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与生理应激
应激适应模式——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是对应激的反应。
分⼆类:
(⼀)⽣理反应
当机体受到应激原的刺激后,机体会发⽣⼀系列的变化: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到⾎液中,⼼率加速,⾎压升⾼,提⾼反应速度;甲状腺释放甲状腺素,加快了⾝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了能量消耗并转化成⾝体活动;⾎液从消化系统等转⼊呼吸、运动系统;性激素产⽣减少等。
短时间内这些反应有利于对抗应激原。
长期持续反应则会导致多种疾病,如⼼脏病、中风等⼼脑⾎管疾病及消化、代谢、性功能疾病等。
上述⽣理反应是⾝体⾯对威胁时的⼀种准备状态,其本质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普遍唤起,⼀旦威胁过去,此反应就消失。
在应激原持续作⽤下,出现⼀般性的长期躯体反应,Selye称之为⼀般适应综合征(GAS)。
GAS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警戒期、抵抗期和耗竭期。
(⼆)⼼理反应
有积极的⼼理反应和消极的⼼理反应。
1.积极的⼼理反应:是指适度的情绪唤起,注意⼒的集中,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调整。
此反应有利于⼈对应激原的正确评价、应对策略的选择和应对能⼒的发挥。
2.消极的⼼理反应:是指过度的情绪唤起,造成⼈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此外还有认知能⼒降低,⾃我概念不清等。
此反应防碍个体正确地评价现实情境、选择应对策略和正常应对能⼒的发挥。
消极的⼼理反应对⼈的有害影响可分为: (1)认知影响
(2)情感影响
(3)综合⾏为影响。
心理学与应激应对应激的心理调适和应对策略
心理学与应激应对应激的心理调适和应对策略心理学与应激:应对应激的心理调适和应对策略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应激情境,例如工作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
应激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应激的心理调适和应对策略,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在应对应激方面的理论与方法。
一、理解应激和应激反应1. 应激的概念和类型应激是指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它们对于个体而言可能产生压力、威胁或挑战。
应激可以分为积极应激和消极应激。
积极应激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适应,如获得成功、结婚、升职等;消极应激则给个体带来困扰和不适,如失业、离婚、亲人去世等。
2. 应激反应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在面对应激时所表现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生理特征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心理特征包括焦虑、紧张、恐惧等。
应激反应的强度和形式各不相同,这取决于个体对应激的认知和情感评估。
二、应激的心理调适1. 认知调适认知调适是通过改变个体对应激的认知方式,以减少负面情感和反应。
常用的认知调适方法包括:重新评估应激事件的重要性和可控性,寻找积极的解释和意义,以及调整认知偏差等。
2. 情绪调适情绪调适是通过有效管理和调整情绪,以减少应激的负面影响。
情绪调适的方法包括:表达情感、寻求支持、放松训练、艺术娱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体释放负面情绪,调整情绪状态,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3. 行为调适行为调适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式,以适应应激环境。
行为调适的方法包括: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增加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问题,灵活调整策略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应激情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能。
三、应对策略的选择与实施1. 主动应对和消极逃避应对策略可分为主动应对和消极逃避两种类型。
主动应对是积极面对问题,主动解决困难;消极逃避则是回避问题或通过不健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选择应对策略时,个体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资源进行综合评估,避免消极逃避,提高主动应对的能力。
心理学对心理应激与应激反应的研究
心理学对心理应激与应激反应的研究心理应激和应激反应是心理学领域中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对各种外界或内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应激反应则是指这些反应所导致的行为或情绪变化。
本文将通过综述相关研究,探讨心理学对心理应激与应激反应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心理应激的定义与分类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时,所表现出的身心反应和适应性调节过程。
根据外界或内界刺激的性质和强度,心理应激可以被分为正常应激和创伤性应激。
正常应激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一般压力和挑战时的适应过程,而创伤性应激则是指遭受到严重创伤或灾难性事件的个体所面临的极度痛苦和困扰。
二、心理应激的主要影响因素心理应激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认知评价、情绪状况、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等。
个体对于刺激的主观认知评价会直接影响其对应激事件的应激反应。
情绪状况也是产生心理应激的重要因素,不同情绪状态下个体的应激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社会支持是一个重要的缓解心理应激的因素,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可以有效减轻应激的影响。
最后,个体的应对方式也会对应激反应产生影响,积极应对可以减轻应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应激反应可以表现为身体上的生理反应、行为上的反应和情绪上的反应。
身体上的生理反应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心理指标的变化和内分泌系统的改变等。
行为上的反应主要表现为行为冲动的增多或减少、行为模式的改变以及执行效能的下降等。
情绪上的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愤怒以及悲伤等。
不同个体在应激事件面前所表现出的应激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这取决于他们的个人特点和应对策略。
四、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长期的心理应激可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经常面对强烈的应激刺激会导致个体心理负担过重,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同时,长期应激可能会导致个体应激反应的持续激活,从而影响生理调节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学中的应激反应理论身体和心理对压力的反应
心理学中的应激反应理论身体和心理对压力的反应心理学中的应激反应理论:身体和心理对压力的反应应激反应理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旨在探讨人们在面临压力时身体和心理的反应。
本文将介绍应激反应的概念、应激反应的类型、以及应对压力的方法。
一、应激反应的概念应激反应是指当人们面临外界压力和威胁时,身体和心理系统出现的一系列紧张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是生理上的(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或心理上的(如焦虑、抑郁),并且每个人的反应方式可能不同。
二、应激反应的类型应激反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认知反应、情感反应和生理反应。
1. 认知反应认知反应是指人们对于压力事件的主观认知和思考过程。
当面临压力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困惑、紧张或有挫败感。
此外,在认知反应中,人们还会评估压力事件的威胁程度和自身应对能力的可行性。
2. 情感反应情感反应是指人们对于压力事件产生的情感体验。
常见的情感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愤怒等。
这些情感反应可能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效的情绪调节对于缓解压力非常关键。
3. 生理反应生理反应是指身体对于压力的自动生理反应。
当人们感到压力时,身体会释放一系列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以应对压力。
这些生理反应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等。
三、应对压力的方法面对压力,人们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应对应激反应,以保持身心健康。
1. 寻求支持与亲友、专业人士或支持团体分享自己的压力和困惑,可以获得理解和支持。
这样的交流和接受他人的支持可以减轻情感负担。
2. 改变认知采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来评估和应对压力事件,可以帮助缓解对压力的认知反应。
比如,培养乐观的态度和鼓励自己,可以增加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3. 运动和放松体育运动和放松技巧(如呼吸练习、冥想)可以缓解身体和心理上的紧张感,促进身心健康。
4. 调整生活方式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积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健康饮食、充足睡眠和科学合理的工作安排,可以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
心身疾病预防与心理调节 09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二 生理应激
加拿大著名生理学家H.Selye于1936年将“应激〞的 概念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并指出“生物的应激是
身体对施加于它的任何要求的非特异性反响。〞 Selye认为生物应激:是身体对施加于它的任何要求 的非特异性反响。 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能引起
相同的、特征性、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响。他把 这个过程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Selye解释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 而与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内分泌系统 引起的生理变化有关,是机体对有害刺激作出的具 有保护性和适应性功能的防卫反响。Selye将GAS分 为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三个阶段。
8.潜抑作用:指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那些具有威 胁性的欲望、冲动或情感体验等抑制到潜意识中 去的作用。由于潜抑作用不是遗忘,因此在人失
9.升华作用:指个体采取社会可以接受或认同的形式来宣 泄自己的情感,把原有的欲望和冲动导向比较崇高的目 标和方面上去。
10.幽默作用:指处于为难局面时,个体以幽默的语言或 俏皮话等形式活泼气氛,摆脱窘境的作用。
(一)输入阶段:个体生存环境里的多种应激源 直接或间接刺激或作用于躯体。这些应激源大致 包括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 源、文化性应激源和自然与社会灾变性应激源五 类。
5.自然或社会灾变性应激源:指各种自然灾害或人 为因素或社会因素造成的灾难事件对个体的刺激。
(二) 心理中介机制:当个体受到应激源刺激,将要 发生应激反响之前,由中介机制在应激源及反响 之间起调节作用。中介机制包括觉察、认知评价 和应对方式。
警戒期即机体为了应对有害刺激而唤起体内的防御能力;
阻抗期即当有害刺激继续存在时,机体那么通过提高体 内各器官组织的机能水平以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能力;
心理应激的名词解释
心理应激的名词解释心理应激是指个体面临各种压力和困境时,身心产生的各种反应和适应机制。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面临的压力源广泛,可能是工作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经济困难等等,当这些压力超过个体的应对能力时,就会引发心理应激的反应。
心理应激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焦虑:焦虑是指个体感到紧张、担忧、不安和恐惧等负面情绪的状态。
面对压力和困境时,个体可能会感到焦虑,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加速、出汗、易怒等身体症状,同时也会感到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2. 抑郁:抑郁是指个体感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乐趣,常常伴随着自卑、自责、无助等消极情绪。
在面临长期的压力和困境时,个体可能会感到情绪沮丧,无法从中找到快乐和希望,容易出现消极的思维和行为。
3. 焦躁:焦躁是一种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个体常常表现出不安定、易怒、难以集中注意力的特征。
当个体承受一定压力或处于紧张的环境中时,可能会感到焦躁不安,情绪波动较大,难以平静下来。
4. 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困境时,身体和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和反应。
这些变化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等身体反应,以及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下降、决策能力受损等认知和情绪方面的变化。
5. 生理反应:生理反应是指个体在心理应激状态下,身体各个系统出现的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激素分泌的变化、消化系统的紊乱等。
生理反应是身体对于应激的一种自然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压力和危险。
心理应激的产生和发展涉及到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同时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个体对于应激的反应和应对机制可能因人而异,有些人在面对压力时可能表现得更为脆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行为,而有些人则能够更好地应对和适应压力。
因此,了解和理解心理应激的概念,并学习适当的应对策略,对于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护士资格证《心理护理学》考点:第四章应激
护士资格证《心理护理学》考点:第四章应激2017护士资格证《心理护理学》考点:第四章应激导语:心理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是可以适应或适应不良。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内容吧。
关于应激的概念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心理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是可以适应或适应不良关于应激的概念,经历了如下的几种变化:(一) 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二) 应激是一种主观反映(三) 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与机体的互动作用*二、应激过程的模式(一)、输入部分——应激源1、概念:应激原是指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认识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或生理反应的刺激。
*2、分类:(1)社会文化性应激源(2)职业性应激源(3)环境应激源(4)心理性应激源(二)、心理中介机制——对应激源的察觉和评价一般认为,一件不可控制或不可预见的事情对人的威胁最大(三)应激反应——生理反应恐惧、焦虑、过度依赖和失助感、抑郁、愤怒、敌意和自怜* 塞里(selye)的生理应激理论:Selye根据个体对应激源的生理反应,将应激分为三个阶段,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1)警戒期(2)抵抗期(3)衰竭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免疫系统:(三)应激反应——心理反应1、情绪反应:焦虑、恐惧、愤怒、敌意、抑郁、失助2、行为反应(1)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2)针对应激源的行为反应3、自我防御反应借助于自我防御机制对环境挑战,对自己或自己的应付效果做出新的解释,以减轻应激所引起的紧张和内心痛苦。
(四)结果:适应良好或适应不良三、心理应激与健康(一)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作用:适度的应激是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是维持本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二)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可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以以症状和体征的形式见之于临床。
可价高已有的疾病。
医学心理学重点应激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
医学心理学重点应激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目录•应激概述•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心理生理交互作用•应对策略与干预措施•总结与展望01应激概述应激定义及分类应激定义应激是个体在面对具有威胁性、挑战性或重大变化的环境时,通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来应对的过程。
应激分类根据应激的性质和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根据应激的来源,可分为生理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
应激源与应激反应关系应激源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包括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应激源等。
应激反应指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等。
关系应激源是引起应激反应的外部条件,而个体的内部因素(如遗传、性格、经验等)则会影响对应激源的感知和评价,从而决定应激反应的性质和程度。
医学心理学中对应激研究意义揭示应激与身心健康关系医学心理学研究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应激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促进心理健康了解应激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指导临床实践医学心理学对应激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2心理反应03愤怒应激源导致的挫折或攻击性行为可能引发愤怒情绪,表现为情绪激动、易怒或暴躁。
01焦虑面对应激源时,人们常常会感到不安、担忧和紧张,表现为焦虑情绪。
02恐惧当应激源具有威胁性时,人们会产生恐惧感,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
注意力不集中应激状态下,人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记忆力减退应激可能导致大脑海马体等区域的功能受损,从而影响记忆力。
思维僵化应激使人们难以灵活思考,容易陷入思维定势或惯性思维。
逃避与回避面对应激源,人们可能会选择逃避或回避,以避免进一步的压力和不适。
攻击与侵犯当应激源被视为威胁时,人们可能会采取攻击或侵犯行为来保护自己。
医学心理学重点:应激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
医学心理学重点:应激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当个体经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后,就会引起心理与生理的变化。
这种反应是应激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客观测量的指标。
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
可分两类:一是积极的心理反应;另一种是消极的心理反应。
积极的心理反应是指适度的皮层唤醒水平和情绪唤起;注意力集中;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调整。
这种反应有利于机体对传入信息的正确认知评价、应对策略的抉择和应对能力的发挥。
消极的心理反应是指过度唤醒(焦虑)、紧张;过分的情绪唤起(激动)或低落(抑郁);认知能力降低;自我要概念不清等。
这种反应妨碍个体正确的评价现实情境、选择应对策略和应常应对能力的发挥。
应源的心理反应可以分期。
进入时相的顺序及每一时相的持续时间和临床表现都有较大的变动性。
影响变动的因素有:事件发生前对应激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预期、个人经历及性格类型等。
一般的顺序是:惊叫、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否认与侵入两个时相,其余时相可以不出现或不明显,时相顺序也可以变换。
这种应激时相的划分在急性应激下较为明显,在慢性应激时则不太明显。
对应激的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异常,只是在反应过度时才属病理性的。
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Cannon从动物在紧急事例面前表现出的搏斗或逃跑反应中发现,这种机制涉及同化(副交感,胆碱能)功能的抑制和异化(交感、肾上腺能)功能的激活。
这两个过程的结合保证了动物在遭遇紧急情况时能量的需要,从而提出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付剧变时移缓济急的生理原则,与此有关的各种内脏及躯体活动变化都遵循这一原则。
目前认为,心理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后果是因人而异的(与所处情境、社会角色、群体中的地位相关),因害怕丧失控是产生的战斗-逃跑的起动与杏仁核有关;而受至与群体隔离或行动受挫而致抑郁时,可能与海马及肾上腺皮质机能有关。
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与心理干预
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与心理干预一、引言应激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人们会在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时产生应激反应。
这种反应既包括生理上的变化,也包括心理上的体验。
了解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以及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对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和调适自己在压力下产生的应激反应至关重要。
二、生理机制1. 自主神经系统应激反应涉及到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该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分支。
当面临危险或压力时,交感神经会被激活,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等生理变化。
同时,副交感神经会保持相对平静状态,以维持恢复和平衡。
2.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HPA轴是另一个与应激有关的重要生理机制。
当人体面临压力时,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进而刺激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ACTH到达肾上腺后,促使肾上腺分泌应对压力的荷尔蒙——皮质醇。
这种机制帮助人体在应激时产生必要的生理反应。
3. 痛苦系统应激会影响痛苦系统,使其对疼痛的感知变得更为敏感。
这是因为大脑中与情绪和记忆相关的区域与疼痛处理区域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人们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他们可能更容易经历疼痛感受,并对其他身体不适更加敏感。
三、心理干预措施1. 放松技巧深度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和冥想等放松技巧可以有效减少应激带来的紧张情绪和身体不适。
这些技巧通过调整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帮助恢复身心平衡。
2. 心理训练心理训练可以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并提高面对压力时的心理韧性。
这些训练通常包括认知重构、问题解决和情绪调节技巧等,有助于改变人们对应激事件的认知和态度,从而减轻或消除不必要的应激反应。
3. 社交支持在面临压力和挑战时,与他人分享感受并寻求支持是缓解应激的有效手段之一。
社交支持不仅可以减轻负面情绪,还可以给予我们正面能量,增强我们面对困难时的自信心和生活满意度。
4.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和良好睡眠等都是应对应激的关键因素。
应激反应
分类:
造成较大现实歪曲的机制 包括否认、投射、隔离、曲解。 造成中度现实歪曲的机制 包括压抑、退行、转移、转换、反向形 成和理想化、合理化等等。 造成轻度现实歪曲的机制 包括补偿、升华和幽默等。
(1)否认 是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由 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眼不见为净”,“鸵 鸟政策”-鸵鸟把它的头埋在沙子里就意味着不可 接受的东西不存在,否认正是如此。 如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 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
另有调查发现,不仅是配偶死亡,子女或者其他 近亲的死亡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一年内的死亡率为对 照组的5倍。
2、行为反应
(1)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 包括远离应激原,或改变自身条件、 自己的行为方式或生活习惯等。逃避是 最常见的表现。 家庭关系紧张的人尽可能减少在家 逗留的时间,变成一个“工作迷”。 不愿意学习的学生逃学等。
4、心理防御反应
又称心理防御机制,是心理动力学派的基本概念之一。 所谓防御机制,是指由一定的动机所发动,目的在于避 免精神上的痛苦、不快,以及遭受挫折后可能产生的心 身疾病、神经症和精神疾病。 各种防御机制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在心理上进行自 我保护,犹如生理上具有的免疫功能一样。 需要指出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御机制往往可以同 时起作用而呈协同关系。
1、情绪反应
(1)焦虑:预期发生某种灾难后果的一种紧张情绪。适 当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促使人投入行动,以适 当的方法应对应激原,从而适应环境,如考试焦虑。 C.D.Spielberger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状态焦虑是一种持续较短暂、强度多变、伴有紧张和害 怕的心理状态。
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质,具有特制焦虑的人容易把本 来没有危险的事件看成危险,总是怨天尤人、恐惧不安, 容易陷入应激状态。
应激心理学中的应激反应和应激管理
应激心理学中的应激反应和应激管理应激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应对压力、危机和逆境时所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科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应激反应和应激管理成为了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应激心理学中的应激反应和应激管理,以便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和逆境。
一、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指在应激刺激作用下,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
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外部压力的一种适应方式,具有生物学和心理学的特点。
1.生理应激反应生理应激反应是指在应激刺激作用下,人体各个生理系统所产生的变化。
例如,面对紧急情况时,人们的心率会升高,血压会上升,呼吸加快等。
这些生理反应是身体为了增加生存机会和应对紧急情况而做出的自动调节。
2.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反应是指在应激刺激作用下,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例如,人们可能感到恐惧、焦虑、紧张、愤怒等。
这些心理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对压力的评价和情绪体验。
二、应激管理应激管理是指个体积极应对压力和逆境,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应激反应的过程。
应激管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效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应激管理的一种重要策略,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来调整应对压力的方法。
个体可以通过积极思考、合理评估、重新解读事情等方式来重构自己的认知,从而减轻应激反应。
2.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应激管理的另一重要策略,个体可以通过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调节情绪。
例如,参加运动、听音乐、与亲朋好友聊天等都可以帮助个体舒缓情绪,减轻应激反应。
3.应激释放应激释放是指个体在应对压力和逆境时采取积极行动来释放应激能量。
个体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或者娱乐方式,例如做家务、读书、画画等,以释放过剩的应激能量,以及缓解应激反应。
4.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应激管理的一种重要资源,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分享心情、获得情感支持来减轻应激反应。
与家人、朋友或者专业心理咨询师等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个体的应激管理具有积极的影响。
应激对生物体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影响
应激对生物体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影响近年来,人们对应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对于应激会对生物体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带来何种影响的探究,更能让我们了解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本质特征。
应激既可以是生理上的,比如环境改变、药物副作用等,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比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而这些应激如果长期存在或过度刺激,会对人体健康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将分别从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来讨论应激的影响。
生理学影响应激对身体的产生的影响,多出现在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对健康存在某些负面影响,比如增加患病风险。
纵观人们的日常生活,身体对应激的反应可见于任何生理过程中,如代谢、心跳和血压。
对于短暂的应激,人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如果长时间持续,会打破神经系统体系的平衡,形成微小炎症并在内分泌水平上发生变化。
内分泌系统长期应激过程中,人体内分泌系统会产生强烈的反应。
在脑下垂体-肾上腺轴 (HPA) 中,垂体因应激而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调节腺上腺皮质的分泌。
而腺上腺皮质在应激下分泌皮质醇,这种应激激素的产生可调节内免疫调节系统。
免疫系统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免疫系统是一种调节人体内环境的代谢系统。
在应激条件下,免疫系统存在各种变化。
免疫系统的细胞可接收垂体产生的皮质激素,而皮质激素被证明能够调整炎症和免疫钮针的水平和特性,使效用更佳。
在应激的过程中,会加强血管的通透性,增强血液循环,以便越快地将免疫系统细胞运输到感染或损伤处。
虽然短暂的应激会引起免疫系统对身体的反应,但长时间应激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忍耐力。
心理学影响事实上,最令人关注的应激是在心理学方面的影响。
应激可以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
应激会导致大量的情绪波动,造成身体轻微的失控状态,比如游戏输赢、考试结果等。
而人在体验低心理应力情境时,身体会释放催产素和肾上腺素,这些都是与正反馈机制有关的激素,这些激素都具有快速且短暂的影响。
一旦情绪激素释放,人体会接收到一个快速、立即的刺激,导致情绪状态的激发并消除不适。
应激名词解释心理学
应激名词解释心理学应激是指个体在面临压力、威胁或挑战时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身体、心理的相应变化。
应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应激事件,如考试、工作压力、家庭冲突等。
应激反应通常包括心理、情绪和生理的变化。
心理学认为,应激反应是身体为了应对外界压力而做出的自然反应。
当人们感受到紧张、危险或压力时,大脑会通过神经系统释放一系列荷尔蒙,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以便身体应对紧急情况。
应激可以分为积极应激和消极应激。
积极应激是指对有挑战性的局面做出积极应对,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一次考试可以激发一个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消极应激是指负面情绪和应对方式,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长期遭受欺凌、生活在不稳定环境中或经历丧失亲人等困境,都可能导致消极的应激反应。
在应激研究领域中,有两个概念是重要的:应激源和应激反应。
应激源是指引起个体应激反应的任何事件或条件。
应激源可以是外部的,如丧失亲人、失业等,也可以是内部的,如自我期望、焦虑等。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对应激源的反应,包括心理、情绪和生理的变化。
不同的人对同一应激源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取决于他们的心理特征、生活经历和应对资源。
应激对个体的影响是复杂的,长期的应激可以导致各种不良的身心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身体疾病和心理障碍等。
因此,应对应激是非常重要的。
应对策略可以包括积极的思维和情绪管理技巧,寻求社会支持和求助,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应对机制。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一些心理干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压力管理训练等,对缓解应激反应和促进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效果。
总的来说,应激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应激的本质和应对策略对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应激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和管理应激。
概述应激反应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1、概述应激反应得生理与心理过程应激反应:即个体受应激源得刺激,对一些与自身存在利害关系得应激源发生相应得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包括个体心理与生理方面得反应变化。
1、应激得心理反应:个体对应激得心理反应存在积极与消极得两个方面。
积极得心理反应即大脑皮层觉醒水平提高,情绪紧张而亢备、意识清醒、注意力集中、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行动果断,能够准确地评定应激源得性质,作出符合理智得判断与决定。
消极得心理反应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意识不清醒,认识水平降低,情绪波动比较大,思维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判断与决策能力。
心理反应过程中与人们得心身健康密切联系得主要就是情绪与行为方面得反应与变化。
(1)情绪反应:心理应激状态下得情绪反应主要有焦虑、恐惧、愤怒与抑郁几种表现形式。
焦虑:就是个体预感危险来临或事物得不良后果时得紧张、担忧、急躁与不安得情绪状态。
适度得焦虑可以提高人得警觉水平,促使人们采取行动,适当提高人们对环境得适应与应对能力。
而过渡焦虑则干扰人得正常思维与行动,不利于排解心理压力。
恐惧:就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得特定危险得会受到伤害或威胁生命得逃避情绪。
愤怒:由于个体在追求目标时受到阻碍或自尊心受到伤害时所表现得情绪激动,脾气暴躁、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发泄不满得状态。
抑郁:消极低沉、悲观、失望、厌世、孤独无助得情绪状态。
(2)行为反应:心理应激状态下得行为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回避与逃避:回避就是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会出现,立即采取行动,避免与应激源得接触;逃避就是指已经接触应激源后,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
两种方式都就是为了避免发生强烈得应激反应所造成得心理与身体得伤害。
敌对与攻击:敌对指个体表现出来得不友好、憎恨、怒目而视等情绪;攻击指个体得行为举止对她人构成威胁与侵犯。
例如嘲笑、辱骂别人、动手打人、毁损财物等;攻击对象可以就是人或物,可以针对别人,也可以针对自己。
一般说来,对引起愤怒得应激源发泄得称为直接攻击,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对直接得应激源发泄得,则把攻击矛头转向易于宣泄得人或物,称为转向攻击。
应激名词解释
应激名词解释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或困境时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和行为上的反应。
应激反应是人的应对能力与环境压力不平衡时所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通常表现为紧张、不安、担心、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
应激是人们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产生的一种身心反应。
外界的各种压力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经济压力等,都可能引起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可以是短暂而轻微的,也可以是长期和严重的,具体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心理上的应激反应主要包括情绪变化、认知困扰和行为改变。
情绪变化可以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焦虑、抑郁、愤怒等;认知困扰可以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决策困难等;行为改变可以表现为食欲改变、睡眠障碍、社交退缩、行为冲动等。
生理上的应激反应主要包括神经生理反应、内分泌反应和免疫反应。
神经生理反应可以表现为紧张、疲劳、头痛、肌肉紧张等;内分泌反应可以表现为激素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生理节律紊乱等;免疫反应可以表现为免疫力下降、易感染、恶病质等。
应激反应可以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如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引发精神障碍等。
因此,及时有效地应对和缓解应激反应对个体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在应对应激时,个体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缓解压力和恢复平衡。
例如,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乐观地对待问题;寻求社会支持,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扰;进行身体锻炼,如跑步、瑜伽等来舒缓紧张的身心状态;采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总之,应激是人们在面对外界压力和困难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
了解应激反应的原因和表现,学会有效地应对和缓解应激反应,对于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心理应激第二节生活事件第三节应激反应
39 38 37
36 35 31
30
变化事件 22.所担负工作责任方面的变化 23.子女离家 24.姻亲纠纷 25.个人取得显著成就 26.配偶参加或停止工作 27.入学或毕业 28.生活条件变化 29.个人习惯的改变(衣着、习俗、交际等) 30.与上级矛盾 31.工作时间或条件变化 32.迁居 33.转学 34.消遣娱乐的变化 35宗教活动的变化(远多于或少于正常) 36.社会活动的变化 37.少量负债 38.睡眠习惯变异 39.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人数变化 40.饮食习惯变异 41.休假 42.圣诞节 43.微小的违法行为(如违章穿马路)
心理性应激源 指各种心理冲突和挫折导致的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各种消极 情绪。
社会性应激源 指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例如战争、动乱、天灾人祸、 政治经济制度变革、失业、竞争、生活节奏加快、喜庆事件等。
文化性应激源 指一个人从熟悉的生活方式、语言环境和风俗习惯迁移到陌 生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文化冲突和挑战。
逃向疾病: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要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但若 是一个病人则另当别论,不但会降低要求,而且还能赢得同情和关 照。因此,有人在遭遇挫折时,巴不得自己生病。现实生活中还真 的有人因此病倒了。例如,某大学生在面临英语四级考试时,由于 准备不足,害怕考砸了丢面子,又无正当理由提出不考,于是在临 考前半小时,突然发高烧,被送往医院治疗,当这次考试结束时, 他的高烧也奇迹般的消退了。还有一些大学生会出现考前紧张性腹 泻等疾病症状。这一类病不是诈病,而是机能性障碍。
根据攻击对象的不同,攻击行为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种。
– 直接攻击:是指受挫者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构成挫折的人或物。例如, 甲乙两同学在生活中产生了一些矛盾,甲同学就在背后散布乙同学的坏话, 乙同学听说后又打了甲同学一顿。
应激的名词解释
应激的名词解释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挫折、危机等不利刺激时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应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人类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当个体面临外界的压力和挑战时,身体和心理会迅速做出调整以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这就是应激的表现。
应激反应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心理上的应激反应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
心理上的应激反应包括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情绪的产生,以及注意力、记忆、思维等认知功能的改变。
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包括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升高、皮肤出汗、肌肉紧张等生理变化。
这些反应是身体为了迅速适应应激刺激而做出的反应,以保护自身的生存和适应环境。
应激反应是一种自然的防御机制,它可以使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更加敏锐和警觉,提高生存能力。
然而,如果应激反应持续存在或者过于强烈,就可能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长期的应激状态会导致身体的耗竭和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失眠等。
因此,对于应激的管理和调适非常重要。
面对应激,个体可以通过积极的应对策略来减轻应激的压力。
一方面,个体可以寻求支持和帮助,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困惑和忧虑来减轻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个体可以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解决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
此外,定期进行放松训练和心理调节练习,如深呼吸、冥想等,也可以帮助个体放松身心,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综上所述,应激是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和困难时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应激反应是一种自然的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迅速适应环境。
然而,长期的应激状态可能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应激的管理和调适非常重要。
个体可以通过积极的应对策略来减轻应激的压力,以维持自身的健康和适应能力。
应激反应的生理心理基础
二、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
➢应激事件本身的强度 ➢人格特征 ➢认知评价 ➢社会支持 ➢应对能力
33
1、应激事件本身的强度;
❖ 巨砾模式:死亡、离婚、破产、 意外事故等
❖ 细砾模式:
34
2、应激事件作用时间长短;
习得性无助:1967年,心理学家塞里格曼 ▪ 程序1、给笼子里的狗施加电击,但无法逃脱,
17
2. 心理中介机制
认知评价或觉察
18
心理中介机制
认知评价或觉察
认知性评价
潜
不应激
N
在
认
的 应 激
初级评价 :
事件对我 是否有威胁?
次级评价: 我能否应对?
知
再
评
价
应激
源
这事件是应激源吗?
19
(四)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一)躯体性应激反应 (二)心理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 非急性应激反应
分。
9
Lazarus & Folkman
• 提出了心理应激的概念 • 认为心理应激是人对外界环境有害物、威胁、挑
战经认知、评价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 强调认知评价在应激中的重要性。 • 形成了认知应激作用理论。
10
应激(Stress):
个体面临或觉察(认知、评价)到环境 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 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5
一、应激理论与中介机制
(一)应激理论 • H.Selye (1936) • Lazarus & Folkman (1968) • 现代应激理论
6
GAS(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心理学中的应激与适应
心理学中的应激与适应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对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情感和情绪上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人类的身体和心理方面,例如焦虑,抑郁和压力等。
在心理学中,应激和适应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与我们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一、应激应激是心理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是指外界环境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以及我们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时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应激的类型可以分为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两种。
生理应激一般是指人体正在经历的一种生理状态,例如生病、受伤以及需要劳动等情况。
这种应激可以激发人体的应激反应,使得人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压力。
心理应激与生理应激紧密相关,是指人们在感受到生活中各种外部压力时的精神状态和反应。
这些压力可以是家庭、工作、财务等方面。
不同类型的压力会导致不同的心理反应,例如情绪不稳定、失眠、焦虑等。
在生活的不同阶段,我们会面临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压力,应对这些压力需要相应的应激反应。
适当的应激反应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二、适应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地应对外界的压力,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我们就可以实现适应。
心理学中,适应是指我们的心理状态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的能力。
在应对应激时,有些人采取的策略使自己面临更多的压力,而使另一部分人通过与不同环境的适应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适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三、应激与适应之间的关系应激和适应是相互关联的。
在面对压力和逆境时,我们的身心会产生应激反应,并对外界环境做出适应。
当适应性还原到一定程度时,通常我们就会认为应激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而适当的应激和适应也可以消除我们的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
适应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压力,在艰难的环境中得以适应和发展。
四、心理学中的应激和适应的应用心理学中,应激和适应的概念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理解这些概念,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心健康。
以下是一些例子:1. 对于伤病康复者来说,适当的应激反应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恢复身体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应激与生理应激心理应激与生理应激发表日期:2006-04-17 本页面已被访问:3021次一、什么是心理应激与生理应激某公清晨到动物园去游览,走到老虎笼前,见虎近在咫尺,且向他张牙舞爪,想把他当早点,他知道老虎吃不到他,所以面不改色心不跳,然而他看见老虎转身向笼子后面走去,撞开了铁栅门,把头伸了出来,张大口打哈欠,说时迟,那时快,他看见大势不好,报警都来不及,撒腿狂奔逃命,出了动物园,遇到一个马拉松长跑运动员,一同进入某医学院的生理实验室,初步检查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的生理指标变化,都有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加快,血糖升高,颜面潮红,瞳孔增大,毛发竖立,说明他们都处于生理应激状态,有交感神经兴奋现象,有体内分解性新陈代谢的增加。
但是某公处于高度心理应激状态,体验到极度恐惧的情绪应激,而长跑运动员天天清晨锻炼体能,心态轻松平静,只有生理应激,没有任何心理应激体验。
由此可见,生理应激状态可以单独存在,不伴心理应激;而心理应激可以同时引起生理应激。
动物应激实验常将小鼠掷入冰水,让它们游往水箱对岸逃生,或放在铁丝笼中,有节律的反复震荡或旋转一定的时间,使它们的平衡运动肌肉系统处于应激状态,或者反复对铁笼接通一定强度的电流,让它们反复触电,无路可逃,观察何时进入“习得无助无望状态”,或者断水断食一段时间,人为制造饥渴的生理应激状态,甚至给它们喝酒吸毒,制造渴求成瘾物质的生理应激状态,实验者的目的是想通过超常温度、运动、电击、饮食(或睡眠)剥夺,以及强光闪动、强烈噪音或是声光与重力感觉剥夺等超强物理刺激,来制造动物的生理应激反应,间接了解人类的心理应激反应。
动物实验可将心理应激与生理应激区别开来吗?小鼠冰水中逃生不是既有生理应激又有心理应激吗?断水断粮的饥渴状态不是既有生理应激也有心理应激吗?反复震荡、反复电击,动物在徒劳挣扎之后,干脆坐以待毙,以不动应万变,不是与人类的无助无望(helpless, ho peless)状态如出一辙吗?谁能说这些实验中动物只有生理应激而没有心理应激呢?谁能说生理应激必然伴有心理应激,或心理应激必然同时出现生理应激呢?解决上述疑问在医学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医学家要有令人信服的实验资料来检验下述精神刺激发病机制的通道,即:强烈的或持续的精神刺激→强烈的或持续的心理应激→强烈的或持续的生理应激→心理生理障碍,自主神经与内脏功能紊乱,功能性躯体不适(病理生理变化)→心身疾病,其他应激相关疾病→抗应激措施(镇静、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适应与生活技能训练等)及其疗效验证。
动物中单纯心理应激的试验也作过一些,例如天敌同笼生活实验,一个铁笼中间用透明玻璃作为墙壁相隔分为两室,一室放入兔子,隔壁放入猎狗,猎狗见着兔子就凶狠追咬,兔子在笼中乱窜,无路可逃,它终日在猎狗监视之下,不思饮食,夜不敢睡,惶惶不可终日,结果体重锐减,甲状腺机能亢进,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有的兔子在1周至1月后死去,并无感染疾病的证据。
1940年前后,巴甫洛夫实验室遭遇彼德格勒一场暴雨洪灾,实验室被淹,迁徙后一些动物原来建立好的条件反应出现紊乱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休息,为了追查原因,实验者做过一次天灾模拟实验,人为制造电闪雷鸣,实验室工作人员反穿皮袄,戴怪形面具接近实验狗群,结果实验动物再次出现拒食、吠叫、挣扎、睡眠障碍、脱毛、皮肤表面与内脏黏膜溃疡,营养不良,条件反射紊乱,新的条件反射形成困难,动物烦躁不安等实验性神经症症状,动物出现了应激性疾病,有的迁延数月才逐渐恢复,巴甫洛夫当时即采用咖啡因和溴化钠合剂(巴氏合剂)来治疗动物。
这个实验有强烈的物理刺激因素,也有威胁生命的心理刺激因素,狗群吓得要死,但狗有勇猛的、怯弱的、灵活的与黏滞的不同气质或神经类型,对生理与心理刺激的敏感性,致病性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躯体消化营养代谢与条件反射功能基本保持正常的,也有出现明显躯体功能紊乱与高级神经活动功能障碍持续甚久的。
人类的精神应激最明显的是情绪应激状态,特别是负性情绪应激状态,如心情沉重、压抑、烦躁、易激惹,有时候本人能明确意识到影响自己情绪的应激源是一个什么事件所引起,也有的时候本人对造成此种负性情绪的应激源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不知为什么心情不好,甚至对应激源予以否认(有意的或无意的),因为许多事件都易造成焦虑与抑郁情绪,它们不像悲哀、愤怒、羞愧、嫉妒情绪那样有很鲜明的因果关系,特别是具有焦虑或抑郁素质的个体,他们的情绪像山城春季,不听天气预报就知道明天后天都是多雾的阴天。
情绪生理学的研究积累了大量实验资料,说明正性与负性情绪应激状态有不同的体内生理变化,即大喜之下与盛怒之下,血压、脉搏、呼吸、内脏腺体分泌与平滑运动功能变化,是不相同的。
但是我们又很难从一组自主神经与内脏功能变化的数据,来判断此人是盛怒还是极端恐惧,因为他们此时体内分泌肾上腺素增加,都有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手都在发抖,面都发青,都感到口渴,都有竖毛肌挺立。
不过盛怒之人多挺胸睁目气粗,而恐怖的人多蜷缩闭目屏息。
长期激惹易怒或在威胁下苟且偷生,不利于心身健康,而与此相反,在乐观与幸福感的心境之下生活有益心身健康,是有生理功能、代谢、内分泌、免疫学多方面的实验根据的。
急性正性情绪应激状态,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现代的几百万元中大奖,带给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悲喜交集、寝食俱废、精神恍惚、难于应付的精神应激,也是广为人知的。
人类有其特殊的认知应激状态,这与语言、文字、数学的利用、文学艺术、科学的发明创造性脑力活动是分不开的。
紧张的,持续的脑力劳动,使个体处于认知应激状态,可达到废寝忘食、不分昼夜、焦头烂额、留连忘还的程度。
文学艺术的创作常伴激情,首先要感动作者然后才能感动读者,至于科学的创造发明钻研过程,如数学难题的长时间持续演算破解,除了逻辑推理的理性思维处于紧张应激状态之外。
是否伴随某种激情,局外人是无法体验的。
此种作业成为精神需要与追求的目标,渴望成功并能经受屡屡失败,也有终于一事无成死而不悔的人,或是大志未筹身先死的人,他们的辛勤劳动与付出,对本人心身健康有损害,不求得到社会的公认与报偿,是人性中追求新异刺激(包括创造发明)的自然表现。
也是区别于动物性的人性崇高表现。
人类认知应激实验可在考场、数学竞赛、走迷宫图、电脑游戏中进行观察,一方面可以测量一个人的智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性思维或逻辑推理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可通过知识学习培训提高的,另一方面可在给予认知负荷即精神刺激的条件下,观察受试者的脑电、心电、肌电、皮电等多种电生理指标变化,然后进入肌肉放松与思维活动入静训练,观察在停止脑力与体力活动的安静休息松弛状态下,各项人体内脏机能活动与电生理指标的回归于基线的变化,从而找到自我训练与养生保健的方法。
二、生理应激过程面临应激源,处于应激状态中的有机体,在体内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神经生理、生化、内分泌、代谢、免疫过程的变化。
Cannon(1930)首先对应激状态进行研究,认为此时机体进入了“战斗或逃跑(fight or flight)”的状态,提出机体在遇到挑战或危险的情况下,常产生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和交感神经兴奋现象,表现为心率和呼吸加快,心搏增加,脾脏缩小,肝糖原释放,瞳孔扩大,皮肤和内脏的血管收缩,血液由这些部位向肌肉和脑部转移,使机体处于战斗或逃跑状态。
Selye(1936,1950)用动物组织混合匀浆和化学物质(如牛的卵巢,酒精,甲醛等)注入小鼠腹腔,总是引起小鼠肾上腺皮质增生,胸腺,脾脏,淋巴结明显萎缩,嗜酸性白血球显著下降,胃粘膜浅层溃疡等变化,上述反应与注射物的种类和性质无关(当时被人戏称为垃圾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dirt),Selye将此种反应称为共同的适应性反应(genere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他认为这是一种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纯粹为机体内抗原-抗体生物学应激反应,反应可划分为三期,即早期的警觉期,出现休克时相与抗休克时相,休克时相可致急性骤死。
中期的抵抗期或耐受期,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合成代谢占优势,机体对各种刺激的抵抗力均有增加;若刺激超强而且持续存在,机体应激反应即进入衰竭期,出现各种营养不良症状与慢性疾病,体内应激资源消耗殆尽,最终可导致死亡。
在天敌或挑战对手面前,动物最常见的是出现战斗或逃跑反应,此时动物体内有生理变化与重组,主要有两个系统的动员和参与,即下丘及垂体肾上腺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后者主要是交感兴奋现象。
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类固醇的血浆内浓度增高,它们被称为“应激激素”。
在主动进攻的战斗中去甲肾上腺素增高的比例上升,在逃跑与失去控制的焦虑情境下肾上腺素增高的比例上升。
动物试验曾将野兔暴露于猎狗近前,长期隔网同笼饲养,结果野兔可出现恐怖性甲状腺毒血症,由于储存的甲状腺素迅速释放,最后动物死于甲状腺危象。
Von Holst(1986)将温顺的松鼠与好斗的松鼠同笼饲养,10天之后前者血浆中皮质类固醇(皮质酮与皮质素)含量增加300%,肾上腺重量比对照组增加30%,色氨酸羟化酶(参与儿茶酚胺合成)增加100%,血液中淋巴细胞,嗜酸性与嗜硷性白细胞均下降30%,在14天内有动物相继死亡。
死因不是外伤或体力衰竭,而是与攻击性强的松鼠共处。
即使用栏栅在笼内隔离,死亡情况仍有发生。
猩猩群体只要食物资源丰富,有充分自由的时间,他们和平共处一段时间之后便开始争权夺利,制造麻烦,以强凌弱,常受欺负的猩猩有较高的皮质素基础水平,较高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患病率。
Mason, J.W.用猴子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yoked control)均约束于椅子上,每20秒钟电击一次,实验组猴如按压杠杆,20秒钟内可阻断一次电击,而对照组仍不能避免电击,实验进行72小时,实验组猴比对照组适应良好。
为了增强应激程度,后来有学者改变实验设计,使电击时间不规则出现且不可预测,在正确的回避性操作之后仍给予电击等,在实验进行的前10天之内,通过软纤维内窥镜观察胃部变化,发现两组均有30%左右的动物出现胃粘膜浅层溃疡,其病变部位与人类溃疡病好发部位相同,有些猴子半年后出现了高血压,大部分溃疡不久可自行愈合。
这个操作性条件反射改变的是环境刺激,并未直接刺激动物的胃或神经,可作为人类心身疾病的动物模型。
Mason的7 2小时猴子回避性条件反射实验,开始动物有血浆17羟皮质固醇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的升高,而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下降;随着适应性的出现,激素变化便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应激引起体内分泌的变化,Mason在上述猴子操作性回避条件反射中,定期作15种激素水平的检查,包括血浆与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雌酮,雌二醇,雌三醇,雄酮,本胆烷醇酮,脱氢表雄酮,醛固酮,睾丸酮;血浆甲状腺素,胰岛素与生长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