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 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 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 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同时生活着的个体数量,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为出生率,不属于种群密度,A错误;
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不是种群密度,B错误;
C、杂草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C错误;
D、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为种群密度,D正确。
2. 下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
C. 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
D. 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
『答案』B
『解析』
『详解』
分析曲线可知,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相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
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B错误;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C正确;蝙蝠夜间觅食,既可降低与白天觅食的食虫鸟之间的竞争关系,也避免遭遇许多天敌的白天捕食,D正确。
3.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
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 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 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 集群分布主要是由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种灌木空间结构的改变会改变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
这种改变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B错误;
大灌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是个体的所需的空间较大,相互之间种内竞争的结果,C正确;幼小灌木和小灌木的集群分布,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有关,D正确。
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 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 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 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最长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所以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
该食物网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两者同化量的比值,即(4200+3780)
/31920=25%;B正确。
太阳鱼的同化能量除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部分外,其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本题只有太阳鱼和下一个营养级鲈鱼的同化量,无法计算出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量;C错误。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共同组成,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包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少了必要成分分解者;D错误。
5.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 F2的表现型比为3:1
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 F2的基因型比为1:2:1
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答案』B
『解析』
『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Aa可以产生A:a=1:1,测交后代1:1、自交后代基因型1:2:1、表现型3:1均是杂合子产生2种比例相等配子的结果。其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中有误的是
A. 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
B.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C. 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
D. 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观察发现只有S型菌落
『答案』D
『解析』
『详解』A、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A正确;
B、该实验把DNA和蛋白质进行了分离,然后单独的去研究了它们的作用,故可以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B正确;
C、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分开,然后单独地、直接地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C正确;
D、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观察发现既有S型菌落,也有有R型菌落,D错误。
故选D。
7.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也是一种胺类激素。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B. 去甲肾上腺素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C. 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
D. 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答案』D
『解析』
『详解』A.依题意可知: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项正确;
B.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B项正确;
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属于反馈调节,C项正确;
D.去甲肾上腺素也是一种胺类激素,激素经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项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D。
8.如图表示黄化燕麦幼苗体内生长素的分布情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生长素在燕麦幼苗体内分布很广,但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B. 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