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2017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教案:2-2 点亮小灯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教案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探究目标1.连接简单电路2.观察、描述、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科学态度目标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灯泡的工作原理,感受电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
【教学重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灯泡、导线、电池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课题种子长出了根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4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1)种子萌发时,根先长出来。
(2)植物的根朝着有水的地方向下生长。
(3)根有吸收水分、无机盐,固定植株的作用。
(4)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不同。
2、过程与方法(1)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2)通过猜想、实验等途径,探索根的作用。
(3)收集图片资料,了解根的不同形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严谨科学实验态度。
(2)感受自然的神奇美丽。
重点1、观察并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2、实验探索植物根的作用。
难点了解根的不同形态:直根、须根、变态根、不定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和种在花盆中的风仙花种子,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氧气足够的情况下,胚已经开始生长发芽。
种子的发芽过程是怎样的?思考聚焦问题,明确探究任务讲授新课一、探索1:种子萌发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提示:展示拍照记录或画图记录。
2、我的观察记录(1)拍照展示(2)画图展示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掌握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器材组成简单电路的方法,并能够用灯泡的亮灭来探究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材以实验为主,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科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电路方面的知识基础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操作来建立对电路的直观认识。
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特别是在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交流表达等方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知道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器材的作用。
2.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究电路工作原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器材组成简单电路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究电路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自主探究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解决问题。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器材准备: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等。
2.实验准备:整理实验台,确保实验器材齐全。
3.教学资源:相关电路知识的PPT、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器材,并演示如何组成一个简单电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路的连接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器材组成一个简单电路,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优秀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这一节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并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元件组成简单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电路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他们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电路,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电路的组成和作用,从而达到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的目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元件组成简单电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元件组成简单电路。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以及电路的组成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电路现象,引起学生对电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元件组成简单电路。
3.交流分享: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探究过程和心得体会。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原理,强调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池—-导线—-小灯泡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元件组成简单电路的方法。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2《点亮小灯泡》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2《点亮小灯泡》教案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学会用导线、灯泡等组件搭建简单的电路,并观察电路中的现象。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和探索。
但在科学实验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学会用导线、灯泡等组件搭建简单的电路,并观察电路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学会用导线、灯泡等组件搭建简单的电路。
2.难点:观察并理解电路中的现象,如灯泡亮暗与电流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导线、灯泡、电池等电路实验器材。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电路实验器材。
3.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如点亮一个灯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灯泡会亮起来?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展示,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如电源、导线、灯泡等,并讲解电路中的现象,如电流的流动、灯泡的亮暗等。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导线、灯泡和电池搭建简单的电路,并观察电路中的现象。
《点亮小灯泡》教案(精选4篇)

《点亮小灯泡》教案(精选 4 篇)第一篇:《点亮小灯泡》教案《点亮小灯泡》教案一、我们许多城市的夜景非常美丽,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美丽的夜景。
大家想一想是什么把漆黑的夜装扮的如此美丽呢?你知道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2.同学们都知道通电灯泡会亮,那你知道这个电路具体是怎样连接的吗?同学们不是很清楚,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简单电路,一起来探究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二、1.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电路元件,有灯泡、电池、导线。
请小组长从器材区拿出小灯泡、电池、导线,小组成员共同观察电路元件的结构,观察完毕把器材放回器材区。
2.学生汇报,介绍灯泡结构。
最外面圆形透明的是玻璃制成的,叫玻璃泡,不通电。
里面的金属丝做灯丝,下面是金属壳是螺纹形的,上面有个连接点,最下面有一个深色的锡点,也是金属制成的,也可以通电。
灯泡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把灯泡剖开看一下。
3.介绍电池、导线结构。
功能:电池:两端是金属,有突起的一方是正极,平的一方是负极,分别用加减号标示,实验用的电池是安全电压在 1.5V,把电池剖开铜帽、碳棒(可以让电流通过)、锌筒。
导线:金属芯、绝缘外皮,我们实验用的两端加上了半月形的金属片,更容易连接。
三、1.我们认识了电路元件,接下来就动手让灯泡亮起来,不过动手之前先动脑思考,设计一下,怎样连接灯泡可以亮,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流,然后把最佳连接方案画在实验报告单一上。
(学生上台画)2.设计不一致,怎么办?实验逐一验证经过刚才的实验哪一种能亮?(第三种)我们看第三种连接方式,将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这样灯泡就能亮起来了。
3.为什么这样连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大家想知道吗?电就像水一样会流动,一起看一下电流的流动,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两个连接点,经过灯泡的内部,然后回到了电池的负极,电流是循环流动的,叫电流的通路。
电流循环流动,就会是灯泡里的灯丝达到白炽状态,就会发光发热,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简单电路,我们仅仅用电池、灯泡、导线就可以连通一个简单的电路。
小学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3篇)

小学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3篇)小学科学教案《点亮小灯泡》 1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懂得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使用电线、电池、让一个小灯泡发亮的活动;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通过观察体会到电流的路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用电安全知识,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连接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教学难点:1、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2、区分短路和断路。
教学准备:小灯泡、电池、导线、记录纸、、水彩笔、剪刀(教师用)教学过程:一、观察材料,认识结构师:(出示一个小灯泡)知道这是什么吗?生:小灯泡(师板书:小灯泡)师:小灯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观察之后再告诉我。
(小灯泡装在桌上的信封里,大家可以打开它)生:小灯泡由金属架、灯丝、玻璃泡、连接点组成。
(课件出示小灯泡剖面图,进一步了解小灯泡的构造。
)师:为什么要有两个连接点?生:这样,电流可以从一个连接点进去后,从另一个连接点出来。
师:如果要点亮小灯泡,(板书:点亮)你还需要什么材料?生:电源。
师出示一个干电池,问:这个可以吗?生:可以。
(师用小灯泡接触干电池的两端)问:小灯泡亮了吗?生:没有。
还需要电线。
师:(课件出示电池和导线图片)它们在构造上又有什么特点呢?生:电池的一端突出,另一端是平的。
生:一端是正极,有一个“+”号,另一端是负极,有一个“-”号。
生:导线的里面是金属丝,外面包着一层塑料。
二、大胆猜测,绘线路图师:如果现在老师给你们每组发一个小灯泡、一根导线和一节干电池,你们是否能让小灯泡发出光来?生:能。
师:只要有了这些材料,不管怎么连都可以吗?生:要有一定的连接方法,连得不对就不能发光。
师:那该怎么连?(指名学生尝试说一说其中一种连接方法,教师用简图分别表示小灯泡、导线、电池,示范将学生的连接方法画出来。
)师:举手的同学还有很多,的确还可以有好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 《点亮小灯泡》优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 《点亮小灯泡》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二单元第二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点亮小灯泡,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电路的原理和组成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原理,并能够自己动手搭建电路,点亮小灯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电路的原理和组成。
2.动手搭建电路,点亮小灯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小灯泡亮起来吗?小灯泡是如何亮起来的呢?让学生对电路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的原理。
讲解内容包括:电路的组成、电路的原理、电流的方向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搭建电路,点亮小灯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小灯泡会亮起来吗?让学生回顾并巩固电路的原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用电器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路的原理和组成,以及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内容包括: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及其工作原理。
8.板书(课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在学习了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之后,这节课是真正开始深入探究电现象的一课。
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小灯泡的构造以及让小灯泡发光。
在此基础上,对回路、短路、短路进行了延伸,并且在最后部分进行了安全教育。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小灯泡构造,尝试点亮小灯泡,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电是怎样流动的,进而区分短路和断路,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电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闭合开关时,就有电流过灯泡,灯泡就会亮起来,这是学生的认知基础。
至于电怎么流动,灯泡怎么连接、以及对于回路、断路、断路等概念,学生浑然不知。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
因此,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利用点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初步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不止用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过程与方法: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意识到科学观察与实验需要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学生年级:四年级实验器材:每组(小灯泡1个、电池1个、导线1根、实验记录单6份)教师准备:课件。
《点亮小灯泡》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电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电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点亮小灯泡》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点亮小灯泡》教案,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基本原理;2.学习如何用导线、电池和灯泡组成简单电路;3.掌握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对灯泡亮灭的影响;4.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点亮小灯泡》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环节表现得十分活跃。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我意识到在讲解电路基本概念时,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引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灯泡不亮的问题,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电路知识的重要性。这样的导入方式使学生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电路的闭合与断开、串联与并联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演示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电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点亮小灯泡。这个操作将演示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践教学:《点亮小灯泡》科学实验教案

实践教学:《点亮小灯泡》科学实验教案1. 实验背景1.1 实验目的《点亮小灯泡》是一项基础的科学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并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实验意义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电源、导线、灯泡等电路元素的作用,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 实验内容2.1 实验原理灯泡发光的原理是电流通过灯丝时,灯丝会产生热量,使灯丝发光。
当电路闭合时,电流可以通过灯泡,使灯泡发光。
2.2 实验器材- 电源- 导线- 灯泡- 开关- 电阻(可选)2.3 实验步骤1. 连接电源和灯泡,使灯泡与电源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2. 打开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3. 可以在电路中加入电阻,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3.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请确保安全,避免触电。
2. 不要用湿手触摸电源和电器设备。
3. 实验完毕后,请将器材归位,保持实验室整洁。
4. 实验拓展学生可以尝试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进一步理解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5. 实验评价实验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和问题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价,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
6. 实验反馈请学生在实验后填写实验反馈表,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以上就是《点亮小灯泡》科学实验的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联系。
第2课《点亮小灯泡》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这节课的设计由点亮小灯泡引入,是因为不少学生在课前已经会点亮小灯泡,就让他们兴致勃勃地点下去吧,并由此引出他们不知道的电路知识,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对电路的观察、描述与分析,培养他们对生活上的常见现象多观察、多思考、大胆猜想、细心求证的习惯。
接着让他们尝试连接各种电路,并认识短路和断路的知识,应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另外,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认识电流的流动路线,这使不容易理解的科学原理变得更简单,更直接。
而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亲身体验,让教学更加有效。
【学情分析】从知识角度看,四年级的学生对小灯泡和电池以及导线都比较熟悉,但对于小灯泡的各部分的结构还是模糊的,在平时的动手活动中,很容易将小灯泡点亮,但是方法一般是单一的,只知道能够使小灯泡发亮,但不懂得简单电路的组成。
从年龄的特点看,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这课的内容他们非常喜欢探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连接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教学难点】1、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2、区分短路和断路。
【教学准备】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片,请孩子们来一起欣赏(出示PPT,习水的夜景),这是哪里呢?漂亮吗?如此美丽的夜景离不开电灯的功劳,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电灯泡,并当一会小电工点亮电灯泡(板书:点亮小灯泡),大家有信心完成任务吗?今天我们将同学们分成8个组,按照大家整体表现,还要设优秀电工小组,同学们准备好挑战了吗?二、探究新知第一部分观察材料,认识构造(观察部分)(一)观察小灯泡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师:孩子们看着自已组的电灯泡,结合教材,认真观察一下,灯泡是由哪些部分构成呢?2、学生观察。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第二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组成简单电路的方法,并能够用实验现象来解释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和探索。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有效的观察方法、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组成简单电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电路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路的基本组成,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组成简单电路的方法。
2.难点: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何引导学生用实验现象来解释电路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分析来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等电路实验器材。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电路实验器材。
3.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如照明电路、充电器等,引导学生关注电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电路是如何工作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学会用电池、灯泡等器材组成简单的电路,并能够点亮小灯泡。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操作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电路的组成和原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知道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学会用电池、灯泡等器材组成简单的电路,并能够点亮小灯泡。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学会用电池、灯泡等器材组成简单的电路,并能够点亮小灯泡。
2.难点:理解电路的组成原理,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电路中各个部分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六. 教学准备1.器材准备: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实验器材。
2.教学资源:相关电路知识的图片、视频等。
3.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安全,电源插座可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电路的组成和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包括电路的组成和各个部分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器材组成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教案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掌握用电池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方法。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电路的组成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电路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有一定的经验,但在本次课程中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学会用电池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电路的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学会合作分享,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学会用电池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方法。
2.难点:理解电路原理,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等电路实验器材。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电路实验器材。
3.课件:制作相关电路知识的PPT或黑板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电路小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用一个发光的二极管串联一个电阻,让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发光的二极管会亮起来?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
并通过PPT或黑板报展示电路图,让学生初步认识电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等器材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2《点亮小灯泡》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这一节内容位于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路的组成以及电流的流向,从而让学生感受电的力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了解电池、灯泡、导线等元件的作用,并能够自己设计简单的电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和电路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于电路的组成和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流的流向。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了解电池、灯泡、导线等元件的作用。
2.难点: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流向以及如何设计电路。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流向,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深入理解电路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灯泡、电池、导线、开关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灯泡亮起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好奇心。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灯泡会亮起来吗?”引导学生思考。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流向,让学生对电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教师讲解电池、灯泡、导线等元件的作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电路,观察灯泡的亮灭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灯泡会亮起来吗?”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回答。
教师总结并强调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流向。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点亮小灯泡》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点亮小灯泡》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这一课是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的第2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掌握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组成简单电路的方法,并能够用灯泡的亮灭来判断电路是否通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物理知识,对电路有一定的认知。
但四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需要老师在实验操作上进行引导和指导。
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好奇心较强,容易对实验产生兴趣,但需要注意引导他们观察细节,进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掌握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组成简单电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掌握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组成简单电路的方法。
2.难点:理解电路通电时灯泡亮灭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电路的通断现象。
2.引导法: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灯泡会亮起来?”引导学生思考。
呈现(5分钟)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电路的图片和原理,向学生讲解电路的基本知识,然后展示如何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组成简单电路。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组成简单电路,观察灯泡的亮灭现象。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老师提问学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术语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点亮小灯泡》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4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点亮小灯泡》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用导线、灯泡等元件组成简单电路的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电路中电流的流向。
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导体和绝缘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对之前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流向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由电源、导线、灯泡等元件组成。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电路中电流的流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用导线、灯泡等元件组成简单电路的方法。
2.难点:观察电路中电流的流向,理解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总结电路的基本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导线、灯泡、电源等。
2.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用导线和灯泡组成一个电路,让学生观察灯泡发光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电路的组成图,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由哪些元件组成,各元件的作用是什么。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导线、灯泡和电源组成一个电路,观察灯泡发光的现象,并尝试改变电路的组成,观察灯泡是否会继续发光。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总结电路的基本概念。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灯泡作为电路的负载,还可以用哪些物体作为负载,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确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2)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教科版2017小学四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小灯泡的结构及其发光原理;(2)了解电路的构成和电流的流向;(3)掌握正确连接小灯泡的方法;(4)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加深对电路和电流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推理;(3)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3)鼓励学生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难点: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
学情分析:1、学生年龄: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在9-10岁之间;2、学生知识背景: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电学知识,如电池、导线等;3、学生思维水平: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但对于电流的流向理解能力较弱。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小灯泡、电池、导线、开关等实验器材;2、教学素材:教材、图片、实验操作指导书等;3、教学环境:教室内需要有电源插座、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点亮小灯泡》这节课。
我手里拿着的这个小灯泡,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学生:(回答自由)老师:没错,小灯泡可以发光。
那么请你们想一想,当电流流过小灯泡时,它是怎么发光的呢?请大胆猜测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电路的基本概念有初步认识。
二、讲解(10分钟)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路的概念。
电路是由电源、导线、负载等部分组成的,电流就是在电路中流动的电子。
请看这张图,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电路。
你们看出来了吗?学生:(回答自由)老师: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小灯泡的结构。
教科版(2017秋) 四年级下册2-2 点亮小灯泡(教案)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由“小灯泡的构造”、“让小灯泡发光”两大部分组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进—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
【学情分析】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
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
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
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教学理念】新课程新标准,现在的教学要强调发挥师生之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恰当指导,使学习有明确目标、融洽氛围、师生投入、勇于开拓实践的高质量学习。
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事物,促进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师生在互动中交流,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教学相长,共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点亮小灯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电和我们的生活》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是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而是探索电在这个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也就是电流经的路线—电路,并让学生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从而在后面的几课中不断去巩固这一概念。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第二部分探索小灯泡的结构以及如何让它亮起来,第三部分展示研讨亮起来的小灯泡电流的流动路线,即初步建立电路概念。
【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
有的学生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有的学生根本不会点亮小灯泡,他们不知道电路是一个回路。
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小灯泡的各个组成部分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
合回路。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1 只小灯泡,1 节 1.5v 的干电池,1 根导线,科学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聚焦:激趣引入(预设5分钟)
1.你能让这个手电筒亮起来吗?(出示一个没有电池的手电筒,请学生来点亮)
2.手电筒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要想让手电筒亮起来,必须装上电池,然后打开开关。
3.为什么打开开关就会亮起来?(预设:接通开关后,有电流流过小灯泡的灯丝,小灯泡才会亮起来。
)
二、探索:点亮小灯泡(预设18分钟)
活动 1:了解小灯泡的结构
1. 电是如何经过小灯泡让它发光的呢?
2.如果给你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电池和小灯泡的实物图),你能用画线的方法来代替导线,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你的想法吗?
3.同学们都认为,电从电池出发,要经过小灯泡才能使它发光。
那么小灯泡内部的结构到底又是怎样的呢?小灯泡的哪一部分会发光,小灯泡为什么会有两个连接点?这与灯丝的点亮有没有关系?请同学们结合黑板结构图、实物小灯泡和文本中的文字进行自学并思考这几个问题。
4.学生自学3分钟后交流反馈。
谁来说一说你的认识和发现。
(1)灯丝:小灯泡中能够发光发亮的部分。
它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丝,在通电以后能够发光、发热。
(2)金属架:将灯丝架起来的部分,金属架是由耐高温并且导电的金属丝制成,它在固定灯丝的同时能够将电流导入灯丝。
(3)连接点:在金属架的外部安装了一个能够导电,带有螺纹的金属壳,用来保护、固定金属架。
金属壳侧面和下端有两个凸起的小圆点。
两个小圆点和不同的导线连。
(4)玻璃泡:玻璃罩子是玻璃泡,它能够很好的保护灯丝,同时又不影响它的发光。
一般,在玻璃泡里充有氮气、氩气等气体,用于延长灯丝的寿命。
活动2:让小灯泡发光
(1)同学们已经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如果给你导线、电池和小灯泡,你怎样连接可以使小灯泡发光?请大家将你们的方案画在记录单上。
(2)交流分享学生的连接方法。
(3)请小组长领取材料,按照你的连接的方式试一试,哪些连接能够让小灯泡发光?在能发光的图下面打勾。
实验前,老师有一个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大家:
安全提醒:干电池的金属铜帽端是正极,另一端是负极,当导线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而没有经过小灯泡时,就好造成短路。
短路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并且电池还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甚至可能爆炸。
所以,在实验中,要避免出现短路。
(4)学生实验。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2分钟)
1.分析交流:同学们,你们的哪些连接方法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了呢?请大家把你的连接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2.展示交流。
3.我们发现,最终能够使小灯泡发光的是这几幅连接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能找找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吗?学生讨论并发言。
出示定义:
电路:电从电池的一个极流出来,通过导线流到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再经过与连接点相连的金属架流到灯丝,再从另一个金属架流到另一个连接点,通过连接这个连接点流回到电池的另一极。
电在这样一个闭合的,往复的路径里流动。
电流过的路径就是电路。
4.在实验过程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连接的困难,或者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要和同学们分享的吗?
5.出示短路和断路的辨别。
四、拓展:电路判断(预设5分钟)
1. 打开活动手册,观察里面的电路连接图,请判断,哪些会发光,哪些不会发光?请说一说理由。
【板书设计】
2.2点亮小灯泡
···························································
名言警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
意思是: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
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