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历史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陂历史资料

黄陂区地处武汉市以北,区域面积2261平方公里,占武汉市的1/4;人口113万,占全市的1/8,是武汉市版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型城区。下面店铺分享了黄陂的历史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黄陂历史资料

具有四大特点:

——历史老区。黄陂置县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有 1431年的建县(区)史。1983年由孝感地区划归武汉市,1998年9月撤县设区。黄陂人杰地灵,文化璀璨。“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无陂不成镇”之说,享有“楚剧之乡”、“泥塑之乡”、“武术之乡”的美誉。境内三大知名文化源头汇集,人文底蕴悠远厚重。距今3500年的殷商盘龙城文化,被专家学者论证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起源于汉代,形成于隋唐的木兰文化,由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演绎而成,《木兰传说》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纪念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出生地而修建于北宋末年的“双凤亭”,被喻为“二程”理学文化的萌芽地。

——革命苏区。黄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北部木兰山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诞生地,新四军第五师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海东、吴光浩、刘华清等都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黄陂有9万余人为革命捐躯。苏区面积949.6平方公里,占武汉市苏区面积的39%,涉及7 个街乡镇,人口达41.64万,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扶持地区。

——农业大区。黄陂有农业人口91.6万人,耕地80.5万亩,山场90.5万亩,林地104万亩,水面38.6万亩,森林面积693平方公里(占武汉市的一半以上)。围绕发展芦笋、小龙虾、茶葛、乡村休闲农业四大优势产业,形成5万亩芦笋、5万亩茶葛、5万亩小龙虾等特色板块基地,现代都市农业初具雏形。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芦笋)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绿色农业(食品)示范基地、全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中国绿芦笋之乡。北部947平

方公里的木兰生态旅游区,誉为武汉的“后花园”,被联合国列入《中国21世纪优先发展议程》,“木兰八景”闻名遐迩,是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评为“湖北省旅游强区”,成为武汉市唯一一个省级旅游强区。

——发展新区。黄陂处于《全国国土规划总体规划纲要》的首期重点开发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区位交通优越,发展空间巨大。境内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亚洲最大的武汉北铁路编组站、武汉新港和京珠高速公路等共同构成立体交通枢纽,正在开发建设的武汉临空经济区、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被列为今年湖北省重点推进项目,华中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落户黄陂。近几年来,黄陂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转变发展方式,突出发展重点,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黄陂正加快由传统农村向新型城区转变。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9年,全区经济综合实力在继2007、2008年之后,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各区(县、市)第三。实现生产总值215.5亿元,同比增长15.9%;财政收入 25.58亿元,增长44.8%;地方财政收入19.43亿元,增长6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48亿元,增长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53元,分别增长11.78%和1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43亿元,增长22%。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技强县示范区”、“全国十佳全民创业示范区”、“全国油茶产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和全省“旅游强区”、“畜牧大区”、“最佳金融信用区”等称号。

2010年1-7月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7月份,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9.50亿元,同比增长15.7%。完成财政收入21.7亿元,增长79.7%;地方财政收入16.4亿元,增长96.5%;一般预算收入7.3亿元,增长5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亿元,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额75.6亿元(不含房地产),增长3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