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报告
高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3篇)
![高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7c224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7.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专业实验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高级专业综合实验旨在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验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机械、电子、计算机等,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1.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四个部分:(1)机械设计: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实现特定功能。
(2)电子电路设计:设计并搭建一个电子电路,实现信号处理或控制功能。
(3)计算机编程:编写程序,实现特定功能,如数据采集、处理等。
(4)综合应用:将以上三个部分结合,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
2. 实验方案(1)机械设计部分:首先,根据项目需求,确定机械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利用CAD软件进行设计,绘制详细图纸。
最后,根据图纸进行加工制作,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2)电子电路设计部分:首先,分析项目需求,确定电路功能和组成部分。
其次,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优化电路性能。
最后,根据设计结果,制作电路板,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3)计算机编程部分:首先,分析项目需求,确定程序功能和实现方式。
其次,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编写程序代码。
最后,进行程序测试和调试,确保程序功能完善。
(4)综合应用部分:将以上三个部分结合,实现项目整体功能。
首先,编写程序控制机械装置和电子电路,实现项目预期功能。
其次,对项目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项目稳定运行。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 机械设计(1)确定机械装置结构:根据项目需求,设计一个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机械装置,如简易机器人。
(2)绘制图纸:利用CAD软件绘制机械装置的详细图纸,包括零件尺寸、装配关系等。
(3)加工制作:根据图纸进行加工制作,包括切割、焊接、组装等。
(4)测试与调试:对机械装置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其功能正常。
2. 电子电路设计(1)电路设计:分析项目需求,确定电路功能和组成部分,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
网络规划综合实验报告(3篇)
![网络规划综合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32fe7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d.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企业、学校等组织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网络应用需求,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网络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网络规划的基本方法,提高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规划的基本流程和原则;2.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等网络规划方法;3. 学会使用网络规划工具,如Packet Tracer等;4. 提高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为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笔记本电脑、Packet Tracer、路由器、交换机等;2. 实验软件:Packet Tracer、网络规划工具等;3. 实验资料:网络规划与设计教材、网络设备手册等。
四、实验内容1. 实验任务:为某公司设计一个网络,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等;2. 实验步骤:(1)需求分析:了解公司规模、部门分布、网络应用需求等,确定网络规模和性能要求;(2)网络拓扑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3)设备选型:根据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4)IP地址规划:规划网络IP地址,包括公网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5)配置网络设备:在Packet Tracer中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连通;(6)测试网络性能:测试网络性能,如带宽、延迟、丢包率等;(7)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拓扑结构: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2. 设备选型:核心层采用路由器,汇聚层采用三层交换机,接入层采用二层交换机;3. IP地址规划:采用私有IP地址规划,公网IP地址通过NAT转换;4. 网络连通性:通过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连通;5. 网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网络带宽、延迟、丢包率等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一
![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ee7002d47f1922791688e87c.png)
土木工程综合实验报告(隧道与轨道工程方向)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一、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的格式形式应统一。
(2)编写实验报告要规范,一般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内容、原理、设备及仪表(名称、规格、型号)、实验装置或连接示意图、实验步骤、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或原理论证、或实验现象描述、或结构说明等)。
(3)实验报告应附有实验原始记录。
(4)每个实验要求实验记录数据完整、计算正确、图表清晰。
二、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或标准(1)本课程考试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评定标准:要求每名学生按指导书要求参加所列所有试验项目。
实验成绩组成:出勤 20%、实验操作 30%、实验报告 50%。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级。
目录试验一量测仪器参观与操作练习 (3)试验二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 (4)试验三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 (7)试验四锚杆拉拔试验 (11)试验五隧道周边收敛量测 (13)试验六钢筋扫描检测实验 (16)试验七桥梁跨中挠度验证设计实验 (18)试验一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练习一、试验目的通过参观、练习,进一步了解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用途,掌握使用方法。
二、所列量测应变的机械式仪表装置有:机械百分表、机械千分表。
这些仪表装置都是量测试样的某一预先选定的原始长度的前后变化值,然后计算其应变值,该原始长度称为初始值。
它们的刻度值分别为:0.01 mm,量程分别为:mm 。
三、量测位移的仪表装置有:机电百分表、位移计和测高仪。
四、量测力的仪器装置有:拉力测力计、压力测力计、拉测力传感器、和压测力传感器。
五、百分表、千分表的区别有:(1)精度、(2)量程、(3)误差。
用它们测挠度应配读数显微镜,测应变应配手持应变仪,测转角应配倾角仪,测力应配测力传感器。
同组实验者:张友明张伟峰李榕波陈敏陈湘曹吉伟实验时间:试验二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一、目的要求1.了解回弹仪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2.掌握回弹仪的使用方法与技术要求;3.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二、试验内容用回弹仪在测区内随机布点测得回弹值三、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材料1、混凝土回弹仪;2、检测钢砧;3、混凝土试件。
平台综合实验报告
![平台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d2614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0.png)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平台层出不穷,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平台的特点和应用,我们开展了本次平台综合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类型平台的操作、功能和使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平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类型平台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掌握平台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3. 分析平台的优势和不足,为平台优化提供依据。
4. 提高自身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取了以下几种平台进行综合实验: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办公平台、学习平台。
1. 社交平台:以微信、微博为例。
(1)微信:一款集即时通讯、社交、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同时还可以分享生活、购物、娱乐等内容。
(2)微博:一款以短消息为主,具有实时性、互动性等特点的社交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关注感兴趣的话题、明星和品牌,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2. 电商平台:以淘宝、京东为例。
(1)淘宝:一家以C2C模式为主的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商品选择和便捷的购物体验。
(2)京东:一家以B2C模式为主的电商平台,注重商品品质和物流速度,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3. 办公平台:以企业微信、钉钉为例。
(1)企业微信:一款为企业提供即时通讯、办公协同、客户关系管理等功能的企业级平台。
(2)钉钉:一款以办公协同为主,集通讯、会议、任务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级平台。
4. 学习平台:以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为例。
(1)网易云课堂:一家提供在线教育服务的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学习各种课程,提高自身技能。
(2)腾讯课堂:一家以职业教育为主,提供各类在线课程的平台,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
四、实验步骤1. 注册并登录所选平台。
2. 学习平台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3. 对比分析不同平台的特点和优势。
4. 模拟实际应用场景,体验平台的使用效果。
5. 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社交平台(1)微信:方便快捷的即时通讯功能,强大的社交圈子,丰富的社交功能,使得微信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药物合成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药物合成综合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3695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d.png)
药物合成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本实验通过合成对乙酰氨基酚,了解实际的药物合成过程,并学习合成方法和技术。
实验原理: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退热和缓解轻度疼痛。
它的合成可通过苯酚和醋酐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酰化反应得到。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苯酚、醋酸、浓硫酸、冰醋酸、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钠、丙酮、冰水、滤纸等。
2. 反应操作:将苯酚溶解于醋酸中,然后滴加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将反应液加热,保持温度在135-140摄氏度,反应2小时。
3. 中和反应: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将其慢慢倒入冰醋酸中。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4. 结晶:将中和后的混合物过滤,滤液与冰水混合。
在冷却过程中,将结晶物质过滤并晾干,得到对乙酰氨基酚。
实验结果: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合成了对乙酰氨基酚。
经过结晶,可以得到白色固体结晶物质,符合对乙酰氨基酚的形态特点。
实验讨论:
本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合成方法,主要是利用酰化反应和中和反应完成的。
在反应中,我们采用了浓硫酸作为催化剂,浓硫酸可以促使酰化反应进行。
同时,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了氢氧化钠来进行酸碱中和,得到目标产物。
通过反应后的结晶过程,得到了白色固体结晶物质。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药物合成综合实验,我对药物的合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操作的细节和实验条件的控制起到关键的作用。
同时,合成药物为我们提供了学习药物合成过程的实际案例,对我们的药学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无。
学生综合实验报告
![学生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5582a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0.png)
实验名称:学生综合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涉及到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原理:实验中涉及的物理量有长度、质量、时间等,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2. 化学原理: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化学反应,需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及反应条件。
3. 生物原理: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生物样品的处理和观察,需了解相关生物学知识。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电子天平、刻度尺、计时器、显微镜、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材料:金属块、塑料块、液体试剂、生物样品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和长度(1)用电子天平称量金属块的质量,记录数据;(2)用刻度尺测量金属块的长度,记录数据;(3)根据物理公式计算金属块的体积。
2. 实验二:化学反应实验(1)根据实验要求,将反应物加入试管中;(2)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反应时间;(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比。
3. 实验三:生物样品观察(1)取适量生物样品放入显微镜载玻片上;(2)观察生物样品的形态和结构,记录观察结果;(3)分析观察结果,了解生物样品的生物学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结果:金属块的质量为m1,长度为l1,体积为V1。
2. 实验二结果:反应物A的摩尔数为nA,反应物B的摩尔数为nB,反应物的摩尔比为nA:nB。
3. 实验三结果:观察到的生物样品形态和结构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测量金属块质量和长度的方法,了解了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2. 掌握了化学反应实验的基本步骤,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摩尔比的计算。
3. 增强了观察和记录生物样品的能力,了解了生物样品的生物学特性。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
![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6f7d20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d.png)
实验名称: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掌握综合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天平、滴定管、烧杯、锥形瓶、试管、酒精灯、蒸馏装置、分光光度计等。
2. 材料: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铁溶液等。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研究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综合性实验方法。
通过滴定实验,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验证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实验步骤:1. 酸碱滴定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2)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观察颜色变化;(3)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配制一定浓度的待测溶液;(2)加入适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3)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颜色变化;(4)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3. 沉淀滴定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2)加入适量的沉淀剂,观察沉淀形成;(3)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沉淀溶解;(4)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酸碱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滴定管的读数误差、指示剂颜色变化不明显等。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滴定管读数误差、氧化还原反应不完全等。
3. 沉淀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沉淀剂加入过量、沉淀溶解不完全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综合性实验,我们掌握了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准确操作实验步骤,并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综评实验报告总结(3篇)
![综评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a9cee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6.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是在我国某高校化学实验室进行的,旨在探究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程,提高实验技能。
2. 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实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2. 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3. 反应热效应: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能量的变化。
四、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玻璃棒、温度计、量筒等。
2. 药品:氢氧化钠、硫酸、氯化钠、硫酸铜、铁粉、锌粒等。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检查仪器是否完好,药品是否充足。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包括称量、溶解、加热、冷却、观察等。
3. 实验现象: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温度、浓度、反应时间等。
5.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分析(1)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
(2)氯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氯化铜。
(3)铁粉与硫酸反应:溶液中出现气泡,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说明生成了硫酸亚铁。
2. 实验数据分析(1)根据反应速率公式,计算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2)根据反应热效应公式,计算反应放热量。
(3)分析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和热效应的影响。
七、实验结论1. 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密切相关,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2. 反应热效应是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重要体现。
3. 实验操作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至关重要。
编辑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编辑综合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d646d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8.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编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学会使用常用的编辑软件进行排版和编辑。
3. 提高对文字、图片、表格等编辑技巧的运用能力。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编辑效率。
二、实验内容1. 熟悉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
2. 完成一篇论文的排版和编辑。
3. 对图片、表格进行编辑处理。
4. 进行团队合作,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过程1. 熟悉编辑软件(1)打开编辑软件,了解其界面布局。
(2)学习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字体、字号、颜色、段落格式、页边距等设置。
(3)掌握查找、替换、剪切、复制、粘贴等基本编辑技巧。
2. 论文排版与编辑(1)根据论文要求,设置页面格式,包括页边距、页眉页脚、页码等。
(2)设置字体、字号、颜色,使论文整体风格统一。
(3)调整段落格式,使文章层次分明,易于阅读。
(4)对论文中的图表进行排版,确保图表清晰、美观。
(5)对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进行编辑,确保格式正确。
3. 图片、表格编辑(1)对图片进行编辑,包括调整大小、裁剪、旋转等。
(2)对表格进行编辑,包括调整表格样式、合并单元格、插入行列等。
4. 团队合作(1)明确分工,确定各成员负责的内容。
(2)定期召开会议,交流进度,解决问题。
(3)互相学习,提高编辑技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功完成论文的排版和编辑,包括字体、字号、段落格式、图表、参考文献等。
2. 图片、表格编辑符合要求,美观、清晰。
3. 团队合作顺畅,成员之间互相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4.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提高了编辑技巧。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编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会了使用编辑软件进行排版和编辑,提高了文字、图片、表格等编辑技巧的运用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编辑效率。
4.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同学、与老师沟通等方式,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5. 本次实验使我们认识到,编辑工作需要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综合能力分析实验报告
![综合能力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4a7fa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b.png)
综合能力分析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能力分析,评估个体在多个领域中的能力水平,以便为个体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2. 实验方法2.1 数据收集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被试者的相关个人信息和自我评价。
问卷内容涵盖了个体在多个领域中的能力和兴趣。
此外,我们还收集了被试者的学术成绩、工作经历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资料。
2.2 综合能力评估指标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几个评估指标,以反映个体在不同维度上的能力水平:- 学术成绩:通过对被试者在学校中的学术表现进行评估,反映其学术能力水平。
- 工作经历:通过对被试者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估,反映其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 团队合作:通过对被试者在团队合作环境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反映其协作和沟通能力。
- 领导才能:通过对被试者在领导岗位上的经验和成果进行评估,反映其领导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 创造力:通过对被试者在创新和创造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反映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1. 被试者的学术成绩优秀,表现出较高的学术能力水平。
2. 工作经历方面,被试者在相关职位上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3. 被试者在团队合作中展现出出色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合作完成任务。
4. 在领导岗位上,被试者积极提供指导和帮助,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团队。
5. 创造力方面,被试者在解决问题和提出创新想法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被试者在多个领域中的能力水平较高,具备较好的综合能力。
4. 实验结论通过综合能力分析实验的评估指标,我们对被试者在多个领域中的能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在学术、工作、团队合作、领导和创造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能力水平。
本实验结果为被试者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以帮助被试者更准确地了解自身潜力和优势,并做出科学的决策。
磁特性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磁特性综合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fc7bca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a.png)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一)实验名称:磁特性综合实验图1 起始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0,这说明铁磁材料还残留一定值的磁感应强度B r,通常称B r若要使铁磁物质完全退磁,即B=0,必须加一个反方向磁场H c。
这个反向磁场强度材料的矫顽力。
的变化始终落后于H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磁滞现象。
图2 基本磁化曲线开始周期性地改变磁场强度的幅值时,中,可以得到面积由大到小的一簇磁滞回线,如图2所示。
其中最大面积的磁滞回线称为极限中原点O和各个磁滞回线的顶点a1,,由于铁磁材料磁化过程的不可逆性及具有剩磁的特点,在测定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时,必须将铁磁材料预先退磁,以保证外加磁场H=0,B=0;退磁方法:逐渐减少磁化电流,直到图6 B—H曲线的实验线路上式表明在交变磁场下,任一时刻示波器X轴的输入正比于磁场强度H。
为了测量磁感应强度构成一个回路,R2与C构成一个积分电路。
取电容的值,使R2≫1/ωC,则次级电流为I2=E2[R22+(1/ωC)2]1/2≈E2R2(4)为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动势:E2=N2dΦdt =N2S dBdt(5)图7 实验电路示意图磁特性综合测量实验仪图1 DH4516N磁特性综合测量实验仪实物图数字示波器图1 实验操作图50Hz时的磁滞回线) (1)H=N1V xLR1 (2)B=R2CV yN2S50Hz时的磁化曲线)S=1.24×10−4m2,N1=N2=N3=150 S=1.20×10−4m2,N1=N2=N3=150图1 电源频率磁滞回线。
综合化学实验报告
![综合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5cfd8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b.png)
综合化学实验报告综合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化学实验,探究不同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片、锌片、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铁、硫酸亚铁、氯化钾等。
实验所需仪器包括:量筒、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等。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 酸碱中和反应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呈中性,产生水和氯化钠的沉淀。
2. 金属与酸反应将铜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铜片表面产生气泡,生成二氯化铜溶液。
3. 金属与金属离子反应将锌片放入含有硫酸铜的试管中,观察到锌片逐渐变白,并产生红棕色的铜屑。
4. 阴离子的识别将氯化钠溶液分别与氯化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溶液反应,观察到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分别为红色的沉淀、蓝色的沉淀和白色的沉淀。
5. 阳离子的识别将氯化钾溶液分别与氯化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溶液反应,观察到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分别为红色的沉淀、蓝色的沉淀和白色的沉淀。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酸和碱可以相互中和,生成盐和水。
在本实验中,氢氧化钠中和了盐酸,生成了水和氯化钠的沉淀。
2. 金属与酸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反应,金属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在本实验中,铜片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氯化铜溶液。
3. 金属与金属离子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置换反应,金属可以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离子。
在本实验中,锌片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屑。
4. 阴离子和阳离子的识别是通过观察不同沉淀的颜色来判断其成分的。
在本实验中,氯化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了红色的沉淀,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了蓝色的沉淀,与硫酸溶液反应则没有沉淀生成。
而氯化钾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了红色的沉淀,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了蓝色的沉淀,与硫酸溶液反应也没有沉淀生成。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综合化学实验,我们对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金属离子反应以及阴离子和阳离子的识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efd307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8.png)
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力学综合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测量力的方法和技术。
2. 掌握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
3. 学会测量重心位置、重心高度。
4. 熟练掌握弹簧弹性力的测量方法。
5. 研究摩擦力的特性和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1. 弹簧秤2. 细直尺3. 细绳和各种典型器具实验原理:1. 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1)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一个力的合力作用在物体上。
(2)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力的和,作用在不同的方向上。
(3)力的平衡条件: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多个力平衡时,它们的合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 重心和重心高度(1)重心:物体的每个质点都有质量,它们按一定位置分布在物体内部。
重心是指物体内部所有质点所形成的重力中心,也是物体保持平衡的重心位置。
(2)重心高度:以水平面为基准面,物体重心所在点到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重心高度。
3. 弹簧弹性力的测量方法(1)弹性力:当弹簧变形时,它对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性力。
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弹性力与伸长量成正比。
(2)弹簧秤:利用弹性力的大小,可以制作弹簧秤来测量重力,简单易行。
4. 摩擦力的特性和测量方法(1)静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不动。
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两物体之间最大可能存在的力。
(2)动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其中一个物体运动,而另一个物体不动。
动摩擦力的大小小于静摩擦力的大小。
(3)摩擦力的测量方法:通过改变物体的倾斜度来改变滑动中某一方向的重力作用量,再测出对应的摩擦力,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求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1. 力的合成和分解实验(1)将一个光滑水平桌子的一侧放斜,在桌子的高侧沿上挂一个小球,使之自由挂着。
(2)在小球上用一粗线垂直挂一水平木板,用一弹簧秤分别测定木板的重量和弹簧秤受到的重力。
(3)将木板沿桌子坡面挪动,分别用一支细绳与快速脱钩的弹簧秤连接砝码,使得木板静止于桌子坡面上,然后记录数据。
专业方向综合实验报告(3篇)
![专业方向综合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a7f70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c.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基础学习:通过对专业教材、论文、网络资源等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2. 实验设计与实施: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3. 数据采集与分析:对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阶段:(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验背景和目的。
(2)根据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方案。
(3)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材料等。
2. 实验实施阶段:(1)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2)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实验参数、实验结果等。
(3)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3. 实验结束阶段:(1)整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根据实验方案,成功完成了实验操作。
(2)获得了实验数据,为后续分析和处理提供了依据。
2. 数据分析:(1)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2)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
六、实验总结1. 实验收获:(1)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专业素养。
(2)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
(3)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沟通能力。
(4)激发了创新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
2. 实验不足:(1)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性质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性质综合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75a8b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f.png)
实验名称:性质综合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常见化学物质性质的理解。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从而加深对化学物质性质的理解。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烧杯、玻璃棒、滴管、镊子等。
2. 试剂: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钠溶液、铁粉、铜粉、锌粉、碳酸钠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等。
实验步骤:1. 取一小块铁粉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铁粉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
2. 取一小块铜粉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观察铜粉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
3. 取一小块锌粉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锌粉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现象。
4. 取一小块硫酸铜溶液滴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观察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的反应现象。
5. 取一小块碳酸钠溶液滴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亚铁溶液,观察碳酸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的反应现象。
6. 取一小块铁粉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铁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
实验现象与结果:1. 铁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 铜粉与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3. 锌粉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蓝色。
4. 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5. 碳酸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
6. 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实验分析:1. 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铁,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 铜粉与稀硫酸反应不明显,因为铜的活泼性比氢低,无法置换出氢气。
3. 锌粉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锌,溶液由无色变为浅蓝色。
4. 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氯化铜,产生蓝色沉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5c52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4.png)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是为了通过实验操作,结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流体力学理论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和相应力学问题的学科。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主要涉及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流体静力学实验、流速测量实验和流体动力学实验等。
主要实验装置包括流量计、细管、不同形状的孔洞等。
三、实验内容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包括以下几个实验内容:1.流体静力学实验:通过水柱和压力计器测量水平管道的压力,验证其与高度和流速的关系。
2.流速测量实验:通过使用流量计和测速仪器,测量不同位置和不同孔径处的流速,探究流速与孔径大小的关系。
3.流体动力学实验:通过流过不同形状的孔洞的流体,测量不同孔洞形状的流速和流量,以及分析孔形对流速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1.流体静力学实验:安装水柱和压力计器,利用压力计器测量不同高度处的压力值,并记录下来。
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压力与高度的关系曲线。
2.流速测量实验:选择不同位置和不同孔径的流量计和测速仪器,测量流体在这些位置和孔径处的流速,并记录下来。
将实测数据整理成表格,并分析不同孔径大小对流速的影响。
3.流体动力学实验:利用不同形状的孔洞,将流体流过孔洞,同时测量流体在不同孔洞处的流速和流量。
绘制不同孔洞形状的流速和流量曲线,并分析孔形对流速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流体静力学实验表明,水平管道的压力与高度呈线性关系,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2.流速测量实验结果显示,流速随孔径的减小而增加,即孔径越小,流速越大。
3.流体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孔洞形状对流速存在影响。
如孔洞形状为圆形时,流速较大;而孔洞形状为方形时,流速较小。
六、实验结论通过流体力学综合实验的操作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流体力学中的流体静力学理论得到了实验的验证,水平管道的压力与高度呈线性关系。
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一)
![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2cf4fb412b160b4e767fcfbd.png)
综合实验试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目录试验一量测仪器参观与操作练习 (2)试验二静态电阻应变仪操作及桥路连接 (3)试验三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 (6)试验四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 (9)试验一 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练习一、试验目的二、所列量测应变的机械式仪表装置有: 、 。
这些仪表装置都是量测试样的某一预先选定的原始长度的 变化值,然后计算其应变值,该原始长度称为 。
它们的刻度值分别为: mm ,量程分别为: mm 。
三、量测位移的仪表装置有: 、 和 。
四、量测力的仪器装置有: 、 、 、 和 。
五、百分表、千分表的区别有:(1) 、(2) 、(3) 。
用它们测挠度应配 ,测应变应配 ,测转角应配 ,测力应配 。
六、三个指定数值的测试结果 (1)挠度值(2)裂缝宽度: mm (测点编号: )(3)模拟应变:=0l mm ,=1l mm-=001 l llε(测点编号:)=试验二静态电阻应变仪操作及桥路连接一、试验目的二、画出试件贴片位置及桥路连接简图。
三、记录与计算 (1)半桥连接(2)全桥连接(3)多点连接求ν值泊松比 ==ldεεν四、讨论1、将四种不同组桥接法的试验结果与理论比较,讨论各种接法的读数计算值是否与理论相符,说明误差原因。
2、根据等强度钢梁上已贴的应变计,你看还可能有哪些连接方法,分别画出桥路ε图并写出其结果公式=仪试验三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一、试验目的二、试验内容三、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材料四、试验步骤五、试验结果及分析1. 原始记录的整理,把各项记录、图形按要求加以整理、计算与修正。
(在记录表格上进行)回弹法检测原始记录表工程名称:第页共页测试:记录:计算:测试时间:年月日2. 试验成果计算(计算出换算强度,并进行结果评定)六、讨论1.回弹法的适用范围。
2. 采用回弹法时,如何评定混凝土的实测强度?试验四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一、试验目的二、试验内容三、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材料四、试验步骤五、试验结果及分析1. 原始记录的整理,把各项记录、图形按要求加以整理、计算与修正。
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5bf9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5.png)
综合实验报告综合实验报告引言:综合实验是一种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围绕综合实验的定义、意义、设计与实施、结果与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综合实验的定义与意义综合实验是指将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综合性实验。
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合实验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实施1. 实验选题:综合实验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能够涵盖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并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实验方案:综合实验的方案应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实验材料与设备:综合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应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准备,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 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注意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数据记录与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三、综合实验的结果与分析综合实验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上。
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同时,他们还应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和反思,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论:综合实验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综合实验,学生可以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综合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 张三. 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实施[J]. 实验教学与研究,2018(2):12-15.[2] 李四. 综合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J]. 实验教育研究,2019(3):36-40.。
综合大实验报告
![综合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014b22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e.png)
实验名称:综合大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深入理解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4.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综合实验楼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实验材料:1. 化学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滴定管、移液管、量筒、pH试纸等。
2. 物理实验器材:天平、秒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等。
3. 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培养液、吸管等。
实验内容:一、化学实验1.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酸碱指示剂,根据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滴定管、锥形瓶、酸碱指示剂等。
(2)将待测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酸碱指示剂。
(3)用滴定管滴加标准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当颜色突变时,即为滴定终点。
(4)记录滴定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2. 实验名称:溶液配制实验原理:溶液配制是根据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再将其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
实验步骤:(1)根据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2)将溶质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溶剂,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溶剂定容至刻度线。
(4)摇匀溶液,贴上标签。
二、物理实验1. 实验名称:电路连接实验原理:电路连接是将电源、电阻、电灯等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源、电阻、电灯等元件。
(2)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没有短路或断路。
(3)闭合开关,观察电灯是否发光。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电路连接的正确性。
2. 实验名称:电阻测量实验原理:电阻测量是利用电阻箱和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的阻值。
实验步骤:(1)将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
无机综合微实验报告(3篇)
![无机综合微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c139a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0.png)
第1篇实验名称:无机综合微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熟悉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掌握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性质。
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一系列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探究,使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技能进行实验。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制备NaCl溶液(1)称取固体NaCl,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mol/L的NaCl溶液。
(2)用滴定管量取1mol/L的NaCl溶液,进行滴定实验。
2. 实验二:制备AgNO3溶液(1)称取固体AgNO3,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mol/L的AgNO3溶液。
(2)用滴定管量取1mol/L的AgNO3溶液,进行滴定实验。
3. 实验三:制备FeCl3溶液(1)称取固体FeCl3,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mol/L的FeCl3溶液。
(2)用滴定管量取1mol/L的FeCl3溶液,进行滴定实验。
4. 实验四:制备CuSO4溶液(1)称取固体CuSO4,溶解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mol/L的CuSO4溶液。
(2)用滴定管量取1mol/L的CuSO4溶液,进行滴定实验。
5. 实验五:探究NaCl、AgNO3、FeCl3、CuSO4溶液的性质(1)观察溶液颜色。
(2)进行沉淀反应实验。
(3)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NaCl溶液为无色透明,滴定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2. AgNO3溶液为无色透明,滴定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3. FeCl3溶液为黄色,滴定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4. CuSO4溶液为蓝色,滴定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5. NaCl、AgNO3、FeCl3、CuSO4溶液分别进行沉淀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五、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无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科技大学测控技术和仪器专业专业综合实验报告班级 09测控三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付国红王启明成绩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二〇一三年一月五日目录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内容 (3)二、液压实验台PLC控制实验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内容 (4)三、物探仪器综合设计(①地震超前探测仪)................................. .... . (5)(一)实验目的 (5)(二)实验内容 (5)四、物探仪器综合设计(②电法勘探仪器)............................ ........... .. (6)(一)实验目的 (6)(二)实验内容 (6)五、实验心得................................................................................... ..... .. (7)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液压控制的装置,熟悉PLC编程,并且了解PLC控制在工业领域的发展。
理解液压装置的原理并且用于实践生活中去。
(二)实验内容此实验是液压的测量实验用PLC处理器控制来实现,液压PLC综合控制实验室是我公司根据高校机电一体化对气、电、液控制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我公司专利产品YY-18透明液压传动演示系统的基础上,综合了我公司气动PLC和液压PLC控制实验设备的优点,采用了开放型综合实验台结构,广泛征求专家教授和老师的意见,经不断创新改进研制而成的。
是目前集气动控制技术、液压传动控制技术以及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理想的综合性实验设备。
实验时,它们可以相互辅成,交叉控制。
可以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对比、了解气、电、液各自具有的特点、特色、及优缺点等。
信号采集电路原理设计:(1) 前置放大电路要求有阻抗匹配设计(前置放大器采用集成运放OP07、采用电压负反馈设计、增益为10、50两档手动设计)(2) 主放大器采用级联组合程控放大、增益动态范围为10至1500倍之内。
(增益程档位要求有30至40梯度之内,具体每档增益值不做具体要求但要求梯度增益呈线性)(3) 主放大器末端输出值(Up-p)设计为5v,如有溢出则在设计说明中明。
(4) 调理电路中要有工频滤波器设计。
液压实验元件均为透明有机材料制成,透明直观。
便于了解掌握几十种常用液压元件的结构、性能及用途。
掌握几十种基本实验回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实验时,组装实验回路快捷、方便。
同时,配备独立的继电器控制单元进行电气控制,简单实用。
通过和PLC比较,,可以加深对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了解及掌握。
本实验系统采用专用独立液压实验泵站,配直流电机无级调速系统,而且电机速度控制系统内部具有安全限速功能,可以对输出的最高速度进行限制。
同时配有数字式高精度转速表,实时测量泵电机组的转速。
并且配有油路压力调定功能,可以调定输出压力油的安全工作压力。
泵站配有多路压力油输出及回油,可同时对多路液压回路进行供油回油。
并采用闭锁式快速接头,以利于快速接通或封闭油路。
实现油箱、油泵、直流电机、直流电源及控制系统、转速测控一体化设计。
利用此套实验设备既可分别独立地进行液压控制相应的基本回路及其使用实验,以及PLC编程及控制实验;同时,也可综合地进行相互配合的实验:如实现气-电控制,气-液控制,电-液控制,以及气-电-液综合控制等。
二、液压实验台PLC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由于传统液压实验台采用继电器等元件作为控制系统的控制元件,存在可靠性、灵活性差等缺点,利用PLC对其进行改造,不但扩大了液压实验台的功能范围,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柔性,可以学生在机电液综合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实现和计算机联网,实现实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二)实验内容液压传动相对机械传动来说是一门新技术,随着流体力学、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压传动技术也发展成为包括传动、控制、检测等技术在内的综合性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工业生产、设备控制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传统的液压系统的控制中通常由继电器等构成,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的发展,计算机及电子电力控制技术在液压传动控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PLC 技术自然在液压传动的控制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根据液压实验台的控制系统可知,在该液压实验台中,操作人员发出的指令信号(按钮信号) 、行程开关的反馈信号、时间继电器的定时信号是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而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则是控制实验台中各电磁阀的电磁铁信号,从而控制液压系统的液压油流向,达到控制系统的控制目的 .根据选定的PLC,对各输入输出接口进行分配,以开关量作为输入输出的信号和PLC 的开关量输入输出端口直接相联,对于回路的压力、温度、流量的测量和控制,则通过压力、流量、温度传感器转变为电压量后通过扩展的模拟量输入端口输入PLC,一方面可以通过RS232接口向上位计算机传输,通过相应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也可以直接通过PLC中的程序分析判断而向模拟量输出端口输出控制信号形成闭环控制. 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作为液压实验台的控制核心,。
PLC控制液压实验台功能的实现以PLC为控制核心的液压实验台,可以作为液压元件性能试验和液压回路试验的平台,在硬件关系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控制功能的逻辑要求,在计算机上编制相应控制程序传送到PLC中,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实验项目的控制要求. 下面以调速回路为例,说明PLC在液压系统实验中控制程序的编制.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灵活性好,编程方便等特点,从而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随着可编程控制器的技术的发展,将其代替顺序控制器作为液压实验台控制系统的核心,不但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液压实验系统的控制要求,而且作为开发新的实验系统提供较大的柔性空间,作为教学的液压实验系统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开展创新性实验的需要.三、物探仪器综合设计(①地震超前探测仪)(一)实验目的理解物探仪器的工作原理,并且了解其使用价值,知道器用于地震超前测量的用处,了解新型科技用于生活以及工业领域。
知道地震测量原理,以及物探测量用于其他领域,比如航空领域。
(二)实验内容1:地震波勘探的基本原理地震波勘探是由震源激发的地震波在向下或向前传播时,遇到不同的波阻抗界面时,在界面处会发生反射,透射(折射)等现象,这些在不同波阻抗界面发生反射、透射(折射)的地震波可被排列于震源附近的检波器所接收,从而形成可用于地震解释的原始数据。
2:弹性介质和理论基础某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当外力去掉之后,物体能迅速恢复到受力前的形态和大小,物体这种特性称为弹性,该介质称之为弹性介质。
自然界大部分物质都可以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呈现出弹性的性质。
在弹性理论的研究中,根据介质的不同特征可分为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两类。
所有弹性性质和空间方向无关的称之为各向同性介质;反之则为各向异性介质。
在矿井地震波勘探中,人工地震震源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激发的脉冲式地震波,激发的能量对于探测前方的岩层和接收点处介质所产生的作用力较小,因此可以将它们看作弹性介质,并可以用弹性理论来研究地震波的传播问题。
研究表明,大部分岩、煤的机制在地震勘探中都可以看作式各向同性介质,从而可以利用一些基本弹性理论来进行地震波研究。
在矿井地震波勘探中主要是研究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岩、煤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探测前方地质构造和岩层的分布等。
研究的理论中,通常把岩、煤介质看作各向同性的弹性介质,把地震波看作弹性波——即将不完全符合真实情况的问题简单化。
在矿井地震波勘探中主要是研究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岩、煤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探测前方地质构造和岩层的分布等。
研究的理论中,通常把岩、煤介质看作各向同性的弹性介质,把地震波看作弹性波——即将不完全符合真实情况的问题简单化。
所以常用的矿井地震波探测方法是使用的仪器为矿井地质探测仪KDZ1114-6A30。
该仪器属于便携式多功能智能矿井资质探测仪,在功能设计上,集成了目前在矿井地震勘探中常用的八种勘探方法,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浅层地质构造勘探。
本文使用的方法为反射共偏移和单点探测。
四、物探仪器综合设计(②电法勘探仪器)(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从实验和电路设计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了解激电法物探仪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地球物理信息的采集方法和模拟信号调理电路工作原理。
通过模拟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掌握地球物理信息采集观测仪器仪表的研制的基本技能(二)实验内容它的优点是观测速度快,工作效率高、探测深度600-800米;轻便灵活,供电电流仅为时间域激电的1/10~1/20;受电流变化影响小,不需稳流;抗工业干扰能力强;自动消除电磁耦合效应;为判别激电异常源提供信息;经专家鉴定在频率域激电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彩色大屏幕液晶显示,全中文界面,实时显示测量曲线。
广泛使用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资源勘探,及寻找地下水及工程地质等方面。
既可进行地面所有装置的激电测量、电阻率测量,也可进行井中的连续激电测井和井中激电测量。
井中测量,可达3000米的洞底;地面测量:固定或移动回线,电测深或剖面探析;地下测量:石英钟定时;扁平洞侧推杆;小型到大型系统:适用于所有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主要分为现场踏勘、野外施工设计、试验及正式生产阶段。
野外工作中的关键是地震勘探采集系统和工作方法,它决定着能否获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的原始资料。
根据地震勘探所要解决的地质任务,野外分为二维地震勘探和三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勘探多用于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幅度小、二维勘探无法解决的地区。
相比之下三维勘探的工作量比二维勘探大得多,无论是设备还是人员的配备都大大超过二维勘探,相应于二维勘探组成二维地震队,相应于三维勘探组成三维的地震队。
电法仪器是DDJ-4A型多功能电测仪:该仪器集24位A/D、ARM等当今最新电子技术研制的新一代数字直流电法仪器,仪器的体积和重量显著缩小,主要技术指标及性能相当于当前国外同类仪器,在各种野外复杂环境下能更好地工作。
广泛使用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能源勘探、工程地质勘探、环境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还能用于地热勘探等方面。
仪器特点有整机体积小、功耗低。
采用24 位AD 转换器及信号增强技术和数字滤波, 抗干扰能力强, 测量精度高。
自动进行自然电位、漂移及电极极化补偿。
不测量时,通道入口短路,防止长时间开路。
供彩色大屏幕显示:汉字对话,不但能一次显示所有的测量参数,而且可显示观测曲线,使得测量结果直观明了。
多参数测量:可测量并存储自然电位、一次电位和电流、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半衰时、衰减度、偏离度和综合参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