在一起,正是从它们相似的主题角度来安排的。
因此在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我的教学设计中就凸显了“整合”理念。
“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均是从两首诗的整体角度予以设计。
这样的教学整合,使得教学节奏得到最有效的调控,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最高效的组合,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率。
如在“辨诗”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处,了解这两首诗“咏物抒怀”的写法,并进而把物与人结合起来,由物及人地解读诗中的深层次情感。
3、教师教学的站位要下移。
这是第九册的第3课,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刚刚开学,这课文学生已经读了许多遍;这两首古诗的诗意较浅显,且每首诗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图助读;学生们的手边有不少学习资料,关于这两首诗诗人简介、诗意注解很多。
上述种种因素,构成了教学这两首古诗的潜在教学资源。
教师若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教学位置。
首先,教师需要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反复诵读;其次,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学生对字词、诗句、诗意、问题所发表的意见,把学生发言中的每一个闪光的见解给予放大,并加以重复,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再次,教师需要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或在讨论之初暗示思维的途径,或在讨论之中点拨思维的深度,或在讨论之后即席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的平等参与绝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越俎代疱,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师是在和我们一块儿探讨研究这两首古诗,有时候甚至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知道的东西似乎并不比我多多少。
教学中,教师的低站位,可以和学生平等相视,从而平等对话;教师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诗歌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超越教师的信心;教师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课堂上师生彼此间的隔膜,使学生更容易亲近教师,走近教师,从而坦然地走进诗歌的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