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胆管癌的超声特点分析
肝外胆管癌28例超声诊断分析
![肝外胆管癌28例超声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8f1a0803d8ce2f00662315.png)
胆管癌早期缺乏特异性 的临床表现 ,仅出现中上 腹胀 、
腹部 ,最后再扫查肝 门部及胆系周围淋 巴结和腹膜后淋 巴结 。 隐痛不适 、乏力、纳差 、消瘦等症状 ,当出现尿色加深、巩
肝 门部扫查 以右肋缘 下肝斜切为主 ,以肝右前叶肋间斜切或 膜和皮肤黄染时,部分病人因伴有 ALT轻度升高 ,易误诊为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7年 7月 第 14卷第 7期
维普资讯
· 57 ·
i 丑
虽 丫n ≮ 警
乏 ·影像与临床 ·
肝 外 胆 管 癌 2 8例 超 声 诊 断 分 析
王 立 新
肝外胆管癌临床较为多见,早期缺乏特异性 的临床表现, 扩张和增大 ,胆总管呈突然 “截断”状 ,内可见不规则较小
在显示肝左叶的 “工”形结构后向右肝扫查为辅,胆总管和 肝炎而误做传染病治疗。肿瘤较大时也可不出现黄疸 ,大多
十二指肠壶腹部扫查 以仰卧位和右前斜位为主 ,必要时可辅 数病人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深 ,尿色深如红染 ,大便呈陶土
以左前斜位 ,甚至患者跪前卧位,探头扫查 自近端 扩张的胆 色伴皮肤瘙痒 。
2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作总结 分析 ,报告如下 :
胆 管 癌 是指 发 生 在 左 右肝 管 直 至胆 总 管 下 段 的 肝外 胆 管
1病 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资料
癌 ,按其 发生部位可分为 :①上段胆管癌 或称高位胆管癌 ,肿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中,男22例,女6例;年龄 38~78岁 , 瘤位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汇合部 ,位于后者部位 的癌肿又
平均56.5岁;病程7天~5个月。临床症状:食欲不振 、纳差 、 称为 Klatskin瘤。②中段胆管癌 ,肿瘤位于胆囊管水平以下、
胆管癌病例报告
![胆管癌病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945737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b.png)
胆管癌病例报告
一、引言
胆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肝内或肝外胆管,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胆管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其预后相对较差。
本文将介绍一例胆管癌病例,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内容。
二、病史
患者,男性,65岁,因上腹疼痛伴进行性黄疸,持续数周而就诊。
患者既往无明显家族史和遗传性疾病病史,无重要外伤以及手术史。
三、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多为隐痛性质,伴有进行性加重。
疼痛常放射至背部,并伴有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出现进行性黄疸,皮肤与眼黄染,粪便颜色变浅,尿色深黄。
体格检查发现肝脾肋下可触及,肝掀词及Murphy征阳性。
四、影像学检查
4.1 超声检查
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内胆管显著扩张、胆管结石提示,同时还有胆总管明显扩张。
超声荧光内镜显示弥漫性胆管壁增厚、
胆管腔内无明显息肉或溃疡。
4.2 CT扫描
患者进一步行腹部CT扫描,显示肝内胆管扩张,大小约1.2cm。
胆总管扩张,直径约为2.4cm,同时显示胆总管近端存在一肿块,大小约为2.5cm,未见明显胆管结石。
另外,腹腔淋巴结也呈现不同程度肿大。
五、治疗
5.1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患者被确诊为胆管癌。
5.2 手术治疗
考虑到患者手术耐受性及病变的扩散情况,患者接受了胆管癌
的手术治疗。
手术过程中,行了胆总管切除、胆管重建术等。
术后,患者顺利恢复,手术切缘无癌细胞侵犯。
5.3 辅助治疗。
胆管癌彩色多普勒表现特点分析
![胆管癌彩色多普勒表现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d2886df5335a8103d2200d.png)
【2】 橱丽挟 .祝善俊 内皮细胞损伤在冠心病患者 中的发病学意义 中华 内科杂志 ,i993,32(12):818
【3】 剂莉 .内皮 索对血小板 及凝血纤溶的影响 国外医学输 血及血 液学分册 .1996,19(1):46
有 较 高 的诊 断 价 值 。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胆管癌 文章编号 ;1009—5519(2002)05—0367—02
中图分类号 :R6
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of portrait characteristics of colour doppler flow imaging for bile duct carcinoma (analysis of 71 cases) · g
胆 管 癌 彩 色 多 普 勒 表 现 特 点 分 析
重庆市第四人 民医院 (400014) 郑渝光 李书兵 重 庆 市肿 瘤 医院 (400030) 杜 伊琳
【摘要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71倒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超声图像 ,肿瘤 内部及周边血供 进行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管癌的显示率 9o.1%与病理符合率为 87.3%。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对胆管癌
imaginP f o f bile duct cafcJnoma was 90.1% ,and its coincidence rate with pathology examination was 87 3% Conclusion:It is
relatively high diagnostic value for bile duct carcinom a with co[our doppler f low imaging
肝内胆道肿瘤的重新认识及超声表现:从WHO最新分类说起
![肝内胆道肿瘤的重新认识及超声表现:从WHO最新分类说起](https://img.taocdn.com/s3/m/278ace11fad6195f312ba68f.png)
错构瘤,儿童 中检 出率为 0 . 9 %。在有肝囊肿的病
例 中,7 3 , 5 % 伴有胆管微小错构瘤 。因此,临床上 可能由于认识不足 ,该病的发 生率明显低估。尽管
3 . 胆管腺纤维瘤 :胆管腺 纤维瘤从胆管腺瘤中
单独列出,关于其超 声表现文献报道少见。 二、肝 内胆管恶性前驱病 变 肝 内胆管 上皮 一般 为柱状上皮,对于肝 内胆 管原位癌,建议不再使用这一名词,而建议使用高
有相当部分起源于胆管细胞 因此 ,肝 内肿物病理
类型众多。即使同为恶性肿瘤,其影像 学特征 、生 物学行为 以 及预后也大相径庭。 近年来由于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影像学的发展 ,临床对 来源于胆道的肝 内肿瘤的分类也有 了重新认识。 目 前国内超声专著中关于肝内胆道肿瘤的超声表现描 述不多,对相关分类也缺乏统一认识,明显滞后于 C T或 MR J 等。超声医师熟悉肝内胆道肿瘤 的分类
! 堕 兰 塑曼 垄查 皇
! 生 旦 箜 堂笪 塑
盟 堕 ! 里 ! 墅 里 塑 n ) ! !
1 4 , V o 1 . 1 1 , N o . 2
・
述 评 ・
肝 内胆 道肿瘤 的重新 认识及超声表现 : 从 WHO最新分类说起
徐辉雄 刘琳娜 孙丽萍 徐 晓红
D O I :1 0 3 8 7 7 / c ma . j . i s s n . 1 6 7 2 ‘ 6 4 4 8 2 0 1 4 0 2 0 0 1
基金项 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 目( NC E  ̄0 6 ・ 0 7 2 3 ) ;
上海 市 卫生 局 重 点项 目 ( 2 0 1 1 4 0 0 3 ):上 海 卫 生 系统 先 进 适 宜技 术 推 广项 目 ( 2 0 1 3 S Y 0 6 6 ) :上 海市 人才 发展 基金 ( 2 0 1 2 0 4 5 ) 作者单 位 :2 0 0 0 7 2 同济 大 学附 属 第十 人 民医 院 上海 市 第十 人 民 医院 超声 医 学科 ( 徐 辉雄 、刘 琳娜 、 孙丽 萍 ) ;广 东 医学 院 附属 医 院
胆管癌精美图解
![胆管癌精美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4bf72edb5022aaea998f0f4b.png)
胆管癌精美图解胆管恶性肿瘤与胆管癌这两个词一般通用。
原发性胆道肿瘤在美国每年每100,000人口中约有一例。
这些恶性肿瘤的95%以上是肝外胆道系统的胆管癌(上皮腺癌)。
这种癌在男性中稍多于女性(1.3:1.0),通常殃及五十至七十岁的病人。
图1胆管系统在体内的位置[+]概论胆管癌的临床症状取决于肿瘤的解剖位置。
肝门胆管癌(肿瘤位于左右肝管汇合处)的病人最可能出现黄疸﹐搔痒﹐腹痛﹐发热﹐体重减轻和/或进行性衰弱(图4)。
周围胆管癌(肿瘤起源于肝内小胆管)的病人可能只出现不明显的腹痛﹐不可解释的体重减轻﹐衰弱﹐和日趋严重的疲乏。
黄疸和搔痒可能要到病程的相当晚期﹐有节段性胆管梗阻时才出现。
远端胆管癌(肿瘤涉及肝外胆管)的病人通常早期就有没有腹痛的黄疸和搔痒。
这些病人的体格检查一般可触及扩大的胆囊(Couvoisier症象)。
症状Symptoms图4胆管癌的常见症状胆管癌可能发生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情况下而难以诊断。
提示潜在癌肿的线索包括难以治愈的狭窄﹐或肝功能生化检查结果的突然恶化解剖Anatomy肝脏起源于腹胃系膜﹐肝脏只有后、上表面处于那个结构的外部。
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将肝脏与前腹壁相连。
小网膜将它与胃相连﹐冠状和三角韧带将其与膈肌相连。
肝脏的膈肌面光滑无特征﹐它与右肾﹐肾上腺﹐下腔静脉﹐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胃相接触的脏层面有一系列凹陷(图5)。
http://hopkins-/images/shared/disease/database/shared_13406_liver%20anatomy.swf图5.正常胆道解剖及其周围结构肝脏可以从血供﹐肝细胞﹐Kupffer细胞﹐和胆汁通道的角度被认识。
肝脏从门静脉和肝动脉接受血供﹐前者提供总共1500mL/min中75%的流量。
每支血管的小分支(终末门微静脉和终末肝微动脉)在门管三联体进入每一腺泡(图6)。
汇入的血液然后进入肝血窦﹐在肝板和肝细胞之间交换营养物质。
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鉴别价值
![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鉴别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13995f7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9.png)
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鉴别价值王芳;朱香妮;展小军【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鉴别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恶性肿瘤9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无诱因乏力、腹胀、右上腹隐痛不适或黄疸,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测肝内胆管走行以及门静脉有无癌栓、腹腔有无积液和淋巴结肿大等,形态、大小、位置、内部及边缘回声,肿瘤的边界及包膜,彩色血流信号显示、以及肿块及周边血流动力学改变、门静脉血流、肝动脉血流改变等特征.结果肝细胞肝癌共77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1%,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阻力指数大于0.75,肝动脉供血为主,肿块内部血供丰富;肝胆管细胞癌21例,诊断准确率为76%,超声表现为,肿块内部血供不丰富,肿块无明显边界,肝内不规则的不均匀低回声区,无包膜.肝细胞癌患者超声诊断率高于肝胆管细胞癌患者,肝细胞癌单发与多发差异并不明显,而肝胆管细胞癌主要以单发为主.肝细胞癌组合并甲胎蛋白升高、肝硬化以及HBsAg升高显著高于肝胆管细胞癌组,而肝胆管细胞癌组合并结石以及化脓性感染的比例高于肝细胞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高,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癌的重要技术.【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6(031)010【总页数】4页(P1624-1626,1630)【关键词】超声;肝细胞肝癌;肝胆管细胞癌;诊断【作者】王芳;朱香妮;展小军【作者单位】710002 西安市第一医院;710002 西安市第一医院;710002 西安市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居世界的首位,肝癌是我国癌症的第二大杀手,肝癌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1]。
其中肝细胞癌是肝癌的1种重要形式,原发性肝癌通常肝细胞肝癌多见,肝细胞癌源于干细胞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死亡率极高,多为慢性肝炎患者易患[2];胆管细胞癌较为少见,胆管细胞癌多为血吸虫患者患病,为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与胆管细胞癌相同,且大部分发生在肝内,其病理学上与胆管囊腺瘤相似,为分泌黏液功能的特殊类型,两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差异性[3],因此临床诊断及鉴别对接下来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探讨胆管细胞癌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两种肿瘤类型的超声诊断特征,以期提高两种不同类型肿瘤的超声鉴别诊断水平。
肝门部胆管癌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增强模式的对比研究
![肝门部胆管癌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增强模式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c2b7b21915f804d2b16c1f6.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0 2年 3月 第 9卷 第 3期 C i JMe ha o n ( l t ncE io ) Ma h2 1 , o 9. o 3 hn d U rsu d E e r i dt n , r 0 2 V l N . co i c
.
腹部超声影像学 .
肝 门部 胆 管癌 超 声 造 影 与增 强 M I 强模 式 的 R增
造影 动脉期 显示不同增强水平 的病灶数与增强 MR I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 =1 17 P> .5 ; . 6 , 0 0 )
超声造影 门脉期及延迟期与增强 MR 增 强水平显 示 的病灶 数 比较 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2 .6 、 I 4 8 7 3 .0 , 0 0 ) 1 50 P< .5 。肝门部胆 管癌病灶超声造影与增强 M I R 显示增强均匀性 的病灶数 比较差 异无统 计学意义 ( = .2 , 0 0 ) 0 49 P> .5 。结论 肝门部胆 管癌 在超声 造影及增强 MR 动脉期表现无 明显差 I 异 , 门脉期及延迟期 的表现则不 同, 而 超声 造影可作 为增强 MR 诊 断肝 门部胆管 癌的有益补 充 , I 从而 增加诊断 医师对肝 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信心。
匀 8 (/1 , 个 8 2 ) 不均匀 1 (3 2 ) 2 2 例肝 门部胆管癌病灶增强 MR 动脉 期多显示为 高增 强 3个 1/ 1 。( ) 1 I
(4 2 ,6 7 , 1/ 16 . %) 门脉期 以等增强为主 ( 12 ,2 4 ) 延迟期多显示 为等增强(/ 12 . 1/ 15 . % , 6 2 ,86% ) 或高 增强( 2 2 ,7 1 )显示病灶增强均匀 6个( / 1 , 1/ 15 . % ; 62 )不均匀 l (5 2 ) 3 肝门部胆管癌超 声 5个 1/ 1 。( )
肝门胆管癌的超声影像学诊断
![肝门胆管癌的超声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72efede981c758f5f61f673b.png)
World Chin J Digestol 2003 May;11(5):654-655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ISSN 1009-3079 CN 14-1260/R2003 年版权归世界胃肠病学杂志社P.O.Box 2345 Beijing 100023, China Fax: +86-10-85381893Email: wcjd@ • 文献综述 REVIEW •肝门胆管癌的超声影像学诊断王 彬,陈路增,赵建勋,孙占祺王彬,陈路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超声诊断科 北京市 100034赵建勋,孙占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 北京市 100034项目负责人:王彬,100034,北京市西什库大街8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超声诊断科.收稿日期:2002-06-01 接受日期:2002-06-18王彬,陈路增,赵建勋,孙占祺. 肝门胆管癌的超声影像学诊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11(5):654-655/1009-3079/11/654.htm0 引言肝门胆管癌是发生在肝总管和左右肝管汇合处及其近侧上1/3段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胆管癌中最高占40-76 %[1]. 鉴于其预后、手术方式及术前影像学诊断与中下1/3段胆管癌不尽相同,应用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gray-scale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以下简称U/S)对肝门胆管癌作出评价[2-21].1 肝门胆管癌的U/S检出率与符合率参照U/S对黄疸和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指征. (1)依据肝内胆管扩张,首先判断和提示阻塞性黄疸符合率为100 %. (2)梗阻部位判断,U/S提示肝门水平梗阻符合率100 %,包括左右肝管汇合水平,胆囊管开口以上肝总管水平和一侧肝管起始水平. (3)梗阻病因判断即肝门胆管癌U/S诊断符合率86-97 %. 肝门部胆管肿块U/S显示率为86-97 %.2 肝门胆管癌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表现与分型在病变检出率97 %和超声诊断符合率最高为94.5 %的基础上,实时灰阶超声显示并大致分为中等回声肿块型含乳头和结节型(63 %)、强回声浸润型含截断和狭窄型(37 %). 彩色多谱勒超声显示绝大多数肝门胆管癌为少供血肿瘤,这与肝门部胆管的解剖和供血特点有关,血流信号显示率为64.3 %.3 假阴性或误漏诊原因假阴性病例大多发生在临床应用超声检查的初期缺乏经验和对肝门胆管癌的认识,早期肿瘤虽能准确提示阻塞性黄疸和梗阻部位,但因肿块较小且与邻近肝实质回声类型相等而难以辨认. 其类似单纯狭窄不伴肿块浸润型仅提示肝门部胆管狭窄原因待查. 误诊病例多数亦发生在浸润型,由于病变局部以纤维化为主伴结缔组织中癌浸润,显示胆管壁增厚呈锥形强回声伴后方不同程度衰减,因而误诊为肝门部胆管结石,少数因侵犯胆囊管引起胆囊肿大积水而误诊为Mirizzi综合征、肝细胞肝癌胆管内瘤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4 肿瘤部位判断按照Bismuth的临床分型,依据肝内胆管扩张及其特征与肿瘤位置关系 I 型和Ⅱ型 U/S判断符合率均为 98 %,I 型肿块位于肝总管远端,其近端左右肝管及汇合部明显扩张,Ⅱ型肿块位于汇合部左右肝管 之间出现肿块或明显狭窄,Ⅲa或Ⅲb 81 % 肿瘤主要位于右肝管和左肝管起始部,表现为一侧胆管明显扩张. Ⅳ型相对两点间距离增加.Ⅳ肝内外广泛型.包括肝实质、甚至肝尾叶、门静脉、肝动脉侵犯、肝门淋巴结及肝内转移.5 肿瘤浸润部位判断U/S对肝门胆管癌的术前分期研究中,结果可以归纳出四项观察和判断指标,判断符合率不同作者不尽相同,敏感性和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邻近肝实质和胆囊、门静脉、肝动脉和转移性肝门淋巴结.5.1邻近肝实质和胆囊浸润 U/S 判断符合率35-87 %,肿瘤浸润局部胆管壁浆膜至全层强回声缺损或肿块与邻近肝实质回声相等,假阴性判断多发生在Ⅲ、Ⅳ型中肝尾叶浸润,胆囊增大反而是胆囊受侵的主要特征.5.2门静脉浸润 U/S 判断符合率71.4-90 %包括门静脉管壁直接侵犯和管腔内瘤栓形成,前者表现为胆管壁与门静脉间共筑强回声局部缺失或变细,后者管腔内等回声型赘生物或肿块阻塞,彩色多普勒显示部分或完全性彩色充盈缺损.5.3肝动脉浸润 U/S 判断符合率20-77.28 % 肿块基底即胆管后壁连同肝动脉管状或圆形横截面管腔消失,而肿块下缘包绕有动脉血流信号.5.4转移性肝门淋巴结 U/S 判断符合率33-41 %,检出其直径大小范围在0.8-1.5 cm之间其余均受肠腔气体干扰,胆囊缩小,缺少透声窗和 缺乏特异性回声差异不能检出.6 其他综合评价Levine和国内董宝玮 et al 先后阐述肝外胆管癌声像图特征以来,肝外胆管癌及其分类分型乃至分期,这一类关键词或学术命名,已被许多作者相继采用并沿用至今,这其中亦包括肝门胆管癌或称 Klatskin’s肿瘤.U/S一般不受肠腔气体干扰,其肿瘤本身显示率明显高于中下1/3段胆管癌.在陈敏华 et al 胆管癌分期的系列研究中19例门脉或肝动脉受侵中有18例竟来自上1/3段胆管Ca,因而被视为其手术切除率低或不能切除,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然而,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包括灰阶和彩色多普勒U/S 、CT、MRCP、PTC、血管造影和外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诊断,合理的手术方式是肝门胆管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选择与关键. 一组国外资料显示肿瘤切除率由过去49.2 %升至86.6 %,根治性切除后5 a生存率接近30 %. Klempaner报告>5 a存活率占69 %,仍能使部分人获得长期存活. 1980年初以来U/S一直是阻塞性黄疸和胆道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至今仍得到临床公认. 上述应用研究结果亦得到进一步证实,但在外科医师看来,即使是有经验的超声诊断科医生,虽能提示肿瘤部位但却难以准确判断肿瘤沿胆管向肝内浸润的范围. 所以目前仍把满意的双侧PTC所显示的左右肝管两点间的充盈缺损作为可靠的判断指标,尽管如此,作为超声影像学诊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腹腔镜超声(laparoscopic U/S)和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S)为判断肿瘤浸润范围、深度及肝实质肝门部血管,肝门转移性淋巴结提供了新的可靠手段.国内尚未取得该方面经验,而针对肝门胆管癌的Ⅳ肝内局限型可为肝移植适应证之一. 围手术期肝移植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血流灌注监测结果,国内外一致报告其特异性仅次于血管造影. 总之,对肝门胆管癌,就单纯运用和综合评价而言,超声影像学检查仍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和外科技术水平,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超声诊断科医生和一个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将同等重要.7 参考文献1汤钊猷主编. 现代肿瘤学. 第1版.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852-8562Looser C,Stain SC,Baer HU,Triller J,Blumgart LH. Staging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by ultrasound and duplexsonography: a comparison with angiography and operativefindings. Br J Radiol 1992;65:871-8773Hann LE,Greatrex KV,Bach AM, Fong Y, Blumgart LH.Cholangiocarcinoma at the hepatic hilus: Sonographic findings.AJR 1997;168:985-9894董宝玮,陈敏华,李建国,王彬. 肝外胆管癌的超声图像诊断. 中华医学杂志 1983;10:599-6015孙尧,戴晓华,李吉昌,滕建波,柳澄. 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影像诊断.中华超声影像学杂 1999;6:355-3576梁萍,郝凤鸣,周宁新,刘永雄,唐杰,苏莉,黄志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双功能超声对高位胆管癌切除可能性的术前评估. 中华外科杂志 1994;5:259-2617何婉媛,徐智章,王文平,毛枫,黄备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 2000;4:216-2188Bismuth H, Nakach R,Diamond T.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resection for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Ann Surg 1992;215: 31-379何婉媛,王文平,毛枫,徐智章. 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0;2:133-13510解丽梅,张铭琏,刘守君,张军. 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评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999;5:341-34311Neumaier CE,Bertolotto M,Perrone R,Martinoli C, Loria F, Silvestri E. Staging of hilar cholangio carcinoma with ultrasound. J Clin Ultrasound 1995;3:173-17812Hann LE,Fong Y, Shriver CD,Botet JF,Brown KT,Klimstra DS, Blumgart LH. Malignant hepatic hilar tumors:Can ultrasonogra-phy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angiography with CT arterial portography for determination of resectability? J Ultrasound Med 1996;1:37-4513黄云洲,陈敏华,廖盛日,霍苓,严昆,张晖,张琳,吴齐. 超声对胆管癌分期探讨:对血管浸润的诊断.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9;5:373-375 14陈敏华,霍苓,廖盛日,严昆,张琳,黄云洲. 超声对胆管癌术前分期探讨:关于壁浸润程度诊断.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7;9:27-30 15廖盛日,陈敏华,霍苓,严昆,张琳,黄云洲.超声对胆管癌术前分期探讨肝脏及胆囊浸润的超声诊断.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8;8:43-46 16张晖,陈敏华,黄云洲,霍苓,严昆,廖盛日,张琳. 超声对胆管癌术前分期探讨肿瘤大小、回声与壁浸润关系.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2:28-3017赵建勋,孙占祺,王彬,黄筵庭. 肝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判断及术式选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1;5:13-1618Klempaner J,Ridder GJ, Werner M,Weimann A,Pichlmayr R.What constitutes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surgery for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Cancer 1997;1:26-3419Van-Delden OM,de-Wit LT, Nieveen-Van-DijKum EJ,Smits NJ,Gouma DJ,Reeders JW. Value of laparoscopic ultrasonogp raphy in staging of roximal bile duct tumors. J Ultrasound Med 1997;1:7-1220Watanapa P,Hargrove NS,Sirivatanauksom Y. The potential role of 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HPB Surg 1996;2:93-96 21王彬,邵玉红,陈路增,王维民,杨尹默,詹江华,吴问汉,赵建勋,万远廉. 围手术期肝移植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监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1;8:13-14王彬, 等.肝门胆管癌的超声影像学诊断655。
超声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超声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1d9b625b4daa58da1114a00.png)
Bs uh分型 : 型 3例 , i t m I Ⅱ型 8例 , Ⅲ型 1 5例 , Ⅳ型 8 例 。其 中 2 9例 (5 3 ) 与术 中分 型相符 , 型错误 8 .% 均 分 的 5例 中, 将 Ⅲ 误 型 1 、 型 2例 、 例 Ⅲ Ⅳ型 2例 诊 断
Ⅱ型
8 3
Ⅲ. 型
9 1 0
Ⅲ 型
6 8
Ⅳ 型
8 1 0
表 2 肝 门部 胆 管 癌 超 声 转 移 情 况 与术 中探查 结 果 对 照 例
比为 1 4 1 平 均年 龄 5 . ( 2~7 ) 。 2例 以梗阻 .:。 452 3岁 3 性 黄疸 为首发 症状 ; 3例 以上腹 胀 痛 、 欲减退 、 1 食 体重
减 轻 、发 热 等消化道 非特 异症 状 为主 。所有 病例 均行 手术及 病理确 诊 。 12 方 法 采 用 H T . P A L一5 0 ,探 头 频 率 3 5 00 .
3 讨 论
肝 门部胆 管 癌 占肝 外胆 管癌 的 6 % ~ 0 n , 0 8 % l且
发 现时 多为 中晚 期 ,术 前如 何判 断能否 手术切 除至关 重要 。 B超 检查 简 便 、 行 、 易 重复性 好 , 对肝 门部胆 管癌
手 术确诊的 4 5例肝 门部胆 管癌超 声声像 图进行 回顾性分析 。 结果 : 超声显示肝 门区肿物 3 4例 (5 6 , 中孔头 7 . %) 其
型 8 (3 5 , 例 2 . %) 团块型 1 7例 (O O , 5 . %) 弥散型 9例 (65 ; Bs t 2 . %) 按 i h分型判 断胆 管受累范围, 4例 中, 9例 mu 3 2 (5 3 与术中分型相符。超声对 门静脉 、 8 , %) 肝动脉侵 袭和肝脏转移诊 断符合 率分 别为 8 % 、0 5 %。 结论: 0 4 %、 0 超声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和CT表现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和CT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0f56811c0b4e767f5acfce23.png)
本组 1 7例肝 内胆管细胞癌超声表现为 肝内实性肿块 , 内部 回声 以 中等偏强或偏低 回声 多见 , 部分 肿块周边 可见低 回声 晕。C F : D I肿
块血供较肝细胞肝癌少 , 可见零星分布 的点状 血流信号 。频谱多普
梢 的胆管上 皮细胞。组织学表现为腺样 分化或伴有 黏液分泌 , 富于 纤维性 间质 , 比肝细胞癌硬 。肝 内胆管 细胞癌按其生 长方式可 以分
为肿 块型 、 润型和腔 内生长 型 , 浸 生长 方式 的不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影像 学 表现各
(】 1 鲍润贤 , 主编. 体部肿瘤 c 诊 断学[ 】天津科学技术 出版社 , T M. 第一版 ,0 5 20:
3讨 论
我们认为肝 内胆管细胞癌主要应与肝癌相鉴别 :原发性肝癌远
较胆管 细胞癌常见 , 临床上 常有 肝炎 、 肝硬化 病史 , 验室检查 A P 实 F
常有升高 , T C 表现 为动 脉期 明显 强化 ,门脉期 密度低 于周围肝实质
的密度呈快进快 出的强化特点 , 肿块周 围胆管扩张少见 , 容易侵犯 门 脉形成 门脉癌栓 以及血行转移至肺 。肝 内胆管细胞癌与肝血管瘤 的 区别 主要 为后 者 C T增强后病灶 呈等密度充填 ,且无肝硬化 和肝 内
勒分析可呈动脉样 血流 或静脉样 血流 。C T平扫 1 5例肝内肿块表现
为低密度 , 界不清 , 度不均匀 , 边 密 2例表现为等 、 稍高密度 肿块 , 有 1 例合并有肝 内胆管结 石。增强扫描 1 例病灶 表现 为边缘 区不规 1 4
则增强 ,动脉期 中度强化 明显 者 9例 , 8例病灶轻度 不均匀强化 , 延 迟期 1 例病灶轻度强化 、 1 密度欠均匀 。1 中有 1 7例 5例肝内胆管可 见 扩张, 2例仅见轻度扩张 。1 中 C 7例 T诊断胆管 细胞癌 1 3例 , 2例 诊 断为肝癌 , 2例诊断为肝脓肿 。
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
![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03dd5cb402768e9950e73892.png)
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摘要】目的:探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
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结果确诊的4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超声造影,通过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48例患者中,病灶数量达到了66个。
平均时间段方面,病灶增强时间为(14.0±3.7)s,达到阈值的时间为(23.2±5.0)s,低回声时间为(41.9±15.2)s。
在病灶增强时,66个病灶中有38个病灶为不规则的环状增强,有28个为整体的全面增强;在病灶增强达到阈值时,有49个病灶为不均匀增强,有17个病灶为均匀增强;而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低回声,并有52个病灶呈现出树枝状延伸表现。
另外在诊断结果方面,48例患者中检测出11例肝硬化、21例肝内胆管结石、16例肝门淋巴结肿大。
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具有环状增强或树枝状增强的等表现形式,这些对于疾病的诊断可以作为判断依据,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在今后被推广使用。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 carcinoma ICC)是指起源于二级胆管及其分支上皮的腺癌。
该疾病在肝脏部位的恶性肿瘤所占比例达到了10%以上。
且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1]。
ICC的临床症状在早期并不明显,因而很多患者会因为疏忽而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早期的诊断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研究的目的也在于探究超声造影的表现,为诊断工作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结果确诊的4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3.3±10.0)岁。
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已经确诊,其中癌胚抗原水平升高者占据20例,甲胎蛋白水平升高者28例。
肝门部胆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肝门部胆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40bb496bf5335a8102d220a4.png)
Z H J J T r a u m a t i c ,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 V o 1 . 1 8 , N o . 1
・ 1 1 9・
・
经验 交 流 ・
肝 门部胆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有 些肝 F N H与肝 癌 、 肝 腺 瘤 及 血 管 F N H根据其特征性 的 C T表 现 可 在 术 前 然 .
f 4 1 :3 6 4- 3 6 9 .
4 Vi l g r a i n V,u z a n F ,B r a n c a t e l l i G,e t a 1 . p a t i e n t s wi t h f o c a l n o d u l a r h y p e r p l a s i a :MR
作 出正 确 的诊 断 。本 组 4 2例 中 3 7例 术 瘤 等 肝 脏 肿 瘤 鉴 别 有 一 定 难 度 ,须 根 据 前 诊 断 无 误 ,但 也 有 3例 误 诊 为 原 发 性 临 床 病 史 、 实验 室 检 查 、 放 射 性 核 素 等 相 肝癌 。 2例 误 诊 为 血 管 瘤 。可 能是 由于 部 关 资 料 作 出综 合 诊 断 ,确 诊 仍 需 穿 刺 或 分F N H血供特点不典型 、 无 疤 痕 显 示 或 手 术 病 理 检 查 。 疤 痕 强 化 的 非 特 异性 . 也 有 的是 对 C T增 强 Ⅲ期 扫 描 时 间掌 握 不 准 , 造成动脉期 、
总 之 ,肝 脏 F N H 的螺 旋 C T表 现 有 定 的特 征 性 ,根 据 其 Ⅲ期 增 强 改 变 特
射学杂志, 2 0 0 0 , 3 4 ( 1 1 ) : 7 4 9 — 7 5 2 .
86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诊断及其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86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超声诊断及其漏诊误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c3a530580216fc700afd48.png)
, 也 有助于肝功 能的恢复 。 故
3 6 综 上 所 述 , 门 围 血 管 离 断 术 加 用 吻 合 器 行 食 管 下 . 贲 端 横 断 再 吻 合 术 是 一 种 止 血 较 彻 底 , 全 可靠 , 时 和 操 作 安 省 简 便 的 术 式 。术 后 感 染 和吻 合 口 漏 及 狭 窄 等 并 发 症 少 , 出 再
移、 门静 脉 栓 塞 、 水 等 。对 检 查 有 疑 问 者 , 重 复 检 查 , 腹 可 增 加其准确性 。
年 问 收 治 该病 8 6例 , 文 就 其 超 声 检 查 结 果及 超 声 漏 诊 误 本
诊原因分析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 资料 : 组共 8 . 本 6例 . 中 男 6 7例 , 1 女 ; 龄 9例 年
或 择 期 均 不 宜 行 手 术 治 疗 , 应 采 取 非 手 术 治 疗 , 积 极 促 而 并
进肝功能的恢复。
3 5 既 往 经 胸 行 食 管 横 断 术 创 伤 大 、 时 长 . 经 腹 手 法 将 . 费 若
食 管 横 断 再 吻 合 , 硅露 差 . 作 小 便 , 术 后 吻 合 [ 漏 与 狭 因 操 且 I I
Oh s iK ,Ko i ah i ma K,Fu a a ,e 1 L n — e m k z wa M ta . o g t r
pr gno i o no h t o ss f ns un op r to f r dop h c e a in o i i at i po tl r a
o ea o h rameto otl y etn i [ ] prt ni te t t n fp r pr s n J . i n e ah e o
胆管细胞型肝癌25例超声诊断探讨
![胆管细胞型肝癌25例超声诊断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852e30aa6c30c2259019e5d.png)
收 稿 日期 :2 0 — 1 1 0 7 1— 4 ( 任 编 辑 :翁 可 为 ) 责
管腔狭 窄程度存在 高估情况 。MP R及 位 、长度及范 围 ,并有 1 O例清楚显示
区及胴 窝区神经纤维瘤 1 ( 例 见图 7) C R 可 任 意 平 面和 角 度 显 示 动脉 血 了侧 支 循 环 形 成 情 况 。 。 P 下肢动脉 MS T C A检查几 个注意事项 。 管 ,可全程 清楚显 示血 管腔 内情况 。 (1 首先扫描方 面需 要患者配合 。在 对 于迂 曲血管 的显 示较理 想 ,但 受层 ) 检查 前 ,向患者解释 检查 过程 的一些 厚及操 任者 影响大 ,合 理选择层 厚及 注意事 项非 常重要 ,要注 意消 除患者 重建 图像时划 线准 确与否 也影 响诊断 紧张 心理 ,防止 因紧张而 出现不 自主 的准确性 。V T可三维显示下 肢动脉 R 抖 动 ,而影响 图像 质量 。( 2)选择 适 全 貌 ,直观显 示管 腔狭窄 的部位 、长 当的扫描 启动 时间 。本组 病例 均选 用 度 及与邻 近组 织结构 的关 系 , 可 清
助于 C C的 诊 断 。
本 病应 与肝细胞 性肝 癌 ( C H C)
相 鉴 别 。虽 然 C 与 H C同 属 原 发 性 C C
强 或增强 较慢 ,多 在周边 ,门脉 相呈 周 边 明显 增强 并 向中央包 围延伸 ,持 续 时间平均为 17 ,这可能与肝 血管 5s
瘤 的 流 速 较 慢 ,造 影 剂 不 易 进 入 内 部
声 造影 的血流 动 力 学分 析 [ ]. J 中华超 声
影 像学 杂 志 ,2 0 , 1 :3 9 32 04 3 6 —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肝门区肝内胆管癌的CT诊断
![肝门区肝内胆管癌的CT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c3e9963a45177232f60a225.png)
肝 门 区肝 内 胆 管 癌 是 指 起 源 于 肝 门 区肝 内 胆 管 的 胆 管 上 皮
癌 ,较 为 少 见 。好 发 年 龄 为 60~7O岁 ,男 女 发 病 率 为 3:2…。临 床 症
状 无 特 异 性 ,病 人 多 无 乙 型 肝 炎 及 肝 硬 化 病 史 ,甲胎 蛋 白常 为 阴
合处 ,多数 病 人 可 较 早 出现 黄 疸 。血 液 AFP检 查 一 般 为 阴性 。 本
病 的发 病 机 制 不 肯定 ,PARKIN等 【2】报 道 ,2/3以上 的病 人血 清华
枝 睾 吸 虫 抗 体 增 高 ,提 示 该 病 的 发 生 可 能 与 华 枝 睾 吸 虫 感 染 有
2例 。增 强 扫描 动脉 期 9例 病 变 边 缘 环 形 增 强 ,4f ̄:lJ轻 度 不 规 则 斑 片
状 增 强 。门 脉 期 9例 仍 呈 环 状 增 强 ,其 中 5例 可 见 病 灶 内 网格 样 、斑
片 样 强 化 ,门脉 期 肝 门 区病 变 出 现 轻 度 不 规 则 斑 片 状 强 化 。延 迟
关 。还 有 学 者 认 为 本病 与 长 期 的 肝 内胆 管 结 石 、炎症 刺激 有 关【3】。 肝 内胆 管 结 石 并 发肝 内 胆 管 癌 的 发 病 率 远 远 超 过 原 发 性 肝 内 胆 管 细 胞 癌 ,因 而 有 人 认 为 肝 内 胆 管 结 石 是 肝 内 胆 管 癌 的 病 因之 一 , 但 缺 乏 病 理 学 上 有 力 的 证 据 _4】。本 组 病 例 只 有 2例 并 发 胆 管 结 石 。 病 理特 点 :肝 门 区胆 管 癌 常较 大 ,直径 5~20cm ,质地 较 硬 ,坏 死 、出血 范 围 小 且 少 见 ,囊 性 变 罕 见 ,可 有 卫 星 灶 。这 些 表 现 与 典 型 的 肝 细 胞 癌 的 大 体 表 现 (质 地较 软 ,中心 常伴 坏 死 、出血 及 囊 性 变 等 )有 所 不 同 。 3.2 影像学表现肝 门区胆管癌病变多为单 发,多发者少见l5],常 为 主 灶 伴 周 围小 卫 星 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门胆管癌的超声特点分析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其超声诊断的特色。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5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皆经手术、CT、PCT与ERCP等检测手段证实为肝门胆管癌,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诊断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肝门胆管癌患者超声诊断其主要表现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伴有管腔狭窄,肝门处有肿块,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显示肝门血管与癌灶之间的明确关系,相较于其他诊断方法以及手术病理分析显示,超声诊断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率为100%,且对肝门胆管癌肿块检出率可达95.1%,对肝、胆囊浸润检出率为47.4%,肝门部淋巴结检出率为34.8%。
结论:采取灰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门胆管癌进行检测,其检出率高,且检查准确性高,有利于肝门胆管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是临床对肝门胆管癌进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ultrasound diagnosis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hepatic portal cholangiocarcinoma,as well as its characteristic of ultrasonic diagnosis.Method:From March 2010 to August 2013,51 cases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the study in our hospital,all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by surgery,such as CT,PCT confirmed with ERCP detection means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for all diagnostic ultrasound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Result:Ultrasound diagnosis of hepatic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patients,mainly for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and stenosis associated with hepatic hilum lumps in the obstruction of the proximal intrahepatic bile duct dilatation,ultrasound examination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displayed a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hilar vessels and tumor,compared to other diagnostic methods and surgical pathology analysis showed that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diagnosis was 100%,and the seizure of hilar mass the rate of 95.1% for the liver,gallbladder infiltration detection rate of 47.4%,hilar lymph node detection rate of 34.8%.Conclusion:Take grayscale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to detect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the detection rate,and checking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high,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a clinical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check the diagnostic method of choice,it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use.[Key words]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Ultrasound;Surgical pathology肝门胆管癌是一种发生于肝总管、左右肝管交汇之处、其于近侧的上1/3段处的恶性肿瘤。
肝门胆管癌于胆管癌中的发生率可达62.4%左右,其手术方式,超声检查方式以及预后结局,与1/3段胆管癌有极大差异,因此,采取有效的检查方式,对其病灶进行明确判断,并针对疾病情况,开展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患者预后结局[1]。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采取灰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肝门胆管癌检查中的临床特点,以及其检查优势,以此判断超声检查对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5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53.8±6.4)岁。
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肝区疼痛、体重下降,且呈不同程度的黄疸等临床症状。
血清的总胆红素为60.0~672.2 μmol/L。
血清总蛋白为21.0~43.0 g/L,平均为(31.2±4.9)g/L。
血清ALT值为42~216 U/L,呈明显升高患者35例,凝血酶原值则于正常范围内,无明显变化。
1.2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超声仪器为西门子X300、飞利浦飞凡,超声诊断探头是电子凸阵4.0 MHz探头。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行右上腹部的肝区检查,行多切面检查,对肝脏形态密切观察,从而了解肝管的扩张情况,以及其肿瘤的大小情况,发生梗阻部位,回声情况,以及发生浸润的范围,判断肝内外是否有肝门淋巴结肿大,以及肝内外是否发生转移性病灶。
采取彩色多普勒对肿瘤进行观察,检查肿瘤内供血,并判断其与肝动脉和门静脉之间的关系,于血流显示部位,采取脉冲多普勒对血流速度与血液性质进行检查,并对门静脉的血流量进行计算。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51例受检者,其中经手术证实19例,CT检查证实13例,PTC或ERCP证实患者19例。
诊断结果详见表1。
3 讨论3.1 超声诊断假阴性、漏诊发生原因假阴性患者,大多于临床进行超声检查初期,因对检查缺乏经验,缺少对肝门胆管癌的基本认识,在肿瘤早期时,虽然在超声检查中,对梗阻部位,以及发生阻塞性黄疸有明确的提示,但是因与邻近肝实质回声的类型相同,或肿瘤较小,导致辨认较为困难[2]。
而对于单纯狭窄,且不伴有肿块浸润型,经检查后仅表示有肝门部胆管狭窄病例,其发生因素尚未明确。
浸润型极易发生误诊情况,因病变的局部以纤维化为主,其主要以伴有结缔组织的癌浸润,经超声检查现实,胆管壁中以锥形强回声方式,表示为程度不同的衰减,在行超声检查时,易被误诊成肝门部胆管结石。
仅有极少数患者,因侵犯胆囊管,导致胆囊肿大,且积水,从而被临床误诊为Mirizzi综合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细胞肝癌胆管内瘤栓。
表1 肝门胆管癌经超声检查后结果对比超声表现手术及其他方法诊断(例)超声发现(例)符合率(%)肝内胆管扩张51 51 100肝门部肿块39 35 89.7胆管远端突然狭窄或截断18 17 94.4肝门部淋巴结23 8 34.8浸润肝脏、胆囊19 9 47.4肝动脉、门静脉受侵11 3 27.3门静脉内栓塞形成10 6 60.03.2 肿瘤部位判断以Bismuth临床分型显示,根据肝内胆管扩张,以及其特征和肿瘤之间的位置关系,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或Ⅲa型、Ⅳ型。
Ⅰ型肿块置于肝总管远端,其汇合处、近端左右肝管有明显的扩张情况;Ⅱ型则表现为汇合处的左右肝管间,有明显的狭窄和肿块情况;Ⅲ和Ⅲa则有85%上的肿瘤位置为左肝管的起始部位、右肝管起始处,可表现为有一侧的胆管呈明显的扩张情况;Ⅳ型则表现为两点之间,其距离增加,而Ⅳ肝内外广泛型,则包括肝尾叶、肝实质、肝动脉侵犯、门静脉、肝内转移、肝门淋巴结等[3]。
3.3 肿瘤的浸润部位判断超声诊断在肝门胆管癌的诊断中,可将其归纳为四项判断与观察指标,特异性与敏感性,由高至低,从肝实质到胆囊与门静脉、转移性肝门淋巴结、肝动脉。
对临近的胆囊浸润与肝实质进行超声诊断,经相关研究显示,其诊断符合率可达38.0%~85.0%左右,其肿块、邻近肝实质回声、肿瘤浸润局部胆管壁浆膜至全层强回声缺损等相同,其发生假阴性判断,大多于Ⅳ和Ⅲ型中出现,且肝尾叶浸润占据较大比例,胆囊增大,是因胆囊受侵而出现的特征[4]。
门静脉浸润采取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经相关研究显示,可达72.3%~95.7%,其中也包括门静脉管腔内瘤栓、门静脉管壁直接侵犯形成[5]。
门静脉管壁直接侵犯形成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间共筑强回声、胆管壁呈局部变细,或者发生缺失,门静脉管腔内瘤栓形成为管腔内回声型赘生物、肿块阻塞,经彩色多普勒显示为完全性或局部性彩色充盈缺损。
肝动脉浸润,经研究显示,其经超声诊断符合率为22.0%~78.9%,肿块基底为胆管后壁连同,肝内动脉圆形横截面管腔、肝动脉管状消失,且肿块下缘处有动脉血流信号包绕[6]。
转移性肝门淋巴结经国内数据统计学显示,其经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32.0%~45.0%,其检出直径大小为0.7~1.8 cm间,其他部位因受肠气干扰,导致胆囊缩小,缺乏特异性回声和透声窗差异,因其回声较差,无法检出[7]。
3.4 超声检查肝门胆管癌原理肝门胆管癌大多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处与肝总管处近侧的上1/3段恶性肿块,在临床上,发现许多肝门胆管癌会扩展到一侧或双侧肝管、肝管汇合处等,被称之为中央型胆管癌。
在胆管癌中,肝门胆管癌发生率可达62.4%左右,是在胆管癌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8]。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许多医学领域都获得可决定性进展,然而针对肝门胆管癌,在医学领域中研究中,其所获得的成果较小,且无早期临床特异性,导致临床检查的早期检出率较低。
肝门胆管癌早期表现中,不同程度的黄疸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发生黄疸前,会发生皮肤有程度不同的瘙痒症状,常见的临床非特异性表现有腹痛、体重下降和发热和呕吐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