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学考复习2017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1沁园春长沙(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1沁园春长沙(含解析)

大题精做01 沁园春 长沙诗歌鉴赏《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里是指鉴赏古代诗文中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的鉴赏,侧重于领会语言艺术的特色;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

考查时常常与对古代诗文中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

【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解析】“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写的是: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

本词的上阕寥寥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

部编版高中语文学考复习: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晚背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部编版高中语文学考复习: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晚背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部编版高中语文学考复习: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晚背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晚背)《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两句是: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沁园春.长沙》中写远看群山的两句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3、《沁园春.长沙》静中有动、生机勃勃的场面描写的两句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4、俯仰结合的两句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总结橘子洲头秋景的一句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6、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写同学们风华正茂的两句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8、写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两句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9、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短歌行》1. 《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 《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 《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 《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 《短歌行》中运用《诗经郑风子衿》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 《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 《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8. 《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9. 《短歌行》中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契阔谈,心念旧恩。

沁园春长沙试题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试题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橘子洲()百舸()寥廓()峥嵘()挥斥方遒()浪遏飞舟()岁月稠()中流击水()百发百中()答案:j uge li a o zh ehnog ucfih ffi neg zh o n 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曼江寥廓鱼翔浅底峥嵘岁月B。

遒劲激扬浪竭飞舟苍茫大地C。

竟争义气书生意气百舸争流D。

沉浮稠密风华正茂侯门似海解析:A项中的“曼江”应为“漫江”。

B项中的“浪竭飞舟”应为浪遏飞舟”。

C项中的竟争”应为竞争”。

答案:D3、为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鹰击长空()A。

搏击B。

攻击C。

抗击D。

打击(2)怅寥廓()A。

冷落稀少B。

迷茫高远C。

宽广辽阔D。

稀少荒芜(3)问苍茫大地()A。

宽广辽阔B。

空间辽远C。

旷远迷茫D。

苍翠迷茫(4)峥嵘岁月稠()A。

山势咼峻B。

不平凡C。

崎岖、嶙峋D。

山咼路远(5)激扬文字()A。

激励表扬B。

激烈昂扬C。

激浊扬清D。

激动昂扬解析:根据语境可以推断出这五个词语的含义。

(1)鹰“击长空”,实际上是“鹰击(于)长空”的省略,整个诗句调整为正常语序应该为“鹰(于)长空击”,意思就是“鹰在天空中奋飞”,因此应选“搏击”。

(2)怅“寥廓”中“怅”是由上文所描绘的景物引发的感慨,慨叹的对象是“宇宙”。

“寥廓”的语意只能是“宽广辽阔”。

(3)可与(2)做相同的推理。

(4)峥“嵘”修饰的对象是“岁月”,由此可推出B项是正确选项。

同样,(5)也可作出正确的推断。

答案:(1)A(2)C(3)C(4)B(5)C4、根据原文填写出上句或下句。

(1)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2),挥斥方遒。

(3)携来百侣曾游。

答案:(1)层林尽染百舸争流(2)书生意气(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的。

沁园春长沙复习--用

沁园春长沙复习--用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 品赏诗歌首先要捕捉意象。 •什么是意象?
• 1、意象:意即主观感情,象是客观物象(如山 川草木等)。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 体可感的客观景物。
2、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
界。
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
成的境界。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
成的。
意象: 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
漫江、百舸、鹰、鱼 霜天 、 寥廓 、 苍茫大地
意境——壮阔、生机勃勃
意象的对比
• 天净沙 秋思
沁园春 长沙
• 枯藤 老树 昏鸦, • 小桥 流水 人家, • 古道 西风 瘦马,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 在天涯。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意境:冷落凄凉
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2.借物抒情 3.借叙事抒情
志当存高远
• 远大的志向,成就伟人毛泽东。是谁, 振聋发聩,唤起了民众奋起的斗志?是谁? 救亡图存,使遍体鳞伤的母亲喜换新颜? 是谁?划破黑暗,将处于累卵之危的中华 民族拯救于铁蹄和烈火之中?就是他,毛 泽东——石破天惊的三个字,在时空长寂 的剧场里喷薄而出。一个从湘潭农家走出 的血性男儿,一个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 农家子弟,少年时便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直言“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 声”,以天下为己任,带领中国人民披荆 斩棘,突出重围,建立了新中国。
话题:志向/理想、青春、奋斗、 珍惜时间
• 1、修改自己的读后感。 • 2、同桌之间鉴赏,点评。 • 3、推优分享。

《沁园春 长沙》复习学案

《沁园春 长沙》复习学案

《沁园春长沙》复习学案一、默写全诗二、文本内容赏析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交代, “独立”表现词人.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字,总领七句。

万,表明,层,表现透,表明。

击,突出,翔表现。

(炼字)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对照鲜明,(写景手法)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开头景物描写,考虑环境的作用。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表现了。

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

中间段、句的作用。

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字,总领七句。

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

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战斗风貌和气概。

三、情景默写、1.《沁园春·长沙》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沁园春·长沙》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___________。

3. 《沁园春·长沙》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沁园春·长沙》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 长沙》学业水平测试

《沁园春 长沙》学业水平测试

《沁园春长沙》学业水平测试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2、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3、下列诗词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4、阅读《沁园春长沙》,回答问题。

(1)下列对词中相关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落笔,词人便将自己置身于长天秋水的大背景中,当然也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中。

“独立”“湘江”“橘子洲”三词,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属于写实手法。

B.“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远眺和近观,还包括天上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

沁园春长沙学考练习

沁园春长沙学考练习

《沁园春·长沙》学考练习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gã) 飞翔(xiáng) 遒劲(qiú) 颤栗(chàn)B.橘子(jú) 廖廓(liáo) 漫江(màn) 急燥(zào)C.携手(xiã) 静寂(jì) 遏制(â) 苍茫(máng)D.峥嵘(zēng) 沁园春(qìn) 砥柱(dǐ) 姓曾(zēng)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B.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克敌制胜C.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4.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是( )A.使动用法B.名词活用一般动词C.意动用法D.名词做该句主语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B.近日,受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的影响,选购其文学作品书籍的人数猛增。

C.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将分赴黑龙江、湖北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沁园春长沙学考复习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学考复习ppt课件

情中显志 抒发词人以天下为已任的伟
大抱负。
13
1.用语形象生动
2.思路

立—看—怅—问—忆—记 结

3.立意

通过对长江秋景的描绘及
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表现革
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
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4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万山红遍(群山)
上 阕
远眺

层林尽染(群山) 景

——
漫江碧透(江中)
沁 园 春
湘江秋景图 近观 百舸争流(江中)
谁 主

动浮
景 中 寓
仰视 鹰击长空(天空) 景



俯瞰 鱼翔浅底(水底)

峥嵘岁月图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战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斗

下 阕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貌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


中 显

同 学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英雄 气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

下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
情记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6
赏析上片
“独立寒秋图”
1、开头三句有何作用?
寒秋(时节),
(我)独立橘子洲头, (1)交代了时间——寒秋 (望)湘江北去。
(2)交代了地点——橘子洲头
在一个深秋的季节,
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 (3)交代了人物—作者
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 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

《沁园春长沙》复习知识点

《沁园春长沙》复习知识点

《沁园春长沙》复习知识点《沁园春长沙》复习知识点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文学常识作者毛泽东,字润之。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二、拼音百舸(gě)争流挥斥方遒(qiú) 浪遏(è)飞舟三、词类活用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把??看作粪土(意动用法)四、重点词语1. 漫江满江。

漫:满、遍2. 百舸争流舸:大船争流:争着行驶3. 鹰击长空击:搏击,这里指鹰飞得矫健有力4. 鱼翔浅底翔:这里指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浅底:江水清澈,显得很浅5.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一切生物秋天:深秋6. 怅寥廓怅: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高院空阔,指宇宙的广阔7. 谁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盛衰、消长 8. 峥嵘岁月稠峥嵘:不平常稠:多 9. 恰同学少年恰:正当、刚好10.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11.书生意气书生:青年学生意气:意志和概念 12. 挥斥方遒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 13.激扬文字激扬:激浊扬清 14. 粪土:把……看做粪土 15. 击水:游泳 16. 浪遏飞舟遏:阻止五、课文理解1.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上阙:写橘子洲头所见的湘江秋景。

下阙:回忆往事,寄托胸襟和抱负。

2. 全词共有几幅画面?各取一个小标题。

《沁园春长沙》考试知识点整理

《沁园春长沙》考试知识点整理

《沁园春长沙》考试知识点整理《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代表作品,诗中的描写了壮丽风景以及伟人的精神气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考试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沁园春长沙》考试知识点整理一一、重点字词百舸(gě) 橘(jú)子洲廖(liáo)廓峥嵘(zhēng róng) 挥斥方遒(qiú) 遏(è)二、背景与主题《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秋。

这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

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三、伟人与词作《沁园春·长沙》不是普通词人的词作,它体现着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气魄。

在具有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的笔下,自然之景注入了伟人强烈而浓厚的主观色彩。

词的上阙写景。

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

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

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

万人皆悲的秋景,在革命家毛泽东的眼中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

词的下阙由景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阙集中描写了主宰大地命运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有敢于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

沁园春长沙学考复习课件

沁园春长沙学考复习课件

(三)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

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
这里指 大军阀、大官僚 。
视……为粪土 ,用法是意动用法 2.“粪土”的意思是

3. 这几句从 年龄气质、精神状态、 、 、 战斗行为 三个方面写中 心意象 同学少年 ,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 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四)阅读下面句子,完成1—3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遏” 1.“中流”的意思是
的意思是阻止 。
2.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答:

下阕小结
主宰国家命运的,应当是以天 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敢于 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下阙追忆往事,借事抒情,巧 妙的回答了上阕的问题。
2、 对 比 手 法
颜色对比:“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动作对比:“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明比:“同学少年”——“万户侯”
暗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中国现状”
万类霜天竞自由
竞:秋的生机勃勃, 富有生命力的旺盛景 象,气势磅礴,意境 开阔
(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 。 “霜天” 秋天 满江 即: 。 看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 。 山、 林、 江、 舸、 鹰、 鱼 3.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 、 、 、 、 、 六个意象,这些意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组合 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成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秋景图,为下面的抒情烘 竞 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尤其是一个“______”字,写出了秋 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宇宙万物的热烈和活泼,赋予秋 景以旺盛的生命力。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 万类霜天竞自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沁园春长沙复习

沁园春长沙复习

静 景

——

沁 园 春 长 沙
湘江秋景图
动 景
谁 主 沉 浮 ?
景 中 寓 情 情 中 显 志
峥嵘岁月图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
下 阕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 英 雄 气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概
同 学 少 年 !
词的分类
①字数: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个字; 长调:91个字以上。 ②片段: 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 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 前阕后阕; 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 四叠极少见。
二、知人论世:走进毛泽东
写 作 背 景
这 首 词 写 于 1925 年 。 当 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 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 如火如荼。毛泽东直接领导 了湖南农民运动,先后建立 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 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 —— 韶 山支部。 1925 年 10 月,他奉 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 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 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 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 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 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 礴的诗篇。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 九四九年四月
• • • • • • • • • •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浪淘沙 北戴河 一九五四 年夏
• • • • • • • • •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考试常见题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考试常见题

沁园春·长沙知识点及考试常见题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诗词,考生必须要对己沁园春·长沙有深刻记忆。

为此,今儿语文网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沁园春·长沙知识点以及沁园春·长沙考试常见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注解:(1)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2)湘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练习题及讲解### 沁园春·长沙练习题及讲解#### 练习题1. 理解题意:- 请简述《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及其作者。

2. 词语解释:- 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沁园春”- “长沙”3. 诗句鉴赏:- 选择《沁园春·长沙》中的任意两句,分析其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4. 主题探究:- 讨论《沁园春·长沙》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5. 写作技巧:- 分析《沁园春·长沙》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6. 拓展应用:- 如果让你以《沁园春·长沙》为灵感,创作一首现代诗,你会如何构思?#### 讲解1. 理解题意:-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所作,当时正值中国革命的低潮期,作者在长沙的沁园春楼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 词语解释:- “沁园春”:原指一种词牌名,这里也指代长沙的沁园春楼。

- “长沙”:指湖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本诗的创作地点。

3. 诗句鉴赏:- 例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两句诗描绘了长沙的秋天景色,同时“独立”一词也传达了作者孤独而坚定的情感。

4. 主题探究:- 《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5. 写作技巧:- 诗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如“万类霜天竞自由”,将自然界的景象与革命斗争联系起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6. 拓展应用:- 创作现代诗时,可以借鉴《沁园春·长沙》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创作出既有时代感又不失诗意的作品。

通过以上练习题和讲解,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沁园春·长沙》的内涵,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创作和分析。

《沁园春.长沙》考题

《沁园春.长沙》考题

《沁园春.长沙》考题《沁园春.长沙》考题《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代表作品,诗中的描写了壮丽风景以及伟人的精神气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考题,供大家参考学习!1、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

下面几个诗句的停顿(“‖”表示较长停顿,“∣”表示较短停顿)和重音都对的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万类∣霜天‖竞∣自由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

2、仔细品读本词的下片,谈谈它主要表现了什么。

课外强化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 景
问 谁 主 沉 浮 ?
——
沁 园 春 长 沙
下 阕
湘江秋景图
百舸争流 (江中)
仰视 俯瞰 鹰击长空 (天空) 鱼翔浅底 (水底) 战 斗 风 貌
动 景
景 中 寓 情 情 中 显 志
峥嵘岁月图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答 同 学 少 年 !
2、在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是 如何描写的?(文法精要)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1)“万”“遍”“层”“”漫“百”等词可见数量之多,范围之广、 重重叠叠,表现出景色的壮美。 (2)“争”“击”“翔”分析,自然景象昂扬奋进,生机勃勃、充满 生命活力。 (3)红绿辉映,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的湘江秋景图。
引申讨论
• 在深秋季节里,作品为什么没有充满萧杀、伤感的情调, 而是如此的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 关。作者不是普通的一介书生,而是叱咤风云 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 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又博大的胸 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 性格,所以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知人论 世)
低景
3、面对如此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问题?在文中找出。 反映了诗人什么情感?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设问句) 广阔无垠的大地啊,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主人呢?
——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与革命的未来。提出了谁是大地的 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这表明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 志豪情。
整体感知
以诗人的活动为主
体,找出表现全词线 索的动词。 上阕
立 看 景 怅 问 忆
下阕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面?
情 记
赏析上片
“独立寒秋图” 1、开头三句有何作用? 寒秋(时节), (我)独立橘子洲头, (1)交代了时间——寒秋 (望)湘江北去。 (2)交代了地点——橘子洲头
在一个深秋的季节, 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 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 他正深情 地 注 视 着 滚滚 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 的目光里 似 乎 折 射 出心 头翻腾得无尽遐想……
(3)交代了人物—作者
(4)作者独立寒秋,面对了滚 滚北去的湘江,描摹了一种先 声夺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为全诗的抒情奠定了大气磅礴、 豪情奔放(豪放)的感情基调。
(1)“看”字作为领字,统领景物描写。 (2)色彩绚烂,对比鲜明。“红遍”、“碧透”。 (3)描写角度摇曳变化。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 结合(见下图) (4)使用富有传神、表现力的词汇。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远眺
远景 静 景

近观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仰视 俯视
近景

高景 景
万 类 霜 天 竞 自 由
赏析下片
峥嵘岁月图 1、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这几句形象的概括了当时青年一代雄姿英 发的风貌与气概,评论国家大事,把权贵 书生意气 视为粪土,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 挥斥方遒 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指点江山 表明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肩 激扬文字 负国家兴旺,充满主宰国家命 粪土当年万户侯” 运的壮志豪情。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 1.联系词的创作时代背景、 词人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生活感受, 说出词的主要思想感情。 2.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中的豪情壮志,说出具 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内容回顾 文法精要)
词的有关知识

词,又称 长短句 , 诗余 , 曲子(词) 。词有词 沁园春 牌,又称词调。本文“ ”即词 牌, “ 长沙 ”即题目 。词兴起于隋唐,盛 行于宋。
——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英 雄 气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概
中流击水图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有何 作用?赏析这几句话。
当年曾经与同学在激流中奋臂划 水,掀起层层波浪,甚至阻挡了飞 速前进的船只的情形。 运用了象征手法,大胆的夸张和 神奇的想象表达了作者立誓振兴中 华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作者的英雄 气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情中显志 抒发词人以天下为已任的伟 大抱负。
词按照长短可分为Biblioteka 类:⑴ 小令 ;⑵中调 ;⑶长调 。
<=58 >=91

按词的风格基本分为: 婉约派
、豪放派
毛泽东
(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 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 论家,诗人,书法家。
写作背景
1925年2月秋,毛泽东 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 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 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 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 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 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 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1.用语形象生动 2.思路 立—看—怅—问—忆—记 3.立意 通过对长江秋景的描绘及 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表现革 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 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总 结 全 文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万山红遍 (群山)
上 阕
远眺
层林尽染 (群山) 漫江碧透 (江中) 近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