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

合集下载

拉维莱特公园

拉维莱特公园

这是个伫立着几十个红色“疯狂物”的让人无法忘怀的公园,它与世界上任何一所公园都迥然不同,在这里,解构主义思想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一.设计背景公园位于巴黎东北角,由原为公巴黎城生活的肉禽屠宰场改造而成。

当时,场地的北侧有已建成的高科技派的科学与工业城,以及一个闪闪发光的球体环形影城,而场地的西南面是由19世纪铁和玻璃建造的屠宰场改建的音乐会堂。

为了要处理这个计划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又要掌握整个错综复杂的基地,屈米在公园放进几个层层铺设的建筑系统,每个系统都在公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二.设计师——伯纳德·屈米“没有程序就没有建筑,没有事件就没有建筑,没有运动就没有建筑。

”伯纳德·屈米,1944年出生于瑞士洛桑。

1969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科大学。

l970-l980年在伦敦AA建筑学院任教,197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城市研究所,1980-1983年在Cooper union任教。

1988-2003年他一直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保护研究院的院长职务。

他在纽约和巴黎都设有事务所,经常参加各国设计竞赛并多次获奖,其新鲜的设计理念给世界各地带来强大冲击。

1983年赢得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国际设计竞赛,是他最早实现的作品。

另外,屈米有很多的理论著作,评论并举办过多次展览。

他鲜明独特的建筑理念对新一代的建筑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他作为建筑师、理论家和教育家的职业生涯中,伯纳德屈米的作品重新定义了建筑在实现个人和政治自由中的角色。

自20世纪70年代起,屈米就声称建筑形式与发生在建筑中的事件没有固定的联系。

他的作品强调建立层次模糊,不明确的空间。

在屈米的理念中,建筑的角色不是表达现存的社会结构,而是作为一个质疑和校订的工具存在。

三.伯纳德·屈米的设计思想伯纳德屈米的设计方案把公园构思为大都会投资事业,以现代的“拆散”和“分离”现象作为构思根据,运用“重叠”、“并合”,还有“电影景观”等手法,体现新的城市设计策略,独辟蹊径,创造了“世界上最庞大的间断建筑”。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分析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分析

有人,公园永远是一座冷冰冰的雕塑。
CHENLI
27
拉维莱特公园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设计不是因循守旧,要大胆创新。 功能是首位,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设计带给游客的应是不同的 人性的,富有新意的空间体验。
拉维莱特公园不仅与周围环境融合得很好,还延续了场地的历史文 脉。点线面的组合方式使设计严谨而又富有变化。对比法国古典园 林,拉维莱特构思大胆新颖,但又保持了城市的格局,加入的新的 元素使空间发生碰撞,互相融合,产生丰富的空间。
22
园内铺装
园内的铺装大量采用了具有中世纪的石砖铺地,延续了原来场地的历史感,在现代的 建筑与各种雕塑小品下,唤醒人们对场地的怀念。
CHENLI
23
园内植物设计 两旁栽植悬铃木的林荫大道
高处平台的孤植树,远处建筑 前种了紫花泡桐,不同颜色的 植物相得益彰
CHENLI
24
小品
自行车小品,地上突出的一部分巨大的自行车轮子体量, 赋予场地可参与的趣味性
公园中不同的空间市场大厅和音乐会堂前的开阔广场公园建成后应经举办过诸多电影戏剧舞蹈木偶和杂技表演吸引着巴黎市民和各地游客公园吸引着众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群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拉·维莱特公园 Parc de la Villette
CHENLI
1
设计思想
解构意味着对设计任务的根本思想进行挑战,也意味 着对建筑旧俗习惯的否定。
16
公园中不同的空间
运河岸边,高架廊道和红色的 folly构成了前景,后边的林荫 衬托,在运河里的倒影形成了 一副宁静独特的且吸引人的画 面
各种人群在运河边活动,有跑步的, 有骑自行车的,有看孩子的老人,各 自乐在其中......
CHENLI

拉维莱特公园

拉维莱特公园

走进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组员:xxx xxx学号:解构主义一、简介项目名称:拉维莱特公园地点:法国巴黎市中心东北部建成时间:建于1987年规模:约55公顷,其中公共空间33公顷。

设计师:伯纳德·屈米它是巴黎最大的公共绿地,全年24小时免费开放。

是法国三个最适于孩子游玩的公园之一,巴黎十大最佳休闲娱乐公园之一。

公园面积约55公顷,是巴黎市区内最大的公园之一。

园址上有两条运河,东西向的乌尔克运河。

北区展示科技与未来的景象,南区以艺术氛围为主题。

南北向是圣德尼运河。

这两条近乎直交的运河成为了公园与城市熔融的纽带,同时也是公园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作为线系统的组成部分张显着解构主义的魅力。

(如图1)环境美丽而宁静,集花园、喷泉、博物馆、演出、运动、科学研究、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现代综合公园。

拉维莱特公园融入田园风光结合的生态景观设计理念,以独特的甚至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设计手法,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宜赏、宜游、宜动、宜乐的城市自然空间。

设计师简介1944年出生于瑞士洛桑。

1969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科大学。

l970-l980年在伦敦AA建筑学院任教。

197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城市研究所。

1980-1983年在Cooperunion任教。

1988-2003年他一直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保护研究院的院长职务。

1983年赢得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国际设计竞赛,是他最早实现的作品。

另外,屈米有很多的理论著作,评论并举办过多次展览。

他鲜明独特的建筑理念对新一代的建筑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起,屈米就声称建筑形式与发生在建筑中的事件没有固定的联系。

他的作品强调建立层次模糊,不明确的空间。

在屈米的理念中,建筑的角色不是表达现存的社会结构,而是作为一个质疑和校订的工具存在。

屈米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作品是他在AA建筑学院所教授课程的总结,这些设计包括《电影剧本》 (1977年),《曼哈顿手稿》 (1981年)等。

拉维莱特公园(伯纳德屈米)

拉维莱特公园(伯纳德屈米)
然而知名的城市公园吸引了旅游者的到来,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就是一例。它不仅仅 是一个有魅力的、吸引人的公园,而是一个场所:一个城市的客厅,城市居民用以展示自已 特色、招待客人的场所。
建造目标
公园在建造之初,它的目标就定为: • 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 •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 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并且公园还要成为各地游 人的交流场所。
中国园林.1999(2):74-76 6 /view/704670.htm 7 国外后现代建筑
尹国均,著 重庆出版社 8 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伯纳德•屈米的作品与思想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18-19.
了的 “ 情景构造物 ”。
建筑思想 概念一 Technologies of Defamiliarisation 概念二 The Mediated Metropolitan Shock 概念三 De-structure 概念四 Superimposition 概念五 Crossprogramming 概念六 Event:The Turning Point
从音乐城看展厅
疯狂的构筑物:Folies
红色钢铁怪物
是公园中最著名的, 这40个明显具有构 成主义风格的
小建筑物采用 钢结构,出现在 120m×120m的方格 网的交点上,这些 疯狂物以10m边长的 立方体做基本形体 加以变化,达到了 变化与统一的效果。
在公园极为平 坦的地形和空旷的 草原上,特别显著 和张扬。
平面总概
屈米抛弃原有的 构图形式,和谐秩序 和其他一些形式美原 则通过点线面三个不 同系统的叠合,有效 的处理整个错综复杂 的地段,使设计方案 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 可塑性。

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PPT课件

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PPT课件
结构,改变园林和城市分离的传统。 屈米认为“没有程序就没有建筑,没有事件
就没有建筑,没有运动就没有建筑”。他主张必 须认识到建筑是自由空间、事件和活动组合而成 巴黎的十。大最佳休闲娱乐公园之一
城市改造的成功典范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是对西方传统园林的超越
巴黎凡尔赛宫公园是19世纪的法国园林的象
征,而拉维莱特公园则是20世纪的象征
在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上,采用解构主义,运用重复与重叠的手法,通过点、线、面概念的延 伸,既打破了传统的中心思想,又实现了多元的价值观念。
01拉维莱特结构体系
点线面系统
屈米从园林设计中发现了这样普遍的规律即: 几乎所有的园林的构成成分都可以将它们分别归 类为点,线和面。因此,屈米在拉维莱特公园的 设计中着重提出了点系统,线系统和面系统,并 将这三套系统贯彻到公园的设计的每个细节中, 形成明显的系统格局。
01改建情况与功能分区
南侧有一幢建于1867年的家畜肉类市场,保留
并改建为多功能大厅。北端的科技工业城原来是计
划建造屠宰场,改建为科技与工业博览馆,改建后 的科技与工业馆或称科技工业城是典型的高技派建
.
筑,主馆南侧还有一个不锈钢抛光的镜面球形大屏
幕电影馆。拉维莱特公园南端的音乐城被公园入口
广场分割为两部分,西侧是国立音乐学院,平面布
高处平台的孤植树,远处建筑前种了紫 花泡桐,不同颜色的植物相得益彰
01拉维莱特解构主义特征

(1)拉维莱特公园以不同于传统园林结构的新的结构体系来重构公园,强调随机
性与偶然性,强调空间不连续性,强调疯狂与机会,强调非理性的总体布局。
(2)拉维莱特公园是无中心或是中心缺失的,无边界的,开放的21世纪新型公园.
01拉维莱特设计者

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

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

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导言】巴黎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其标志性的拉维莱特公园是游客们必到的景点之一。

然而,为了研究和了解这个公园的多元背景以及其独特的设计和规划理念,本文将对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进行解构式的实践探索和分析。

【一、引言】拉维莱特公园是巴黎十分著名的城市公园,也是个人和家庭休闲、运动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公园毗邻塞纳河,占地约22.4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城市花园之一。

公园内有小型建筑物、花坛、绿草地和湖泊等,同时还有各种文化设施和体育设备供市民们使用。

【二、多元背景】巴黎作为一个多元背景的城市,其公园承载了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的需求和期望。

拉维莱特公园在其设计和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多元背景因素,如不同年龄和社会群体的需求、文化多样性、环境可持续性等等。

1. 不同年龄和社会群体的需求拉维莱特公园旨在满足不同年龄和社会群体的需求。

它提供了适合儿童和青少年的游乐设施,如鞦韆、滑梯和迷宫等。

同时,公园内还设有专门的健身区域,供成年人进行锻炼和休闲活动。

公园提供了各类设备和场地供老年人进行户外休闲活动,如散步、下棋和聊天等。

2. 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巴黎是一个充满文化多样性的城市,拉维莱特公园也体现了这种多样性。

公园内有各种文化设施和场所,如露天音乐会场地、文化展览馆和艺术装置等。

这些设施和场所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市民可以在此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文化艺术。

3. 环境可持续性的考虑巴黎一直致力于推动环境可持续性的发展,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和规划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

公园内有大量的绿化和植被,这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提供了生态系统服务,如空气净化、水源保护和栖息地提供等。

公园还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电,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新型公园的探索】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和规划体现了新型公园的探索和创新。

它在传统公园的基础上引入了多样化的元素,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期望。

从拉维莱特公园看解构主义

从拉维莱特公园看解构主义

从拉维莱特公园看解构主义作者: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7期摘要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所厌恶,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而没有办法对控制设计达三、四十年之久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个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

解构主义是设计的极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打破了正统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和形式,给设计带来了新的特点与思路。

关键词解构主义;景观;建筑1.解构主义“解构”一词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于1967年前后提出,起初是一种文学评论和哲学的在重要主题,德里达的理解是:一段给定的文字的意义不是由组成它们的各个单词所指事物所形成的,而是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组合,当我们将一段文字原来的组合架构打散时,它所表示的意思也随之改变。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中演化出来的,因此,它的形式实质上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从哲学意义来说,解构主义早在1967年前后就已被德里达提出,但它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式,确实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解构主义的鼻祖德里达在解构建筑风起云涌时称其对建筑不是专家式的,也从未培养过。

德里达对建筑的关注则始于与埃森曼和伯纳德.屈米的合作(拉维莱特公园)。

而他在谈起解构建筑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认为解构建筑是对解构最直接的最强烈的肯定。

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虽然运用现代主义的语言,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言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原则,力学原则,功能原则),由此而产生新的意义。

解构主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

但解构主义并不是设计上的无政府主义方式,或随心所欲的设计方法,而是具有重视内在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特点。

从实质来讲,解构主义并没有像20世纪20年代俄国的结构主义,1918—1928的荷兰风格派,或者1919—1933年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那样成为一个运动的根源,更没有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那种控制设计趋势几十年之久的力量。

拉维莱特公园介绍与解析

拉维莱特公园介绍与解析

• “镜园”是在欧洲赤松和枫树林中竖立着20 块整体石碑,一侧贴有镜面,镜子内 外景色相映或趣,使人难辩真假;
• “风园”中造型各异的游戏设施让儿童体会微妙的动感;
• “水园”着重表现水的物理特性, 水的雾化景观与电脑控制的水帘、跌水或滴 水景观经过精心安排, 同样富有观赏性, 夏季又是儿童们喜爱的小泳池;
由于其提供了空间,但是又没 有确定其功能,这些“Folie”往往 因为人们的需要而提供不同的功能, 因为游人在其中发生的不同的行为 而产生了其功能的意义,没有人使 用的情况下它们还有着雕塑性的作 用。
红色的疯狂构筑物“Folie”,采用金属钢制的现代材料 ,在空间上它们是3个大型公建的延续,这使得建筑的 空间得以在园林中延续和拓展,这神疯狂的构筑物成功 的将科技工业城,音乐厅和多功能大厅融合在公园的系 统之中,形成了建筑与园林相互穿插的公园形式。
“自由变构”就是在一个有限构成的封闭体中进行的无限多样的置换替代。而在此过 程中以绝对偶然性的形式决定于发生的不确定性。因为它是有限的,所以允许无限的置 换替代。由于不存在一个中心或本源,自由变构是一种增补性的运动。它发挥一种身临 其境的作用,去填补所指的缺失。“分延”是用来表达事物在空间上的差别和时间上延 续。
解构主义在设计上的理解
解构主义是继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新的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设计是一场充满反叛、革命、民主和造反的运动,它代表了新 的时代精神,无论它的意识形态还是形式特征,都与传统形式格格不入, 因而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现代主义单调、无人情味的风格感到厌倦,开始追求更加富于人 情味的,装饰化的,多变的,个人的,传统的,折中的形式,由此产生 了设计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
• “葡萄园”以台地、跌水、水渠、金属架、葡萄苗等为素材,艺术地再现了法 国南部波尔多地区的葡萄园景观;

《2024年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范文

《2024年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范文

《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在持续扩大。

在这其中,新型公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而作为欧洲城市的典范,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不仅是一种生态休闲的空间表达,更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实践。

本文将通过解构实践的方式,对拉维莱特公园进行深入解读。

二、拉维莱特公园的背景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市区的东北部,原为废弃的工业区。

经过改造,成为了一个集艺术、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公园。

其背后蕴含的是对城市空间的重塑和对多元文化的融合。

三、拉维莱特公园的解构实践1. 空间布局的解构拉维莱特公园的空间布局打破了传统公园的线性结构,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多层次的布局。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也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验到公园的多元性。

同时,公园内的各种设施和景观也都被巧妙地融入到了这个空间结构中,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关系。

2. 艺术与文化的融合拉维莱特公园在改造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艺术元素。

公园内设有艺术画廊、雕塑、装置艺术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艺术欣赏的空间。

同时,公园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节、艺术展览等,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这种艺术与文化的融合,使得拉维莱特公园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地标。

3. 生态环保的实践拉维莱特公园在改造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的理念。

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植被,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系统。

同时,公园还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利用等环保技术,以降低能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措施使得拉维莱特公园在实现自身功能的同时,也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

四、拉维莱特公园的意义拉维莱特公园的成功改造和运营,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拉维莱特公园的生态环保实践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解构主义美学对空间叙事的意义——以拉·维莱特公园为例

解构主义美学对空间叙事的意义——以拉·维莱特公园为例

accumulation of civilization, the number of spaces expressing rich spiritual content will also increase. For architects pursuing new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schemes, space narrative is undoubtedly a solution strategy. Tschumi uses the event-architecture theory in la Villette park to refer to the three parts of space, events and activities in the city through the three levels of point, line and plane. The narrative of space is well conveyed.Key words narrative space; deconstruction aesthetics; la Villette park; multiculturalism当今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相较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人们受到的多样性数据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对于空间的社会文化情感需求更加突出。

在此背景下,解构主义率先提出融合叙事领域的思想,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以下简称“屈米”)作为先锋,其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是建筑和景观领域运用叙事学进行创作的典例。

文章将以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方案为例,从建筑叙事学的视角分析该公园内建筑的形成过程与动因,剖析建筑师的思维轨迹及其作品的美学意义,从而使读者领会解构主义美学对当代空间叙事的积极作用,期望建筑师将构建更多元的人与场所的互动。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1.法国拉维莱特公园PPT中:P21: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工业用地再开发,“都市化、快乐和体验”1983-1997,屈米(B.Tschumi),解构主义设计在大众眼中,伯纳德·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总是被看作异类,“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建筑作品,⋯⋯屈米的作品属于这一类概念艺术作品”,拉维莱特的设计被理解为“与《乔伊斯花园》,《曼哈顿抄摹》没什么区别,都是屈米的思想,是他的一次建筑思维的投入和活动,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用屈米自己的话说,是一次“建筑游戏”。

然而在分析了具体的作品之后,他却告诉人们一些不同的声音———在那些所谓的理论、概念和思想的堆积之下,设计师在拉维莱特的设计中体现出了很多随机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不要成为传统的公园设计,设计本身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鼓励表现冲突胜过合成,片段胜过统一,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的理念”。

公园基地在历史上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1)1876年在此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2)在基地内有两条水渠穿越。

一条是Ourcq水渠它为巴黎提供水源,还有一条St. Denis水渠,它是用来通航的。

正是由于屠宰厂和这些渠道的存在,所以最后的设计中关于人的活动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拉维莱特的挑战是双重的:首先,需要疏散城市人口,创造一个新的有活力的城市焦点;其次,还要为巴黎的市民提供一种新的文化理念。

屈米的这件作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件实际的工程项目,他和《乔伊斯花园》一样,仍然是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屈米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哲学理念,从而产生多种多的合成和替换的方法。

所以说,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性的,屈米只是引起这一开放性的发起人。

1.拉维莱特公园与秩序理论:拉维莱特公园,在理性的平面格网中,设置了30多个被称为“Folies(疯狂)”的大型构架。

拉维莱特公园平面图和拉维莱特公园介绍

拉维莱特公园平面图和拉维莱特公园介绍

面的要素就是十个主题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竹园等。

其中的三个:沙丘园、空中杂技园、龙园是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

沙丘园把孩子按年龄分成了两组,稍微大点的孩子可以在波浪形的塑胶场地上玩滑轮、爬坡等,波浪形的侧面有攀爬架、滚筒等,还在有些地方设置了望远镜、高度各异的坐凳等游玩设施。

小些的孩子在另一个区域由家长陪同,可以在沙坑上、大气垫床,还有边上的组合器械上玩耍。

龙园有抽象龙型的雕塑在园中穿梭,孩子们在龙的上面上窜下跳。

空中杂技园有许多大小各异的下装弹簧的弹跳圆凳,孩子们在上面蹦跳,为找身体平衡,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杂技动作。

乐园里欢笑不断,为公园带来了欢快、热闹的气氛。

26个鲜红的folies除了作为标志点和某些特殊功能外,里面还安排了许多活动。

另外,公园的建筑里也安排了形形色色的活动,就连公园西南的巴黎音乐学院也推出面向大众的活动。

公园丰富的游憩活动有:⑴拉维莱特之屋和保尔大帐篷装饰成了临时的展览厅,主题是《世界文化》和《社会辩论》。

⑵能随着投射在银幕上的画面的节奏变化而变化的电影院,节目在每个下午播放,每场持续15分钟。

⑶一块为展示新的杂技艺术形式而永久保留的场地。

⑷拥有巨大的1000平方米半球形银幕的电影院(节目时间是星期二至星期六的上午10点到晚上9∶30)。

⑸在夏天的星期天的下午,在folie的周围可以随音乐起舞的场地。

⑹“访问工作室”(visitsworkshop)全年都有著名的演奏家、诗人等来献艺,不限背景和年龄,人们都可以光顾。

⑺国际法国语言剧院是一个非常少有的地方,在那里语言和手写结合的作品都可以找到。

⑻另一处拉维莱特之屋和保尔大帐篷。

⑼面向大众开放展示法国当时的创作作品的剧院。

⑽除了授课以外,巴黎音乐学院整个学年还不断推出面向大众的音乐会,在白天或傍晚,有古典或现代的舞蹈、音乐,爵士乐等,还有即席的创作。

⑾巨大而壮观的国家科学技术展览馆,对不同年龄分别考虑不同的场地展览。

2023年重庆市园林工程师中高级考试复习题园林理论

2023年重庆市园林工程师中高级考试复习题园林理论

园林理论第一章1.我国古典园林重要分为三类: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一是皇家园林因功能的不同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其特点: 规模宏大、选址自由、建筑富丽、皇权的象征寓意、江南园林意境的汲取。

二是私家园林特点: 规模较小、内向式布局、诗画情趣意境深远、中国私家园林相对集中在南方。

三是寺观园林或称之为寺庙园林是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性祠庙的园林。

其特点: 特殊的受众群、发展的稳定性、选址多为名山胜地、依赖自然景貌。

2.我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生成期(殷周时期)、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盛年期(隋唐)、成熟期(宋元明清)、尾声(清末)。

西汉时期最大的宫苑“建章宫”, 出现了“太液池”中建立的“瀛洲、蓬莱、方丈”的“一池三山”。

造园理论是指《园冶》一书。

3.中国近代园林的公园有三种类型:租界公园、自建公园、转型公园(重庆中央公园建于1926年, 就是现在的人民公园)。

4.西方古典园林: 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供公共活动游览园林、庭院宅园、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

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代表作埃期特庄园);17世纪法国勒诺特尔设计的凡尔赛花园;18世纪英国威廉·钱伯斯出了《中国建筑设计》、《东方造园泛论》。

19世纪美国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

6.屈米设计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解构主义);美国的沃克设计泰纳喷泉(极简主义);德国拉茨设计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生态主义)。

第二章7. 园林美学是园艺、建筑、美术、文学和生态等各方面交叉的边沿学科, 是将美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园林的研究上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8. 园林美学研究的内容和对象是: 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审美、园林实体、园林考古。

9. 园林美的物质建构序列: 建筑之美、山水之美、花木之美、天时之美。

10. 园林形式美构成的要素: 形、色、声。

11. 西方古典园林创作的原则:中轴为主, 横轴辅助、依轴对称, 几何构形、地形开阔, 平坦或成台地。

《2024年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范文

《2024年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范文

《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篇一一、引言在今日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新型公园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多重的功能与使命。

本文将针对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这一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解读,从多元背景出发,探索其作为新型公园的实践与解构。

二、拉维莱特公园的多元背景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市中心地带,是当代巴黎城市的绿色之肺。

该公园的形成,不仅是园林设计的创新成果,更与多个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在全球化和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巴黎以其多元文化和丰富的历史底蕴,为拉维莱特公园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这一新型公园不仅是都市生态建设的重要节点,也体现了人们对于多元文化的追求与理解。

三、新型公园的设计理念与特色拉维莱特公园在设计理念上独树一帜,融合了现代设计手法与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

设计者在考虑空间布局时,充分利用了地形的优势,使公园呈现出开放的态势,并成为都市生活中的一片绿色庇护所。

此外,在公园的设计中融入了多文化元素,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

同时,公园的可持续性设计理念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如采用绿色植被、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以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四、解构实践中的多维度探索拉维莱特公园在实践中的探索,体现在多个维度上。

首先是在生态层面的探索,如采用雨水花园等措施,为城市生态系统注入活力。

其次是在文化层面的探索,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使得多元文化得以在空间中相互碰撞和融合。

此外,在功能层面上的探索也值得一提,如公园内设有运动设施、儿童游乐区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五、拉维莱特公园的实践意义拉维莱特公园的成功实践为全球城市新型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它证明了在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可以成为城市生态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其次,通过可持续性设计理念的运用,拉维莱特公园实现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最后,该公园在功能设计上的创新和多样性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拉维莱特公园(伯纳德屈米)

拉维莱特公园(伯纳德屈米)

从音乐城看展厅
疯狂的构筑物:Folies
红色钢铁怪物 是公园中最著名的, 这40个明显具有构 成主义风格的 小建筑物采用 钢结构,出现在 120m×120m的方格 网的交点上,这些 疯狂物以10m边长的 立方体做基本形体 加以变化,达到了 变化与统一的效果。 在公园极为平 坦的地形和空旷的 草原上,特别显著 和张扬。
三个程序设计的概念
交叉程序设计: 把所给空间用于与原来空间意图不同的设计。 横断程序设计: 把两项设计中的各种空间布置结合在一起,忽略掉其对立性。 解析程序设计: 把两项设计结合起来,让设计A的必要空间设置和设计B的可
能布置两者混合起来。
代表作
新 卫 城 博 物 馆
法 国 国 家 图 书 馆
辛 辛 那 提 大 学 体 育 中 心
理论基础
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雅克· 德里达——解构主义领袖——不 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 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理论基础
在德里达看来,西方的哲学历史即是 形而上学的历史,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 本原则,一个中心语词,一个支配性的 力,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种终极的、 真理的、第一性的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 逻各斯。 而德里达及其他解构主义者攻击 的主要目标正好是这种称之为逻各斯中 心主义的思想传统。简言之,解构主义
城市的布景者
屈米的设计通过组织事件的方法,往往暗示了 一种比平常的生活更有效的生活方式。建筑
“没有事件发生就没有建筑的存在”,他的设计永 远是提供了充满生命力的场所,而不是重复已有的美
学形式。屈米作品在行为学上有明显的动机性,引 导使用者自发革命性地使用他所提供的空间。这样建 筑就成了一个受设计概念、城市地形和规划所界定好 了的 “ 情景构造物 ”。

拉·维莱特公园浅析

拉·维莱特公园浅析
职务。 • 1983年赢得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国际设计竞赛,是他最早实现的作品
。另外,屈米有很多的理论著作,评论并举办过多次展览。他鲜明独特的 建筑理念对新一代的建筑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20世纪70年代起,屈米就声称建筑形式与发生在建筑中的事件没有固定 的联系。作品强调建立层次模糊,不明确的空间。在屈米的理念中,建筑 角色不是表达现存的社会结构,而是作为一个质疑和校订的工具存在。
拉·维莱特公园浅析
目录
1
背景
2
解构主义
3
伯纳德· 屈米
4
拉·维莱特公园浅析
1
背景
拉·维莱特公园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初,正值法国园林复兴的初期。此时城市 绿地的概念已经遭到人们的抛弃,传统的城市公园也使人们失去了兴 趣,人们都在探寻新的园林形式,“解构主义”这一艺术流派,风格独特, 不同于普通园林,新颖有趣,逐渐被广大设计师认可.
背景
2
解构主义
拉·维莱特公园
简介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它的哲学渊 源则可以追溯到1967年。当时一位哲学家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 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他的核心理论是对于结构本身的 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 构的研究更重要。在海德格尔看来,西方的哲学历史即是形而上学的历史 ,它的原型是将“存在”定为“在场”,借助于海德格尔的概念,德里达 将此称作“在场的形而上学”。它意味着在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 一个中心语词,一个支配性的 力,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 种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 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逻各斯, 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逻各斯 门下,遵循逻各斯的运转逻辑 ,而逻各斯则是永恒不变,背 离逻各斯就意味着走向谬误.

解构主义的辉煌—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解构主义的辉煌—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维莱特公园
公园简介
拉维列特公园,一座 美丽的城市公园,建于 1987年,设计师为屈米 (Bernard Tschumi)。坐落 在法国巴黎市中心东北部, 占地55公顷,园内有科学 工业城、天文馆和各种各 样的人造卫星。 拉维列特 公园为巴黎最大的公共绿 地,全年24小时免费开放。
倒置的脚踏車踏板形象的公 共景观。
公共景观艺术
是露出地面半截的車身,在黑白 抽象的對比下,给人以幽默。 三分之二埋在地面上的腳踏車輪胎 形象的景观雕塑,吸引了儿童前来 玩耍。
拉· 维莱特公园与城市之间无明显的界 线,它属于城市,融于城市之中。同时 公园中随时都充满着各种年龄、各个 层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青年人 在草坪上踢球,儿童在主题园中游戏、 老人们在咖啡店外大遮阳伞下品尝着 咖啡、茶点⋯⋯公园充满了自然的气 息 与游人活动的生机。
楼梯两侧是潺潺水声的阶梯瀑布。 几何形式竹园由各式各样的高矮粗細 竹子所构成,旁边一大面能量墙散发 湿气及热量,制造亚热带气候环境。
公共景观艺术
拉维列特公园以壮观工业城及 晶体玻璃球为背景,由一条水 光幻影的运河穿越而过。
拉维列特工业科学城的宏伟, 成为城北最现代化的都会风光。
公共景观艺术
多元的公园中还有最具戏剧性的 公共景观艺术,在圆形草原林林 荫两侧,是美国景观艺术家奧登 堡格(C Oldenburg)的杰作。
公园的总体设计:面
现代化园中规划有七大奇妙儿童乐 园,都是儿童们的乐园。
其中有风园、雾园、平衡园、惊 吓园、龙园等等,多元性及开放 性是最大的特色。
公园的总体设计:面
儿童乐园中以龙园最吸引小 朋友,是座巨大的流滑梯。
公园的总体设计:面
园中有別开生面的三大美妙遨 游园,其中以迷魂陣的镜子园 最吸引人。

拉维莱特公园简析

拉维莱特公园简析

“解构不是拆毁或破坏,我不知道解构是否是某种东西,但如果他是某种东西,那它也是对于存在的一种思考,是对于形而上学的一种思考。

” ——德里达“解构意味着对设计任务的根本思想进行挑战,也意味着对建筑旧俗习惯的否定。

” ——伯纳德•屈米欧洲一直是景观设计的试验场,众多一流的设计师都在那里留下了出色的作品。

其中位于法国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因其独特的形象和设计理论而格外引人注目。

它不仅是欧洲近现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作之一,更凭借所谓“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想和另类新奇的建筑设计成为国内一些设计师广为模仿的样板。

1解构主义1.1何谓解构主义?说起解构主义,就不得不提起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它们是20世纪50 年代后期到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哲学理念。

结构主义坚信世界是由结构中的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本身构成的。

结构主义是建立在“形而上学”基础上的,它具有二元对立性、整体性、中心性及系统的封闭性[1]。

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解构主义”一词,标志着解构主义哲学的正式确立[2]。

解构主义认为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命题中森严的等级秩序是不合理的,它强调瓦解二元对立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采用分解、消减和移置的方法使二者势均力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解构主义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因而解构主义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便是对传统的审视与背叛、对社会的关注与批判[3]。

1.2解构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张力20 世纪70 年代以后解构主义哲学渗透到建筑界,极大地影响了建筑思想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理论评论,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哲学在建筑领域的移植进一步也对景观设计产生影响,成为景观设计创新的生长点。

解构主义哲学基于对传统的一元专制的反抗,反对个性的压制,反对科学与技术的极端迷信,进而对其进行颠覆、解体,探索建立新的城市景观形式。

《2024年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范文

《2024年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范文

《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篇一一、引言在都市化的浪潮中,新型公园作为城市空间再塑造与功能重组的重要环节,愈发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作为当代都市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型公园以其多元化和跨界的属性,实现了文化交流与社区参与的有效途径。

其中,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本篇文章将对拉维莱特公园进行深入的解构,旨在探究其设计理念、功能定位以及在多元背景下的实践意义。

二、拉维莱特公园的背景与概述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市区的东北部,是巴黎市近年来进行城市更新和改造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其前身是一个废弃的工业区,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集艺术、休闲、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公园。

拉维莱特公园的改造,不仅体现了对旧工业区的重新利用,也体现了对新型城市空间的探索和追求。

三、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理念与功能定位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理念主要围绕“生态”、“多元”和“开放”三个方面展开。

其通过创新的设计和生态的手法,使得废弃的工业区变身为一个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公园。

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平台和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的舞台。

这种多元化、开放的设计理念使得拉维莱特公园成为了城市更新和改造的典范。

四、拉维莱特公园的解构实践(一)空间布局与功能划分拉维莱特公园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充分体现了其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

公园内设有各种不同的空间,如自然景观区、艺术展览区、运动休闲区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这些空间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生态设计与绿色理念的体现在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中,生态设计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植物,形成了丰富的植被景观。

同时,公园的雨水收集系统、节能照明等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三)艺术与文化的融合拉维莱特公园内的艺术展览区是该公园的一大亮点。

这里经常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同时,这些艺术作品也成为了公园景观的一部分,使得公园的艺术氛围更加浓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
一次解构实践
巴黎作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以其美丽的文化景观吸引着许多游客。

而其中最令人难以忽略的就是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拉维莱特公园是近年来巴黎市政府注重多元文化交流,追求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体现。

本文将对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与建设背后的多元背景进行解读,并探讨这一新型公园所带来的启示与实践。

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市中心,原为一片工业废墟。


20世纪90年代,巴黎市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一个面向全球的
公共空间,旨在实现城市多元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追求。

公园占地50公顷,由不同国家的景点和活动区域组成。

例如,有着中式庭院和建筑的中国馆,有独特的音乐喷泉和摩洛哥风情的摩洛哥馆,还有展示非洲文化的非洲馆等。

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与建设背后反映了多种多元文化交流的动力。

首先是全球化的驱动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

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借鉴了不同文化传统,并创造性地将其融入到公园的景观和建筑中,以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独特风貌。

公园里的不同馆和区域提供了一个可以体验和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平台,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其次是社会多样性的需要。

近年来,移民和跨国人口的增加使城市的社会多样性不断增加。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拉维莱特公园将包容性作为设计的核心原则。

公园不仅提供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景点,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节庆和艺术展览,为居民
和游客创造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空间。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相互理解和共融能力,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是可持续性的追求。

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还注重环境可持续性。

公园内有大面积的绿地和植被,以及水系和景观湖泊,使人们可以感受自然和环境的美好。

此外,公园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和节水系统,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种可持续性的设计与建设使拉维莱特公园成为一个生态友好的公共空间,既满足了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又保护了自然资源。

通过对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新型公园建设的启示和实践经验。

首先,多元背景是新型公园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群体的需求和参与。

其次,包容性是实现公共空间多样性和和谐的关键,需要创造一个开放、友好、相互尊重的环境。

最后,环境可持续性是新型公园建设的必要条件,需要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和技术手段,以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与建设背后反映了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一次解构实践。

公园的多元文化交流、多样性和包容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未来的公共空间设计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期待更多的城市能够在多元背景下探索出新型公园的建设模式,为人们创造更美好、和谐和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与建设是一次多元背景下新型公园探索的成功实践。

公园注重环境可持续性,通过大面积的绿地和植被、水系和景观湖泊以及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创造了一个生态友好的公共空间。

公园的多元文
化交流、多样性和包容性为未来的公共空间设计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期待更多的城市能够在多元背景下探索出新型公园的建设模式,为人们创造更美好、和谐和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