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科学假说的检验与科学理论的评价.

合集下载

科学发现与假说与理论

科学发现与假说与理论

根据这个模型,在大爆炸开始的一瞬,我们的宇宙体积非常小 但并没有小到零,能量极大却不是无穷大,并不是"奇点"。模 型还显示,大爆炸很可能是前一个宇宙的灭亡所触发的。与我 们正在加速膨胀的宇宙不同,大爆炸开始之前,宇宙的" 前世" 处于收缩状态。计算表明它并不能收缩成一个没有体积的"奇点 ",因为当温度和压力变得极大时,引力会变成斥力,阻止宇宙 进一步收缩。根据计算,由于积蓄的引力能量非常大,宇宙收 缩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生"大反弹",就像皮球重重地砸在地上之 后会反弹起来。Martin 教授认为,"大反弹"触发了当前宇宙的 膨胀,在我们这个宇宙中还有可能找到其"前世"遗留下来的痕 迹。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总结过自己作出科学发现的认识程序。 他把自己的科学发现认识过程用图表示。
思想的自由创造
A 公理
演绎
。s1 。s2 。s3 。s4 导出命题
E 直接经验 图 爱因斯坦的科学发现认识程序
条件:
一是证明它与其它一些得到充分证明的定律 没矛盾;
二是证明它的一些推断与所观察的事实相一 致。
六、 形成假说的方法
形成假说的三个阶段
一 是孕育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A 研究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分析最主要的事实;B在 这一阶段想象、联想、灵感等思维形式尤其重 要。C类比和归纳的作用较为突出。D初步的假 定具有明显的尝试性和暂时性。
二 是形成阶段 。主要特点:A以初始的假 定为中心广泛地综合解释已有的事实材料; B演绎论证的作用较为突出C 预言未知的事 实或新的现象。
九、 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续)
4)方法及工具 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科学推理的结构形式相对应

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它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它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它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作用?科学理论的评价,是判断科学理论优劣的过程。

科学理论的检验,是判断科学理论真假的过程。

科学理论创立之后,必须经过同行的评价与检验,才能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一个新的科学理论提出后首先要接受同行的评价。

科学理论的评价主要是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进行评价,检查其是否有欠合理、欠完备之处,有时称为理性检验。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和简单性评价。

之后才能被科学界所接受。

科学理论的评价、检验和选择,首先是经受同行的质疑和批判,如科学概念与实验方案的同行审查、不同规模的实验验证等等。

在科学理论评价上,当代科学哲学各个学派都是以科学理论的认识价值问题为中心而展开讨论的。

哲学和科学史的研究表明,科学理论本身是认识和逻辑、真理和效用、理性因索和非理性因素的统一。

根据科学理论的不同方面的特性,人们可以规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使作为价值客体的理论具有不同的价值。

与确定的标准相符合的理论获得正价值,与确定的标准不符合的理论获得负价值,不能决定与确定的标准是否符合的理论获得零价值。

具有零价值的理论,相对于该标准而言,就是中立性的。

只有选取同一价值标准,我们才能谈甲理论比乙理论更好。

综观科学理论诸方面的特性,我们可以从认识价值、审美价值、逻辑价值和功利价值四个方面来确定科学理论的价值标准。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是实验检验的前提和基础,但科学理论最终必须接受实验的检验。

科学理论的实验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假说的推论进行经验的验证,以确定该理论的真伪。

科学理论是人类认识长期发展的总结,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而形成的、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学说体系,因此实践检验是科学理论真理性的标准,也是科学理论产生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科学理论的建立要经历从假说到科学理论的转化过程,它的形成和发展与辩证思维是密切联系着的,因此只有辩证的思考才能真实、正确地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事物的内在联系,解决理论的选择、思想评价的科学性及建立严整的理论体系。

科学假说的检验与科学理论的评价

科学假说的检验与科学理论的评价
科学假说的检验与科 学理论的评价
目录
• 科学假说的形成与提出 • 科学假说的检验 • 科学理论的评价 •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局限性
01
科学假说的形成与提出
假说产生的背景
观察与实验现象
科学家在实验或观察中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或数 据。
已有理论的局限性
现有理论无法完全解释或解决问题,存在缺陷或 局限性。
理论为假说检验提供方法
理论的发展为假说的检验提供了更加科学和有效的 方法,使得对假说的验证更加严谨和可靠。
理论的发展推动假说检验 的进步
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对假说的检验也得以 不断深入和完善,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假说与理论的互动发展
01
假说与理论相互促进
假说与理论在科学研究中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假说是理论形成
01
03
模拟实验
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来检验理论的预 测和解释能力。
历史检验
将理论应用于历史事件,评估其解释 和预测能力。
05
04
比较分析
将理论与其他理论或模型进行比较, 评估其优劣。
理论评价的实践
学术交流
通过学术交流,让更多专家参与理论评价, 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综述,了解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 为理论评价提供参考。
02
假说在理论形成过程中起着推动作用,通过不断对假说进行验
证和修正,理论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
假说提供理论构建的灵感
03
假说可以激发科学家的想象力,引导他们提出新的科学问题,
进一步推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理论在假说检验中的作用
理论为假说检验提供指导
理论为假说的提出和检验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通过理论的指导,可以对假说进行更加系 统和深入的检验。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七章: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七章: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这种检验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符主要有三种形式: 1 确证 2 否证 3 判决性检验
1 确证
一个检验蕴涵与一个经验事实相符, 只是为该理论提供了辩护和支持,还不能 说完全证实了这一理论。我们把这称为确 证。 与检验蕴涵相符的证据数量越多,种 类越齐全、越精确、越具有新颖性,则理 论的确证程度越高。
2 否证
当检验蕴涵与证据不相符时,则可以 完全否定该理论,认为该理论不正确,这 称为否证。否证可以规定理论的最终命运。 科学之所以是科学,既要有有利证据 支持,也要经受起否证性检验。
一个理论如果出现不自洽,则值 得怀疑。当然也可通过某些修改清除 不自洽,使理论更完善。
3、简单性评价
看一个理论是否更为简单。这里的简 单性不是指数学工具和计算方法的简单、 内容的简单,而是逻辑的简单性。即用尽 可能少的前提或基本假定解释尽可能多的 事实。 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简单性,往往也是 人们选择该理论的重要原因。 如日心说和地心说之争。
对理论进行逻辑评价只是一种辅助性 的方法。判断理论的优劣最终还是要通过 实践检验。 如日心说与地心说是不相容的,人们 最终选择日心说还是因为它接受了更多的 实践检验。
二、科学理论的实践检验
也就是说看理论与我们通过观察、实 验得到的的理论事实是否相一致。具体如 何对照检验?
理论(全称命题) 理论(全称命题) 演绎 具体结论(单称命题,亦称为检验蕴涵) 具体结论(单称命题,亦称为检验蕴涵) 是否相符 经验事实(证据) 经验事实(证据)
3 判决性检验
对两个相互竞争对立的理论,往往采 用判决性检验。
理论一 相互排斥 检验蕴涵 谁相符? 谁相符? 证据
上述评价和检验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但实际上远要复杂得多。

研究生教材自然辩证法之科学假说

研究生教材自然辩证法之科学假说
03
02
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环境,检验科学假说 的预测和解释能力。
交叉验证
通过多种方法和技术,检验科学假 说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04
评价标准
预测能力
科学假说能否对未知现象进行准确预测和解释。
解释能力
科学假说能否对已知现象进行深入、全面的解释。
简洁性
科学假说是否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应用。
可靠性
科学假说是否经过充分验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竞争与选择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科学假说 不断涌现,与已有理论进行竞争和选 择,优胜劣汰。
理论化阶段
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科学假说逐渐发 展成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成为某一学 科的基石。
03
科学假说的验证与评价
验证方法
01
观察与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和结果,检验科 学假说的预测和解释能力。
逻辑推理
通过逻辑推理,检验科学假说的内 在一致性和自洽性。
运用直觉和想象力,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 入思考,形成初步假说。
逻辑推理
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对假说进行推理论证, 确保其内在逻辑一致性。
验证与修正
通过实验验证和观察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 和完善,使其逐渐接近真理。
发展阶段
初始阶段
科学假说初步形成,需要经过反复验 证和修正,逐渐完善。
发展阶段
经过大量实验验证和观察检验,科学 假说逐渐被学术界接受,成为某一领 域内的主导理论。
研究生教材自然辩证法之科 学假说
目录
• 科学假说的定义与特点 • 科学假说的形成与发展 • 科学假说的验证与评价 • 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科学假说的局限性 •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高教-黄顺基-目录标题页码-详细

《自然辩证法概论》高教-黄顺基-目录标题页码-详细

绪论 1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1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 1二、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 4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与社会 5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6一、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6【(一)创立时期(马恩劳动工具、生产力)(二)发展时期(物质消失说、唯能论、科学社会学、科学学、技术文化学)】二、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12【自然观(系统、生态)、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和社会】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20一、建国初期20二、工业化时期20三、改革开放期21 第一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25 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25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形式25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万物的本源 2.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3.“自然”的涵义】三、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27【1.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渊源】第二节 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29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29【1.近代科学的诞生:哥白尼革命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31【1.机器的自然图景 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三、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重大贡献和局限性33【1.重大贡献 2.性质与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不彻底性)】第三节 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35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35【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1)星云说(2)地质“渐变论”(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4)尿素的人工合成(5)细胞学说(6)生物进化论(7)电磁场理论(8)元素周期表】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37【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接先驱: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康德、黑格尔)、2.马恩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承】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39【1.基本思想和特征 2.重大意义】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44 第一节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系统自然观的产生44一、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在自然科学基础44【1.现代自然科学革命概况 2.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 3.系统科学】二、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思想47【1.从存在到演化 2.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 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三、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49【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提供了系统的思维方式】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51一、系统: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51【1.何为“系统” 2.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二、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53【1.开放性 2.动态性 3.整体性 4.层次性】三、自然界物质系统的结构层次57【1.自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无穷嵌套的立体网络结构的自然图景】第三节自然界的演化59一、自然演化的不可逆性和自然的进化59【 1.“演化”和“进化”2.自然演化的不可逆性(1)可逆和不可逆(2)时间之矢(3)现实的自然过程是不可逆的3.自然界的进化:有序化和对称性破缺(1)序、有序和无序(2)对称和破缺】二、自然系统演化的基本方式62【1.分叉: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2.突现:突发性、间接性和不可预测性 3.“内在随机性”:确定性和随机性】三、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65【 1.开放性、远离平衡态 2.非线性相互作用 3.涨落:“生序原理”】四、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67【 1.恩格斯关于物质永恒循环的思想 2.自组织理论与混沌理论:进化和退化的交替3.现代宇宙学对于未来演化趋势的推断】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70 第一节马恩的生态思想70一、马恩的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70【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环境创造人类,人类也创造环境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二、马恩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73【 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 2.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4.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第二节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科学基础76一、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76【 1.“生态危机”的概念2.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1)人口激增(2)自然资源消耗、短缺(3)环境污染】3.对于“生态危机”的反思】二、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生态科学”80【 1.作为人类“生存之科学”的生态学 2.生态理念和生态规律】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82【1.生命系统、2.整体性、3.自组织的开放系统、4.动态平衡系统、5.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第三节生态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83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提出83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84【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2.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3.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4.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三、生态文明: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途径86【三个层面:物质生产层面、社会制度层面、思想观念层面】第二篇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91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91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91【 1.科学的涵义(本质)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二、科学的本质属性94【 1.客观真理性 2.可检验性 3.系统性 4.主体际性】三、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95【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科学历史主义(库恩)、科学实在论(邦格)】第二节科学知识的构成97一、科学事实97【 1.科学事实及其类型 2.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二、科学定律99【 1.科学定律及其特征 2.科学定律及其作用】三、科学假说100【 1.科学假说及其特点 2.科学假说的作用】四、科学理论101【 1.科学理论及其构成 2.科学理论的特征】科学事实、定律、假说、理论的辩证关系103 第三节科学价值103一、科学价值103【 1.价值与科学价值 2.科学的内在价值 3.科学的社会价值4.西方的科学价值观【(1)科学价值中立说、(2)科学负荷价值说】二、科学精神107 第五章科学认识的形成109 第一节科学问题的提出109一、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109【 1.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 2.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二、科学问题的选择111【 1.选题的重要意义 2.选题的基本原则(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社会需求)】三、科学问题的条件和转换113【 1.科学问题的条件 2.科学问题的转换】第二节科学事实的获取114一、观察与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114【 1.科学观察的特点和功能 2.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 3.科学实验的特点和功能】二、模拟实验中模型方法的应用116【 1.模拟方法的重要意义 2.模拟实验中的实物模型 3.模拟实验中的数学模型4.计算机仿真模型】三、观察实验中重要的认识论问题118【 1.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2.微观领域中仪器的影响问题 3.观察实验中的偶然性】第三节科学假说的形成120一、假说的形成与科学问题的解答120【 1.分析科学问题的方法 2.假说形成的基本条件(一致对应性、可解释性、可预测性)】二、经验定律型假说的形成方法121【 1.经验定律假说的特点及类型 2.经验定律型假说是概括的成果 3.数理统计方法在概括中的应用】三、原理定律假说的形成——溯因方法(猜想、试错)123【 1.原理定律型假说的特点 2.溯因方法与科学猜想 3.理论模型的应用】第六章科学理论的创立128 第一节创立理论的思维过程【准备->酝酿->豁朗->验证】128 第二节创立理论的语言132一、科学理论与科学语言132【 1.记录科学事实的语言 2.表达科学概念的术语 3.确立科学定律命题】二、科学语言与科学理论的创立134三、科学与性的形式化——人工语言135第三节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136一、演绎方法136二、非演绎方法137【 1.分析与综合 2.归纳与概括 3.类比与联想 4.思想模型方法的广泛应用】第四节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141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141二、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143三、顿悟——直觉与灵感143四、创新思维145第七章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148 第一节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148一、相容性评价149二、自洽性评价151三、简单性评价152第二节科学理论的实验检验154一、对应规则与检验蕴涵155二、确证156三、否证158四、判决性检验160五、科学理论的评价与检验的复杂性162第八章科学理论的发展164 第一节科学理论的积累是发展观164一、古典归纳主义的积累发展观165二、逻辑实证主义的积累发展观166三、理论的应用、调整和修改168第二节科学理论的否证式发展观171一、理论的可否证式172二、科学发展的否证模式173三、科学的成长与进步174第三节科学理论发展的社会历史观175一、范式与共同体176二、常规科学及其危机177三、科学革命与理论更替177第三编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184 第一节技术的本质和特征184一、技术的本质184二、技术的特征186【 1.自然性和社会性 2.物质性与精神性 3.中立性与价值性 4.主体性与客体性 5.跃迁性和积累性】第二节技术的构成和分类188一、技术的构成188【 1.基本要素2.不同形态技术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特点(相关性与独立性、互补性与主导性、稳定性与变异性)】二、技术的分类191【 1.按人类实践活动的领域进行技术分类 2.自然技术分类3.按照基本运动形式进行分类4.生产技术分类(改造对象、生产技术)】第三节技术的体系和结构195一、技术的体系195【 1.技术体系及其特征 2.技术体系的演化与变迁】二、技术的结构197【 1.技术结构及其类型(古代单相、近代双相、现代三相的技术结构模式) 2.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第十章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第一节现代技术认识的特点一、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过程和科学、技术、工程的融合201【科学理论、应用科学、技术开发三个阶段p203 】二、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203【目的、对象、过程、解决问题】三、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204【课题规划、方案的构思与设计、实验与实施】四、技术方法的特点205【目的性与客观性、功利性与折中性、多样性与专用性、社会性与综合性】第二节技术的预测与评估207一、技术预测207【 1.技术预测及其基本步骤 2.技术预测的基本方法】二、技术评估的特点和程序208【 1.技术评估的特点(内容的系统性、主体的对学科性、对象的广泛性、方案的可操作性、过程的动态持续性、视野的开阔性)2.技术评估的过程(调查研究、寻找影响、影响分析、排除非容忍性影响、制定改良方案、综合评价)3.技术评估的常用方法(矩阵技术法、效果分析法、多目标评价法、技术在评估法)】第三节技术方案的构思和设计211一、技术方案的构思方法212【原理推演法、实验提升法、智力激励法、移植综合法、检验表法】二、技术方案的设计和其它法213【 1.技术方案设计的分类 2.技术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系统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方法、最优化设计法)】第四节技术方案的试验和实施215一、技术试验的特点和类型215【析因试验、对照试验、模拟试验、中间试验】二、实施技术方案的方法与程序216【 1.技术方案的实施遵循的程序 2.技术的实施阶段在技术活动中的作用】第十一章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219 第一节技术价值219一、技术价值的概念及特点219二、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自然价值、社会价值】222三、技术价值的观点及评述223第二节技术伦理224一、技术伦理的概念与形成224二、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225【 1.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 2.对待技术负面效应的认识问题3.技术追求的最高伦理问题4.高技术与传统伦理的相互冲突问题】三、技术发展的伦理建设227第三节技术社会观228一、马恩的技术社会观228【 1.技术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2.社会对技术的促动和观控】二、技术决定论231三、社会决定论233 第十二章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235 第一节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点235一、技术创新的由来235二、技术创新的本质236三、技术创新的分类及特点239第二节技术创新的过程和机制240一、技术创新的过程240【技术创新过程的划分】二、技术创新的机制242第三节高技术及其产业化245一、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概念245二、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247三、高技术产业化的机制248 第四编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十三章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255 第一节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体制255一、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技术体制255二、科学技术社会化的进程256【 1.古代:科学技术社会化体制前史 2.近代:科学技术社会化体制的肇始3.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化体制的确立】三、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内涵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259【 1.科学技术投入体制 2.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3.科学技术的法律调整4.科技研究的管理体制】第二节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262一、科学技术界的社会分层和互动262【 1.科学技术界的社会分层 2.科学技术界的互动】二、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264【 1.科学技术的社团组织 2.科学技术的学术阵地3.科学技术的教育机构4.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研究组织】三、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266【 1.科学共同体与“无形学院” 2.技术共同体与“创新者网络”】第三节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和社会规范269一、科学技术的体制目标269二、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270【 1.科学的社会规范(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独创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2.技术的社会规范】第十四章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273 第一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273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273【 1.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 2.“科学-技术-生产”的体系结构】二、科学技术社会化275【 1.从小科学到大科学 2.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兴起】三、科学技术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277【 1.高技术是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2.国家创新系统是科学技术的新体制】第二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不平衡性279一、区域(空间)运行不平衡性279二、过程(时间)运行不平衡性281三、科学发展的不平衡性282四、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283【技术引进、技术转移、技术贸易、境外技术开发、技术联盟合作开发】第三节技术科学社会运行保障284一、建立保障研发活动的社会运行的机制284二、建立保障科学技术发展的决策机构285【战略方针制定、政策法规引导、产业升级调整、研究开发投入、区域示范探索】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技术体制287【科学奖励制度、技术专利制度、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第十五章科技技术和社会发展291 第一节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展新阶段291一、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291【1.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 2.现代科技革命与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二、新的社会思潮292【 1.“知识产业” 2.“后工业社会” 3.“第三次浪潮” 4.“大趋势论”】三、走向知识社会295【 1.知识经济概念的形成 2.作为经济资源的知识】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经济增长方式297一、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297【 1.科学技术、知识成为经济增长中的最重要因素 2.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的理论剖析】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299【 1.生产要素构成的变化 2.产业结构的变化 3.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三、全球化问题301【 1.一个客观世界的历史进程 2.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第三节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发展模式的选择303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发展模式303【 1.科学技术与发展 2.发展模式的新变化】二、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竞争力305【 1.关于国家竞争力研究 2.国家竞争力的新变化】三、科学技术、知识和创新发展307【 1.科学技术、知识与发展 2.知识促进发展战略】第十六章科学技术和中国现代化309 第一节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309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革命力量309二、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310【 1.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三、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发展科学技术311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中国发展道路312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312【两个新情况: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1.新技术革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成为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中国发展的新道路315第三节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选择317一、科技发展战略317【目前的基本情况、三个层次、重大意义】二、国家创新体制319【 1.迎接知识经济时代2.我国的知识创新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应用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第四节科学技术进步和中国现代化建设320一、建立信息技术体系及相应的信息产业结构,加速信息化建设320【 1. 建立信息技术体系及相应的信息产业结构,加速信息化建设 2.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二、开展生命科学技术、尤其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322【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建立生态产业 2.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建立现代化农业】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强国家民族的创造力与凝聚力324【1.大力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2.坚持创新精神、开展创造学的研究与开发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

第七讲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第七讲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3、系统性 科学理论是根据自然界的有机联系,由它的知识单元(概 念、原理、定律等)按系统性原则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知 识体系。 4、逻辑性 科学理论必须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论证严密。
三、科学理论的功能
1、解释功能 从内容上解释事实的本质。 例,开普勒定律、牛顿定律、血液循环理论 2、预见功能 能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有关未知事实地结论。 例,孟德尔遗传定律、哈雷彗星、海王星、冥王星 3、指导功能 对观察实验以及理论创造的指导。 例,人们利用任何常规实验都无法得到92号以后 的元素,但元素周期律说明,92号元素不是终点。
二、科学假说的特征(1)
1、科学性 以科学事实和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 得出规律性的解释。 宇宙大爆炸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2、推测性 科学假说是对科学问题的可能回答,这种回答常常是在 科学事实不太充分、检验条件不太完备的情况下作出的。
二、科学假说的特征(2)
3、易变性 对同一自然现象,由于占有材料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方法不同等原因,可以提出多种不同假说;假说也会 随着新发现而变化,随着理论的发展而修改。 原子结构说、地心说和日心说、太阳系演化说 自然发生说 、有生源论(生生论)、宇宙胚种论、 化学进化论

专家称智利地震改变判断 全球疑进入地震活跃期 继海地1月13日发生强烈地震后,2月27日在智 利发生里氏8.8级地震。 2月27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就相关问题 采访孙士鋐。他说:我个人认为,全球地震活动 出现一个明显增强的态势,也就是说有可能要进 入地震活动活跃时代。

地震局长:多次地震不代表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汶川、海地、智利、高雄、唐山……最近虽频频发生大小 地 震,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已经进入地震活跃期。” “短期内 多 次发生地震,并不能轻易下结论说地球已进入地震活跃期, 要有具体的数据、证据。” 陈建民说,根据记载,全球每年要发生1-2次8级左右地 震,18次7级左右地震,200余次6级左右地震。多数地震发 生在海底,因此并不引人关注。 “今年一月份以来,发生了多次地震,几起地震都集中发 生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给人们造成地震频发的印象,并认为 全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这是缺乏依据的。”陈建民认为, 需 要进一步观察,不能轻易下结论。(2010年03月06日新华网)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2.自洽性评价
自洽性评价:分析理论内部是否自相矛盾,即 分析理论内在逻辑的完备性.
自洽性要求科学理论内部的各个命题之间有 逻辑联系,不能相互矛盾.〔伽利略否定亚里士 多德的运动理论.
3.简单性评价
科学理论的简单性: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彼此 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尽可能少.
〔逻辑基础简单,不是内容简单.
⑵推论与未知的现象符合.这是对未知现象的 理论预见.这未知现象被确证,是对该理论为真 的一种确证.
⑶推论与未知现象不符,该理论被否证.
2.实验检验的复杂性
①一个全称命题所演绎出的接受检验的结论 是无限多的,其中部分结论与观察事实的相符, 并不足以完全证实该假说,只是为该假说提供了 辩护和支持.
②以全称判断形式出现的科学假说是通过检 验蕴含的方法接受验证的.这是通过证实后件 〔即推论为真从而证实前件〔假说为真的方法, 但在逻辑上,这种方法的保真性是没有保证的— —后件真,前件不一定真.
〔三科学理论的评价与检验的复杂性
观察的易谬性 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 评价主体的选择问题 1,主体选择的作用:保证评价的公正性 2,主体选择的基本原则 A> 结构合理、智能互补的专家集体; B> 评价主体在科学素养和知识结构方面要高于
创造主体; C> 心理品质和道德水准.
1.科学理论的实验检验
③证伪假说在逻辑上是简单的〔后件假验与检验
能对两种对立的理论起到"肯定"一个和"否定" 一个的裁决作用的实验. 如果对同一研究对象,存在两个对立的理论L1 和L2,并分别推断出互不相容的结论C1和C2,而 且可以通过一个实验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符合 C1〔或C2,不符合C2〔或C1,那就可以认为这 个实验肯定了L1〔或L2,否定了L2〔或L1,该实 验就是关于理论L1和L2之间的判决性实验.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Dialectics of nature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 课程代码:2. 课程性质:3. 学时/学分:32/24. 课程目标:《自然辩证法》是理、工、农、部分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准确概括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正确回答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提出的重大哲学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解,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使研究生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科研工作。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第一,培养学生对各门科学理论中的哲学思想的认知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第二,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尤其是增强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为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奠定理论基础;第四,加深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文化,包括技术与社会之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灵感思维能力。

5. 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6. 考核方式:开卷结合课程论文写作。

7.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自然科学基础(高等物理、高等数学、高等生物学等)。

9.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一)教材:[1]《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司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自然辩证法专题讲座》(内蒙古自治区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统编教材).——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8。

(二)教学参考资料:[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人民出版社,1971[2]钱三强等. 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 知识出版社,1980[3]A·查尔默斯. 科学究竟是什么. 商务印书馆,1982[4]B·贝弗里奇. 科学研究的艺术. 科学出版社,1984[5]J·贝尔纳. 科学的社会功能. 商务印书馆,1982[6]J·里夫金等.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邓小平. 邓小平论科学技术. 科学出版社,1997[8]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9]曾国屏等. 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教学要求:了解: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2,自然辨证法得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得发展有怎样得联系?(P23)3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思想、特征与重大意义?(P39)36*补充,马克思主义得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得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系统自然观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得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2,系统自然观确立得重大意义?(P49)3,什么就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就是自然界物质得普遍存在方式?(P52)4,自然界物质系统得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得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得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得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得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得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得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就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丰富与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根基?(P70)3,生态危机得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您得想法.(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得本质与科学知识得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得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得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3,什么就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得重要性。

第七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第七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第七章 科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与科学理论
第一节 科学假说 第二节 科学理论
第一节 科学假说
一、科学假说及其特点 科学假说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 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 假定性的解释和说明。 假定性的解释和说明。 第一,科学性和猜测性的统一。 第一,科学性和猜测性的统一。 第二,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第二,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第三,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 第三,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
⑵ 科学假说的逻辑证明
第一,逻辑证明指导实践检验。 第一,逻辑证明指导实践检验。 第二, 第二,逻辑证明使实践经验由特殊提高到普 遍。 第三,有些理论只能靠逻辑证明。 第三,有些理论只能靠逻辑证明。 ⒉假说验证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⑴ 直接验证法 直接验证法就是通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直 接验证假说的实质和内容,以证实或否定假说。 接验证假说的实质和内容,以证实或否定假说。
二、科学假说的作用
第一,假说对观察、实验具有指导作用。 第一,假说对观察、实验具有指导作用。 第二,假说是由经验到理论的桥梁。 第二,假说是由经验到理论的桥梁。 第三, 第三,不同假说的争鸣推动科学研究的深 入和发展。 入和发展。
三、科学假说形成的机制和过程
⒈科学假说形成的机制 第一, 第一,当出现了原有科学理论无法解释 的新事实时, 的新事实时,就会提出关于新事实的猜测性 说明。 说明。 第二,当原有理论与新事实矛盾时, 第二,当原有理论与新事实矛盾时,为 解决这一矛盾而提出假定性说明。 解决这一矛盾而提出假定性说明。 第三,当把某一理论外推到其它事物时, 第三,当把某一理论外推到其它事物时, 对其它事物的属性、规律提出猜测性说明。 对其它事物的属性、规律提出猜测性说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6、7章

自然辩证法概论6、7章
一般的检验过程:由假说逻辑地推演出若干可以直接检验的推论,然后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对照。
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实验检验
检验蕴含:指的是由假说(全称命题)逻辑的推出的推论(单称命题)。
对应规则:是指把描述不可直接观察对象的抽象概念,与可直接观察的经验材料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规则,规定把理论应用于现象的实验程序,目的是赋予理论概念以经验内容。
二是按照逻辑进程与人类认识自然的进程相一致相一致的原则建立;
一是按照逻辑与历史进程相一致的原则建立;
3
如(1)化学体系的建立——元素到化合物;无机物到有机物;小分子到大分子。这一过程与自然历史过程是一致的。(适用于经验性较强的科学理论)
物理学体系的建立——静力学、动力学、分子物理学、热力学、波动物理学、声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这与人类对宏观物理运动的认识的过程是一致的。(适用于数学化的科学理论)
要求:研究中要对对象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掌握历史发展的丰富的内容,同时不能局限于历史,要进行逻辑分析、综合。
01
02
03
第二步
第一步
第一节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
所谓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指的是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所作的评价,这是对新理论的初步的理性评价。
第七章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
科学理论创立后,要经过同行的评价和检验,之后才能成为人类共同体的精神财富。
酝酿阶段——问题的求解
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科学事实,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尝试解决。这是一个反复试错排除的过程。
豁朗阶段——问题的突破
通过前面的艰苦思考过程,时机成熟,创造性的提出新观念、新方法、新思想。开始只是思想的闪光,经过进一步的整理、修改和完善的逻辑加工过程而提出新理论(假说),并经历逻辑加工形成可以检验的方案。

假说与理论

假说与理论

(2)价值评价
解释力评价 – 歌德对电的描述(《颜色的理论》1970): – 它是无,是零,只是一个点,然而寓于所有 显而易见的存在中,同时它是原点,由此对 最微弱的刺激,就呈现双重外观,一种只是 显示自己消失的外观。这种显现被激发的条 件,随特定物体的本性而无限变化。
实用价值和社会效果
二 理论评价的标准
1 理论同经验事实的一致性
2 理论内在的完备性 3 理论的简单性
4 理论的预见性
二 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
1 公理化方法 :
从少数几个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
通过演绎推理,建立整个理论体系的方 法。 公理化方法的一般原则:无矛盾性;完 备性;和独立性。
பைடு நூலகம்
2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理论体系既
符合逻辑规律又符合历史的进程。 两种具体的类型:符合逻辑程序又和自 然事物的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的原则的 理论体系。 符合逻辑程序和人类认识自然历史的过 程相一致的原则的理论体系。 3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中的 规定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
本身的特性与功能,就成为提出假说时 应考虑的原则: 1解释性原则。假说和已知事实的关系。 是基本的原则 2对应性原则。指假说和已知科学理论的 关系。
3简单性原则。要求在假说体系中所包含
的彼此独立的假设或公理最少,可以减 少造成不自洽的根源。这是一个美学原 则。 4可检验性原则。检验科学假说的推论: 实验针对的是具体的科学事实。
3假说作为知识形态的表征:是理论体系、
概念、判断或模型。 4假说的基本特征:
– (1)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是在事实和已 有的科学理论的土壤中生长的。 – (2)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假定性和或然性。

第七章形成科学假说和建立科学理论的方法

第七章形成科学假说和建立科学理论的方法
通古斯爆炸(1908年6月30日0点14分)之谜;旧书P184; 新书P163
3. 形成科学假说的一般方法
①归纳方法:经抽象、概括,从特殊到一般, 例如哥德巴赫猜想(偶数能表示为两素数之和P185); ②演绎方法:从一般到特殊,前提必须正确
(任何一般都具有预见个别的功能,对研究个别对象具有指导意义,例如天狼星伴 星的假说);
2. 在西方科学哲学中,理论评价的标准大致有
①经验论(亨普尔):以经验事实为科学理论 评价的出发点,把经验的证实与证伪作为科学 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与理论评价的基本准则;
②整体论(蒯因):除了要有恰当的观察证据 外,还应该考虑理论的其他性质。(库恩)第 一,理论应当精确;第二,理论应当一致;第 三,理论应该有广阔的视野;第四,理论应当 简单;第五,理论应当产生大量新的研究成果。
2. 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 结构上的逻辑完备性; 功能上的科学预见性;
3. 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一般方法 建立科学理论体系有多种方法, 其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公理化方法、逻辑的和历史的相 统一的方法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①从抽象上升列具体的方法(电磁理论)
•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将科学研究已经获得的 结果(概念、原理、规律等),按照从低级到高级、 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上升过程加以系统化, 从而构造一个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例如,经 典电磁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第一步从感性的具体 (如生动鲜活的雷电、摩擦生电、磁石吸铁等现象) 中,抽象出若干概念和定律,如电荷、电势、电场、 电流、磁场、磁通量,如库仑定律、欧姆定律、法拉 第定律、比奥·沙伐尔定律、安培定律;第二步寻找 各个侧面的概念和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麦克斯韦 引入“位移电流”新概念并建立了一组微分方程,揭 示了电荷、电流、电场、磁场之间的关系;第三步揭 示光、电、磁现象本质的统一,使认识达到“思维中 的具体”,亦即,把事物作为整体,在思维中再现出 来,并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

7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7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1
一. 科学假说
据已知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 据已知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对象及 其规律提出的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 其规律提出的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科技理 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基本构成要素 大爆炸假说”为例) 1、基本构成要素:(以“大爆炸假说”为例) ①事实基础(谱线红移) 谱线红移) 广义相对论、高能粒子物理学) ②背景知识(广义相对论、高能粒子物理学) 关于超高密、 ③对想象本质的猜测(关于超高密、高温状态下原
3
3、假说的作用
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科学是沿着假说 —理论 新假说 新理论 理论—新假说 新理论……的途径,不 的途径, 理论 新假说—新理论 的途径 断地向前发展的。(能量子假说) 能量子假说) 激发思维创造性的媒介。 激发思维创造性的媒介。凭借假说的形 式进行大胆的探索,提出创新见解. 式进行大胆的探索,提出创新见解. 不同假说的“争鸣 有利于学术的繁荣。 争鸣”有利于学术的繁荣 不同假说的 争鸣 有利于学术的繁荣。 争论有利于揭露矛盾、启发思考、 争论有利于揭露矛盾、启发思考、相互 补充,从而更全面更深刻 补充,从而更全面更深刻。(氧化说与燃素说
8
实践检验(后验检验) 实践检验(后验检验):通过观察和 实验对假说及其推论进行验证。 实验对假说及其推论进行验证。
①从假说中演绎出若干可以直接检验的推 然后与观察实验结果进行对照。 论,然后与观察实验结果进行对照。 ② 预言和预见并也不总是可以直接检验, 预言和预见并也不总是可以直接检验, 有时需要演绎出若干推论和实践结果进 行对照。 行对照。
、波动说与微粒说、渐变论与灾变论;热素说→热 波动说与微粒说、渐变论与灾变论;热素说→ 传导、卡诺循环) 传导、卡诺循环)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Dialectics of nature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 课程代码:2. 课程性质:3. 学时/学分:32/24. 课程目标:《自然辩证法》是理、工、农、部分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准确概括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正确回答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提出的重大哲学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解,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使研究生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科研工作。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第一,培养学生对各门科学理论中的哲学思想的认知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第二,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尤其是增强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为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奠定理论基础;第四,加深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文化,包括技术与社会之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灵感思维能力。

5. 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6. 考核方式:开卷结合课程论文写作。

7.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自然科学基础(高等物理、高等数学、高等生物学等)。

9.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一)教材:[1]《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司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自然辩证法专题讲座》(内蒙古自治区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统编教材).——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8。

(二)教学参考资料:[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人民出版社,1971[2]钱三强等. 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 知识出版社,1980[3]A·查尔默斯. 科学究竟是什么. 商务印书馆,1982[4]B·贝弗里奇. 科学研究的艺术. 科学出版社,1984[5]J·贝尔纳. 科学的社会功能. 商务印书馆,1982[6]J·里夫金等.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邓小平. 邓小平论科学技术. 科学出版社,1997[8]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9]曾国屏等. 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教学要求:了解: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7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7

2.科学理论的完整形态包括 科学理论的完整形态包括 • (1)事实 • (2)概念——科学理论的支撑点、逻 科学理论的支撑点、 概念 科学理论的支撑点 辑出发点; 辑出发点; • (3)定律和原理 定律和原理——理论的内容和或 理论的内容和或 主体; 主体; • (4)逻辑演绎系统 逻辑演绎系统——执行理论的解 执行理论的解 释和预见功能。 释和预见功能。 • (5)结论 )
• 2、对应原则 (principle of correspondence)
• 一般来说假说不应与经过检验的科学理 论相矛盾。 论相矛盾。在新假说转化为新理论并取 代旧理论时, 代旧理论时,它应继承旧理论中被实践 检验过的合理内容, 检验过的合理内容,并把旧理论作为特 例或极限形式包含进来。 例或极限形式包含进来。
• 哲学观点——适合于自然、社会、思维 哲学观点——适合于自然、社会、 ——适合于自然 三大领域的、抽象度很高的观点, 三大领域的、抽象度很高的观点,是命 题论证,不能一一检验,如一尺之棰, 题论证,不能一一检验,如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 理论——对事物本质的猜测已经被检验 理论—— ——对事物本质的猜测已经被检验 证实是正确的。 证实是正确的。 • 简单外推——从现象到现象,(不是从 简单外推——从现象到现象,( ——从现象到现象,(不是从 现象到本质)。 现象到本质)。 • 主观意想——没有事实依据。 主观意想——没有事实依据。 ——没有事实依据
三、科学假说的检验
•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 1、逻辑检验。即假说是否存在内部矛盾: 逻辑检验。即假说是否存在内部矛盾: • (1)假说中的概念是否具有精确性,明晰 假说中的概念是否具有精确性, 简单性; 性、简单性;假说中是否具有逻辑结构上 的前后一致性。如果假说存在问题, 的前后一致性。如果假说存在问题,往往 不能自圆其说,或者前后不一致。 不能自圆其说,或者前后不一致。 • (2)假说是否有外部矛盾,即新假说与已 假说是否有外部矛盾, 经被确认的理论是否有矛盾。 经被确认的理论是否有矛盾。 • 2、实验检验。即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假说及 实验检验。 其推论进行验证。 其推论进行验证。

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的区别

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的区别

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的区别一、概念上的总体论述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是科学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科学假说是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一种猜测性的说明和尝试性的解答。

它是以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理论为前提而提出来的,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科学理论包含着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猜测。

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死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两者的区别1、科学假说是科学性和猜测性的统一,其内容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却没有经过试验来验证,而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并已经显示出自身理论正确性的理论,客观真理性是科学理论的根本特性。

科学理论必须从实际出发,能够经得起反复的实践证明,在实际应用中有知道的意义。

衡量两者的标准便是实践检验。

科学假说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2、物理学家普朗克说:“每一种假说都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产物。

”而大多数科学理论的最终确立,都要经过科学假说这个发展阶段。

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是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

理论的发展要经过想象力,再到科学假说,再到科学理论,而且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能确定一种理论的最终确阿定性。

3、科学假说,由于其“假说”性质的决定,可以存在对于同一种事物或事件的多方面的性质不同的假说。

而科学理论,对于同一种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只能是唯一的,原因在于真理的唯一性,或者事物存在的唯一性。

即使针对一种事物的一种假说,也会随时间过程中的新发现而变化,而科学理论具有系统性,他是按系统性原则组成的知识体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把相应的概念、原理、定律组成严格的逻辑体系。

4、根据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各自的特性,他们之间的界限表现为理论的经验基础相对假说而言更为充分,理论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假说而言更为完整。

两者的联系1、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有共同的构建基础:科学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科学理论的评价
一、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二、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1、科学理论的经验证据标准 一方面: 一个得到经验事实支持 的假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一 定的可接受性
(科学与非科学在方法上的区分)
另一方面:如果经验证据与已 有的理论背景之间产生矛盾, 得不到总体经验背景的支持, 即使就其自身而言具有相对独 立的可接受性,那么也会影响 对它的评价
4、有同样证据的其它假说H′ 的先验概率低于H,即 P(H′/k)< P(H/k)
结论:
5、这个假说最为可靠,即H 最可信
科学假说的检验蕴涵与观察事实 相符时,假说只是得到了经验证 据对过去的确证而非完全的证实
假说的确证可以看作是假说的检 验蕴涵作为一个证据在一定程度 上支持和确认了这个假说,而并 不意味着假说必然为真
lim 确证度→无穷大
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科学假说的证伪
H ┓ I I
(如果H真,则有I ) (观察实验结果证伪I)
┓ H
(所以H为假)
证伪在假说检验中的作用 从推理的形式上看
通过否定后件从而否定前件,在演 绎上是有效的,比确证具有更优 越的地位和更强的确定性
一个经验证据的反例是否可以 完全决定性地推翻一个理论?
解决方案:引入假说的先验概率 (H/k) 它不依确证证据的数量与质量为转 移,它逻辑上独立于假说的检验, 与检验无关,并可以在验前或验 后派给假说的一个数值
假说确证检验的逻辑结构 前提:
1、某个假说具有不可忽略的先验 概率,P(H/k)>0 2、如果这个假说为真,则其检验 蕴涵为真,H I
3、检验蕴涵为真,即 I
证伪的困难 存在不可以证伪的命题 观察的可错性使证伪发生困难 辅助假说的作用使证伪过程复杂

不可以证伪的命题: 永真命题,如 “2 + 2 = 4 ”
重言式,如 “ p ∨ ┓p” 存在命题: 如 “存在着一只天鹅,它不是 白的”
辅助性假说
如果下雪,则路面就会结冰 路面没有结冰
所以 没有下雪
证伪并不是简单的过程
科学假说的检验蕴涵与观察事实 不相符时,科学假说是否必然为 假?
回答:不能唯一地得出假说被证伪 了的结论,有可能是因为由辅助 性假设或观察实验的错误造成
几个基本概念
证实(confirmation) 确证(corroboration) 证伪 (falsification)
5、如何看待逻辑实证主义关于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6、如何区别科学与伪科学?
7.1 科学假说的特征与作用 1、什么是科学假说? 2、为什么要有科学假说?
H1:棍子弯曲现象是由于光粒子通 过气水分界面时所发生的折射 H2:棍子弯曲现象是棍子断裂了
H3:棍子弯曲现象是一种幻觉 H4:棍子弯曲现象是上帝对人类智 力的考验
第7章 科学假说的检验 和科学理论的评价 7.1 7.2 7.3 7.4 科学假说的特征与作用 科学假说的检验 科学理论的评价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关键词:科学假说及其检验
重点掌握的问题(202)
1、科学假设的特征和作用是什 么? 2、在科学假说的检验中证实、 确证与证伪之间的关系怎样? 3、证伪一个科学理论是一件非 常简单的事情吗?
“经验”与“理论”关系的小结 科学假说的检验蕴涵与观察事实
相符时,并不意味着假说必然为 真 科学假说的检验蕴涵与观察事实 不相符时,不能唯一地得出假说 被证伪了的结论
当科学的理论面对经验证据的
支持或反驳的时候,都不能够 说经验证据证实或推翻了这一 科学的理论,换言之,经验证 据对于科学理论来说是不完全 决定的
2、科学理论的功能标准
1、 解释
2、 预言
(科学是追求对经验事实给出解释性
原理的学科——科学与常识区分)
3、理论的结构标准 简单性 逻辑自洽性 4、理论与背景知识的协调性标 准 5、审美标准
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 真理性
- 逻辑性
- 统一性 - 简单性
7.4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一、科学哲学中关于划界问题 的争论 二、科学与伪科学的对立 三、科学与宗教
意义标准
如果一个命题能用逻辑分析
的方法加以证明,或用经验事 实加以证实,那么这个命题就 具有认知意义,反之就没有意 义 - “意义就是可证实”
“曹操是个质数” “X 是一个动物” “X 是上帝” “单身汉是未婚的”
可证实性原则
原则上可证实
可确证 - 证实的经验可能性 - 证实的逻辑可能性
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
- 科学发展是累积式的常规科 学与突变式的科学革命相交互 的过程
前科学 → 常规科学 → 危机 → 革命 → 新的常规科学 → 新的危机
消解划界问题
如果某所大学在北京,则该所 大学在中国 这所大学(华工)确在中国 所以华工在北京
北京大学毕业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都比较强,章子羽具有很强的语 言表达能力,因此: 章子羽可能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学生
确证的困难
2、存在替代性假说或竞争的假说
H H′ I I
谁更可信?
如果存在替代性假说,如H′,而且 H′ I,那么,应选择哪个假说呢?
对科学假说检验的反思 科学假说的检验蕴涵与观察事实
相符时,科学假说是否为必然为 真?
科学假说的检验蕴涵与观察事实
不相符时,科学假说是否必然为 假?
科学假说的证实
H I H I
(如果H真,则有I ) (I为真) (所以H为真)
确证的困难 1、从推理形式上来看
肯定后件的推理,在演绎上 是无效的
一、科学哲学中关于 划界问题的争论
1、逻辑经验论的意义标准 2、证伪主义的可证伪性标准 3、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
1、逻辑经验论的意义标准
意义标准
——可证实原则
经验命题的可证实原则:原则上可以 根据(感觉/知觉)经验加以证实
“如果我们手里拿着任何一本书,例如关 于神学或者关于形而上学,我们就可以 问一下:它含有任何关于量和数的抽象 推理么?没有。它含有任何关于事实和 存在的经验推理么?没有。那么就可以 把它付之一炬,因为除了诡辩和幻觉之 外,它一无所有” 。 ——休谟,《人类理解研究》
- 凡星期三都不下雨 - 星期三下雨或不下雨 - 所有的物体受热都膨胀 - 地球上的自由物体会垂直落 下
假说的可证伪度不仅是假说经验
内容的量度,而且是假说的普遍 性、精确性、逻辑力(解释力和 预言力)的量度
1 所有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 1′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 1 行星绕椭圆轨道运行 1′行星绕闭合回路运行
有意义 - 与感性经验关联 - 并且能够知道它应用于经验
的方法,或证实它为真的方 法
What is outside?
逻辑经验主义
Rain is outside What about the rain? We seek/find/know the rain Rain rains
海德格尔
Nothing is outside What about this nothing? We seek/find/know the nothing Nothing nothings
1、什么是科学假说?
- 所谓假说(Hypothesis) ,可以看作
是对事物、现象及其规律或原因 的一种猜测性、试探性的说明或 解释
- 猜测性:当下尚未经验到,或原
则上不可经验到的超越经验的内 容
科学假说:
- 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 依据,对某一科学问题所做的假 定性解释 - 原则上,科学中任何需要经受检 验的陈述,都可称之为科学假说
什么是划界问题?
The problem of demarcation is to distinguish science from nonscientific disciplines that also purport to make true claims about the world. Various criteria have been proposed by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including that science, unlike ‘nonscience’, (1) is empirical, (2) seeks certainty, (3) proceeds by the use of a scientific method, (4) describes the observable world, not an unobservable one, and (5) is cumulative and progressive. —— Peter Achinstein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划界问题:指如何将科学与非科学区分开来的问题。这之所 以成为问题,原因在于那些非科学也企图做出关于世界的真 主张(真命题)。
科学假说的基本特征
- 科学性
以一定的科学背景知识、科学 事实为根据 - 猜测性 - 可检验性 - 试探性——可修正的
科学假说与科幻有什么区别吗?
科幻
科幻的基本原则:
- 遵循物质同一性原理 - 具有符合一定逻辑的思维开 拓精神 - 超现实的虚构
科学追求对经验、事实给出可
检验的、系统性的、可解释性 原理 科学需要提出解释性原理,给 出严格、精确的解释性论证
2、证伪主义的可证伪性标准
地心说取代了日心说 燃烧的氧化学说取代了燃素说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表明了牛顿力
学体系局限性 ……. 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科学的哪一部分 将被修改
2、可证伪性标准
科学之所以为科 学,不在于它是 否是真理、是否 可以被证实,而 在于它是否可错、 是否可被证伪、 是否能够积极面 对相反证据
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就在于它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