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学案
【一轮复习】2020高考地理考点08地球公转运动

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考点热度★★★☆☆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与速度特别提示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黄赤交角及影响(1)黄赤交角(2)影响: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如下图所示。
3.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示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时达最大值。
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其中正午的太阳高度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5.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成因(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节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限,将全球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
[图文拓展]1.二分二至日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点线表示二分日,虚线表示夏至日,实线表示冬至日。
二分日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即昼长为12个小时);二至日极圈内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即昼长为24小时或0小时)。
2.不同季节日出方位的差异春秋分日,全球(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白夜现象并非极夜在中高纬度地区(接近极圈,但在极圈外)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度。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案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归纳总结
总结不同纬度地区四季差异的一般规 律,并尝试解释其背后的地理原理。
比较分析
比较不同纬度地区四季的差异,分析 其原因,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 自转轴的倾斜等。
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地理现象
举例说明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日出日落 时间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等,分
析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深入探究
针对某一具体现象,如极昼极夜 现象、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等, 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其成因及影
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时间
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时间,保持身心 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05
实验操作与地理实践活动设计
模拟地球自转公转实验演示
准备工具和材料
地球仪、手电筒、支架等。
演示地球自转
将地球仪放置在支架上,使其能够自由转动,用手电筒模拟太阳 光源,观察地球自转时昼夜交替的现象。
演示地球公转
移动手电筒的位置,模拟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观察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从而使得各 地昼夜长短随季节发生变化。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因此地球 与太阳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对昼夜长短的影响 相对较小。
昼夜长短随纬度、季节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间内,纬度越高,昼夜长 短变化越大;赤道附近昼夜长短 变化较小。
季节变化规律
04
灵活运用复习方法
根据个人情况和复习进度,灵 活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提高 复习效率。
备考过程中时间管理和心态调整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个人情况和备考时间,制定合理 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高效利用时间
掌握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如番茄工 作法、时间分块等,提高学习效率。
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备战2021) 必备知识梳理 04 地球的公转运动

备战2021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梳理
04地球的公转运动
1昼夜长短变化
1.图示法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特点分析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2)纬度分布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
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Ⅰ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2)季节变化规律。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6.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各地的昼渐短,夜渐长;冬至 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现象。 (2)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各地的昼渐长,夜渐短;夏 至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现象。 (3)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各地的昼渐短,夜渐长;冬至 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现象。 (2)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各地的昼渐长,夜渐短;夏 至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现象。 (3)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区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 也相同)。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 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③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 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出,在24时前后,泰山站已经没有日照,因此极昼已经结束,D 项错误;泰山站只有在刚好出现极昼的日期日出正南,图示日 期日出东南,因此A项错误。故选C项。
【答案】 (1)B (2)C
【典例2】 (2014·福建文综)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 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 图。读图,完成(1)~(2)题。
【典例2】 (2014·福建文综)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 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 图。读图,完成(1)~(2)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选11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选11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第1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⑴概念: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即地域差异。
⑵表现:地理环境各个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⑶成因:不同地域的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不同。
思考:1、各地自然环境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哪个要素能最直观地看出各地自然环境的的差异?2、陆地自然带⑴概念:同类植被和土壤在地球陆地表面呈条带状分布,即构成自然带。
⑵陆地自然带的形成: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哪些气候类型?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那些自然带?3、南半球缺失的是哪些自然带?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低纬度地区最明显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自然带与纬线平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沿经线(南北)方向线更替;沿纬线方向延伸自然带与纬线平行1、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2)基带的确定: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致假如该山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则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可以用它判断南北半球吗??)5、同一自然带随山体所在纬度增加,其分布高度不断降低6、雪线的分布高度: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与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等有关。
1、阳坡高于阴坡2、迎风坡低于背风坡3、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4、纬度低雪线高,纬度高雪线低非地带性分布现象——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西坡降水多于东坡)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寒流——降温减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1、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南北向山脉阻挡,多降水2、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02昼夜长短的变化新人教版

考点02昼夜长短的变化1 .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曲图池明太用直财履位于北半挛,北半球备地蚌倉上卷是均盘于| 我风,址北半球昴地均是昼忧夜拉此图表明A阳直射点住t南半球.南半球备电蝇纹上罢弧均丸于i 祓弧*牧尚半球各地均是蚤辰祗擁2 .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农阳直附点北移过程J匕半球各埔度登更掘虑变觥爭亞u 春分口毘至口爭至口軟分口貝至HjkF014t点侖移过相半球各坤屢罢覽卷・夜变短3 •极昼极夜范围一一抓“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4.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1)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5 ° N的昼长等于23.5 ° S的夜长。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⑷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1.昼夜之分、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
昼夜之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所决定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结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鼓励市民在早晚高峰时 段错峰出行,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
建筑节能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昼夜长短和光照强度变化 ,合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降低建筑能耗。
旅游活动中考虑当地日照时间
选择适宜的旅游季节
结合旅游目的地的昼夜长短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旅游季节, 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实验材料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支架、计时器、记录表等。其中,地球仪用于模拟地球,手电 筒用于模拟太阳,支架用于固定手电筒和地球仪,计时器用于记录时间,记录表 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1. 将地球仪放置在支架上,并调整至水平位置。
2. 将手电筒固定在支架上,并调整至适当的高度和角度,以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打开手电筒,并开始计时。
4. 观察并记录地球仪上某一点 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包括昼 长、夜长、昼夜更替的周期等 。
5. 重复以上步骤,但改变地球 仪的位置或手电筒的高度和角 度,以模拟不同位置、不同时 间的昼夜长短变化。
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确保实验环境安静、稳定,避免外部干扰影响 实验结果。
极昼极夜现象成因
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极地地区在一段时间内会经历连 续的白昼(极昼)或黑夜(极夜)。
极昼极夜现象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生物节律、人类生产和生活等。
赤道附近昼夜平分原理探讨
赤道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01
位于地球中部,太阳高度角大,接受太阳辐射多。
昼夜平分原理
生变化,春分和秋分时昼夜平分,夏至时昼长夜短,冬至时昼短夜长。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

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差异分析
赤道地区
昼夜长度基本相等,无明显变化。
回归线附近地区
昼夜长短变化显著,夏至日昼长夜短,冬 至日昼短夜长。
极圈以内地区
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昼夜长短变化最为 显著。
昼夜长短变化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农业生产
昼夜长短变化影响作物的生长周
期和产量,农民需根据昼夜长短
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轨道特征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在轨道上的运 动速度不均匀,近日点(离太阳最近的点)速度快,远日点(离太阳最远的点 )速度慢。
公转周期与速度变化
公转周期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约为365.25天,称为一个恒星 年。
速度变化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速度随着与 太阳的距离变化而变化。近日点 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 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极昼和极夜现象
在极地地区,由于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移动,使得极地地区在一年 中的某些时段内会出现持续的白天(极昼)或持续的夜晚(极夜)。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极地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在极昼期间,太阳始终位于地平 线上方,昼夜界限模糊;而在极夜期间,太阳始终位于地平线下方,天空漆黑一 片。这种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公转轨道和地轴的倾斜角度密切相关。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的影响
使地球上产生四季更替现象。
黄赤交角定义:地球公转轨道面 (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天赤 道面)之间的夹角,约为23°26' 。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往返 移动,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和正 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影响地球五带的划分。
02
地球公转基本特征
基础知识 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另一半球为冬半年;
(3)推断昼夜长短,直射点所在半球为昼长夜;短 (4)推断发生 极昼极夜的范围。
总结归纳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2.晨昏线的应用
(1)判断昼夜长短
【结论】跟经线重合则是昼夜 平分,此时太阳光线是可看做 水平的;
若晨昏线是倾斜的,可以作出 垂线,太阳光线向上(寓意北 )倾斜,说明直射点在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 短夜长。向下倾斜则反之。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四)昼夜长短的判断
1.光照图中纬线圈的昼弧、夜弧比例
总结归纳
(1)读取弧长: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读取弧长比例。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四)昼夜长短的判断
1.光照图中纬线圈的昼弧、夜弧比例
总结归纳
(2)读取时间长:通过观察在昼夜半球中的“份数”。 侧视图:一个平面只有半个纬线圈,代表12个小时,注意对面还有一半。 俯视图:为一个纬线圈,代表一天的24个小时。
真题演练
(2)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特点及昼夜分布
总结归纳
光照图特点
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 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 垂直)
二分日
昼夜分布
直射赤道,全球全球昼夜 等长。(12小时)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2)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特点及昼夜分布
光照图特点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 线,相切在极圈。
夏至日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2.晨线和昏线的识别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时间法 赤道上晨昏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
高中地理 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之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
夜
昼
弧
弧
5
观察课本19页的光照图,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状况如何?
夏至日
1.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 长 夜 短 ,纬度越 高,昼越 长 ,夜越 短 ,北 极圈及其以北为 极昼 ;南半
球昼 短 夜 长 ,纬度越高, 昼越 短 ,夜越 长 ,
a c b
11
三、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规律
【活动探究】 1.按下列顺序观察课本19页的光照图,该
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说出此 内乡县(33°N)的昼夜长短分布状况。
(1)图c 图a 图c
a
1 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内乡县昼长夜短。
c
2 (2)图c 图b 图c
b
3
分布规律:
12
三、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规律
2.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20,°N 昼越长;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 高,昼越短。70°N及其以北为极昼, 70°S及其以南为极夜。
3.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 最低纬度互余
10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要求: 1. 小组在5分钟内完成导纲上的合作探究部分。 2. 组长组织组员积极参与,组内选出发言代表。
地球的公转之昼夜长短变化
说明了什么现象?
学习目标
1.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2.掌握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规律。 3.理解生活中与昼夜长短的变化相关的现象。
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 太阳直射点 会 南北移动。 2.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 昼弧 和夜弧。太阳 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引起昼弧、夜弧的长短变化,从而导 致 昼夜长短 的变化。 3.同一条 纬线 上,昼长相等。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一第一章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带

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__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含义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其大小约为23.5°。
如图所示:2.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三、昼夜长短及其变化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特点[名师注解]【注1】 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1)时间不同: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
(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
【联】 黄赤交角相关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90°-极圈度数。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移动规律:(2)移动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注2】 春、秋分日的判断(1)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进入北半球时经过赤道的点。
(2)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进入南半球时经过赤道的点。
(3)顺公转方向按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顺序确定。
【点】 1.昼夜长短的空间对称特点(1)相对于地轴对称的点(A与B、C与D)(即纬度相同):昼长、夜长相等。
(2)相对于赤道或地心对称的点(A与C、B与D、A与D、B与C):南北半球昼夜相反(即北半球点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点的夜长)。
2.昼夜长短的时间对称特点(1)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与B、C与D):两地昼长、夜长相等。
(2)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B与C、D与A):一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夜长相等。
考点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形成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1)形成:黄赤交角是指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如图所示:(2)关系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集训过关]如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球的公转》1. 引言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而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基本运动之一。
通过对地球的公转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以及与其相关的季节变化、日照时间等现象。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
2. 地球的公转是什么?2.1 什么是公转?公转是指天体围绕另一天体运动的一种运动形式。
对于地球而言,公转指的是地球绕太阳进行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这也决定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
2.2 地球的公转周期和方向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4天,即一年的长度。
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地球是沿着一个叫做黄道的特定轨道运行的。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也就是从北半球看太阳运动的方向。
2.3 公转轨道的倾斜度和季节变化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而不是一个完全的圆形。
与椭圆轨道有关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轨道的倾斜度,也称为黄道倾角。
黄道倾角是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
地球的公转轨道倾斜度的存在,是导致地球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将迎来夏季;而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将迎来冬季。
3. 地球的公转对日照时间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也对地球上的日照时间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的高度角和日照时间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3.1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太阳光线与地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太阳高度角会发生变化。
当太阳的高度角较大时,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面积较大,日照时间相对较长;而当太阳的高度角较小时,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面积较小,日照时间较短。
3.2 极昼和极夜由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倾斜度的存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当地球的某一极区域在公转过程中远离太阳时,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该地区将出现长时间的夜晚,即极夜;而当地球的某一极区域在公转过程中靠近太阳时,该地区将出现长时间的白天,即极昼。
2020届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doc

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考试说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及其变化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特点分析时间变化特点重要节气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1为夏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3为冬至,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图2中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二、四季和五带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划分(1)五带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的划分: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如何表述昼夜长短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2.怎样根据昼夜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昼夜长短的计算?3.你知道哪些与四季、五带有关的地理现象?考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法:研一题·悟一法·通一类][典题领悟](2017·江苏高考·节选)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
如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
读图回答下题。
该日悉尼和广州(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1.从题干中明确考向由关键词“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设问限定词“该日”“悉尼和广州”,可知考查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2.从图中获取信息[答案] A[备考方略]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抓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如下图所示:2.抓住直射点的移动,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如下图所示:3.抓住特殊现象,突破昼夜长短纬度分布特点(1)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主要指赤道与极圈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区间为0~24小时。
2020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地球的公转(一) 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六讲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1.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下列有关地球公转方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地球公转方向与观察者的位置有关B.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C.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绕转D.从南极上空俯视,自东向西运动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作恒星年。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
比较公转速度在不同位置的变化[特别提醒]近日点、远日点与二至日不同,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1.黄赤交角的含义A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B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完成图b,认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1)(由图c可以看出)与黄赤交角相关的角度及其关系: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若黄赤交角出现变化,则引起如下变化:(2019·如皋模拟)读图,回答1~2题。
1.与图中β角的数值相等的是()A.热带所跨的纬度数B.极昼(夜)跨的最大纬度数C.两极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数D.南北回归线上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数2.若图中α角变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寒带范围将扩大,热带范围将缩小B.伦敦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C.武汉冬夏季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更大D.北京夏季天气将更加炎热解析:1.D 2.B第1题,图中β角是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目前为66°34′,这一角度和黄赤交角互余,即和北(南)半球热带所跨的纬度数互余,和极昼(夜)跨的最大纬度数互余,和两极上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数互余,等于南北回归线上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昼夜由自转发生,谓之太阳日,但昼夜的长度并非等于自转周期。
以下是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请考生学习。
应用对称法那么打破昼夜长短规律的技巧?
(1)同一天中,南北半球同一纬度的两点昼夜长短相反,如?40N?昼长为13个小时,那么40S夜长为13个小时。
?
(2)一年中,某地二至日前后相反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反,即日出日落时辰相反,如某地7月22日前后日出时间为5时,那么5月22日前后日出时间也为5时。
?
(3)一年中,某地二分日前后相反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反,如春分日后一个月(4月21日左右)和前一个月(2月21日左右)昼夜长短大致相反。
?
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地域除外)日出西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地域除外)日出西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
(3)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
(4)出现极昼的中央: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的一切内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查字
典天文网希望考生可以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2021年高考第一轮温习备考专题曾经新颖出炉了,专题包括高考各科第一轮温习要点、温习方法、温习方案、温习试题,大家来一同看看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篇 专题4 地球公转运动 考点2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A.东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解析 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而西北地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因而应选 B。
撬法·命题法 解题法
[考法综述] 昼夜长短的变化在高考中是高频考点,考查难度适中,通常以生活中的现象为背景, 对考生思维层次要求较高。
命题法 1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典例 1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 2014 年 2 月 8 日正式建成开 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1)~(2)题。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 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30°N 的昼长等于 30°S 的夜长。
【解题法】 昼夜长短的分析方法 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 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南或北)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 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2.四地按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解析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即各为 12 小时)。丙、丁两地相对来 说离赤道较近,昼夜长短变化比甲、乙两地小,而且丙地更接近赤道,纬度更低。甲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 最大,纬度最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地 球公转 特征及 昼夜长 短的变 化课件 新人教 版(最 新版本 )推荐
解析:第(1)题,地球公转演示过程中,应使地轴与公转轨迹夹 角成 66.5°;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同;保持地轴空间指向 不变;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D 正确。第(2)题,若黄 赤交角为 20°,极圈纬度为 70°,回归线纬度为 20°,极圈度数增大; 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热带和寒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增 大;大连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辐度减小,气温年较差变小,B 正确。
(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 66.5°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 23.5°交角。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地 球公转 特征及 昼夜长 短的变 化课件 新人教 版(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地 球公转 特征及 昼夜长 短的变 化课件 新人教 版(最 新版本 )推荐
始终昼 夜平分
季节的变化
变化明显(不明显)
无季节变化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地 球公转 特征及 昼夜长 短的变 化课件 新人教 版(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地 球公转 特征及 昼夜长 短的变 化课件 新人教 版(最 新版本 )推荐
【活学巧用】 下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 线)。据此回答(1)~(2)题。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地球的公转(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考试说明]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特点分析二、四季和五带 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 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划分(1)五带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的划分: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如何表述昼夜长短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2.怎样根据昼夜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昼夜长短的计算?3.你知道哪些与四季、五带有关的地理现象?考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学法:研一题·悟一法·通一类][典题领悟](2017·江苏高考·节选)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
如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
读图回答下题。
该日悉尼和广州()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学审题析题](在“____”上填关键点)[备考方略]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抓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如下图所示:2.抓住直射点的移动,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如下图所示:3.抓住特殊现象,突破昼夜长短纬度分布特点(1)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主要指赤道与极圈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区间为0~24小时。
(2)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二、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题组冲关]题点1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2019·常州一模)如图中弧AB为某经线圈的一部分,O为该经线圈的圆心。
AB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某日)太阳光线与弧AB相切于A,α为半径OA和OB的夹角,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文信息可知()A.全年α变化范围是0°~43°08′B.全年弧AB长度变化范围是0~4 700 kmC.此日极夜纬度范围是90°~(90°-α/2)D.此日阳光直射点纬度度数是23°26′-α2.若A地在南半球,且α逐渐变小的过程中,我国可能发生的人文现象是() A.守岁迎春B.清明祭祖C.七夕相会D.中秋赏月解析:1.C 2.A第1题,图中弧AB为某经线圈的一部分,说明A点和B点所处的经度差是180°,并且A点与B点的纬度相同,B处于正午太阳高度时,A的太阳高度是0时的太阳高度,可知该纬度是极昼现象,经线圈上弧AB的中点是极点。
α为半径OA和OB的夹角,AB所在的纬度范围是从极圈到极点之间。
全年α变化范围是0°~46°52′;全年弧AB长度变化范围是大约在0~5 217 km,此日极夜(或极昼)纬度范围是90°~(90°-α/2);此日阳光直射点纬度度数是α/2。
第2题,若A地在南半球,且α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说明南极地区极昼范围在变小,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
时间应在冬至—春分之间,我国可能发生的人文现象是守岁迎春(春节的时间在2月初前后);清明(4月6日前后)祭祖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七夕相会(农历七月初七)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中秋赏月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题点2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关系(2019·南师大附中模拟)某旅游爱好者在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旅行,如图为他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日落景观。
据此完成下题。
3.照片拍摄时的北京时间最可能是()A.4月19日19时B.6月22日22时C.10月20日20时D.12月22日22时解析:选B据题意分析可知,图示为旅游爱好者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日落景观,图中骆驼的影子指向东南方面,日落方向为西北方向,说明我国此时昼长夜短,当地日落时间晚于18时,北京时间与当地时间相差3小时,所以,照片拍摄时的北京时间最可能是6月22日22时。
(2019·海门中学模拟)北京时间2018年4月2日8 时15 分左右,在太空中飞行了六年半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坠入大气层,绝大部分器件在坠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少部分落入位于南太平洋中部航天器坟场。
如图为天宫一号坠落前某时刻的轨迹图,读图,完成下题。
4.该日后一周内()A.地球公转速度变快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C.全球昼变长夜变短D.全球日出方位在东偏北解析:选D据题意分析可知,该日后一周内(4月2~9日)内,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全球日出方位在东偏北;地球公转速度变慢;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考点(二)昼夜长短的计算[学法:研一题·悟一法·通一类][典题领悟](2019·无锡一模)家住北京的王先生酷爱旅游,他在如图中所示P城旅游时,拍摄下了当地正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与日出同步)。
王先生拍摄的照片显示,当时的北京时间为5时30分。
读图回答下题。
这一天的北京夜长约为()A.9小时B.11小时C .14小时D .16小时[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备考方略]一、常规计算1.利用昼弧或夜弧的弧度数进行计算 昼(夜)长=昼(夜)弧/15°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1)依据:①白天,日出、日落时间关于正午12点对称;②夜间,日出、日落时间关于0点对称;③上午时长=下午时长;④前半夜时长=后半夜时长。
如下图所示:(2)计算方法:①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4-夜长②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的一半3.特殊地点的昼长确定(1)赤道上,昼长=夜长=12小时。
(2)极昼区,昼长=24小时,夜长=0;极夜区,昼长=0,夜长=24小时。
二、规律计算1.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计算(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
2.利用时间的对称性规律计算相对于夏至日或者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同的;相对于春分日或者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
如下图: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 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
[题组冲关]题点1光照图型计算(2019·海安中学检测)如图所示,MQ、MN、NQ分别为晨线、纬线、经线的一部分,P点的地理坐标为(30°N,30°W),M与N的经度差为30°,此时M点的地方时为5时。
据此完成下题。
1.有关该日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P地B.Q地的昼长等于M地的夜长C.N地的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D.P地昼长大于14小时解析:选B据题意分析可知,MQ为晨线,即M、Q地为当地日出地,也就是M地的日出时间为5时,夜长为10小时,昼长为14小时,M、N的经度差为30°,即Q地的日出时间为7时,夜长为14小时,昼长为10小时;M、P两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且M地纬度高于P地,故此日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P地;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各地日出东北方,物体影子朝向西南方;此时北半球各地随纬度增高,昼长逐渐变长,故P地的昼长应小于14小时。
题点2规律利用型计算2.下表为天津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此时()A.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活动频繁解析:选C根据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天津当日昼长13小时8分钟,次日昼长13小时10分钟,昼长夜短,可判断为北半球夏半年。
昼渐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错;地球公转速度变慢,B错;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C正确;东南沿海地区台风主要出现在8、9月份,D错。
考点(三)四季更替和五带[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题点全练]题点1判断所属季节或节气我国北方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连续一周观测该校旗杆的正午影长(单位:m)变化,如下表所示。
据此回答1~2题。
1.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适宜前往南极洲观测极光B.我国华北地区盛行西北风C.塔里木河水位最高D.地中海沿岸森林火险等级高解析:1.D 2.B第1题,读表可知,周二时旗杆正午影长达到最长,正午太阳高度应最小,此时太阳应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周二的节气是冬至。
第2题,冬至日前后,南极圈内出现极昼,不适宜前往南极洲观测极光,A错误;我国华北地区在亚洲高压的控制之下,盛行西北风,B正确;塔里木河位于内陆地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最高,融水量最大,水位最高,C错误;地中海沿岸此时正值雨季,森林火险等级低,D错误。
题点2判断所属五带位置下图中甲、乙、丙分别示意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时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
读图,完成3~4题。
3.对三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B.甲地位于赤道附近C.乙地位于南温带D.丙地位于北温带4.在甲图中,当b代表的节气出现时()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小值C.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解析:3.B 4.D第3题,乙图太阳始终位于南边,说明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于北温带地区,排除C;丙图太阳始终位于北边,说明丙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属于南温带地区,排除A、D;甲图中,太阳分别位于南边和北边,甲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且南边与北边的太阳高度基本相同,应位于赤道附近。
第4题,根据题意,如甲图所示,a为北半球冬至日,b为北半球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排除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达最大值,排除B;位于南半球的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小值,排除C;北半球夏至日接近7月初,太阳公转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知能全握]利用地球运动规律判断季节的方法(1)根据光照图判断季节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与经纬线的位置关系不同,根据某时刻地球的光照状况,或晨昏线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可以判定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