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

二零一一年三月

目录

一、新城开发背景 (1)

二、新城的定义 (3)

三、新城的发展阶段 (4)

四、新城的分类 (4)

五、产业新城典型案例之一:筑波科学城 (6)

(一)概况 (6)

(二)背景 (6)

(三)建设目标 (7)

(四)规划 (8)

(五)发展阶段及特征 (10)

(六)城市发展 (13)

(七)筑波科学城成功的要素 (16)

(八)筑波科学城存在的问题 (19)

六、产业新城案例之二:美国尔湾市 (22)

(一)概况 (22)

(二)发展背景 (22)

(三)城市规划 (23)

(四)尔湾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居住人口 (25)

(五)有竞争力的工资水平和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32)

(六)尔湾成功的要素 (33)

(七)筑波和尔湾发展要点对比分析 (37)

七、产业新城案例之三:上海浦东新区 (38)

(一)发展概况 (38)

(二)发展历程 (38)

(三)成功经验 (40)

八、产业新城案例之四:天津滨海新区 (45)

(一)发展概况 (45)

(二)成功经验 (46)

一、新城开发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伦敦、巴黎为代表的大城市经济和人口急剧增长,市区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不断加强,导致市区用地不断向四周蔓延,形成了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形态,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很高。如20世纪50年代巴黎市区平均人口密度为26000人/平方公里。

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结构给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效率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如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热岛等生态问题凸显;城市住房短缺,房屋价格飞涨,两极分化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挤、出行不便等。在空间上,人口大量增加造成城市住宅的严重不足,使得许多设施不完善的住宅开始在郊区蔓延。城市郊区用地急速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无序开发带来了开发效率偏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维持城市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各国政府集合大量的专家学者开展了许多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从城市区域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发城市远郊地区的新城分散大城市压力”的城市规划思想。政府开始尝试通过建立新城,为城市人口和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以及相应的设施,以维持其增长的持续性。自此,新城建设也就成为了城市空间从单中心都市区向多中心都市圈以及大都市连绵带扩展的核心手段,新城建设的旋风开始席卷世界各大都市。

二、新城的定义

新城是位于大城市郊区,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能分担大城市的居住、产业、行政等功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市社区。

三、新城的发展阶段

纵观新城建设的发展,其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卧城阶段”,主要是在城市近郊建设的、以居住为主导职能的居住型新城,与中心城具有紧密的依附关系。

其次是“半独立卫星城阶段”,是在原有居住型新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工商业服务设施(超级市场或购物中心)的配套建设,致使新城功能开始向综合化方向转变,逐渐成为中产阶级工作、生活和居住的重要场所,但与中心城区仍具有紧密的联系和依赖。

第三是“边缘新城阶段”,随着交通通讯和网络技术超速发展,高级住宅和办公楼郊区化进程加快,原来半独立性的郊区卫星城镇产业高度化、城市功能多元化趋势明显增强,逐步演变成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边缘城市”,成为城市扩散进程中新的集聚中心和边缘经济增长极。

成功的新城应该提供满足于社区(community)日常的居住、文化、教育、商业、和公众或私人服务的需求,并尽可能减少与外界交换的行为,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社区。新城不应仅提供给人们居住的场所,还应提供就业的机会,新城不只是一个“卧城”。

四、新城的分类

根据新城形成的核心驱动力和新城城市功能的不同,新城发展模式可以大致分为产业新城、田园新城、副中心新城、TOD新城、行政新城、边缘新城等六大类:

第一类:田园新城,主要是指英国以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为开端的,以国家立法为基准,政府主导下的由新城开发公司进行规划建设的新城。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城址的选定、提供资金以及处理与开发公司的关系等方面。如英国伦敦近郊的Stevenage新城。

第二类:边缘新城,是指伴随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加速,中心城功能逐步外迁而在大都市边缘逐步形成的功能比较完善,且相对独立于大都市的新城镇图行天

下,这类新城是大都市郊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如美国纽约的Radburn新城和马里兰州的Columbia新城。

第三类:TOD新城,是指以捷运系统导向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新城建设,其主要通过捷运系统与城市中心区快速连接来缩短交通时间,吸引中心城市的部分功能转移,达到分散城市中心区居住功能的目的。如日本大阪的千里新城,日本,东京都的多摩新镇;中国香港的沙田新市镇等。

第四类:产业新城,是指以一种或多种产业为主导工业园或产业园的形式上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的新城镇,一般和大都市距离稍远。如英国利物浦Port Sunlight新城;加拿大的GrandeCache 新城,以及日本的筑波科学城等。

第五类:副中心新城,是通过分担核心区部分城市功能来实现城市多中心结构的目标。副中心通常与城市中心区保持快捷便利的交通联系,从空间分布来看,一般与城市中心区保持合理的距离。

第六类:行政中心新城,是指随着一国首都以及相关政府机关的迁移,而建立起来的作为国家新政治中心的城市,这类新城一般与大都市保持相对较远的距离,选择环境优美的地方从”零”建起。如巴西的首都巴伐利亚;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