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设置及其标准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机制探析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机制探析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机制探析中国国家公园是指经过国家批准,按照一定的保护管理规定,具有一定自然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山水风光、生物资源、自然生态、地质地貌等作为景观特色的自然保护地区。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对自然资源的珍视,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国家公园的发展机制探析,可以从建设背景、管理机制、保护模式、经济运作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建设背景二、管理机制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行政主管部门、保护管理机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规范。

行政主管部门应明确国家公园的建设目标,确定国家公园的保护范围和管理区划,明确环境保护责任和管理权限。

保护管理机构需设立专门的保护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技术人员,加强对国家公园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保证国家公园的生态平衡和自然景观的持续保护。

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应出台专门的法规和政策,保障国家公园的合法权益,规范管理机制,加强国家公园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三、保护模式中国国家公园的保护模式主要是以生态保护为主,兼顾自然景观和文化传承。

生态保护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中华濒危物种和特有物种的保护,对野生动植物的迁徙通道和生境进行保护,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性。

还需要合理调控游客数量,避免人为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自然景观和文化传承方面需要挖掘和传承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加强对历史遗迹和古建筑的保护,推广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经济运作中国国家公园在经济运作上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其经济运作主要包括保护投入和经济回报两方面。

保护投入方面需要向国家公园注入一定的资金进行保护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保护管理费用、生态补偿费用等。

还需要加大对国家公园的科研和技术支持,推动国家公园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回报方面需要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开发特色农产品、发展绿色能源等方式进行经济回报,增加国家公园的经济效益,实现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中国国家公园系列规划体系研究_严国泰 (1)

中国国家公园系列规划体系研究_严国泰 (1)

中国国家公园系列规划体系研究Study on Planning System of National Park Series of China摘 要:中国国家公园系列在近30多年的发展中已逐步形成了各专类公园规划规范。

由于规划体系不健全仅停留在总体规划层面而难以指导国家公园系列的整体发展。

中国的国家公园系列可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类型归类规划规范,形成为自然型、文化型和文化景观型国家公园3种类型的规划规范,并通过设定省域国家公园体系规划、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国家公园项目规划、国家公园近期与年度执行计划4个层次的规划以及完善规划管理制度,通过科学规划与制度管理走一条中国国家公园发展之路。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国家公园系列;归类规划规范;设定规划层次;规划体系研究文章编号:1000-6664(2015)02-0015-04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1-12; 修回日期:2015-01-15Abstract: China national park series in nearly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formed the theme park planning regulations. It's difficult to guid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park series by the unsound planning system which just remains at the level of the master plan. According to UNESCO's world heritage type, the planning regulations of China national park seri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 planning regulations, i.e., natural, cul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type China national park planning regulations. And by setting the provincial national park system planning, national park master plan, national park project planning, the short term and the annual implementation plan of four levels of planning, and improv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system management take a Chinese national park development road.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ational park series; classifying planning regulations; setting planning levels; planning system research世界国家公园源起于19世纪的美国,1872年美国黄石公园的建立,为世界各国人民永继享用优秀的自然景观资源奠定了实践性的基础。

国内外国家公园研究综述

国内外国家公园研究综述
(六)营销方式人性化 在市场经济下,品牌形象和口碑是拓展市场的关键。合理推 行人性化促销方式,构建多元化的促销策略,建立品牌形象。比 如实行价格阶梯式优惠政策,两人出行第三人半价;拥有教师证 可以打八折等等。再比如,在旅游线路中推行人性化项目,满足 老人年需求和特殊爱好,喜欢茶叶的就安排茶叶观摩,喜欢戏曲 的就安全去欣赏当地时下最流行的戏曲节目等。 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群的消费和生活 必然市场关注。积极持开展老年旅游宣传和推广,培养品牌口碑和 形象,大力发展老年旅游市场,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和提供生活品 质,也有助于促进旅游行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1.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2.湖北大学商学院)
(上接第53页) 和新传媒等,积极营造老年旅游的良好宣传氛围。注重宣传老年 旅游的价值和健康生活的理念,对重点老年游游项目,如社区老 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亲情老年游等作积极推广,树立大众对老年旅游的正确认 识,打造老年旅游品牌。
(四)推出个性化营销策略 长期且稳定促进老年旅游市场发展,关键在于改变传统营销 模式,为老年人制定特殊的营销策略。作为特殊的人群,老年人 出游,作为旅游行业、旅行社、相关餐饮、住宿企业等需要考量 更多。从消费需求来看,老年人缺乏尝试新鲜事物的热情也不存 在过度消费的观念,为此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精准定位 老年人在旅游过程的定位,推出大众老年人旅游产品和个性化老 年人旅游产品。前者适用于经济条件一般,但对旅游品质有着一 定的期待和要求的人群;后者适用于经济基础较好且追求更高品 质旅游体验的人群,在充足的时间下,享受旅游、购物和休闲的 乐趣,这部分人群主要有退休教师、企业管理层、政府人员、文 化工作者等。 (五)整合营销手段,深化淡季出游理念 现代营销学提倡个性化营销,对于整个旅游行业,受到市场 需求的影响,有着淡季和旺季之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已经

国家公园设立规范

国家公园设立规范

国家公园设立规范
国家公园的设立规范一般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设立规范因国家而异。

一般来说,国家公园的设立规范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国家公园的定义。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设立的,以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目的的公共土地。

二、国家公园的功能。

国家公园的功能包括保护特定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湿地、湖泊、山脉、河流等,以及保护特定的生物群落,如野生动物、植物等;研究自然资源,探索自然规律;开发自然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的现实需求,如旅游、教育、娱乐等。

三、国家公园的设立条件。

国家公园的设立条件包括: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自然价值;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可以满足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的需要;具有较好的管理条件,如具备足够的物质条件,具有较完善的管理机构;具有较强的社会支持,如社会上对设立国家公园的共识较强。

四、国家公园的管理制度。

国家公园的管理制度应包括:设立国家公园的法律法规;制定国家公园的管理规定;建立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实施国家公园的管理措施;组织国家公园的管理考核。

国家公园机构设置

国家公园机构设置

国家公园机构设置国家公园最早出现在19世纪美国,随着其它国家的陆续设立,国家公园逐渐成为了全球自然保护的一个重要形式。

国家公园机构的设置一般由政府的自然保护管理机构承担,例如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加拿大国家公园管理局等。

国家公园机构的职责包括各种公园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游客服务、公共教育等方面。

国家公园机构的设置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如:国家公园的界定和划分、资源管理和保护、游客接待和服务、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等。

这些问题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来解决。

因此,国家公园机构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便在国家公园的管理和发展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国家公园机构的设置对于国家公园的管理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各个国家公园机构的设置中,应该体现出对国家公园的重视和对其未来发展的规划。

这样才能保证国家公园的资源得到合理的管理和保护,保证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公园机构的设置还应该保证公园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在国家公园机构的设置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公园的资源分布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以便制定出合理的资源管理政策。

这样才能保证公园的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国家公园机构的设置应该保证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国家公园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保护地,也是公众的重要休闲和文化场所。

因此,国家公园机构的设置应该保证公众对公园的参与和监督,以便满足公众的需求,促进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公园机构的设置还应该保证公园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公园是一个国家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象征,也是国家的一种发展资源。

因此,国家公园机构的设置应该保证公园的管理和发展是科学的、合理的,以便保护公园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促进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公园机构的设置应该体现出政府的决策效率和公平性。

国家公园是一个国家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国家的公共资源。

因此,国家公园机构的设置需要充分体现出政府的决策效率和公平性,以便保证公园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管理。

国家公园创建标准

国家公园创建标准

国家公园创建标准
国家公园的创建标准是确保其能够达到既定的保护、教育、休闲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以下是国家公园创建的一些关键标准:
一、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
候选地区应具有显著的生态学意义,包括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重要的生物多样性或者包含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二、自然和文化属性:
该地区应包含值得长期保护的自然景观或显著的文化特征,如古老的遗址或土著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

三、管理框架:
必须有明确的管理架构和规划,以确保该区域的可持续管理和保护。

这通常涉及多个级别的政府机构合作以及与当地社区的合作。

四、法规保障:
必须有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框架来支持国家公园的创建和管理,包括土地征用、资源开发限制和保护措施。

五、科学依据:
国家公园的选定应基于彻底的科学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估,以确定其
设立的适宜性和必要性。

六、公众参与:
在国家公园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应鼓励公众参与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平衡和妥善考虑。

七、教育和游憩功能:
国家公园应提供教育资源和解说服务,同时提供适当的游憩设施,使公众能够体验自然并了解其重要性。

八、可持续发展: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国家公园应通过合理的游客管理和资源利用,实现生态旅游和其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公园的创建标准旨在确保这些区域能够以其生态和文化价值为公众所享用,同时为未来的代际保留下来。

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破坏的加剧,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

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成为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围绕国家公园体制的总体方案展开讨论,旨在提出可行的管理模式,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鼓励可持续发展。

二、背景国家公园是指依法保护和管理自然生态系统和其内包含的自然遗产资源、文化遗产资源的特定地域,以及为公众提供生态环境教育、科学研究和休闲旅游等服务的特定区域。

自然保护地是国家公园体制的前身,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试点设立自然保护地,然而大多数自然保护地长期面临着碎片化管理、缺乏经费和人力资源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保护作用。

国家公园体制的提出,旨在形成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的保护区域,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三、总体目标1.建立健全国家公园体制,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2.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3.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四、主要任务1.修订完善国家公园管理条例,明确公园的权限、职责和管理机构的设置;2.制定公园划定和管理要点,明确公园的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合理利用区的范围;3.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推动保护区内的生态监测和生态修复工作;4.加强公园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保护区管理的专业化水平;5.加大公园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游客接待和服务能力;6.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促进公园保护区和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五、核心措施1.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的监管机构,明确公园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公园的整体规划和管理;2.加强公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开展生态修复等工作,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品质;3.制定公园的保护规范和管理标准,加强对公园内各类活动的监管和控制,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加强公园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5.加大对公园保护区的投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6.推动公园保护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制度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制度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加剧,各国都在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力度。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中国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也一直在不断加大力度。

国家公园作为生态保护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成为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环保措施。

中国的国家公园管理制度,作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国家公园的概念与特点、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经验与对策等角度进行剖析,希望能够为中国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国家公园的概念与特点国家公园是一种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保护区,是国家级别的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的建设目的是为了保护和维护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对自然资源实行保护和管理,实现生态、环境与可持续资源利用的综合管理。

国家公园的主要特点包括:1. 自然区域性:国家公园的核心是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 公共利益性:国家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是对全社会的环境责任。

3. 生态旅游性:国家公园可以通过生态旅游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自然生态,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4. 可持续性: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都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破坏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三、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现状与问题1. 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现状中国对国家公园的管理制度尚处在初级阶段,虽然国家对于生态保护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国家公园的跨部门性、多功能性、复杂性等特点,导致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家公园的管理制度缺乏归口化和专门化。

目前,国家公园的管理部门涉及多个部门,存在管理权责不清、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其次,国家公园的保护机制不够健全。

一方面,国家公园的保护范围和力度不够,仍存在一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了破坏。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法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法

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法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法是我国于2018年通过并颁布实施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旨在加强对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该法对国家公园的设立、保护、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首先,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法明确了国家公园的设立条件和程序。

根据该法规定,国家公园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实现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公众教育等目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的设立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公众参与,确保符合生态保护的需要。

其次,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法规定了国家公园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国家公园的保护范围应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和生态过程的重要保护区域,保护措施包括禁止破坏、采伐、挖掘等行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完整性。

同时,国家公园管理法还规定了对国家公园内的文物、古迹、名胜等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保护国家公园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不受破坏。

再次,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法明确了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

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国家公园的保护目标得以实现。

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规划和保护措施,对国家公园的保护工作进行科学管理,保护和管理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

最后,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法还规定了国家公园的监督和保护责任。

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国家公园的监督和保护机制,保障国家公园的保护目标的实现。

同时,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公布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保护国家公园的公共利益。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法的出台,为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利于保护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促进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后代留下美好的自然遗产。

希望国家公园管理法的实施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和配合,共同保护国家公园,共同建设美丽的中国。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研究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研究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研究引言:国家公园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设立的、以保护和管理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为主要目标的自然保护区域。

国家公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水源涵养、防止干旱与水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国家公园的定义和价值、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研究与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家公园的定义和价值国家公园是一种具有明确界限和特定管理制度的自然生态区域,是保护既有独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又有重要文化和历史遗产的自然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

国家公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域,可以保护和恢复各类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维护生态平衡。

2.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国家公园可以对破坏性开发和污染进行限制,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国家公园可以为公众提供独特的自然风景和生态系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推广环保理念,促进科学研究和创新。

4.促进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二、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必要性1.统筹资源保护和利用: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可以通过整合和统筹各类保护区和自然景观资源,有效保护和管理各类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提高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2.加强科学管理和保护: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可以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加强对国家公园的管理和保护力度,减少激进的破坏性开发和污染行为。

3.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可以通过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公众的环境保护责任感,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可以促进国内外国家公园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公园 建设规范

国家公园 建设规范

ICS 03.020.01Z 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6428-2009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301—2009国家公园建设规范National park -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2009–11–16发布2010–03–01实施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DB53/T 301-2009《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是国家公园的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结构如下:——DB53/T 298-2009《国家公园基本条件》;——DB53/T 299-2009《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DB53/T 300-2009《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DB53/T 301-2009《国家公园建设规范》。

为了规范国家公园建设,为了规范对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主管部门审查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建设全过程建设部分的尺度。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研究监测中心、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唐芳林、周红斌、朱丽艳、司志超、钟明川、杨芳、黎国强、刘绍娟、赵建新、戴明、王海亮、孙鸿雁、叶文、沈超、杨彦峰、华朝朗、王钰、宋劲忻。

国家公园建设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公园的建设规模与项目、项目布局、功能、基本条件及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公园的工程建设项目。

2 总则2.1 国家公园建设应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不得破坏所在区域生态系统或文化景观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建设必须具备下列前提条件:——有建立国家公园的批准文件;——有经批准的国家公园的总体规划;——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实施主体。

国家公园研究热点与前沿

国家公园研究热点与前沿

国家公园研究热点与前沿一、保护管理与生态恢复国家公园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平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是国家公园研究的首要任务。

在保护管理方面,如何做好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如何保护国家公园内的珍稀濒危物种、如何规范游客活动等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家公园的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等也是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将为国家公园的生态修复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二、公园规划与管理国家公园规划与管理是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营的基础,是国家公园研究的重要方向。

如何进行合理规划、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等都是研究的重要课题。

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与标准、公园环境监测与评估等也是国家公园规划与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公园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公园既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区,又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公园与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公园与周边居民的关系、公园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等是研究的热点。

在公园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如何兼顾公园的生态保护和周边社会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是当前国家公园研究的重点之一。

四、自然地理与生态学研究国家公园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其自然地理特征、地质构造、气候环境等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自然地理与生态学研究方面,如何研究评估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何研究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都是当前国家公园研究的前沿课题。

国家公园内的生态系统动态和演变规律、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对公园生态系统的影响等也是自然地理与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五、文化遗产与历史人文研究国家公园既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区,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传承地。

如何保护和传承公园内的文化遗产,如何进行历史人文价值的研究与保护,如何处理公园的自然与人文和谐发展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文化遗产与历史人文研究方面,如何进行公园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如何进行公园历史人文价值的研究与保护等是当前国家公园研究的重要方向。

国家公园 建设规范

国家公园 建设规范

I C S03.020.0 1Z 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6428-2009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301—2009国家公园建设规范National park -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2009–11–16发布2010–03–01实施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DB53/T 301-2009《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是国家公园的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结构如下:——DB53/T 298-2009《国家公园基本条件》;——DB53/T 299-2009《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DB53/T 300-2009《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DB53/T 301-2009《国家公园建设规范》。

为了规范国家公园建设,为了规范对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主管部门审查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建设全过程建设部分的尺度。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研究监测中心、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唐芳林、周红斌、朱丽艳、司志超、钟明川、杨芳、黎国强、刘绍娟、赵建新、戴明、王海亮、孙鸿雁、叶文、沈超、杨彦峰、华朝朗、王钰、宋劲忻。

国家公园建设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公园的建设规模与项目、项目布局、功能、基本条件及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公园的工程建设项目。

2 总则2.1 国家公园建设应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不得破坏所在区域生态系统或文化景观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国家公园工程项目建设必须具备下列前提条件:——有建立国家公园的批准文件;——有经批准的国家公园的总体规划;——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实施主体。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研究综述

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研究综述

2017年1月下半月刊自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建立以来,国家公园作为一种严格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举措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和蓬勃发展。

中国各类自然保护地空间交叠交错、保护对象重复、保护目标混乱等问题受到学者的长期关注。

近几年我国逐步开展构建国家公园的步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随后国家发改委联合中编办、国土、财政、建设、农业、水利、环保、林业、旅游、文物及法制办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因此,我国许多学者也从国家公园的概念、性质和功能、管理模式和发展历程、其他国家经验的对比和借鉴以及我国国家公园试点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找到适合我国的国家公园的发展模式,从而丰富我国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模式,进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我国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

一、国家公园的概念、性质和功能(一)国家公园的概念“国家公园”这一概念兴起于美国早期自然保护运动,1832年由艺术家乔治·卡特琳提出。

目前我国对国家公园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现有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对国家公园的概念都引用美国的定义或是IUCN的定义。

其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国家公园的最新定义为“保护大尺度生态过程及其典型物种、生态系统的大型自然或近自然区域,同时在环境和文化方面具有精神、科学、教育、游憩和游客体验兼容性的区域”。

一些学者对我国现有的一些自然保护地与国家公园概念进行了区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风景名胜区最接近IUCN所界定的国家公园类型,但风景名胜区并不等同于国家公园。

我国学者对国家公园概念的研究以朱里莹为代表,从国际层面和国家层面对国家公园主要概念的变型进行分析,同时对我国的国家公园概念的设立提出了建议。

建议包括四个方面:明确体系定位、突出资源优势、提倡社会公益、合理平衡保护和利用。

另外,还有从生态学角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探讨国家公园概念的一些学者,将国家公园划分到生态旅游的范畴。

我国国家公园设置条件研究

我国国家公园设置条件研究
2 国外 国家 公 园设置 条件
2.1 IUCN提 出的设置 条件 ①面积1>1 000 hm2,包含特殊景观、地貌 、生态特
征 的地 域 ,代 表 了 国家特 征 ,且 未经 人类 大范 围活 动 的开发的区域…;②为长期保护原生态的动植物 、生态 景观 、生态 系统设立 的保护地 区n ;③ 由国家最高权 力 机构 采 取步 骤 、限制 开发 工业 区 、商 业 区及 聚居之 地 区 ,并 禁止人 类行为 之地 区 ,同时对生 态 、自然景 观进 行相关维护得地 区n ;④划定区域内可以允许人类作 为游客进行活动,但要以保证其 自然状态为前提…。 2.2 美 国提 出的设置 条件
长期 以来 ,我 国 已经建 立 了一 大批 自然 遗 产保 护 地 ,然 而 并 不 是 真 正 意 义上 的 国 家公 园 ,“台湾 ” 是 我 国最早 建 立 国家公 园 的地 区 ,云 南 省是 我 国大 陆第 一个 建立 国家公 园 的试 点 省 。
党 的 十 八 大 报 告 将 建 立 国土 空 间开 发 保 护 制 度 作 为加 强 生态 文 明制 度建 设 的 内容 之 一 提 出 ,十 八 届 三 中全会 通 过 的《中共 中央关 于 全 面 深化 改 革
中 图分类 号 :¥759.91
文 献标 识码 :B
我 国是世 界 上 地 理空 间差 异 大 、地 理 环境 景 观 特 别 丰 富多 彩 的 大 国 ,国家 公 园 的类 型 也 必然 呈 现 多样 。
1 我 国国 家公 园的概 念及 设 置 的必要 性
国家公 园概念诞 生 至今 已有 140多 年 的历 史 ,国 外 已处于成 熟阶段 ,但 我 国仍处 于 国家公 园初 步建设 阶段 。 目前 ,我 国建设 的 自然保护 区 、森林公 园已经很 多 ,且 管理完 善 ,比较 成熟 ,有 部分人认 为无须 再另设 国家公 园。有人认 为 中国可 以实行 国家公 园制度 ,但 可 以换 个名 称 ,先抛 开 国际 自然保 护联 盟 (以下 简称 IUCN)给 国家公 园 的定 义 ,单 从字 面意 义来理 解 ,“国 家 ”代表 了行使所 有权 的层级 以及价值 的重要 性 ,“公 ” 代 表公 共 、公 有 、公管 、公 益 、公 享 、公众 ,“园 ”代 表 园 囿 、界限 、范 围 ,这样 看来 “国家公 园”何 尝不 是一个最 合适不过的名字呢!还有人认为 ,国家公园及其体制 来 源于国外 ,缺少 中国特色 。种种观 表 明 ,人 们对 国 家公 园的概念 、性 质 、功能等认识还不全 面。结合我 国 基 本 国情 ,积 极构 建法 律法 规框 架 ,2017年 9月 26日 印发并实施 了《建立 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该方案 中明确指 出 了其概 念 ,是指 以保护 国 内大面 积 的 自然 生 态系统 为 目的 ,通 过 国家 相关机构 批准并 设立后进 行管理 ,划定 明确 的区域界线 ,达到对 自然资源 的科学 保护 和合理 利用 的国内陆地区域或水 域。

国家公园的设置条件研究

国家公园的设置条件研究

国家公园的设置条件研究国家公园的概念起源于美国,1872年建立的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首次用到“国家公园”这一专有名词。

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了国家公园以及类似的保护地类型。

国家公园所倡导的尊重“大自然的权利”、“公民游憩权”的理念,满足了人类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以及人类自然游憩的愿望,得到了世界各类政体、国体以及非政府机构的认可[1]。

同时,由于能够较为理想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国家公园作为一个国家对本国珍贵的、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的一种保护地模式被国际社会广泛采用和推广[2-4]。

一百多年来,世界上有国家公园分布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资源特点、管理要求等纷纷设置了各自的国家公园选择标准或设置条件。

为了规范保护地的管理,便于各国的交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于1994年发布了保护王梦君,唐芳林,孙鸿雁,张天星,王丹彤,黎国强(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 650216)摘 要:国家公园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也是国家进步的象征。

世界上分布有国家公园的国家或地区根据其资源特点和管理要求设置了各自的国家公园选择标准或设置条件。

本文在总结国外国家公园准入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台湾地区和云南省的国家公园选择标准,对国家公园的设置条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我国国家公园标准的制定及规范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公园;管理目标;设置条件;选择标准Establishing conditions of national parksWANG Mengjun, TANG Fanglin, SUN Hongyan, ZHANG Tianxing WANG Dantong, LI Guoqiang (Kunming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Kunming 650216, China)Abstract: National parks are not only the creation of modern civilization, but also the symbol of national progress. Different country has set up various selection standards or establishing conditions of national parks based on the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of their own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establishing conditions of national parks not only in foreign countries but also in Taiwan District and Yunnan province in China, this paper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establishing conditions of national parks. The suggestions on the establishing conditions of national parks raised in this paper provided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standards and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parks.Keywords: National park; management objectives; establishing conditions; selection standards.收稿日期:2014-04-01作者简介:王梦君,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及研究。

国家公园设立指南

国家公园设立指南

国家公园设立指南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重视国家公园的作用,并为此下功夫。

国家公园是政府保护和管理自然地理位置上最重要的资源,其重点在于保护脆弱的生物多样性,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开发新的生态系统服务,以及为公众提供有意义的自然旅游服务。

国家公园的建立也促进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和滥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加以创新。

要想成功建立一个国家公园,我们必须从建立前期例行工作入手,这样才能保证国家公园建立和管理的效果。

首先,政府应该按照国家公园发展的规划,进行合法流程,在充分收集和调查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制定适用的规章和政策。

其次,重点考虑保护濒危物种的环境和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同时,政府应该根据保护需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如严格管护公园区域、全面监测自然资源以及加强与公众的沟通等,以确保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传播国家公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公众重视和支持保护公园的工作,同时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共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营造友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作用。

最后,国家公园的建设还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主导,科学对待有限资源,加强对内外资源利用的管理,利用新技术开发公园及服务场所,并为公众提供低碳经济旅游服务,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进社会的安宁稳定。

总之,国家公园的建立和管理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同时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定全面而有效的规划,加强监督管理,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管理目标,让社会充分利用和保护国家公园,遵守公共规范,构建美好、可持续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态系统。

国家公园的三个准入条件

国家公园的三个准入条件

国家公园的三个准入条件
国家公园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和管理其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通常会设定一些准入条件。

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家公园准入条件:
1. 生态保护价值:国家公园通常要求具有显著的生态保护价值。

这包括独特的地质、生物多样性或生态系统,以及对罕见或濒危物种的保护意义。

2. 自然景观价值:国家公园通常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湖泊、河流、瀑布等。

这些景观应具备独特性和美学价值,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欣赏。

3. 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国家公园必须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这意味着必须有有效的保护措施,以确保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并避免过度开发或破坏。

管理计划、监测系统和公众参与等也是确保可持续管理的重要因素。

除了这些准入条件,国家公园还可能需要符合其他要求,例如法律法规、政策指导和国际保护标准等。

这些条件的目的是确保国家公园能够有效地实现其保护和管理目标,并提供给公众一个可持续利用和欣赏自然环境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家公园设置及其标准研究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水平的提高,自然旅游热促使自然遗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成为我国社会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所必须高度重视的前沿命题。

一方面中国遗产地面积不断扩大,建立了遗产地体系,另一方面却存在管理薄弱、经验缺失、标准不一、经费短缺、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等问题。

构建先进的自然保护理念,创新科学有效的中国自然遗产管理模式,是当前中国遗产资源管理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

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文以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为题,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生态管理理论、重复博弈理论、协同演化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采取文献研究、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实证研究等多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探讨中国遗产地建设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的宗旨内涵以及设置标准。

首先,针对我国现行遗产资源管理体制多重目标、多重管理、企业化经营等问题,采取专家和公众问卷调查的方式,论证中国设置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研究认为建立国家公园是国家遗产资源管理的战略选择,乃可持续发展之必要、规范管理之必要、消除制度弊端之必要、绿色旅游之必要、生态保护事业及国际交流合作之必要。

其次,提出保护优先的效益协同假设,构建了保护优先效益协同的国家公园管理理论模型,并选取国外代表性组织和国家的国家公园以及中国现行各类国家级遗产地,进行概念、设置宗旨和评价标准的分析对比,提取主要评价因素,吸纳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新要素,设计中国国家公园设置标准的指标模型和指标体系。

第三,以福建泰宁世界遗产地为实证地,进一步证实了现行自然遗产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缺陷及其自然破坏风险,验证了本研究所提出设置标准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提出设置中国国家公园的初步构想。

研究表明,国家公园是中国自然遗产管理可以借鉴并必须加快建立的有效管理模式,该模式能够解决现行遗产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所设计的设置标准可行适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指导实践的实用价值、决策参考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