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目 2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一、背景介绍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药物产生抗药性的微生物。
在医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制度对于抑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至关重要。
二、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概述1.制定全面的感染控制政策,明确责任和行为准则。
2.建立预防和控制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感染情况。
3.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认识和能力。
4.实施有效的隔离措施,避免感染源与易感人员间的接触。
5.加强手卫生管理,包括洗手、戴手套和使用洗手液等。
6.规范医疗设备和器材的使用和清洁消毒工作。
7.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管理,特别是对医疗废物的处理。
8.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9.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队伍建设,确保相关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10.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不断完善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三、具体措施1.感染控制政策:明确医院管理层的责任和义务,指定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感染控制政策。
2.感染监测系统: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并定期报告感染率和感染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医务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4.隔离措施:对于已确认感染的患者,采取单间隔离或与其他已感染患者共用隔离设施。
对于可疑感染者,以及高危患者,应采取预防性隔离措施。
5.手卫生管理: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时机进行手卫生。
洗手液和消毒液应随时供应,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查。
6.医疗设备和器材管理:医疗设备和器材使用前应进行清洁消毒,并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7.环境清洁和消毒管理:医疗环境和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医疗废物应按规定分类、包装和处理。
8.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准则,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控和评估,合理用药,并避免滥用。
9.感染控制队伍建设: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人员的培训和培养,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 MDRO)是指对多种抗生素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是为了防止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和感染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的要点:1. 感染控制和防控委员会:设立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制定并监督实施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该委员会由感染科专家、临床科室负责人、药剂科、环境卫生科和质控科等人员组成。
2. 感染监测和报告:设立感染监测系统,监测和报告医院内的感染情况,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
对于多次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事件,要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感染预防和控制宣教:开展针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培训,包括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疗器械消毒等方面的知识宣传。
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教育,提高其防范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意识。
4. 手卫生和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在接触每位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和消毒。
医护人员在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5. 医疗器械消毒和灭菌:对于医疗器械和设备,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消毒和灭菌,确保其没有污染和传播多重耐药菌的风险。
6. 患者隔离管理:对于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确保其不会传染给其他患者。
根据不同的多重耐药菌类型和传播途径,可以采取不同级别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或呼吸道防控。
7. 抗菌药物管理:医院要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推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理念。
医生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南,并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效果的评估和调整。
8. 环境清洁和消毒:对于医院环境、床铺、地面等常用物品,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风险。
9. 感染控制评估和持续改进:定期对医院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以提高感染控制的效果和质量。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1.有效的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控制MDR感染的基础。
医护人员应使用适量的洗手液或洗手皂进行充分的手部清洁,并遵守正确的手卫生程序。
2.感染控制委员会: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控制政策和措施,并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
3.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跟踪MDR感染的发生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隔离措施:对于已知或疑似感染MDR菌株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包括单独病房、戴口罩等,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5.良好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医院应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对于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室、ICU等,要注意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6.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医院应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得当,以防止MDR菌株的传播。
对于一次性使用的器械,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
7.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应制定和执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政策和指南,并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从而防止MDR菌株的产生。
8.定期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MDR感染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其识别和处理MDR感染的能力。
9.感染控制审计和回顾: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控制的审计和回顾,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10.增强患者和家属的参与:医院应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参与,提高其对MDR感染的认识和理解,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防控MDR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总之,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
医院和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加强感染控制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多重抗菌药物耐药性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抗菌药物耐药性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背景多重抗菌药物耐药性是指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的能力。
这种耐药性对于医院感染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它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难度和风险。
为了预防和控制多重抗菌药物耐药性医院感染的蔓延,以下措施可以采取。
预防与控制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医务人员和患者应经常进行正确的手部卫生,包括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并正确地洗手和消毒手部。
这有助于减少细菌传播的机会。
2.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应遵循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将其仅用于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者,并根据细菌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是导致多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合理规划病房布局等。
同时,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以确保他们了解和遵守感染控制规范。
4. 促进公众教育:医院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预防多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重要性。
公众应该了解正确使用抗生素的方法,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按照正确的方式使用抗生素。
5. 建立监测和报告体系:医院应建立监测和报告多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体系,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通过监测和报告,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结论预防和控制多重抗菌药物耐药性医院感染需要医务人员、医院管理层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感染控制、促进公众教育和建立监测报告体系是有效控制多重抗菌药物耐药性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合作,我们可以减少多重抗菌药物耐药性医院感染的发生,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2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1.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指定“抗菌药物专家咨询小组”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专家队伍”,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各项规定,针对院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重要环节,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微生物实验室监测目标:①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③ESBLs(产超广谱B一内酰胺酶的细菌)。
④PDRAB(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⑤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等。
(2)诊断与报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学的诊断。
因此,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从而做好治疗、消毒、隔离等工作,以防止扩散、流行。
①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患者所在科室。
②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时发现与诊断。
④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3.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除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2)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①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隔离病房不足时,才可实施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②在隔离病房门口放置一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出病房前洗手。
③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在床头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④必须尽量减少与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多重耐药微生物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微生物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目标
本文档旨在制定多重耐药微生物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与患者的健康。
预防措施
1. 定期进行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手术室、病房和设备。
2. 建立良好的手卫生措施,如经常洗手、正确使用消毒剂和佩
戴手套。
3. 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
和隔离衣。
4. 进行合理的抗生素使用,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5. 提供健康教育,向医务人员和患者普及多重耐药微生物感染
的预防知识。
控制措施
1. 及时检测、诊断和隔离多重耐药微生物感染患者,防止感染
传播。
2.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确保正确处理和处置以避免感染传播。
3. 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团队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制度的执行和工作效果。
监测和评估
1. 定期对医院环境、设备和医务人员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2. 分析医院内部感染数据和趋势,定期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3. 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巡查和内部培训,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总结
上述多重耐药微生物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实施,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我们将持续改进和优化制度,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感染控制挑战。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多重耐药菌的范畴、监测、诊断与报告1、范畴: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2、监测: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后,应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并电话通知所在科室。
3、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
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
4、报告: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通知后,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如果确诊为医院感染,必须在24小时内填写卡片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
5、爆发流行:院感办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可能时,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并进行相应处置。
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1、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⑴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报告后,临床医生应先下达接触隔离医嘱,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在病历和床头贴上贴上隔离标识,并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⑵隔离时应优先选择单间隔离(VRSA必须单间隔离)。
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或床旁隔离,但不得与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当感染较多时,应进行保护性隔离以防止未感染者感染。
⑶诊疗和护理患者过程中,应先诊疗和护理其他患者,对于MDRO感染患者,应安排在最后进行。
⑷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⑸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在诊疗和护理患者时,除了戴帽子和口罩外,还应在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戴手套;在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在进行吸痰、插管等危险操作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⑹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接触患者的诊疗器械应专用。
使用的专用物品应进行清洁和消毒,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和医疗设备设施表面,每班次应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抹布和拖布时应专用,并在使用后进行消毒处理;被患者血液和体液污染的地方应立即先去污再进行消毒处理;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和消毒处理。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2)
2010年美国CDC指南 CRBSI预防中,加入维护的Bundle
Insertion bundles 导管插入核查表 手卫生 穿刺点,避免股静脉 最大屏障保护 洗必泰消毒皮肤
Maintenance bundle 擦拭接口(洗必泰-酒 精或酒精) 使用抗菌导管 含洗必泰的贴膜 抗菌剂封管 洗必泰洗澡(ICU)
应填写三联单,分别报告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
微生物实验室每年至少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 常见分离菌株的药敏情况,包括多重耐药菌 的检出率或发病趋势。
临床医生基本知晓常见多重耐药菌如MRSA、 VRE、CR-AB的大致检出率和耐药率
二、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减少多重 耐药菌的诱导产生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 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KPC
KPC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 – 2001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首次报道 – 属于A类2f组丝氨酸碳青霉烯酶β-内酰胺酶 – 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内的所有β-内酰胺 类抗生素 –中国产KPC酶菌株: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 – 其它肠杆菌科细菌:产酸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 大肠埃希菌、弗劳地枸椽酸杆和粘质沙雷菌
定植者
空气传播
工作人员的手
易感者
呼吸道定植 肺部感染
皮肤的定植
尿路感染 血源性感染 伤口的定植和感染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 药菌,我们该如何 做?
一、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定植病例 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逐步建立和完善多重耐药菌的主动筛查制度:对 于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高危因素
--长期入住ICU患者; --接受过广谱抗生素治疗或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感染; --留置各种插管如气管插管或切开; --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患者。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的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医院和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措施。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的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在每次换班后、进食前、使用洗手设施后以及任何可能污染手的情况后进行手卫生。
二、隔离措施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尽量选择单间隔离,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隔离房间应有隔离标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医疗设备和物品的管理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输液架等,应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避免使用患者的个人物品,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等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污染。
五、加强治疗环境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使用专用的物品,并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设施,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擦拭消毒。
同时,应加强病房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六、合理应用抗生素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多重耐药菌发生的关键。
医务人员应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的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七、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医务人员应了解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一、引言多重耐药菌(MDR,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已经耐受很多种抗生素的细菌,它们的出现及传播给医院感染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医院管理对于多重耐药菌的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介绍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的策略和措施。
二、MDR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目标和原则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在医院范围内控制MDR菌的传播,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减少病人死亡率,并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控制流行病学疑似感染源;(2)实施正确的手卫生和消毒措施;(3)落实规范的MDR菌患者管理;(4)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心理;(5)加强对于MDR菌患者的隔离;(6)通过对感染的监测来减少MDR菌的进入和传播。
2.监测和通报为了及时发现引起感染和传播的MDR菌,医院应该对MDR菌的感染情况进行常规的监测,即时报告病例并进行统计,及时制定相关防控措施。
如发现可能导致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疑似患者,应立即进行抗微生物治疗,实施高级别防御等紧急措施,并立即向监管机构汇报。
3.细菌标本处理为了减少MDR菌的传播,医院应该针对MDR菌的特性,制定细菌标本的处理方案,特别是在测序中对环评测序进行规范标准操作,对实验室的防护要求更高,每次进行操作前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操作,杜绝MDR菌对人员的危害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
4.医院环境和设备管理医院环境是MDR菌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医院应加强医院卫生管理,定期对病房、手术室和诊疗区域进行消毒,并注意环境的通风、清洁和消毒。
同时,医院应注意各类医疗器械、设备的清洗、消毒,避免MDR菌在医疗器械、设备上的存活和传播。
三、MDR防控措施1. 手卫生和个人防护医护人员的手是MDR的主要传播途径。
医院应该强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的培训,包括洗手、戴手套、穿劳保衣物和面罩等,同时鼓励和监督医务人员执行此类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
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多重耐药菌定义: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等。
3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和报告要求。
3.1临床科室3.1.1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于24小时内通过医院感染监控软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若发现本病区有3例及以上同种病原菌且耐药谱相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1.2特别要加大对 ICU、新生儿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 ICU 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患者的多重耐药菌监测及病原学送检工作。
3.1.3临床科室内部报告及与其他科室之间报告要求。
3.1.3.1科室人员接到微生物实验室多重耐药菌检出电话报告后,接电话者应立即反馈到管床医师,医师应下“接触隔离”长期医嘱并在《多重耐药监测登记本》进行登记,同时报告科主任并通知本组医师、护士长或责任护士。
3.1.3.1科主任、护士长应在早会上告知全科医护人员。
3.1.3.2护士长或责任护士负责对家属及陪护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宣教。
3.1.3.3护士长通知并指导病区保洁员做好环境及物品消毒及终末消毒。
3.1.3.4患者换床、转科、送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或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告知相关科室的接诊医师或护士,做好接触隔离及终末消毒。
3.2检验科3.2.1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出多重耐药菌后,第一时间先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并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接电话者、报告时间;并通过网络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2.2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出现耐药性的菌株,其感染和传播会给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本文将针对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制度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制定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相关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确保每个流程的操作规范化,例如标本采集、传染病报告等。
2.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成立由感染控制专家、医疗护理人员、实验室专家等组成的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感染管理制度。
3.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内的感染事件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感染源并采取相应措施。
4.加强培训和宣传:定期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
5.建立联防机制:与公共卫生部门建立联防机制,进行信息共享、合作联防,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和控制。
二、感染防控措施1.提高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相关操作规程,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2.强化环境清洁消毒:医院环境应定期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保持洁净度;对患者隔离病房、操作室等特殊区域进行更加严格的清洁消毒。
3.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合理开展药物使用评价和监测,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4.强化患者隔离:对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隔离,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包括单间、带负压的隔离病房、个人防护用品等,避免交叉感染。
5.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教育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遵守感染防控措施,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6.加强感染控制的技术手段:应引入先进的感染控制技术手段,如基因测序技术、分子流行病学等,提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诊断和防控水平。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2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感染中的传播,医院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制度。
1. 严密的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监测各种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包括感染率、种类、耐药性等,并及时报告和分析结果。
2. 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和教育,推广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如频繁洗手、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等,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3. 有效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医院应严格执行环境清洁和消毒规范,包括对病房、手术室、器械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以杀灭或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存在。
4. 严控抗生素的使用:医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规范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开具和使用,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 隔离感染患者:对已经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医院应将其隔离,以防止其传播给其他患者。
隔离措施包括单人房间、独立洗手间、专用器械等,同时医务人员在与感染患者接触后需进行严格的手卫生。
6. 提高患者的自我卫生意识: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正确洗手、避免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等,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7.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控制水平。
以上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一些制度措施,医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同时,医院应与各级卫生部门和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HAI)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所有科室、病区和相关医疗服务单位,包括临床、实验和医技科室、手术室、门诊和住院部等。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其感染在医院内尤为常见。
为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医院应制定以下预防和控制制度:
1. 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设立由感染控制专家、临床医生、护士和微生物实验室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预防和控制策略。
2. 加强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定期进行手卫生,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手消毒剂,并注意正确的手部消毒方法。
3. 确保有效的清洁和消毒:定期对医疗设备、器械和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4. 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将感染患者隔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戴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等,并遵循良好的呼吸道和飞沫防护措施。
5.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6. 定期监测感染情况: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防止感染的传播和暴发。
7. 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8. 强化环境清洁和消毒:加强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包括病房、手术室、门诊等地方的定期清洁和消毒。
9. 建立感染控制报告制度:建立感染控制报告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和暴发疫情,进行快速的处理和响应。
10. 加强患者的教育与宣传:向患者和家属宣传感染预防知识,提高其个人卫生意识和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能力。
以上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一些制度和策略,医院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和调整。
第一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魏
第2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10、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育阴性〔每次间隔 24 小 时〕方可解除隔离,病人出院做好终未消毒处理。
查,对发觉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对 MDRO 的患者进行追踪,直至解 除隔离。
2、科室不执行或没有仔细落实 MDRO 掌握措施而造成医院感染 爆发或流行的,由科室承当相应的责任。
魏
第3页共3页
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 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可能产 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6、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患者接触的物体外表、医疗设备设施外表,每班用 1000mg/L 含氯消毒 剂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抹布、拖布专用,使用后进行消毒处理;出 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爆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之处应马上消毒;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 架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需经过清洗及消毒处理。
11、凡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进行手术时,手术医生必需在手 术通知单上注明,手术结束后按规定进行严格的终未处理。
12、假如实行以上掌握措施,但传播仍旧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 止收治病人,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与评估。
〔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1、仔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依据细菌培育和 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根据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 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需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避开由于抗菌药物的滥 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三、监督与考核 1、院感办定期对临床科室 MDRO 掌握措施的落实状况进行监督检
多重抗药性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最新
多重抗药性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最新一、引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抗药性细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发生率不断上升,给患者的治疗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多重抗药性细菌的传播,本文提供了一套最新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二、目标本制度的目标是减少医院感染率、控制多重抗药性细菌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三、预防措施1. 有效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2. 手卫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包括正确洗手或使用洗手液。
3. 隔离措施:对已感染多重抗药性细菌的患者进行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患者。
同时,医护人员在接触感染患者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4. 床位管理:合理安排患者床位,避免多个感染患者同床或床位间距过近。
5. 器械消毒和灭菌:对医疗器械进行正确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无菌操作。
6. 医疗废弃物处置:严格按照规定的医疗废弃物分类和处置方法进行操作,避免污染传播。
7. 教育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四、监测与报告1. 每日感染监测: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
2. 报告机制:及时报告发现的多重抗药性细菌感染病例,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汇报,确保信息畅通和应对迅速。
五、制度执行与监督1. 责任分工:明确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责任分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 监督检查:建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纠正问题。
六、总结本文提供了一套最新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旨在减少医院感染率、控制多重抗药性细菌的传播。
通过有效使用抗生素、加强手卫生、实施隔离措施等多重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常用药物目录(试行)抗菌药物分类作用机制针对细菌及药理特点常用药物青霉素类繁殖期杀菌剂,抑制细菌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白喉、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鼠咬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脑、梅毒等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对青霉素酶不稳定: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感染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萘夫西林革兰阳性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消化链球菌、、肠球菌、消化球菌等部分革兰阴性杆菌:流感杆菌、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广谱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磺苄西林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革兰阳性球菌青霉素类复方制剂(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氟氯西林、氟氯西林钠/阿莫西林抗菌药物分类作用机制针对细菌及药理特点常用药物头孢菌素类与细胞壁上的不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引起细菌溶解。
1.对革兰阳性球菌(除外MRS、肠球菌)有良好作用,如MSS、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2.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差: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3.头孢唑林常用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4.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5.不能透过血脑屏障;6.有一定肾毒性。
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一代头孢菌素:五水头孢唑林、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一代头孢菌素:头孢硫脒1.对革兰阳性球菌同第一代;2.对肠杆菌科细菌优于第一代,逊于第三代;3.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增加;4.头孢呋新透过血脑屏障,治疗化脓性脑膜炎;5.用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6.肾毒性低。
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克洛、头孢呋辛二代头孢菌素:头孢丙烯1.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较第一、二代头孢弱;2.对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与非发酵菌)作用强大;3.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作用;4.对β-内酰胺酶稳定;5.部分透过血脑屏障6.无肾毒性。
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克肟、头孢甲肟、头孢地秦抗菌药物分类作用机制针对细菌及药理特点常用药物头孢菌素复合制剂与细胞壁上的不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引起细菌溶解。
1.抗菌谱和适应症同第三代头孢;2.对肠杆菌科中的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沙雷菌属及不动杆菌属的作用增强;3.对超广谱酶(ESBLs)仍不稳定;4.可透过血脑屏障(头孢匹罗)。
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匹胺、头孢哌酮/三唑巴坦头霉素类与细胞壁上的不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引起细菌溶解。
1.抗菌谱与抗菌作用与第二代头孢同;2.对肠杆菌科ESBLs株有效;3.对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有效;4.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5.适宜于外科,妇产科手术预防用药。
头孢美唑碳青霉烯类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引起细菌溶解。
1.抗菌谱极广: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均有较强作用;2.对产ESBLs株及持续高产AMPC酶株有效;3.复数菌感染,需氧和厌氧混合感染,病原菌未明的免疫缺陷者感染。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单环β-内酰胺类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引起细菌溶解。
1.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强;2.对革兰阳性球菌无效;3.过敏反应少;4.二重感染少;氨曲南ß-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引起细菌溶解。
本身抗菌活性差,与不耐酶抗菌药合用发挥抗菌作用抗菌药物分类作用机制针对细菌及药理特点常用药物ß-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引起细菌溶解。
1.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假单胞菌属有效;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用于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及MSSA;3.氨苄西林/舒巴坦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用于产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孢菌和拟杆菌属厌氧菌。
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氟喹诺酮类通过后抑制DNA螺旋体作用,阻碍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1.抗菌谱广,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活性强;2.体内分布广,痰、胆汁、前列腺等浓度高;3.细胞内浓度高,对军团菌、沙门菌、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作用良好;4.半衰期较长,每日给药次数少。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盐酸莫西沙星片大环内脂类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单位结合,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于生长期抑菌剂。
1.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是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替代药物;2.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良好作用;3.新品种对流感杆菌及上述病原体活性增强,吸收完全,消化道反应少,半衰期长,有抗生素后效应;4.对细菌生物膜有抑制与破坏作用;5.目前认为是社区肺炎的第一选择。
6.红霉素酯化物包括依托红霉素(即无味红霉素)和红霉素琥珀酸乙酯(即琥乙红霉素)易发生肝毒性,肝功能减退者不宜应用。
乳糖酸红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阿奇霉素枸橼酸二氢钠、门冬酸阿奇霉素抗菌药物分类作用机制针对细菌及药理特点常用药物氨基糖苷类静止期杀菌剂,通过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许多环节,引起细菌死亡。
1.对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杀菌作用,包括肠杆菌科及假单胞菌属;2.对葡萄球菌有一定作用,对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作用差;3.与β-内酰胺类联合呈协同作用,治疗严重感染;4. 具有抗菌药物后效应(PAE)。
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硫酸妥布霉素林可胺类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单位结合,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1.主要用于敏感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感染,特别适用于金葡菌所致急、慢性骨髓炎。
2.抗菌谱窄,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有良好抗菌活性;3.在胆汁、骨与骨髓中浓度高,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4. 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间有完全交叉耐药性,后者的抗菌作用较前者强4-8倍;克林霉素磷酸酯糖肽类抑制细菌细胞壁糖肽聚合物的合成,引起细菌溶解。
1.抗菌谱不广,但抗菌作用强,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2.用于严重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特别是MRSA、 MRCNS、肠球菌及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3.替考拉宁不良反应较万古霉素低,可为万古霉素替代药物。
4.体内分布广,可透过炎症脑膜;5.可用于艰难梭菌所致的伪膜性肠炎。
万古霉素抗菌药物分类作用机制针对细菌及药理特点常用药物酰胺醇(氯霉素)类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单位结合,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1.抗菌谱广,对多数革兰阴性与阳性菌、厌氧菌有良好抗菌活性;对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也有一定作用;2.易透过血脑屏障,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化脑。
四环素类快速抑菌剂,高浓度时也有杀菌作用。
抗菌机制主要为与细菌蛋白体30S亚单位在A位特异性结合,阻止aa-tRNA在该位置上的联合,从而阻止肽链延伸和细菌蛋白质合成。
其次还可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胞内的核苷酸和其他重要成分外露,从而抑制DNA复制。
1.细菌(常见革兰阳性、阴性菌)耐药性趋于严重;2.对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霍乱弧菌、螺旋体及多种厌氧菌有良好作用;3.嗜麦芽窄食单孢菌的敏感率较高。
4.不良反应较多,肝、肾功能不全不宜选用;5. 8岁以下儿童及孕妇避免使用。
注释:1.抗感染药物(anti-infective agents):用以治疗各种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衣原体、克原体、立克次体、原虫、蠕虫等)所致感染的药物。
2.抗微生物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不含抗蠕虫药物的抗感染药物。
3.抗生素(antibiotics):对某些微生物有杀灭、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
4.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各种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
5化学治疗(化疗,chemotherapy)具有化学结构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上抗微生物治疗和抗肿瘤治疗。
6.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学部检验科微生物室2012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