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合集下载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位于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课题为《汽化和液化》,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又有学生实验,所以按两课时来完成,同时内容又比较连续所以我的处理是将两节课一起上用“大课”一次完成。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部分,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难易规律,我将教学过程调整为:先学习“蒸发”后探究“沸腾”。

本章内容既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章节又是重点部分,说它是重点原因有二:首先它经常作为考试的内容,另一方面本章的物理现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可以这么说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本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知道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认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物理和自然现象;(3)、知道液体沸腾的规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4)、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5)、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能解释自然现象和具体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和学生实验总结出物理规律;(2)、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进一步巩固物理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二)、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三)、教学难点(1)、运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做并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从中总结出液体沸腾的规律和液体沸腾的条件;(3)、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学情分析由于初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抽象事物的认知能力还不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是十分重要的,而“水的沸腾”实验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的实验,它与生活及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相关联。

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并发现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教材还加入一些“小资料”,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基本特征和有关沸点知识。

2、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3、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⑵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主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道理。

4、教具与学具演示器材: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

学生器材: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硬纸板盖、秒表。

多媒体:由于本节课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过程,所以没有使用多媒体。

二、说学法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生活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道理。

注重科学实验,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自主探究为主。

三、说教法教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

运用直观法、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按“设疑——猜想、假设——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验证——分析与论证——举例——解释现象——练习巩固”的模式展开教学。

(一)疑问引入1、提问:“黄山云海”是怎样形成的?2、演示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蒸发和沸腾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汽化过程,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汽化热、分析液化过程的能量变化等。
3.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
2.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蒸发皿、酒精灯、温度计等,用于进行汽化和液化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现象。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汽化的定义、类型(蒸发和沸腾)及特点;
2.液化的定义、类型(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及特点;
3.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物质内能、温度、压强的变化;
4.汽化和液化的实际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2.能够描述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物质内能、温度、压强的变化;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一些基本的热学知识,如热量、温度等。然而,他们在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类型及特点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难以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
3.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今天我说的是《汽化与液化》,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二节,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热学中很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我们今后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继续,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

而且本节内容又与自然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发展理念,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乐趣。

本节内容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会用汽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4、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5、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及温度特点,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绘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2、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节约意识和安全意识。

其中,教学重点是知道沸腾与蒸发的相关知识,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是理解蒸发吸热,有制冷的作用和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们刚接触物理不久,虽然爱动脑,但是能力不强,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掌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1、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地位与特点:(1)“水的沸腾”实验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是非常重要的。

(2)汽化和液化现象与生活及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紧密相关,能较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通过本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众多方面的能力和品质。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了解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制冷。

(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父母、爱生活和爱祖国的热情、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3.重点与难点:(1)重点是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2)难点是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保温瓶(热水)、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纸盖、温度计、停表(钟表)(演示实验1用);讲课仪、硬纸板、酒精若干、棉签若干(学生体验活动、演示实验2用)。

二、说学情1.经过上一节《熔化和凝固》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描点作图能力。

2.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新课的学习起到很大的知识迁移作用。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与学法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1.演示法:演示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物理奥秘,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讲授法:利用实验现象,结合理论讲解。

4.问题法:通过设置疑问、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主题是八年级物理的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是物质的相变过程,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和应用。

二、知识点一:汽化1. 汽化的概念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物质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液体逐渐变为气体。

2.汽化的原理汽化的原理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分子在液体内不断运动,当分子的动能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分子间的引力被克服,分子能够逃离液体表面进入气相,形成气体。

3. 汽化的条件汽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力。

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汽化速度越快;压力越低,汽化速度越快。

4. 汽化的应用汽化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煮水时水会沸腾,水中的液态水分子转变为气态水蒸气分子;洗衣机的烘干功能利用热量使湿衣服中的水分汽化等。

三、知识点二:液化1.液化的概念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气体受冷达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气体逐渐变为液体。

2.液化的原理液化的原理也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当气体受冷时,分子的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增大,分子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3.液化的条件液化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力。

温度越低,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小,液化速度越快;压力越高,液化速度越快。

4.液化的应用液化也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我们使用的汽车的空调系统中,通过压缩机使气体液化,然后通过放出压力使其重新变为气体,实现空调的制冷效果。

四、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一个加热器和一瓶水。

将水加热器加热,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你们能看到水开始沸腾,产生水蒸气,这就是汽化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将关闭加热器,让水温慢慢降低,你们会发现水蒸气逐渐凝结成水滴,这就是液化的过程。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理、条件和应用。

《汽化和液化》 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 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汽化和液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汽化和液化》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温度、物态变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和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对于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包括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以及液化的方法。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生活实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汽化和液化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水的蒸发、烧开水时水的沸腾等。

但是,他们对于这些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还缺乏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温度、物态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

但是,对于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学生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特点,能区分蒸发和沸腾。

(3)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沸腾的条件。

(4)了解液化的两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了解汽化和液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课件

实验探究 (15分钟)
课堂小结 (2分钟)
布置作业 (1分钟)
1234567
讲授新课 (8分钟)
讲授新课 (8分钟)
随堂练习 (4分钟)
导入新课
酒精汽化和液化
不足之处:酒精汽化和液化实验,水槽具有一 定高度,会挡住后排学生观察塑料袋鼓起来。
导入新课
酒精汽化和液化
改进:换成有颜色塑料袋,前低后高的透明置物盒。学生能更加直观多角度观察到实 验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特点。通过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声音、 温度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 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 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 道理。
汽化和液化
1 说教材 2 说学情 3 说教学目标 4 说教学重难点 5 说教法、说学法 6 说教学过程 7 说自我评价及反思
地位与作用
①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②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温度、熔化和凝固, 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③本节课前面承接教材的《熔化和凝固》部分,后 面是教材的《升华和凝华》部分。它在整个教材中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讲授新课
汽化 液化
讲授汽化和液化的定义
汽化的其中一种方式:沸腾
实验探究 水沸腾实验
不足之处:
1 实验时间较长。(酒精灯加热 烧杯需垫石棉网,使烧杯中水 受热慢)
2 沸腾后撤去酒精灯,石棉网 有余温,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会, 与“停止加热,沸腾停止”不符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汽化”说课稿【说教材】本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属于初中物理中的热学部分,它是本章第一节《温度计》、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的继续,也是我们今后学习热和能的基础,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

而本节内容又与自然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发展理念,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乐趣。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掌握一定的绘图能力和实验探究及操作能力。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会用汽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说学情】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他们刚接触物理不久,好动脑但能力不强,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掌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及技能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3、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沸腾和蒸发现象有较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

而且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法基本上已能接受,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探究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5.3《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5.3《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5.3《汽化和液化》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说教材1.全章印象:《物态变化》这一章,物理现象直观、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

本章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热现象,而且许多知识与其他学科如地理、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2.对本节课的理解:本节内容涉及三个问题----蒸发、沸腾、液化。

基于学生对水的物态及其物态变化的生活经验和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基础,蒸发现象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较快得出。

而蒸发吸热不易理解,可放在第二课时解决。

教材在第一节认识地球上水的循环现象。

本课时又是建立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的基础上,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实验,相对来说易操作,问题较多的地方可能会出现在对实验的评估交流学生存在疑问。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可以对比来说。

本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以实验探究为主,单纯讲解的文字叙述很少,说明侧重于学生的观察与动手操作。

3. 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难点----水沸腾的温度(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第二.说教法1.基本设想:本着以学生学为主,老师教为辅的教学思想,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讨论、交流活动,设计了较多的学生实践活动。

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种教法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自学法。

第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从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有好动、好奇、好表现、喜欢动手实验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上看,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的能力,特别是在本学期已经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的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可以很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学法:学会思考,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学会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活动化的理念,渗透科学 思想和方法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设 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要充 分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同时要充分利 用多媒体媒介来展现生活中的实例,突出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能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 不仅增长知识,还能培养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讨论: 秋天同学们下水洗澡时,上岸时觉得冷,而在水中反而不冷,说
明什么?该过程发生在液体表面还是内部? 夏天狗,牛等动物的嘴巴张开并伸出舌头,有何用?人运动时,出
大量的汗有何用?(生活走向物理)
(2)让同学们猜煮饭时,是上面的先熟还是下面的先熟?学生很少有 这种生活经验,老师帮助解释。再结合我校用蒸气煮饭烧开水,天 要下雨时特别闷热等例子来帮助学生来知道液化放热。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 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 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 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五、说教学策略
本节设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在整个 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实验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实验的形式,通过观察、 讨论,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突出教师的引 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及生活中物理学道 理的思想情感。
想一想: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什么方法将石油气变成液体 装在钢瓶里的呢? 通过压缩气体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这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称为加压 法。这种方法使气体的贮存和运输变得更方便。生活、生产中常用 此方法使气体液化。(如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液态氢 等。)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篇一:《汽化和液化》教案篇二:《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二、进行新课看课本4.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1.汽化和液化[探究]水的沸腾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师:我们现在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仔细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2.沸腾学生总结: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师: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学生们做,教师巡回指导)3.蒸发让学生对比沸腾特点得出: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探究,现猜想,后实验验证——强调控制变量法)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看课本图4.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启发诱导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师: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四、布置作业P8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五、板书设计1.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2.沸腾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要吸热.3.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特点、物理原理等关键知识点。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实验操作等。
3.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1.概念阐述:明确汽化和液化的定义,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实例。
2.实验演示:进行一系列汽化和液化的实验,如酒精灯加热、冷却等,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分析背后的物理原理。
3.知识讲解:结合实验结果,讲解汽化和液化的物理原理,如分子间作用力、热力学原理等。
4.生活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冰箱中的冰块融化、热水壶烧水等,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风格:板书将采用简洁、清晰、有条理的风格,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和次要点,增强视觉效果。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同时作为视觉辅助工具,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将:
-在课前精心准备板书内容,确保知识点准确无误;
-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避免一次性呈现过多信息;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特点和实例;
(2)汽化和液化的物理原理;
(3)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教学难点:
(1)汽化和液化的物理原理,特别是分子间作用力和热力学原理;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3)培养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主动发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

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教材分析1.1 课程背景九年级物理下册主要涉及物理学中的热学内容,其中《汽化和液化》是其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此节课主要介绍了物质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的现象和规律。

1.2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以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物质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相变现象和规律;•掌握液化和汽化的基本概念;•理解相变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在相变过程中的变化;•能够利用实验方法验证相变过程中的实验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液化和汽化现象;•相变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2 教学难点•理解相变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4.1 教学内容1.相变的概念及分类2.液化的条件和反应规律3.汽化的条件和反应规律4.相变过程中的能量转化5.相变规律的实验验证4.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相变现象,如水的沸腾、融化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第二步:概念讲解•介绍相变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整理出相变的分类。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液化和汽化的概念及条件。

第三步:规律解释•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液化和汽化反应规律,并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微观结构与相变规律的关系。

第四步:能量转化•讲解相变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包括潜热的概念和能量守恒原理。

•运用示意图和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和原理。

第五步:实验验证•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相变规律,如液化面或汽化面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形成实验结论。

第六步:思考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实际生活中的其他相变现象,如冷凝、凝固等,拓展学生对相变现象的理解。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是十分重要的,而“水的沸腾”实验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的实验,它与生活及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相关联。

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并发现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教材还加入一些“小资料”,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基本特征和有关沸点知识。

2、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3、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⑵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主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道理。

4、教具与学具演示器材: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

学生器材: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硬纸板盖、秒表。

多媒体:由于本节课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过程,所以没有使用多媒体。

二、说学法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生活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道理。

注重科学实验,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自主探究为主。

三、说教法教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

运用直观法、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按“设疑——猜想、假设——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验证——分析与论证——举例——解释现象——练习巩固”的模式展开教学。

(一)疑问引入1、提问:“黄山云海”是怎样形成的?2、演示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然后把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闻一闻、看一看塑料口袋内有什么?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1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充分的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好动手,但能力不强。

他们刚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掌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内容。

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最为常见,与生活联系紧密。

与内能热量、分子运动论的学习也有联系;研究方法是很多探究的模式;能解释很多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热现象。

所以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

2、教学目标根据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能区别物质三种物态:固态、液态、气态。

知道汽化与液化及对应的吸放热。

知道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道沸腾现象、沸腾的特点和沸点。

进一步熟悉温度计的使用。

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液体沸腾时的现象和特点。

经历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物理中常用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3、重点、难点与关键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1)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让事实说话)(2)难点:有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

(学生的数学知识决定)(3)关键:做好水的沸腾实验。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酒精、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打火机、平底烧瓶、水槽、玻璃导管、停表、课件。

四、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连堂上,用实验导入,创设情景,从身边的物理现象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晒衣、晒农作物来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做好沸腾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事实说出沸腾的特点;通过身边事例导出液化放热,汽化吸热;信息浏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是《汽化与液化》,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二节,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热学中很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我们今后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继续,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

而且本节内容又与自然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发展理念,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乐趣。

本节内容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会用汽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4、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5、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及温度特点,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绘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2、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节约意识和安全意识。

其中,教学重点是知道沸腾与蒸发的相关知识,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是理解蒸发吸热,有制冷的作用和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们刚接触物理不久,虽然爱动脑,但是能力不强,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掌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1、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2、学生已具备的水平
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沸腾和蒸发现象有较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探究方法。

四、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探究性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实验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学习方法。

五、教学资源
PPT、水槽、热水、冷水、酒精、透明塑料袋、温度计、酒精棉球、
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硬纸板、滴管、小扇子等。

六、教学过程
1、课前一练
由学生出课前一练的题目,重点复习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熔化和凝固,并检查本节课的预习情况,方式可分为板答题、必答题、抢答题,时间约为5分钟。

这一环节用加分奖励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竞争意识。

2、创设情境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说出来,塑料袋鼓起来了。

接着教师提出:是什么使塑料袋鼓起来的呢?这样就会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此时学生会说:蒸发了,是液态的酒精变成气态的酒精使塑料袋鼓起来的。

接着教师顺势就引入了汽化的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紧接着教师再把鼓起来的塑料袋放在冷水中,让学生继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此处要让学生观察到塑料袋上沾有水滴,学生很快就能反应过来是气体又变为了液体,这样很自然的就把液化的定义得出来了。

接着由学生说出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接着让学生回忆在家中烧开水时,你观察到有哪些现象?学生很自然的就能回忆起来水烧开时的情景,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课题:水沸腾时的特征。

有了生活经验,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很高。

由于时间关系,这个实验我主要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重点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因此,猜想假设和设计实验环节一带而过,重点放在进行实验和评估环节。

我会给每组准备一套组装好的器材,先介绍实验的器材及它们的作用,并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提
醒学生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2)注意节约时间,节约能源,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水尽快沸腾呢?小组交流1分钟。

进行实验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让平时粗心的同学看表计时,让平时爱马虎的同学读取温度值并记录在表格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指导并提示一二组学生在水温达到89℃时开始计时,三四组和五六组的学生分别在水温达到90℃和91℃时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在表格中,注意沸腾后再记录4-5次温度值,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到导学案上。

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接下来在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⑴、沸腾前液面是怎样的,沸腾时液面情况又如何?⑵、沸腾前气泡如何变化?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况如何?沸腾在哪些部位发生?接着由一、二步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沸腾的定义。

接着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你们根据实验现象还发现了哪些信息?学生比较容易的就发现了沸腾前温度升高,沸腾时有一定的温度。

接着教师让学生在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继续观察你们还发现了哪些信息?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比较容易的总结出沸腾发生的条件。

这时教师要及时的对总结的好的小组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最后请小组代表总结、汇报各阶段观察到的现象,可以仿照晶体融化曲线描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曲线图像,向全班展示。

接着由学生代表说出结论,不全的由其他小组的代表补充完整,也可以由教师补充完整。

交流评估: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这时教师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学态度,给予鼓励。

同时还要帮助
学生找出原因,可能是实验使用的温度计存在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本地的气压不是一标准大气压。

同学们还会发现不同组的沸点有差异,酒精灯撤走后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等问题,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分析原因。

接着教师引领学生学习汽化的另一种方式:蒸发。

学习蒸发时,可以让学生对照着沸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蒸发的三个特点。

由教师给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如在夏天晾衣服时,为什么要在天气晴朗、刮着风且摊开来晾衣服呢?学生对生活中的例子非常熟悉,可以让他们展开讨论交流,由教师引领学生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接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减慢蒸发的例子。

这样就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又服务于社会的新课改精神。

接着让学生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有什么感觉?学生会说凉。

再用酒精棉球包住温度计的玻璃泡,用扇子扇,温度计的示数怎么变化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

教师举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夏天,鱼贩为什么要在新鲜的海货上压上一层冰?夏天洗澡时为什么人上岸后会打冷战?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来理解蒸发致冷的作用。

最后让学生根据预习说出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教师用FLASH演示通过压缩体积使乙醚液化的实验,并说明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让学生解释沸腾实验中硬纸板上为什么会变潮湿,白气为什么离水面有段距离?是怎么形成的?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液化的理解,也就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了新课标的精神。

当堂反馈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组内统一答案,组内小展示,教师巡视共性问题集体进行纠正。

让学生独立完成不但提高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电冰箱工作时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板书设计:
3.2汽化和液化
汽化沸腾的特征温度变化规律
条件
蒸发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致冷作用
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