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历史》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600字5篇
《史记》读后感600字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史记》读后感600字,方便大家学习。
《史记》读后感600字1《史记》在我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了《史记》的故事,从此,我一直期盼着有一天能和《史记》见面。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史记》,我高兴极了,连忙拿起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史记》是历第一部纪传体的历史学术,它记述了从黄帝一直到汉武帝时代的历史事件。
在《史记》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最早的皇帝——秦始皇这个人物,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功劳很大。
在政治方面,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改郡县制,还颁布了新法;在经济方面,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币制度、量衡制度。
还修筑了“东通海边”、“南入吴楚”两条大道,一但有叛乱,可以随时派兵镇压;在军事方面,秦始皇派兵出击匈奴,将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起来,修筑了万里长城,另外,在文化思想上秦始皇也统一了文字。
可秦始皇虽然对历史做出了贡献,但他对劳动人民却很残暴。
他“焚书坑儒”,将儒生等四百余人坑杀于咸阳,又下令烧掉诸子百家著作,给中国历史造成了巨大损失。
读完《史记》,我还了解到其它的历史人物,如屈原、陈胜与吴广起义、楚霸王项羽等等,历史画面如在眼前。
这本书让我增长很多知识,现在我知道《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还是一本深奥的文学作品。
《史记》,让我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是多么宏伟,同时也使我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知识增加自豪感。
《史记》读后感600字2由于篇幅太长,我先读了汉武帝篇,读完之后,我有一些感想:我先说说汉武帝生命里发生的一些事吧。
在武帝继位前,他排行第九,是不可能当上皇帝的,但是汉景帝却偏偏看上了他,就为他扫清障碍,帮助他成为了一个平安太子,武帝就这样才登上皇帝的宝座。
武帝期间,有一个叫江充的小人得到了武帝的宠爱,而丞相却三翻两次上奏章,让武帝杀掉江充,结果把武帝惹怒了,把丞相杀了。
《中国历史》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
《中国历史》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历史》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历史》读后感篇1我最开始不喜欢看《中国历史》,是老妈“骗”我看的,但看了几天后,我发现了我以前的好多“认为”都是错的,所以我一口气看完了上册。
我以前一直以为是人类主宰了地球,其实人类出现才区区二三百万年,地球形成后,早在几亿年前就生活过很多动物,比如在古生代的大海里的三叶虫,笔石,甲胄鱼,爬上岸的总鳍鱼,中生代的大霸王恐龙,以及新生代的始祖象,三趾马等,它们全部都要比人类早很多。
你们知道吗,在远古时期,是妈妈当家做主,爸爸没权利,称为“母系社会”,后来由于耕田,打猎,劳作等都需要力气,爸爸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后来才当了一家之主,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男女平等。
后来还有秦始皇统一六国,越王卧薪尝胆......太多了,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你们自己去看看这本书吧,虽然我也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但这本书还是蛮有趣的。
《中国历史》读后感篇2假期,走近历史。
我有一套书《中国历史》,是妈妈送给我的暑假精神食粮。
满满当当的14本书,让我好有压力,可是当我打开它时,马上被里面精美的图案、丰富的故事所吸引。
它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了远古时期到清朝末年的中国历史变迁,内容博大精深。
这套书里有许多历史故事,而且都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
为什么要读这套书呢?妈妈告诉我,因为这些生动美丽、惊天动地的故事,时间久了难免会显得陌生遥远,让人觉得“不干我的事”,所以作为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认识祖国的历史。
你知道人们最早怎样记事的吗?你知道是谁发明了文字?你知道最早养蚕抽丝纺布的人是谁?你知道第一位帝王是怎样产生的吗?这套书里都有介绍。
这里有千古流传的友谊——管鲍之交;有心怀理想,育人不诲的老师——孔子;有各有本领、施展才华的“春秋五霸”,还有为了富国甘做奴隶、卧薪尝胆的勾践……这套书不仅将中国历史像一幅幅精美的画一样展现在我面前,更让我走进历史中的名人,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中国历史》读后感篇3《中国历史》一书,带我似乎见证了尧舜禅让、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诸侯争霸,目睹了秦王统一中国、三国鼎足、南北朝并立,亲历了隋唐两宋的兴衰、元明清的盛世雄风,直到沐浴在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欢呼声中。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8篇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8篇第一篇: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中国历史人物丛书——刘秀》,学到了很多知识。
汉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
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
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
他所开创的“光武中兴”是中国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
刘秀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帝王,有很多东西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
首先,自己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
现在自己虽然只是一名小学生,但是也要有远大的志向,从现在开始更加刻苦学习,锻炼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其次,自己学到了面对困难挫折不放弃。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的人就被困难挫折所击倒,但有的人却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更加磨练自己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与挫折。
最后,自己学到了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是面对别人犯的错误,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
第二篇: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第三篇: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我看完了《上下五千年》的时候,我知道以前公元前841年国人起义,共和行政,约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伐纣灭商,中国进入西周时期。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
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连几个月普降大雨,平地积水三米多深,黄河水暴涨,冲破了白茅堤、金堤,使黄河沿岸州县都遭受了严重的水灾,淹死、饿死、病死的.百姓多得数不清。
元顺帝害怕水灾会引起人民的不满而造反,就在山东郓城设立水监,任命嘉路为管理水利的“都水监”,专门负责治理黄河。
公元1351年,五十岁的贾鲁正式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并被授予二品官衔。
他动员了十三路(相当于广州)的民工约十五万,再加上军队士兵两万多人,一共十七万人开上了治河工地。
从四月份开始施工,到了七月河道疏凿成功;到了八月份,冲破堤岸的河水重新流入原先的河道;到了九月,黄河上有可以通行船只了;到了十一月水土工程全部完成,使黄河从故道重新流入大海。
《史记》读后感15篇
《史记》读后感15篇《史记》读后感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得真是一点不错。
一本好书就可以让人明白很多道理;一本好书可以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
每读完一本好书就会让人豁然开朗,是书让人类走上了进步的阶梯,才有了今天这欣欣向荣的世界。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翻阅沉甸甸的历史,蓦然看见,那一抹鲜艳,带着成熟稳重,披荆斩棘,正向我走来。
在这一册的人物故事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伍子胥所承担的责任。
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迫害致死。
伍子胥流亡在外,一度当过乞丐。
他忍受了所有的屈辱,为的就是要报仇。
吴国后来攻克楚国的国都。
伍子胥把当年杀他父兄但已过世的楚平王从坟墓里挖出来,加以鞭尸,那种强烈的恨意表达得真是淋漓尽致。
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吴国日益壮大起来。
吴王却完全不理会这个忠臣的劝谏,还赐他自尽。
伍子胥恨不得要门客在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东门上,好看着吴国被越国消灭。
伍子胥是个悲剧人物,他承担的是作为一个家人和一个臣子的`责任,不过那责任后来演变成过重的负担,压得伍子胥喘不过气来。
对人生来说,学会承担什么以及学会怎么承担,的确很重要。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我价值的创造,而这个自我价值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对别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种担当,具有它自身的意义和时代性。
没有担当的人往往是没有作为的人,自我价值也轻薄得很。
有担当是好事,但可别像伍子胥那样,让肩膀上的担当变成过重的负担!《史记》之韵味,非桂花树凋零的悲哀,也非纳兰性词的凄凉,它的韵味,是甜香赛芝兰之悠长,踏雪寻梅的不变的情怀。
读《史记》之韵,读出司马迁的韵味,那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光芒绽放的灵魂,带着一丝不羁,带着万般男儿忍辱负重的尊严,书写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春秋,反复咀嚼,齿留余香。
对《史记》的感动,不仅仅在于它灵动的文字与丰富的情节故事,更重要的是他所蕴含的人格魅力与精神的升华。
正是因为这种力量对《史记》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精神的境界。
历史书籍读后感(精选30篇)
历史书籍读后感(精选30篇)历史书籍读后感(精选30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书籍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书籍读后感篇1《中国大历史》是历史学家黄仁宇体现其“大历史观”的一部专著,它旁引了不少研究内容,分析中国历朝发展的问题,从欧洲的历史,到经济学都有利用。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
提起中国历史,对我而言只是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层面上,自己知道的只是一些朝代和历史重大事件,有的还对不上时间,总的来说都是零零碎碎的。
读了此书才系统的了解中国历史的独特与辉煌,这些使我受益匪浅。
很多关于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大都是以历史朝代为时间顺序,以史料为借鉴内容。
但从《中国大历史》我感受到的是跨越性与总体性。
书中著眼于历史大局、中国,从宏观角度阐述中国历史,将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进行对比。
中国历史的经济、政治、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独特性。
我深深体会到历史中蕴含的价值。
一般的历史著作将中国历史看成帝王家史。
先秦时代,中国实行世卿世禄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
这种世袭的次数理论上是无限的,直到更朝换代活占据这个爵位、官职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为止。
在此书中,作者向读者传达出鲜明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历史,是一种道德的指引下运行。
帝王要有所作为,也必然依著道德轨迹,否则便得不到万民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
在经济上,书中阐述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从古至今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体制的变化往往对应著社会体制的改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历史的作用下中国逐渐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制度。
在政治上,中国历史走过了古代的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到今天的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经历了历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蜕变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心得体会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心得体会《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本历史书,讲述了中国自五千年来发生的大事。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心得体会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1】古今一往返,中华五千年。
我们这繁荣昌盛的祖国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啦!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五千年,这是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从这《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书里,我看见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历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创造的奇迹有如夏夜的繁星,数不胜数,他向世界展示了我们东方智慧的历史魅力。
《屈子行吟》写的就是一个爱国的大丈夫的故事。
屈原在他的改革主张遭到小人的反对而被楚怀王流放之后,心在流血,满腔的怒火使他写出了《离骚》等许多万世不朽的伟大诗篇。
特别是《离骚》表现力诗人始终不渝的坚持理想,为了追求真理,"九死未悔"的求索精神……故事最后写道,屈原眼看救国无成,走投无路,他跑到汨罗江边食扯着自己的头发,双手高举向天空,大声质问:“天啊,你怎么这样的不公?难道你真的要灭亡楚国,灭亡我屈原了吗?”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忧愤地投入了江中……人民一直怀念屈原,所以就用赛龙舟、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他,这也就是端午节的来历……这里面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有很多这样的人物,韩信、荆轲、司马迁、朱元璋……看完了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我才明白,中国历史竟是这样的博大精深,它的文化是这样的渊源流长,我为我们的民族自豪,为我们丰厚的文化遗产骄傲,我要努力的学习,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的祖国好好读书!《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2】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一本历史书《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第一卷。
至今,我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
今天我要写一写读后感。
第一章是中华文明的曙光。
首先讲的是盘古开天地,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我觉得盘古的这种开天辟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一个题目是黄帝大战蚩尤。
这个黄帝是“我们是炎黄子孙”中的黄帝,而不是那个皇帝。
历史类书籍读后感6篇
历史类书籍读后感6篇历史类书籍读后感篇1我今日看了《中国通史》一书,描写的是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最爱好周朝前期和唐朝前期,由于周朝开国皇帝周文王是个人才,而且还有一帮忠诚辅佐,而且周朝前期气力还很雄厚,周朝后期很腐朽,所以我不爱好周朝后期,还有唐朝前期,李世民把国家整治的繁华富强。
可是到了唐朝晚期,皇帝只知道贪图享乐,大兴土木,搜刮人民的钱财。
所以我也不爱好唐朝后期。
我们中国每个朝代的后期都很腐朽,就说纣王吧,他叫人建"朝歌"花了数万银两。
杀了几百人。
而且荒唐无道,最后果真被周武王灭了。
最强大的就是元代,元代的开国皇帝是成吉思汗,他先统治了蒙古,然后竞把我们的中原占据了。
占据了中原后,又把俄罗斯的首都占据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蒙古帝国。
我最不爱好的是秦朝,秦朝的秦始皇虽然建了万里长城。
而且还统一了钱币。
但是他把古时候记载的书全烧了,而且还杀了一些读书人,这叫"焚书坑儒"。
到了秦二世的时候,秦二世把秦始皇坏的一面他继承,好的一面他没继承,而且还派了一些人为秦始皇殉葬。
是他的作风使秦朝走向灭亡。
我感受到了古时候皇帝英明的时候,国家就发达,皇帝无能的时候国家就腐朽。
历史类书籍读后感篇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在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中国通史》。
在漫长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儿女制造了极多的辉煌与成就,也经过了极多的苦难与波折。
《中国通史》这本书追溯历史进展轨迹,触摸五千年文明的脉搏,叙述了我国五千年来的巨大变更。
在这本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帝王们的治国之道。
我发觉有一些帝王深得全部人敬重与拥护,而有一些帝王则遭到了人民的唾弃。
这是为什么?我连续细读,便也明白了。
前者为人民服务,以身作则,勤俭节省,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这样的帝王,自然深得民心;后者只知一味的向人民索取,骄奢淫逸,使民不聊生,人民必将防范、起义。
我们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呢?以最简单的来讲。
《史记》经典读后感10篇
《史记》经典读后感10篇《史记》经典读后感篇1寒假到了,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我们读完“史记”并写读后感。
“我用了三天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写的栩栩如生,内容引人入胜。
”史记“的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依照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描绘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本纪那一部分。
它讲述了,五帝,夏朝,商朝,周朝,秦朝,和汉朝有关皇帝的。
让我最敬佩的人是舜和禹。
舜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双目失明,也是个糊涂虫,后母把舜当成眼中钉,她的儿子也是个自私自利的人。
舜只好一个人搬到历山脚下,即使父亲经常打骂他,母亲想害死他,弟弟欺负他,可他却总是有一片孝顺的心。
还暗地拿粮食去救济父母。
他同时也是一个品德高尚,富于谦让的人。
在他当上黄帝以后,更是时刻关心百姓的疾苦,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禹在的时候,经常发大水,每年都会淹没很多田地,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
于是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水治理好。
在他的带领下,人们奋战了很多年末于制服了水患。
大禹,也曾经”三次过家门而不入“。
而得到了人们的拥戴,成为了黄帝,并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度国家--”夏朝“。
”史记“这本书写的真棒,它既让我们了解了汉朝以前的历史,也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让我了解了我们祖国的悠久的历史文明。
我以后要多读一些课外书,这样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史记》经典读后感篇2《史记》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花费一生的精力来创作的。
它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是中华民族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感喟:“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史记》为我们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画面,还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让我们从历史中明白道理,揭露丑恶行为,歌颂高尚的品德。
历史书籍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
历史书籍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历史书籍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书籍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书籍读后感1《难忘历史》是我觉得本暑假最好的一本书。
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光辉历程。
这本书主要是一些从古到今的历史典故。
比如它有三国之事,也有现代的红军征途。
其中我喜欢三国的一篇故事,由林汉达编写而成,名叫《一身是胆》。
这个故事,讲的是刘备夺取汉中与曹军决战,他派黄忠去战,夏侯渊因黄忠不下山,于是不再管他。
但这时候黄忠立马冲下去,把夏候渊杀了。
希了夏侯渊后,打听到北山有敌军粮食,便去夺取。
半路却遇敌人突击而失败。
赵云听到北山有动静,便去看。
他看到黄忠被追杀时,立刻冲上去把敌人解决而且用”空营计”吓跑了敌人。
第二天刘备得知,来到赵云营里来看他,将士们让他看了夜里交战的地方,便说:赵将军真是有勇有谋啊!"“是啊是。
他可真是一身是胆。
"将士们说。
说罢,刘备便给赵云庆功。
庆完功说:“敌军坚持不了多久了”。
最后因天越来越热,闹了疾病,粮食也不足,手下也跑了不少,就退兵回长安了。
从此汉中是刘备的地盘。
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是赵云杀退曹军的场面,对赵云有几分敬畏,也非常佩服。
我佩服赵云是因为他有勇有谋,能够用计将敌军赶走。
我喜欢这本书就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伟大的英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有太多的谋略与太多的智慧。
用知识去积累,让事实去验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用知识和视野去战胜一切!历史书籍读后感2很喜欢读黄仁宇先生的书,他是一位历史学家,但他写的书与一般的历史书不一样,视角不同,语言非常风趣,让你读过后,有过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历史可以这么写。
《中国大历史》共有二十一章,从有中华民族开始写起,当然由于史料记载的不完善,秦代之前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秦代之后的写的较为详细,黄先生对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都画了一副疆域图,元代的版图最大,但元代的历史最短,只有90年。
史记读后感300字范文10篇
史记读后感300字范文10篇史记读后感300字1我非常喜欢《史记》这一本书,因为它不仅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还可以增长历史知识,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史记》的作者是汉朝史官司马迁和他的父亲司马谈。
司马谈最开始著作《史记》。
司马谈去世后,司马迁继续著作《史记》。
但是有一次,因为李陵事件,汉武帝以侮辱皇帝的罪名将司马迁关进大牢,服了“宫刑”(割掉生殖器官)。
受了刑的司马迁忍辱负重,写下了著作《史记》!司马迁的事让我感到:“没有博大的胸怀,是不会有大的作为的!”如实记史。
《史记》是一本史书,记述的是自皇帝以来3000年的历史,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有130篇,52万多字。
里面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大禹治水》等等。
《史记》是一本在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史书,如果没有《史记》这一本书,估计没有《史记》,现在的人都不知道原来的历史。
《史记》是一本举世闻名的史书,仍在传授着历史的往事!史记读后感300字2《史记》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用一生心血创作的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
书中记载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
这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宝。
我比较喜欢项羽,他推翻了秦朝,烧了阿房宫。
但是因为项羽的一些缺点,让他兵败,乌江自刎的悲惨下场。
我认为项羽应该听取良言忠告,在鸿门宴的时候,项羽有个谋士叫范增,范增看出刘邦是与项羽争夺天下的人,就让项庄在宴上舞剑刺杀刘邦。
只可惜项羽没有听从,让刘邦逃了。
还有项羽的部下韩信也是很有才能的,但是项羽一直没有重用韩信,最后韩信投靠刘邦,率汉军冲出汉中,把楚军打的落花流水,最终项羽兵败自杀。
《史记》他不仅丰富了我的见闻,还增加了我的知识。
我也知道了如何做人最好,要善于听取良言忠告,要克服缺点,这才能成大事!史记读后感300字3我很早就想了解我国的历史,于是,这个寒假我买来了《史记》这本书,这本书吸引着我,让我迫不及待的就翻开了它。
历史书读后感10篇
历史书读后感10篇1. 《史记》读后感对于眼下的读者来说,《史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宝藏。
它以细腻生动的描写、丰富多样的故事,将我们带入古代的历史世界。
读完《史记》,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西洋史》读后感《西洋史》是一本详尽而又生动的历史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西方国家的兴衰历程,以及他们对世界的影响。
这本书让我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3. 《中国古代史》读后感《中国古代史》是一部权威而详实的历史著作。
通过深入研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感到骄傲,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
4.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世界文明史》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历史巨著。
它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开始,一直延伸到现代社会,展现了不同文明的兴衰和交流。
读完这本书,我对世界各个文明的特点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5. 《近代史》读后感《近代史》一书将我带入了近代历史的洪流中。
通过深入研读这本书,我对近代世界的历史事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让我对世界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6. 《古代战争史》读后感《古代战争史》是一部揭示古代战争与人类文明发展关系的经典著作。
通过研究这本书,我对古代战争的策略、兵器、战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让我对战争的现实与残酷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7. 《中外史学名著选读》读后感《中外史学名著选读》是一本汇集了许多历史学家的经典著作的合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不同历史学家的观点和研究方法。
这本书让我对历史学研究的多元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8. 《文化史》读后感《文化史》是一本关于人类文化演进的。
通过研究这本书,我对各种文化形态的起源、发展和衰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有了深刻的认识。
9. 《历史随笔》读后感《历史随笔》是一本以作者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叙述历史故事的书籍。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400字(通用20篇)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400字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400字(通用2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4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400字篇1在寒假里,我看了《中国历史故事》,其中使我受益最深的是《大禹治水》这篇文章,它发生在上古时代,讲了大禹治水的感人故事,他艰苦奋斗,三过家门而不入,经历13个年头,改变了自己的父亲鲧只用筑堤堵水,不开渠引水的错误方法,最后终于制服了洪水。
他还教大家利用水土资源,指导群众种庄稼,收到了大家的好评和爱戴,人们都叫他“大禹”。
在上古时代,人们凭借一些简陋的工具,就能战胜强大的洪水,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想: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例子在社会上有很多,多少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昼夜苦干着,忘记自己的小家庭;多少人民教师为孩子们彻夜批着作业和试卷,顾不得自己的孩子;多少家庭为了国家,送儿女去边疆参加现代化建设。
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不值得学习吗?大禹第一次过家门的时候,正逢小儿子出生,难道她的心不是肉长的?难道他就没有一点父子之情?不!他为百姓早日免受洪水灾难,把自己放在第二位。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大禹的精神,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400字篇2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中国历史故事》,其中的“孟母搬家”让我印象很深,小的时候也背过“昔孟母,择邻处”但是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今天终于懂了。
书中说的是孟子小时候很调皮,他妈妈(孟母)对他非常严格,为了他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搬了几次家,慢慢地,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和喜欢读书了;还教育孟子“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做事千万不可半途而废”;还教育孟子要做人诚实。
孟子长大后,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师。
人们都说,这是他母亲(孟母)潜移默化教育的结果。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妈妈也为了我,放弃了很好的工作,专门在家培育我、教导我;为了我进好的学校,也搬到学校附近租房住,妈妈还说,我读初中的时候,呀要在学校附近买房或者租房,为的是我可以多点时间休息,别把时间浪费在上下学的路上------我现在渐渐大了,也懂事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用好的成绩来回报我亲爱的妈妈。
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300字(精选21篇)
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300字(精选21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300字(精选2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篇1《成语故事》这本书,内容丰富,平且配有插图,使我更容易理解。
里面的成语故事有300多条,例如有不可救药,爱屋及乌,初出茅庐,南柯一梦……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黔驴技穷》,故事讲的是在古时候,贵州这地方没有毛驴,有一个人就从其他地方呆了一头毛驴来到贵州,并且把它放在山底下,当地的老虎看见驴子长得比自己还高大,以为是什么怪物,不敢接近它,只是藏在树林深处偷看。
有一天,老虎正在偷看驴子,驴子突然大叫一声,老虎以为驴子发怒了,要咬自己,吓得赶紧逃走了,后来,老虎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便一步步靠近驴子,驴子大怒,并用蹄子踢它,这时,老虎终于看透了驴子,原来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啊!于是,跳起来把驴子吃掉了。
这个故事比喻只有一点本领也用完了。
所以,我们在做事情时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必须要经过长时间观察和深入了解,才能获得成功。
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篇2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读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边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来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说:“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说道。
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书的故事读后感
书的故事读后感书的故事读后感1这个,我读了一本名叫《书的故事》的书。
这里面说了很多关于书的故事、书的发展历史,还有关于文字和纸的历史及发展。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不仅人类有自己的历史,而且连书都有自己的历史。
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字的历史。
起先,人们打手势告诉对方自己在想什么;后来,人们渐渐地开始画图画来表达语言;再后来,人们发明了文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字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
如今进入了电子时代,大多数已经开始用电子书等电子设备,纸质书籍的命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它们是否会与那些蜡板、芦叶书、羊皮纸、竹简那些遭遇同样的命运,被遗忘和消亡呢?这本书也许在为自己的将来所担忧!或许有些人觉得纸质书携带不方便,材料及生产制造工艺也不环保,所以认为它们应该被销毁掉。
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假如电脑突然坏了,存在里面的书籍内容也未被及时保存。
所以我认为纸质书还是应该被保留的。
这就是我读完了整本书的读后感。
不管书未来的命运会如何,但我会好好珍惜与它生活在一起的每一天。
书的故事读后感2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涵碧,这本书的内容主要讲了古代英雄豪杰的丰功伟绩,各朝各代皇帝臣子白样面貌和整个历史洪流的演变。
我最喜欢的是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魏晋时代义兴地方有三害,一害是南山上的白额头老虎,二害是长桥低下的大蛟,三害是周处。
周处得知后,心里就像遭到雷击一样,心里很难过,周处原以为别人怕自己,是尊敬自己,把他当英雄崇拜,没想到自己竟和猛虎、大蛟一样讨人厌,从此周处想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便跳下水除了二害,没想到人们以为周处死了,都在欢呼雀跃,周处看见了,并没有生气,上了岸,撰写了《吴书》,决定重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长大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没有做不成的事。
吴姐姐讲故事这本书打破了历史僵局与乏味,而是以一个个历史故事激发了我们对历史的热爱。
书的历史读后感
书的历史读后感《书的历史》是一本关于书籍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著作。
通过对书籍的起源、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传播和阅读习惯的变迁等方面的详细阐述,让人们对书籍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书籍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书籍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首先,通过《书的历史》这本书,我对书籍的起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书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竹简和木简,而后经过纸张的发明和印刷术的出现,书籍的形式逐渐得到了改良和完善。
在书籍的起源中,作者对各种不同的书籍形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书籍的演变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了解书籍的起源,我对书籍的珍贵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手中的每一本书。
其次,书籍的印刷术的发明对书籍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书的历史》中,作者对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印刷术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生产速度大大加快,书籍的价格也大幅度降低,从而使得书籍得以大规模的传播和普及。
通过对印刷术的发展历程的了解,我对书籍的传播和普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感慨于印刷术的伟大。
另外,书籍的传播和阅读习惯的变迁也是《书的历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书籍的传播和阅读习惯的变迁中,作者对书籍的传播途径、阅读习惯的变化以及数字化时代对书籍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书籍的传播和阅读习惯的变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书籍的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对书籍产业和阅读习惯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书籍传播和阅读习惯的变迁的了解,我对数字化时代对书籍产业和阅读习惯的影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关注数字化时代对书籍产业和阅读习惯的影响。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书的历史》,我对书籍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书籍的起源、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传播和阅读习惯的变迁等方面的详细阐述,让我对书籍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也更加珍惜手中的每一本书。
关于历史书籍的读后感500字
关于历史书籍的读后感500字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历史书籍的读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书籍读后感1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在这富饶的大地上,我中华经历了多少风雨,但我中华人名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风雨之后必有彩虹!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华儿女的不屈精神!所以,我在这个寒假里读了《中国历史》里面很多经典的故事,比如:开天辟地、文明的摇篮、炎黄子孙……但最吸引我的是大禹治水,说到大禹治水,就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尧、舜那个时代,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人们没地方住,只好像鸟儿一样在树梢上做窝避难。
自从舜把禹找来治理水患以后,禹就决心要避免父亲所犯的错误,不能再用围堵的方法来治水了。
所以他决定用一种相反的方法来对付洪水——他采取“疏导法”。
让大水尽可能地流到大海去。
他心想,我自己疏导,也不行啊!于是他挑选了一些能干的助手,跟着他一起治水患。
为了治洪水,他结婚第四天就出门了,整整十三年,没回家了。
其中三次经过家门,但都没有回去。
第一次,他从家门口经过,听见妻子在痛苦呻吟,儿子呱呱坠地时的哭声。
第二次他从家门口过,孩子已经会喊爸爸了。
第三次,孩子已经十三岁了,跑过来拉着他的手,紧紧挨着他,舍不得离开,他也没法跟着回家去。
禹实在太忙了,他变得又黑又瘦,下巴也尖了。
他的手脚长出了茧,连腿上的汗毛都没了。
不过,他终于成功了。
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团结友爱,中华的历史和未来也一定一次灿烂!还有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只要你什么事都别放弃,才能把一件事做成。
历史书籍读后感2妈妈在网上给我订购了一本书,叫《话说历史》。
我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上记载了国内外一些历史。
我觉得它是一本好书。
历史,是很值得我们去钻研的。
这本书,就是这样的,它记载了很多中国历史,虽不是那么详细,却也让我大饱眼福。
它从炎黄联盟开始记载,一直到最后抗战胜利,港、澳回归,中国彻底解放。
史记读后感15篇
Communication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managemen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史记读后感15篇史记读后感1假期里,我读了《史记》这本书。
它让我认识了励精图治的越王勾践;智勇双全的蔺相如;优柔寡断的项羽;善于抓住,利用机会的刘邦和残暴无理的秦始皇。
故事讲述从皇帝开始到西汉武帝年间,共3000年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从中我还可以学习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仿佛真的看见了:皇宫里的奇珍异宝,百姓们安居乐业。
宫里大臣、大夫玩弄权术,明争暗斗。
还有秦始皇焚书的烟尘。
有的让人看了热血沸腾,有的让人拍手叫好,有的让人恨得咬牙切齿。
我觉得崇尚武学的汉武帝可以再多了解一些古今名著成为一名能文能武的好皇帝。
唐皇应该让大臣,官民多了解一些武术知识,不要光迷恋于书本。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大诗人屈原。
他的知识非常渊博。
无论是对内政的管理还是对外的交际。
他都可以处理的井有条,让楚怀王非常看重他。
可上官大夫非常嫉妒屈原的一身才华,所以一有机会上官大夫就会在楚怀王面前造谣生事。
楚怀王开始还只是怀疑,可到最后也就信以为真了。
罢了他的官职,渐渐地疏远他。
清廉的屈原就好像一只在污浊不堪的世界里超脱尘世的蝉,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皎洁的荷花。
德才兼备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长诗《离骚》,最终跳河自尽了。
读了这篇__,屈原的爱国精神实在让我敬佩。
读了这本书,我会感叹一句:“真不愧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读后感2《史记》是我国文化的灿烂瑰宝,它的作者是古代著名文学家司马迁。
《史记》中有许许多多的经典故事,每看一个都会有不同感受,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了。
周幽王残暴无道,丧尽天良。
可他独独喜爱宫中的一位女子——褒姒。
为了让她开心,周幽王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把军国大事当儿戏,点亮烽火,迫使全部将士匆匆赶来,就为了博褒姒一笑!可长期以往,将士们渐渐对他失去了信任,到战争真正来临的时候,将士们已经完全不相信周幽王了,全都不愿前往,最后被匈奴杀得片甲不留。
[读历史书籍读后感]历史书籍读后感多篇
[读历史书籍读后感]历史书籍读后感多篇第一篇历史书籍读后感: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暑假的时候,表姐帮我卖了这本《中国历史故事》,我爱不释手。
之后,我就利用空闲的时间去阅读。
《中国历史故事》主要讲的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战争、思想、品德的一些小故事,从这些小故事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做人、关于学习、关于生活等方面的道理。
在《中国历史故事》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就像故事中的老婆婆一样。
读了《中国历史故事》让我懂得了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记得在去年的暑假,我到乡下大姨去玩,那时刚好是西瓜成熟的时候。
有一天中午,我吃完午饭,过了一会儿,大姨端来了一盘西瓜,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大姨问我:“千,吃完西瓜要不要跟我到瓜地里去摘西瓜?”“太好了,大姨我们来比赛,看谁摘的西瓜最多!” 我高兴地说,“好啊,我是不会手下留情的!”大姨笑眯眯地说。
我便快速地把西瓜给吃完。
过了一会儿,我就背着个大竹篮跟大姨一起到瓜地里去摘西瓜。
到了瓜地,太阳毫不留情地烤着地里的西瓜,还没有开始摘西瓜,我就汗流挟背了,“千,快来摘西瓜呀,我们还要比赛呢!”大姨在瓜地里喊着,“哦,来了!”说完,我就跑了过去。
开始摘西瓜了,我双手抱着西瓜,用力地拔,西瓜好像跟我作对,我怎么拔也拔不动,这时,大姨走过来笑着对我说:“千,不是这样拔西瓜的,是。
,知道了吧!”“哦,原来是这样!”我点了点头,接着像大姨教我的那样,很快就摘了两三个西瓜。
第一次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摘西瓜,真有些不习惯,我想:又热又累,真不想干了,我还是到树底下休息一下吧!然后我就跑到瓜地旁的大树底下休息,突然,我想起了《中国历史故事》这本书,说:“不行,不能就这样放弃,我还要和大姨比赛呢!”我站起来,跑向瓜地,又开始摘西瓜了。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的竹篮已经被西瓜装满了,虽然我摘的西瓜没有大姨那么多,但是看着我辛苦劳动的成果,我开心地笑了。
《史记》读后感(通用15篇)
《史记》读后感(通用15篇)《史记》读后感1在许多本老师规定的海量阅读书籍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史记》,因为它的里面有一个个能改变人心灵的历史故事。
《史记》中有三大类:本纪、世家、列传。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平原君列传》中的《赵胜惜才》,体现了平原君赵胜的知错能改和珍惜人才的高尚品格。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汉朝的太史令,我很佩服他,首先是因为他能博览群书,归纳出这么多的历史故事,是很了不起的。
其次是因为他能在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后,加上那几句振奋人心的话,真是让人无法挑剔,赞叹不已呀!在《韩信被杀》的故事之后,太史公写道: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
我以前一直以为韩信是一个英雄,原来他也有狂妄的一面,让我重新认识了他。
从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才能的人,既然已经显现出了自己的光芒,就不要太骄傲,不然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史记》里有许多这样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
这本书振奋了我的精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启发了我的人生,还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的心灵!《史记》读后感2我最爱的就是《史记》。
静静地,如同静静的流淌的河,流过我的心底。
也许是因为历史书本的空缺,也许是遗落了太多太多,许久许久的共鸣,我便爱上了《史记》。
没有太多的伏笔,没有太多的伤愁。
它留给我的,只是书上没有写的,然是在读后,一种百感交集的情绪充斥着身心,一种莫名的回首,忘却自我。
在你读它时,它便慢慢在浸渍着你,控制着你的思想,直到心底,它便深深地留下了烙印,怎样也挥之不去。
我喜欢吕后的狠毒,喜欢她对戚夫人的所做。
那才是真正的的女人。
正如《史记》所说,“那总比虚伪的为丈夫找小老婆,却又背后耍心计得要来的强。
”我喜欢楚霸王在生命的最终,用尽自我的最终一点余力来拼搏。
然后在乌江,回忆,惜别。
“力拔山兮,气盖兮……虞兮虞兮奈何兮。
”楚歌的凄凉回荡。
我喜欢亡国之帝——溥仪,在皇太后颤抖的将玉玺交出时,他正在爬树、嬉笑。
历史小说读后感100字(精选7篇)
历史小说读后感100字(精选7篇)历史小说读后感100字(篇1)在我的小书橱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本《三国演义》了。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影响的一本书,他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在《三国演义》中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曹操阴险毒辣,关羽义薄云天,赵云一身是胆,诸葛亮神机妙算,张飞粗中有细,黄忠宝刀未老等等。
诸葛亮“空城计”“七擒孟获”关于“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赵云“单骑救幼主”也是家喻户晓、流传极广的篇章。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把我们带回了古代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的历史战场,令人回味无穷。
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这本书,希望大家能够去阅读。
从这本历史小说中得到启示。
历史小说读后感100字(篇2)如果你爱历史,那么这本《外国历史故事》值得一看。
它将文明古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冗长的历史,徐徐地完整的呈现在你眼前。
翻开书本,你将踏进历史的殿堂,四大古国的文明在书中屹立,失落的七大奇迹,是古国中绽放的朵朵鲜花。
罗马帝国、埃及王国、古巴比伦、古印度的辉煌,让人叹为观止。
这偌大的殿堂会一一向你展示。
日不落的崛起和没落,法兰西的浪漫与坚强,美国的独立,“十月革命”后苏联的诞生……这都是殿堂里一件又一件的精美艺术品,等待着我们慢慢的鉴赏。
然而这殿堂并不是只有光鲜亮丽,也充斥着罪恶和灾难。
一位位暴君让人民深受苦难,战争和疾病又让大地生灵涂炭。
奴隶制度的残忍、邪恶的教诲统治,都为生活笼罩上了可怕的黑暗。
但是黑暗过后就是黎明,在两次世界大战后,一个个共和国的崛起又让世界重新充满了希望之光。
如今,世界上的人们生活愈加的美好,愈加的繁荣。
我们在展望未来的同时更应该回望历史,千年的历史是永远的学问,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汲取知识。
这本书虽然只记载了冰山一角,但足以让我们领略历史的魅力。
这么一本好书,不管何时何地,它都可以让你受益终生。
历史小说读后感100字(篇3)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有着它无与伦比的魅力,虽然它是一本封建时代写的书,但书中这些故事一点也不像是那时写的书,不但清新脱俗,而且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香气,让人沉醉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书的历史》读后感
包君成
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出版20余年后的今天,由这本书的主要作者之一金冲及先生根据当年笔记记录整理出版的《一本书的历史——胡乔木、胡绳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披露了在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胡乔木的多次谈话概要,尤其是他对于中共党史编写方针和历史评价方面的诸多看法,极具启示意义。
如金冲及先生所言:胡乔木“始终极为关心这本书的写作”;他“是公认的中共党史研究的大师。
他们是党的历史中许多重要事件的亲历者,又长期领导党史研究工作,有着很高的理论思维能力,在随便谈话中也往往能对党史说出一些常人没有想到的重要看法,可以启发人们去思考。
”
那么,胡乔木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写作,究竟起到了怎样重要的作用呢?
作为资深政治家,又是中共党史研究最初的开拓者,胡乔木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写作的关注,更多地表现在那些提纲挈领、要言不烦的指导性言论中,其中他着重强调、反复强调的就是“新意”。
诸如:“要使人看了觉得有新意”;“要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一定要有新的,过去没有着重讲述的,甚至忽略的,而现在需要解释、说明、强调的内容。
”关于“新意”,他还有较长的一段言说:“老说那些说过多少遍的话,读者不会有兴趣,我们也没有兴趣。
我们在观察历史,历史需要不断重新观察,每次观察要有新的内容。
历史是非常丰富的,
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观察。
人们的思想也不会像我们现在想的那么简单的几条。
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要宣传党的七十年,就要看到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是老一套,重播一遍,要确实说出些新东西。
”
胡乔木强调中共党史的研究要有“新意”,看似科学研究的常识,其实细究起来,还真不是那样简单。
中共党史研究,可以说是主流学科,但是,党史研究的定位,因为种种历史的、现实的、政治的、其它的原因,又未必是那么明确的。
不少党史研究者,习惯于从党的决议和文件出发诠释党的历史,结果便使得一些党史论著,或者是陈陈相因,了无新意,或者是朝三暮四,应时而变,也就成了胡乔木所言,不要说“读者不会有兴趣”,就连党史研究者包括胡乔木这样的党史研究领导者“也没有兴趣”。
于此可知,胡乔木对于作为科学的历史研究的本质不能不说是了然于胸的。
既然如此,那什么才是胡乔木心目中的党史“新意”呢?
胡乔木在有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写作谈话中,在认清党史工作战斗性的前提下,特别强调的是,“要加强党史工作的科学性”;提出“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论证,来阐明有关我们党的历史各种根本的问题”。
因此,在他对党史的评价,尤其是对1949年以后党史的评价中,那些被认为是不太好写,有些“敏感”的问题,胡乔木却并不避讳,直白道来,言谈确实颇具“新意”。
例如,他明确提出,“‘合作化高潮’不宜用肯定的口气来讲,这是人为的高潮”;“如果这可以肯定,历史就是任意的。
”“1957年以前,
毛主席工作里的任意性、工作指导中的任意性,已经表现出来了。
讲集体领导,很难说。
”这样的认识,与那些墨守成规之见相比,应该说确有其高明之处。
胡乔木对于党史“新意”的理解,更多地可以从他对“极左”思潮和“文革”的态度反映出来。
在有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写作的谈话中,胡乔木对“极左”思潮和“文革”持强烈的否定立场和批判态度。
他认为,中共历史中“左”的倾向具有“历史的、盲目的惯性”,“对20年的‘左倾’要认真批评”。
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胡乔木亲自动笔,对这本书的初稿提出了不少颇具意义的修改意见。
例如,书中原稿有这样的表述:“文革”造成更加广泛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雾。
胡乔木批注说:“文革”不能称为阶级斗争扩大化,因为这斗争本身是捏造出来的。
书稿据此修改为:“文革”造成到处都有阶级斗争的紧张空气。
书稿中另一处的表述是:“文革”不是不可避免的。
胡乔木认为:这样的表述“太软弱了,应该说这是完全错误的”。
他特别强调说:“错误是深刻的,就要深刻地写,不要让读者感到我们在维护,不敢接触。
”所以,胡绳认为,胡乔木“贯穿在这些修改意见中的根本精神就是,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联系到那个特定的年代,不能不说,胡乔木对党史要去陈言、有新意的突出强调,对于这本书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胡乔木对于党史研究“新意”的理解,不仅表现在写作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方面,也包括对于写作方法甚而是文字表达的重视。
他提出,写书的思路和条理要清楚,不能“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能
像讲课那样,讲一堂,灌一堂”。
通俗地说,就是论著作者的观点和看法要明确,但是,观点和看法的表达要留有余地,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避免一种硬邦邦的强逼人接受的感觉”;“要写得让那些对党史没有多少兴趣的普通读者,读了也有所收获”;“使得党史不拒人于千里之外。
你可以不是共产主义者,照样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胡乔木身体力行,他为《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所写的题记,简洁利落,流畅可读,很不像是我们惯常所见的那些正襟危坐的皇皇之作,充分表达了他的这种写作态度。
所以,著名的文史大家钱钟书先生称胡乔木的这篇《题记》写得“思维缜密,词章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