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典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

合集下载

药典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药典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药典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药典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是指用于确认药品分析方法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的规范化指南。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药品分析方法在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的可靠性,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以下是一般性的药典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1.准确性(Accuracy):方法应能够提供与真实值或已知标准接近的结果。

验证过程通常涉及对已知浓度样品的测试,以评估方法的测量准确度。

2.精密度(Precision):方法应在重复测试中产生一致的结果。

通过进行重复性测试来评估方法的精密度,这有助于确定方法在变异性方面的表现。

3.线性度(Linearity):方法应能够准确测量不同浓度范围内的样品,并且结果应该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验证线性通常通过测试不同浓度水平的样品来进行。

4.灵敏度(Sensitivity):方法应能够检测到样品中非常小的变化,并产生可靠的测量结果。

灵敏度验证包括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的评估。

5.特异性(Specificity):方法应能够准确地识别和量化目标化合物,而不受其他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的影响。

这通常通过特异性测试来确认。

6.稳定性(Stability):方法在一定时间内应保持稳定,不会因为时间、环境变化或存储条件的变化而失效。

验证方法的稳定性可以确保其长期可靠性。

7.重复性(Repeatability)和再现性(Reproducibility):重复性指同一实验室、同一操作者、同一设备和条件下重复测试的结果一致性;再现性指不同实验室、不同操作者、不同设备和条件下重复测试的结果一致性。

这些是验证方法可靠性和可复制性的重要指标。

8.系统性误差(Systematic Errors)和随机误差(Random Errors):确保方法验证过程中能够识别和控制可能出现的系统性和随机误差,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这些原则构成了验证药品分析方法的基本指导,有助于确保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精确性和适用性,并且是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步骤。

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一、目的:规范药品检验方法确认与验证的管理,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相应的检测要求及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适用性,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中药和化学药品(包括物料和产品)的理化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确认与验证。

不适用于中药和化学药品(包括物料和产品)微生物分析方法的确认与验证。

三、相关职责:QC班组长:QC班组长根据检验方法的来源确定开展方法确认或验证。

由其本人或者其他有经验的检验人员起草方案;负责确认或验证方案的培训;安排有经验的人员参与方法确认或验证过程实施;对确认或验证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程的程序执行,如需要提出变更申请;对确认或验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记录;总结确认或验证报告。

QC主管:负责审核检验方法确认或验证方案,并对方案的执行过程进行追踪;负责组织偏差的调查,变更的审核;负责总结报告的审核。

化验室QA:监督各项目按照已制定的方案进行;参与确认或验证过程中的偏差调查;对提出的变更进行评估,确认变更的是否成立,跟踪变更实施。

QA主管:负责审核检验方法确认或验证方案,确保其法规符合性;参与偏差的调查,变更的审核;负责总结报告的审核。

验证专员:审核检验方法确认或验证方案;审核总结报告;负责验证证书的发放;负责方法确认或验证方案、记录和报告的整理、存档。

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检验方法确认或验证方案;批准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变更;批准总结报告。

四、制定依据:《药品GMP指南》(质量控制实验室与物料系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国药典》(2020年版)、《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ICH分析方法验证:正文和方法学Q2(R1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五、内容:1、术语1.1方法验证方法验证系指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

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 -准确度
• 空白回收的计算方法:
• 加样回收的计算方法:
其中: M为测定值; P为背景值; A 为已知值(真实值)。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 -准确度
• 可接受标准(HPLC):
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应在98.0%-102.0%之 间 ,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 不 大于2.0%。
再确认
仪器的确认--IQ
• 安装确认IQ
✓ 验收,登记 ✓ 安装 ✓ 制定操作规程、维护规程、清洗规程等 ✓ 培训 ✓ 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仪器的确认-- OQ
• 运行确认OQ
– 即为空载试验,在不使用样品的前提下, 确认仪器达到设计的要求。
– 目前许多大型仪器的运行确认都由仪器厂 家完成。(仪器使用者需要做的是记录数 据,并保存。)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的法规要求
• 第一百四十七条 应当根据确认或验证的对象制定确 认或验证方案,并经审核、批准。确认或验证方案应 当明确职责。
• 第一百四十八条 确认或验证应当按照预先确定和批 准的方案实施,并有记录。确认或验证工作完成后, 应当写出报告,并经审核、批准。确认或验证的结果 和结论(包括评价和建议)应当有记录并存档。
仪器的确认--预防性维修
• 目的:减少仪器故障引起实验失败的次数 • 基本流程:
根据仪器类别和确认的 数据
制定维修计划
根据计划定期进行 运行确认中某些关键项目
再次进行运行确认 和性能确认
对不符合规定的元件进行 适当的更换或维修
仪器确认-- 再确认
• 分析仪器经过较大变更后,需证实已确 认状态没有发生漂移而进行再确认。
测定样品的吸收度
精密度 准确度 精密度 准确度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标准操作规程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相应检测要求;方法确认目的是为确认方法在本实验室条件下的适用性。

应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检验方法。

编订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194页。

内容:1 分析方法的验证及确认的适用范围及发起时机2 方法验证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答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建立质量标准时,应对分析方法中的各检验项目进行完整的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可根据变更的内容决定对分析方法进行部分验证还是完整的验证;当原料药合成工艺发生变更时,可能引入新的杂质,杂质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的专属性就需要进行验证,以证明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能够检测新引入的杂质,且新引入的杂质对主成分的含量测定应无干扰;当质量标准中某一项目分析方法发生部分改变时,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时,检测波长发生改变,则需要重新进行检测限、定量限、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内容的验证,证明修订后的分析方法的合理可靠;当变更达到一定程度时,则需要完整的验证。

如分析方法完全改奕,则应按新方法进行完整的验证。

2.1 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通常情况下,分析方法需进行方法验证。

对于仅需按照实验室日常测试操作步骤即可测定的检验项目不需要进行验证,如外观、崩解时限、密度、重量、pH值、灰分、装量等。

方法验证的内容应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结合所采用分析方法的特点确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2.2 需要验证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是为控制药品的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而设定的测试项目。

根据检验项目的设定目的和验证内容的不同要求,一般需验证的检验项目分为四类:鉴别、杂质的限度检查、杂质的定量测定、含量测定包括原料药或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制中其他成分的含量,溶出度与释放度等检查中的溶出量,以及含量均匀度。

从化学药品分析角度浅谈方法验证、转移和确认

从化学药品分析角度浅谈方法验证、转移和确认

从化学药品分析角度浅谈方法验证、转移和确认摘要:本文从化学药品分析的角度解说方法验证、转移和确认之间的差异,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区别、适用范围及一般标准准则,为化学药品分析检验等相关工作提供实验方法参考。

药品分析方法验证、转移和确认的目的是证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和目的,被测样品质量可控,保证得到一致的、可靠的和准确的测定结果,同时也证明检验人员有能力成功地操作分析方法[1]。

目前不少化学药品分析检测员对于方法验证、转移和确认的理解有偏差,不清楚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按照拿到的标准方法或非标方法直接用于检测的现象,使检测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埋下隐患。

本文从化学药品的角度通过对方法验证、转移和确认的概念解析,确认如何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和技术手段,以达到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有效的目的。

1 法律法规方面目前,各国关于药品的方法验证都有相关的指导原则或相关技术文件,但方法转移及确认相关技术文件较少见,具体详见表1.表1 关于方法验证、转移和确认的部分法规文件2 概念方面方法验证、方法转移和方法确认三者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对其总结如下:表2 方法验证、转移和确认三者联系和区别2.1 方法验证分析方法验证就是根据确定的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2]。

实际工作中,化学药品质量控制方法基本是由企业研发部门负责。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质量控制方法也会不断调整优化,最后会形成终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最终的方法要进行充分验证,证明该方法能够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方法验证就是要对方法学涉及的相关参数均进行验证,需要验证的参数与方法的用途有关。

各国和国际组织均有方法验证的指导文件,但文件对需要验证的参数要求有差异,目前代表性指导原则是由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形成的相关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表3列出了不同国际组织和药典要求的方法学验证参数,表4列出中国药典(ChP)中指导原则规定的不同检验目的需要验证的参数[3]。

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调整—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2024年版《中国药典》通则对9101号章节进行了调整,主要涉及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该调整旨在提高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药品质量控制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以下是对该调整的详细内容的介绍。

第一部分:引言和目的该部分对该章节的目的和重要性进行了介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引言: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了说明,强调该过程对药品质量控制的作用。

2.目的:明确了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和确认该方法可适用于特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

第二部分:验证原则该部分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可行性研究:强调在进行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之前,应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该方法是否可以适用于特定药品的质量标准控制。

2.验证参数:明确了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应包括的验证参数,如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检测限、定量限等。

3.验证方案: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方案进行了要求。

包括验证规程的编制、实验条件的确定、验证样品的选择等。

4.验证结果的评估: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结果的评估进行了说明。

强调验证结果应能够满足药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5.验证文件的管理: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所涉及的文件、记录和资料的管理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三部分:验证程序该部分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程序进行了详细说明。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验证计划的编制:明确了编制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计划的内容和要求。

2.验证方案的制定: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方案的制定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实验设计、验证参数的选择、实验方法的确定等。

3.验证实验的进行: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实验的具体步骤和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

4.验证结果的评估和分析:对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结果的评估和分析进行了说明。

5.验证报告的编制:明确了编制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

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

31
四、不同的检验项目在进行分析方法验证 或分析方法确认时须进行的验证或确认内 容总结
(1)鉴别试验除专属性、耐用性外,其它都不要求。 (2)含量测定方法验证除检测限、定量限外,其它都要 求做,确认主要要考察方法的耐用性,精密度和专属 性可示情况而定。 (3)杂质的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与确认除专属性、检测 限、耐用性外,其它都不要求 (4)杂质的定量测定方法验证除检测限外,其它都要求, 其确认也要考察专属性、精密度、LOQ、耐用性等。
7
一、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概述
相关法规的要求:
我国2010版GMP第二百二十三条也明确规定:符 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1、采用新的检验方法; 2、检验方法需变更的; 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 载的检验方法; 4、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 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10
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的区别与联系 从以上可以看出,分析方法的验证 与确认是不可分割的,确认是验证的一 部分,它们本质上是相同的概念,具体 来说分析方法的验证是证明检验方法或 操作规程能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分析方法的确认是证明检验设备能正确 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11
三、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在实践中 的具体应用
27
5药典、客户提供的检验方法的转移应 用确认
对新产品的方法验证通常在产品开发阶段 完成;大规模生产后的验证通常包括方法确认 和方法转移 。分析方法确认是指当国家标准 或药典标准已经变化时在本实验室进行的对所 涉及产品是否适用的确认实验 。确认之前应 对新旧方法进行核对,标明所有变更细节检验 样品的信息(批号、规格),变更项目的接收标 准确认试验的样品通常包括正常产品、稳定性 产品。方法转移指检验方法由转移方转移至接 收方时进行的实验 。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3 定义检验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相应检测要求。

检验方法确认:证明使用法定方法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获得可靠结果,是否适用于相应的检测工作。

在本质上和验证一样,但不一定是验证项目的全部。

药典方法: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法定方法:法定方法包括药典方法、国标方法等。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试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线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4 职责标准验证岗提升现行质量标准工作时,对研究后确定的标准草案进行检验方法验证工作,以确保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质量标准草案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方法适用性、科学性。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应研究建立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检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理化检验岗对首次采用的药典或国标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方法确认工作,以证明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对标准验证岗研究后确定的质量标准草案中变更后的检验方法进行确认。

化学原料药的分析方法验证、转移及确认

化学原料药的分析方法验证、转移及确认

化学原料药的分析方法验证、转移及确认化学原料药的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制药的相关步骤,对药品的生产流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它包括样品对比参照物以及药品的相应试剂。

研究者需要通过一定的仪器和计算公式,对药品的成分和药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通常情况下,分析方法有不同的种类,可以根据化学原料药的成分进行含量测试,也可以对化学原料药的杂质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定量测试和限度测试。

另外还可以测试化学原料药的化学性能,例如,原料药的溶出度测试、效价测试、含量均匀度测试,还可以进行化学原料药的鉴别测试。

二、分析方法验证(一)分析方法验证的相关概念根据《美国药典》中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得知按照已经成立的实验室研究证明方法,可以对化学原料药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验证。

ICHQ2中提到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标是测验化学原料药的作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保证药品能够满足实验需求。

在《工业指南》中,根据定义分析法可以得知,化学原料药的阐述分析适用于化学原料药的使用目的及过程。

这种分析方法需要实验者明确药品的使用目的,从而进行深入分析和验证。

CFDA中提到的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是证明化学原料药的操作过程和使用规范,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预期结果,从而保证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规范使用药品,保证实验效果。

通常情况下,分析方法验证是根据实际的测验需要,设定一定的测验内容,实验者根据合理的测验方案来验证分析方法是否能够满足药品检测的需求。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化学原料药的合成工艺发生了改变,配料及配方有所调整,需要将分析方法也相应的进行修改,保证方法的可行性,适用于调整后的药品检测。

实验者一定要根据药品的配方情况,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验证。

保证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实验者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证明该分析方法能够起到化学原料药检测的作用。

(二)分析方法验证的项目实验者在应用要点分析方法对实验药品进行分析验证的过程中,应当查询该药品或原料药的相关资料,明确相应的验证项目,从而有针对性的利用实验进行药品性质的测验。

分析方法的验证

分析方法的验证

整理课件
10
1)专属性
已知杂质:对于主成分含量测定可在供试品中加入杂质 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与未加杂质和辅料的 试样比较测定结果。
未知杂质:可以通过测定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 与另一已验证的方法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或进行破坏性试 验证明,在相对激烈的条件下:光热、酸碱、氧化、还原等, 比较破坏前后的结果的差异。
专属性②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 范围 耐用性
需验证项目
鉴别
杂质测定
定量
限度







是①





是③













含量测定
是 是 是① 是 否 否 是 是 是
注意:“否” 表示通常不需要做的项目: “是”表示通常需要做 的项目。
①假如已做了重现性,就不需再做中间精密度;
②分析方法缺乏专属性,可以由其他分析方法来补充;
整理课件
22
5)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均匀供试品,经多 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 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整理课件
23
5)精密度
名称
定义
验证方法
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 在规定的线性范围内至少测定9次(例如3 重复性 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 种浓度/每种浓度3次),或在100%的实
r ≥0.998 ≤2.0% ≤2.0% 至少标示量(100% 溶液)的80 -120%
98.0 -102.0% (n=9,3个浓度,每个浓度三份样品) ≤2.0%(n ≥9,至少3个浓度,每个浓度测3次) 规定时间内变化≤2.0% 系统适用性实验通过

药典方法确认规程

药典方法确认规程

目的建立药典方法确认规范,确保药典方法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实验条件。

定义药典方法的确认:收载于CP、USP、BP、EP等药典的产品分析方法,使用前证明该验证过的产品测试方法、条件确实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实际使用环境。

职责质量控制室所有人员负责按照本规程执行药典分析方法的确认。

程序药典方法确认需要做的项目原料药:制剂:被检测项目类型的说明:系统适用性实验按药典正文要求的内容进行;正文没有要求的内容,如RSD%,按药典附录的要求进行。

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鉴定、检出被分析物质的特性。

通常,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中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如采用的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

鉴别反应专属性鉴别试验应确证被分析物符合其特征。

专属性试验要求证明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分,需确证含被分析物的供试品呈正反应,而不含被测成分的阴性对照呈负反应,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也应呈负反应。

杂质检测专属性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可向供试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证明杂质与共存物质能得到分离和检出,并具适当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专属性可通过与另一种已证明合理但分离或检测原理不同、或具较强分辨能力的方法进行结果比较来确定。

或将供试品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及氧化的方法进行破坏(制剂应考虑辅料的影响),比较破坏前后检出的杂质个数和量。

必要时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色谱峰纯度检查。

含量检测专属性➢对于API主成分含量测定可在供试品中加入杂质,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与未加杂质的供试品比较测定结果;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采用另一个经验证了的或药典方法进行比较,对比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

也可采用破坏性试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及氧化),得到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用两种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比较测定结果。

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与转移

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与转移

1.新产品的成分与已有的品种 如果有资格转移豁免,接收方应 的成分类似或浓度类似,并且 以适当的理由将其记录下来 对于使用的分析方法,接收方 有经验; 2.检验方法与已使用的方法相 同或非常接近; 3.负责方法开发、验证或产品 日常检验的人员由转出方调到 接收方。 4.待转移的方法出自药典,并 且没有改变,这种情况下只需 做方法确认。
双方
1转移方和接收方间应预先开个转移会议,这样便于双方就方法转移过程争议的地方可 以讲清楚,并解答转让过程中的任何问题。如有全验证或部分验证的数据,接收方应获 得这些数据,包括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细节。在一些情况下,参与研发或验证的人 员在方法转移的过程中应在场,这样会很有帮助。 1.方案应包括目的、范围、转出方和接收方的职责、使用的仪器和试剂,转移中应包括 分析方法、实验设计和对所有测试和可接受标准。2.根据验证数据和检验方法,在转移 方案中规定需对哪些分析项目进行确认以及评估方法转移可接受结果。3.对使用的物料、 对照品、样品、仪器和仪器参数应说明。4.转移方案的文件部分应包括报告的格式,以 确保可以持续地记录检验结果并提高不同实验室间的一致性。该部份还应包含结果及其 他附带信息,例如:样品的色谱图和光谱图;5方案中还应说明如果与可接收的标准发 生偏差的话应采取哪些措施。当出现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情况,对转移方案发生的任何变 更,必须在获得其他额外的数据前获得批准。

确认要求应建立在对方法和方法应用的产品的复杂性评估基础上。尽管不需要对 一个药典方法进行全面再验证来确认方法在实际使用条件下适用,但是<1225>章 节表2列出的一些分析性能参数可以用于确认目的。 仅需要评价那些被认为是适合于方法确认的性能参数。 确认过程的程度和范围可能取决于使用者的培训情况和经验水平、方法的类型和 相关设备或仪器、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及被检测的产品。

药物的分析方法验证、转移和确认

药物的分析方法验证、转移和确认
由于化学药品成分相对单一和结构相对简单,因此, 相对应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检验检测也相对比较 简单,易于操作,能够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比较少, 对于同一份样品来说,比较容易获得一致的检验结果。
生物检定方法(biological assay,or bioassay)
生物制品(包括一秒、抗体、细胞因子和酶等)的分 析方法通常被称作“生物检定方法”根据ICH的定义,
1. 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
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 药品监管机构以及ICH、WHO、ISO等国际组织都有 专门的关于方法学验证的指导原则。其中FDA在 2000年和2001年分别发布了“化学药品分析步骤和
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和“生物分析方法验证指导 原则”;EMEA于2004年发布的GMP指导原则对
生物检定的内容包括:测定细胞水平的生化或生理学 反应、免疫学作用下的酶反应速率或者能够生物学反 应以及配体或者受体结合反应。由于生物制品的复杂 性,生物检定方法的范围很广,包括:理化分析方法、 效价测定方法、细胞活性测定、酶活性测定、免疫测 定等,随着新技术和新生物制品的不断出现,生物检 定的范围仍在继续不断扩大。
临床前和临床试验效果,包括:生物等效性、生物利 用度、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等,者对于药品研发 来说至关重要,在药品注册时,这些研究材料都是提 交给药品监管当局进行审评。
单从分析方法手段和操作过程来说,生物分析方法和 化学药品分析方法属于同一范畴,都是采用分析仪器 (HPLC、GC、MS等等)和手段对被测物进行定性
和定量分析。但是,由于样品的特殊性,相对于化学 药品分析方法来说,生物分析方法更加复杂和困难。
由于采用的分析手段和试验操作基本上一致,因此两 者的方法验证、转移和确认的基本原则和验证项目总 体上是一致的。

药典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

药典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

药典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主要内容:分析方法的验证分析方法的确认分析方法的转移方法验证、方法确认和方法转移的文件管理【背景介绍】只有经过验证或确认的分析方法,才可以用于物料和产品的检验以及清洁验证。

检验方法必须经过验证或确认是物料和产品放行的前提之一。

因为只有经过验证或确认的分析方法才可以可靠有效地用于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为完成检验项目而设定和建立的测试方法,它详细描述了完成分析检验的每一步骤。

一般包括分析方法原理、仪器及仪器参数、试剂、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等的制备、测定、计算公式及限度要求等。

不同分析方法各有特点,同一分析方法可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但验证内容会有不同。

例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药品的鉴别和杂质定量检验,两检验项目在方法验证时要求不同。

前者重点要求验证专属性,而后者则需要重点验证专属性、准确度和定量限。

【适用范围】适用于:化学药品(包括物料和产品)的理化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

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生物制品分析方法验证。

不适用于:化学药品的微生物方法,【方法验证】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建立质量标准时,应对分析方法中的各检验项目进行完整的验证。

当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修订时,可根据变更的内容决定对分析方法进行部分验证还是完整的验证。

当原料药合成工艺发生变更时,可能引入新的杂质,杂质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的专属性就需要进行验证,以证明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能够检测新引入的杂质,且新引入的杂质对主成分的含量测定应无干扰。

当质量标准中某一项目分析方法发生部分改变时,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时,检测波长发生改变,则需要重新进行检测限、定量限、专属性、准确认、精密度、线性等内容的验证,证明修订后的分析方法的合理可行。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区别与联系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区别与联系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的区别与联系任何分析检测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稳定、可靠和准确的数据,方法验证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方法验证的结果可以用于判断分析结果的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这是所有质量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般在下列情况下,要求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确认(或称证实)或重新验证:1)首次用于常规检测前;2)转到另一个实验室时;3)对于验证过的方法,其条件或方法参数发生变化时(例如,仪器性能参数发生改变或样品基质不同时),并且这种变化超出了方法的原适用范围。

对实验室有影响的法规和质量管理标准一般都要求进行方法验证。

有的法规中直接使用“验证或确认”一词,并列出特定参数,也有的法规用这样的陈述暗示验证要求——“检测方法应适合于预期用途。

”1. 国内主要法规标准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一般均非标准制修订机构,方法验证或确认的来源基本来自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的要求,主要依据如下:2.1 CNAS-CL01:2006l 5.4.2方法选择:实验室制定的或采用的方法如能满足预期用途并经过确认,也可使用。

所选用的方法应通知客户。

在引入检测或校准之前,实验室应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标准方法。

如果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证实。

l 5.4.5.2 实验室应对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进行确认,以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用途。

确认应尽可能全面,以满足预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

实验室应记录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的确认程序以及该方法是否适合预期用途的声明。

l 5.4.5.3 按预期用途进行评价所确认的方法得到的值的范围和准确度,应与客户的需求紧密相关。

这些值诸如:结果的不确定度、检出限、方法的选择性、线性、重复性限和/或复现性限、抵御外来影响的稳健度和/或抵御来自样品(或测试物)基体干扰的交互灵敏度。

2.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l 5.3.2 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

药典方法确认规程

药典方法确认规程

药典方法确认规程一、概述药典方法确认是指对涉及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其能够准确、可靠地用于药品质量控制的目的。

方法确认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和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以提高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药典方法确认规程是对药典方法进行确认的标准化程序和要求的文件,以保证方法的确认工作可以科学、规范地进行。

二、流程和要求1.确认方法选择选择确认的方法应根据药品的特性和质量的要求进行选择,确认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1)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原理;(2)方法的灵敏度;(3)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4)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2.确认方法验证确认方法的验证是确认方法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步骤。

验证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方法的线性度验证,即浓度与响应的关系;(2)方法的精密度验证,即方法的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的验证;(3)方法的准确度验证,即方法的稳定性、回收率和加标回收率等的验证;(4)方法的特异性验证,即方法对其他干扰物质的选择性。

3.确认方法的验证结果和评价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依据是验证参数的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

4.确认方法的执行对经过确认的方法进行标准化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方法的标识和记录,包括方法的名称、编号、版本、适用范围等信息;(2)方法的操作规程和记录,包括关键步骤、操作条件、操作记录等;(3)方法的仪器和试剂的管理和校准;(4)方法的数据处理和验证,包括数据的计算、处理和记录。

5.确认方法的周期性评价和更新对已确认的方法进行周期性评价,包括对每次分析结果的比对、统计和验证等,以确保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注意事项1.确认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药品特性和质量要求进行选择,并符合药典规定的方法。

2.确认方法的验证内容应全面、科学地进行验证,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确认方法的执行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确保方法操作的标准化和可靠性。

4.确认方法的周期性评价和更新应及时进行,确保方法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对于非仪器分析规程,检测限度的测定方法通常为,对含有已知浓度待分析物的样品进行分析,并确立能够可靠地被检测出来的待分析物的最低水平。
通过分析含有高于和低于必需的检测水平的、已知待分析物浓度的样品,以显示检测限度足够低。例如,如果必需检测浓度在0.1%的杂质,则应当证明该分析规程将可靠地检测在这个水平的杂质。
药典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
D
精密度、线性等内容的验证,证明修订后的分析方法的合理可行。
当变更达到一定程度时,则需要完整的验证。如分析方法完全改变,则应按新方法进行完整的验证。
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
通常情况下,分析方法需进行方法验证。对于仅需按照实验室日常测试操作步骤即可测定的检验项目不需要进行验证,如外观、崩解时限、密度、重量、pH值、灰分、装量等。
对于展示出背景噪音的仪器分析规程,ICH文件描述了一个通用方法,用来比较从以下样品测得的信号,这些样品分别为含已知低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和空白样品。这样就确立了能够可靠检测的待分析物的最低浓度。可接受的典型信噪比是2:1或3:1。其他方法取决于校正曲线斜率的测定和响应值的标准差。
5QUANTITATION LIMIT定量限度
第一类:对成药中原料药或活性成分(包括防腐剂)的主要组分进行定量测定的分析规程。
第二类:对成药中原料药或降解物质中杂质进行测定的分析规程。这些规程包括定量测定和限度测定。
第三类:对工作特性(例如,溶出度、药物释放)进行测定的分析规程。
第四类:鉴别测试。
每一个类别均需要不同的分析信息。每个种类通常所需要的数据要素在表2中列出。
分析工作特性
第二类
第一类
定量测试
限度测试
第三类
第四类
准确度பைடு நூலகம்


*
*

精密度





专属性



*

检测限度



*

定量限度



*

线性



*

范围


*
*

可能需要,取决于具体测试的特性
定义----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测定----当对一种药物进行分析时,准确度可以通过该分析规程来分析一个已知纯度的物质(例如,某个标准物质)来进行测定,或者通过比较运用这个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与另一个已经鉴定的、其准确度已被说明或被解释过的方法所得的结果来进行测定。
测定----一个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通过对足够的同一样品的分析来计算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来测定的。在这个背景下的分析是从样品准备到最终实验结果的完整分析程序的对样品的独立分析。
ICH文件建议可重复性的评估应该使用最少九次检测,覆盖该分析规程所规定的范围(例如,三个浓度和每个浓度三次重复进样,或在100%测试浓度上进行最少六次测定)。
方法验证的内容应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结合所采用分析方法的特点确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需要验证的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是为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而设定的测试项目。要所检验项目的设定目的和验证内容的不同要求,本指南将需验证和检验项目分为四类:
鉴别试验
杂质的限度检查
杂质的定量测定
2精密度
定义----分析规程的精密度是当该分析规程单独分析均质样品的多个样本时,若干检验结果的一致程度。分析规程的精密度通常以一系列测量数值的标准差或相对标准差(变异系数)来表示。精密度可以是分析规程在普通操作条件下可重现性或可重复性程度的度量单位。在这样的背景下,重现性指的是该分析规程在不同实验室的应用,例如在一个协作实验室里进行研究。中间精密度(也称为“耐用性”)体现了在实验室内的差异,如在相同的实验室,但在不同的日期,或使用不同的分析员或设备。可重复性指的是在同一个实验室内,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相同的分析员使用相同的设备、同一个分析方法的应用情况。
6 7LINEARITY AND RANGE线性和范围
线性的定义----分析规程的线性是该规程直接地、或通过明确给出的数学转换而间接地,得出与特定范围内的样品中待分析物浓度呈比例关系的测试结果的能力。因此,在此部分,“线性”是指浓度与检验结果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实现线性,浓度和/或测量数据可以进行转换。
范围的定义----分析规程的范围是分析物的较高浓度和较低浓度(含)之间的区间,已经证实在此区间内,使用该规程进行测定具有适当水平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该范围通常以与该分析规程得到的测试结果相同的单位表示,例如百分比,百万分率等。
线性和范围的确定----应在分析规程整个范围内确立线性。线性的确立最开始应该通过目测代表内容物中待分析物浓度的多个信号构成的图表来进行。如果其呈现线性关系,测试结果应该通过适当的统计学方法(例如,以最小二乘方来计算回归线)来确立。来自回归线自身的数据可以用于提供线性程度的数学评估。应该提交其相关系数、Y轴截距、回归线斜率、残差平方和。
杂质检查主要用于控制主成分以外的杂质,如无机杂质、有机杂质等。杂质检查分限度检查法和定量测定两部分。用于限度检查的分析方法验证侧重专属性、检测限和耐用性。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验证强调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定量限和耐用性。
含量测定对准确度要求较高,因此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准确度和线性等要求。
测定----对于定性分析(鉴别检验),应当论证其在可能存在的、结构密切相关的物质中进行选择的能力。从含有待分析物的样品中得到阳性结果(可能通过与已知标准物质的比较),而从不含待分析物的样品得到阴性结果,以对其选择能力加以确认,并还要确认阳性响应不是来自与待分析物结构相似或密切相关的物质。
对于检测杂质的分析规程,专属性可以通过以适当水平的杂质将原料药或成药增敏,并论证这些杂质的测定达到了适当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3专属性
定义----当待分析物含有预期会有的其他组分(例如,杂质、降解产物、矩阵组分)时,准确可靠地评估待分析物的能力。某个分析规程缺乏专属性可以通过其他辅助性分析规程进行补偿。纯度检测:确保执行的所有分析规程能够令对于待分析物各杂质含量的准确陈述得以做出。含量检测:提供准确的结果,令对样品中待分析物的含量或效力的准确陈述得以做出。
对于杂质的定量分析,应使用以已知数量杂质增敏的样品来评估准确度。当不能获得特定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样品时,应将结果与另一独立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测定被加入到样品中的已知数量的被分析物来计算准确度,得到回收百分比,或得到平均值与可接受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同置信区间一起。
准确度的评估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完成,包括评价在含量测定的整个范围内被分析物的回收率,或评价估计浓度与实际浓度之间关系的线性。
通过用规程分析含有待分析物的、浓度在范围的极限值上和在范围中的样品,确认该分析规程提供了可接受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以进行该规程范围的验证。
ICH建议,为了确立线性,通常使用最少五个浓度。
8ROBUSTNESS耐用性
定义----分析规程的耐用性是规程文件中列出的操作参数在微小、故意的变更中不受影响的能力的衡量单位,并在日常使用中提供了其适用性的指标。耐用性可以在分析规程的研发中确定。
含量测定,包括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含量,溶出度与释放度等检查中的溶出量,以及含量均匀度。
除此这外还有一些物理项目的检测如粒径分布、旋光度、熔点和硬度,其要求与其他检验项目有所不同,通常其分析方法验证应有不同的要求。
鉴别的目的在于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标化合物,而非其他物质。用于鉴别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和耐用性。
对于展示出背景噪音的仪器分析规程,ICH文件描述了一个通用方法,用来比较从以下样品测得的信号,这些样品分别为含已知低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和空白样品。这样就确立了能够可靠地定量待分析物的最低浓度。可接受的典型信噪比是10:1。其他方法取决于校正曲线斜率的测定和响应值的标准差。无论用什么方法,均应该在随后通过分析适当数量的、已知接近或制备于定量限度的样品,来验证定量限度。
对于含量检测,对专属性的论证要求能够显示出该分析规程不受各杂质或辅料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以适当水平的杂质或辅料将原料药或成药增敏,并证明含量检验结果不受这些外来物质的影响,来完成论证。
4DETECTION LIMIT检测限度
定义----检测限度是限度检测的特性。它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样品中可被检测到的待分析物的最小数量,但是无需定量。因此,限度检测仅仅说明了待分析物的数量高于或低于某个特定水平。检测限度通常以在样品中的待分析物浓度(例如,百分比、十亿分率)表示。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规定了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验证不同的内容。
方法验证内容:
Accuracy准确度Precision精密度Specificity专属性Detection Limit检测限度Quantitation Limit定量限度Linearity线性Range范围Robustness耐用性
1准确度
定义----定量限度是样品矩阵中低含量物质的定量分析的特性,例如在原料药中的杂质和成品药物中的降解产物。它是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能够以可接受的精密度和精确度进行测定的样品中待分析物的最小量。定量限度以样品中待分析物的浓度(例如,百分比、十亿分率)来表示。
测定----对于非仪器分析规程,定量限度的测定方法通常为对含有已知浓度待分析物的样品进行分析,并确立能够以可接受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被检测出来的待分析物的最低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