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保险业对于风险分散、社会保障和资本市场的稳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保险业也开始步入正轨。

在这一时期,政府多次出台有关保险的政策法规,从而建立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保险体系。

该体系包括了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农业保险公司、工人保险公司等多个保险公司。

其中,最大的人民保险公司在中国境内拥有40%的业务份额,成为当时中国保险业的领头羊。

第二阶段:1978年-1997年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中国保险业也开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一时期,国内外的保险公司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形成了初步的市场竞争格局。

同时,政府进一步完善了保险法律法规,促进了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1980年,中国人保公司与美国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之一——通用再保险公司合作,开启了中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大门。

第三阶段:1997年-2005年1997年,我国保险业迎来了开放的新时代。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的速度更加迅猛。

此时的保险业开始出现了更深层次的重组和并购,并逐渐成为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新型金融业。

1997年,中国人寿上市,开启了中国保险业上市的序幕。

第四阶段:2005年-2015年2005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监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保险公司的内部风险管控、保险业募集资金管理、大型保险公司组织架构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

此时,保险市场格局也逐渐形成: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中车分别成为五大保险公司,保险业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市场。

第五阶段:2015年至今2015年,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正式启动,中国的保险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推进区域国际化、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中国保险业担负着保障跨境贸易、投资保障等方面的重要职责。

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保险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专业性的经济活动,为社会的安全和
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服务。

近几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迅速,并成为世
界保险业发展的典范。

一、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可追溯至清朝,但真正开始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
代中期。

1978年,中国开放以来,保险业也在加快发展,从此历经发展、企业体制、董事制度和股份制的完善,保险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
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

二、保险业发展现状
(1)业务规模较大
截至2024年12月,中国保险业总规模达到21.7万亿元,其中,人
身保险市场占比约71%,财产险市场占比约29%。

目前,中国保险业已
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
(2)投资创新加快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保险公司正在加快投资创新。

保险公司不仅
在建立现代和可持续的投资组合,而且正在扩大非传统投资的比例,以满
足客户的需求,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

(3)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此外,保险公司正在不断地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开发更多的新型保
险产品,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保险发展历程

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保险发展历程

(一)改造旧中国保险业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接管各地的官僚资本保险公司,同时整顿改造私营保险公司,为新中国保险事业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保险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为建立起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保险业,1949年人民政府对旧中国保险业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和改造.1、接管官僚资本保险企业。

由于解放前夕官僚资本保险机构大多集中在上海,人民政府接管官僚资本保险机构的工作以上海为重点。

接管工作从1949年5月开始至10月底基本结束。

中国产物保险公司和专营船舶保险、船员意外保险的中国航联意外责任保险公司经批准恢复营业,其他官僚资本保险机构都予以停业。

上海以外的官僚资本保险机构都由当地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当时的官僚资本保险机构,因资金转移和负责人贪污挪用,资产已枯竭殆尽。

其员工由军管会组织学习政治,许多人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后走上了人民保险事业的新岗位。

2、改造私营保险企业。

解放后,各地相继制定私营保险企业管理办法,如重新清产核资,要求按业务类别交存相应的保证金等,并加强督促检查。

根据新的管理规定,中外私营保险公司在各地复业,但大部分保险公司资力薄弱,承保能力有限.由于原来的分保集团大部分解体,对外分保关系中断,在军管会的支持下,1949年7月20日在上海成立了由私营保险公司自愿参加的分保组织“民承分保交换处”(简称民联),主要经办火险的分保业务。

民联的成立,促进了私营华商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提高了保险业的信誉。

随着私营保险企业公私合营,民联于1952年初完成了历史使命。

1951年和1952年,公私合营的“太平保险公司”、“新丰保险公司”相继成立。

两家公司都是在多家私营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其业务范围限于指定地区和行业,经营上取消了佣金制度和经纪人制度。

1956年,全国私营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后,国家实行公私合营企业财产强制保险,指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办理财产强制保险的法定机构。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保险思想和救济后备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主张“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荀子提出“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

可谓最古老的社会保险思想。

我国古代一直施行各种赈济制度。

据记载,周朝已建立各级后备仓储。

战国以后,逐步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仓储制度,魏有“御廪”;韩有“敖仓”,汉代设有备荒赈济的“常平仓”,隋朝设“义仓”;宋朝和明朝还出现了民间的“社仓”,它属于相互保险的形式。

宋朝还有专门赡养老幼贫病的“广惠仓”,这可以说是原始形态的人身救济后备制度。

尽管我国保险思想和后备救济制度产生很早,但因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从而保险业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都不具备。

所以,始终没有产生商业保险。

中国资本主义形式的保险业是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通商贸易和经济侵略而来的。

在鸦片战争前,外国商人在对华贸易中,为了应付海盗、战争和变幻莫测的海上风险,需要保险的保障。

1805年,英、印商人在广州成立“谏当保安行”,亦称为广州保险协会或广州保险社,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最早的保险公司。

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国的保险公司也相继来华设立分公司或代理机构,经营保险业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在一些进步知识分子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如魏源、洪仁玕、郑观应、王韬、陈炽等人,他们纷纷著述立说,阐述各自的保险观点,为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创建作了思想、舆论准备。

清廷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也为民族保险业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1865年5月25日,上海义和公司保险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打破了外国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垄断局面。

1865至1912年的40多年间,成立的各类华商保险公司约有35家。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中国保险业大事记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

1958年10月,西安全国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除国外保险业务必须继续办理外,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

1959年起,国的国内保险业务除上海、哈尔滨等地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外,其他地方全部停办。

1972年4月1日起,恢复对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船舶保险。

1973年起,人保开办了来料加工、建筑工程安装、石油开采、钻井平台、油轮的油污及其他保险。

1974年,人保开办国际航线的航空保险。

197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

中国保险学会成立。

1981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其中对财产保险合同作了原则规定,成为制订相关法律的依据。

1985年3月3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对保险企业管理的法律文件。

1986年10月,我国第一家股份制综合性银行———交通银行组建保险业务部,经营保险业务,打破了上海保险业务由人保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

1991年9月,开始起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保险法199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美国国际集团所属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这是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以来,第一家经批准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国保险公司。

1992年11月,友邦保险培训的第一代寿险代理人上街展业。

这一代理人制度,引发了营销理念的剧烈变革,寿险代理人制度迅速为国内寿险业所采用。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通过。

同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公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保险业迈进了法制建设的新时期。

199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

1996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加拿大宏利人寿保险公司与外经贸信托在上海合资设立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这是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以来,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合资保险公司。

国内保险的发展历程

国内保险的发展历程

国内保险的发展历程
保险业是指通过以保费为基础,提供保险保障及相关服务的商业行为。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始阶段(1949年-1978年):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业主要依靠国有保险公司进行经营。

当时的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保险产品种类有限,主要以人身保险为主。

2. 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2001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保险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19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外资保险公司,加强合资和合作经营。

这一时期,保险市场逐渐扩大,并引入了一些新型保险产品,如财产保险、车险等。

3. 加快发展阶段(2001年-2013年):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开放和有利的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保险业迅速扩张,保险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4. 健全监管阶段(2013年至今):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国保险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保险监管机构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推动保险产品创新和发展。

此外,我国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提高行业的健康发展水平。

总结起来,中国保险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健全监管的阶段。

在不同阶段,保险产品和市场规模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险保障。

随着
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保险业的未来依然充满着巨大潜力。

保险知识之中国保险的发展史

保险知识之中国保险的发展史

保险知识之中国保险的发展史现在买保险越来越普遍,但是你知道我国的保险是怎么发展的吗?你知道中国的保险历史吗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保险的发展史,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保险的发展史1929年11月20日,太平保险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在国内、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设立了多家分机构,成为当时我国保险市场上一家实力雄厚的民族保险公司。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大型综合国有保险公司的诞生。

1956年,太平停办国内业务,专营境外业务。

1958年12月,全国财政会议正式决定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

197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

中国保险学会成立。

1981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其中对财产保险合同作了原则规定,成为制订相关法律的依据。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升格为国务院直属局级经济实体,1984年1月1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管理、监督和稽核。

1985年3月3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对保险企业管理的法律文件。

1988年5月28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当时的平安保险公司由招商局与中国工商银行共同出资设立,是新中国续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国内成立的第二家全国性商业保险公司,平安保险的成立与后来发展所创造的贡献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91年5月13日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中国太保的成立形成了中国人民保险(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及中国再保险前身)、中国平安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国内数家大型保险企业并延续至今。

1991年9月,开始起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保险法。

1993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引进美国摩根斯坦利和美国高盛集团两大国际投资银行入股平安13.7%的股份,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保险企业。

简述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程及标志性历史事件

简述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程及标志性历史事件

简述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程及标志性历史事件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中国保险业大事记1805年英国人在广州成立于仁保险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保险公司。

1875年最早的华商保险公司——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成立。

1899年中国经营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成立。

1949年上海约有中外保险公司400余家,其中华商保险公司126家。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

1952年12月,外国保险公司在华的垄断地位彻底改变,种种特权被取消,业务来源锐减,至年底已全部自动申请停业,退出中国保险市场。

1958年10月,西安全国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除国外保险业务必须继续办理外,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

1959年起,国的国内保险业务除上海、哈尔滨等地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外,其他地方全部停办1959年9月,做出10年国有保险总结:共收入保险费16.2亿元,其中,财产险占91.19,,人身险占8.81,,支付赔款共3.8亿元,拨付防灾费1300万元,积累保险基金4亿元,上缴国家财政5亿元。

1968年12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决定海外业务对外的分保由民安保险公司办理,寿险业务由中国保险公司办理分保,港、澳、新等地区的保险业务下放到中国保险公司香港分公司管理。

1972年4月1日起,恢复对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船舶保险。

1973年起,人保开办了来料加工、建筑工程安装、石油开采、钻井平台、油轮的油污及其他保险。

1974年,人保开办国际航线的航空保险。

1978年保险复办。

但是产、寿险合并。

197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

中国保险学会成立。

1981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其中对财产保险合同作了原则规定,成为制订相关法律的依据。

保险行业发展历史

保险行业发展历史

保险行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一、新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历史1949年8月,由陈云同志主持,在上海召开了有华东、华北、华中、东北、西北5个地区的财政、金融、贸易部门领导干部参加的财经会议。

创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建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1949年9月25日至10月6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第一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同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中国保险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自解放后到1950年5月,全国公私保险公司收入保费的比例,国营公司占70%,华商公司占8%,外商公司占22%。

1952年6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中国人民银行化归财政部领导。

1951年下半年,上海和天津的28家私营保险公司(中外合资与未复业的寿险公司不在内)分别组成太平和新丰保险公司,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入一半以上的资金,走上了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1949年在中国的外商保险公司的保险费收入要占全国保险费收入的62%,1950年降低到9.8%,1952年则为0.01%。

因此,到1952年外商保险公司都陆续申请停业,自动退出中国保险市场。

为了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保险经验,提高国家保险工作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公司决定从1954年2月起开始学习《苏联国家保险》材料。

1954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制定的《解放前保险业未清偿的人寿保险契约给付办法》由财政部批准公布施行。

除17家外商保险公司在我国大陆既无财产又无代表对其寿险契约进行清偿外,其余各公司的寿险清偿工作基本上于1957年底如期结束。

只有小部分给付延至1959年。

1956年8月,太平、新丰两家保险公司通过合并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958年12月,由于认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财政部决定停办国内保险业务。

除上海、哈尔滨、广州、天津的保险业务办理到1966年外,其余国内业务全部停办。

中国保险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

中国保险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

中国保险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中国1980年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保险业飞速发展:1980年以来,中国保险业务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2001年全年保费总收入达2112.28亿元,保险深度为2.2%,保险密度为168.98元;有中外保险公司53家,中国保险业总资产为4591.07亿元,较1992年增长了8倍;保险中介机构170家。

此外还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14个城市设立了200余个代表处。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980~1985年的恢复阶段。

中国在1980年和1982年先后恢复国内财产险业务和人身险业务。

这一阶段保险市场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垄断,产寿统一经营,险种单一,且保费收入中财产险份额大大高于人身险;1986~1991年的平稳发展阶段。

以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成立为标志,区别于前一阶段的突出特征是出现了包括新疆兵保、太平洋、平安等在内的4家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市场由中国人保独家垄断的格局在形式上被打破;1992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以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首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为标志。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明显区别于前两个阶段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保险业实现产寿分业经营,保费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人身险份额超过财产险;保险险种迅速增加,保险服务改善;保险监管的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逐步建立,中国保险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新格局。

-一、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持续增长,但产寿险增长不同。

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1)保费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并且已经进入稳步增长时期。

自1980年至1999年,保费收入从4.6亿元增加到1393.2亿元,年平均增长35. 1%,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9.7%的增长速度;2000年保费收入为1595.9亿元,增长率为14.5%,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

保险知识之中国保险的发展史

保险知识之中国保险的发展史

保险知识之中国保险的发展史现在买保险越来越普遍,但是你知道我国的保险是怎么发展的吗?你知道中国的保险历史吗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保险的发展史,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保险的发展史1929年11月20日,太平保险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在国内、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设立了多家分机构,成为当时我国保险市场上一家实力雄厚的民族保险公司。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大型综合国有保险公司的诞生。

1956年,太平停办国内业务,专营境外业务。

1958年12月,全国财政会议正式决定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

197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

中国保险学会成立。

1981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其中对财产保险合同作了原则规定,成为制订相关法律的依据。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升格为国务院直属局级经济实体,1984年1月1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管理、监督和稽核。

1985年3月3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对保险企业管理的法律文件。

1988年5月28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当时的平安保险公司由招商局与中国工商银行共同出资设立,是新中国续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国内成立的第二家全国性商业保险公司,平安保险的成立与后来发展所创造的贡献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91年5月13日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中国太保的成立形成了中国人民保险(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及中国再保险前身)、中国平安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国内数家大型保险企业并延续至今。

1991年9月,开始起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保险法。

1993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引进美国摩根斯坦利和美国高盛集团两大国际投资银行入股平安13.7%的股份,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保险企业。

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2021年7月·上海保险保险是现代经济社会中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治理和国家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保险工作的领导,一直牢牢把握保险事业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不断探索保险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保险组织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基本建成,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除旧布新(1949—1958年)1949年3月,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会议指出,全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号召全党同志全力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

在经济方面,七届二中全会分析了革命胜利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认为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将是构成新中国经济的几种主要形式。

对于这几种经济成分,党的政策应确定为:第一,必须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使这部分经济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第二,对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必须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

利用它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必须限制它的消极方面,将其纳入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的轨道。

第三,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向着集体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5SHANGHAI INSURANCE MONTHLY ·JUL 2021这次会议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推动和发展各项建设事业,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

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历史

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有效保单将达到多 少亿件,需要多少年?
28
答案:
那时中国的有效保单将达到41.6亿件, 按前十五年的发展速度,还需要8个以 上的十五年。
这意示着中国寿险至少还 面临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29
我们相信:
与国际发展成熟的市场相比,我国还有巨 大的发展空间;要达到或超过这些成熟发 展的国家,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预估数量
以03~05年中国千万富人数量年均增长8%计:
2006年千万富人数量为32万(美林数字) 2007年千万富人数量为35万,新增3万; 2012年 5年后千万富人数量为51万,新增19万 2017年10年后千万富人数量为75万,新增43万
34
中国寿险高端市场空间预期:千 万级富人投保率
《投资有道》杂志于2005年8月主办京沪百 万资产投资者调查,被访者个人平均净资 产达187万元人民币,年龄跨度主要集中在 36至50岁之间
保险密度的不断提升,人均保险消费水平的增长以及 在人均消费结构中保险消费占比的不断增加,既反映 出人们的收入水平与购买能力不断上升,体现了人们 把保险需求迅速转化为实际购买的行为在不断加强, 也表明中国寿险营销正朝着越来越受人们肯定、认可 与欢迎的方向发展
21
寿险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
年度 合计 中资 外资 新增
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按照我们现在的发 展速度,无论是中国人的保险需求观念, 还是实际购买能力都一定能够赶上或超过 欧美成熟市场水平!
寿险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提供给个人和 公司巨大的商机和机会
30
根据现代市场营销规律与特征可以推 断寿险市场正在进入黄金发展期
尝试期
▪5%的人首先
拥有
▪95%的人无
4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综述一、中国保险业的恢复阶段(1979年~1995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商业综合保险公司,1979年开始恢复营业,从此中国保险业进入到强劲复苏下的混业经营阶段。

细分此阶段其特征为:一是国资保险公司不断出现,二是外国保险公司开始重新进入我国,三是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入保险市场。

第一,随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业务恢复,交通银行1987年成立保险部,并于1991年4月组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为中国第二家全国性的保险公司。

1988年4月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蛇口区开业,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并于1992年6月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从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和平安保险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第二,1992年市场经济改革之后,外国保险公司开始重新进入我国。

9月,美国友邦成立上海分公司,是保险市场恢复后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第一家外国公司。

随后,日本东京海上日动亦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

第三,保险公司投资主体丰富化,企业资本开始进入保险市场。

1994年10月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是中国首家由企业出资组建的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

1995年1月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上海成立,成为由企业出资组建的第二家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

1992年之前,保险产品的营销模式以公司直销为主,而友邦公司将个人代理制引入我国,并且这种营销模式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随后保险代理机构也开始出现。

恢复阶段的保险公司仍是混业经营,但在1995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要求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分业经营,从而中国保险市场混业经营的局面告一段落,中国保险业进入到了分业经营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保险业的规范发展阶段(1996年~2000年)为配合《保险法》的实施及其分业经营的要求,1999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撤销中保集团,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和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保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进入到了分业经营阶段。

中国保险发展历史

中国保险发展历史

仅河南新乡市,从事这项工作的管理人员由最初的519人减到56人,
管理费用由1000万元降到了300万元,节约700万元,农民最快在15分 钟内就可领到报销费用
19
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大幅提高 服务“三农”
小额保险
目前,社保体系暂时还无法覆盖农村地区,为确保广大农民群体享 受到养老、健康和财产保障,减轻农民保险消费负担,在保监会的指导 和推动下,保险业开发了单独面向农民群体销售的小额保险
保险中介机构
(2000多家)
我国保险市场初步形成了国有控股(集团) 公司、股份制公司、政策性公司(中国出口 信用保险公司)、专业性公司(健康、养老、 农业、责任、汽车)、外资保险公司等多种 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公平竞争、 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12
保险市场体系日益 完善
产品种类和服务形式不断丰富
第一阶段 1805~1948
我国保险业的产生和发展
3
第一阶段(1805~1948):我保 险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第一个保险思想引入者: 魏源 第一家保险公司:英国 人设立的“谏当保安行” 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 上海华商义和公司保险行 民国初期13年间,先后 有30多家保险公司在上海、 广州等地营业 如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于 1921年在上海成立
体现在产品种类的多样化、个性化。改革开放之初,保险产品只有企财 险、货运险、家财险、汽车险等为数不多的财产险产品,而今保险产品日 益细分,从财产险、人寿险、健康险、养老险到“信用卡失窃险”、“婚 姻险”等特色险种,已经发展到1000多种。 体现在服务形式的便捷化、规范化。改革开放之初,保险经营以“坐商” 为主,现已转变为主动上门服务。营销服务方式多元化,理赔服务方式和 内容不断丰富。
21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总结
这一阶段是中国保险业的起步阶段,保险业务开始恢复,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探索阶段
起始时间
20世纪90年代初
标志事件
中国保险业全面开放
主要特点
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总结
这一阶段是中国保险业的探索阶段,保险市场开始快速发展,外资保 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保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05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策略 与建议
加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保险业法律法规 体系,规范市场行为,保 护消费者权益。
强化监管力度
加强对保险公司的监管,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防止 市场恶性竞争。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保险公司信息披露, 提高透明度,防止信息不 对称。
鼓励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建立培训体系
建立完善的保险业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保险科技的应用包括风险评估、智能核保、智能理赔等方 面,能够提高保险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人为 错误和欺诈风险,提高保险公司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 力。
绿色保险的发展
绿色保险是指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新型保险产品和服务。随着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保险在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
国际竞争与合作
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 保险公司和国内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 日益激烈。外资保险公司凭借丰富的 经验、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对中 国保险市场带来了挑战。
同时,中国保险公司也面临着与国际 保险公司的合作机遇。通过合作,中 国保险公司可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 验和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共同开 拓国际市场。

(完整版)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完整版)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3
保险市场体系日
益完善
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初步建立
改革,尤其是改制上市,增强了 资本实力,提高了偿付能力,实现了 组织形式的转变,促进了管理体制和 经营机制的转变,初步建立了适应市 场经济要求企业管理制度体系。
开放,进一步增强了市场活力, 促进了国内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 提高,促进了我国保险业国际合作领 域的扩大和地位的提升。
优 化
资产管理公司
(9家)
公司、股份制公司、政策性公司(中国出口 信用保险公司)、专业性公司(健康、养老、 农业、责任、汽车)、外资保险公司等多种
保险中介机构
(2000多家)
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公平竞争、 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12
保险市场体系日益 完善
产品种类和服务形式不断丰富
体现在产品种类的多样化、个性化。改革开放之初,保险产品只有企财险、 货运险、家财险、汽车险等为数不多的财产险产品,而今保险产品日益细 分,从财产险、人寿险、健康险、养老险到“信用卡失窃险”、“婚姻险” 等特色险种,已经发展到1000多种。 体现在服务形式的便捷化、规范化。改革开放之初,保险经营以“坐商” 为主,现已转变为主动上门服务。营销服务方式多元化,理赔服务方式和 内容不断丰富。
3
第一阶段(1805~1948):我保 险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第一个保险思想引入者: 魏源 ✓第一家保险公司:英国 人设立的“谏当保安行” ✓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 上海华商义和公司保险行 ✓民国初期13年间,先后 有30多家保险公司在上海、 广州等地营业 ✓如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于 1921年在上海成立
8
行业整体实力 显著增强 保费收入快速增长
12000 10000
9784.1

中国保险的发展简史

中国保险的发展简史
17世纪中后期,英国,火灾保险
18世纪,英国,人寿保险
19世纪末期,德国,综合保险学
20世纪中期,美国,风险管理
世界保险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阶段有哪些标志性事件?
(一)、海上保险
标志性事件:萌芽——共同海损(共同海损思想产生于公元前2000年的地中海,公元前916年在罗得岛上制订的“罗地安海商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商法)
14世纪后半叶,海上保险开始在意大利出现。
16世纪初期,以海上保险条款与判例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海上保险专著的出版,标志着保险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诞生。由于这时候的保险研究侧重于有关海上保险法律问题的理论探讨,因此,当时的保险学被称为保险法学。
保险法学的建立,不仅为保险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法理依据,而且为海上保险合同的履行扫清了障碍,进而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世界贸易的中心领域逐步地从意大利扩展到英国、法国、荷兰等地。人类由此意识到保险理论研究对保险实践产生的巨大作用。
2004年,中国入世后保险市场全面开放。国内保险也股份制改造全面完成。
2008年,中国保险市场总保费收入9384亿元,总资产达到33000亿元。
200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再次修订,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案。
二、世界保险发展简史:(总概论)
公元14世纪后半叶,意大利,海上保险
《2009-2010年中国保险业研究咨询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各省市保监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等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情况及供给与需求状况、保险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对保险行业投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还对我国重点保险企业的经营状况、竞争策略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保险业的发展机遇,以及应对当前我国保险业所面临的竞争与挑战的策略。本报告内容丰富、翔实,在撰写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图、表等工具进行分析,是保险行业、相关研究单位准确了解目前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动态,把握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市场策略必备的精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保险思想和救济后备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主张“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荀子提出“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

可谓最古老的社会保险思想。

我国古代一直施行各种赈济制度。

据记载,周朝已建立各级后备仓储。

战国以后,逐步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仓储制度,魏有“御廪”;韩有“敖仓”,汉代设有备荒赈济的“常平仓”,隋朝设“义仓”;宋朝和明朝还出现了民间的“社仓”,它属于相互保险的形式。

宋朝还有专门赡养老幼贫病的“广惠仓”,这可以说是原始形态的人身救济后备制度。

尽管我国保险思想和后备救济制度产生很早,但因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从而保险业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都不具备。

所以,始终没有产生商业保险。

中国资本主义形式的保险业是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通商贸易和经济侵略而来的。

在鸦片战争前,外国商人在对华贸易中,为了应付海盗、战争和变幻莫测的海上风险,需要保险的保障。

1805年,英、印商人在广州成立“谏当保安行”,亦称为广州保险协会或广州保险社,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最早的保险公司。

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国的保险公司也相继来华设立分公司或代理机构,经营保险业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在一些进步知识分子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如魏源、洪仁玕、郑观应、王韬、陈炽等人,他们纷纷著述立说,阐述各自的保险观点,为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创建作了思想、舆论准备。

清廷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也为民族保险业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1865年5月25日,上海义和公司保险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打破了外国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垄断局面。

1865至1912年的40多年间,成立的各类华商保险公司约有35家。

1912年到1925年,陆续成立的保险公司有39家。

1926年到1936年,全国有保险公司40家,分支机构126家。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有关保险立法亦为政府和社会人士所重视。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先后拟订了《保险业章程草案》、《海船法草案》和《商律草案》。

北洋政府时期,曾聘请法国顾问爱斯嘉拟订了《保险契约法草案》。

1917年,北洋政府农商部拟订了《保险法草案》。

1929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保险法》。

1935年5月和9月,分别公布了《简易人寿险法》和《简易人寿保险章程》。

1937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修改后的《保险法》、《保险业法》和《保险业实施法》。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内地保险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保险中心则由抗战前的上海转移到重庆。

抗战胜利后,保险业中心复移上海。

集中在上海的大量游资再度竟相投资保险业,保险机构猛增,呈现表面繁荣的景象,形成了民族保险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

195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由中国人民银行改为财政部领导,至此我国由国营保险公司垄断的独立保险市场初步形成。

1953年3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保险会议,会议通过了停办农业保险,整顿城市业务的决定。

但由于农村的实际需要,1954年,又在东北等地区逐步恢复农村保险业务。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了对私营保险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太平、新丰两家保险公司通过合并实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由于认识上的错误,自1958年起,国内保险业务全部停办,直至1979年才恢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979年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到1980年底,除西藏以外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恢复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各机构总数达311个。

与此同时,海外保险业务也得到很大发展,截止1990年底,我国海外保险机构已发展到60多家。

保险业也逐渐打破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格局。

1986年,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保险公司;1992年,平安保险公司由区域性保险公司改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1991年4月,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

同时,吸引了世界各地许多保险公司纷纷来华设立联络机构。

1979年成立的中国保险学会是以从事保险理论研究为宗旨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

另外,一批高等学府相继设立了保险专业。

1983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

1985年,发布了《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

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保险代理机构管理暂行条例》。

1995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周年之际,中国保监会按照承诺,宣布允许外资财产险公司经营除法定保险业务以外的全部非寿险业务,增加福州、厦门、宁波、沈阳和武汉等城市为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保险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中国保险市场也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各类保险在全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

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

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2002年的9.1倍;外资保险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9%,比2002年增加4.4个百分点。

2008年全国各地区实现保费收入97840966.41万元。

中国作为一个潜力无比巨大的对外完全开放的市场,对国际保险资本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许多国际知名的保险企业已把在中国发展业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来安排,对于中国的保险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这一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中国保险行业已步入高速发展期,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向着多元化发展,未来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前景看好。

2、投资渠道稳步拓宽2007年是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稳步拓宽的一年。

受益于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扬和投资渠道的拓宽,2007年1至11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6万亿元,收益率达10.87%,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自2007年4月保监会将保险资金入市比例从5%调高至10%后,保险机构在一、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不言而喻,保险巨头身影频现,中小险企相继加入,各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直逼上限。

当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绝不会仅仅局限于A股市场。

2007年7月,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保险机构海外投资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投资范围包括固定收益类、股票、股权等产品。

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运用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15%的自有外汇资金和人民币购汇资金,投资香港股票市场和重大股权项目。

3、保险监管水平提高加入WTO以后,我国保险监管的法制环境将产生重大变化,保险监管将更加有法可依。

与WTO规则不一致、与中国政府承诺相冲突的保险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将得到修改或废止。

同时,还将有许多反映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保险新法规面市,保险公司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惯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活动将得到法律的认可。

《保险代理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公估公司管理规定》、《保险经纪公司管理规定》等已经于2002年1月开始生效。

在监管实践方面,保险监管将进一步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依法、审慎、公平、透明和效率的监管原则。

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也将产生重大变化,从运动式、间歇式、大清理转向常规的间接监管,在继续坚持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的前提下,逐步向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方式过渡。

2006年出台的一个文件《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的综合经营能力,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公司。

我国保险业正积极探索与银行业、证券业,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保险。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促进保险业综合经营、健康、稳定的发展。

2007年中国保监会颁布了《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再保险市场中长期发展方向、目标与政策。

在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原则下,保险公司经营风险预警系统、经营信息披露制度、首席精算师登记认可制度、保险公司评级制度和保险法定会计制度将逐步建立。

同时,还将建立监管部门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新闻发布和公告制度,规范并向社会公开监管部门工作程序和审批程序,对监管部门及其人员的法律、行政与舆论监督和信访投诉制度的建设也将得到加强。

保险自律组织建设将加快,比如将在保险行业协会下设各专业委员会,如产险委员会、寿险委员会、保险中介人协会、保险精算师协会、保险会计师协会等。

三、中国保险市场若干具体问题分析中国保险市场虽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换句话讲,我国目前的保险市场是不成熟的保险市场,发育不良的保险市场。

如果我们就当前保险市场的发展进行认真地分析,就不难看出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分析并及时得到解决,势必会给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带来阻碍,影响中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市场问题1、发展不良的中国保险市场(1)从保险市场体系结构看,我国目前的保险市场体系结构还很不完善,离多元化的保险市场体系结构还有很大差距。

首先,保险市场组织结构不完善。

一方面,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

另一方面,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尚未真正形成。

我国的保险中介起源于保险代理人制度,构成我国保险中介市场且代表保险市场发展方向的保险经纪人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次,保险市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保险市场功能主要体现在转移风险、消化损失的补偿功能上,这也是指保险最原始、本质的功能。

而在事前,对投保单位(投保人)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减少社会损失的服务功能上体现还很不够。

(2)价格机制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价格的上下波动是价格机制的作用形式。

在保险市场上,保险商品的价格即费率,是影响保险供求的重要杠杆,也是保险市场竞争的重要手。

例如,在人身保险方面,因为我国各公司计算依据比较统一,所以在国内寿险产品费率竞争不很明显,但随着外国保险公司的进入,由于其技术的先进,和管理经验的丰富,其设计的寿险产品,在费率上较国内寿险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3)竞争机制方面保险竞争是保险市场的基本特征。

如果将保险业的竞争分为三个阶段,则第一阶段是费率的竞争;第二个阶段是险种和服务的竞争;第三阶段要以险种的多样性、文化品位、高素质的人才和服务的周全性来争取客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