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大纲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是动画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运动规律是物体运动的基础,每个活动的物体都有它的自然运动规律。
了解、认识、研究、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是画好原画和一部动画片的前提条件,是动画课程中最基础的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动画的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人与典型动物的运动规律、常见自然现象运动规律,从而掌握规律的一般表现形式,处理好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同时加强理解力,开拓思维,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动作的表现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动画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要求:使学生了解时间、空间、速度、匀速、加速、减速等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知识概念,掌握动画规律中时间、距离、张数、速度之间的关系,在制作中把握好动画动作的节奏。
第二部分惯性运动要求: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惯性运动,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研究、分析惯性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并掌握它的规律作为设计动作的依据。
要求学生在设计动作中体会惯性大小带来的运动状态的不同,以及在动画片中怎样表现惯性运动。
第三部分弹性运动要求: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弹性运动,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研究、分析弹性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并掌握它的规律作为设计动作的依据。
要求学生在设计动作中体会弹性大小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动画片中怎样表现弹性运动,掌握弹性运动在动画片中的节奏。
第四部分曲线运动要求: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研究、分析曲线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并掌握它的规律作为设计动作的依据。
要求学生掌握弧线曲线运动、波形曲线运动、“S”形曲线运动这三种类型曲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课题一:角色走路动作基本规律练习要求:在掌握角色走路规律的基础上流畅绘制出角色走路的运动过程,并体现角色性格。
《动画运动规律》说课稿
《动画运动规律——人物角色运动规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动画运动规律---人物角色运动规律》。
下面我将从课程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课程与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动画运动规律》是培养动画制作的高技能人才的应用性学科。
是我系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职业技能必须课程。
《动画运动规律》是十二五全国高职院校动漫游戏专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一线大量的教学成果、教学案例等,用简洁的语言,直观、透彻、系统、科学地讲解了运动的人物、动物的运动原理、规律、特点、表现技法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动画运动规律优秀专业教材。
本节人物角色运动规律是《动画运动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运动规律的基本常识(速度与节奏,关键帧与中间张)、人体结构、人物转面规律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内容包含的走路、跑步和跳跃等知识,是以后学习四肢动物运动规律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动画项目制作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2、学生的主要主要就业岗位动画公司动画师,游戏公司动画师。
3、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人物角色运动规律及设计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人物角色的动画设计。
(1)认知目标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熟悉动画运动规律的设计方法,为动画创作的动作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掌握动画原理的应用能力,包括动画运动中的加减速度的处理和调节,动画中动作的预备与缓冲,使运动中的画面更加合理,自然顺畅,更加符合运动规律。
(3)情感目标培养创造力和基本造型能力,形成动画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掌握动画中人、动物以及自然想象的基本运动规律,为下一步动画设计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说重、难点教学重点:人物角色的运动规律和动作的制作技巧;确立依据:人物角色的运动规律是动画运动规律的重要理论点之一,是指导动作制作技巧的重要理论依据,搞好这一理论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以后四肢动物运动规律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2. 动画运动的基本元素位置、速度、加速度关键帧、过渡帧、缓动帧3. 常见动画运动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周期性运动、非周期性运动4. 动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复合运动的概念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5. 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节奏在动画运动中的作用速度的调整与表现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动类型。
2. 示范法:演示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运动规律的应用。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动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动画运动规律的相关内容和实例。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动画运动素材,用于讲解和示范。
3. 动画制作软件:安装并熟悉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s、Flash 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动画制作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制作的动画作品,考察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动画运动规律的分析和创作,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24 课时,每课时45 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 课时: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 课时:讲解动画运动的基本元素和常见类型。
第9-12 课时:学习动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13-16 课时:探讨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
第17-20 课时:实践环节,学生制作动画作品。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动漫造型》《美术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动画绘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三维动画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运动规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动画绘制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动画制作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动画制作的关键能力,反映动画制作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动画运动规律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动画绘制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参考职业岗位的结构设计流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动画制作,养成良好的职业品德和职业素养。
1.了解动画制作流程,知晓动画运动规律的重要性。
2.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能运用人的动作、自然现象、动物的运动规律进行创作。
3.掌握基础的动画制作技能,能就角色动画运动进行构思与创作。
4.掌握分镜头脚本的创作方法,能依据分镜头脚本的内容完成绘制,并结合后期剪辑的需要进行创作。
5.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职业品质。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充分发挥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兽类】
四、四足动物的奔跑
奔跑 在快速奔跑过程中, 四条腿有时呈腾空 跳跃状态,身体上 下起伏的弧度较大。 但在极度快速奔跑 的情况下,身体起 伏的弧度又会减小。
THE END
第二章 兽类的运动规律
(2016)
二、动物的走路特征
5、走步时由于腿关节的屈伸运动,身体稍有高低起伏。从俯视角度看, 肩部线和臀部线成交替向前的状态,身体也随之扭动。
三、四足动物的行走
四足动物的基本走路规律及绘制 狗走路步骤:
先画1、5,身体不变,前后两组脚对称。前两脚八字直开,后两脚一中直,一中曲 第3与1,前两组与后两组交换,1的两直脚左右交换。(1和3左右换前组) 在2与4中,一组脚中,一只登直,一只向前腾空弯曲,另一组前后弯曲,一只腾空,一只 着地。(2与4左右换后组)
《动画运动规律》
第二章 兽类的运动规律
8课时
(2016)
前言
在动画片中,动物的出现频率无疑是非常高的,无论作为拟人化的角色,还 是原生态的配角。
从米老鼠、唐老鸭到小熊维尼;从《猫和老鼠》到《海底总动员》、《冰河 世纪》、《疯狂动物城》等等,可以说从动画的诞生到现在,动物们顶着动画片 的半边天。所以掌握动物的运动规律对于动画从业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三、四足动物的行走
2、鬼鬼祟祟的走路 身体变化幅度大。动作较慢。
3、掂着脚走路 只有两只脚着地。身体形状大体不变;交叉成组。脚都是弯曲的,抬的较高,动作较慢。
三、四足动物的行走
4、嗅着走路 注意动态曲线的交替
四、四足动物的奔跑
动物奔跑动作 动物奔跑的基本特征为:
动物奔跑与走步时四条腿的交替分合相似。但是,跑的愈快,四条腿的交替分合就愈不明 显。有时会变成前后各两条腿同时屈伸,着地的顺序:前面两腿先着地。即前左、前右、 后左、后右。脚离地时只差一到两格。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第一章动画中的运动动画的灵魂是运动,而且是以一种更纯粹、更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运动。
动画与电影的区别:电影-- 通过胶片把现实中确实发生过的运动以连续画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影片。
动画-- 动画不依赖于任何现实运动,它完全由人创造出来的。
一、动画的原理1、动画的基本原理人们在一张纸上绘画形象、动作,在下一张纸上画出另一个动作,这样连续画出数张,再快速的播放,在错觉的影响下静止的图片变成了活动的影像,传达给观众,动画片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
2、动画片的制作流程二、动画运动中的力学1、力的概念(牛顿定律)物体不受外力—静止或匀速运动受力—改变运动状态2、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地心引力:所有物体都受这一力的影响自然体、人造体受外力而运动;人与动物大多爆发于自身。
摩擦力:取决于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积、摩擦表面的光滑度。
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当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该物体会对推动它的力产生一个相反的力,这就是反作用力。
(两者成正比)3、惯性:牛顿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有保持自己运动状态的性质。
例如:刹车过程(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4、主观心理作用:需要设计师发挥自己的想想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对物体的运动加以夸张或异化。
三、动画运动形态的决定因素1、格(帧)通常电影里每秒钟是24格。
电视是25格。
在动画中,格是最基本的时间单位,代表1/24秒的时间长度,这比用秒来计算时间更精确。
2、拍数拍数指动画中绘制的每张画面所拍摄的次数。
按1/24秒来说:一拍一:一秒需要画24张(迪斯尼动画)一拍二:一秒需要画12张(日本动画)一拍三:一秒需要画8张(为降低工作量及成本)当然制作动画过程中,创作者根据时间节奏需要增加或减少拍数。
大多数动画片不会完全采用固定的拍数。
(停顿时、表现细腻动作时……拍数格不相同)3、张数指动画中要完成一个动作所需要绘制画面的数量。
(绘制数量越多画面越流畅)4、距离指运动所跨越的空间幅度。
☐距离相同、拍数相同;张数少、帧数少=速度快☐距离相同、张数相同;拍数少、帧数少=速度快☐拍数相同、张数相同;格数确定、距离越大=速度越快第二章运动原理一、运动途径任何物体在运动时都有在空间中经过的路径,这就是运动途径。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技巧的掌握,提升动画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2. 关键帧与运动轨迹关键帧的设置与运用运动轨迹的规划与调整3.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的概念与表现加速度的概念与表现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4. 弹性运动与阻尼运动弹性运动的表现与设置阻尼运动的表现与设置5. 动画运动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与点评学生作品展示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技巧。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动画运动规律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的分析课件。
2. 动画软件:准备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s、Flash等。
3. 动画素材:收集相关动画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4.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之前的动画作品,用于课堂讨论和点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动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动画运动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技巧。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
4.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6. 课堂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互相学习、交流。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第一章人的运动规律第一节人的运动规律-走路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
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
脚的局部变化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正常的走姿昂首阔步的走蹑手蹑脚的走垂头丧气的走踮着脚走的走跃步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
直接向前走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
原地循环走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O画一套循环走的原动画可以反及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
第二节人的运动规律-跑步人跑步与走路的姿态有很大不同,跑动时身体前倾,双臂向上提起,双手握拳,双脚跨步较大,通常跑步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落地的过程。
在大步奔跑时,双脚会有一个同时离地的过程。
双臂的摆动也因跑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跑动时,身体高低起伏的波浪型幅度较正常走路时大。
除了一般的跑姿,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跑步姿态。
常见的有快跑、跑跳步等。
一般的跑姿快跑跑跳步与行走相同,跑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向接前跑,一种是原地循环跑。
第三节人的运动规律一跳跃人的跳跃通常由三个基本动作组成。
即:下蹲、腾起、落下。
身体下蹲时腿呈弯曲状、臀部不能下沉太低、双臂向后摆动;身体腾起时,双臂快速向上前方摆动、同时身体立起、双脚后跟抬起;身体落下时,双腿一般呈微曲状,落地时身体下沉后再立起。
在动画镜头中,跳也因不同的情节呈现出不同的跳跃姿态。
如原地弹跳、向前跳跃、边走边跳等。
原地弹跳向前跳跃边走边跳第四节人的运动规律-表情动画角色的表情刻画,要从角色性格、具体情节出发,抓住面部有代表性的结构与线条即表情线,对五官进行归纳、概括与夸张,表达角色的面部表情与特征。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运动规律,提高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2. 基本运动规律直线运动规律曲线运动规律非线性运动规律3. 生活中的运动规律生物运动规律自然现象运动规律人类行为运动规律4.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角色动作设计场景布局与运动动画节奏与速度5.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典动画案例解析学生动画作品展示与点评动手实践:运用运动规律创作简单动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演示法:展示经典动画案例,分析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简单动画,体验运动规律的应用。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展示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动画创作中运用运动规律的能力。
3. 学生对生活中运动规律的关注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动画运动规律》2. 课件: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3. 动画素材:经典动画片段、学生动画作品。
4. 实践工具:动画制作软件、绘图工具等。
5.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网络资源。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课时:分析经典动画案例,学习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第9-12课时:观察生活中的运动规律,进行创意实践。
第13-16课时: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总结课程收获。
七、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经典动画片段,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和分类。
3. 分析经典案例:剖析经典动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一、课程描述(一)课程定位《动画视听语言》是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通过介绍运动规律的基本知识,如动画空间、速度、时间、距离等:运动力学:人物、兽类、飞禽类、爬行动物等的运动规律,风、火、水、雪、闪电、云、烟等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最后通过一些案例来演示动画实际运动绘制效果(二)课程性质1.本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各环节重要的连接作用,课程面向在职学生,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作用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成为懂电影动画、懂技术与艺术表现、描动画运动原理的复合型人才,熟悉和掌握动画设计方法以及表现方法的基础知识,达到具备从事动画产业项目的角色表达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认识绘制动画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动画中的表达方式,并能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
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知识目标:1.基础的动画中割到曲线运动规律。
2.从动画变形到头部转面。
3.从鱼类的运动形态到飞鸟的运动规律。
4.从禽类的走路到人类的走路规律。
5.从个性化走路到跑步。
技能目标:1.具备二维动画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在运动过程中的中割点,熟悉动画运动规律2.具备举一反三的设计整体动作的能力3.具备能够独立完成故事稿的绘画能力4.具备能够独立完成情景动画的制作能力5.具备较好的动画中间画绘制能力6.具备较强的原画绘制能力7.具备较强的动画节奏和动画时间掌控能力8.具备一定的商业项目制作能力。
社会目标:1.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2.有积极进去、不断向上的敬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职业品质;3.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提升职业素养。
(完整版)二章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常见运动1-2版
连贯动作的演示:
下图是一组击打的动作,在充分表现了击 打前的预备动作后,击打的瞬间动作已变 得非常容易。
注意的问题:准备动作要充分
如果准备动作很充分地做好了,主要动作 只需要暗示一下,观众就会接受他.
如果一个角色冲出荧幕,把向后的准备动 作做好了,只要用一两张向前的动画,再 加上少许速度线或灰尘就能暗示主角已经 冲出去了.随后,这些线或灰尘要慢慢散 开.
动画片的重复动作中,无韧性的物体沿一 直线或弧线来回重复地动作,例如齿轮或 钟表的来回动作。
有生命物体的运动循环:以一个人推拉工具的动 作为例来分析,分别有肩部前后移动的运动,手 臂的弯曲运动,物体的循环运动。
有生命物体运动的循环:
循环动画的特点:最后的动作与最初的动作产 生联系,形成循环.
动画片中表现角色受惊吓或头晕目眩时,也可运用 效果线来处理,另外为了加强物体受到猛力碰撞时 所造成的强烈震动,除了形体本身的夸张变形外,往 往还需要加上效果线,使动作更加强烈.
画效果线,可以使用向外放射,扩散的直线,弧线,螺 旋曲线等.
课后练习2
做任意造型的原地舞蹈或者格斗的动作循环, 其中有小循环动作,不是单一的重复,要求有一 定的画面效果,这个动作需要一秒钟的时间,用 一拍二的手法.
图例:
如果是强烈的运动,预示性的准备动作应当更显 著。有时可能需要重复地运动以突出其动势。
注意的问题:在做运动的动势时,动势的表现要突 出。
图例。
既能体现预备性,又能表现动势的例子:
2-动作的强调
动画片创作为了加强一个 动作的需要,要采取动作的 强调方式来表现。特别是在 快动作时,可以帮助人们注 意动作所要求注意的某一点 这同样是动作的一种“表现” 而不是“再现”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创作有趣、生动的动画作品。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2. 运动规律的基本要素讲解速度、加速度、力和时间等基本概念及其在动画制作中的运用。
3. 常见运动规律介绍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往返运动等常见运动规律。
4.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讲解如何运用运动规律创作有趣、生动的动画作品,包括角色动作、物体运动等。
5.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学生分组实践,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实践,创作动画作品。
4. 小组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2. 动画素材:用于讲解和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3. 创作工具:如Flash、Premiere等动画制作软件。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作品引出动画运动规律的话题。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实践,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深化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实践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创作的动画作品,检查运动规律的运用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动画运动技巧,如动画节奏、动画变形等。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意思维,创作出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的定义动画运动规律的意义2. 动画运动的基本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变形运动3. 动画运动的分解与合成分解运动的原理与方法合成运动的原理与方法4. 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节奏与速度的概念节奏与速度的运用5. 动画运动的力学原理力学基本概念力学在动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分解与合成、节奏与速度、力学原理等内容。
3. 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分解与合成、节奏与速度、力学原理等内容。
2. 示范法:通过示范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动画运动规律》2. 课件:动画运动规律的相关图片、示例动画作品等。
3. 动画制作软件:Flash、After Effects等。
4. 展示平台:投影仪、白板等。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考察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六、教学环境1. 硬件要求:计算机房,每台电脑配备Flash或After Effects等相关动画制作软件。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2. 关键帧与动画运动规律关键帧的概念和作用关键帧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3. 时间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时间曲线的概念和作用时间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4. 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速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5. 加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加速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加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曲线的作用。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动画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动画中的运动规律。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演示:演示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如关键帧、时间曲线、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的设置。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设置动画运动规律,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5. 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动画作品的运动规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资源:动画软件、教程、参考资料、动画作品等。
教学时间: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拓展1. 引入高级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如弹性运动、摩擦力等。
2. 讲解高级动画运动规律在实际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索高级动画运动规律与动画创新的关系。
七、实践案例分析1. 分析一部具有复杂动画运动规律的动画作品,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其中的运动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题:动画片的基本原理及制作流程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动画形成的原理;(2)掌握动画制作流程;教学重点动画流程图。
教学难点理解动画中的一些常用概念。
教学步骤及内容:1.动画形成的原理当我们的视觉器官,看到物象消失后,仍可暂时保留视觉的印象。
经科学家证实视觉印象在人的眼中大约可保持0.1秒钟之久。
因此如果两个视觉印象之间的间隔不超过0.1秒,那么前一个视觉印象尚未消失而后一个视觉印象已经产生,并与前一视觉印象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视觉残留现象。
由于我们的视觉具有这种特性,所以回转器中的画面才能活动起来。
举例:岩画野猪2.关于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旁批栏: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旁批栏:橡皮做的,质地较软,里面又充足了气体,因此在受力后发生的形变明显,产生的弹力大,所以弹得很高,并可以连续弹跳多次;如果是实心的木棒,它受力后所发生的形变和产生的弹力都很小;如果是铅球,它的形变和弹力就更小,几乎难以感觉到了。
角色在跳跃的时候,动作的基本状态可以完全与皮球的弹跳规律吻合。
这是作为一个形体的弹跳性的体现。
在动作表演中存在着大量的弹性运动的运用。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弹性的特征是受力、变形、反弹恢复。
如果动作完成中具备这些特征,那动态就显得有弹性。
作业:小球弹跳的完整动画一套。
小结:在动画影片当中,因为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需要把生活中各种物象夸大、强调,用较为形象的手法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使动作更加的生动有趣,从而使动画片更具欣赏价值。
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旁批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它的惯性越小。
动画片在表现物体的惯性运动时,不能只是按照肉眼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模拟。
应该根据这些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动画片夸张变形的手法,取得更为强烈的效果。
例如:汽车快速行驶时,突然刹车,由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以及车身继续向前惯性运动而造成的挤压力,会使轮胎变为椭圆形,变形比较明显;车身由于惯性,虽然也略微向前倾斜,但变形并不明显。
为了造成急刹车的强烈效果,我们在设计动画时,不仅要夸张表现轮胎变形的幅度,还要夸张表现车身变形的幅度,并且要让汽车向前滑行一小段距离,才完全停下来,恢复到正常状态。
又如:飞刀插入木板,刀的前端由于木板的阻力而突然停止,后端由于惯性仍然继续向前运动,因此造成挤压变形。
由于刀是钢制的,变形极不明显,但我们在表现这一动作时,也可以加以夸张。
动画角色在奔跑中突然停步,身体也会由于惯性向前倾斜,有时要顺势翻一个筋斗,有时要滑行一小段距离,才能完全停下来。
我们在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物体的惯性运动时,要掌握好动作的速度与节奏。
速度越快,惯性越大,夸张变形的幅度也越大。
作业:惯性运动的表现。
小结: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它是物体改变原有运动状态难易程度的表现。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题:一般运动规律——曲线运动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弧形运动基本知识;(2)掌握弧形运动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理解弧形运动基本知识教学难点掌握弧形运动图的画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曲线运动前言:当物体在运动中速度和方向改变时,当收到自身力的作用改变角度所传递力的时候,就会形成曲线运动。
它是区别于直线运动的一种运动规律,动画中的曲线运动能使人物、动物的动作以及自然形态的运动曲线更为柔和、圆滑、优美、和谐,更富有旋律感。
有助于表现各种细长、舒缓、柔软及富有韧性和弹性物体的质感。
曲线运动有3种形态:1.弧线运动抛物线属于弧线运动:如打篮球、排球、乒乓球时,球的运动。
旁批栏:旁批栏:抛物线运动只是弧形运动中的一种,请看一下上图中的人体,除非他不动,只要一动,弧形运动覆盖全身,真可谓大圈套小圈。
一摇头、一摆手、一抬腿、一跨步······下图1就是人的脚在行走中,离地时产生了弧形轨迹的例子,下图2是表现一个人体在惯性摆动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力的作用,使其运动轨迹呈弧形的曲线运动状态。
图1图2作业:弧形运动图的临摹小结: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呈弧形的抛物线曲线运动。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题:波形运动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波形运动基本知识;(2)掌握波形运动图的画法;教学重点掌握波形运动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波形运动图形变效果图。
教学步骤及内容:人们在跑步运动中自然形成的弧形起伏运动线,红色为头顶曲线轨迹、蓝色为肘部曲线轨迹、绿色为拳头曲线轨迹、粉红色为右脚曲线轨迹、黄色为左脚曲线轨迹。
波浪形波形运动规律:凡质地柔软的物体由于受到力的作用,受力点从一端向另一端推移,就会产生波形的曲线运动状态。
最常见的就是飘动的红旗所呈现的波浪形运动形态了。
风向旁批栏:旁批栏:在画波浪形曲线运动的动画时,应当明确了解关键动态原画所规定的运动主向(这里指旗子被风力所推动的方向),明确主动力的力点(起动点从旗杆出发)与被动力(被带动的点)的相互关系。
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应该注意它主动力的位置,分析运动进程中哪个部位是产生主动力的所在,哪个部位是受主动力作用后被带动的运动。
曲线运动动画的基本要领是:看清运动的方向,顺序向前推进。
物体在曲线运动进程中如无特殊原因,它的运动规律必然是朝着一个方向、顺序而进的。
这是由于力的作用不断延续,直到力的消失。
作业:红旗飘动的动画一套小结:比较柔软的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路线呈波形,称为波形曲线运动。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题:S型曲线运动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s型运动基本知识;(2)掌握s型运动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掌握s型运动问题。
教学难点重点:理解s型运动图形变效果图教学步骤及内容:“S”形曲线运动规律:常表现柔软又有韧性的物体,主动力在一个点上,依靠自身或外部(风的)主动力的作用,使力量从一端过渡到另一端,它所产生的运动路线和运动形态,呈“S”形曲线状态。
左下图是狮子的尾巴,属于有生命的物体,它受自身控制,尾巴根部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通过尾关节逐渐传递过渡,产生S型曲线运动。
右图是一组完整的小草的S型运动,主动力是风,反作用力是它的韧劲(不断反弹回来)。
旁批栏:旁批栏:下面的两棵植物,一棵来自土壤,但植物的柔软度不如前面的小草力是通过某种媒介,从一端逐渐过渡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力的传递。
对于有生命的物体来说,(飞鸟的翅膀为例)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通过关节进行传递,传递过程是由力的始发点(肩关节)向身体的其他部位(翅膀末梢)过渡;而无生命物体则是通过自身的属性(软硬质感)来传递受到的外力,传递过程是由受力点向末端过渡。
作业:1.草的运动动画2.狮子尾巴的运动动画小结:不管表现哪种力,必须与物体的属性想匹配,切不可随意处之。
应该注意的是要用力学知识去表现物体的属性,同事物体的属性又决定了它受力后的运动状态。
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旁批栏:2.预期动作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
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
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如下图中的左图:在角色设计中,“预备动作”和“缓冲动作”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预备——进行——缓冲”是动画片角色设计中特有的过程,预备和冲缓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一只小狗将要冲向镜头,先设计一个向后动作为预备动作,然后画一两张向前的动作,再加上少许速度流线或一股灰尘,观众就要感觉角色已经快要冲出镜头了,一般这类动画一般占12格。
作业:小狗冲出画面的镜头小结:原画设计往往会设计一些预备动作,让观众预知将有事情发生,让观众产生一种期待感,这样会避免因动作过快而观众又没有注意到关健性的动作而影响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旁批栏:3.跟随与重迭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
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4.慢进与慢出动作的平滑开始和结束是通过放慢开始和结束动作的速度,加快中间动作的速度来实现。
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运动,多呈一个抛物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
作业:夸张的动画表现小结:在计算机动画软件中,所有的动作类型都被设定为各种数值,物体的运动轨迹体现为可控的路径(Path),每一个关键帧(Key frame)在动线上会形成一个事件刻度(Control Point),这个刻度与动线所形成的切线种类,会直接影响到事件的开始与结束的速度。
计算机动画软件就是以此来实现动作慢进和慢出的效果。
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旁批栏:3.时间控制与量感运动是动画的本质,而节奏与时间是影响动画运动的主要因素。
除了动作的种类影响到时间的长短外,角色的个性刻画也需要“时间控制”来配合表演。
量感是赋予角色生命力与说服力的关键,如何表现出物体应有的质感属性?动作的节奏会影响量感,如果物体的动作(速度)和我们预期上的视觉经验有出入时,将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
在电脑动画的制作上,修改动作发生的时间是相当容易的一件事,可以通过各种控制手段,对 Key Frame 做出相当精准的调整,而预视(Preview)的功能能够比传统方式更快地观察出动画在时间土所发生的问题,以便及时修改。
4.演出(布局)演出(布局)在场景中,角色所要叙述的故事情节,都需要以清楚的画面表演来完成。
场景的气氛或高潮的强度,都要带进画面中角色的位置和行动中去。
一个情绪往往分拆为多个小动作来表达,每一个小动作都必须交代清楚。
简单、概括、完整是这个原理的要求标准,同一时间内不能发生太过复杂的动作,否则观众会失去观赏的焦点。
好的动画来自好的设计,每一个动作、镜头的位置都必须精心设计,并具有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