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改革表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改革

中国古代改革
掌握的原则和程序:
(1)历史现象发生前的比较项主要有历史条件、原因、 目的、导火线等。 (2)历史现象本身的比较项主要有人物、内容、经过、 方式等。 (3)历史现象发生后的比较项主要有结果、性质、意 义、作用、局限性、影响、危害等。 这么多的比较项没有必要全部都进行比较,根据需要和 可能,确定几项即可。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 据说,他早年经营商,后从事政治活动。 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 君位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 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实 施改革。他在政治上,积极改革内政,推 行国、野分治。在军事上,改革军制,组 成3万人的常备军,加强训练。在经济上, 管仲发展生产,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 “相地而衰徵”,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 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几年之间,齐国 国富兵强。
军事上: 作 用
评价: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 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关于改革的评价:
(1)标准:
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但标准只有 一个,即从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
(2)基本思路:
首先应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 求(趋势)
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 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的要求
军 保甲法 事 措 施
将兵法
教 改革科 育举 措 施
整顿太 学
农村住户编为保, 保丁平时种田、农 闲练兵,战时作战
固定禁军辖区和 训练的将官
科举废明经科设明 法科,进士科专考 经义和时务策
重编教科书,成绩 优秀者直接受官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增加国家 军事力量,减少军费 开支
充实边防力量
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第四,整顿府兵制,加强中央对军队的 控制权。 第五、建立科举制,废除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而不重门第, 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这种“任 人唯贤”的改革,对后代影响很大,后 来的西方国家所建立的文官选拔制度就 深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隋文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削 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 极的作用。隋文帝统治的后期,国家富 足强盛,编户大增,仓储的丰实为历史 所罕见;全国安宁,南北民众得以休息, 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隋文帝所创隋 制,为唐朝以后各朝所遵循,在历史上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 •
• • •
在经济方面 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 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 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 营,禁止郡国铸钱; 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 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 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思想文化方面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 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除此之外,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 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 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汉 武帝还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 和统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吴起:兵家奇才,变法勇士
• 3、吴起:兵家奇才,变法勇士 • 吴起(约前440-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西北) 人。他是战国前期著名的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兴 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又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历任鲁 国的将军。郭沫若同志曾高度评价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 永不会磨灭的人物”。 • 公元前401年,楚悼王即位。这时楚国较弱,国内政治黑 暗,阶级矛盾尖锐,北面和西北面又一再受到魏、韩、秦 等国的侵伐。 • 吴起大约于公元前395年以后到了楚国,很得楚悼王的信 任,就协助楚悼王进行改革。吴起认为楚国的主要问题也 是“世卿世禄”制度问题。他改革的重点和李悝一样,主 要也是在于削弱旧的“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赏罚 严明。

中国古代改革或变法的类型

中国古代改革或变法的类型

中国古代改革专题梳理一、改革的类型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所进行的变革和调整。

中国古代的改革从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1)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2)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改革(商鞅变法);(3)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4)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改革(孝文帝改革)。

从原因看:(1)为了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4)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5)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为吸收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从性质看:(1)奴隶主贵族为实现富国强兵、达到某一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军政改革;(2)封建地主阶级为巩固统治基础、克服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政治改革;(3)少数民族统治者为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而进行的社会改革。

二、改革的实质改革主要是对国家管理制度的革故鼎新。

从根本上说,当政治、经济制度不能保证国家实施有效管理,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改革这种制度,也就是对上层建筑中某些老化、腐朽的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并相应地对生产关系中的某些环节作局部性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就成为必然的趋势。

因而改革实际上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践活动。

中国古代的改革早在奴隶制时代和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就显示出了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巨大作用。

至于封建社会的改革,无论它发生在王朝的什么时期,都是对当代或前任弊政进行改革并有所创新的产物。

封建社会的阶段性繁荣与改革有关,一些王朝的中兴也与改革有关。

三、成败的原因有些改革成功了,有些失败了。

从成功的原因看:(1)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2)改革者或为最高统治者,或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3)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4)改革者必须有坚强的意志、不怕牺牲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决心。

中国古代政治改革

中国古代政治改革

中国古代的政治改革(一)中国古代重要改革列举1、春秋时期:1.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土地好坏而征收赋税)2.鲁国“初税亩”(按亩收税)2、战国时期:1、魏国李悝变法2、楚国吴起变法3、秦国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第一次: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第二次:①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3、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改革4、北宋:庆历新政(即范仲淹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措施:①理财(中心措施):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各法的具体含义见P103——104】②军事措施:保甲法、将兵法③教育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王安石变法的结果:A在北宋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变法依然使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军事实力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B但是新法在推行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更主要的是,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

(二)改革的规律性认识1、基本原因:(1)新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上层建筑的要求,如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2)社会矛盾激化造成,如王安石变法。

2、改革的主要措施:(1)改革生产关系,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2)限制贵族特权,如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

(3)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而在调整中照顾农民的一些利益,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3、改革结果:(1)成功的: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周世宗改革等(2)虽取得成效但最终失败:王安石变法。

4、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1)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反对;(2)用人不当,新法反而危害百姓。

中国历代12大改革变法

中国历代12大改革变法

中国古代12大改革(变法)与启示概述一、子产改革:夹在晋楚之间的小国郑寻找出路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公布,是中国法制史上首次(此前,上层认为刑律越隐蔽越有利于专制),开了中国古代成文法先例—政务公开。

主持农业普查,重划全国田地和沟渠,对非法占地充公或没收;组织农民以若干家为互助合作单位。

不毁乡校:父老乡亲爱在乡镇学校议论国家大事,子产不毁乡校——允许舆论监督。

公元前522年去世,还掌大权,改革成遗训。

公元前594年,雅典执行官梭伦改革。

二、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前350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提出“农、战”两字,一切为了成就霸业而战。

主要内容:①实行残酷的连坐制:一人有罪,父母妻子连坐;5家互保,10家相连,分别为“伍”、“什”,一人有罪,伍什连坐,促使群众相互监视。

②设立41县(31县)。

③重定20级爵位。

④对敌作战杀死敌人是一等战功,用最大力量奖励战功。

⑤推崇农耕,打击商业和知识分子,商人为“游民”,“文学游说之士”为“未流”、“游民”。

⑥一家有两个成年男子,强迫分家,否则重罚。

改革之前,在陕西临潼南门立一根木棍,“能拿到北门者,得十两黄金”,并兑现。

把反对变法的700多个贵族在渭水边斩首,太子老师公孙贾脸上剌字,公子虔被割鼻。

随后,秦国打败魏国,使之国都迁到远离秦国的大梁(开封)。

商鞅被赐为商君—20个级别最高的彻候。

公元338年,新君即位,商鞅被处于车裂大刑。

三、赵(名雍)武灵王:改胡服骑射(穿“西服”)赵国是三家分晋后成立的一个国家,是当时的“四战之国”—西南:与韩国摩擦不断;西边:秦国虎视眈眈;东边:紧邻齐国;西北:林胡、楼烦等胡人部落,经常掠夺赵国。

胡人:短衣长裤,上下吗灵活,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奔跑迅速;以骑兵为主,最多几十千骑。

赵军: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繁琐,中看不中用(战争);以步兵和兵车为主,动则几十万、上百万。

赵武灵王先找两位重臣商议达成共识,率先穿胡服上朝,引起争议,开展辩论。

关于中国古代的变法或改革

关于中国古代的变法或改革

关于中国古代的变法或改革(1)我国古代的变法或改革的含义指的是什么?改革或变法,是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政治力量对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进行全部或部分(某些环节)的变革与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统治的需要。

历史是在不断变革中(或“损益”旧的章法中)向前发展的,我国古代先后出现过许多对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著名改革与变法。

(2)教材介绍的重要改革与变法先后有哪些?奴隶社会瓦解时期一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封建社会先后有战国时期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西汉末期的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北宋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明朝张居正改革等。

(3)我国古代改革或变法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①按性质划分主要有: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等;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革一李埋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等;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张居正改革等;少数民族易“旧俗”兴“汉法”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②按目的划分主要有:富国强兵、争当霸主--管仲改革;克服统治危机--王莽改制、“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克服时代弊政、顺应统一趋势--后周世宗改革;顺应时代潮流,维护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金世宗改革等。

③按结果分主要有成功或失败两大类型。

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金世宗改革等效果显著;王莽改制、“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虽成效不一。

但最终都没有逃脱失败的结局。

(4)我国古代改革的本质与规律有哪些?任何变革,从本质上看,都是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以适应生产力与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根本不适应,这就必须对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根本的改革,具有革命性。

改革的成功必然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革,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中国历代12大改革变法

中国历代12大改革变法

中国古代12大改革(变法)与启示概述一、子产改革:夹在晋楚之间的小国郑寻找出路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公布,是中国法制史上首次(此前,上层认为刑律越隐蔽越有利于专制),开了中国古代成文法先例—政务公开。

主持农业普查,重划全国田地和沟渠,对非法占地充公或没收;组织农民以若干家为互助合作单位。

不毁乡校:父老乡亲爱在乡镇学校议论国家大事,子产不毁乡校——允许舆论监督。

公元前522年去世,还掌大权,改革成遗训。

公元前594年,雅典执行官梭伦改革。

二、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前350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提出“农、战”两字,一切为了成就霸业而战。

主要内容:①实行残酷的连坐制:一人有罪,父母妻子连坐;5家互保,10家相连,分别为“伍”、“什”,一人有罪,伍什连坐,促使群众相互监视。

②设立41县(31县)。

③重定20级爵位。

④对敌作战杀死敌人是一等战功,用最大力量奖励战功。

⑤推崇农耕,打击商业和知识分子,商人为“游民”,“文学游说之士”为“未流”、“游民”。

⑥一家有两个成年男子,强迫分家,否则重罚。

改革之前,在陕西临潼南门立一根木棍,“能拿到北门者,得十两黄金”,并兑现。

把反对变法的700多个贵族在渭水边斩首,太子老师公孙贾脸上剌字,公子虔被割鼻。

随后,秦国打败魏国,使之国都迁到远离秦国的大梁(开封)。

商鞅被赐为商君—20个级别最高的彻候。

公元338年,新君即位,商鞅被处于车裂大刑。

三、赵(名雍)武灵王:改胡服骑射(穿“西服”)赵国是三家分晋后成立的一个国家,是当时的“四战之国”—西南:与韩国摩擦不断;西边:秦国虎视眈眈;东边:紧邻齐国;西北:林胡、楼烦等胡人部落,经常掠夺赵国。

胡人:短衣长裤,上下吗灵活,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奔跑迅速;以骑兵为主,最多几十千骑。

赵军: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繁琐,中看不中用(战争);以步兵和兵车为主,动则几十万、上百万。

赵武灵王先找两位重臣商议达成共识,率先穿胡服上朝,引起争议,开展辩论。

中国古代著名改革

中国古代著名改革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
一、商鞅变法(战国)
1、目的:富国强兵。
2、时间:第一次改革始于公元前356年
内容:①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350年
内容:①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推广县制,废除分封制。把全国分为41个县,设县令主持县政,丞为副县令, 尉负责军事。
4、评价:①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 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③商鞅施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④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二、王莽改制
1、背景: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稳固统治。
2、内容:①把全国田地改称王田,私家奴婢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贵族、官僚和大地 主占有者反对,农民不满意,土地、奴婢买卖照旧进行。
②多次改变币制,变五铢钱为大钱。--掠夺财产,很多人倾家荡产
③统一度量衡。
④“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以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二个废除:)废世卿世禄制、废井田制
(二个奖励:)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二个制度:)什伍制、县制
(二项法律:)连坐、轻罪重罚
(最后全烧了:)焚烧诗书
3、作用:秦国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 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了。
3、结果:加剧了矛盾,终于失败。引发农民起义。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中国古代历代改革变法大全

中国古代历代改革变法大全
以上是中国古代历代改革变法的一些重要例子,不同朝代的改革变法各有特色和影响,都对中大全
中国古代历代改革变法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和事件:
1.周朝的分封制:周朝初期采取的分封制使得诸侯国权力逐渐强大,导致周王朝衰弱,最终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规模战乱。
2.秦朝的法家改革: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一系列的法家改革,包括废除封建制度、设立郡县、推行法律制度等,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奠定基础。
6.宋朝的科举制度:北宋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大大提高了社会士人的政治地位,推动了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7.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实行地方官员的直接任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8.明朝的海禁与土地制度改革:明成祖朱棣推行海禁政策,限制海上贸易,加强内陆经济。明政府还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3.汉朝的扩张改革:西汉刘邦通过推行减租抚农政策、征发人口加强军事等措施,巩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4.隋朝的均田制改革:隋朝实施了均田制,通过重新分配土地实现平均,从而减轻农民负担,提高政府财政收入。
5.唐朝的吐蕃改革:唐朝通过改革番汉制度,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推动了唐朝的统一与发展,对外交往和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的主要改革

中国古代的主要改革

管仲改革改革背景:齐桓公即位,齐国国势衰微,经济困难;而桓公欲图霸,想有一些作为,拜管仲为相。

改革内容:“相地而衰征”,就是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取数量不等的实物税,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这些实际上都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作内政而寓军令”,就是把居民的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代相传,保证了社会生产,也避免人们因谋职业而使社会动荡不安。

商鞅变法改革背景: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改革内容: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

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主要内容如下: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封建经济;统一度量衡。

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

主要内容如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以增强军队战斗力;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并推行县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等。

孝文帝改革改革背景:农民起义依旧有增无减,而朝廷残酷的镇压非但没有平息人民的起义,反而激发了更多矛盾和斗争。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统称为孝文帝改革。

改革内容: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着汉服,学汉话等。

庆历新政改革背景:宋初以来,大地主兼并土地日益剧烈,战争频发,加以契丹渝盟,军费与岁币增加,农民负担加重。

改革内容:澄清吏治(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应举。

改变专以诗赋、墨义取士的旧制,著重策论和操行),富国强兵(厚农桑,主张恢复府兵制,减徭役),厉行法治。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作用(目的):
①加强对人民控制,维护地方治安②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 和提高战斗力.
B.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政府支出
C.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措施 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提出发展 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 措施
影响 一定程度上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性y春质秋战都国是时期一,场铁在器和法牛家耕思普遍想使指用导,社下会代生表产力地显主著阶提高级,利从益而大的大封推建动了化社运会动经济 指的发导展。奴隶制的井田制随着私田的增多而逐步瓦解,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 思已 阶大级想部专分政被,封各建国土出地现私了有 一制系所列代变替法。运为动废。除通奴过隶变主法贵和族改的革特,权封,建发制展度封终建于经在济各,诸建侯立国地确主立
张 居 正
著者也。
——张居正《论时政疏》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4.明朝:张居正改革
(2)开始: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进行改革。
(3)内容:
政治
考成法
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经济
一条鞭法
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军事
内修防备,外示羁縻
一条鞭法 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 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 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 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

中国古代改革

中国古代改革

中国古代改革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①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②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2、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评价:①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②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③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④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3、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前期(471---490)主要由冯太后主持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为澄清吏治,巩固统治2、推行均田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3、设立三长制: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税收后期(490---499)主要由孝文帝主持1、迁都洛阳2、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意义:1、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农业: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术提高,畜牧业发达;手工业:民间和官办手工业发展快,绢布产量增加且工艺精湛,北方青瓷出现;商业: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对外贸易达西方国家。

2、政权封建化的加速:统治者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对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3、民族的交流与融合:鲜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促使了整个社会习俗的改变,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习惯的主体。

鲜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畜牧业生产经验、服饰、风俗、食物等方面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后周周世宗改革周世宗改革周世宗柴荣(921—959)后周第二代皇帝.后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和养子.鼓励垦荒: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在位期间,曾就恢复农业生产、革除累朝弊政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历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历史知识点整理

摘要:对于高三生来讲,多整理知识点是必要的,回归课本,掌握好课本的知识,对我们解题也有很重要的帮助。

整理了高三历史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变法和改革是统治者运动政权的力量,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所进行的变革和调整。

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有: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王莽改制、孝文帝改革、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和张居正改革等。

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1、变法与改革(1)、管仲改革:春秋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内容:作用:(2)、商鞅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3)、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4)、庆历新政:(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5)、王安石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失败原因)2、综述:(1)、分类:A、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B、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C、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D、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2)、变法的原因:A、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B、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实现富国强兵;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D、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为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E、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结果改革或变法抑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财政收入。

(3)、目的: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其它目的:建立封建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4)、变法成功的原因: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B、改革者或为最高统治者,或赢得最高统治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C、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D、改革者具有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信心。

(5)、变法失败的原因:改革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用人不当或操之过急,新法反而危害老百姓。

(6)、改革的启示:它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它必然会触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有,进而遭到他们的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中国古代主要改革

中国古代主要改革

管仲改革
措施:⑴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⑵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作用:通过改革,齐国已经国富兵强。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二、商鞅变法
⑴目的: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⑵时间:公元前356年
⑶国君:秦孝公
⑷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⑸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目的:为顺应当时的民族融合的趋势,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同时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措施(改革内容):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律、学汉风。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戊戌变法
性质:资产阶级的改革
兴起: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宣传维新变法。

组织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开始变法
失败: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被杀。

变法失败.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历法改革年份年表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历法改革年份年表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历法改革年份年表甲、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历法改革年份年表一、夏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前2070年:启用从春秋季节入冬的农历历法。

二、商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前1334年:启用了定朔历法,以农历作为基准。

三、西周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前841年:西周初年,敬王即位,开始使用夏历。

- 公元前771年:西周末年,宣王即位,改用至春分始的夏历。

四、春秋时期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前771年:鲁成公继位,推行从立春始的积年历法。

五、战国时期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前475年:魏文侯即位,改用节气历法,以春分为年首。

- 公元前503年:鲁哀公即位,采纳吕大叔的纪年法,夏历及农历皆从春分定年。

- 公元前373年:晋献公即位,推行以立春为年首的节气历法。

六、秦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后,实行了统一历法,采用夏历。

七、汉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下令新制夏历,以寒食节为正月初一。

- 公元40年:后汉光武帝刘秀改用积年历,以立春为年首。

八、南北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502年:齐武帝萧赜下令采纳黄初纪年法,以立春为年首。

九、隋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下令启用大业历,采用近朔法与恒朔法,以农历作为基准。

十、唐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713年:唐玄宗下令实行大历法,以农历定年。

- 公元729年:唐玄宗下令实行混朔历法。

十一、宋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1021年:宋仁宗下令改用真朔历法。

十二、元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颁布新历法,以正月初一为农历年的开始。

十三、明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1339年:明惠帝朱允炆颁布新历法,即“交季余气之朔历法”,以季月为单位。

十四、清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1643年:清顺治帝颁布新历法,改用以冬至为年首的冬历。

十五、中华民国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启用阴历,以冬至为年首。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采用公历,以元旦为年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背景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越来越多,井田制逐渐被破坏。

思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民族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分裂局面。

民族歧视政策激发了社会矛盾。

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1069年宋神宗任王安石为宰相,开始推行新法。

内容 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废分封,建县制。

推行什伍连坐制,轻罪重罚。

废除宗主督护制,行三长制。

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和任期考核制。

富国之法:青苗法:免役
法,市易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经济: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

奖励耕织,免除徭役,
重农抑商。

统一度量衡。

均田制
强兵之法:省兵措施:精减军队。

强兵措施:保马法,保甲法,将兵法。

思想:焚烧诗书 迁都洛阳(目的: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学习先进知识,便于进一步改革)移风易俗,实行汉制。

改革科举制度:废诗赋辞章
取士的旧制,改考经义策论
和儒学经典。

整顿太学。

作用 打击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建立大一统国家奠定基础。

推动社会转型: 政治:宗法分封制—中央集权制 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官僚政治体系 经济:土地国有—土地私有 思想:百家争鸣—思想专制 促进民族融合 促进北魏经济发展 为国家重归统一奠定基础。

积极:增加国家收入,提高
了军队战斗力,收富国强兵之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消极:
损害社会上层的既得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加重百姓负担,自愿变强
制。

变法以理财为急务,未重点发展生产。

除旧布新的措施:
1、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2、废分封,行县制。

3、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4、废除宗主督护制,行三长制。

5、废更戍法,行将兵法。

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1、废分封,行县制。

2、推行什伍连坐制。

3、统一度量衡
4、焚烧诗书
5、废除宗主督护制,行三长制。

从改革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
1.在不触动社会根本制度前提下,进行统治政策的调整、富国强兵的改革。

如:王安石变法。

2.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

如: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

从改革的原因看,大致表现为:
1.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3.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

从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看: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

2.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分析。

3.改革者的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4.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是否行之有效。

5.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