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六):古代礼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六)——古代礼俗

1.礼俗:即礼仪风俗。泛指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与习俗。

2.五礼:五种礼的合称。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吉礼,冠婚的事为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凶礼。

3.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20岁)举行加冠的礼仪。古代未成年的男子束发,不戴冠,行过加冠礼后则标志着进入成年。

4.笄(jī)礼: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15岁)举行的盘发插笄(即簪子)的礼仪,表示成人可以结婚。

5.青庐:用青布搭成的棚,古代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样的风俗。

6.文定:相传周文王卜得吉兆纳征订婚后,亲迎太姒至渭滨。后世因此以“文定”代称订婚。

7.朝:周代各国的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周天子,叫“朝”。

8.觐:朝拜皇帝。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称觐,诸侯春见曰“朝”,秋见曰“觐”。诸侯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觐礼规定,天子不得下堂见诸候,下堂而见诸侯天子失礼。

9.遇:诸侯之间不在规定时间或地点忽然相见,就叫“遇”。事先没有约定偶尔相逢,犹如人们在路上偶然相遇一样,在礼节上要比“朝”简单。诸侯途中相遇,依据各自的都城远近来划分主宾,地近的一方为主,地远的一方为宾,双方用主宾之礼接待。

10.誓:用语言相互约束表示决不违背信约叫“誓”。诸侯之间举行这种仪式叫“誓礼”。举行这种仪式,不用杀牲、歃血(以牲血涂抹口上)。

11.盟: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叫“盟”。会盟时杀牲、歃血,并且宣读盟书,誓于神,叫作“盟礼”。盟与誓不同之处就在于举行仪式时盟要杀牲、歃血。遇有急难,诸侯之间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相互援助,就叫“会盟”。

12.免胄:胃,盔盎。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胃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13.祖:古代钱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在半路上为别人设宴送别。

14.封禅(shàn)。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在泰山上筑坛祭天称“封”,在泰山下梁父山上辟场祭地称“禅”。

15.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表示虔诚。

16.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17.牺牲: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作“牺牲”。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叫“牲”。古代又有“三牲”之说,指祭祀用的牛、羊、猪。

18.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用一头。

19.少牢:古代祭品,指猪、羊各一头。

20.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

21.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22.死: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23.夺情: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守丧期间,守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守丧的人为官,国家因特殊原因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作“夺情”。

24.庐冢:也作“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庐”,房屋;“冢”,坟墓。

25.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

26.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部抬起。

27.跽:跪起,准备起身,膝尚在地上。

28.长跪:古代礼节之一。指直身而跪,表示庄重。

29.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倨傲无礼的表现。

30.拜: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如《周礼.春关.大柱》:“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震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稽首。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

顿首是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即举起,所以叫作顿首。

空首是拜跪于地,先以两手拱至地,再以头至手,因其头不至地,所以叫作空首。

稽首是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多时方起,因为头叩地多时,有所稽留,因此叫作稽首。

肃拜是拜礼中礼节最轻的。只是拱手行礼,就是现在的揖。军队中有这样的肃拜。妇人行礼,主要也是肃拜。褒拜是手持符节行的礼。丧礼中先作顿首后作稍颡(sǎng),叫吉拜;先稽颡后顿首,叫凶拜;振动,是战栗变动之拜。

31.揖:古代作揖与后世不同,古人作揖是推手。古人作揖,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对庶姓,没有亲属关系,推手时稍微往下,叫土揖。对异姓,是指有婚姻关系的,则用“时揖”,平推手。对同姓,同一个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时稍微举高。

32.执手:表示亲昵的行礼方式,和现在的握手相似。

33.拱:拱手。两手相合胸前,表示恭敬。

34.寿:以酒或物向别人祝福。

35.趋:臣见君时的礼节。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36.郊迎:到郊外等候迎接,以表敬重。

37.万福:旧时妇女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后来用“万福”作为行礼的代称。

38.九宾:也称“九仪”,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侯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39.百姓:古代奴隶社会对贵族的总称。贵族有姓,平民无姓,这种状况在春秋战国时代仍然存在。到了汉代,自天子以至于一般平民才皆可以有姓。“百姓”随之指一般平民。

40.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此外,黎民、黔首、庶人也指平民。

41.尊卑

①室内座位尊卑:古代的室在堂后,南墙开一窗,称作“牗”,牗东有窄墙,墙东为户(门),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②车座的尊卑: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平时出行的车以左为尊。兵车有所不同,兵车的指挥车是主帅居中执掌旗鼓,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保护主帅,叫作车右。普通的兵车,是御者在中,左右各一甲士,左边甲士持弓,右边甲士持矛。

③官位的尊卑:朝堂及官位多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为“间左”,贬官称“左迁”。

42.忌讳

①古人讳言“钱”字,“古人以钱之名不雅驯,缙绅先生难道之,故易其名曰赋,曰禄,曰饷,天子千里外曰采。”常见的说法是“孔方兄”,再如,请人作诗文字画的酬劳钱物称为“润笔”;两汉时,将钱买官谓之“铜臭”等。

②古人讳言“死”。宗教教义中也讳言死,如:西归,仙游,升天,坐化,圆寂,涅繁,就木,入土,谢世,作古等,现代汉语中如逝世,长眠,遇难,捐躯,殉国,天折等。

43.避讳

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国讳,一是家讳。

①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

②家讳:或称为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名、祖名。

③避讳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