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医内科学

合集下载

中山大学中医内科学2018年考博真题试卷

中山大学中医内科学2018年考博真题试卷
3.瘀血与消渴病关系如何?写出消渴病最常见的三种并发症的病机特点及其治法。
4.罗致强教授针对岭南致病特点,提出“湿瘀相关”的学术观点。写出你对“湿瘀相关”的理解。
5.病案分析题。
中山大学
医学考博真题试卷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中山大学
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医内科学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其他地方一律不给分。
一、肝的哪个证型?如何服用该方?
2.如何辨别水肿之阳水与阴水?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分级与临床表现3.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治疗细目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三:支气管哮喘要点:1.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肺炎要点:1.概述(1)概念(2)分类2.肺炎链球菌肺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3.肺炎支原体肺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1.病因2.病理与分类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原则细目三:急性心力衰竭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四:心律失常要点:1.分类2.发生机制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细目五:快速性心律失常要点:1.过早搏动(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2.阵发性心动过速(1)病因(2)临床表现。

2018中医内科学痰饮

2018中医内科学痰饮
痰饮的鉴别诊断: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相鉴别,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 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痰饮的治疗原则:以温阳化饮为治疗原则,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等方法进行调理和治疗。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辨病:根据现代医学诊断,确定痰饮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辨证:依据中医理论,对痰饮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证型 结合:将现代医学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优势:能够全面了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痰饮的分类
痰饮的分类:痰饮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痰饮的成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 痰饮的病理机制:痰饮阻遏气机,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痰饮的治疗原则:调理肺脾肾,利湿化痰,温阳化饮
痰饮的症状
咳嗽痰多 痰白清稀 胸闷气喘 舌质淡苔白滑
03
痰饮的病因
外感六淫
的治疗效果。
添加标题
痰饮的预防与保健:除 了治疗外,现代医学还 强调对痰饮的预防和保 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等方式,可以 预防痰饮的发生,促进
身体健康。
痰饮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痰饮的生理与病理机制研究:探讨痰饮形成与发展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为治疗提供理论 依据。
痰饮与免疫系统关系的研究:研究痰饮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痰饮对机体免疫功 能的影响。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痰饮
汇报人:XX
CONTENTS
目 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标题 02 痰饮的概述 03 痰饮的病因 04 痰饮的诊断 05 痰饮的治疗 06 痰饮的现代研究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痰饮的概述
痰饮的定义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痰饮的分类:痰湿、痰热、寒痰等 痰饮的症状: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

2018考研《中医内科学》表格整理

2018考研《中医内科学》表格整理

1 / 53
病症辩证分型临床表现治法代表方方歌
阴虚感冒
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 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谓。
风寒袭 肺
咳嗽声重, 气急,咽痒, 咳痰稀薄色白, 常伴鼻塞, 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 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清热宣肺, 化痰定 喘。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桑; 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
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彰。 麦冬汤(病久热盛伤阴) 、 三子养亲汤(痰气壅实)
3 / 53
病症辩证分型临床表现治法代表方方歌
缓解 期
寒包热 哮
风痰哮
虚哮
喘脱危 证
肺脾气 虚
肺肾两 虚
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 咳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 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 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 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 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 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 鼻塞,流涕, 胸部憋塞, 随之迅即发作, 舌苔厚浊, 脉滑实。 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 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 爪甲青紫, 咳痰无力, 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 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 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哮病反复久发,喘息鼻扇,张口抬肩,气短息促, 烦躁,昏蒙,面青,四肢厥冷,汗出如油,脉细数 不清,或浮大无根,舌质青黯,苔腻或滑。 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 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 质淡,苔白,脉细弱。 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 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 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 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完整)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章肺系病证第一节感冒概念:感邑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其中,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今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病毒病机:基本病机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在肺卫。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病证鉴别:风温,时行感冒。

1•常人感冒:⑴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荆防解毒散一辛温解表,宣肺散寒⑵风热犯表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一辛凉解表,清肺透邪⑶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一清暑祛湿解表2•虚体感冒:⑴气虚感冒:参苏饮一益气解表邙日虚感冒,再造散)⑵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一滋阴解表季节性预防用药:冬春风寒当令季节,可服贯众汤;夏令暑湿当令季节,可服藿佩汤。

注意煎药:汤剂煮沸后5-10分钟即可,过煮则降低药效。

第二节咳嗽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侯之一。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位在肺,涉及肝、脾,肾。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辨证要点:首辨外感、内伤,其次辨虚实,最后辨咳嗽、痰液的特点。

外感咳嗽:⑴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一疏风散寒,宣肺止咳⑵风热犯肺证:桑菊饮一疏风散热,宣肺止咳⑶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杏苏散一疏风清肺,润肺止咳内伤咳嗽:⑴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一燥湿化痰,理气止咳⑵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丸一清热化痰,肃肺止咳⑶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一清肺泻肝,化痰止咳⑷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一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第三节哮病概念: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vip专享]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

[vip专享]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已经正式公布,为帮助广大考生清晰了解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大纲信息,润德教育整理了考试大纲内容,请参加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参考: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细目一:感冒 要点: 1.感冒的概念 2.感冒的病因病机 3.感冒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感冒的辨证论治 5.感冒的转归预后 6.感冒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咳嗽 要点: 1.咳嗽的概念 2.咳嗽的病因病机 3.咳嗽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咳嗽的辨证论治 5.咳嗽的转归预后 6.咳嗽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哮病 要点: 1.哮病的概念 2.哮病的病因病机 3.哮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哮病的辨证论治 5.哮病的转归预后 6.哮病的预防调护 细目四:喘证 要点: 1.喘证的概念 2.喘证的病因病机 3.喘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喘证的辨证论治 5.喘证的转归预后 6.喘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五:肺痈 要点: 1.肺痈的概念 2.肺痈的病因病机 3.肺痈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肺痈的辨证论治 5.肺痈的转归预后 细目六:肺痨 要点: 1.肺痨的概念 2.肺痨的病因病机 3.肺痨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肺痨的辨证论治 5.肺痨的转归预后 6.肺痨的预防调护 细目七:肺胀 要点: 1.肺胀的概念 2.肺胀的病因病机 3.肺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肺胀的辨证论治 5.肺胀的转归预后 细目八:肺痿 要点: 1.肺痿的概念 2.肺痿的病因病机 3.肺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肺痿的辨证论治 5.肺痿的转归预后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细目一:心悸 要点: 1.心悸的概念 2.心悸的病因病机 3.心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心悸的辨证论治 5.心悸的转归预后 细目二:胸痹 要点: 1.胸痹的概念 2.胸痹的病因病机 3.胸痹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胸痹的辨证论治 5.胸痹的转归预后 6.胸痹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真心痛 要点: 1.真心痛的概念 2.真心痛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不寐 要点: 1.不寐的概念 2.不寐的病因病机 3.不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不寐的辨证论治 5.不寐的转归预后 6.不寐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眩晕 要点: 1.眩晕的概念 2.眩晕的病因病机 3.眩晕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眩晕的辨证论治 5.眩晕的转归预后 6.眩晕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中风 要点: 1.中风的概念 2.中风的病因病机 3.中风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中风的辨证论治 5.巾风的转归预后 6.中风的预防调护 细目四:癫狂 要点: 1.癫狂的概念 2.癫狂的病因病机 3.癫狂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癫狂的辨证论治 5.癫狂的转归 6.癫狂的调护 细目五:痫病 要点: 1.痫病的概念 2.痫病的病因病机 3.痫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痫病的辨证论治 5.痫病的预防调护 细目六:痴呆 要点: 1.痴呆的概念 2.痴呆的病因病机 3.痴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痴呆的辨证论治 5.痴呆的预防调护 第四单元脾胃病证 细目一:胃痛 要点: 1.胃痛的概念 2.胃痛的病因病机 3.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胃痛的辨证论治 5.胃痛的转归预后 6.胃痛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痞满 要点: 1.痞满的概念 2.痞满的病因病机 3.痞满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痞满的辨证论治 5.痞满的转归预后 6.痞满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呕吐 要点: 1.呕吐的概念 2.呕吐的病因病机 3.呕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呕吐的辨证论治 5.呕吐的预防调护 细目四:噎膈 要点: 1.噎嗝的概念 2.噎嗝的病因病机 3.噎嗝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噎嗝的辨证论治 5.噎嗝的转归预后 6.噎嗝的预防调护 细目五:呃逆 要点: 1.呃逆的概念 2.呃逆的病因病机 3.呃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细目六:腹痛 要点: 1.腹痛的概念 2.腹痛的病因病机 3.腹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腹痛的辨证论治 5.腹痛的转归预后 6.腹痛的预防调护 细目七:泄泻 要点: 1.泄泻的概念 2.泄泻的病因病机 3.泄泻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泄泻的辨证论治 5.泄泻的转归预后 6.泄泻的预防调护 细目八:痢疾 要点: 1.痢疾的概念 2.痢疾的病因病机 3.痢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5.痢疾的转归预后 6.痢疾的预防调护 细目九:便秘 要点: 1.便秘的概念 2.便秘的病因病机 3.便秘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便秘的辨证论治 5.便秘的转归预后 6.便秘的预防凋护 细目二:黄疸 要点: 1.黄疸的概念 2.黄疸的病因病机 3.黄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黄疸的辨证论治 5.黄疸的转归预后 6.黄疸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积聚 要点: 1.积聚的概念 2.积聚的病因病机 3.积聚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积与聚的主症特点和病机的异同点 5.积聚的辨证论治 6.积聚的转归预后 细目四:鼓胀 要点: 1.鼓胀的概念 2.鼓胀的病因病机 3.鼓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鼓胀的辨证论治 5.鼓胀的转归预后 6.鼓胀的预防调护 细目五:疟疾 要点: 1.疟疾的概念 2.疟疾的病因病机 3.疟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疟疾的辨证论治 5.疟疾的转归预后 6.疟疾的预防调护 第六单元肾系病证 细目一:水肿 要点: 1.水肿的概念 2.水肿的病因病机 3.水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水肿的辨证论治 5.水肿的转归预后 6.水肿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淋证 要点: 1.淋证的概念 2.淋证的病因病机 3.淋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淋证的辨证论治 5.淋证的转归预后 6.淋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癃闭 要点: 1.癃闭的概念 2.癃闭的病因病机 3.癃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癃闭的辨证论治 5.癃闭的常用外治法 6.癃闭的转归预后 细目四:关格 要点: 1.关格的概念 2.关格的病因病机 3.关格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关格的辨证论治 5.关格的转归预后 6.关格的预防调护 第七单元气血津液病证 细目一:郁证 要点: 1.郁证的概念 2.郁证的病因病机 3.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郁证的辨证论治 5.郁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血证 要点: 1.血证的概念 2.血证的病因病机 3.血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血证的辨证论治 5.血证的转归预后 6.血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分类 3.痰饮的病因病机 4.痰饮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5.痰饮的辨证论治 6.痰饮的转归预后 细目四:消渴 要点: 1.消渴的概念 2.消渴的病因病机 3.消渴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消渴的辨证论治 5.消渴的转归预后 6.消渴的预防调护 细目五:自汗、盗汗 要点: 1.自汗、盗汗的概念 2.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 3.自汗、盗汗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 细目六:内伤发热 要点: 1.内伤发热的概念 2.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 3.内伤发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内伤发热的辨证论治 5.内伤发热的转归预后 细目七:虚劳 要点: 1.虚劳的概念 2.虚劳的病因病机 3.虚劳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5.虚劳的转归预后 细目八:癌病 要点: 1.癌病的概念 2.癌病的病因病机 3.癌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癌病的辨证论治 5.癌病的转归预后 6.癌病的调护 细目九:厥证 要点: 1.厥证的概念 2.厥证的病因病机 3.厥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厥证的辨证论治 第八单元肢体经络病证 细目一:痹证 要点: 1.痹证的概念 2.痹证的病因病机 3.痹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5.痹证的转归预后 6.痹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痿证 要点: 1.痿证的概念 2.痿证的病因病机 3.痿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痿证的辨证论治 5.痿证的转归预后 6.痿证的调护 细目三:颤证 要点: 1.颤证的概念 2.颤证的病因病机 3.颤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颤证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腰痛 要点: 1.腰痛的概念 2.腰痛的病因病机 3.腰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2018年中医内科主治大纲-基础知识

2018年中医内科主治大纲-基础知识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4.调节作用 1.阐释病理变化及其传变 (五)经络学说的应用 2.指导疾病的诊断 3.指导疾病的治疗 (一)六淫 (二)疠气 (三)七情内伤 (四)饮食失宜 五、病因 1.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 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疠气的致病特点 2.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五)劳逸失度 (六)痰饮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1.痰饮的形成 2.痰饮的致病特点 1.瘀血的形成 (七)瘀血 2.瘀血的致病特点 3.瘀血的病证特点 (八)先天因素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1.胎弱 2.胎毒 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环境与发病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 2.体质与发病 素 3.精神状态与发病 六、发病 1.感邪即发 2.徐发 (三)发病类型 3.伏发 4.继发 5.复发 6.合病与并病 (一)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阴阳偏胜 七、病机 2.阴阳偏衰 (二)阴阳失调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三)气的失常 1.气虚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3.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一)精 1.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2.人体之精分类与功能 1.气的生成 (二)气 2.气的生理功能 3.气的运动 4.气的分类 1.血的生成 (三)血 2.血的运行 3.血的生理功能 (四)津液 (五)神 三、精气血津 液神 (六)气与血的关系 1.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2.津液的生理功能 神的生成与功能 1.气为血帅 2.血为气母 1.气能生津 2.气能行津 (七)气与津液的关系 3.气能摄津 4.津能生气 5.津能载气 (八)精血津液之间的关 1.精血同源 系 2.津血同源 1.气能生精、摄精 (九)精气神之间的关 2.精能化气 系 3.精气化神 4.神驭精气 (一)经络学说 1.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2.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二)十二经脉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奇经八脉的主要特点 四、经络 (三)奇经八脉 2.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3.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4.冲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5.带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沟通联系作用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 2.运输渗灌作用 3.感应传导作用

2018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四版虚劳

2018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四版虚劳

3.范围:凡属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展至 严重阶段,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 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证的范围。
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和功 能性衰退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 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导致虚劳的原因甚多,不外先天、后天两大因 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禀赋薄弱,素质不强 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 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5.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史。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其它病证中 的虚证。
二、病证鉴别 1.虚劳与肺痨的区别
虚劳
病因 禀赋薄弱,劳倦过度,饮食不节,大病
久病失于调理,误治失治等
病位
五脏
病机特点
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
证候特点 无传染性,病程长,具有五脏气、血、
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益气补肾
心悸,自汗,心胸憋闷疼痛,
益气温阳
面色苍白
3.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重视不易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以脾胃为后天之 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为生命的 本元。重视不易脾肾,先后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 虚损的恢复。
②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正祛邪。 从辨证的关系看,祛邪亦可起到固护正气的作用,防止 因邪恋而进一步损伤正气。
(3)是否兼夹外邪。虚劳之人由于卫外不固, 易感外邪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用药 也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
二、治疗原则
对于虚劳的治疗,根据“虚则补之”、“损 者益之”的理论,当以补益为基本原则。
1.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 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

2018年中医内科学课件3.第二节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精品文档

2018年中医内科学课件3.第二节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精品文档

• 内科疾病的病种多、范围广。最早对 内科病证进行分类的是《内经,如 按病机、病位分类,其中“病机十九 条”便是典型的例子。《伤寒杂病论》 则按病因病机分为伤寒、杂病两大类, 一直为后世医家沿用。《诸病源候论》 按病因、病位、症状分类,把各种疾 病分门别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以病因为分类依据,试图把疾病归属 2019/2/4 中医内科学
• 内科疾病的病种多、范围广。最早对 内科病证进行分类的是《内经》,如 按病机、病位分类,其中“病机十九 条”便是典型的例子。《伤寒杂病论》 则按病因病机分为伤寒、杂病两大类, 一直为后世医家沿用。《诸病源候论》 按病因、病位、症状分类,把各种疾 病分门别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以病因为分类依据,试图把疾病归属 2019/2/4 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外感疾病的病因为六淫、戾 气等外邪,发病常与季节有关,起病 较急,病邪多由皮毛、口鼻而人,由 表传里。多具有季节性、传变性,若 兼夹戾气、疫毒,则具有传染性、流 行性。如霍乱主要因外感时邪,多发 于夏秋季节,易于传染、流行;急黄 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发病急骤,初 起虽有短暂表证经过,但邪毒迅即由 2019/2/4 中医内科学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完全版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完全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综合)01-中医内科学1、感冒的基本病因一一风邪。

2、“风者百病之始也”一一出自《素问?骨空论》3、’感冒’一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4、’辛温’与’辛凉’的立论一一出自《丹溪心法》5、感冒与风温的鉴别特征一一前者少传变、热度低。

后者传变、热度咼、汗后热复。

6、感冒与咳嗽的病机鉴别感冒:肺气失宣、卫表不和。

咳嗽:肺气上逆。

7、感冒与咳嗽的小病历鉴别特征一一有表证则属于感冒。

8、’咳嗽’一词——出自《内经》。

9、“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一一出自《素问?咳论》。

10、“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出自《景岳全书》。

(此立论首先提出者一一明?张介宾)11、咳嗽一一是中医内科的单一病种,也包括西医多种疾病的症状。

12、内伤咳嗽的基本病理因素(病理产物性病因)一—痰;火。

(注意与脏腑失调病因相区别。

)13、明确’哮’与’喘’的鉴别一一始于《医学正传》明?虞抟。

提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的鉴别特点。

14、“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一—出自《金匮要略》。

一一是论述‘哮病’的内容(干扰答案常见‘咳嗽’、‘咳喘’、‘哮喘’)15、’哮喘’一一始见于《丹溪心法》。

提出“哮喘专主于痰”。

16、哮病的病机特征一一宿痰伏肺(夙根学说),外邪引动。

17、哮与喘的关系一一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18、哮与喘的鉴别:(哮多兼喘;喘未必哮)(哮分寒热;喘分虚实。

)哮:病名;声响;阵发;呼吸有声;R f;突然、反复发作喘:症状;气息;持久;呼吸困难;R 陈旧、持续发作(急、慢性、迁延性)19、哮病的治疗原则一一发时治标(祛痰理气);缓时治本(扶正祛邪)。

20、哮病一一多责之于肺、脾、肾。

喘病一一多责于肺、肾。

21、喘病的虚实鉴别:实证:邪气壅肺;痰浊阻滞。

肺气上逆。

气急声高、有力、深长;呼出为快;虚证:肺肾不足;气失摄纳。

肺气上逆。

气怯声低、无力、短促;深吸为快;22、喘病始见于《内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感冒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或者时行病毒而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

感冒的病因病机感冒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1.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

若风邪夹暑、夹湿、夹燥,还可见相关症状。

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3.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多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入里,变生它病。

4.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感冒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普通感冒论治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来论治感冒与风温病早期的鉴别感冒——发热多不高,或无热,以解表宣肺药即可汗出热退身凉,病势轻,病程短,不传变,预后好。

风温——初起症状与感冒类似,但病势急骤,热势较高,汗出后不易迅速退去,咳嗽、胸痛、头痛较剧,传入营血可见神昏、谵语、惊厥。

感冒的辨证论治感冒的辨证要点(一)本病病位在肺卫,辨证属表实证。

分清风寒、风热(寒热鼻咽舌脉)、暑湿(二)明晰体虚感冒虚人感冒:年老,多病,病后,体质;反复感邪发病,病程长,兼有气血阴阳虚损症状。

气虚感冒:气虚证(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风寒表证。

阴虚感冒:阴虚证(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风热表证1辨证风寒、风热、暑湿感冒;2辨虚人感冒。

感冒的治疗原则基本原则——解表达邪《素论·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风寒束表证候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加减:若表寒重,头身痛,憎寒发热,无汗者,配麻黄、桂枝以增强发表散寒之功;若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风热犯表证候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黑山栀、淡豆豉、薄荷、荆芥、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甘草。

加减:若风寒外束,入里化热,热为寒遏,烦热恶寒,少汗,咳嗽气急,痰稠,声哑,苔黄白相兼,可用石膏合麻黄内清肺热,外散表寒。

暑湿伤表证候主症: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香薷、厚朴、扁豆花。

加减:藿香正气软胶囊香薷——夏月之麻黄;发汗力强,注意计量。

夏季感受外寒,里有暑热夹湿。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

虚体感冒——气虚感冒证候主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证机概要:气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治法:益气解表。

代表方:参苏饮。

常用药:党参、甘草、茯苓、紫苏叶、葛根、前胡、半夏、陈皮、枳壳、桔梗。

加减:若表虚自汗,易伤风邪者,可常服玉屏风散益气固表,预防及善后;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语音低微,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为阳虚感冒,当助阳解表,用再造散加减。

虚体感冒——阴虚感冒证候主症: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治法:滋阴解表。

代表方:加减葳蕤汤。

常用药:玉竹、甘草、大枣、淡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白薇。

葳蕤:玉竹,滋阴但不碍邪。

感冒慎用滋腻之品。

白薇:凉血,益阴,且清泄肺热而透邪、清退虚热。

一般凉血药,掌握不好会影响发汗解表。

感冒的转归预后寒包火感冒表寒里热—解表清里,表里双解——麻杏石甘汤病机—素有内热,又感风寒风寒未解,内已化热临床表现—风寒表证:发热、恶风寒、无汗、头身痛里热证:心烦、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黏稠、溲赤便秘等。

感冒的预防调护了解咳嗽咳嗽的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或伴咯吐痰液而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的病因病机六淫外邪(风夹寒热燥)侵袭肺卫宣肃失常情志失调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逆犯肺饮食不当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肺失宣肃反复外感肺气上逆肺疾久延日久伤肺肺气虚弱肃降无权他脏病变肺阴耗伤肺失濡润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

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易鸣...咳嗽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咳嗽、咳痰。

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初起常兼肺卫症状,邪实。

内伤咳嗽:多是宿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兼他脏病证,邪实正虚。

病证鉴别1.咳嗽与喘证:均为肺气上逆之病证,临床上也常咳、喘并见。

2.咳嗽与肺痨咳嗽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初起常兼寒热、头痛、鼻塞等肺卫表证,属邪实。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已,常兼它脏病证。

多属邪实正虚。

辨证候虚实辨咳嗽及咳痰特点咳嗽一般从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因素鉴别;痰液从色、质、量、味等辨别。

治疗原则外感咳嗽——祛邪利肺。

顺应肺之生理,使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

忌过早用敛涩留邪之品。

风寒、风热、风燥。

内伤咳嗽——分清虚实主次。

标实为主——祛邪止咳;本虚为主——扶正补虚;本虚标实——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夹感而发初当注重解表。

注意他脏病证,治脾、治肝、治肾等。

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候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

外感咳嗽——风热犯肺证候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风热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

外感咳嗽——风燥伤肺证候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

凉燥证——燥证与风寒并见,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用药温而不燥、润而不凉——杏苏散。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候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证机概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内伤咳嗽——痰热郁肺证候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咯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

常用药: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桔梗、杏仁、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橘红。

内伤咳嗽——肝火犯肺证候主症:咳嗽呈阵发性,表现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边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泻白散。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黛、海蛤壳、粳米、苏子、竹茹、枇杷叶、甘草。

内伤咳嗽——肺阴亏耗证证候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

常用药: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川贝母、甜杏仁、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咳嗽的转归预后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逐渐转为内伤咳嗽。

咳嗽的不同证候之间相互转化病久,肺脾两伤,可出现痰从寒化为饮,病延及肾,表现为寒饮伏肺或肺气虚寒证候:痰饮、喘证。

部分逐渐加重,甚至累及于心,最终导致肺、脾、肾诸脏皆虚,痰浊、水饮、气滞、血瘀互结、肺胀。

咳嗽的预防调护了解哮病哮病的概念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

宿痰伏肺→诱因引触→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

哮病的病因病机1.病因2.病机3.病位4.病理性质发时痰气邪实平时肺脾肾虚病久再发邪实正虚5.大发作邪实与正虚错综并见,肺肾两虚,痰浊壅盛,肺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肾虚命门之火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阳亦同时受累,甚至发生“喘脱”危候。

诊断和病证鉴别诊断依据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多有类似病人。

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多有过敏史,如过敏性鼻炎等。

2.呈反复发作性。

3.发作期:常多突然发作,发前可有先兆:鼻痒、喷嚏、咳嗽、胸闷。

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

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

用药或不用药。

4.缓解期好如常人,无明显症状轻哮+肺脾肾虚损表现哮病与喘证鉴别——哮-----声响而言喘-----气息而言辨证要点辨发病特点哮证发作如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则本病与肺虚表卫不固有关,此时当着重辨清风寒与风热。

哮证发作如与饮食密切相关,则与脾虚痰蕴有关,当着重辨清痰湿与痰热之不同。

如哮证发作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即能缓解者,病情较轻,若持续时间较久者,当警惕喘脱的可能。

辨寒热寒哮者,因寒饮伏肺,遇感触发,则呼吸气促,喉中哮鸣,痰白清稀多泡沫。

热哮证,因痰热蕴肺,遇感诱发,则气粗息涌,痰鸣如吼,痰黄稠厚,咯吐不利。

辨肺脾肾虚损肺虚——自汗畏风,少气乏力,极易感冒;脾虚——食少便溏,痰多;肾虚——短气,动则喘甚,腰酸膝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