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巧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和技巧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和技巧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它的配平有助于同学们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质。
然而,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多样,其配平方法存在一定差异,这使得同学们在学习时感到吃力。
事实上,只要我们掌握一些特殊技巧,结合有效的练习,就可以做到对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迎刃而解。
下面本文分别从以下四个部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一是配平原则;二是配平步骤;三是常见配平方法;四是特殊配平技巧。
一、配平原则——①电子守恒②电荷守恒③质量守恒①电子守恒: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的电子总数,即还原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价数。
②电荷守恒:对于离子方程式而言,电荷守恒是常第一位考察方程式是否配平的原则。
③质量守恒:依据原子个数守恒配平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
配平后的方程式须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步骤配平步骤:1)标变价2)找变化3)求总数4)配系数说明:a)“划好价”:1)C2O4H2 CH3COOH 2)NaH CaH2 NaBH4 3)BrCl BrF3 4)Fe3O4 Pb3O45)Na2S2O3FeS2Na2S X Na2S2O86)Na2O2H2O2BaO27)CrI3K2Cr2O7KCrO38)CuS Cu2S Cu3P 9)KMnO4 K2MnO4 MnO2 MnCl2。
b)配平的一般规律:i.“配系数”:用依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进行观察法。
ii.“配系数”:一般从右向左配(逆向配平法),有时也会从左向右配(正向配平法)如归中反应的配平。
iii.“求总数”:对集合原子优先配平:如HCl →Cl2 Cu3P→CuSO4 P4→H3PO4在计算得失电子最小公倍数前,应先处理好“2、3、4”。
三、常见重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正向配平法和逆向配平法1、正向配平法——从左向右配(适用于:归中反应),即在计算好最小公倍数后配系数时,先从左边氧化剂还原剂配好相应系数,再配右边氧化还原产物的系数。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整理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整理一、简介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曾经的组合,化合状态和电荷状态都会发生改变。
因此,为了描述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我们需要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二、常见的配平方法1. 配平方法一:改变系数法通过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来平衡方程式。
首先,识别氧化和还原的物质,然后根据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原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两侧添加适当的系数,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和电荷数目保持平衡。
2. 配平方法二:半反应法这种方法将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个半反应,分别处理氧化和还原的物质。
首先,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半反应写出来,以确保原子数目和电荷数目平衡。
然后,平衡半反应中的原子数目和电荷数目。
最后,根据反应的实际情况,将两个半反应合并为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 配平方法三:氧化数法利用氧化数法来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氧化数是描述物质中原子与电荷状态的指标。
通过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氧化数变化,可以确定每个原子的电荷变化。
然后,通过调整系数和电荷数目来平衡方程式。
三、注意事项在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需要遵循以下注意事项:1. 确保所有原子数目和电荷数目在方程式两侧保持平衡。
2. 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合价和电荷状态,以便正确配平方程式。
3. 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则,在调整系数和原子数目时保持平衡。
四、总结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可以通过改变系数法、半反应法和氧化数法来实现。
在进行配平时,需要注意原子数目和电荷数目的平衡,以及化合价和电荷状态的正确设置。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技巧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技巧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个物质会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会获得电子(被还原)。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明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数量,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下面是一些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和技巧:1.确定氧化态:首先要明确反应物中所有元素的氧化态(也称为氧化数)。
氧化态是元素在化合物中具有的电荷数,它可以通过周期表或氢氧化物、过氧化物等简单化合物的已知氧化态进行估计。
2.写出未配平方程式:根据实验条件和反应物的氧化态,可以写出未配平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电荷总数相等。
3.平衡非氧原子:考虑非氧原子的配平。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引入系数,使得每种原子的数量在两边相等。
4.平衡氧原子:现在考虑平衡氧原子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需要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引入水分子(H2O)来平衡氧原子。
5.平衡氢原子: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存在不平衡的氢原子,可以通过引入氯化氢(HCl)或氢氧化钠(NaOH)之类的化合物来平衡。
6.检查电荷平衡: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电荷相等,这是因为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7.检查原子数量平衡:最后,检查每种原子的数量是否平衡,确保反应方程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和技巧:考虑以下未配平方程式:Fe2O3+H2→Fe+H2O1.确定氧化态:在此方程式中,氧化态问题相对简单,因为Fe的氧化数是+3,而H的氧化数是+12.平衡非氧原子:考虑到反应物中Fe2O3有2个铁原子,生成物中Fe只有1个铁原子,可以在生成物上加2的系数,使其与反应物中的铁原子数相等。
于是方程式变为:Fe2O3+H2→2Fe+H2O3.平衡氧原子:反应物中有3个氧原子,而生成物中只有1个氧原子。
为了平衡氧原子的数量,我们可以在反应物前面加上3个水分子(H2O)。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技巧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技巧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反应中还原剂各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和氧化剂各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必须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二是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即质量守恒。
在掌握一般配平方法、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反应的不同类型和特点,选择和运用一些不同的配平方法和技巧,以提高配平的速度和准确性。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配平技巧。
1. 逆配法:部分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等宜选用此种方法配平,即先从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开始配平。
例1. (1)解析:首先确定CrCl3和Cl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2和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2)解析:首先确定Pt和N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3和2,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2. 零价法:对于不易确定元素化合价的物质(如铁、砷、碳等组成的化合物)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把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化合价看作零价,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2.?解析:首先确定Fe3C和NO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1和1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3. 变一法:假设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该元素的起始价态。
计算出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3.?解析:设Cu3P中Cu仍为+2价,则P为-6价首先确定Cu3P和H3PO4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5和6,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4. 待定系数法:一般设组成元素较多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设为a、b、c……,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列等式求解,若化学计量数为分数,应化为整数。
此法适用于一切氧化还原反应,主要用于变价元素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复杂氧化还原反应。
高三化学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技巧

高三复习专题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一直是中学化学的难点之一,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更使许多学生感到困惑;在中学阶段,教材及其它辅导资料都着重介绍了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这里着重介绍如何从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出发运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些价态处理技巧;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得失电子守恒二、配平原则⒈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即; ⒉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即电子守恒; ⒊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值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值相等;三、配平方法:化合价升降法电子得失法四、配平步骤⒈标变价:写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⒉列变化: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值;⒊求总数:使化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最小公倍数;⒋配系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找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再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⒌查守恒: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质量守恒”和“电荷 例1:C+HNO 3——CO 2↑+NO 2↑+H 2O例2:NH 3+O 2——NO+H 2O例3:H 2S+HNO 3——H 2SO 4+NO 2+H 2O五、配平技法:1、全变左边配:某元素化合价完全变化,先配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系数①KNO 3+FeCl 2+HCl ——KCl+FeCl 3+NO↑+H 2O②Pt+HNO 3+HCl ——H 2PtCl 4+NO 2↑+H 2O2、部分变两边配:某元素化合部分变,含该元素的物质先配生成物;①Mg+HNO 3——MgNO 32+NH 4NO 3+H 2O②KMnO 4+HCl ——MnCl 2+Cl 2↑+KCl+H 2O3、自变右边配: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歧化反应先配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①NO 2+H 2O ——HNO 3+NO②Cl 2+NaOH ——NaCl+NaClO 3+H 2O③AgNO 3——Ag+NO 2↑+O 2↑4、多变整体配:某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同时升高或同时降低时,将这种物质当作一个整体来计算化合价变化数例4:FeS 2+O 2——Fe 2O 3+SO 2①Cu 2S+HNO 3——CuNO 32+NO↑+H 2SO 4+H 2O②P 4+CuSO 4+H 2O ——Cu 3P+H 3PO 4+H 2SO 45、离子方程式的配平可利用电荷守恒进行配平①CrOH 4-+OH -+ClO -——CrO 42-+Cl -+H 2O②MnO 4-+Cl -+H +——Mn 2++Cl 2↑+H 2O③ MnO 4-+H 2O 2+H +——Mn 2++O 2↑+H 2O课后练习① KI+KMnO 4+H 2SO 4——I 2+K 2SO 4+MnSO 4+H 2O② As 2S 3+H 2O 2+——NH 42AsO 4+NH 42SO 4+H 2O③ Fe 2O 3+KClO 3+KOH ——K 2FeO 4+KCl+H 2O④ MnO 4—+Cl -+H +——Mn 2++Cl 2↑+H 2O⑤ FeS+HNO 3——FeNO 33+H 2SO 4+NO↑+H 2O⑥ K 2Cr 2O 4+SO 2+H 2SO 4——Cr 2SO 43+K 2SO 4+H 2O⑦ P+HClO 3+H 2O ——HCl+H 3PO 4⑧ BrO 3-+Br -+ ______——Br 2+H 2O⑨ Cr 2OH 4+ClO -+OH -——CrO 42-+Cl -+H 2O⑩CrI3+Cl2+ ______——K2CrO4+KIO4+KCl+H2O。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化学中重要的一步,它可以使得化学反应方程式符合守恒原理,即化学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同的。
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有多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方法。
一、半反应法半反应法是氧化还原反应中最常用的配平方法。
它基于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生/失去的电子数目相等原理,将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按照氧化和还原两个方向进行配平,并在两个方向上达到电子数目相等,最终得到平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例如,下面是钾过氧化物和硫酸的氧化还原反应:K2O2 + H2SO4 → K2SO4 + H2O2首先,将反应中涉及到的原子离子的氧化态列出:K2O2:K+1 O-1(较稳定的离子态是O-1)H2SO4:H+1 S+6 O-2可以发现,反应中涉及到的氧化态种类有两种,即O-1和O-2。
因此,我们需要先将两个离子态配平,使得它们之间的氧化态相同。
首先考虑氧化的部分,也就是钾过氧化物与硫酸之间的反应。
考虑通过添加一些电子使得反应中的氧化态达到平衡,即:这样,氧化的部分中涉及到的氧化态已经平衡了,但是电荷并不相等。
为了使得电子数也相等,我们在两个反应物的左右分别乘以对方所产生的电子数,即:最终,通过半反应法我们得到了平衡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二、氧化数法氧化数法也是一种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它是通过对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原子离子的氧化态进行修改来实现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目的。
具体来说,它可以通过修改原子离子的氧化态来平衡相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符合守恒原理。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 Cu + HNO3 → Cu(NO3)2 + NO 中,我们可以通过修改Cu 和NO 的氧化态来平衡两边的反应物和生成物:Cu:0 → +2HNO3:+5 → NO:+2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 4H2O这种方法在反应物和生成物氧化态种类较多时,效果较明显,但需要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阶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学好这一部分知识十分重要。
一、配平原则(1)电子守恒: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2)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3)电荷守恒:离子反应前后,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二、配平步骤(1)标变价:标明反应前后变价元素的化合价(2)列得失:列出化合价的变化值(3)求总数:通过求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总值相等(4)配系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5)查守恒:检查质量与电荷、电子是否分别守恒三、配平技巧(1)逆向配平法:若氧化剂(或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只有部分改变,或某物质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可用逆向配平法,即选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为基准物来配平(一般从反应物很难配平时,可选用逆向配平法)。
此处我们使用P4和CuSO4的反应作为例子:该反应的氧化剂是P4、CuSO4,还原剂是P4,以反应物作基准求得失电子数比较困难,但是氧化产物只有H3PO4、还原产物只有Cu3P,所以以H3PO4和Cu3P作基准物容易求得失电子数。
Cu3P中Cu为﹢1价,P为﹣3价,由P4、CuSO4生成Cu3P,化合价总的降低6;由P4生成H3PO4,化合价升高5,则Cu3P与H3PO4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6,再根据原子守恒配平,该反应方程式为:因此各物质前的系数需再乘以4,最终结果为:(2)双向配平法:当遇到一种物质中的变价元素未完全发生变价时,可以进行双向配平。
此处我们使用Cu2S和HNO3的反应作为例子:Cu2S中Cu为﹢1价,S为﹣2价,生成物中Cu为﹢2价,S为﹢6价,化合价总的升高10;由HNO3生成NO,化合价降低3。
因HNO3中N元素未全部得电子,以Cu2S和HNO3为基准求得的系数不是最终的系数,此时应以Cu2S与NO为基准,则Cu2S与N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0,再根据原子守恒配平,该反应方程式为(3)巧令化合价法:无法用常规方法确定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时,先令其均为零价或其他常见的化合价(总的化合价之和为微粒所带电荷数),然后根据化合价升降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它涉及到电子的转移和氧化态的改变。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些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另一些原子获得电子而被还原。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来说,配平方程式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平衡的方程式才能准确地描述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的比例关系。
本文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Cu + HNO3 → Cu(NO3)2 + NO2 + H2O在这个反应中,铜原子的氧化态从0增加到+2,而硝酸根离子中的氮的氧化态从+5减少到+4。
2. 使用氧化数法配平方程式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种常用方法是氧化数法。
氧化数法是通过确定反应中各物质中原子的氧化态变化来进行配平。
需要确定反应中各原子的氧化态,然后根据氧化态的变化来平衡反应方程式。
以下面的反应为例:Fe + HCl → FeCl2 + H2首先需要确定反应中Fe和Cl的氧化态。
在本反应中,Cl的氧化态为-1,而Fe的氧化态为0。
根据氧化数法,我们可以得出Cl在反应中氧化态变化为-1 → +2,而Fe的氧化态变化为0 → +2。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地配平此反应的方程式:首先需要将这个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反应:Cr2O7^2- → Cr3+还原反应:Fe2+ → Fe3+接下来,需要通过添加适当的水分子和氢氧根离子来平衡氧原子和氢原子。
需要通过添加适当的电子来进行电荷平衡。
最后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结合起来,得到平衡的反应方程式:4. 注意事项在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规则和技巧。
需要根据实验中的条件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反应中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或溶液),以便正确地配平方程式。
需要注意物质的电荷平衡,确保反应前后电荷的平衡。
需要特别小心处理涉及到氧化态变化较大的物质,以确保配平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化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掌握氧化数法和半反应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化学反应中。
氧化还原反应怎么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怎么配平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方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按照配平原则配平。
由于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存在着电子的转移,因此元素的化合价必然有升有降,把化合价能升高的元素或含该元素的物质称还原剂,反之称为氧化剂。
配平的步骤包括从左向右配,标变价、找变化、求总数、配系数。
氧化还原反应怎么配平1、顺配法先从氧化剂或还原剂入手配平,即从方程式的左端开始配平。
该方法适于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元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中某一物质即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的一类反应。
2、逆配法对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歧化反应和同一物质中不同种元素间的反应)采用逆向配平。
3、双向配平法若氧化剂(或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只有部分发生变化,配平要从还原剂、还原产物(或氧化剂、氧化产物)着手配起,即从方程式的两端进行配平。
4、零价法此法适于某一反应物中几种元素在反应物中化合价都上升(或下降)的反应,以及一些不常见的化合物参加反应且较难确定该化合物中有关元素化合价的反应,在配平过程中可把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人为地视为零价。
氧化还原反应如何判别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根据反应是否有氧化数的升降,或者是否有电子得失与转移判断。
如果这两者有冲突,则以前者为准,例如反应,虽然反应有电子对偏移,但由于IUPAC规定中,单质氧化数为0,所以这个反应并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通常以碳的氧化数是否发生变化为依据:碳的氧化数上升,则此反应为氧化反应;碳的氧化数下降,则此反应为还原反应。
由于在绝大多数有机物中,氢总呈现正价态,氧总呈现负价态,因此一般又将有机物得氢失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得氧失氢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有哪些1、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2、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3、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4、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高温3Fe+2CO2↑;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7、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高温3Fe+4CO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巧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巧一、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变的反应,一般从反应物着手配平。
如:Pt+HNO3+HCl—H2PtCl6+NO↑+H2O分析:还原剂Pt和氧化剂HNO3中N的化合价全变,可从反应物着手,先用观察法或最小公倍数法确定Pt和HNO3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和4之后,再用观察法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得到: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二、自变右边配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同一物质中同种元素变价和不同种元素变价两种情况。
即同一物质的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一般从生成物着手较好。
如:(NH4)2PtCl6__Pt+NH4Cl+HCl↑+N2↑分析:该反应是(NH4)2PtCl6中N与Pt之间发生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从生成物着手,先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Pt和N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和2,再用观察法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得:3(NH4)2PtCl6==3Pt+2NH4Cl+16HCl↑+2N2↑三、部分变两边配如:Zn+HNO3——Zn(NO3)2+NH4NO3+H2O分析:该反应中HNO3部分被还原,其化学计量数应为变与不变之和。
对于这类部分氧化还原反应,宜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着手,先确定Zn和NH4NO3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4和1,再用观察法配平Zn(NO3)2、HNO3、H2O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4、10、3。
四、多变要整体配如:Cu2S+HNO3——Cu(NO3)2+NO↑+H2SO4+H2O分析:Cu2S中的Cu和S同时失去电子,应从反应物着手,把Cu2S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
确定了Cu2S和NO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和10之后,再用观察法确定H2SO4、Cu(NO3)2、HNO3、H2O 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3、6、22、8。
五、有机氧化还原反应用整体总价法配如:K2Cr2O7+H2C2O4+H2SO4——K2SO4+Cr2(SO4)3+CO2↑+H2O分析:有机物中元素化合价可依H显+1价,O显-2价,根据化合价规则把H2C2O4中[C2]化合价总值记为[C2]+6。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技巧

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种配平技巧一、待定系数法此法主要用于有两种反应物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它的主要步骤是:先设其中一种反应物的计量数为1,另一种反应物的计量数为x,然后根据相关元素的守恒确定生成物的计量数,再根据另外一种元素的守恒求出x,如:Zn+HNO3(极稀)-Zn(NO3)2+N2O+H2 O先设Zn前面的计量数为1,HNO3前面的计量数为x,根据Zn的质量守恒,得出Zn(NO3)2前面的计量数为1,根据N守恒,得出N2O的计量数为(x-2)/2,根据H守恒得出H2O的计量数为x/2,即:1Zn+xHNO3=1Zn(NO3)2+(x-2)/2 N2O+(x/2)H2O最后根据O守恒有:3x=6+(x-2)/2+x/2,解得:x=5/2,代入化学方程式得:Zn+5/2 HNO3=Zn(NO3)2+1/4N2O+5/4 H2O两边同时乘以4得:4Zn+10HNO3=4Zn(NO3)2+N2O+5H2O二、整体法此法主要适用于一种物质中有多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可把这种物质看成一个整体标出化合价的升降数,再配平。
如:FeS2+O2——Fe2O2+SO2在该反应中的反应物FeS2中的Fe和S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升高,即:Fe从+2价升高到+3价的同时,S的化合价从表面上看由-1价升高到+4价,所以在配平时,我们应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升高的总价数为:1+5×2=11,然后根据O从0价降到-2价,降低价数2×2=4,得出化合价升降价总数为44,所以FeS2前面配4,O2前面配11,Fe2O3前面配2,SO2前面配8。
即:4 FeS2+11O2=2 Fe2O3+8SO2三、平均化合价法此法主要适用于一种反应物中一种元素的原子显不同的价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这种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给予平均标价,然后再配平,如:Fe3O4+C——Fe+CO2根据Fe3O4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求出Fe的平均化合价为+8/3价,然后得出Fe的降价总数为:8/3×3=8,而C的升价总数为4×1=4,从而得出升降价总数为8,所以Fe3O4的前面配1,C的前面配2 ,Fe的前面配3,CO2的前面配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技巧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和几种特殊的配平技巧配平原则⒈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⒉电子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
⒊化合价变化守恒: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值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值相等。
配平步骤⒈标变价: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⒉列变化: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值。
⒊求总数:使化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⒋配系数:观察,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把单线改成等号。
⒌查守恒: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例 C + 4 HNO3(浓)= 4 NO2+ CO2+ 2 H2O例KMnO4+ H2S + H2SO4——K2SO4+2MnSO4+ S + H2O分析:H2SO4为酸性介质,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变。
KMnO4为氧化剂化合价降低“5”,H2S化合价升高“2”。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10”。
由此可知,KMnO4中氧全部转化为水,共8个氧原子,生成8个水分子,需16个氢原子,所以H2SO4系数为“3”。
2KMnO4+ 5H2S + 3H2SO4=K2SO4+2MnSO4+ 5S + 8H2O方法总结1 待定系数法(通用方法)将各物质的系数分别设为不同未知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配平。
2 一些简易方法小结(1)最小公倍数法适合常见的、难度不大的化学方程式。
例KClO3→KCl+O2↑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左边是3,则最小公倍数为6,因此KClO3前系数应配2,O2前配3,式子变为:2KClO3→KCl+3O2↑,由于左边钾原子和氯原子数变为2个,则KCl前应配系数2,短线改为等号,标明条件即:2KClO3==2KCl+3O2↑(2)奇偶配平法适用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
例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平从先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
O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和技巧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和技巧1、逆向配平法即选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为基准物【例】配平方程式:K 2Cr 2O 7+ HCl(浓)→ KCl + CrCl 3+ Cl 2↑+ H 2O 解析:Cr 由+6价降到+3价(降3⨯2),Cl 由-1升到0价(注意氯气有2个氯原子)所以看成是(升2⨯3)因此可得K 2Cr 2O 7+ HCl(浓)→ KCl + 2CrCl 3+ 3Cl 2↑+ H 2O (先确定CrCl 3和Cl 2的化学计量数,然后用观察法配平)答案:K 2Cr 2O 7+ 14 HCl(浓)→ 2KCl + 2CrCl 3+ 3Cl 2↑+ 7 H 2O对应练习:练1. KMnO 4+ HCl → KCl+ MnCl 2+ Cl 2↑+ H 2O 练2. Mn 2++ BiO 3-+ H + → MnO 4-+ Bi 3++ H 2O 答案:1题 2、16、2、2、5、8 2题 2、5、14、2、5、72、设“1”配平法设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一般选用组成元素较多的物质作基准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余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根据原子守恒原理列方程求得。
【例】配平方程式:P 4O+ Cl 2→ POCl 3+ P 2Cl 6解析:可令P 4O 、Cl 2前的系数分别为1和x ,则1P 4O+ x Cl 2→ 1 POCl 3+ 23 P 2Cl 6 由Cl 原子守恒得2x=3+23⨯6,解得x=6 答案:2P 4O+ 12Cl 2→ 2POCl 3+ 3P 2Cl 6对应练习:练1. KClO3+ HCl(浓)→ KCl+ Cl2↑+ H2O练2. Na2Cr2O7+ KI+ HCl→ CrCl3+ NaCl+ KCl+ I2+ H2O答案:1题1、6、1、3、3(设KClO3为“1”,KCl便可得出是1,H2O为3,其次HCl为6,最后Cl2为3)也可用得失电子数看,KClO3中的Cl由+5价降到0价,降5⨯1,HCl中的Cl由-1价升到0价,升1⨯5,所以一共6个Cl-,可得Cl2前系数为3,再得HCl前为6,最后看H2O。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技巧.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和技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一直是中学化学的难点之一,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更使许多学生感到困惑。
在中学阶段,教材及其它辅导资料都着重介绍了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但学生在运用此方法进行配平时容易出错;原因在于氧化还原反应繁杂多样,各有其特点,本文着重介绍如何从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出发运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些价态处理技巧。
配平原则⒈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即质量守恒。
⒉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即电子守恒。
⒊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值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值相等。
配平步骤⒈标变价: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⒉列变化: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值。
⒊求总数:使化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⒋配系数: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⒌查守恒: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配平方法1.零价法用法:先令无法用常规方法确定化合价的物质中各元素均为零价,然后计算出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值,并使元素化合价升降值相等,最后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1:试配平 Fe3C + HNO3 - Fe(NO3 3 + NO2 + CO2 + H2O 。
分析:复杂物质Fe 3C 按常规化合价分析无法确定其中Fe 和C 的具体化合价,此时可令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化合价均为零价,再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
Fe 3C → Fe(NO3 3 和 CO2 整体升高13价,HNO 3 → NO2 下降13价(除了Fe 、C 以外,只有N 变价)。
易得 Fe3C + 22HNO3 = 3Fe(NO3 3 + 13NO2+ CO2 + 11H2O 。
2.平均标价法用法:当同一反应物中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出现两次且价态不同时,可将它们同等对待,即假定它们的化合价相同,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予以平均标价,若方程式出现双原子分子时,有关原子个数要扩大2倍。
高中化学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巧解析

高中化学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巧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巧基本原理: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降低总数)1.逆向配平适用于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的反应和分解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即配平过程中先确定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然后再确定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举例,如下图:2.缺项配平对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所缺的物质往往是酸,碱或者水,如果是离子方程式,所缺物质往往是氢离子(H+),氢氧根离子(OH-)或者水。
可以根据原子守恒先写出所缺物质,再用其他守恒法配平。
如果无法确定所缺物质,可先依据元素化合价的升降相等原则将已知的物质配平,然后再根据原子守恒确定所缺物质的化学式及计量数。
举例,如下图:具体配平过程为:3.整体配平如果反应物中某物质各元素化合价同时升高或者同时降低,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找出化合价升降总数,再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进行配平。
举例如下图:具体配平过程:Cu2S中S和Cu的化合价均升高,HNO3中的N化合价降低。
将Cu,S视为一个整体,整体化合价升高数目为10,而HNO3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了3,最小公倍数为30,可确定Cu2S的计量数为3,同时确定硝酸铜的计量数为6,此时还不能确定HNO3的计量数,因为HNO3里的N元素只是部分降低了,根据降低的最小公倍数为30,可确定NO的计量数为10,从而确定HNO3的计量数为22,进而确定H2O的计量数为8.解析完毕。
学生对这些知识总是容易混淆,掌握不了,专门整理出来,方便学生记忆,使用。
希望更多的同学能用上,大家觉得有问题的地方,请及时评论指出,觉得不错的,也请评论,点赞,转发,收藏,留下您的足迹。
您的评论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巧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巧
基本原理: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降低总数)
1.逆向配平
适用于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的反应和分解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即配平过程中先确定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然后再确定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举例,如下图:
2.缺项配平
对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所缺的物质往往是酸,碱或者水,如果是离子方程式,所缺物质往往是氢离子(H+),氢氧根离子(OH-)或者水。
可以根据原子守恒先写出所缺物质,再用其他守恒法配平。
如果无法确定所缺物质,可先依据元素化合价的升降相等原则将已知的物质配平,然后再根据原子守恒确定所缺物质的化学式及计量数。
举例,如下图:
具体配平过程为:
3.整体配平
如果反应物中某物质各元素化合价同时升高或者同时降低,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找出化合价升降总数,再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进行配平。
举例如下图:
具体配平过程:
Cu2S中S和Cu的化合价均升高,HNO3中的N化合价降低。
将Cu,S视为一个整体,整体化合价升高数目为10,而HNO3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了3,最小公倍数为30,可确定Cu2S的计量数为3,同时确定硝酸铜的计量数为6,此时还不能确定HNO3的计量数,因为HNO3里的N元素只是部分降低了,根据降低的最小公倍数为30,可确定NO的计量数为10,从而确定HNO3的计量数为22,进而确定H2O的计量数为8.
解析完毕。
学生对这些知识总是容易混淆,掌握不了,专门整理出来,方便学生记忆,使用。
希望更多的同学能用上,大家觉得有问题的地方,请及时评论指出,觉得不错的,也请评论,点赞,转发,收藏,留下您的足迹。
您的评论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