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完整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特性:(1)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愿望而言,是相对稀缺性(2)具有绝对的属性(3)本质表现的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效用最大化: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
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如果是负值,约小越好。
3、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在商品市场中,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是供给者。
4、5、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1、2、3、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劳动力市场的定义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应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
4、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5、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2)人口年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二节1、工资形式:(1)基本工资:工资率、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货币工资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受三个因素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作制度安排。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计时工资;货币工资=工资标准*时间工作时间:计件工资:货币工作=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2)福利具有特征: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法定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实物支付是福利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延期支付是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1、就业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能够参与劳动;第二,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第三、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既可以是劳动报酬,也就可以是经营收入。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资料.doc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目录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四节就业与失业第二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笫二节劳动法律关系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第二节企业计划于决策笫三节市场营销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第二节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第三节领导行为及其理论笫四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第三节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1、什么是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为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耍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其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一定时期,社会可支恥的劳动资源无论其绝对虽冇多大,但总是一定既定的虽。
任何一个既定的量为无限性相比,总是不足的,即具有稀缺性。
•其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乂具有绝对的属性。
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乂会产牛新的需要。
因此,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劳动资源只能以一定的规模加以利用。
消费资料的形成是劳动的结果,是消费各种资源的产物。
若消费各种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是无限的,那么,消费资料也就是无限的。
而支付能力是生产出来的,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力等于支付能力。
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够拥有的劳动量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
由于消费各种资源以生产或形成经济物品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即牛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人力资源师基础知识完全版精品文档
处理(action)的顺序 (3)综合平衡法
4、企业经营计划的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2)企业目标管理的实施 Ⅰ、经营目标体系的建立 Ⅱ、经营目标的实施 Ⅲ、经营目标的控制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劳动法律事实
1、劳动法律行为 2、劳动法律事件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 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 第三节 市场营销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
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基线标准,那么就需要做功能性分析了 第四步:干预行为
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
一、工作团队的动力
1、工作团队有效性的理论 2、团队的动力因素分析 (1)沟通 (2)影响 (3)任务和维护的职能 (4)决策 (5)冲突 (6)氛围
二、群体决策与人际沟通
1、群体决策
二、企业经营计划
1、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和特点 (1)使决策目标具体化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3)为控制提供标准 2、制订企业计划的原则 (1)可行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2)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相结合的原则 (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3、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
二、效用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
2、规范研究方法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1、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2、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3、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人力资源管理师通用 《基础知识》 精编完整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通用-《基础知识》-精编完整版第一章劳动经济法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劳动资源稀缺性具有的属性:其一,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其二,有绝对的属性。
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1、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2、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3、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4、利润最大化的含义是:如果上述的“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如果是负值,则越小越好。
三、劳动力市场1、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在商品市场中,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则是供给者。
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2、劳动力市场的功能: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3、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为: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特点:1)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2)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
(二)规范研究方法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特点:1)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互惠交换障碍:①信息障碍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区别与联系:1)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却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a):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线需要和愿望而言相对于稀缺。
b):具有绝对的属性c):在市场经济中,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 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企业:追求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3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市场的基本功能。
4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5 障碍包括: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6 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市场工资率下,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劳动时间。
7 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8 劳动力市场: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实现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9 劳动力需求: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10 劳动力市场:主体:所有个体和使用劳动力的企业客体:即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11劳动力市场的性质:a) 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b) 与工资进行交换行为,使双方得到各自使用的价值,在交换中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经济计量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c)劳动力市场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12劳动力的本质属性: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13均衡分析方法:是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调整实现均衡方法14劳动力均衡的意义:a)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b)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工作c) 充分就业15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
16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17生产要素:a 土地b 劳动c 资本d 企业家才能18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主要部分19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20货币工资因素:a货币工资率 b 工作时间长度c 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21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完整版)
人力资源管理师(新) 基础知识(提纲)一、劳动经济学(1-16)二、劳动法(17-24)三、现代企业管理(25-59)四、管理心理和组织行为(60-84)五、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85-117)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16)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稀缺性。
1、相对稀缺性 2、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3、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劳动经济学既宏观也微观,劳动力的调控,又涉及到很多企业部门的需求,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
大家注意,括号里的就是考题的类型。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第一个是劳动力资源的相对稀缺,相对稀缺不是绝对稀缺,结构性的失调,市场劳动力很丰富,但是市场的要求不一样,要求招工有本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经验者,稀缺是相对的,另外一个地区的流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需求。
第二个资源的绝对稀缺性,我们说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按照劳动法规定的话,14周岁算童工,我们国家65岁退休,再加上一些残障,也就是说符合劳动力的保障不多。
我们的市场有一定的产业结构,为什么我们现在文科管理类的不好就业,我们国家现在所处的产业结构,技术人员,很多大专毕业生不够用,这里面有结构性的差。
这个题就是一个多选题,劳动力资源的绝对性。
二、效用最大化。
1、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2、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企业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负值则越小越好工资低的不愿意去,争取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个人的能力能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投资然后产出,取得收入。
有的说是消耗或成本。
这两个问题就造成了人的使用价值和企业里对人的评价,这就涉及到很多的等级了,技术熟练程度,文化水平管理能力,分档次的。
总费用的差额应该是正值,差额越大越好。
三、劳动力市场1、生产要素市场:居民:生产要素供给者,企业:需求者2、商品市场:居民:商品和服务需求者,企业:供给者3、劳动力市场:居民户供给方(工资率)企业:需求方生产要素就是说居民劳动力他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和知识来获取报酬,是生产要素的工具,那么企业要研发产品,需要专家,要搞了个财务需要会计,要管理机构需要办公的人员。
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基础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基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基础知识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
(一)决策科学化的要求。
企业经营决策是对未来行动确定目标,从两个以上可行方案中选取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决断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过程。
是否按照科学的思想进行决策,是决策科学化的决定性因素。
一般认为决策科学化包括以下几点:1、合理的决策标准。
经营决策很难达到完全合理的标准,这是因为要做到完全合理的决策需要具备几个前提条件:①决策者对各种方案及其执行结果要无所不知;②决策者有无限的预测能力;③决策者对各种目标有一个贯彻始终的优先顺序;④决策不受时间约束;⑤决策约束条件是固定不变或同步变化的。
但对决策来说,具备所有这些条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尽管数学模型、电子计算机在决策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决策却由“足够满意化”代替了“最优化”的标准。
2、有效的信息系统。
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决策,时刻离不开信息。
现代社会各种信息量大、面广,根本不能靠人们的记忆来传递。
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决策信息系统。
所谓有效性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要及时、准确、适用、经济。
所谓管理决策信息系统是指能生产并向用户提供有用信息的整体。
为获取有用信息,系统要接收各种数据,将它们转换成信息,并加以储存,以便提供给用户。
这个系统不直接参与决策过程,而是为决策过程提供信息资源。
建立这个系统的前提条件是掌握企业外部的信息渠道和企业内部的信息流。
3、系统的决策观念。
这是指用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抉择。
企业是一个经济系统,它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所构成。
企业又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
决策是以整体化最优为目标的,因而企业这个社会子系统的决策要以社会系统的优化为前提;企业内部子系统的决策要以企业经济系统的优化为前提。
按照系统的观念,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要分析企业经济系统由哪些因素和力量所构成,这些因素和力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本章框架•1、就业总量的决定2、失业及其类型3、需求不足性失业4、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5、政府行为和劳动市场-本章问题・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哪些内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哪些内容? ?③劳动力市场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什么是资源的稀缺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有哪些属性?(相对、绝对、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3、什么是利润最大化?什么是效用最大化?4、经济系统的收入循环模型是什么?5、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①实证研究方法的含义、特点、步骤?②规范研究方法的含义、特点、主要障碍?)6、什么是社会劳动力?及其公式?7、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公式?劳动力供给弹性分类?(①供给无弹性,即E S = 0②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 S T 3③单位供给弹性,即E S = 1④供给富有弹性,即E S > 1⑤供给缺乏弹性,即E s <1 )8、劳参率的长期变动,有哪几个变动趋势?、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资源的稀缺性2、最大化3、动力市场4、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和需求1、劳动力和与劳动力供给2、劳动力需求[3、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4、劳动力市场均衡< 5、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三、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1、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2、工资形式四、就业与失业y(①劳动资源的稀缺性②效用最大化9、 什么是经济周期?有哪两种假设?(①附加性劳动力假设 ②悲观性劳动力假设)10、 什么是劳动力需求?公式?劳动力需求弹性分类? (①需求无弹性,即 E d = 0②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 d —® ③单位需求弹性,即 E d = 1④需求富有弹性,即 E d > 1⑤需求缺乏弹性,即 E d < 1 )11、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内容?(见图 1— 4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12、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包括广义和狭义)劳动力市场的性质?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及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劳动力市场的 主体有哪些?(主体由相互的两极构成:①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②使用劳动力的企业)13、 什么是均衡分析方法?均衡分析分哪二种?(①静态均衡分析 ②动态均衡分析)劳动力市场均衡有哪些意义? 14、 人口对劳动力供给影响有哪些? (①人口规模②人口年龄结构 ③人口城乡结构)15、 什么是均衡价格论? (均衡价格论:指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16、 什么是工资?工资有哪几种形式?A 、 工资率B 、 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 ②福利C 、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1) 什么是基本工资?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是什么?(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A :什么是工资率?B :什么是货币工资及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①货币工资率②工作时间长度 ③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C :什么是实际工资?(2) 什么是福利?福利的特征?福利的表现形式?(①实物支付 ②延期支付) 福利支付方式?(①实物支付②延期支付)(3 )生产要素分为哪四类? (①土地 ②劳动 ③资本 ④企业家才能)劳动报酬的构成? (①福利 ②基本工资)17、 什么是就业?就业包括哪三层含义? 18、什么是总供给及公式?什么是总需求及公式?总供给的价格函数(Z=f (N ) Z —总供给价格,N —就业量)和总需求的价格函数(D=书(N ) D —总需求价格)19、 什么是失业?失业的类型有哪些? (①摩擦性失业 ②技术性失业 ③结构性失业 ④季节性失业) 20、 需求不足性失业的表现形式? (①增长差距性失业 ②周期性失业)21、 政府支出的含义?政府支岀:指各级政府支岀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即资源的有限性。
是相对的、绝对的稀缺性,其本质表现是花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功效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拘束条件下,使个人需乞降梦想获取最大限度的知足。
三、劳动力市场是生产因素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
(商品市场、生产因素市场)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和规范研究法。
1、实证研究法的特色:①其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己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它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拥有客观性,并可依据经验和事实进行考证。
2、规范研究法的特色:①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研究对象自己是好仍是坏。
对社会有踊跃仍是悲观意义;②其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拟订经济政策服务。
五、劳动力与劳动力供应1、社会劳动力:在必定年纪以内,拥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所有人口,包含就业者和失业者。
2、劳动力参加率是劳动力在必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是权衡、测度人口参加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 供应无弹性Es = 0,供应有无穷弹性Es→∞,单位供应弹性Es =1,供应富裕弹性 Es﹥1,供应缺少弹性 Es﹤1。
3、劳动力供应:在必定的市场薪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应的决议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劳动时间。
4、劳动力参加率的生命周期的改动趋向:15-19岁年纪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降落;女性劳参率上涨;老年人口劳参率降落;25-55岁年纪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
六、劳动力需求:公司在某一特准期间内,在某种薪资率下愿意并能够聘用的劳动量。
劳动力需求是公司聘企图向和支付能力的一致。
需求无弹性Ed =0需求有无穷弹性Ed→∞单位需求弹性Ed =1供应富裕弹性 Ed﹥1供应缺少弹性 Ed﹤1八、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因素的公司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表现的、反应社会经济特色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指市场体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和形式。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师是经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证的专业人才,通常在企业中承担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员工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基础知识,包括考试内容和职业素养等方面。
一、考试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内容主要涵盖5个部分:1.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择、职业设计与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包括劳动法律、劳动合同、劳动纠纷处理、工会、员工福利和保险等方面的知识。
3. 薪酬福利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包括薪酬理论、薪酬策略、绩效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4. 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培训与发展包括岗位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执行与评估、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5. 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包括组织发展理论、变革管理理论、组织结构设计和实施、文化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职业素养作为一名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素养同等重要。
以下是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1. 沟通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与员工、上级和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在处理员工关系、薪酬及福利方面的时候,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维护公正的员工关系,而在与外部的招聘、培训、社会保险管理中,需要与外部机构长期合作,所以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师也是至关重要的。
3. 学习能力作为人力资源行业从业人员,学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不断更新、追踪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方案,学习最新的政策和法规,以及掌握创新技能,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4. 诚信职业道德诚信是每个人力资源管理师都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保持客观公正,维护企业和员工权益。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正版
2010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概要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 劳动经济学的探讨对象和探讨方法劳动要素的特点:1, 动力性2, 自我选择性3, 个体差异性4, 非经济性二, 劳动力的供应及需求1, 人力资源:它作为一种劳动力供应实体, 作为一个统计对象,是指以国家或地区为范围的具有劳动实力的人口数量。
人力资源总量=劳动力人口数量(人力资源数量)×质量2, 人力资源的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劳动适龄人口的总量,减去其中丢失劳动实力的人口,加上劳动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实力的人口。
3, 劳动力供应的内容:微观劳动力供应;中观劳动力供应;宏观劳动力供应4,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因而也称为“引致需求”。
5, 运用劳动要素的根本缘由是:社会消费需求6, 劳动力需求的增量产生的根源是:社会消费总量的增加;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内容的丰富化。
7, 微观劳动力供应:即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劳动力供应。
8, 微观劳动力供应取决于:经济单位(社会, 地区, 部门, 用人单位)的工资水平。
9, 中观劳动力供应的影响因素:工资竞争力;专业教化的门类;人的就业偏好;劳动要素的流淌性10, 影响宏观劳动力供应数量的因素:人口因素;劳动参及率;劳动时间11, 影响宏观劳动力供应质量的因素:遗传, 其他先天和自然生长因素;教化因素;人力投资数量人力投资的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体制;社会文化及观念因素劳动力供应的变动。
三, 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工资水平及工资结构1, 工资的定义:所谓工资,是指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完成规定的劳动任务而作为劳动酬劳领取的, 由该用人单位支付的肯定数额的货币。
2, 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 奖金, 津补贴以及职工个人福利等。
3, 工资原理:早期的工资论:生存工资论, 工资基金论;边际生产力工资论供求均衡工资论;工资谈判论;共享工资论4, 工资导向政策的内容包括: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 新兴产业倾斜的政策,支持其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1企业劳动关系调整信息系统的设计:(一)信息需求分析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决策分为:战略规划、管理控制、日常业务管理。
战略规划确定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实施的方针。
管理控制是劳动关系管理人员根据既定的目标和方针,通过有效工作,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
日常业务管理是执行劳动关系管理具体业务的过程。
不同的劳动关系管理层次需要的信息不同(二)信息收集与处理1、信息收集:2、检查核对:确定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内容的真实性。
3、信息加工:4、传输:明确规定信息传输渠道、信息传输载体、传输时间。
(三)信息提供三、员工沟通的程序与方法:一个完整的员工沟通,包括: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沟通渠道、信息的接受者。
员工沟通的具体程序:(一)形成概念:进行信息沟通的第一步是信息发送者想要传输什么信息。
(二)选择与确定传输的语言、方法和时机(三)信息传输(四)信息接收(五)信息说明、解释(六)信息利用(七)反馈一、降低沟通障碍和干扰:1、树立主动的沟通意识。
2、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
3、员工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交往习惯形成沟通障碍。
信息沟通者之间应以相互尊重、促进合作的心理状态实现沟通。
(1)在向下沟通中,管理人员必须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
(2)在向上沟通中,积极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反映情况,建立合理的沟通层次,减少因层次过多而造成对信息的过滤和失真。
4、注意沟通语言的选择(1)必须注意沟通语言、符号的适应性和准确性,减少语言失真对沟通的干扰。
(2)在可以借助图像进行沟通的场合,应尽可能使用图像,一段工作录像或一张照片寓意无穷。
(3)借助行为了解信息,适当运用体态语言。
(4)标准管理表单设计科学、合理。
借助专家、相关团体实现沟通:1、劳动关系管理事务十分复杂,设计经济、和会、文化、技术、心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借助企业组织外部专家实现沟通,可以有效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
2、充分利用工会及其他团体组织在员工沟通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劳动力市场现象和运行规律的科学;劳动资源稀缺性属性:相对性、绝对性、本质表现为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手段的稀缺性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个人追求目标是效用最大化,这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劳动经济学首要任务:认识劳动力市场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1、实证——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结论具有客观性(是什么)——排斥价值判断2、规范——解决应该是什么——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价值判断为基础劳动力:在一定年龄之内,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劳动力=就业者+失业者劳动力参与率: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劳动力供给:一定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能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分为五大类:供给无弹性、无限弹性、单位供给弹性、富有弹性、缺乏弹性一级劳动力:流动在就、失业者间的劳动力群体(男性成年人)——二级劳动力(成年女子)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劳动力需求:企业雇用意愿与支付能力的统一劳动力需求分析必须联系:产品需求、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关系分析劳动力需求重要前提:工资率提高,劳动率需求减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是生产要素为劳动投入劳动力市场含义:广义:劳动者与企业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的经济关系狭义: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的最优分配;2、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工资;3、充分就业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均衡价格论:通过商品供给与需求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工资: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四类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基本工资: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货币工资:单位时间货币所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师(新) 基础知识(提纲)一、劳动经济学(1-16)二、劳动法(17-24)三、现代企业管理(25-59)四、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60-84)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85-117)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16)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稀缺性。
1、相对稀缺性 2、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3、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劳动经济学既宏观也微观,劳动力的调控,又涉及到很多企业部门的需求,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
大家注意,括号里的就是考题的类型。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第一个是劳动力资源的相对稀缺,相对稀缺不是绝对稀缺,结构性的失调,市场劳动力很丰富,但是市场的要求不一样,要求招工有本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经验者,稀缺是相对的,另外一个地区的流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需求。
第二个资源的绝对稀缺性,我们说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按照劳动法规定的话,14周岁算童工,我们国家65岁退休,再加上一些残障,也就是说符合劳动力的保障不多。
我们的市场有一定的产业结构,为什么我们现在文科管理类的不好就业,我们国家现在所处的产业结构,技术人员,很多大专毕业生不够用,这里面有结构性的差。
这个题就是一个多选题,劳动力资源的绝对性。
二、效用最大化。
1、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2、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企业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负值则越小越好工资低的不愿意去,争取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个人的能力能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投资然后产出,取得收入。
有的说是消耗或成本。
这两个问题就造成了人的使用价值和企业里对人的评价,这就涉及到很多的等级了,技术熟练程度,文化水平管理能力,分档次的。
总费用的差额应该是正值,差额越大越好。
三、劳动力市场1、生产要素市场:居民:生产要素供给者,企业:需求者2、商品市场:居民:商品和服务需求者,企业:供给者3、劳动力市场:居民户供给方(工资率)企业:需求方生产要素就是说居民劳动力他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和知识来获取报酬,是生产要素的工具,那么企业要研发产品,需要专家,要搞了个财务需要会计,要管理机构需要办公的人员。
各种各样的人员在企业的感召下,作为生产要素来讲,企业既需要生产的物资,还需要劳动力,。
商品市场,我们需要的是供给,居民反而成了需求者,我们要拿钱来换取商品。
等价交换。
这样的话形成了一种市场的交易活动。
第三个就是劳动力,在这三个里面劳动力是最核心的,作为老百姓他又是劳动力的供给者,合格的高质量的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保护,这样的话,我们说如果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那么劳动力本身就是充足的。
这样的话,就更多的招聘,生产更多的产品来供给劳动力市场。
不同能力的的,提的工资的要求,都有不同的体现。
我们现在的生产的结构赶不上我们人才培养的投资。
所以显得结构性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
第四,劳动力经济学研究方法。
这是另一个起点,研究方法又是一种,第一种时政研究,研究方法向人们提出,重点是研究是什么?这是经济规律内在的要求,书上有两个特点。
我们来看他的主要步骤,有四个,可以是理论题也可以是简单题,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要研究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第二个,假设条件,在什么情况下,奴隶社会的什么关系,封建社会的什么关系,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什么关系。
准备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给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加了一个词叫计划市场经济地位。
理论的假说,就是设计的结论,不然的话,没有计划市场经济之说四、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是什么?)认识客观事实结论可以检验主要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分析构成要素 2)假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
暂时性结论 4)不同条件和时间验证(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静动态分析)(二)规范研究方法(应该是什么?)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主要障碍:1)信息障碍。
缺陷、偏误、不对称 2)体制障碍。
惯例、政策、体制 3)市场缺陷。
受观念等干扰无法交换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概念1、劳动力:指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就业与失业者)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的比率3、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反应程度1)供给无弹性(各自表示符号,含义) 2)供给有无限弹性 3)单位供给弹性 4)供给富有弹性 5)供给缺乏弹性(二)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1、15-19岁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1)教育水平提高 2)制度劳动时间缩短 3)人口出生率下降 4)科技进步对家务劳动效率的影响3、老年人口参劳率下降4、25-55男性成人参劳率保持高位(三)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假说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总水平下降时,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寻找工作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成正比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就业率下降,一级失业率上升并滞留在市场。
二级也因悲观退出市场。
参与率下降,与失业率成反比二、劳动力需求(一)概念: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8页公式及五种情况)1、需求无弹性。
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2、需求有无限弹性。
工资率不变,或其变动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绝对值大于零(平行)3、单位需求弹性。
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与需求变动百分比绝对值相等4、需求富有弹性。
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5、需求缺乏弹性。
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陡峭的曲线(会解释图1-3)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1、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不变的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投入增加,可以使固定不变生产要素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增加2、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不变的生产要素已接近充分利用,可辨的劳动要素对不变的生产要素的利用趋向于极限3、总产量绝对减少。
固定不变生产要素已经充分利用,千里佣金,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已经容纳不了了更多的可变要素。
比例已完全恶化。
再增加可变劳动要素,只会降低生产效率,使总产量下降(注意书中10页公式和三种情况)(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P10-11)注意:MRP=VMP=MP x P=MC=W的关系的转换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
(狭义)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1、主体:劳动者、使用劳动力的企业2、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劳动者体力和智力总和)(二)劳动力市场静态和动态平衡1、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法: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分析单个市场均衡的实现与变动2、瓦尔拉:一般均衡分析法:考查所有市场的均衡的建立与变动(供给、需求和价格)(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最优配置2、同质劳动力获得同等工资3、充分就业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分布(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1、资本存量增加-改变劳动力与资源配置-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边际产品增加,价格不变,-边际产品价值增加(VMP)。
需求扩大劳动力供给不变,均衡工资率提高2、产品价格不变-生产率下降边际成本降低--行业产品供给增加导致价格下降-减少劳动力需求。
价格上扬刺激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增加(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资本存量增长率会高于人口增长率-均衡工资率提高-扩大就业第三节完全市场竞争下的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马歇尔:现代微观经济学)1、工资: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
即劳动力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二、工资形式1、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一)基本工资。
1、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2、货币工资(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工资制度)与实际工资(经价格指数修整过的货币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二)福利:实物支付(工作餐)+延期支付(保险、退休)延期支付特点:稳步外部条件(社会统筹)、形式灵活多样、增强凝聚力、实现养老资金积累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技能题(一)就业: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二)总供给=生产资料供给总和(劳动力+资本+土地+管理)=各类要素收入总和=消费+储蓄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三)就业总量决定:Z=f(N)二:失业类型: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主动失业和被动失业就叫摩擦性失业。
特别是自主失业,主动辞职,实际上反映一种劳动力对市场就业性的适应性不够,我们了解一下,大学生就业辞职期是在三个月然后是半年,再然后是一年,三年之内摩擦性失业率是最高的。
三、需求性不足失业(一)增长差距性失业。
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造成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导致的失业(二)周期性失业。
指经济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导致的失业(三)缓解对策。
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1、国家宏观调节,对国民经济运行政策干预,实现平衡2、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缓解需求性不足失业,实现充分就业3、平均失业持续期:指失业处于失业状态下的持续时间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类题点)(一)(二类题点)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政府雇员薪酬)和转移支付(保险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等)(二)劳动力市场制度结构要素1、最低劳动标准。
1)最低工资标准(1)最低工资国家为保证维持劳动者再生产的最低需要,以一定立法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在正常时间内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必须支付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2)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率值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2)最长劳动时间标准2、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三)就业与收入宏观调控1、(一类题点)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
1)扩张性货币政策2)紧缩性货币政策3、收入政策。
1)作用(1)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2)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收入差距狭义的是货币工资,控制货币工资的变动,控制物价。
那么广义的呢?包括社会总收入,在一定以工资劳动为分配关系,我们工业企业的工人进行退休金的提升,有利于经济的宏观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