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的探索者——读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有感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的探索者——读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有感

文学理论的探索者——读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有感

文学理论的探索者——读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有感摘要: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强调“文学性”的文学观。

作者围绕这一观点,提出了文学理论研究的分野: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

此部理论著作丰富的内容蕴涵、严谨的逻辑分析以及创新的理论探索,在文学理论学术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学理论》文学观理论探索启示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是在文学理论学术界被奉为圭臬的一本经典著作。

它设计的内容相当的广泛,包括文学的本质、作用以及形式、内容等各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因为打破了传统的文学理论构架——区分了“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一直以来被理论界所推崇。

笔者将简论对《文学理论》的介绍以及一些读后杂感。

一、《文学理论》的文学观从19世纪后半期的象征主义文论与唯美主义文论,把传统的文论带入了现代主义阶段。

进入20世纪之后,这一时期相继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等不同流派的文论成为现代主义文论的主流,他们强调文学本身固有的因素,如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等方面,我认为可以说其是文学的纯因素研究——即文学的“文学性”。

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之下,韦勒克和沃伦合作完成了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跨时代意义的著作,肯定具有其突破传统之处。

韦勒克和沃伦以议论的叙述方式,设问的形式向我们娓娓道来传统文学理论的不足与缺陷。

与此同时,又向我们读者阐述了他们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在如何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问题上,韦勒克和沃伦推翻了传统当中的视为文学的非文学。

他们从“篇章结构个性表现”、“对语言媒介的领悟和采用”、“不求实用目的以及虚构性”[1]的角度,推翻了以往“凡是印刷品都可称为文学”等非文学的观点。

他们从以往描述文学的性质的各类术语中,总结出“文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

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说一部小说描写得逼真、真实,我们所指的是这部小说具有“艺术真实”,而不是“现实真实”。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接下来是对每部分的细致解读:
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 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 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 “研究”是不应分割开来的。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
同日常语言相比:日常语言也能表情达意,也能注意到符号自身,但文学语言在语源 的发掘和利用上更加用心,每种艺术品都能给与原有的材料以某种秩序、组织和统一性, 文学就是使语言诗化,而且文学语言没有实际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文学的本质最清楚地 显现在文学所涉猎的范畴内,它们处理的是一个虚构的、想象的世界。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 歇根大学,1926 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 、《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 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 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 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作品的 内部研究。
第二章探索了文学的性质。“文学”一词从词源上讲,指手写的或印行的文献,当然 完整的文学概念是不能少了“口头文学”的。作者认为文学研究不同于对文明历史的研究, 也不仅仅是对名著的研究。于是作者从研究文学的基本要素——语言,来探究文学的本质。 同科学语言相比:科学语言是指称性的,要求语言符号与对象之间的一致性,而文学语言 的特点在于:1、充满了歧义,而且其中还充满了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因此它是高 度“内涵的”。2、文学语言除了指称性以外,还能表情达意。3、文学语言强调语言自身 的意义,语词的声音象征,比如格律和声音模式等。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就像是走进了一座藏满珍宝的神秘古堡。

起初,我带着好奇和期待,小心翼翼地推开那扇厚重的大门,却没想到,门后的世界如此广阔而深邃。

韦勒克在书中对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可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思想盛宴。

就拿他对文学本质的论述来说吧。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人类活动,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作者情感、思想和经验的凝聚。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阅读体验。

那是一个慵懒的周末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书桌上。

我随手拿起了一本小说,名字叫《平凡的世界》。

起初,我只是想随便翻翻,打发一下时间。

但没想到,我很快就被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吸引住了。

我仿佛看到了孙少安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我能感受到他对家庭的责任,对土地的热爱,那种质朴而深沉的情感,就像是从书页中渗透出来,直接钻进了我的心里。

还有孙少平,那个怀揣着梦想,不甘心被命运束缚的年轻人。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求学,在矿井下辛苦工作,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他的坚韧和勇敢让我既敬佩又感动。

我读着读着,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我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

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韦勒克所说的文学的本质。

文学不是简单的故事讲述,而是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让人在别人的生活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人类共通的情感和命运。

再来说说韦勒克关于文学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观点。

他强调既要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等内部元素,也要考虑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对文学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了读《红楼梦》的经历。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被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优美的诗词所吸引。

那些细腻的描写,巧妙的情节安排,让我惊叹不已。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作为一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见解,对文学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他的著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广大读者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在阅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韦勒克对文学的定义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他认为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和形式的艺术表现,传达了作者对世界和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韦勒克的这一观点使我对文学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形式和结构,而是更加关注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内核。

其次,韦勒克对文学的历史和发展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反映社会和时代的艺术形式,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对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学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韦勒克的这一观点使我对文学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个别作品的欣赏,而是更加关注其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韦勒克对文学批评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反思。

他认为文学批评不应局限于形式和结构的评判,更应关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以及其对读者的启发和影响。

韦勒克的这一观点使我对文学批评有了更加宽广和深刻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技术和形式的评价,而是更加关注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意义。

通过阅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著作,我深切感受到了其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对我对文学的认识和欣赏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更多的思想和情感养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感谢韦勒克的著作给我带来的启发和影响,让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在接触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之前,我对于文学的理解,还停留在那些让人陶醉的诗歌、扣人心弦的小说和发人深省的散文上。

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一个充满了思考、辨析和探索的世界。

韦勒克在书中对文学理论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阐述,让我对文学的本质、功能、创作过程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的论述严谨且富有逻辑,却又不失生动和活泼。

比如说,在谈到文学的类型时,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类型,而是通过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让那些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于文学作品内部结构的剖析。

他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文字和情节,更有着深层次的结构和意义。

就好像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真正庞大而复杂的部分隐藏在水下。

他以《哈姆雷特》为例,详细地分析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让我明白了一部伟大的作品是如何在各个层面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变成了一个侦探,在韦勒克的引领下,一点点地挖掘文学作品背后的秘密。

这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个新的观点而兴奋不已,忍不住放下书,自己思考上好一会儿。

还有啊,韦勒克对于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的探讨也让我大开眼界。

他说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历史紧密相连。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读过的一些经典作品,比如《骆驼祥子》。

以前读的时候,只是为祥子的命运感到悲哀,而现在通过韦勒克的理论,我明白了这部作品背后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另外,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看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强调批评应该是客观、公正的,但同时也要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这让我明白了,当我们评价一部作品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而是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文学的洗礼。

以前对于文学那些模糊的、感性的认识,现在变得更加清晰和理性。

(完整版)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

(完整版)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

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王连功美国文艺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的著作《文学理论》,作为新批评派的重要理论代表作品,在国内的传播却经历了两个阶段。

80年代曾经在国内流传甚广,但是随后却难觅踪影,2005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再版,终于让这本文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在国内重新被众多学者认识。

我也是经过多年期盼才一睹为快。

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初读这本书的一点感受。

在这本书的第一版序中作者称“我们力图把‘诗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学的评价)和‘研究’(“探索”)、‘文学史’(文学的“动态”与文学理论与批评的“静态”相对照)这四个范围统一成一体。

”1而他们采取的方法是首先区别文学和文学研究:“我们必须首先区别文学和文学研究。

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情: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如果称为科学不太确切的话,也应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2由此发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并且指出传统的文学研究“都是从语义分析的角度重申一些古老的美学术语……其中每一术语都只能描述文学作品的一个方面,或表示它在语义上的一个特征;没有单独一个术语本身就能令人满意。

由此至少得出一个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3韦勒克由此在对传统文学研究的各种观点的批评中提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模式:将文学区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他们把外部研究分为四种:第一,文学与作者。

韦勒克认为“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

”4“(虽然如此),作家的传记和作品之间,仍然存在不少平行的、隐约相似的、曲折的反映的关系。

……从这些界说的意义来说,传记式的文学研究法是有用的。

”但是韦勒克同时指出“不论传记在这些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但如果认为它具有特殊的文学批评价值,则似乎是危险的观点。

任何传记上的材料都不可能改变和影响文学批评中对作品的评价。

”第二,文学和心理学。

“‘文学心理学’(psychology of literature)的含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以下同2同上书,第3页。

对文学的作用和文学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思考——再读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

对文学的作用和文学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思考——再读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

对文学的作用和文学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思考——再读勒内.韦
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
文学的作用是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和他人,它可以把人们的情感、思想和精神联系在一起,让人们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经历,并从中获得智慧和慰藉。

勒内·韦勒克和奥斯汀·沃伦在《文学理论》中强调文学与社会
关系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文学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可以改变人们对社会的看法,激发人们的思想,激发人们的行动,改变人们的行为,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文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此外,文学还可以帮助人们发现社会的不公平,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改善社会的环境。

总之,文学与社会关系息息相关,文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更好地理解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和谐。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就像是在文学的茂密丛林里展开了一场奇妙的探险。

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就感觉自己仿佛踏入了一个神秘而又深邃的文学世界。

韦勒克的论述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思考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

在书中,韦勒克对于文学的本质、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强调文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艺术形式,不能简单地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定义。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读一本小说的经历。

那是一本在书架角落里毫不起眼的书,书的封面有些磨损,甚至书名都有点模糊不清。

可当我随手翻开它,就被里面的文字深深吸引住了。

那本小说讲的是一个小镇上的故事。

小镇不大,人们彼此熟悉,生活看似平静如水。

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下,却隐藏着各种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情感纠葛。

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她有着大大的眼睛和倔强的性格。

她梦想着走出这个小镇,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她只能每天在小镇的杂货店帮忙。

杂货店的老板是个脾气古怪的老头,总是对她吹毛求疵。

但女孩从不抱怨,默默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陌生人,他穿着整洁的西装,举止优雅。

女孩在与他的短暂交流中,仿佛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影子。

从那以后,女孩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渴望改变的种子。

韦勒克说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包括声音层面、意义层面等等。

在这个小镇的故事里,那些细腻的描写,比如小镇街道上的尘土在阳光下飞舞的样子,杂货店陈旧的货架上摆放的物品,都是声音层面的展现,让我仿佛能亲眼看到那个场景。

而女孩内心的渴望和挣扎,则是意义层面的核心,让我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再深入读下去,韦勒克谈到了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他认为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历史相互影响。

这又让我想起了那本小说中的情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镇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家工厂要在小镇边上建厂,这给小镇带来了一些工作机会,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首先,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文学的方式。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活动,它通过艺术性的表达和情感的交流来传达人类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与此同时,它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现实的再现和塑造,启发人们对自身和社会的思考。

在韦勒克的眼中,文学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娱乐人们,更能够引导人们思考和认识自身。

通过韦勒克的解读,我对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深深体会到其对人类思考和心灵的重要影响。

其次,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深入探讨了文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他着重分析了文学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并提出了文学史的基本观点。

通过对文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文学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它不仅是社会的一种反映,更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推动力量。

同时,文学也是一种人类精神发展的记录和表达方式,它与文化和政治的互动共同塑造了社会的面貌。

韦勒克的研究使我明白了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加认识到文学的历史重要性和独特价值。

此外,韦勒克对文学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文学可以通过情感的表达和共鸣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人们更加理解和关怀他人。

其次,文学可以通过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提醒人们保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从中汲取教益。

最后,文学的艺术性和想象力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感悟,从而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文学,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和世界,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能力。

韦勒克的观点让我深入思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明白了文学所承载的重要使命和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最后,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提出了关于文学形式和创作方法的一系列理论观点。

他强调了文学的创造性和变革性,认为文学要在不断的实践和创新中发展壮大。

他提出的“诗意现实”、“价值审美”等概念为文学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书笔记怎样写关于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的读书报告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部畅销书。

在近年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资源的清理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四”、鲁迅和翻译理论在现当代文学的重建过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韦勒克、沃伦的“外部研究”、“内部研究”等观点显然给了当时的研究者更大的启发。

本文不是一般性的知识考古学研究,而是要以《文学理论》为参照,重新观察它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差异性,进而使对现当代文学的反省趋向于历史语境化。

关于韦勒克的《文学理论》,有辅助读本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貌似没有,我最近也在看这本书,相比国内的教材来说,外国人写的书好像条理和观点的确不是很清晰,另外翻译肯定也造成了理解的困难,感觉很多话都说得很扭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我还在看第一部分,初步感觉是的确很难啃,我问过一些师兄师姐,普遍都说很难懂,我觉得对于这样的书,我们就应该耐下性子,有坚持精神地来看,千万不要指望自己可以很快、或者翻一遍都懂了个八九不离十,而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至少三遍,用心读,这样的书由不得我们囫囵吞枣。

我的做法是一边看书一边写读书笔记,在笔记本上摘抄重要的观点话语(这个是必须的,对于任何一本学术著作来讲观点都是立足点),最重要的是,做笔记的过程是梳理脉络的过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笔记本下勾划出每一张章内容里面的具体框架,譬如这一章里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然后再把每个问题细化,看看作者的具体阐述,自己整理出一份笔记来,这样你就会很清楚书里面的具体内容了,而不必每次翻开书又是一阵迷茫。

这个过程完了以后,再对全书进行宏观把握,可以结合刘象愚的序言以及一些其它权威的评价,自己提炼出全书的内核,作者的学术思想的支撑点,就形成了你自己独一这本书的独特理解。

这样,才可以算读懂了,当然日后也常需要温故知新,才不会遗忘的。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我觉得对大多数人都适用。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1949年)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为捷克裔美国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史家,比较文学学科的创始人,后期新批评的杰出代表,韦勒克在布拉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学。

韦勒克早期曾参加布拉格语言学派的活动,二战爆发后移居美国,后在耶鲁大学执教。

主要著作有《英国文学史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的概念》、《辨析:再论批评的概念》、《近代文学批评史》等,在对文学研究的坚守中,韦勒克为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2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

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作品的内部研究。

接下来是对每部分的细致解读: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

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研究”是不应分割开来的。

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接下来便是如何对文学艺术做研究的问题。

之前有人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寻求文学创作的因果规律和客观性、确定性等。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1949年)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为捷克裔美国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史家,比较文学学科的创始人,后期新批评的杰出代表,韦勒克在布拉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学。

韦勒克早期曾参加布拉格语言学派的活动,二战爆发后移居美国,后在耶鲁大学执教。

主要著作有《英国文学史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的概念》、《辨析:再论批评的概念》、《近代文学批评史》等,在对文学研究的坚守中,韦勒克为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2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

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作品的内部研究。

接下来是对每部分的细致解读: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

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研究”是不应分割开来的。

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接下来便是如何对文学艺术做研究的问题。

之前有人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寻求文学创作的因果规律和客观性、确定性等。

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

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

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翻开这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年版的《文学理论》,我无比欣慰地发现,这本书不单有李欧梵的《总序(一)》,刘象愚的《总序(二)》,还有刘象愚用以代为本书译序的《韦勒克与他的文学理论》。

这么多伟大的前辈用密密麻麻的文字给我堵死了道路,我比当年呜呼他说不出话的鲁迅先生还要无语。

我无意将上述三篇鸿文弄成压缩饼干,这不但是偷懒耍滑,而且一不小心还会硌着大家的牙。

写推荐的意思无非两条:告诉大家这本书写了什么,以及告诉大家我为什么推荐,现在第一部分可以从简,第二部分可以从详,再加上从边边角角兜兜转转地提供一些补充资料和粗陋思考,倒是也能凑出一篇文章。

只是这样的写法会让本人露怯露得更加严重,也罢,反正学问不扎实早晚都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1984年,两个美国老头写的《文学理论》在我国产生巨大影响,当时韦勒克已经81岁,另一位著者沃伦还有两年就将为学术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年此书发行数万册,是一本确凿无疑的畅销书,现在一本学术著作据说印三千本就能赚钱,能印到数万的几乎没有——当然,于丹和易中天那个本来就不叫学术著作,他们应该去和郭敬明或者郑渊洁去比。

韦勒克拿到语文学博士学位的时候才23岁,我现在也23岁,连个硕士学位还没拿到,人比人得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又有学问又能赚钱,韦勒克简直就是一代学人的偶像和榜样。

我推荐《文学理论》的动因之一,就是希望各位低年级的同学能把眼光从绩点上拉开,关注一些更为值得关注的东西。

没听说过哪个人学问好不是因为他会写论文,有问题意识,而是因为他当年现汉考了99,这种事情传得越广就越丢人。

毫无疑问,《文学理论》的畅销不是因为80年代的中国人都比较土或者爱赶时髦,我们现在又何尝不土不爱赶时髦,只不过评判的维度和关心的视域不再相同罢了。

教育部曾经将《文学理论》列为中文系学生值得阅读的100本推荐书目之一,不少高校的中文系也将其用作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理论》足以称得上是我们所理解的“经典的教科书”,换言之就是用得久,用得广,因为用得好。

《文学理论》给我的感悟

《文学理论》给我的感悟

《文学理论》我的感悟通过这门课我不仅学到了关于文学理论的知识性的内容,还了解了一些伟大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思想,如:康德的批判哲学、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等。

也使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文论。

课堂上体会最深刻的就是:自由、民主、人文关怀。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文学应该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尺度”即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则强调了一种规律性,同时也体现着人的自觉意识。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关于人的自由的学说。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是“善”的终极价值的体现。

文学关怀应该是文学创造的永恒的主题。

学习了文学理论后,我还喜欢上了研究美学。

读了朱光潜的《美学》与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很是喜爱,对“美”有了新的认识。

美的本质在于创造。

美产生于距离,或者说人的能力。

如果你不是一个旁观者,与其有某种功利上的关系,就不会有美的感受,不能构成审美。

另外,介入与移情会产生美。

美来自三方面:1.生活自身美的因素。

2.作者审美情感的融入。

3.作家美的艺术的形式的运用。

这些是关于文学审美的。

与之相对应的审丑的价值来自于两个方面:1.对美的反衬,在与美的对比中突显美。

2.引起人们的震撼,引发人们对人性的反思。

学习马克思文学理论的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观点,掌握文学知识,以提高自己分析文学现象和解决文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

老师总是启发我们进行思考,讨论一些问题。

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个词:诗无达诂。

意思是:诗没有通达的,大家都认可的一个解释。

“什么东西都是可以质疑的。

”我觉得这是我在课堂上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老师每次讲授一个观点时都问我们:同学们是否都同意这一观点呢?有没有质疑、补充、或是反驳呢?我认为这样子很好,可以锻炼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人,该有自己的思想,我喜欢有思想有风格的人。

2022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读后感

2022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读后感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读后感在提到文学的作用时,我们似乎仅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判别而忽略了作者。

文学存在的理由,就是它的作用。

文学何以存在,涉及到文学史上作者多样化的创作动机:或表现或宣泄或揭示或批判……,也会为了技巧而技巧。

很多时候作者的创作动机直接决定了文学的作用。

作者想给读者带来什么,这其中有愉悦、有宣传、有教谕、有游戏、有净化、有滋养。

莫言认为文学应该超越政治性阶级性更多的关注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情感,因此,阅读其作品感觉比心理学家教给我们的人性知识还要多;文学的作用就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其作品的意义指向远不是风花雪月的炫技,而多是耐人寻味的具有严肃的、有意义的、更贴近生活本质的话题。

以上提到的文学作用的几种情况都存在。

有些作家就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对这类作品的阅读确实带来了形式上的满足感。

阅读开始之前,没有人会想到我是为了净化、为了认识为了受教育而阅读。

我们首先关注的应是作品的形式,愉悦是最重要的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愉悦的过程中我们看见了、成长了、改变了,对过去释然了,对未来有了梦想,对人类共同命运有了关注。

我们会发现,形形色色的世界就在文学作品中。

作品引领我们去认识去理解。

我们的教材上往往把文学的作用归结于认识、教育和美育三个方面,文学的作用不会这么简单。

由于作家作品读者的不同,过分强调文学的认识教化作用只能使文学更加偏离文学本身。

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中特别强调文学研究应绝对是文学的,应还文学以“文学性”,要把文本分析的视角投射到语言结构上,不主张把内容与形式割裂开来,文学具有自身属性,这是其他艺术替代不了的。

文学作为开放的系统,正因为它不确定的意象,它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才吸引众多接受者,使读者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按韦勒克、沃伦的意思,让文学回归文学。

笔者更倾向于文学的愉悦功能。

愉悦并非简单的五官六腑的快感,而是不带功利性的对作品意义的参照、对人性的认知、对个性自由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判断。

2021英美新批评家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中的美学思想范文1

2021英美新批评家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中的美学思想范文1

2021英美新批评家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中的美学思想范文 文学批评从古希腊时期的摹仿说一路走来,经过了实用说、表现说,虽然每一种理论都足以对一般的艺术进行令人满意的批评,但无可否认,它们在实际应用时都只考虑了艺术品和其外在参照物之间的关系。

直到20世纪,理论家们才开始较为明确地认识到艺术品本身具有的内在自足性,并从研究作品本身出发,通过对作品的内在构成要素和构成方式的分析,试图揭示艺术的真正奥秘。

这方面的研究,以俄国的形式主义和英美的新批评为主要代表。

韦勒克、沃伦作为英美新批评后期的主要理论家,在其合着的《文学原理》中,以文学文本为中心,阐述了这样一些美学观念: 1 文学文本中心论 之所以用如此拗口的提法,而不用大家非常熟悉的“作品中心论”,是因为《文学原理》关注的只是作家写出来的文本,而非作家与读者共同完成的作品,读者在文学批评中的作用几乎完全被忽略了。

在第十四章中,就什么是“诗”,理论家不厌其烦地对批评史上出现的几种观点一一否定。

首先否定诗是一种“人工制品”,是一种记录形式。

他们认为,尽管书写和印刷术对于诗歌记录很重要,但诗仍可存在于刊印形式之外。

其次,否定了“文学作品的本质存在于讲述者或者读者发出的声音序列中”,认为这种声音的序列只能是一种表演而非诗,诗是可以存在于“它的诉诸声音的诵读以外”的。

接着,否定了“诗是读者的体验”,亦即否定了读者中心论,因为读者的体验是极为不固定的,如果一味强调读者的体验,则对文本的理解就将会是怀疑和混乱。

最后,否定“诗是作者的经验”。

韦勒克和沃伦并未将这种作者中心论一棍子打死,与前三者相比,对此观点的否定还留有余地,他们认为“一首诗不是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一切经验的总和,而只能是造成各种经验的一个潜在原因”。

否定了上述种种观点之后,韦勒克和沃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艺术品似乎是一种独特的可以认识的对象,它有特别的本体论的地位。

它既不是实在的,也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理想的。

11《文学理论》读后感

11《文学理论》读后感

《文学理论》读后感《文学理论》是一本涵盖了文学理论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的权威教材,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文学理论有了更深入、更系统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梳理了文学理论的历史发展,还详细阐述了文学的本质、功能、创作、接受等重要问题,让我对文学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首先,我对文学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再现。

它通过语言、形象、情感等手段,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在阅读《文学理论》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文学是如何通过艺术手段来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的,以及文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我对文学的功能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文学不仅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入了解了文学如何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传达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如何影响读者的认知和行为,以及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我还对文学的创作和接受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精神生产过程,它需要作者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文学接受则是一个读者与作品互动的过程,它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阅读《文学理论》,我逐渐明白了文学创作和接受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我想说,《文学理论》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入、更系统的认识,还激发了我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文学的知识和理论,还学会了如何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文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总之,《文学理论》是一本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深度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文学的知识和理论,还对文学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本书将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 1949 年)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 ,1903-1995),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为捷克裔美国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史家,比较文学学科的创始人,后期新批评的杰出代表,韦勒克在布拉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学。

韦勒克早期曾参加布拉格语言学派的活动,二战爆发后移居美国,后在耶鲁大学执教。

主要著作有《英国文学史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的概念》、《辨析:再论批评的概念》、《近代文学批评史》等,在对文学研究的坚守中,韦勒克为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26 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

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 和文学作品的内部研究。

接下来是对每部分的细致解读: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

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 与“研究” 是不应分割开来的。

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接下来便是如何对文学艺术做研究的问题。

之前有人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寻求文学创作的因果规律和客观性、确定性等。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读后感。

韦勒克(Wellek)是20世纪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其理论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中,他对文学的定义、文学批评的方法以及文学史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对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也对文学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对文学的定义、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文学史的研究。

在他看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它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在规律。

韦勒克认为文学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它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艺术,如绘画、音乐等。

文学通过语言来表达,但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

韦勒克的这一观点使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意识到文学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语言来表达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具有自身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

除了对文学的定义,韦勒克还对文学批评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它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来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

韦勒克主张文学批评应该是一种理性的研究方法,它不应该受到主观情感的干扰,而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来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在特征和外在表现。

通过对韦勒克的文学批评方法的学习,我明白了文学批评应该是一种理性的研究方法,它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来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在特征和外在表现,而不应该受到主观情感的干扰。

此外,韦勒克还对文学史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文学史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历史学科,如政治史、经济史等。

文学史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学科,它研究的是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传统,它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韦勒克的这一观点使我对文学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意识到文学史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学科,它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通过对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也对文学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的探索者——读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有感摘要: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强调“文学性”的文学观。

作者围绕这一观点,提出了文学理论研究的分野: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

此部理论著作丰富的内容蕴涵、严谨的逻辑分析以及创新的理论探索,在文学理论学术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学理论》文学观理论探索启示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是在文学理论学术界被奉为圭臬的一本经典著作。

它设计的内容相当的广泛,包括文学的本质、作用以及形式、内容等各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因为打破了传统的文学理论构架——区分了“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一直以来被理论界所推崇。

笔者将简论对《文学理论》的介绍以及一些读后杂感。

一、《文学理论》的文学观从19世纪后半期的象征主义文论与唯美主义文论,把传统的文论带入了现代主义阶段。

进入20世纪之后,这一时期相继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等不同流派的文论成为现代主义文论的主流,他们强调文学本身固有的因素,如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等方面,我认为可以说其是文学的纯因素研究——即文学的“文学性”。

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之下,韦勒克和沃伦合作完成了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跨时代意义的著作,肯定具有其突破传统之处。

韦勒克和沃伦以议论的叙述方式,设问的形式向我们娓娓道来传统文学理论的不足与缺陷。

与此同时,又向我们读者阐述了他们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在如何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问题上,韦勒克和沃伦推翻了传统当中的视为文学的非文学。

他们从“篇章结构个性表现”、“对语言媒介的领悟和采用”、“不求实用目的以及虚构性”[1]的角度,推翻了以往“凡是印刷品都可称为文学”等非文学的观点。

他们从以往描述文学的性质的各类术语中,总结出“文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

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说一部小说描写得逼真、真实,我们所指的是这部小说具有“艺术真实”,而不是“现实真实”。

总所周知,小说的最大特点是虚构性。

这两者是小说作为文学的两种特征。

当我们处于审美关照的状态下,作为主体的读者和作为客体的文学作品达到了主客体统一的境界。

在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审美的时候,这是一种无功利目的的精神享受。

所以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文学作品又是具有审美价值。

所有这些语词可以用来描述文学的不同方面的特征,这都说明了“一部文学作品,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2]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特殊时代精神、文学思潮、个体的观察和思考等因素所成就的。

这种多层次文学观给文学理论界带来了理论构架,为文学研究保持其本身固有的性质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文学理论》的理论探索我们知道,在文学理论的领域当中,作家、读者、作品、世界是构成文学研究的四个重要的因素。

作家根据自己的个体经验或者是间接经验,通过主体想象创作出作品。

世界是作家吸取创作素材的源泉,也为读者提供了在未进行阅读之前的经验准备。

读者在接受作品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与作家的创作意图相同,只能接近或是超越。

随着审美时间和审美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作品不断产生新的阐释内涵。

所以,我们说文学是具有创造性的一门艺术。

但是文学研究与文学的性质在本质上就是不同的。

文学研究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它的理论性很强,也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也会因为理论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理论学派。

文学研究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将“原先的文学经验转化成符合某一理论体系的知性形式。

”[3]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坚持着自己的文学观,在理论建设这条路上进行着新的探索。

这本《文学理论》的标志性贡献在于无论在文学的本体论上还是在文学的方法论上都给予了创新的贡献。

它区分了“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

《文学理论》把作家研究、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之类统统归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

这种归类对于传统的文学理论观点无疑是突破性的、爆炸性的。

《文学理论》以文学自身具有的审美价值的形式因素作为划分标准,在这里将文学自身的种种因素诸如作品的存在方式、韵律、意象、象征等等将其划入文学的“内部研究”。

可见,这种文学研究的内外二元研究角度,很显然地是在围绕着作者的文学观所进行的论述。

笔者将从文学的“外部研究”诸如“文学和传记”“文学和社会”两节个章节和文学的“内部研究”诸如“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史”这两个章节说明自己的一些杂感。

1、文学和传记在文学和传记的关系上,《文学理论》讨论了作家和文学之间的关系。

用作家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为古老和最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传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学作品产生的过程,研究作家的道德、智慧、情感的内在价值,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作家的素材。

我们说这种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是以“作家”为中心的一种文学理论批评。

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一部文学作品不单单只是简单的作家的个体经验或是间接经验的完全展露,实际上这种理解方式可能会导致文学作品的曲解。

在书中作者解释说:“文学艺术作品可能具有某些因素确实同传记资料一致,这些因素也都经过重新整理而化入作品之中,已失去原来特殊的个人意义,仅仅成为具体的人生素材,成为作品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4]这句话中,它体现了作家收到俄国形式主义“形式观”的影响。

我们传统的文学理论当中最常见的就是“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分法,传统当中将“素材”划分在“内容”的范围内。

但是《文学理论》认为“素材”经过作家的处理,已经跳出了“个人意义”的范围,获得了新的“形式”;所以在他们看来处理过的“素材”应该归到“形式”的范围内。

举例来说,小说的故事原型经过作家的处理转变成了“情节”,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获得了新的形式(即“陌生化”)的过程。

我们通常说到某部作品具有川端康成式的气质或者说有华兹华斯的气质等等,这一系列的比喻式的描述都表明了作家传记和文学作品不能等同。

我们只能说作家和文学作品的之间的关系是“仍然存在不少平行的、隐约相似的、曲折反映的”[5]。

总的来说,“文学与传记”让我们跳出了古老的以作家传记作为批评手段的禁锢,明白了“素材”并不等同与“内容”。

2、文学和社会在中国古代文论当中,最为强调的是文学的“社会性”。

在中国传统文学意识主流当中,侧重发挥文学的社会性功能。

从孔子的“诗,可以兴观群怨”到韩愈的“文以载道”等都继承了这一传统。

这与积极入世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紧密相关。

文学作为以语言为媒介,是一种社会实践。

当然,文学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但是,文学也容易沦陷于只作为“工具”的危险。

我们并不否认文学具有表现和再现社会的作用,文学甚至有时也可以成为一种社会文献。

但是,文学还具有纯属于文学的自身性质,例如文学的审美价值。

所以有一段时间在我们中国的文学理论界出现过“反对政治文学”的呼声,强调拜托文学附属于政治的文艺路线。

在这一章节当中,《文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正确的文学阅读方式——细读法(close reading)。

细读法为我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视角和方法,让我注重文学的语言、结构等。

如果只是注重文学作品的意义、或是情节等,这样就会忽略文学的一些特殊的审美经验。

所以在对待文学和社会的关系上,我们必须慎重对待。

文学的社会性只是文学的一种属性。

社会因素只有对文学的形式起到决定性影响的时候,它才够得上是文学作品的组成“要素”。

所以诚如《文学理论》的作者所说:“文学并不能代替社会学或政治学,文学有它自己的存在理由和目的。

”[6]也就是说文学应该具有独立性,即我们现在所强调的文学的“文学性”。

在《文学理论》这本书当中,文学的外部研究还包括文学和心理学、文学和思想、文学和其他艺术等方面。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文学理论》的标志性贡献——“文学的内部研究”。

1、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探讨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实际上是在探讨文学的本体论。

作者依次批判了“文学作品是一种人工制品,是一个客体。

”“文学作品的本质存在于讲述者或者诗歌读者发出的声音序列中。

”“文学作品是读者的体验。

”“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经验。

”“文学作品是创作过程中作家有意识的经验和无意识经验的总和。

”《文学理论》的作者借鉴了波兰哲学家英伽登的一种现象学的阐释模式,把文学作品分成以下几个层面:(1)、声音层面,包括谐音、节奏、格律;(2)意义单元,它决定了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风格等;(3)意象和隐喻是文体风格最为核心的问题;(4)存在于象征和象征系统中的特殊的世界——“神话”;(5)在叙述性的小说中有关的形式与技巧的特殊问题;(6)文学类型、文学批评、文学史。

在《文学理论》的作者看来,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对象,存在着一种“结构”的本质。

与此同时,这种“结构”同时又是动态的;在不同的认识主体当中都会发生变化。

这种观点在类似于中国古代文论当中钟惺的“活物说”。

他也强调文学作品在时间距离的推动下,在不同主体的作用下产生新的阐释内涵。

看来在这一方面,中西方还是有一些共同之处,东西方文明也有自觉合流的时候。

最后,作者提出了对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的看法:“文学作品是一套存在于各种主体之间的理念观念的标准的体系。

必须假设这套标准的体系存在于集体意识形态之中,随着它而变化,只有通过个人的心理经验方能理解,它建立在许多句子的声音结构的基础上。

”[7]这种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的定义,是一个结合了以往所有孤立片面观点的综合性阐述。

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决定了文学具有多种价值,这些价值潜在的存在于文学的结构之中。

当我们读者在一定必要的条件下,才能关照、体验、认识甚至评价这些价值。

2文学史“文学史该是怎样编排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探讨的问题。

有的文学史显然已成为了一部思想史,有的成为了一部政治史或是社会史。

在文学史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划分时间的术语显然用的是政治术语,诸如美国文学当中,“殖民时期”就是一个政治术语。

这种文学史的编排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文学自身的属性,所以文学应该有自己的文学标准来编排。

我们还可以发现,文学的进化不同于生物、历史的进化,它不是简单地达尔文式的从生到死的封闭进化。

一部文学史实际上是一部接受史。

一部文学作品被人们接受、被奉为经典、被排斥的各种情况都是经过了时间的“洗礼”,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而文学史需要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编排就很难把握情况,从而使得文学史的准确性存在质疑的危险。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的编排情况产生了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距离我们的时间跨度较为遥远,再加上文体、语言等因素的阻隔;对正确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增加了不少的难度,那么由此推论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史》只能作为一种有效地参考。

另外,《现当代文学史》的编排同样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三、《文学理论》的启示曾有美国《星期六文学评论》:“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论著蕴涵了海量的信息,繁杂的材料被更有效地组合,行文简洁兼之针对性极强的分析,与传统的此类著作迥然不同,此书值得每一个学术图书馆收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