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分类、预防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分类、预防护理

1、血管内导管分类

血管内导管分类方法很多:

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临时导管、短期导管、长期导管按导管穿刺部位分为:锁骨下静脉导管、股静脉导管、颈内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HCC)、动脉导管等

按导管是否通过皮下隧道分为:皮下隧道式导管和非皮下隧道式导管

按导管长度分为:长导管、短导管等

还可以按导管是否肝素抗凝、是否抗感染、管腔数等进行分类。

2、导致感染发生的因素

(1)导管留置时问:有关文献表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周以上,相关性感染率明显升高,置管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也有文献表明,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治疗中,暂时性留置导管患者,其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长期留置导管患者。

(2)导管穿刺部位:多项相关研究显示,股静脉导管的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高于颈内和锁骨下静脉,并且股静脉和颈内静脉较锁骨下静脉导管置入点细菌定植发生更早,增加了CRBSI的风险。深静脉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CRBSI危

险性为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颈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相比,前者易发生动脉损伤,后者更易发生导管异位。

(3)导管放置方法:切开置管的感染率大于经皮穿刺置管,由于切开置管创伤大,所以动脉或静脉切开已不再作为置入导管的常规方法。

(6)患者情况:如疾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

(7)血管内导管情况:如择期插管和紧急插管等。另外有文献表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与医院规模和类型、病房功能分类和中心静脉导管(cvc)类型等诸多因素相关,不同类型的ICU病房CV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也不同。

1、致病微生物

一般认为,引起CRBSI的病原菌多为皮肤常居菌。据文献报道,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而CRBSI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特别是表皮葡萄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属和肠球菌属。

2、发病机制

微生物引起导管感染的方式:

(1)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致皮内段至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为常见的感染途径。

(2)其他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型播散到导管,在导管上黏附定植,引起CRBSI,此种感染途径较少见。

(3)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起感染。

前2种属于腔外途径,第3种为腔内途径。置管时间小于1周的导管,通过腔外途径感染最为常见;置管时间大于1周的导管,腔内定植菌为主要机制。

致病微生物的附着作用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导管表面常吸附有纤维蛋白等蛋白质,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附着在蛋白上,与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相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附着在聚合物表面的能力更强。此外,某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泌细胞外多糖,称为菌毛(slime),这些细菌附着在导管表面后,菌毛可抵抗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削弱机体免疫功能,可阻止抗菌药物与细菌细胞壁的结合,降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细菌的致病力增强。在葡萄糖溶液中,某些假丝酵母菌可形成类似菌毛的物质,接受静脉高营养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真菌血流感染,估计与此机制相关。

置人导管为治疗和监测提供了必要的血管通道,但与导管相关的局部或全身感染并发症,如导管相关性感染、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内膜炎等,使患者增加了危险性。

1、静脉的选择

留置导管的时间低于5~7d,颈内静脉因其发生机械操作并发症发生率最低而适宜选择。超过5—7d的导管,考虑

选择锁骨下静脉。需要长时间留置并主要用于静脉营养时应考虑选择PICC,因其感染率相对较低。

有文献表明,对特殊患者(如双侧乳房切除术患者)而言,应选择股静脉置管,肝移植患者不宜选择股静脉。婴幼儿患者,右侧颈静脉穿刺是第一选择。当血管内导管不再为医疗所必需时,立即将其拔除,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屏障。

2、质量控制和加强培训

3、抗生素涂层导管的使用

主要的抗生素涂层导管分为:

(1)氯已定/银化磺胺嘧啶涂层导管。

(2)米诺环素/利福平涂层导管。

(3)铂/银涂层导管。

(4)银套管导管等不同特性的导管。

4、全身抗生素预防

有研究显示使用万古霉素不能降低CRBSI发生率,预防使用可能产生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同样,应用替考拉宁也不能减少CRBSI的发生;然而也有多数学者主张,在置管当日静脉滴注先锋霉素1~2g或万古霉素1g,可起到预防相关性感染的作用。由此看来,全身抗生素的使用是否会起到预防CRBSI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5、局部抗生素软膏预防

聚维酮碘(碘伏)软膏和盐酸莫匹罗新软膏在中央静脉导管置管处使用可预防CRBSI的发生,但可产生金葡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新霉素、地衣杆菌素、多黏菌素油膏在静脉导管置管处使用可减少CRBSI的发生,但增加了念珠菌感染的风险。

1、血管通路建立前评估

应了解患者相关病史及资料:

既往有无中心静脉插管史,血管通路的部位,丧失功能的原因及再次建立血管通路对患者的影响,最好选用非惯用侧,以减少并发症及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

2、患者准备

各种导管置入术前,向患者介绍导管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让患者或家属签插管知情同意书,在患者身体状况许可的情况下,预先洗头,清洁皮肤,更换清洁衣服,根据需要采取合适的体位。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1)手部消毒:正确的手部消毒是减少CRBSI的有效措施。导管置人、更换、查看、触诊、调整或更换敷料前后均应清洁双手,即便佩戴手套,也应注意手部清洁.

(2)皮肤消毒剂选择:置管和护理时的皮肤消毒应选用适当消毒剂,可选用2%碘酊、0.5%~1%聚维酮碘或70%酒精进行消毒。洗必泰和碘酊的效果优于聚维酮碘。洗必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