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背诵资料(知识清单)六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

合集下载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与分离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消融到水中出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缘故原由,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4.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便可。

粤教版六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最全)

粤教版六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最全)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sketylbj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与分离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4.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精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精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更1.物质的变更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更;〔也叫物理变更〕;另一种是变更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更〕。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更。

3.物理变更及化学变更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更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更,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更,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更〔化学变更〕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更〔物理变更〕有:①冰雪溶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及别离1.可以溶解:水+盐、水+醋;不可以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可以别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消费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别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别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别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挑选法别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缘由,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 2、抹油 3、电镀 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及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更过程。

人们经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效劳。

2.在通常的状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方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须要氧气。

4.物质燃烧须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到达燃烧所需的肯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运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2024粤教粤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2024粤教粤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2024粤教粤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第一单元:光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如,在空气中、在纯净的水中,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笔直的光柱(如夜晚汽车大灯的光柱)、小孔成像等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

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区域。

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位置、物体的位置等因素来改变影子的大小、形状和方向。

2. 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镜子、平静的水面等都能反射光。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例如,我们在照镜子时,能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就是因为光在镜子表面发生了反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是指反射面比较光滑,平行光照射到上面时,会沿着同一方向反射出去,反射光线比较集中;漫反射是指反射面比较粗糙,平行光照射到上面时,反射光线会向各个方向散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例如,将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会看到筷子在水中好像“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 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

生活中的放大镜、老花镜等都是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变得发散。

近视眼镜就是凹透镜。

利用凸透镜可以成不同的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成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投影仪成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照相机成像。

粤教版六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最全]

粤教版六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最全]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sketylbj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与分离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 2、抹油 3、电镀 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4.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精)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精)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与分离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4.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与分离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4.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与分离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4.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与分离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4.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精)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精)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与分离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4.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隔离可燃物(移走其它油桶);隔绝氧气(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降低温度(用水灭火)。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第2课混合与分离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

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3.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火燃烧需要氧气。

4.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占空气中的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5.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是什么?当光进入到人的眼晴时,光线被折射聚焦到视网膜上,形成了一个倒立的像,而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刺激产生视觉信号,并由视觉神经传大脑形成视觉,也就是我们看到这个物体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如太阳、亮着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等,它们属于光源。

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光源?萤火虫、闪电、喷发的火山、篝火关闭灯后,看到的物品不清楚、模糊、颜色不明刚熄灯时,眼前一片漆黑,过一段时间,眼睛适应后,是不是就能看到物品了呢?为什么?能。

这是因为房间受到其他微弱光线的影响,像月光、远处灯光等。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我们认识到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与光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眼为什么能看到光源?为什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人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光源的光进入了眼晴。

总而言之,人要看见物体,必须要有光进入眼晴月亮为什么不是光源?月相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时候能看到月相,有时候看不到?月球不是光源,不能自行发光。

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我们观察到的月相,是月球被太阳光照亮部分的形状。

由于地球、月球、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不同日期看到的月相形状不同。

农历初一这一天,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背对太阳的一面。

因此在这一天,我们用肉眼一般是观察不到月球的。

农历初一后,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向东绕地球公转。

月球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就逐渐被我们看到了。

像月亮一样自身不会发光的物体还有哪些?湖面、玻璃、镜子晚上房间关灯后仍能模模糊糊地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房间受到其他微弱光线的影响城市的霓虹灯和夜晚天上的恒星所发出的光有什么不同?人造光源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有一段漫长的发展史。

自从会用火以来,原始人就靠篝火照明。

以后学会了用火把。

大约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已经用油灯照明了,后来又发明了蜡烛。

1878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制造出来的最好的人造光源。

太阳是巨大的自然光源,使我们白天看到周围的一切。

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让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第2课阳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当光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被阻挡并发生反射,而没有遇到物体的光线就会继续向前传播,因此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就会变成一条直线一样的光束。

光源发出光后,光沿直线传播。

“照相机”的屏幕上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倒立的火焰图像?这是由于火焰顶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照到了屏幕的下方,火焰底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落到了屏幕的上方小孔成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演员,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变大第3课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什么遇到镜子会“拐弯”呢?平面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子,具有很强的反射光线的能力。

光源的光遇到镜子会改变前进的方向。

1、镜子可以改变光的__传播方向。

2、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_反射_现象。

3、我们可以利用_平面镜_多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平面镜具有很强的__反射光线__能力。

利用光反射原理的是:灯罩内部白色的油漆、医生戴的额镜一束光能被反射无数次我们为什么能看到镜子中的像?镜子中的像是由于光线的反射造成的镜子中的像有什么特点?与实物的方向相反◆距离相等◆大小相等◆位置相对称第4课潜水艇在水下是怎么知道水面情况的?通过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

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

潜望镜使用两面镜子,镜身上端一面,下端一面。

工作原理:水面上的情况经过镜身上端平面镜反射给下端的平面镜,下端的平面镜再反射到人的眼睛,水面下的人就能看到水面上的一切情况。

制作潜望镜的材料多种多样,比如不透光的纸盒、塑料盒、纸筒等。

使用可裁剪的带背胶的软镜子,根据实际镜筒的形状和大小进行裁剪,裁剪过程中避免镜片上有折痕,否则会影响观察效果先使用泡沫块对较小的平面镜进行托底固定,然后将泡沫块用胶水粘到纸盒上。

①上下拐角处安装平面镜时,两块平面镜应该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

②平面镜要小于弯管直径,易于放入。

1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__两块平面镜_对光的反射。

2、制作一个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__2___块平面镜。

3、潜望镜里的两块平面镜让光发生___2_次反射。

第5课彩虹是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小水珠后,阳光的光线就会被折射和反射,在天空上形成七种颜色的拱形光谱。

三棱镜是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仪器,能够使复色光在通过棱镜时发生色散。

让太阳光穿过三棱镜,投射到墙壁上,白色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将各单色光分开,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

白色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光从棱镜的一个侧面射入,从另一个侧面射出,射出的光线将向底部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我们也可以用水棱镜做阳光光束的分离实验,观察阳光的颜色组成。

将盛水的盆子放在阳光下,把小镜子插进水中,斜靠在盆壁上。

调整镜子的角度,将阳光反射到白纸上,实验可以在室内完成②不断调整镜子的角度、水盆和白纸的位置上。

白色纸上出现七色光带在自然界中,空气中的小水滴也会像三棱镜一样分解阳光。

因而,在雨过天晴的天空中常常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红。

在阳光下,喷泉或瀑布的周围也会出现彩虹。

彩虹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阳光、潮湿的空气。

我们可以根据彩虹的形成条件制造彩虹,傍晚时分,背着太阳,连续按压喷壶使水珠持续喷出,便会形成彩虹。

要想成功制造彩虹,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太阳的高度(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②观察者的站位(背向太阳)③喷出的水珠量(水珠太少不容易成功制造彩虹)1.白色光是由_7_种颜色构成。

2.太阳光穿过__三棱镜_后形成彩色光带。

3.除了三棱镜分解阳光,还可利用_水棱镜__分解。

4.阳光的七种颜色有_红、橙、黄、绿、蓝、靛、紫___。

空气中的小水珠就是一面三棱镜。

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牛顿在一间漆黑的房子里做了一项实验。

他将一个玻璃三棱镜放在一束从墙上的小洞射进来的阳光前,随后他发现阳光被分解成了彩虹的颜色。

他又放了一个三棱镜在七彩光柱前,他发现光线折回,又变成了白色光。

这证明了被称为“白光”的大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所构成的。

第6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太阳是地球上最巨大的光源,它给地球上的万物提供了光和热。

人类自从学会钻木取火以来,经历了从火光照明到电灯光照明的发展历程。

柴火的光:比较光亮,热度也大。

但火焰不稳定,受木材材质影响比较大,而且不能重复使用蜡烛:亮度比较小,不能重复使用。

但容易携带,不易损坏。

煤油灯:容易损坏,但光的亮度比蜡烛大,通过添加煤油就能重复使用。

电灯:使用寿命长,光的亮度大,但需要通电才能使用。

现代家庭里有很多光源,这些光源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用途。

根据用途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照明用,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②装饰用,彩灯③提示用,一些用品中的指示灯光除了给予我们光明外,还能为我们传递信息。

烽火台,遇到敌情,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灯塔:建设在航道关键地点的塔状发光航标,根据不同需要,设置不同颜色的灯光及不同类型的固定光或闪光。

交通灯:由点(·)代表短信号、横(一)代表长信号,通过长短信号的组成表示字母、数字等符号。

莫尔斯码灯就是使用各种不同长短的闪光组合代表莫尔斯码,从而实现信息的传播光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造光源越来越多,过多的光源和过强的光线同样对生活和生产造成不良的影响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

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彩光污染光污染有哪些危害?●渐渐失去观赏星空的环境●强光破坏动植物的自然生活规律①强光可干扰夜间活动昆虫的正常繁殖过程②候鸟会因为强光影响而迷失方间我们如何才能防止光污染,保护暗夜呢?●地球一小时、暗夜公园、●星空保护区莫尔斯码是由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的一种_通信_代码。

人工白昼污染:据国际上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人工白昼影响健康,有84%的人反映影响夜间睡眠。

为了避免强光刺眼,人们不得不将卧室的窗户封闭,或者装上暗色的窗帘。

在这样的"不夜城"里,人们难以入睡,正常的"生物钟"也被打乱。

白亮污染:据科学测定: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系数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系数为82~88%,特别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面高10倍左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适应范围,构成了现代社会新的污染源。

第7课工具是能够帮助人们完成工作的器具。

工具的使用是人类进化史上重要的一步。

钢丝钳使用时,要握紧钳柄,用力压,刀口可以剪断铁丝,齿口可用来紧固或拧松螺母羊角锤一头扁平向下弯曲并且开V口,为了起钉,一头是圆的,为了钉钉,起钉时,手握锤柄,让钉子插入扁平头的V口内,圆头接触物体,用力往后压。

钉钉时,手握锤柄,圆头对准钉头,用力往下锤。

镊子镊子是用于夹取块状药品、金属颗粒、毛发、细刺及其他细小东西的取用的一种工具。

使用时,要握紧镊柄,用力压。

活动扳手板手加力方向是固定的,反向加力扳口会向外张,所以加力时,须要确认扳手的加力方向。

剪子把大拇指放进一个孔,食指和中指放进另一个,张开,放在你要剪的纸或布上,合拢,如此反复,剪断为止。

滑轮绳子一端系着重物,另一端穿过中间的小轮,向下拉,可以提起重物。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第8课饼干罐、奶粉罐的盖子常常盖得很紧,用手打不开,你是怎么解决的呢?人们经常借助小棒、螺丝刀或钉子等工具打开罐盖。

盛物的铁罐顶面的边缘通常都会做成凸起状,形成凸起的罐沿。

罐沿起到一个支点的作用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杠杆上有3个作用点: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

杠杆在工作时动力点和阻力点都围绕着支点转动。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做支点锥子不是杠杆类工具,因为找不到支点。

第9课很多杠杆类的工貝可以让人们更省力地完成工作。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时,省力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时,费力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不是两点之间的连线。

有些杠杆类工具不能省力,为什么人们还要制作和使用它们呢?用食品钳夹食品方便在什么地方?①能夹住大体积食品②能夹住很多食品③延长手臂,能勾着远处食品,节省距离人们设计制作杠杆类工具时会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省力、省距离、方便、实用改变杠杆的支点位置,能改变杠杆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