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艾灸的研究与发展当代艾灸疗法的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艾灸的研究与发展当代艾灸疗法的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艾灸的研究与发展当代艾灸疗法的新进展和未来趋势艾灸的研究与发展:当代艾灸疗法的新进展和未来趋势艾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在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中医药的国际传播,艾灸疗法也逐渐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艾灸的研究与发展,介绍当代艾灸疗法的新进展,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艾灸的研究历程和现状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其研究历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最早的艾灸研究可追溯到古代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一直延续至今。

在历代中医医家的经验总结和实践基础上,艾灸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然而,在传统医学疗法的研究范畴中,艾灸的研究进展相对较慢,主要原因是其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标准尚未形成。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对艾灸疗法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发现艾灸具有温通经络、疏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等多种作用,可以改善人体的微循环和免疫功能,对一些慢性病和功能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艾灸还具有无创、经济、易于推广等优势,因此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充分发挥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二、当代艾灸疗法的新进展(一)电子艾灸的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艾灸逐渐成为当代艾灸疗法的一项重要创新。

电子艾灸利用微电流和磁场对人体经络进行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等治疗效果。

相比传统艾灸,电子艾灸无烟无火,操作安全方便,且可以实现定时、定量、定位的治疗,更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需求。

(二)艾灸贴膏的研究艾灸贴膏是一种将艾绒与中药精华相结合的新型贴剂,通过肌肤渗透,发挥药物的疗效。

艾灸贴膏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艾绒艾条,在方便性和实用性上更具优势,而且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定制,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艾灸贴膏已经成为艾灸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三、艾灸疗法的未来展望(一)发掘多功能效应随着对艾灸疗法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发现艾灸对于一些慢性病和功能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灸法,是用艾叶作为主要材料,在人体的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热灼和熏烤,通过其药物及热刺激来激发人体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实现温通气血、疏经通络、扶正祛邪、预防治病目的的一种手段。

现存可查最早记载灸法的文献是《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1]。

《灵枢·官针》中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医学入门》也提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不但说明了艾灸具备特别的效果,针刺和艾灸均有长处,而艾灸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同时也表明了艾灸还可以作为针刺和医药的补充,在针药达不到效果的时候,利用艾灸可达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中医学以为,灸法是在腧穴处作用,利用经络的传输来调整身体内部器官作用的外疗方法。

由于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科学,本文将对艾灸效应的机制及功能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灸法这块中华瑰宝。

1艾灸效应的原理1.1温热效应灸法治疗的时候,患者的直观感受就是温热感。

艾灸是通过艾绒燃烧时的温热刺激透达腧穴深部来发挥作用的。

由皮表热度的变化,来刺激深层温感器,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原佩玉1郝重耀2张天生21.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山西太原030024;2.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近些年,艾灸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愈加被重视,国内外对艾灸治疗的原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对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并指出艾灸效应的原理并不仅仅是温热效应,而是由辐射、药化、创伤及综合等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科研技术的发展,艾灸效应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如抑制早期肿瘤细胞生长、改善血液循环、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调节机体代谢、调节内分泌等。

但是在艾灸与其他热源产品的疗效比较方面研究较少,因此在对艾灸效应定性分析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其作用的强度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艾灸效应;温热效应;辐射效应;机体代谢[中图分类号]R24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9)04(c)-0031-04 Current status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and function of moxi⁃bustionYUAN Peiyu1HAO Chongyao2ZHANG Tiansheng21.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raduate school,Shanxi Province,Taiyuan030024,China;2.the Thir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College,Shanxi Province,Taiyuan030024,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use of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and mechanism of moxibustion treatment has been deepened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 of moxibustion effects by consulting relevant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A detailed discussion was made an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inciple of moxibustion effect is not only a warming ef⁃fect,but a combination of effects such as radiation,pharmacology,trauma and synthesis.With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in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y,the application of moxibustion effect has gradually be⁃come widespread,such as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early tumor cells,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anti-inflammatory regulation of immune function,regulating body metabolism,and regulating endocrine.However,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efficacy of moxibustion and other heat source products.Therefore,on the basis of qualitative results of the moxibus⁃tion effect,it is necessary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intensity of its action.[Key words]Moxibustion effect;Warming effect;Radiation effect;Body metabolism[基金项目]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计划(2016ZYYZ14)。

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_王磊

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_王磊

文章编号:0255-2930(2001)09-0567-04中图分类号:R24518文献标识码:A综述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王磊李学武张莉(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北京100029)[摘要]目前,国内外在艾灸的药性作用、物理作用、局部(包括穴位)作用,艾灸对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以及艾灸对机体代谢的调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对艾灸疗法的作用机理尚未明了,但研究工作在不断深入。

本文对近10年来艾灸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介绍。

[主题词]针灸原理;艾条灸Advances of Studies on Mechanisms of Moxibustion Therapy at Home and AbroadW ang Lei,L i X uew u,Zhang Li(Department of Acup-M ox ibustion and M assag e,Beijing University of T CM,Beijing 100029)[Abstract]M edicinal actio ns,physical act ions,and local and point actions of mox ibustion,and regulatory actions of mox-i bustion on nerve-endocr ine-immuno networ k,and blood circulation system and metabolism and so on have w idely been studied at home and abr oad.Although the mechanisms of mox ibuston have not been clear yet,the studies are going deep into.In the pr esent paper the advances of studies on mechanisms of mox ibustion therapy in recent ten year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Key words]Acup M ox M echanism;M oxa Stick M ox ibustion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

艾灸的科学原理应用论文

艾灸的科学原理应用论文

艾灸的科学原理应用论文引言艾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疗法之一,已经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将艾草燃烧后置于特定穴位上进行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艾灸的科学原理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艾灸的科学原理艾灸的作用基于体表穴位的刺激和热疗效果。

艾草燃烧后,产生的热会穿透皮肤进入体表深层,并刺激经络系统。

艾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人体产生作用:1.温热刺激:艾灸温热刺激可以促进体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加快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新陈代谢。

2.热量传导:艾灸的热量可以通过传导作用,传递到深层组织,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3.中草药挥发物:艾草中含有丰富的挥发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微量吸入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内,产生药理作用。

艾灸在医学应用领域的研究与发展艾灸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高血压:研究表明,艾灸对于降低血压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高血压症状。

2.颈椎病:艾灸可以通过缓解颈椎周围的炎症和疼痛,改善椎间盘退变的情况,减轻颈椎病的症状。

3.肩周炎:艾灸可以通过温热刺激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和炎症,提高关节功能。

艾灸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1.精神压力:艾灸具有缓解精神压力、促进放松心情的作用,通过艾灸放松后,人体会释放出更多的欣快激素,调理身心健康。

2.免疫调整:艾灸可以刺激穴位,增强免疫力,提高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3.睡眠质量:艾灸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失眠症状,帮助人们更好地休息和恢复身体。

结论通过对艾灸的科学原理和应用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艾灸在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艾灸通过刺激穴位和温热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疼痛,提高免疫力等,对人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艾灸时应遵循相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艾灸的效果和安全性。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艾灸的作用机制,提高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水平。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具有可调节气血、温通经络的功能,适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

艾灸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燃烧艾草时产生的热量和灸温作用对人体穴位或相应部位进行热刺激,从而达到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目的。

艾灸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 热量作用:艾灸时,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传递给皮肤和经络组织,通过升温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

2. 灸温作用:艾灸的温度可以刺激人体的温感受器,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如血管扩张、疏通经络等,起到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

3. 持久作用:艾草燃烧后释放出的一些化学物质可以渗透到皮肤和经络组织深层,具有持久的药理作用,对改善某些疾病有一定疗效。

艾灸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温里通窍: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刺激经络,促进气血通行,从而达到温里通窍的效果。

艾灸对于胃肠功能不佳、经行不畅、面色暗淡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2. 补益虚损:艾灸可以刺激经络,增强气血运行,具有温补作用。

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症状的调理。

3. 散寒止痛: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驱散体内的寒气,改善寒性疾病的症状。

艾灸对于寒湿性关节炎、寒疝等疾病有一定缓解作用。

4. 通络活血: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适用于痛风、肩颈痛、痛经等疾病的治疗。

5. 祛湿消肿: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湿气排出,对于湿气停滞、水肿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目前,艾灸在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改善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如颈椎病、胃肠功能紊乱、痛经等。

艾灸还和其他疗法结合使用,如针灸、推拿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不过,由于研究较少,受到科学方法和标准的限制,目前对于艾灸的临床研究还有待加强和深入。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了艾灸的原理和功能,以及临床研究方法、结果和展望。

在讨论了艾灸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总结与展望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艾灸在临床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究艾灸的效应机制,丰富其临床应用领域,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促进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艾灸效应、原理、功能、临床研究、现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艾灸的原理、艾灸的功能、临床研究方法、临床研究结果、临床研究展望、艾灸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总结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艾灸的基本原理。

艾灸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药效,作用于人体的特定穴位或经络,以达到调节气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治疗目的。

艾灸的功能主要包括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调节气血等多方面的作用。

深入了解艾灸的原理和功能,有助于指导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对于艾灸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需要通过系统性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格的实验设计,才能更好地揭示艾灸效应的机制和功效,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艾灸的原理及功能,以及了解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艾灸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通过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挖掘艾灸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方面的潜力,为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够全面了解艾灸的功效和作用机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指导。

1.3 研究意义通过对艾灸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在中医药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推动中医药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艾灸疗法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艾灸疗法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2021年第7卷第8期Vol.7,No.8,2021艾灸疗法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刘燕娜,范艳,王雪送,杨宇,胡世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二科,北京,100078)摘要:艾灸疗法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

本文总结归纳艾灸疗法在高血压、失眠、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疼痛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艾灸疗法,为艾灸疗法创新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艾灸;高血压;失眠;焦虑;疼痛中图分类号:R 47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618-0219(2021)08-0118-04Research statu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oxibustionLIU Yanna ,FAN Yan ,WANG Xuesong ,YANG Yu ,HU Shirong(Second Department of Encephalopathy ,Dongd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78)ABSTRACT :Moxibustion therapy is now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s in the clinical setting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moxibus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somnia ,anxiety ,depression and pain ,in order to promote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setting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KEY WORDS :moxibustion ;hypertension ;insomnia ;anxiety ;pain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多样的生活压力和健康问题[1]。

艾灸疗法及临床应用的论文

艾灸疗法及临床应用的论文

艾灸疗法及临床应用的论文艾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经过漫长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本文将介绍艾灸疗法的基本概念、机理、临床应用和疗效,并对相关论文进行综述。

艾灸疗法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利用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热刺激的疗法。

艾叶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如挥发油、挥发酮、苯酚类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等,这些物质可以通过燃烧释放出来,通过热力作用和药物作用对人体产生影响。

艾灸疗法的机理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热力作用、药物作用和反射作用三个方面。

首先,热力作用是艾灸疗法的基本机制,艾叶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渗透到皮下组织,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和改善组织营养供应。

其次,艾叶中的活性物质可以通过燃烧散发出来,通过吸入或经皮吸收进入人体,起到药物作用,如镇痛、抗炎和抗菌等。

最后,艾灸疗法还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产生反射作用,调节全身的功能状态和内环境。

在临床应用方面,艾灸疗法可以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和保健。

研究表明,艾灸疗法对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疾病。

此外,艾灸疗法还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液分泌,对于胃病、肠道功能障碍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艾灸疗法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免疫功能低下、频繁感冒等症状有明显改善。

此外,艾灸疗法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对于肌肉酸痛、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有关艾灸疗法的研究论文较多,其中一篇题为《艾灸治疗耳鸣180例疗效观察》的论文报道了艾灸疗法在耳鸣症患者中的应用。

该研究通过观察和统计180例耳鸣症患者接受艾灸疗法的临床疗效,发现艾灸疗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耳鸣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和生活质量。

另外,一篇题为《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观察》的论文也报道了艾灸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该研究通过观察和统计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艾灸疗法的临床疗效,发现艾灸疗法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艾灸疗法在皮肤病中的临床研究

艾灸疗法在皮肤病中的临床研究

艾灸疗法在皮肤病中的临床研究艾灸疗法是一种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疗法,通过燃烧艾条将热量传递到人体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起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艾灸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重点探讨艾灸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成果。

一、艾灸疗法的基本原理艾灸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它基于中医学的理论,认为通过对人体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脏腑的功能,调和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艾灸疗法所用的燃灸艾条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艾叶中的挥发油、桉树脑等,这些成分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淤、祛湿散寒等作用。

二、艾灸疗法在湿疹治疗中的研究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患者常常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

艾灸疗法具有温通经络、祛湿散寒的作用,对湿疹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项针对湿疹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艾灸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湿疹患者的症状,减轻瘙痒感,改善皮肤炎症,提高生活质量。

三、艾灸疗法在银屑病治疗中的研究银屑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出现以红斑为主的皮肤鳞屑病变。

艾灸疗法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淤的作用,可以改善银屑病患者的血液循环,加速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缓解皮肤病变。

一项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艾灸疗法在银屑病患者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四、艾灸疗法在荨麻疹治疗中的研究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常常出现皮肤红肿、丘疹、瘙痒等症状。

艾灸疗法可以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提高体内抗过敏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效果。

一项对荨麻疹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艾灸疗法可以显著减轻荨麻疹患者的症状,缩短荨麻疹发作时间,减少发作次数。

五、艾灸疗法的安全性艾灸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由于艾灸疗法是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进行治疗,因此对操作技巧的要求较高,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导致烫伤等不良反应。

然而,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艾灸疗法,可以最大程度减小不良事件的发生。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作者:原佩玉郝重耀张天生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9年第12期[摘要] 近些年,艾灸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愈加被重视,国内外对艾灸治疗的原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对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并指出艾灸效应的原理并不仅仅是温热效应,而是由辐射、药化、创伤及综合等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科研技术的发展,艾灸效应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如抑制早期肿瘤细胞生长、改善血液循环、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调节机体代谢、调节内分泌等。

但是在艾灸与其他热源产品的疗效比较方面研究较少,因此在对艾灸效应定性分析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其作用的强度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艾灸效应;温热效应;辐射效应;机体代谢[中图分类号] R24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9)04(c)-0031-04Current status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and function of moxibustionYUAN Peiyu1 HAO Chongyao2 ZHANG Tiansheng21.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raduate school,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24, China;2.the Thir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College,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24,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and mechanism of moxibustion treatment has been deepened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 of moxibustion effects by consulting relevant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A detailed discussion was made an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inciple of moxibustion effect is not only a warming effect, but a combination of effects such as radiation, pharmacology, trauma and synthesi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in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moxibustion effect has gradually become widespread, such as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early tumor cells,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ti-inflammatory regulation of immune function, regulating body metabolism, and regulating endocrine.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efficacy of moxibustion and other heat source products.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qualitative results of the moxibustion effect, it is necessary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intensity of its action.[Key words] Moxibustion effect; Warming effect; Radiation effect; Body metabolism灸法,是用艾叶作为主要材料,在人体的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热灼和熏烤,通过其药物及热刺激来激发人体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实现温通气血、疏经通络、扶正祛邪、预防治病目的的一种手段。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艾灸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和疾病治疗。

艾灸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烟雾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促进机体生物反应和调节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预防和保健等多种效果。

艾灸效应的临床研究现状表明,艾灸在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心血管、消化、呼吸、神经、内分泌等各系统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艾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血液供应和代谢。

同时,艾烟中所含的各种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呼吸道、毛孔和皮肤渗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整个机体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细胞、组织再生,抑制肿瘤和炎症等病理过程。

此外,艾灸还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调节情绪等方面具有治疗效果。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对艾灸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中,艾灸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艾灸对降低血压、心率、心肌缺血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此外,艾灸还可以改善血脂代谢,减少血液粘稠度,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艾灸也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胃痛、胃酸倒流、胃痉挛等症状。

此外,艾灸还可以促进胆汁排泄,改善消化功能,预防和治疗胆石症、胃肠道溃疡等疾病。

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艾灸可以缓解哮喘、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等疾病,促进呼吸肌肉的协调工作,增强肺活量和氧气摄入能力。

艾灸还可以改善鼻塞、流鼻涕、喉咙炎等症状,提高机体抵抗力。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艾灸可以缓解头痛、头晕、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平衡和代谢平衡。

艾灸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对于脑缺血、脑梗死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艾灸在中医传统疗法中被广泛应用,其临床疗效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艾灸的治疗原理和功能多种多样,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机体生物反应和调节生理功能来达到治疗、预防和保健等多重功能。

艾灸法的现代研究

艾灸法的现代研究

艾灸法的现代研究艾灸法的现代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对灸法原理开展了实验研究,60年代以后,有关研究越来越多。

(一)艾灸的作用机理现代研究证实,燃艾时生成的物质的甲醇提取物,有抗氧化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施灸部位皮肤中的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

说明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

另外,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

它可使人体穴位内上午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通过经络腧穴系统这一特殊传递途径,可使能量到达病位和全身,较快地起效应。

说明穴位具有辐射共振吸收功能。

(二)艾灸效应的影响因素1.不同灸法对穴位温度的影响:采用热敏电阻温度计与计算机联机实时处理的方法,以耐痛阈作为施灸强度,对比观察着肤灸、隔姜灸、悬灸、聚光灸及氦氖激光灸对人体穴位皮肤温度及前4种灸法对兔穴位皮肤、皮下与肌层温度的影响。

发现氦氖激光灸的影响微弱,其余灸法都明显改变穴位自皮肤至肌层的温度。

并各具规律与特征。

如不同灸法穴位皮温变化各期时城的关系为:潜伏期:隔姜灸着肤灸悬灸与聚光灸;上升期:隔姜灸着肤灸悬灸聚光灸;回复期:悬灸与聚光灸隔姜灸着肤灸。

施灸强度等同时,不同灸法对深部组织温度水平的影响不同。

两两比较其升温均值,其关系为:皮下温度:悬灸与聚光灸隔姜灸与着肤灸;肌层温度:悬灸聚光灸隔姜灸与着肤灸。

2.不同灸质、艾质、方法、灸量对皮温的影响:用热电偶测定传统艾灸、微小灸、远红灸三者的表面温度及抵达深度。

发现:(1)表面温度曲线:艾灸上升开始缓慢而后急剧,下降开始急剧而后缓慢;微小灸上升下降都缓慢,远红灸上升开始积聚而后缓慢,下降缓慢。

抵达深度以微小灸为最,艾灸与远红灸无差异。

持续时间长短顺序依次为微小灸,远红灸和艾灸。

(2)透热灸有刺激作用,而温灸具有加温作用。

(3)小艾炷施灸时,其壮数增多所致热刺激的增加比以大艾炷施灸为明显。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艾灸,是指在特定穴位或部位用艾叶进行灸烧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

艾灸作为中医疗法的一部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在中国及其他东亚国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艾灸疗法被认为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温经散寒,有助于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艾灸效应的原理主要包括温经散寒、活血化淤、调整气血等,而临床研究现状也证实了艾灸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

艾灸效应的原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温经散寒艾叶具有辛温的性质,燃烧后可以产生温热的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人体的经络对外界环境的寒热十分敏感,寒邪侵袭可以导致经络阻塞,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各种疾病。

而艾灸可以通过温热的效果,疏通经络,散除体内的寒邪,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疾病康复。

二、活血化淤艾叶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血液的流动,有助于消除淤血、瘀血,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有助于各种炎症、肿块的吸收。

三、调整气血中医认为温热可以温通经脉,散寒通络,有助于调和气血,改善气血不畅所导致的疾病。

而且,艾叶本身含有挥发油等成分,可以通过经络、经血的传导作用,调整脏腑功能,从而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

基于以上原理,艾灸疗法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在一些临床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

一、疼痛疾病临床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有效改善疼痛症状,对于各种慢性疼痛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通过温热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淤,有助于改善疼痛症状。

二、妇科疾病艾灸对于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调理,调节子宫血流,改善子宫肌肉活动,从而有助于调整月经周期,缓解痛经症状。

三、消化系统疾病艾灸对于消化系统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促进脏腑功能的调节,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缓解消化系统疾病症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艾灸是指使用艾叶进行灸烧治疗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

艾灸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的原理在于燃烧艾叶时会产生很多有益的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渗透皮肤进入体内,对人体进行调理。

艾灸的作用主要包括调整体质、刺激经络、散寒解毒等。

艾灸效应的原理艾叶在灸烧时可以产生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挥发油、甾醇、黄酮类、酚酸类等成分。

这些成分会通过渗透皮肤进入人体,发挥调理作用。

艾灸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包括热效应、电效应、化学效应等。

热效应:艾灸时由于温度的升高,会产生热效应,使得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加速组织修复。

同时,温热刺激还可以改善局部疼痛和肿胀,促进炎症消退。

电效应:在灸烧时,艾叶中的化学成分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离子化,使得局部组织产生电效应。

这种电效应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艾灸的科学原理和临床效应。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当前艾灸的临床研究现状。

1. 艾灸的疗效评估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可以评估艾灸的临床疗效。

现有研究表明,艾灸对脑卒中后患者、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帕金森病患者等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艾灸还可以改善失眠、焦虑、抑郁等方面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艾灸的作用机制艾灸的作用机制多样复杂,但目前的研究侧重于其通过温热刺激、电效应、化学成分等方式对人体的调理作用。

很多研究证实,艾灸可以通过这些作用调节人体的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艾灸虽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仍需注意其安全问题。

现有研究表明,正确施灸操作下,艾灸不仅安全可靠,反而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但若操作不当,仍有可能出现皮肤灼伤、疼痛、过敏等不良反应。

中医艾灸疗法及临床应用

中医艾灸疗法及临床应用

中医艾灸疗法及临床应用中医艾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艾灸疗法是指通过燃烧艾草对患者穴位或病灶进行热刺激,以达到调整气血、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祛风湿、活血化瘀等治疗目的的方法。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艾灸疗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受到患者的青睐。

一、中医艾灸疗法的基本原理艾灸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力和药效对人体进行刺激和调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可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风湿、疏通经络、温阳散寒等作用,是一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

二、中医艾灸疗法的主要适应症中医艾灸疗法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主要适应症包括寒痹、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痛经、胃痛、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

此外,艾灸还可以用于调整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对预防和辅助治疗各种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也具有显著效果。

三、中医艾灸疗法的操作方法中医艾灸疗法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选穴、烧灸、调灸和保健四个步骤。

选穴是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灸治;烧灸是将艾绒点燃后对穴位或病灶进行热刺激;调灸是根据不同病情和体质调整灸的时间和温度;保健是指对健康人群进行定期的艾灸保健,以防病于未然。

四、中医艾灸疗法的临床应用中医艾灸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显著的疗效。

在风湿骨病、妇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艾灸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艾灸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和调理人体的目的。

五、中医艾灸疗法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艾灸疗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艾灸疗法,确保操作准确无误;其次,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宜的灸法方法和穴位进行治疗;最后,注意艾灸后的保暖和休息,避免受凉受风,以免引发新的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艾灸疗法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独特的疗效和广阔的前景。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接受,艾灸在临床疗法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相比于传统药物治疗,艾灸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治疗效果稳定、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

对艾灸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对于艾灸效应的实质原理及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尚存在一定争议和不清晰之处。

有必要通过系统化的临床研究,深入探讨艾灸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提升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系统地总结分析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探讨艾灸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现状,揭示艾灸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艾灸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研究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发现艾灸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通过对艾灸效应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不断提高艾灸的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促进艾灸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提高艾灸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艾灸的原理与基本功能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燃烧制成的艾草或其他草药,将热量和药性传导到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治疗疾病的效果。

艾灸的原理主要包括热能作用和药物作用两个方面。

首先是热能作用。

在艾灸过程中,艾灸坯体燃烧后产生的热能经过传导、辐射和对流等途径,直接作用于人体穴位和经络。

这种热能作用可以促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毛细血管扩张,增加了局部组织的血流量和代谢,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寒气、瘀血等有害物质,从而实现调节阴阳平衡的目的。

其次是药物作用。

艾草本身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内含有挥发油、生物碱、多糖等活性成分,经过燃烧后释放出来,可以通过皮肤、经络和穴位的吸收作用,达到调理气血、祛风散寒、温经散寒、祛湿止痛等作用。

2.2 艾灸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研究艾灸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各种疾病的缓解和治疗效果上。

艾灸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艾灸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菌活性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15,31(4):167-171. [10]杨喆,唐树平,彭名军,等. 龙 眼 核 提 取 物 对 化 妆 品 中 常 见 腐
败菌抑制作用的研究[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17(4):21-24. [11]郭旭光. 胃肠炎食疗验方[J]. 东方食疗与保健,2008(10):54. [12]谈晓 洁. 一 种 治 疗 胃 溃 疡 的 药 物 组 合 物:CN106581585A
其对免疫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机体新陈代谢调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 发 展,人 们 的 保 健 意 识 逐步增强,艾灸在发挥养生保健功效的同时,人们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艾灸的作 用 机 制、艾 灸 的 安 全 性 两个方面综述艾灸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艾灸;艾烟;作用机制;安全性
法 :CN105012786A[P].2015.11.04. [7]李广臣,李紫 薇. 用 于 治 疗 烧 伤、烫 伤 的 药 物:CN105125974A
[P].2015.12.09. [8]王运亮. 应 用 护 肤 修 复 散 治 疗 皮 肤 溃 疡 54 例 [J]. 人 民 军
医 ,1988(4):74. [9]周凯,胡卓炎,周沫霖,等. 龙 眼 核 提 取 物 的 体 外 抗 氧 化 及 抑
性研究[J]. 陕西中医,2015,36(11):1566-1567. [5]周凯. 龙眼核 多 酚 的 分 离 纯 化 及 其 对 小 鼠 烫 伤 愈 合 的 影 响
[D]. 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6. [6]陈伟景,吴 素 娟. 一 种 中 药 不 留 疤 烫 伤 组 合 物 及 其 制 备 方
(4):33.
(收 稿 日 期 :2018-10-08)
艾灸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艾灸的原理是通过将艾草燃烧产生的热力和挥发物质作用于人体的特定部位,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艾灸的效应包括舒经活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温肾固元等多种功能,而且在临床疗效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艾灸的原理及功能出发,结合临床研究现状,探讨艾灸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

艾灸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热力作用,二是挥发物质作用。

艾灸时,艾草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热力,这种热力可以通过穴位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起到舒经活络、温经散寒的作用。

艾草在燃烧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出挥发物质,这些挥发物质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经络系统和呼吸系统作用于全身各个部位,起到祛风除湿、温肾固元等功能。

在临床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艾灸具有多种临床功能和作用机制。

针对艾灸的舒经活络功能,一些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从而改善肌肉松弛、疼痛、感觉障碍等症状。

有研究认为,艾灸可以通过局部温热刺激和挥发物质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反应。

在温经散寒方面,临床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和挥发物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改善皮肤温度,缓解寒性疾病症状,如寒疮、寒痹等。

一些动物实验研究还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免疫系统,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寒冷的能力。

艾灸的祛风除湿功能也得到了研究的支持。

部分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挥发物质的作用,促进体内湿邪的排泄,改善湿热病证。

一些临床观察还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风湿性疾病的发生。

对于温肾固元的功能,有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肾脏的气血流通,改善肾阳不足的症状。

一些实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代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