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五章常见病原菌第四节厌氧性细菌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厌氧性细菌PPT课件

厌氧性细菌PPT课件
预防
及时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 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治疗
局部感染的处理 抗生素 α抗毒素 高压氧舱法
18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生物学特性
芽胞呈椭圆形,位于次极端,大于菌体,使 细胞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 有周鞭毛,无荚膜 专性厌氧 在卵黄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出现混浊圈
19
致病性*致病物质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 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
•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
厌氧芽胞梭菌属 无芽胞厌氧菌
1
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ium)
专性厌氧,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芽胞比菌体粗,菌体膨大呈梭状, 抵抗力强 周鞭毛,除产气荚膜梭菌外无荚膜 致病菌产生外毒素致病,病情严重 防治:类毒素与抗毒素
4
致病性 所致疾病:破伤风
典型症状: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 致病条件:伤口必须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致病物质:主要为破伤风痉挛毒素
(tetanuspasmin),属神经毒素(neurotoxin), 毒性极强(对人致死量<1µ g)
β、ε、ι毒素
*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肠毒素
14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 主要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 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相同 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险恶,死亡率高 以组织坏死,气肿和全身中毒为特征
组织坏死、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上升 出血、水肿、局部坏死
分解糖产气,压迫软组织、血管 加重组织坏死(捻发音)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常见病原菌优质课件PPT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常见病原菌优质课件PPT
一、破伤风梭菌
生物学特性 形态G+、细长、鼓槌状、周鞭毛 培养专性厌氧
羽毛状菌落 抵抗力强,对青霉素敏感
致病性 1、致病条件创伤和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 混有泥土或异物 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合并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感染
第15章 肠道感染细菌
意义
肠道感染细菌 1)链球菌溶血素O(SLO)
1、形态与染色 伤口窄而深
所白致喉疾 棒病状流杆行菌性(经脑白脊喉髓杆消膜菌炎)化流脑道传播,引起胃肠道和肠道外感染性疾病
抵抗力 对磺胺、链霉素、氯霉素敏感,易产生耐药
的细菌 三、防治原则病畜严格隔离、焚烧或深埋;
以呼吸道作为侵入门户,感染人体的一大类杆菌
致病性 2、所致疾病
化脓性炎症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内脏器官感染 全身感染
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毒性休克综合征
免疫性
有一定天然免疫力 患病后所获免疫力不强 难以防止再次感染
二、链球菌属 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1、形态G+,球形,链状 2、培养血平板上灰白菌落
液体培养基中沉淀生长
二、链球菌属 链球菌
沙门菌属
SS培养基上 半透明较小菌落
产生H2S, 菌落呈黑色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1)侵袭力菌毛、Vi–Ag (2)内毒素 主要致病物质 (3)肠毒素 2、所致疾病 (1)伤寒和副伤寒(肠热症) (2)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 (3)败血症 (4)无症状带菌者 3、免疫性治愈后获得牢固免疫力
全身中毒症状 外毒素 兼具神经、肠、细胞毒性 2、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1)急性菌痢 黏液脓血便 (2)慢性菌痢 (3)中毒性菌痢 全身严重中毒症状,多
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黏液脓血便 2、方法分离培养鉴定;快速诊断法 防治原则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ppt课件
49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 1.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是细菌良好的生活场 所
• 2.水中的细菌 水是细菌生存的天然环境, 不同的水源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 3.空气中的细菌
50
(二)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 1.正常菌群 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想 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 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无害,故称为正常菌 群。
39
• 2.毒素和侵袭性酶 • 毒素是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机体
有毒性的物质,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 侵袭性酶是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
的具有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侵袭和扩 散的致病性物质。
40
• 3.维生素 某些细菌能合成维生素 如 大肠埃希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 4.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 遗传使细菌的种属性状保持稳定;变异可
使细菌产生变种和新种,有利于物种的发 展和变化
46
(一)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 1.形态结构的变异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受外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形态与结构可发生 改变。
• 2.毒力变异 毒力的增强和减弱 • 3.耐药性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
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 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41
• 5.细菌素 • 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仅对近缘菌株有抗菌作
用的蛋白质。 • 6.色素
色素分两类: (1)脂溶性色素 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
而不扩散至含水的培养基中 (2)水溶性色素 能扩散至培养基或周围环
境中
42
铜绿假单胞菌
43
金黄色葡萄球菌
(3)半固体培养基 鞭毛
37
3.人工培养的意义

病原微生物免疫学第5章 常见病原菌

病原微生物免疫学第5章 常见病原菌
脂磷壁酸
❖细胞壁成分
M蛋白
致热外毒素
❖外毒素
链球菌溶素 明透质酸酶
❖侵袭性酶类 链激酶
链道酶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细菌细胞壁成分
❖脂磷壁酸
❖ 与宿主细胞膜具有高度亲和力 ❖ 是该菌黏附定居于人体的主要侵袭因素
❖M蛋白
❖ 具有抗吞噬作用 ❖ 可引发超敏反应性疾病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外毒素 ➢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
性状
金黄色
表皮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
菌落色素 金黄色
白色
凝固酶
+
-
溶血毒素
+
-
致病性

条件致病
腐生 葡萄球菌 白/柠檬色
无致病性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4. 抵抗力
❖ 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 ❖ 在干燥的脓汁、痰中可存活2~3个月 ❖ 加热80℃30min被杀死 ❖ 耐盐性强 ❖ 对龙胆紫敏感 ❖ 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 ❖ 易产生耐药性,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


麦粒肿



化脓性感染


甲沟炎
中耳炎
(三)标本的采集与检查
❖标本采集
❖ 化脓性感染取脓汁、渗出液;败血 症取血液;食物中毒取剩余食物、呕吐 物;假膜性肠炎取粪便
❖标本检验
❖ 涂片镜检 ❖ 培养鉴定 ❖ 毒素检测
(四)防治原则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创伤应 及时消毒处理 ➢切忌挤压疖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
二、链球菌
链球菌广泛分布于 自然界、人及动物的粪 便和健康人的鼻咽部。 大多数为正常菌群,不 致病。病原性链球菌主 要引起化脓性炎症、猩 红热、风湿热及肾小球 肾炎等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9厌氧性细菌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件——9厌氧性细菌
大小
• 为1~1.5μm×3~5μm。
染色
• 革兰阳性粗短大杆菌。
结构
• 荚膜,无鞭毛。
2.培养特性与生化特性
氧气环境
• 专性厌氧。
菌落形态
• 血琼脂平板:中等大小的光滑菌落,双层溶血环。
生化特性
(1)代谢活跃,可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
(2)“汹涌发酵”现象,是鉴别本菌的主要特征。
3.分型
毒素
处理伤口
• 破坏厌氧环境,造成有氧环境。
特异性紧急预防
• 询问病史 • 皮试:阳性:必要时脱敏注射 • 使用过类毒素的人,只需追加注射一次类毒素 • 在使用抗毒素的同时,注射类毒素作人工自动免疫 • 抗生素(青霉素)
(四)防治原则
早期
• 皮试阳性,脱敏注射。 • 新生儿免疫反应力较弱,引起过敏反应可能性非常小,
4.所致疾病--破伤风
典型症状
• 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苦笑面容。
早期症状
• 肌肉痉挛规律:先局部后全身,早期是咀嚼肌的痉挛。 • 新生儿:拒奶、啼哭。 • 成人:一般为牙关紧闭,吞咽困难。
致病特点
• 破伤风杆菌不进入血流,只是痉挛毒素进入血流。
5.免疫性
体液免疫(抗毒素免疫)
• 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很强,极少量即可致病。 • 病愈后,仍需注射类毒素,获得免疫力。
致病机制
发酵肌肉 组织糖类→气体→气肿 血管通透性↑→水分渗出→水肿,组织坏 死; 水气夹杂→捻发感; 毒素入血→毒血症,休克 肠毒素→嵌入肠细胞膜,破坏膜离子功能, 改变膜的通透性→ 腹泻
气性坏疽 食物中毒
(三)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涂片镜 检
• 取材: 取伤口深部脓汁 • G染色:G+大杆菌,有荚膜 • 厌O2培养:庖肉培养基 • 牛乳培养基:汹涌发酵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第五章 常见病原菌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第五章 常见病原菌PPT课件
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随着电能

厌氧性细菌课件

厌氧性细菌课件
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 ——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菌 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引起食物中毒
破伤风梭菌
形态染色
中等大的细长杆状,两 端钝圆。有 周身鞭毛,无 荚膜,芽胞正圆形,位于菌 体顶端,比菌体粗,呈鼓槌 状,为本菌典型特征,G+菌, 形成芽胞后易形成G-。
分布
厌氧菌的分类及区别
厌氧芽胞梭菌 染色 感染类型
G+ 外源性感染为主 外毒素为主,毒性强
无芽胞厌氧菌
G+或G内源性感染为主 内毒素及侵袭因素,毒性弱
致病因素
临床感染比例 机体条件 临床病型 治疗 预防 包括菌种
10%
关系不明显
90%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多见外伤感染、食物中毒, 各部位炎症,脓肿,败血症 临床症状特殊 无特殊 抗毒素治疗为主 抗毒素紧急预防、类 毒素预防 抗菌治疗为主 增强机体抵抗力
③毒素(透明质酸酶) ④ 毒素(DNA酶) 这些毒素和酶协同作用,使组织溶解、坏死、产气、水肿, 以致病变迅速蔓延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此外还有些能产 生肠毒素。
所致疾病
• 气性坏疽:潜伏期短,仅为 8—48h,
细菌在局部繁殖,产生多种毒素及
侵袭性酶,造成病变部位水肿,水 气夹杂,触摸有“捻发感”,并产
微生物学检查
临床症状典型,一般无需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防治原则
(1)正确处理伤口及清创扩创,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 2 )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类毒素,尤其对军人、儿童、易受伤 人群计划免疫,儿童用DPT(白百破三联疫苗)
(3)人工被动免疫:破伤风抗毒素(telanus an所致疾病:破伤风
外伤性破伤风:多见于战伤和创伤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染色
粗大杆菌 革兰阳性菌
荚膜染色
㈡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Ø 厌氧 Ø 在血琼脂平板上可形成双层溶血环 Ø 在牛奶培养见“汹涌发酵”现象





养 基 断 裂
菌 的 汹 涌 发



使

(三)所致疾病 1、气性坏疽: 是严重的创伤感染性疾病
局部组织气肿并最终导致组织进行 性的坏死
具体临床表现 1、组织剧烈的胀痛 2、触摸有捻发感 3、有恶臭
防治原则
(1)以清创扩创为主----破坏厌氧环境。 (2)治疗:早期、足量---α抗毒素+青霉素
(3) 高压氧舱 (4) 截肢:
小芳,下荷池采藕,不幸划破足底一块皮肤,伤口 被淤泥污染。她以为是小事,只是用池水洗了洗, 回家后在足底贴上一片伤湿止痛膏。可是,当天 夜里,她的伤足即红肿。第二天上午已肿至小腿。 下午到医院时,连大腿都红肿化脓,剧烈疼痛,高 热至40℃。医生切开伤口时流出暗红色脓血,恶 臭,并有气泡溢出,在血液中查到“厌氧菌”,入 院当天晚上就死去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基础第五章常见病 原菌第四节厌氧性
细菌
厌氧菌 (anaerobic bacteria)
G+有芽胞
无芽胞
G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 膜梭菌
肉毒梭菌 艰难梭菌
+
G-
双歧杆菌 消化链球菌 脆弱类杆菌 韦荣菌属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的病原菌 ◆发病后机体呈强直性痉挛、抽搐、 可因窒息或呼吸衰竭死亡
如欧洲各国主要的中毒食品为火腿、腊肠和其他兽 肉、禽肉。美国的中毒食品主要是家庭的水果罐头, 而火腿、腊肠等畜产加工食品仅占7.7%。前苏联和日 本因鱼制品中毒者最多,尤其是日本,几乎全部是鱼 制品的E中毒。
在我国因罐头食品引起中毒的较少,据新疆肉毒科 研协作组的调查统计,臭豆腐、豆瓣酱、面酱、红豆 腐等豆类发酵制品和烂马铃薯等植物型食品91.48%; 其余是动物性食品,如熟羊肉、羊油、猪油、臭豆腐、 臭鱼、咸鱼、腊肉、干牛肉、干马肉等制品处在无氧 环境中时,也易有肉毒梭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 引起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
食物中毒 肉毒毒素
产气荚膜梭茵 气性坏疽 多种毒素和酶
食物中毒 肠毒素
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 破伤风梭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
▪ A. 痉挛毒素 √
▪ B. 红疹毒素 ▪ C. 内毒素 ▪ D. 肠毒素 ▪ E. 溶血毒素
▪ 2. 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 ) ▪ A. 3~5天 ▪ B. 6~10天 √ ▪ C. 15~20天 ▪ D. 21~25天 ▪ E. 25~30天
▪ 6. 破伤风病人注射大量破伤风抗毒 素的目的是( )
TAT)
紧急预防
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的外毒素 (3) 特异性治疗
抗生素——杀灭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
小芳,下荷池采藕,不幸划破足底一块皮肤,伤口 被淤泥污染。她以为是小事,只是用池水洗了洗, 回家后在足底贴上一片伤湿止痛膏。可是,当天 夜里,她的伤足即红肿。第二天上午已肿至小腿。 下午到医院时,连大腿都红肿化脓,剧烈疼痛,高 热至40℃。医生切开伤口时流出暗红色脓血,恶 臭,并有气泡溢出,在血液中查到“厌氧菌”,入 院当天晚上就死去了。
3. 所致疾病------肉毒中毒 ⑴ 食物中毒: 单纯毒素中毒。 特征: 无胃肠道症状,软瘫,神志清
⑵ 婴儿肉毒病
(四)微生物检查
(五)防治原则
v 防止芽胞发芽 v 食品加热 v注射A、B、E多价抗毒素:BAT
厌氧芽胞梭菌的种类、所致疾病及致病物质
厌氧芽胞菌 所致疾病 致 病 物 质 则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 破伤风痉挛毒素
三、肉毒梭菌(c. botulinum)
2.培养特性: 严格厌氧 3.抵抗力: 芽胞
毒素不耐热
肉毒梭菌的芽胞,10000倍
(二)致病性 1. 致病条件:芽胞污染了食品 2. 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我国以A型毒
素多见。
正在发芽的肉毒梭菌的芽胞和崩解的外壳,42000倍
肉毒中毒的食品种类往往与饮食习惯有关,各个国 家和地区有所不同。
可从几天至几周, 平均6~10天
◆典型的症状
–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
破伤风——苦笑面容
破伤风——牙关紧闭
破伤风——角弓反张
三、防治原则(※)
(1) 非特异性预防——正确处理伤口,及时进行清创、 扩创,防止厌氧环境的形成。
(2) 特异性防治
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人工被动免疫——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 3. 破伤风属于( ) ▪ A. 脓血症 ▪ B. 毒血症 √ ▪ C. 菌血症 ▪ D. 败血症 ▪ E. 化脓性感染
▪ 4. 深部创伤病人为紧急预防破伤 风应注射( )
▪ A. 破伤风抗毒素 √ ▪ B. 破伤风类毒素 ▪ C. 破伤风外毒素 ▪ D. 抗生素 ▪ E. 干扰素
▪ 5. 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应用( ) ▪ A. 抗生素 ▪ B. 抗毒素 √ ▪ C. 类毒素 ▪ D. 细菌素 ▪ E. 破伤风菌苗
(2) 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芽胞抵抗力很强 100 ℃1小时可完全被破坏 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 ◆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 缺血 ◆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一、主要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有周身鞭毛、无荚膜 形成芽胞后,使细菌呈鼓槌状 革兰染色阳性
(2) 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芽胞抵抗力很强 100 ℃1小时可完全被破坏 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
破伤风梭菌的芽胞,20400倍90(电镜图)
一、主要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有周身鞭毛、无荚膜 形成芽胞后,使细菌呈鼓槌状 革兰染色阳性
2、 致病物质(※)
该菌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 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 属神经毒(neurotoxin),毒性极强(小鼠LD50为 0.015ng,对人致死量<1µg) 为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蛋白酶破坏
3、所致疾病(※)
——破伤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潜伏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