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教学设计
练习反馈并
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一.光合作用
原料:水、二氧化碳产物:氧气、有机物
光合作用
条件:光场所:叶绿体
反应式:
二.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
教学反思: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节内容应该是两个课时完成,为了本人的需要,对标题进行了修改,修改为《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只需一个课时完成。

本节课始终紧紧围绕“光合作用”这条主线展开教学,首先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再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科学家们的经典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实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然后进一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

尤其是演示实验装置的改进增加了课堂活跃的气氛,也启迪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要不断创新。

接着,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以及表达式,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最后,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具有很强的思维挑战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并能用公式表示光合作用。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自觉爱护植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学习过程设问导读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2、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_,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光能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叶绿体(储存着能量)4、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_,应该合理密植。

巩固练习1、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D)A、只在白天B、黑夜无光时C、只在黑夜D、有阳光时2、下列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D)A、氧气和有机物B、二氧化碳和氧气C、水和氧气D、水和二氧化碳3、下列活动中收到的气体能使快熄灭的卫生香复燃的是(D)A、汽车排放的尾气B、人类呼出的气体C、焚烧垃圾后的气体D、阳光下金鱼藻产生的气泡4、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的探究中,设置两盆植物是为了(A)A、设置对照B、减少乙盆的水分C、减少乙盆吸收的二氧化碳D、减少乙盆吸收的光能5、光合作用包括两方面的变化是(C)A、氧和二氧化碳的变化B、无机物的变化和有机物的变化C、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D、白天的变化和夜晚的变化6、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C)A、二氧化碳B、水C、高温D、光7、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都能得到新鲜氧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B、扩大居住面积C、美化环境D、多植草坪多种树8、根据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措施中,下列哪项与该原理有关(D)A、施以农家肥料B、及时松土C、适时播种D、合理密植教学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思维导图法: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进行梳理和表达,提高他们的思维组织和创新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光合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光合作用:
1.个人反思:我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个人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收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小组评价:我组织小组评价活动,让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表现和合作态度,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课堂问答:在课堂上,我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生态意识的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2.科学探究的态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3.尊重生命的价值观: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相互依存,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图片和问题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首先,我展示了一张美丽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森林中的植物生长情况。然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存和生长的吗?”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了光合作用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部分,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首先,我通过课件展示了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并解释了各元素的转化过程。然后,我利用实物模型展示了植物的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微观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概念;2.掌握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3.能够简单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4.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二、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2.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3.观察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2.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1.讲授2.实验教学3.课堂讨论五、教学流程5.1. 热身活动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

问题如下:光合作用是什么?对环境有什么影响?5.2.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5.3. 实验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具体步骤如下:1.实验材料:水蕨、盆、酸水玻璃片、草莓苗。

2.实验步骤:1.准备草莓苗和水蕨,将它们分别浸在盆里。

2.在草莓苗和水蕨的顶端用修长的酸水玻璃片夹住一片叶片,让叶片的中间部位直接暴露在外面,使阳光能够射入叶片中,将其放在太阳下。

3.过一段时间,观察叶片和水蕨对氧气的释放情况。

5.4. 知识深化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实验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5.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六、课后作业综合课上所学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光合作用?能否简单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2.光合作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3.你认为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如何进一步完善实验条件?七、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掌握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能够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完善实验方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理解其在我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能解释其中的物质变化。
3.理解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4.了解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5.结合所学知识,参加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并撰写活动心得,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注重查阅资料、实地观察和思考。
2.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前。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并在课堂上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表扬。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片绿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片绿叶有什么神奇之处吗?它在阳光下能制造出我们所需的食物和氧气。”由此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细胞、生态系统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利用多媒体播放光合作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和应用等方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仍存在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强调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设想
针对上述重难点,我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突破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难题。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实质和过程。

2.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实质。

难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2)提问: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如何利用光能的?(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

2.理论讲解(1)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讲解光合作用的实质:能量转化,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3.实验观察(1)实验一:观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①准备材料:绿色叶片、清水、二氧化碳溶液、小烧杯。

②操作步骤:将绿色叶片放入小烧杯中,加入清水和二氧化碳溶液,置于阳光下照射。

③观察现象:叶片逐渐变为绿色,说明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2)实验二:观察光合作用释放氧气①准备材料:绿色叶片、清水、澄清石灰水、小烧杯。

②操作步骤:将绿色叶片放入小烧杯中,加入清水,置于阳光下照射。

在叶片附近放入澄清石灰水。

③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说明光合作用释放了氧气。

4.分析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结论。

(2)讨论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2)强调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

(3)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过程。

2.分析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3.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光合作用的相关文章或制作手抄报,巩固课堂所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光合作用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加深对光合作用概念、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降低学习难度。
2.采用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光合作用过程的具体印象。
3.针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不足,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4.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2.认识到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环境的情感,提高生态文明素养。
4.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趣味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5.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有较强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合作用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和耐心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了解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掌握卡尔文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例如:植物为什么需要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科学素养: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 册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 册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完成了对光合作用全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但又不是对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的简单完善,而是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本章安排了一个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全过程探究,难度较大,特别是对探究方案的设计要求较高。

提倡学生在讨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的前提下独立完成,以考查学生对各项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

教师可通过讨论提纲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氧气。

2.通过让学生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了解绿色植物对维持碳—氧平衡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是氧气的制造者,理解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难点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

五、课前准备及课时安排教师准备: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课件;黑藻在阳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装置,卫生香及视频。

制作有关普利斯特利三个实验的课件,展示光合作用公式和示意图的课件,演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果情况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城市人流攒动的图片,峨眉山风景秀丽的图片。

讲述:峨眉山风景优美,植被茂密,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设问:“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峨眉山的空气异常清新,峨眉山大量的氧气来自于哪里呢?”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并说明海尔蒙特得出的结论是柳树之所以质量增加,是因为吸收了土壤中大量的水及少量的无机盐,试分析他的结论有什么不合理之处。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课稿)-2020-2021学年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说课稿)-2020-2021学年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3.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都能得到新鲜氧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B.扩大居住面积
C.美化环境D.多植草坪多种树
4、下列哪一项不是光合作用的意义( )
A、为动植物和人提供营养和食物来源
B、为动植物和人提供能量来源
C、为动植物和人提供呼吸需要的氧气来源
D、为动植物和人提供呼吸需要的二氧化碳来源
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与讲解相结合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学生互评等活动进行学习
问题与作业设计
1、当堂达标检测
1.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A.二氧化碳B.水 C.高温D.光
2.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三)情感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通过观看普利斯特的实验,学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得原料”;
基本活动经验: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
难点:引导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基本方法:实验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重难点处理方法
重点难点的处理办法:关于难点,先由老师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在阅读的过程中,弄清以下问题:选用的实验用具、用品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每个实验步骤说明什么问题?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教师可提示借鉴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能力目标:3、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生物素质。

2、培养学生更加关爱大自然,关爱绿色植物。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难点】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1、把两株蚕豆植株提前一昼夜放到黑暗处。

2、准备实验必需的器材。

3、视频:(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4、FLASH:(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4)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5)光合作用方程式。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个)。

[引言]: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
【新授过程】
个巨型的
质吗?
淀粉是一种贮存
色植物的光合作
中,漏斗的液在
遮光后为。

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目标: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尝试设计实验,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难点:尝试设计实验,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2.学生阅读教材第122页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及教材图3 33。

之后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观看实验,并讨论问题最终得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3页中的提示,分小组讨论、分析、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 ?(5)实验结果:滴加碘液后,甲装置的叶片变蓝,乙装置的叶片不变蓝。

(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1.向学生展示演示实验(金鱼藻释放氧气),并进行说明,之后出示问题进行讨论: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教师提示:氧气具有助燃作用。

学生回答:氧气。

2.教师说明: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的气体,立刻重新燃烧起来。

这是氧气助燃的特性。

这个实验如果在黑暗中进行,则看不到这一现象。

说明金鱼藻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氧气。

可见,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还有氧气。

3.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24页,并结合图334,提问: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表达式是什么样的?结合教材,思考后回答:光合作用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氧气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多媒体展示种植农作物过密、过疏、合理密植三种情况的植物生长情况,提问:三种不同的种植方法,植物生长状况会怎样呢?学生思考后回答:过密、过疏都会影响植物生长,合理密植长势最好。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东莞市黄江育英初级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主备教师:张艳铭审核:_____________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于土壤。

但是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对此却产生了怀疑,于是他设计了著名的“柳树实验”。

2、精准讨论,合作探究(10min)【探究一,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21的想一想,议一议,然后思考以下问题:1.随着柳树苗的生长,土壤中哪种成分发生了变化?2.你认为这种成分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原料吗?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4.海尔蒙特是否忽略了其他条件?总结:水分是植物制造自身物质的原料。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17世纪后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发现了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因而认为,正是由于这些气孔,植物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

【探究二,阅读思考】后来在1773年,普利斯特利又做了一个经典实验。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P122,图3-33普利斯特利实验分析:1.这个实验中哪组是对照组?可形成几组对照实验?2.实验装置为什么要密闭?3.各组实验现象是什么?4.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5.实验装置的玻璃罩能否改为不透明的黑色?为什么?总结: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空气的成分,直到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这一结果。

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看似简单,但后人做得实验很多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展示图片】英格豪斯通过多次实验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成功。

在这个实验中,实验的变量(自变量)是光的有无,因变量是光合作用的有无。

明确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1.自主质疑,问题探究(8min)【过渡】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和水,也就是说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光合作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收集与光合作用相关的信息,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分享。
3.小组成员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形成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
4.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种情景创设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光合作用的本质特征、意义和过程。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形成知识体系。同时,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视频等,使抽象的光合作用过程变得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设计了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使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掌握程度。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一章节时,作为特级教师,我的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即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其次,学生应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并能够解释其中的化学变化。此外,我还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光合作用在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中的作用,以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中的关键地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我会结合教材和实物,向学生详细解释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方程式以及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我会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案例来说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如展示植物在光照下的生长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了初步理解后,我会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光合作用是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人类活动对光合作用有什么影响?”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和个人思考,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针对的是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中“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一章节内容。在我国的生物教育中,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生物学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中,我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光合作用对于维持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性,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宝贵。通过对比人类活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过度使用化肥、森林砍伐等,学生应能够产生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能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重点、B层)2、能力目标: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A层)3、情感目标:增强环保意识。

(C层)学习重难点: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能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121----126,完成下列问题,并与组内成员交流补充)(一)、预习提纲1、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什么?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3、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怎样的应用?(二)、预习自测题1、描述普利斯特利四个实验的现象:实验(1)中:蜡烛、实验(2)中:小白鼠、实验(3)中:蜡烛实验(4)中:小白鼠__________________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能量的(如),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4、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学习任务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22,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

拓展反思:如果将实验(3)、(4)中的密闭装置用黑布罩住,会出现什么现象?选作)3、探究实验: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1)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2)作出假设:。

(3)制定和实施计划:制定自己的实验计划,课上小组交流完善计划。

①、这一探究中的变量是什么?②、为保证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可以怎样做?③、在这一探究中应如何检验叶片产生了淀粉等有机物?(4)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除了有二氧化碳,还有。

学习任务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阅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能否放出气泡?2、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说明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了什么气体?3、得出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外,还有。

2021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2021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

2021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案主备人:马银参与教师:姚小蓉授课教师:授课时刻:授课班级:学习目标:1.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点。

3.认同绿色植物在坚持生物圈的碳-氧平稳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1.呼吸作用的过程。

学习难点:1.呼吸作用的过程。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开释氧气,使空气清新,那么是不是我们往我们的家里、卧房里放入的植物越多越好呢?二、目标展现1.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点。

3.认同绿色植物在坚持生物圈的碳-氧平稳中的重要作用。

三、预习检测1、二氧化碳具有是澄清石灰水变的特性。

2、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四、自主学习(一)呼吸作用的过程1.阅读教材P127页演示实验1,回答下列问题:(1)推测:有机物分解时开释能量吗?(2)观看演示实验,依照实验现象回答问题: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2.阅读教材P128页演示实验2,回答问题:(1)什么缘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2)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3.阅读教材P128页演示实验3。

(1)甲乙两瓶的种子有何不同,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什么缘故会显现不同的现象?(2)氧气哪去了呢?(3)想一想:储藏白菜的窑时刻长了能不能直截了当下去?什么缘故?如何样做?4.阅读教材P129页,总结呼吸作用概念.场所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想一想:庄稼长期被水淹了,往往会死亡,缘故是什么?5.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四人讨论一步一步地比较,写出答案)区别和联系光和作用呼吸作用区别场所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所有活细胞条件光有光无光均可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产物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转变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开释能量联系没有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二) 绿色植物在坚持生物圈碳-氧平稳中的作用阅读教材P130页“绿色植物在坚持生物圈碳-氧平稳中的作用”部分,讨论:碳——氧平衡会打破吗?一旦打破会显现什么情形?如何预防?六、当堂检测1. 夜晚卧房内摆放过多的植物会阻碍人的躯体健康,这是因为()A、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B、植物生长过程中会开释有毒气体C、植物会开释出过多的氧气D、植物呼吸与人争夺氧气2.皂荚树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过程叫()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3.一绿色植株在黑背地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耀2~4小时,发觉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缘故是B区叶片缺少()A、叶绿素B、光C、二氧化碳D、水4.我们平常饮用牛奶所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A、植物的吸取作用储存的能量B、年体内储存的能量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D、植物蒸腾作用所开释的能量5.现代大气中的某种成分是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据科学家分析,这种成分的显现与绿色植物的显现有关。

第1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

第1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学目标
①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②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重点和难点
①认识光合作用。
②探究活动的设计。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通过课本对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分别进行分析,初步获得光合作用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
利用教师提供的装置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养成综合分析问题的意识。
提示学生注意事项,鼓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师生共同进行演示实验,学生根据老师做的演示实验,通过分析,讨论得出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氧气。
到田间进行观察或访问有经验的老农,了解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果的情况,分析原因,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出示三种不同的植株,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方面进行讨论,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并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
三、光合作用
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总反应方程式,进而初步认识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
引导学生归纳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和概念。初步分析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
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观察教师出示的三种种植密度不同的植株结的果实,进行讨论,分析原因,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一课时
一、指导思想与理念依据
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生物学学科的核心任务,包括四个方面: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这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支柱,生命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而科学探究过程又是科学思维展现出来的平台;社会责任意识则是在形成以上三者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渗透的。

这四个方面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时,综合表现出来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因此,本节课融合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得以发展。

通过学习科学家们的研究历程,养成了学生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通过亲自体验设计实验,提高了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的能力。

通过对课本实验的改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眼睛。

通过对未来科技的展望,激励了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并提高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等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第一课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这两组实验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故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或观看视频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

第二部分为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

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熟知“验证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的步骤,具有一定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结构迁移至新的学习中,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是对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后及时反思。

学生发现,课本提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设计思路并不严谨。

在简单展示蒸馏水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性质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新思考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改进实验的过程中,再次巩固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核心。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对实验探究充满好奇,能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愿意与同学们合作学习。

但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光合作用只有模糊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能直接观察到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

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的展现在学
生面前。

通过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一步步探究得出结论,获得知识。

同时小组比拼,动画视频,演示实验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化学,部分学生对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以及蒸馏水的性质还不清楚,应该在实验前加以提示,并简要说明。

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法:利用导学案,每一项探究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探究实验法:复习上一节课的实验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利用“碳酸氢钠吸收二氧化碳”,以及“蒸馏水中无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两种思路,以上一节课的实验为框架,进行修改,并及时反思。

演示法:教师轻摇饮料瓶,学生能够明显观察到,蒸馏水中几乎没有气泡产生,而碳酸氢钠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从而对不熟悉的碳酸氢钠溶液和蒸馏水有直观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学习两位科学家的实验,学生能较为清晰地描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迁移“旧知”,自主设计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3.改进课本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4.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学习科学家敢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学生阅读课本学习科学史→复习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利用氢氧化钠溶液自由设计实验→反思→利用蒸馏水和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实验改进→情感态度提升2.教学活动过程
然而,二氧化碳看不见,摸
不着,在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中,并不能直观看到植物吸收了二氧化碳,那么植物到底有没有吸收二氧化碳呢?或者说,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指向的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程度,故不可简单粗暴地用纸笔测验进行评价。

在不同的上课时机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课中应当采用观察量表,进行过程性评价,随时记录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度。

具体而言,学生要能借助已有的信息,控制变量,自主设计实验步骤。

课后的总结性评价可以通过测试题的形式进行评价。

六、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本节课通过对上一节课“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吗?”实验的复习,引导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结构迁移至新的学习中,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是对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后及时反思。

学生发现,课本提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设计思路并不严谨。

在简单展示蒸馏水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性质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新思考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改进实验的过程中,再次巩固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深化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