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导学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下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学案
1.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 )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 )。作品有:《 》《文木山房诗说》等。
2.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 )小说,全书共( )回。
3. 整书开首以( )“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学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 题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课时
1课时
1、温习课标
总体目标: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7-9年段的目标: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主要故事内容,把握典型人物的形象特征。
2.学习《儒林外史》的多样化的讽刺手法。
3.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三、课堂教学
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家。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儒林外史》等。
相关情节
腐儒的典型
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老童声周进哭贡院;中举人范进痰迷心
汤奉、王惠
作威作福、贪婪蛮横
王惠的板子;王慧升官当和尚
八股迷的典型
马二先生、鲁编修
最虔诚的八股制艺信徒,迂腐
马二先生遇神仙
正面典型
王冕、杜少卿
王冕学画;杜少卿平居豪举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儒林外史》一、直接导入同学们,名著阅读一直是大家的薄弱点,本节课我们针对《儒林外史》做一个专项学习。
二、教学目标1.积累《儒林外史》相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文章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结合文章情节,分析典型人物性格特征。
四、走近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著有《文木山房诗说》。
《儒林外史》是一部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反映了封建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
四、典型人物1.正面的典型(这类人物是作者心目中非常值得尊敬的“真儒”,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文士和理想人格的追求,寄托了他改造社会的理想。
)A.王冕①十岁时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
②躲避权贵,远走山东。
③用卖画得来的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
④避免入仕,最后归隐会稽山。
⑤指出八股取士的弊端,预言一代文人有厄。
B.杜少卿①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精心伺候。
②自身没钱的情况下,仍然让杨裁缝把自己新做的一箱衣服抬走当了,给他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③在知县得意时拒不拜见,知县丢官没有房子可住时,腾出房子让知县搬来住。
④家中没有银子时,让管家卖地,大方资助他人。
⑥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与迟衡山朋友议礼,赞美沈琼枝的反抗行为。
⑤淡泊功名,朝廷征辟时,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
2.儒生的典型(腐儒:通过对周进、范进中举前后的悲喜描写,揭示科举制度对人精神的摧残。
)A.周进①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依靠在村子私塾里教书糊口。
学生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进的嘲弄和冷遇。
②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让他悲伤得要寻死,一头撞到号板上,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名著复习之《儒林外史》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学、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儒林外史》,学生应对整本书的人物、情节、环境等核心要素进行提炼和梳理,形成对作品整体结构的清晰认识。
2.学会分析小说中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变化及其社会背景,理解人物在故事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体会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时代价值。
(教学重点)3.理解讽刺手法,深入理解作品的讽刺艺术,体会吴敬梓如何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丑恶现象;分类归纳总结考试设题类型及答题策略。
(教学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构建动场“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情境:学校将开展“人生百态,士林讽刺”为主题的读书月活动,全班将向下一届同学推介名著《儒林外史》,所以组织全班同学重读《儒林外史》,共同收集整理材料。
【设计意图】引入《儒林外史》复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学习1.名著知识回顾【作者简介】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自号“秦淮寓客”“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作品简介】全书共五十六回,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教学目标1.通过前置学习,阅读名著的序言、目录,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书名。
2.通过读回目,猜情节,初步梳理故事内容。
3.通过聚焦品读“范进中举”前后变化的文段,初步探究作品的主题,感受作品的讽刺、白描手法,为整本书阅读奠基。
教学重难点通过聚焦品读“范进中举”前后变化的文段,初步探究作品的主题,感受作品的讽刺、白描手法,为整本书阅读奠基。
教学过程前置作业:1. 读《儒林外史》序言,了解吴敬梓的生平经历,思考:作者的经历与《儒林外史》的成书有何关联?2. 读回目,结合回目,理解书名“儒林外史”。
3.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得出探究结论。
非连续性文本探究,写出探究结论。
材料一:《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材料二:儒林外史邮票,是一款为纪念吴敬梓诞辰310周年的纪念邮票。
材料三:如果有什么准备写小说的年轻人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那我就推荐《儒林外史》——矛盾材料四: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我的结论:教学流程激趣导入:同学们,昨天大家自主阅读了四则材料,并得出了自己的探究结论,老师找到了一条点赞数最多的回复,请这位同学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他对材料的解读。
明确:《儒林外史》这本名著从成书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这本书的阅读和研究价值依然不减,并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这本书到底有什么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一)初读回目,解书名同学们,课前大家已经初读了《儒林外史》的回目,请结合回目谈谈你对“儒林外史”中“儒林”二字的理解。
1. 人物称呼有什么特点?“秀才”“童生”等称呼都与古代科举考试有关,“学道”“翰林”“少卿”等都与古代官职有关,且都是文官,古人崇尚“学而优则仕”,这些官职也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设计
⼈教部编版语⽂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设计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教学⽬标:1、了解有关吴敬梓的⽂学常识;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说的思想内容;3、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典型⼈物形象特征;4、学习⼩说⼤胆夸张,细致描摹,⾟辣讽刺的艺术⼿法;5、领会⼋股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知识分⼦的毒害。
教学过程:⼀、课前热⾝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纷纷进来,也有⼩的,也有⽼的,仪表端正的,獐头⿏⽬的,⾐冠齐楚的,褴褛破烂的。
最后点进⼀个童⽣来,⾯黄肌瘦,花⽩胡须,头上戴⼀顶破毡帽。
⼴东虽是⽓候温暖,这时已是⼗⼆⽉上旬;那童⽣还穿著⿇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下去归号。
周学道看在⼼⾥,封门进去。
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只见那穿⿇布的童⽣上来交卷,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扯破了⼏块。
周学道看看⾃⼰⾝上,绯袍锦带,何等辉煌?因翻⼀翻点名册,问那童⽣道:“你就是A?”A跪下道:“童⽣就是”。
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A道:“童⽣册上写的是三⼗岁,童⽣实年五⼗四岁。
”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A道:“童⽣⼆⼗岁应考,到今考过⼆⼗余次。
”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A道:“总因童⽣⽂字荒谬,所以各位⼤⽼爷不曾赏取。
”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
你且出去,卷⼦待本道细看。
”A磕头下去了。
思考:1.⽂中的A是谁?他已经五⼗四岁了,为什么还叫“童⽣”?“童⽣”的称呼与年龄⽆关,清⼈为了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叫儒⽣或童⽣。
2.⽂中划线句是什么描写?写出了⼈物什么特点?外貌穷困潦倒,凄凉可怜3.A考了⼆⼗余次未考中,还在继续考,是什么促使他如此热衷于科举?只有通过科举才可以改变⾃⼰的⽣活境况、社会地位。
⼆、⾛近作者吴敬梓(1701-1754年 ),字敏轩,号粒民,清朝最伟⼤的⼩说家之⼀。
汉族,安徽全椒⼈。
18岁考取秀才,23、26、29岁三次科考⽽不中。
36岁因对科举⽣厌,拒绝参加科考。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生
骨髓的人物,
)
相关情节
▼屡次不第,以编选“高考优秀作文”为生,经济并不宽裕。他喜欢 吃肉,食量惊人,却时常没钱去吃那些好吃的,只能过过眼瘾。 ▼他在杭州偶遇匡超人,得知匡超人爱学习并且有孝心,于是慷慨 解囊,资助匡超人的回家路费,还贴心地送他十两银子奉养父母, 还送了他一件旧棉袄,一双鞋,且给以营生的资本。 ▼偶然遇上蘧(qú )公孙,为感一饭之恩,竟然把自己仅有一点银 两拿出来,替蘧公孙消灾解难。 ▼得知骗子洪憨仙不过是欺骗他利用他,他也心存 厚道,不仅出钱帮助料理了丧事,还赠送盘缠给 他的子侄。
2、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
他反对多妻制。称赞沈琼枝蔑视富贵豪华、不畏权势、不肯供人 玩弄的反抗精神,是“希奇的客”。他说:“盐商富贵奢华,多少 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这就可敬极了。”杜少卿 不顾封建社会礼法的束缚,以平等身份对待妻子,反对约束妇女的 “三从四德”,反对纳妾。他敢于在封建社会窒息的时代拉着妻子 的手游山饮酒。
家境: 出身贫寒
王
典型事件:
冕
1、辍学放牛。
2、湖边画荷。
3、拒赴官约。
4、指陈八股之弊。
5、躲官会稽山。
王冕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辍学给人放牛。东家给的 点心钱,她都赞着来买书读。后来,再放牛之际,靠自学 画得一手好荷花。靠这门手艺,王冕卖画赚钱补贴家用, 孝敬父母。王冕天性聪明,不满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 知地理,学贯古今。但也性格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 功名。知县开请,王冕也不赴约;朝廷征聘王冕 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
3、讲求孝道
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在封建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以及君臣父子、忠孝节义的思想观念下,敢于挑战封建权威的离经 叛道的勇士。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儒林外史》教案●教材分析:《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也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
作者吴敬梓通过各式各样的讽刺手法,将中国的社会风俗面貌生动地呈现在众人面前,深入地揭露了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与堕落。
但可贵的是吴敬梓进步的妇女观。
当文学不再是男性的世界,妇女不再是文学的点缀, 她们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 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
吴敬梓等一批思想觉悟的作家开始在作品中以尊重事实的观念出发进行创作, 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
他在《儒林外史》中明确表达了男女平等、重情守义的观念, 确实是一大进步。
●学情分析:这一本书本来是初三的内容,但是这边学校的安排是初二学习。
那么初二的学生对讽刺小说比较陌生,只是记住了讽刺手法的概念,却没有深刻理解。
再加上这本书人物众多,人物之间联系不大,阅读兴趣不高。
针对这种情况,我打算以《儒林外史》的一个人物为例,带领学生学习讽刺手法。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儒林外史》的大致内容,激发学生对本书的阅读兴趣。
2.探究小说的讽刺艺术,掌握矛盾、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通过分析鉴赏文本片段,领会典型人物形象,体悟作者对科举时代社会生活的批判,对理想人格、理想社会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1.探究小说的讽刺艺术,掌握矛盾、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通过分析鉴赏文本片段,领会典型人物形象,体悟作者对科举时代社会生活的批判,对理想人格、理想社会的追求。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说“儒林外史”1.问:儒林外史同学们已经读了很长时间,看到书名,你有什么疑问?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
外史: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
是儒林的一些为正史官所不载的面相。
正史:正史由官府主持编写,可以考证。
野史,没有人知道它是真是假,一般靠百姓流传下来,没有书可以考证。
简单地讲,野史所说之事,是否真实在历史上发生,还待定,很有可能是杜撰的。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与吴敬梓有关的文学常识。
2.阅读《儒林外史》,了解全书“众多文人逸闻趣事连缀而成”的回环式结构特点。
3.深度理解阅读,结合第一回了解本书创作主旨,分析王冕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阅读《儒林外史》,了解全书“众多文人逸闻趣事连缀而成”的回环式结构特点。
2.深度理解阅读,结合第一回了解本书创作主旨,分析王冕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深度理解阅读,结合第一回了解本书创作主旨,分析王冕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教师提问:依据所展示的图片或描述,你能猜出是《儒林外史》中的哪个故事情节吗?1.严监生生死前伸出两个指头。
2.范进中举后喜极而泣,发疯的模样。
过渡:《儒林外史》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与另一部伟大的作品《三国演义》相比,它的读者相对较少。
为什么呢?鲁迅先生是这样为它打抱不平的:《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像不永久,也不伟大了。
伟大也要有人懂。
——《且介亭杂文》鲁迅先生所说的“作者的手段”可能指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
这部作品伟大的原因有许多。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将读“懂”《儒林外史》的伟大,掌握讽刺类作品的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勾连原著,培养学生审视书籍价值的意识和选择书中阅读侧重点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教师提问:同学们,你对吴敬梓的生平了解多少?能说说吗?提示:可从作者姓名、身份、生平、作品等方面来介绍。
学生可以回顾九年级上学期学过的《范进中举》,回忆与吴敬梓相关的文学常识。
明确: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汉族,安徽省全椒人。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素养目标品读中华文学精品,感受讽刺作品的特点。
【学习任务】1.了解吴敬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了解《儒林外史》的写作背景。
2.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领会作品主题,分析典型人物形象。
3.进行专题探究,探究作品大胆夸张、细致描摹、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
◎重点: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欣赏并品味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情境预设对于《儒林外史》,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上学期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
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
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今天,让我们走进《儒林外史》,去感受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媒体使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儒林外史》的宣传片或精彩片花。
·导学建议·通过《儒林外史》中的经典故事引入《儒林外史》,再顺势导入名著。
【预习导学】让我们运用平时的阅读积累填写下面关于《儒林外史》的基础知识。
1.作品名片。
作者:成书时期:叙述体式:故事背景:历史地位:篇幅:主要人物:2.《儒林外史》中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
【答案】1.吴敬梓清代乾隆时期章回体封建的科举制度是一部以封建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共56回范进、周进、汤奉、王惠等2.杜少卿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知人物,讲故事。
·媒体使用·多媒体播放《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参照相关影视作品的剧照。
·导学建议·可以“分门别类”,在选择人物形象的时候,应注意人物要具有典型性,尽可能给出一些简介。
1.猜人物(1)关键信息:南昌太守,典型贪官,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一到任就定做了一把头号库戥。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儒林外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3. 欣赏并品味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二、教学重难点1.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在九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过一篇课文《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的故事选自一部长篇小说,就是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
胡适把它和《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视为“吾国第一流小说”,大文豪鲁迅最推崇中国两部古典小说,一部就是《红楼梦》,另一部就是这部作品,这部作品就是《儒林外史》,可见他的价值之高,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这部作品。2.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3.故事背景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及乾隆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内部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民间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严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牢笼士人、统治思想。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风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即“儒者之林”,指学术界。
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有所区别。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说课稿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说课稿一、前言作为九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难免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因此我选择了《儒林外史》这本书作为本单元的导读。
在教学中,我会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课堂讲解、阅读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部名著的文化内涵,并且能够通过这部书,感受到古代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首先,我会通过讲解作品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儒林外史》的创作背景,以及它对古代中国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这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作者介绍及作品特点•古代文化大背景,如明朝的历史背景、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等•以及《儒林外史》对古代文学和思想的影响,比如它被誉为“清代第一大小说”通过这部分讲解,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它在整个文学时代的地位,为后续的阅读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2. 角色人物第二个环节,我会着重介绍作品中的各个角色人物。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通过对人物性格、行动以及心理变化的把握,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更加接近作者的创作目的。
这个环节将包括:•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手法、特点等•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贾仙、龚自珍、余信等•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及互动关系的分析通过这部分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各个角色的含义和重要性,体会到作者对人类灵魂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揭示。
3. 阅读分析最后一个环节,我会通过深入的阅读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和理解全文的意义和作用。
在这个环节,我会介绍以下内容:•故事情节的主线和分支•笔者的叙述、描写特点、表现手法等•各种主题的探讨,如对文化、宗教、政治、人性等的思考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整个文本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同时,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作者的看法和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这也有助于对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会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儒林外史》这部作品。
1. 课前导读在上课前,我会让学生先自行阅读一部分内容,然后给出一系列问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初步理解。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学生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儒林外史》“众多文人逸闻趣事连缀而成”之结构,理解当时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2.了解儒林人物、赏析讽刺笔法。
3.参阅相关资料,理解小说主旨,联系现实体会作品的批判精神和力量。
【重难点】1.梳理重要人物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对重要人物进行分类。
2.结合具体语段品味作品叙事艺术,欣赏讽刺笔法。
【学习过程】1.作家作品吴敬梓(1701年~1754年),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又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代表作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带有开创意义的杰作,奠定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基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2.借助阅读卡,用4周时间完成《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每天阅读30分钟左右)。
《儒林外史》阅读卡活动一:回顾全书知架构回顾全书,借助阅读卡中“回目主要出场人物”一栏,想一想:本书在结构上(人物安排)与一般小说(如《水浒传》)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活动二:了解儒林人物、赏析讽刺笔法1.分析书中人物性格特点,给书中人物进行分类。
在小说中,作者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中国18世纪的文人风俗画,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儒林人物形象。
有作者抨击的人物,也有作者心中理想的文人形象。
小组合作探究,对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进行分类。
根据书中的情节分析书中人物性格特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探究结果。
(分类提示:1.作者抨击的反面人物如腐儒、贪官、势利小人等。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语文九下《儒林外史》名著导读——讽刺作品阅读1.了解《儒林外史》相关文学常识,了解作品中的人物故事;2.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3.了解小说的讽刺艺术与主旨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通过对比,大胆夸张,细致描摹,达到的讽刺效果,掌握讽刺小说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任务:试着初读《儒林外史》,写下自己对于书中人物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要来上一节名著导读课,这本名著叫——《儒林外史》。
首先来看书中几幅插图,看看你能不能复述相关故事情节(了解基本学情,学生对于小说内容的了解程度)学生回答。
师:对于主要人物清楚,情节表述完整,逻辑通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复述,检查阅读质量,训练学生地复述能力。
)二、自学指导1.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师:文学是作者的心声,是时代的镜子,所以文学研究必须要“知其人”“论其世”(板书: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出示PPT: 吴敬梓(1701-1754),字,号,代小说家,中年后自称 , 晚号。
(填空提问)学生回答:敏轩粒民清秦淮寓客文木老人吴敬梓出身科举世家,他生性聪颖、善长忆诵,弱冠之年中秀才。
23岁时父亲因罢官抑郁而死,家道中落。
28岁应科举被斥责“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
35岁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但他“坚以疾笃辞”,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
1754年客死于扬州。
他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都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地揭露。
2.本书结构三、合作交流师:请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把他的故事讲给小组其他人听,并给出你的评价。
提示:1.故事概括要清晰完整;2.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设计意图:通过记录人物读书卡的分享,让学生了解作品中更多的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去做读书笔记,但是,想要深入阅读,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还要强调学生给出自己的评价,以及作者对于人物的情感态度,从而引出下一个环节的阅读指导。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性格;②张乡绅:结交新贵,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③乡邻:趋炎附势,谴责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4.夸张的手法:范进的内心与外形的矛盾展现范进扭曲的灵魂5.白描的手法:作者仅用“拍”、“笑”、“噫!好了!我中了!等动作和语言描写,以白描的手法,把一个醉心科举的腐儒描画出来。
作者将主观情感融于客观叙述之中,虽无一贬词,但却使读者在哑然失笑的同时,深感他的可怜、可悲、可鄙。
从而不露声色、不着笔墨地鞭挞了八股取土的科举制度的罪恶和整个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因此全篇的讽刺力量也就显得更加深刻感人。
五、阅读规划每周按计划阅读。
六、作业布置各学习小组自主安排阅读计划,在四周内阅读完《儒林外史》,并完成《儒林外史》评价量规。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教学设计一、考一考明清时期,读书人想做官有哪些途径?PPT介绍两种途径:第一种:科举考试;第二种: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二、情节梳理第一课后,已经自主阅读过了《儒林外史》,我们现在一起来梳理这部小说的情节。
我们可以分为4个部分。
三、分类整理分析形象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小组展示,老师补充。
(1)腐儒典型(2)贪官污吏的典型(3)土豪乡绅的典型(4)无德的典型(5)市井小人的典型(6)三次大会:1.“莺脰湖宴会”:娄玉亭、娄瑟亭、蘧公孙、牛布衣、杨执中、权勿用、张铁臂、陈和甫;2.“莫愁湖高会”:季苇萧、杜慎卿、辛先生、宗先生、金东崖、刘先生、萧金铉先生等人。
3.“泰伯祠祭会”:虞博士、迟衡山、杜少卿、马纯上、蘧公孙、季恬逸、卢华士、景兰江、诸葛天申、萧金铉、郭铁笔、来霞士等。
教师总结:在阅读人物众多的小说作品时,对人物进行分类整理有何作用?这样分类整理,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作业布置任务一寻找人物关联打开《儒林外史》,我们发现匡超人的变化与他结交的朋友有关。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婉而多讽一一《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的阅读教学设计【教材链接】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高中语文新课标中首度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来看,无论哪个方面,都离不开阅读素养的养成,阅读是达成这四个素养的根基。
而部编版语文教材相较以往的教材,在名著阅读构建上,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如冯善亮老师研究指出:“读书活动已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课外阅读课程化在教材层面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名著阅读不仅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还要有意识地进行专题探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更有效地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
【教学目标】1、熟悉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征;2、学习小说大胆夸张,细致描摹,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3、理解小说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难点:学习小说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把握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们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的意思是用含蓄的话劝告或批评,其中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含蓄” O即作者在批判时候运用一些手法,微而不漏、隐而不显地传情达意一一“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O读者经过细嚼深味, 方能品出深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儒林外史》中的讽刺艺术及讽刺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二、阅读指南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学里的讽刺,源于《诗经》的“美刺”和史传的“惩劝”,既有入木三分的揭露,也有“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的讽喻。
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破虚伪, 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阅读这些作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 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破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学期春季
课题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教科书书名: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8年6月
学生信息
姓名学校班级学号
学习目标
1.根据诗句和封面信息,解读标题含义,结合作者经历和创作背景了解全书内容,增加文
化积累。
2.提炼目录和楔子的关键信息,通过精读、细读小说重点章节片段,分类概括梳理儒林群像,
体会吴敬梓在人物形象上寄寓的褒贬之情,提升对古典讽刺小说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
3.结合邮票显示的线索,批注文本,掌握阅读长篇讽刺小说的方法,感受吴敬梓高超讽刺艺
术的魅力,领悟并学习吴敬梓对追名逐利的世风和腐朽社会的独立批判精神,提升个人审丑、审美的思辨能力。
课前学习任务
1.阅读教材名著导读内容,圈画关键信息。
2.初读《儒林外史》,写出自己的发现和疑问。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诗句联读解题意,封面探秘知信息
1. 1. 阅读历代和科举相关的诗句,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唐·王建《送薛蔓应举》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
2. 2. 结合不同版本的封面信息,解读标题“儒林外史”的含义。
推测:标题“儒林外史”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
知人论世识作者,目录导引理长篇
1. 1.结合助读材料,填写作者信息档案卡
文木老人档案卡
头像姓名朝代身份代表作
人物生平概括
作品风格描述
2.对比章节目录,概括作品结构特点
总结:《儒林外史》是_________体长篇小说。
和《西游记》有主要的几个人物不同,《儒林外史》描写的是________,因此,鲁迅评价《儒林外史》的结构为“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
【学习任务三】
研读楔子明大义,类读群像访儒林
1. 1.阅读楔子《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选取文中关键信息,完成内容填空。
选词概括:作品说的是☐☐☐☐,论的是☐☐☐☐,叹的是☐☐☐☐。
2.批注文本,从种类、等级或性质等不同角度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主要人物进行分
类梳理,并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评选你认为的儒林之最。
1.参考分类:
(1)按照类型分类:
腐儒:
八股迷:
真儒士:
假名士:
贪官污吏:
(2)按照等级分类
进士:
秀才:
贡生:
举人:
(3)按照评价分类
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
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
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而被人看破耻笑者:
2.我认为《儒林外史》中最______的人是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四】
亦戚亦谐婉多讽,机锋所向在士林
1.根据纪念邮票上的图文提示,阅读精彩章节,总结文段中使用的讽刺手法。
总结:《儒林外史》通过_________式讽刺、_________式讽刺、_________式讽刺展现了儒林群丑图,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闲斋老人和鲁迅的评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自己的思考。
篇中所载之人,不可枚举,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
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
——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的学习资源
基础阅读:吴敬梓《儒林外史》
拓展阅读:钱钟书《围城》、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弗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