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
产业升级视域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36《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1]。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尖端技术应用和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中国制造从“低端”迈向“高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做大做强制造业,还是提升产业服务质量,都需要一大批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
”近年来,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就目前来看,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仍存在总量不足、供需结构不平衡、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对此,本文在厘清产业升级视域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拟从政府、企业、学校三者的视角深入分析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不足及其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一)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但总量仍然不足 近年来,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产业升级视域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困境与对策陈小娟摘 要 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优化,培养体系日益健全,但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培养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
究其原因在于政府、企业、学校未形成多元协同配合机制,表现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履行不力、企业内部培养机制不健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培训质量不高。
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一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二要健全企业内部培养机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三要提升人才培养培训质量,增强职业院校基础培养能力。
2020年12月 关于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0年12月关于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摘要:一、背景及意义二、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四、政策举措五、预期效果正文: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务院于2020年12月发布了《关于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本意见旨在指导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各国争夺科技制高点、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领域。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具备一定基础,但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
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目标根据意见,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阶段:1.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
2.到203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主要任务1.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研发投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2.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焦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3.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提高高端装备产品附加值,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4.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售后服务水平。
5.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高端装备产品出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政策举措1.财政支持: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产业政策引导等支持力度。
2.税收优惠: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3.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贷款、股权投资等多元化融资服务。
4.土地和人才政策:优先保障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用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2020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3篇
甜椒收获季节都有一些老板到村子里收购。
2、村委会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有的干部对闯市场充满了自信心。
特别是古城村委会干部,根据村委会土地少的现实悄况,努力发展高效农业,并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亩种植南瓜,自发地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板落户“。
这两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集中力量发展辣椒产业,形成了辣椒品牌,老板张友清在长桥村委会建厂,到我镇发展辣椒产业;今年曲靖的老板也积极到“签订20xx亩辣椒合同。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群众的整体素质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对市场认识不足,对政府依赖心较强。
我镇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部分群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缓慢,满足于传统的小农经济,缺乏大市场意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持怀疑、观望态度,就是在村组干部的劝导下,种植万寿菊、青刀豆等产业,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吃亏;还有的农户,今年种植辣椒得到实惠,如果明年种植辣椒吃亏,就对辣椒产业持否定态度,接受不了市场变化,害怕失败,没有闯市场的意念;再者, 在哪一个村委会发展新兴产业时,农户最希望的就是种子钱免费,机耕费用由政府部门埋单,对政府的依赖心理较强,种出来的东西希望政府负责收购并付货款。
2、群众的短期盲U性种植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阻。
去年烤烟市场较好,使栽烟户得到了实惠,今年绝大多数种植户种植烤烟的面积比往年多了许多,而对于其他种植产品态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视了市场的变化,不遵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生产。
这期间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加工企业,老板和农户的诚信度不高。
这儿年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发展产业的老板中,有不少的“皮包老板”,对种出来的产品如果市场行情好时就收购,如果市场行情不好时就难觅行踪;同时有的群众如果市场行情好时,产品的价格比老板的合同价高时,就会自发地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卖。
还有的老板,恶意拖欠群众的货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调整和升级现有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在当前全球化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首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动力。
政府应加大对创新领域的投入,提供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
此外,加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优秀的人才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因素。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要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发展。
此外,还应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人才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
第三,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当前,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至关重要。
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经贸组织和区域合作,扩大出口市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本国产业升级。
此外,要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四,要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能忽视对环境的影响。
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环境友好产业的扶持力度。
同时,企业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开展清洁生产,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最后,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
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合理规划和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同时,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提供投资、税收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措施,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向优势产业和区域。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积极实施,才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吉林省加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 强
吉 林 省 加 工 业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的 对 策 与 建 议
王 海 涛
吉林 省 长 春 市长 春 理 工 大 学
摘 要 : 林 省 加 工 业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面 临 科 技 支 撑 力 量 不 强 、 业 结 构 单 一 、 部 环 境 变 化 等 带 来 的 挑 战 . 以 从 以 圆 区 吉 产 外 可 为载 体 、 化 发 展 环境 、 极利 用 产 业 转 移 、 大 产 学研 政 金 合 作 力 度 辱 方面 着 手 加 快 升级 的步 伐 。 优 积 加 关键 词 : 工 业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加 对 策 与建 议
发展 的方式来加速推 进 。 前 , 方 面 , 当 一 要 依 托 长 春 高 新 区 等 产 业 园 区 , 过 技术 扩 通 散 等 方 式 , 动 有竞 争力 的加 工 业 发 展 , 推 同 时 , 依 托 石 油 化 工 、 车 制 造 等 现 有 的 支 要 汽 柱 产 业 , 握 国 家 扩 内需 的 战 略机 遇 , 动 把 推 相 关 子 行 业 加 工 业 的 发 展 , 而 壮 大 加 工 从 业 规 模 总量 。 另一 方 面 , 以通 过 发 展 专业 可
一
、
吉 林 省 加 工 业 发 展 的 基 本 现 状
总 体 来 看 , 年 来 吉 林 省 的 产 业 结 构 近 在 不 断 优 化 升 级 , 二 三 产 业 比重 由 实 施 一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振 兴 前 的 2 0 年 的 1 4: 03 9.
优化升级 会产生重要 的影响。 3 外 部 环 境 的 变 化影 响 了 加 工 业 产 业 、 结 构 升 级 当 前 , 球 经 济 仍 然 徘 徊 在 复 苏 的 底 全 部 , 时期 内 不 可 能 再 次 出 现 高速 增 长 , 短 这 就 使 得 外 部 需 求 会 减 弱 , 场 空 间 变小 , 市 出 少 的 问题 。 口商 品竞 争压 力 加 大 。 别 是 , 着全 球 气 特 随 2 0 年 , 林 省 实 施 汽 车 、 化 、 产 品 候 变 暖 日 趋 明 显 , 色 环 保 已 经 成 为 了 发 09 吉 石 农 绿 加 工 业 、电 子 信 息 、 药 、 金 建 材 、 材 料 达 国 家 重 要 的 贸 易 门 槛 , 对 处 于 低 附 加 医 冶 新 这 和 装 备 制 造 业 八 大 产 业 跃 升 计 划 , 对 于 值 状 态 的 吉 林 加 工 品 提 出 了 重 大 的 挑 战 。 这 推 动 加 工 业 的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当 年 , 同样 受 此 冲 击 的 本 省 及 省 外 部 分 出 口产 品 交 通 运 输 设 备 制 造 、 品 工 业 、 化 工 业 、 转 为 内销 , 食 石 使得 国 内竞 争 压 力 也将 变 大 , 这 医药 、 金 、 材 等九 大 优 势 产 业 对 全 省 工 对 于 加 工 业 发 展 水 平 并 不 是 很 高 的吉 林 提 冶 建 业 的 贡 献 率 达 到 6 . %, 0 年 上 半 年 , 84 2 1 O 农 出 了 更高 的要 求 。 别 是 , 特 当前 节 能减 排 的 产 品加 工 业 销 售 收 入 就 突 破 l O 亿 元 , 0 3 成 任务 依 然 较 重 , 分 技 术 水 平 不 高 、 争 力 部 竞 为 继 汽 车 、 化 之 后 的 吉 林 省 第 三 大 支 柱 稍 微 缺 乏 的 企 业 可 能 因 为 政 府 严 格 执 行 减 石 产 业 。 表 明 加 工业 在 吉 林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排 政 策 丧 失 升 级 的 机 会 而 直 接 破 产 , 而 这 从 中 的 地 位 日趋 上 升 。 一 方 面 , 进 出 口 来 对 吉 林 加 工 业 结 构 升 级 面 临 挑 战 。 另 从 看 , 0 9 , 工 贸 易 达 到 5. 7 美 元 , 出 20 年 加 6亿 占 口 总 额 的 1 1 %, 且 其 同 比 降 幅 为 1 O 并 8. 5. 三.吉林省 加工业产 业结构升级 的对 2 要 小 于 出 口的-3 . %的降 幅 表 明 加 工 策建议 %, 44 贸易 具 有 更 好 的 抵抗 风 险 的能 力 。 因此 , 进 推 动吉林 省加 工 业产业 结 构升级 , 可 优 积 步 推 动 吉 林 加 工 业 结 构 升 级 , 于 推 动 以 从 以 园 区 为 载 体 、 化 发 展 环 境 、 极 利 对 吉 林 经 济 平 稳 较 快 发 展 具 有 重要 的意 义 。 用 产 业 转 移 、 大 产 学 研 政 金 合 作 力 度 等 加 4 . 3 .N 整 到2 0 年 的6. 5 1 3 5, 5 2: 5 4 09 4:4. : 9. 第一 产 业 比重 明 显 下 降 , 二 、 产业 比重 第 三 明显 上 升 。 从 产 业 内 部结 构 来看 , 但 当前 吉 林主 要工业产 品仍然呈 现出初级产 品多 、 终 端 产 品 少 , 加 工 产 品 多 、 附 加 值 产 品 粗 高
我国发展新基建的成效、风险和建议
我国发展新基建的成效、风险和建议摘要新基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对于我国实现经济动能转换和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新基建成为“两新一重”投资的重点领域。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新基建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亦存在盲目投资建设、技术迭代、核心技术短板、信息安全、融资约束等风险。
文章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科学有序布局新基建,聚力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安全保障,逐步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新基建,深化行业应用融合,打造生态体系等政策建议,以统筹推动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关系新基建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主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当前新基建主要涵盖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领域。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不断推进,新基建覆盖的内容和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传统基础设施主要包含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以及电力、通信、水利等设施。
新基建在覆盖领域、服务对象、应用场景等方面与传统基建存在差异。
比如,传统基建重在提供有形资料和要素,新基建重在提供无形的数据和信息资源;传统基建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助力农业和工业等传统产业发展,新基建为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相对来看,传统基建技术进步空间较小、速度较慢,而新基建技术更新快,对其服务质量和水平有较大影响。
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分析
张莎娜1金明1姜永艳2(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四川成都610103;2.中原工学院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分析一、概述(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维持产业持续较快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和重要粮食产区,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但是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不高,机械化程度低,主要依靠劳动力,经济效益并不理想。
河南省虽然拥有人口、地理和资源优势,但是其工业整体大而不强,竞争力较弱,第三产业虽然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仍存在不小的发展空间。
因此,河南省还需进一步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推动三次产业优化升级。
本文通过建立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效化、高级化及新动能化四个方面研究河南省2010—2017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从而发现河南省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河南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促进其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方法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法,如朱张杰(2015)、屈兰乂(2019)、熊健益(2016)、刘淑茹(2011)等根据产业结构的内涵,构建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王守伟(2002)通过产业结构熵数指标、Moore结构变化值指标和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测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二是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如陈丹丹(2017)、蔡龙翔(2020)、邓微微(2018)等用此方法来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三是模型法,如刘阳阳(2019)、谢倩倩(2019)、贾明泽(2018)等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
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指标体系的选择有所不同,如屈兰乂(2019)通过合理化、高级化、高效化及新动能化四个层次构建产业结构指标体系,伍茜蓉(2018)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与创新驱动化3个层次构建产业结构指标体系,许齐浩(2008)根据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及可持续化构建指标体系,刘淑茹(2011)根据产业结构内部特点、对资源结构影响程度、对技术进步影响状况等构建合理化内部指标。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胡琼琼 张 谦◆摘要:受到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从掌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状,最后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制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使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利用产业结构升级契机来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优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前言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
珠三角地区得益于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
2019年,广东实现GDP10.77万亿,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大关,排名全国第1,连续25年占全国GDP比重超1/10。
从9个城市GDP来看,近五年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9个城市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19年实现GDP总额8.69万亿,占广东省GDP比重80.71%,占粤港澳大湾区11城GDP比重74.62%,分别提高了1.55和0.75个百分点。
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但突出了制造业的调整,使制造业从传统的中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除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外,广州、深圳作为大湾区的两个核心城市,从经济规模看,广深两地相当,但在具体产业结构分布上差异明显,存在很大产业结构转型空间和优化可行性。
以2019年为例,据广东统计年鉴(2019)分析得出:地区年末常住人口(万)年末就业人员(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万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万元)广州1530.591125.89156427.41251.376454.0016923.22深圳1343.881283.37203489.0225.19510495.8416406.06差距(约)187157470622264042517两地人力资源均未开发充分,深圳在人均产值上稍高于广州。
关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文献综述
关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文献综述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以及老年人口数量的绝对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5亿,占总人口的18.1%,而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3亿,占总人口的13%。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不仅包括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挑战,同时也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1.1 劳动力供给减少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劳动力供给将逐渐减少。
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少,从而对产业结构产生负面影响。
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短缺将制约产业的发展。
1.2 消费结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传统消费品市场将面临新的挑战,而老年消费品市场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这将促使产业结构向老年人口消费需求方向转变,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1.3 催生新兴产业人口老龄化也将催生新兴产业的发展。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养老服务、文化娱乐等需求也将增加,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新兴产业的崛起将对传统产业产生冲击,促使产业结构向新领域转变。
1.4 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人口老龄化也将对人力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老年人口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将成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促使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1 加大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为应对劳动力供给减少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鼓励灵活用工、弹性工作制度等措施,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劳动力短缺对产业的影响。
2.2 拓展老年消费品市场针对老年消费品市场的变化,可以加大对老年消费品研发和生产的投入,拓展老年消费品市场,满足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10]成都市农业经济发展分析-1
成都市农业经济发展分析成都市是四川省的经济中心,地处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西部,总面积约1.24万km2,全市辖9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常住人口1260万人,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456.39亿元。
成都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农业是成都市的特色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很强的竞争力,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文章结合成都市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成都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提供理论依据及决策参考。
1 绪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关键环节。
作为国家战略定位的"都市农业",既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推进成都都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面提升成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成都市正处在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战略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成都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成都市推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成都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0年成都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456.39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2.56倍;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了3656.83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近4倍;实现农产品出口额52.03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了5.88倍。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东委发[2009]7号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探索转型发展之路,2009年4月16日,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方向以及主要措施。
一、深刻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30年来东莞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传统发展道路,尤其是集粗放型增长与外源型主导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带来了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的突出问题。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东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核心任务,今天不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东莞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凸显,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同时,金融危机客观上带来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会,利用时机重新洗牌,就能越洗越强。
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团的讲话精神,强化机会意识,抓住国家政策更加有利、国际原材料大幅下跌和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性更强、空间更大的时机,发挥我市软硬实力较为雄厚的优势,继续坚持“四个忍得住”,下大气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矢志不移地抓转型升级,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努力稳定加工贸易的增长,着力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再创竞争新优势,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努力,又为今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全市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完成之日,就是东莞经济脱胎换骨之时,从而实现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目标。
二、全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目标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为指引,以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为工作重点,以产业规划统领结构调整,以帮扶重点企业夯实产业基础,以企业转型带动产业链延伸,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关键缺失项目招商,稳步推进低附加值项目有序转移,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
我国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相关产业政策建议
摘 要: 文章 简要 回顾 了我 国工业结构发展 的历史 , 分析 了 目前 的现状和特 点, 对所存在 的深层 次的 矛盾 和 问 题及形成的原 因作 了深入探 讨 , 总结 了当前我 国工业结构调 整所 面临的外部环境后 , 出了我 国工业结构优 化升 在 给 级 的四个途径 。 出了相关工业结构政策所应遵循 的原则以及 六个着力点。 提 关键词 : 工业结构 ; 优化升级 ; 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 :4 1 F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34 (0 9)3 0 6 - 5 10—2020 0-020
长期 以来 , 国的工业发展及其结构转换在国民 4 . 我 9 %降低 到 3 . 2 0 %。重工业化 的原因主要有 以下三 5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换 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个 方 面 : 新中国建国初期 ,在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 , 我 是 我 国居 民消费结 构 的升级 。 国正 进入 人均 我 国实行 了重 工业 优先 发 展 的战略 ,到 上世 纪 7 0年代 国内生产总值从 10 美元提高到 30 00 00美元的阶段 , 末期 , 国工业 占 G P的比重将近 5 %, 我 D 0 基本建成了 根据国际经验 , 民消费结构要从基本的衣食需求向 居 个 门类较 为齐 全 的工业 体 系 。改革 开放 以后 , 国 改善居住条件和出行条件 、 我 增加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 工业结构先后经历了上世纪 8 年代的轻工业快速增 求结构 升级 , 0 这大大拉动 了住宅 、 汽车、 通信等行业的 长 ,0 9 年代初重工业 比重的提高 , 以及之后轻、 重工业 发 展 , 而带 动 了钢铁 、 械 、 材 、 工 等重 化 工业 从 机 建 化 基本平衡的发展。 进入 2 世纪以后 , l 一方面我国工业 的快速 发 展 。 结构呈现出新的重工业化趋势 , 另一方面加快从劳动 二是 自 上世纪 9 年代 中后期 以来 ,我国城市化 0 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 从数量扩张 进程 速度加 快 。城镇化率 由 19 9 5年的 2%提高到 9 为主向素质提高为主转变。但是 同时 , 也暴露 出一些 20 年的 4 . 06 3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的基础设施 9 深 层次 的矛 盾 和问题 。因此 , 文试 图就 我 国工 业结 投资的增长 , 本 带动了钢铁 、 建材 、 机械等重工业的增长。 构 的现状 、 所存在 的问题及原 因做一分析 , 并结合 当 三是工业化 自身发展的规律。 根据霍夫曼法则以 前 的制 约 因素 提 出相关 的产业 政策 建议 。 及西方发达 国家的经验 , 在工业化中期至后期工业结 构 一 般会 呈 现 出重 工业 化 的趋 势 。在 我 国 , 近几 年来 在资本逐渐深化的 我 国工业结构的现状和主要特点 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特征 明显 , 条件下 , 资本品投资的增长也推动了重工业 的发展。 分析 ( ) 二 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 , 部分落后产能 得 以淘 汰 进入 2 世纪以后 ,一方面我国工业结构 自身的 l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过 技术 引进 和 自主开 发 , 括 通 包 演变进程加快 ,另一方面受加入 wr o后经济全球化 钢铁 、 电力 、 泥、 水 石化 、 家电等在 内的我 国工业 的技 影响 的加 深 , 国工业 发展 和工 业 结构 发生 了深刻 的 我 国内钢铁技术装备 历史变化 。从历史的角度看 , 当前我国工业结构的现 术装备水平有 了较大提升。 目前 , 中达 到 国际先 进水 平 的 比重超 过 5 %; 内新 型 干法 0 国 状 和主要特 点 为 : 窑外分解水 泥生产工艺 ( ) 国正 处于 工业 化高 速 发展 过程 中 , 工业 水泥技术装备水平 明显提高 , 一 我 重 技术与装备 已日臻成熟 ,日产 40 00吨技术装备国内 特征 明显 5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也 20 00年 以后 ,我 国呈 现 出明显 的重 工业化 趋势 , 配套率达 8 %以上。同时 , 一批新型、 高效 、 高精度的制造工艺技 工业增长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 的格局。 在规模以上 有 了很大提高 , 术 在 装备 制 造业 中得到 广泛 应用 , 表 制 造业 水 平 的 代 工业 增 加 值 中 ,重工 业 所 占 比重 从 19 99年 5.%持 08 国产数控机床在国 续增 加到 20 06年 的 6 . 9 %,而 轻工业 所 占比重从 数控机床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0 9 0 — 1 20 — 2 1
产业结构优化
(1)经济全球化把各国产业纳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全球范围 内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特点对我国经济产生压力和机遇。特点:一 是在世界性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化为重点,发展网络经 济,为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创造新模式;二是在新科技创新推 动下,一批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掘起,成为新的增长点 和动力;三是对传统产业实施重大改造、重组、转移和淘汰。美 国在这一轮经济持续增长已连续10年,得益于以信息化为重点的 结构调整。以信息高速公路网建设为目标,推进信息产业大发展, 形成美国“新经济”,并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浪潮(第四次, 蒸汽、电力、电子、信息),美信息产业产值已占GDP增长部分 的1/3以上。各国的调整不是封闭而是开放的全球的,世界性的制 造业、能源业、运输、现代服务出现跨国重组趋势,使经济全球 化深化。
高度化的内容:从结构比看,一是三次产业重点依次转移; 二是要素密集度依次转移;三是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的产业重点依次转移。从结构高度化的程度看:(1)产业高附 加值化,具有较高的剩余价值率和超额利润;(2)产业高技术 化;(3)产业高集约化;(4)产业高加工度化;(5)产业开 放度不断提高,与国际市场相适应,建立外资内资相结合的全方 向的产业结构,产业链延伸到国外,全球化不要过多强调独立的 工业体系和国产化率;(6)结构竞争高级化。市场成熟,集中 度提高,协调为主要,为节约交易费用而内部化,博弈更多采用 合作式,避免两败俱伤。
(2)促进高度化。第三产业比重增大,出现经济服务化;产品 从单一转向多样,从低档转向高档;技术结构从资源技术转向 再生产技术,再转向信息技术,或从硬技术转向软技术;消耗 结构从耗能、耗材、耗资高转向节能、节材、节资;布局结构 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向高度综合的复合布局;投入要素从 劳→资→知转移;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转内函。
2020年牛羊产业发展状况、未来趋势及对策建议
产业透视·Market Perspective2021年 第57卷 第04期2020年牛羊产业发展状况、未来趋势及对策建议熊学振,杨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 要:本文系统梳理了2020年我国牛羊肉在供需、贸易、价格等方面的运行态势,在此基础上对下一年的牛羊市场走势做出预判,并就国内牛羊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牛羊产业;发展状况;未来趋势;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9556/j.0258-7033.20210115-042020年我国牛羊肉供需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影响,全年产量较上年小幅增加,消费需求在1季度遇冷后逐步回暖,全年消费需求有所增长,供应偏紧导致牛羊肉价格上涨,全年牛羊肉集市均价分别为84.09元/kg和80.57元/kg,同比分别上涨14.8%和11.6%;牛肉进口继续增加、羊肉进口小幅减少,牛羊肉累计进口分别为211.83万t和36.50万t,同比分别增加27.7%、减少7.0%。
预计2021年国内牛羊肉需求继续旺盛,供给仍保持偏紧趋势,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1 2020年牛羊肉市场形势回顾1.1 疫情阶段性影响牛羊供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牛羊产业冲击比较明显,特别表现在疫情初期的牛羊肉生产与消费等方面。
从生产来看,疫情初期牛羊正常生产运行受阻、生产成本增加,具体表现在交通管制造成区域性饲草料短缺、屠宰加工企业开工不足致使牛羊压栏、限制人流妨碍配种及春防技术工作、饲草料涨价抬高生产成本等方面;从消费来看,各省区因疫情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外出餐饮消费骤跌,居民户外牛羊肉消费大幅下降,外出不便、商超歇业、价格上涨是疫情初期居民牛羊肉消费减少的主要原因。
全年来看,疫情对牛羊生产的影响有限、可控,且主要通过防控措施间接影响物资运输和生产周转,疫情发生后,国家和各级政府积极创建“绿色通道”、保障“产销对接”,鼓励相关企业尽快复产复工,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对牛羊产业的负面影响。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本文简介:摘要: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以科技创新的视角探讨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采用1995-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结合河南创新驱动发展及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问题,运用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讨论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最后提出以科技创新促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本文内容:摘要: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以科技创新的视角探讨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采用1995-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结合河南创新驱动发展及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问题,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讨论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最后提出以科技创新促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阶段,但较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全省经济效率和增长速度的提高,产业结构性矛盾仍是河南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方式是河南当前的重点工作。
现阶段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大多数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实力。
一、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2021年研究与发展试验(R D)经费投入达到494.2亿元,是2021年79.8亿元的6.19倍;科学技术支出资金达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近年来,河南科技实力显著提升,逐步发展并形成了超硬材料、新能源客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盾构等在国内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产业,培育出了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
2021年,河南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29%,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
河南省专利的国内申请受理量和申请授权量均大幅增长。
安徽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与升级建议
皖南地区则以自身的旅游特色,独具一格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并以 此带动第二产业发 展稳定,第一产业持续性下降。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样本城市中,除合肥和黄山外,其他城市均受 传统产业影响较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邓祖兵等认为对传统行 业的投入,不能提高服务业的效率,也不能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 因此,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新的思路。
另一方面,各地区产业结构受传统支柱产业影响,地域分布上存在 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皖北地区以农业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深加工开发,逐渐形 成第一、第二产业联动发展的特点,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一致较为稳定, 占比在 31%上下浮动。
皖中地区通过合肥的中心辐射力,带动了工业和服务行业的整体 提升,第二、第三产业齐头并进,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
二、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诸多研究在推动安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给出了合理建议。张雅枚 (2005)认为应该从选择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安徽与“长三角”地区的一 体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改 进。马成文等(2012)通过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定量测度了安徽省城镇化 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协调发展状况,认为提升城镇 化水平有助于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升级。结合已有研究和安徽省三大 产业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未来应该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政策引导科研机构研发投入及成果就地转换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 号,希望藉此发挥个体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市 场流通。而新时期的创业内容应该摒弃那些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项 目,结合自身特色与优势,强化科技支撑,努力拓展企业与在皖高校、科 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寻求多元化共赢模式,主动培育优势和潜力项目。 以合肥为例,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和重要科教基地,拥 有中科院系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 820 家、各类高等院校 50 多所,在合肥 工作的两院院士将近百人,如此坚实的科技实力,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科 研机构及人才优势,在政策上鼓励研发投入及成果就地转换,推动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 (二)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及城镇化建设 在最新的长三角发展规划中,安徽被纳入了长三角之中,合肥被定 义为副中心城市,将连通上海、杭州、南京一起打造世界城市群,这必将 带动和加快安徽的城镇化建设。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经过几十年的 发展,安徽省目前的城镇人口比例已经达到 50.5%,提升幅度明显。但 是,我国中长期的规划指出,到 2020 年实现城镇人口比例 60%的目 标。因此,安徽省的城镇化建设应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借 此契机全面提升。而城镇化的发展必将推动服务业和建筑业等产业的 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因此这也是安徽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 机遇。 (三)近期重点是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211162621_重庆市大足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三农”问题及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1]:“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于2019年9月制定了《全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目的就在于筑牢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基石,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重庆市大足区农业资源丰富,土地富含锌、硒、锶,有着长期的农业产业发展优势。
在20世纪,大足区农业产业发展良好,农业“三绝”(水厢小麦、双千田、再生稻)曾一度成为周边区县学习的榜样。
但近年来,大足农业发展已渐渐滞后,农业产业发展成为了大足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短板。
全面推进大足区乡村振兴,其工作重点在于推进大足区农业产业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按照区委加快农业发展步伐的要求,我们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
本文在获取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大足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旨在积极寻求大足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破解路径。
1现状大足区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紧扣全区“一园三片七链”产业布局[即加快大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大安现代农业园区(铁山、高升、三驱)、美丽乡村宜居示范园(拾万、石马、金山)、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园(棠香、宝顶、龙岗)三大功能板块]。
通过科技推广、样板示范、项目实施、全面动员,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1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1)从传统向现代转变。
在种植品种上,由传统的粮油水果向品种引进上变化,种植品种逐渐丰富多样化;在种植方式上,由传统的人工种植向机械种植转变,依靠现代化工具利用滴灌、大棚技术丰富种植方式。
2)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
调减大田作物,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产业,新发展芳香产业、耐贮存的水果、烘干花椒等,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3)从小规模向大规模集约化发展。
关于加快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与建议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总第106期)J ou r nal of t he Par t y Sch ool of C PC Z he ngzhou M uni ci叫C om m i t t ee N o.4,2010(Sum,106)市情省情研究关于加快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与建议杨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2)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当前的中心任务,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当前河南产业结构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明确三次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性目标,保证农业持续稳定的增长,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此促进河南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河南;产业结构调整;分析;建议中图分类号:F124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4一0085—0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当前的中心任务,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从河南省实际看,产业结构依然存在许多不合理问题,亟待优化调整。
一、对河南三次产业发展内部结构现状分析1.河南三次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尽合理。
目前,河南三次产业结构很不合理。
2009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的G D P比重为14.3:56.6:29.1,最突出的问题是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这种判断可以从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中得出。
第一,从工业化发展阶段水平比较来看。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而变化。
钱纳里及其他经济学家对100多个国家发展的研究表明,在人均G D P2000--3000美元发展阶段,第一产业占G D P的比重应为16.3卅.8,第二产业应为33.2q8.9,第三产业应为50.5_51.3.。
河南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第一阶段,人均G D P接近3000美元,但与这个阶段产业结构的一般模式相比差别很大,主要是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太小,分别相差20个百分点左右。
多产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02 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多产业发展趋势
多元化产业发展
全球范围内的多产业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各行业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不断加强,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逐渐形成,对传统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和挑战。
服务型经济转型
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多产业经济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多产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汇报人:
2023-12-01
• 引言 • 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促进多产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 支持多产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多产业发展已经成为 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多产业经济的发展对于提高国家 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多产业合作与交 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 ,推动我国多产业更好地融入 全球经济发展体系。
THANKS 感谢观看
扩大市场需求
通过政府采购、消费券发放等方式,扩大多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促进其快速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升产业素质
加强人才培养
支持多产业经济体与高 校、科研机构等合作,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 素质人才。
推动人才引进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海 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华从 事多产业经济研究与开 发工作。
进一步探讨不同产业之间的融 合模式、融合路径和融合效果 ,为制定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政 策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科技创新对多产业发 展的引领…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 ,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 转化,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 力的企业和产业。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策与建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变革与创新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寻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对策与建议,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一、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
对于企业来说,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对于政府来说,要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推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提升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应不断引入信息化技术,构建数字化生产体系,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鼓励人才培养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企业和政府应共同努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建立人才流动和交流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措施。
通过加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扶持和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升级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五、促进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创新可以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产业之间的合作与共享,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六、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七、推动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应积极推动绿色生产,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与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绿色生产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摘要: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以科技创新的视角探讨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采用1995-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结合河南创新驱动发展及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问题,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讨论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最后提出以科技创新促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阶段,但较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全省经济效率和增长速度的提高,产业结构性矛盾仍是河南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方式是河南当前的重点工作。
现阶段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大多数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实力。
一、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2016年研究与发展试验(R&D)经费投入达到494.2亿元,是2006年79.8亿元的6.19倍;科学技术支出资金达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近年来,河南科技实力显著提升,逐步发展并形成了超硬材料、新能源客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盾构等在国内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产业,培育出了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
2016年,河南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29%,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
河南省专利的国内申请受理量和申请授权量均大幅增长。
2016年在国内申请的有效专利数达148862件,为2007年的11.17倍。
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成效显著。
尽管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目前大部分科技创新指标仍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和我国科技发达省份,整体与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河南省创新人力资本相对数量不高,关键性人才不足。
2016年河南省拥有科技相关人员24.99万人,每万人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仅23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上海、广东、江苏等省份差距明显,也远低于周边省份。
河南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短缺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二,河南省创新资金投入总量与先进省份仍有差距,且支出结构有待改善,支出效率有待提高。
据统计,近几年河南省科技经费投入虽然有所增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投入强度和人均R&D经费上河南省仍属于薄弱地区。
2016年河南省研发(R&D)经费投入总额为49.42亿元,在全国位列第10位,投入强度仅为1.23%,远低于全国的2.11%。
企业科技创新经费不足的问题依然严峻,创新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有利于创新的金融生态环境还在建设之中。
第三,科技创新产出尤其是知识产权申请量大幅增长,但质量亟待提高。
2016年,河南省申请发明专利9.5万件,比2004年增长15倍,占国内申请的比重由2002年的2.26%上升至2.86%。
2016年河南省发明专利授权4.9万件,比2004年增长14.8倍,占国内授权的比重由2002年的2.19%上升至3.02%。
由此可见河南省专利数量快速上升,但缺少全球知名的品牌,特别是制造业的知名品牌更少;国内专利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国际专利数量较少,知识产权及科技创新产出质量亟待提高。
第四,产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偏低。
河南省各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整体仍处于中低技术产业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中技术密集度最高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仅占3.8%,医药制造业仅占2.5%。
工业企业创新主体能力相对较弱,大多产品处于产业的价值链低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据统计,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自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不足20%,仅约1/3开展了科技活动。
整体上看,河南省内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呈现二元结构,少数行业排头兵企业已经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大部分企业还处于跟踪模仿和追赶阶段。
同时,企业的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还不够广泛、不够普遍,并且存在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和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二、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增长进入快车道,发展迅猛,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绩,2016年河南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40160亿元,位于全国第五,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2%,第二产业增长7.5%,第三产业增长9.9%。
2000年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大幅超过第二产业,全省的三大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2.6∶47.0∶30.4调整变化为2016年的10.7∶47.4∶41.9,产业结构变化符合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趋势,表明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在逐步调整优化,已初步形成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格局。
与2016年全国三次产业比重8.6∶39.8∶51.6相比,河南产业结构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表现为第一产业的比重偏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偏低,从劳动力就业结构看,河南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高,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却是最低,这是目前河南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定程度制约河南经济发展。
三、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证分析1、指标选取与数据筛选为了反映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并借鉴沿海先进省份制定的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的各类指标,本文在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Y1)、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Y2)的基础上引入高新技术产业比重(Y3)这一指标共同反映产业结构的演进状况。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能够反映产业发展的规模变化和产业结构的演进状况。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是指一定时期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之比,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区域经济创新程度越高,产业结构越趋于合理。
考虑到科技创新产出的滞后性,本文选取科技投入中分别代表人力资本与资金投入的两个指标R&D人员全时当量(X1)、R&D内部经费支出(X2)来反映科技创新强度。
R&D人员全时当量是说明投入创新活动的人力规模大小的指标,指全时人员数加非全时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R&D经费内部支出用来反映投入创新活动的资金规模,是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等研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分别对自变量R&D 人员全时当量X1、R&D内部经费支出X2和因变量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Y1、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Y2、高新技术产业比重Y3取对数。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数据的时间范围为1995—2016年,采用Eviews8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2、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自变量X和因变量Y的对数均不满足平稳性条件。
从表1可以看出,原始序列的ADF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可认为所有对数序列均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
分别对变量进行一阶差分,DlnX1,DlnY1,DlnY2和DlnY3四个序列的ADF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认为其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
因此,lnX1,lnY1,lnY2和lnY3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为I(1)序列。
但是自变量R&D内部经费支出X2的对数的一阶差分不满足平稳性条件,而其二阶差分平稳的。
序列X和序列Y的自然对数具有协整关系。
3、格兰杰因果检验为了确定研究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还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者之间到底存不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验证。
利用河南省1995-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上述反映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进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考察科技创新对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从表2可见,滞后期为1时,科技创新是河南省产业结构提升的格兰杰原因。
具体而言:R&D人员全时当量X1分别是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Y1、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Y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Y3的单向格兰杰原因;R&D经费投入X2分别是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Y1、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Y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Y3的双向格兰杰原因。
检验结果表明,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R&D经费投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前期R&D经费投入的增加可直接促进后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表明科技创新活动人员和经费投入的增加,能够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科技创新是推动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原因,对河南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起到关键的驱动作用。
同时,R&D经费投入的增加引起的科技创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反之,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会相应地吸引更多的R&D经费投入,增强科技创新实力。
四、以科技创新促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1、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完善政策措施,建设良好创新环境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大力引进和集聚创新资源,建设有利于吸引创新资源的环境非常重要。
激励创新的公共服务环境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高效廉洁的行政环境,健全的法制环境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同时政府应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技术研发等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对尖端、重大技术进行引进、模仿、学习、消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重点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创新平台体系,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优势,开展高校、研究所、企业的研发机构协同合作,建立多元化、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机制,实现最大限度的技术集聚效应,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
2、加大创新投入,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创新驱动可以替代、节约有限的能源、土地等物质资源,但不能替代资金投入,不仅如此,政府还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流动和集聚,以获得更多的高新技术。
创新要素中最为重要的是创新人才,尤其是高端的创新创业人才。
因此,人力资本投资成为投资的重点,应为创新人才提供理想的工作环境,优化社会服务,加强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应立足现代产业体系战略,多专业多层次培养,适应河南产业发展,必须根据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引进创新人才、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和薪酬分配制度。
并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人才培养系统。
按照市场需求,加快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河南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3、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相比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河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且企业普遍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重点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形成一批创新性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积极引导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鼓励企业走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合作创新的创新发展道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实现质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