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程改革
化学新高考课程改革心得
化学新高考课程改革心得在教育领域不断变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化学新高考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春风,为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亲身经历并参与这一改革过程,我有着许多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新高考课程改革首先给化学教学目标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五个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物质世界,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理,构建化学模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高考的要求。
如今,我们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时,不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自己得出结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新高考课程改革也进行了优化和整合。
教材的编排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增加了许多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
比如,在讲解有机化学时,会引入一些新型材料、药物合成等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
新高考课程改革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再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
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增加了实验操作考核、课堂表现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多种方式。
这有助于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体会
、
设计 知 识层 次 , 教 材 注 重 学 生 的认 知规 律 , 理构 建知 新 合 识 体 系 , : 一 将 碱 金 属 与 “ 素 ” 置 调 整 , 低 了高 中化 如 高 卤 位 降 学 的起 始难 度 , 同时 与 初 中化 学 的 衔 接更 为 自然 。 种设 计 使 这 重点突出, 难点 分 散 , 序 渐 进 , 旋 上 升 。 循 螺
■一
封 平
( 苏 省 江都 中学 化 学 组 , 苏 江 都 江 江 250 ) 22 0
:
. Βιβλιοθήκη 对 高 中 化 学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认 识 与 体 会
几 年 来 的 课 改 实 践 ,我 最 深 的 感 触 是 新 教 材 对 不 同 层 次 的 教 师 都 提 出 了 一 个 新 挑 战 , 要 求 教 师 必 须 以 一 个 全 新 的 观 念 去 审 视 新 教 材 。在 新 教 材 的使 用 过 程 中 , 过 学 习 、 通 实 践 和 研 究 , 加 深 了 对 新 教 材 的 认 识 和 理 解 , 谈 几 点 认 我 现 识 和体会 。 对 新 教 材 的认 识 1“ ” 新教 材 有 一 种 全新 的感 觉 .新 : 从 形 式 上 看 : 设 了 许 多 插 图 , 入 了趣 味性 小 故 事 . 增 编 图 文 并 茂 、 彩 鲜艳 、 动 活泼 。 色 生 从 内容 上 讲 : 教 材 注 重 联 系 实 际 , 强 了学科 教 学 与 日 新 加 常 生 活 、 代科 技 和 生 产 劳 动 等 方 面 的联 系 , 重 反 映学 科 发 现 注 展 与新 的科 技 成果 , 以适 应社 会 发 展 的需 要 。 材 中安 排 了大 教 量 的 阅读 内容 和 选 学 资料 。 “ 家庭 小实 验 ” 使 学 生感 受 到化 更 学 知识 在 日常 生 活 中无 处 不 在 从 观 念 上 说 : 教 材 融 进 了 大量 的新 知 识 。 至有 些 知 识 新 甚 对 教 师 和学 生 来讲 是站 在 同一 起 跑 线 上 的 。 : 型无 机 非 金 如 新 属 材料 , 合成 氨 前 景 展 望 , 等 。 等
化学教学新课程改革实践下思索
化学教学新课程改革与实践下的思索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实施课程改革,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为此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和发展的差异性。
一、教师要观念从化学教学转变为化学教育化学高中新教材学科难度明显下降,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新大纲所赋予化学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
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
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发和利用化学资源,是化学教学更清醒与化学教育的功能,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化学知识点,而是可以与具体化学背景联系的实际问题或思考方法。
如新教材第二册《合成材料》一章的设计就完全是以化学的应用为知识的载体.新教材增加的阅读材料目的也是丰富学生的化学应用的面怄之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
二、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化学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化学现象的千变万化、化学产品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而学生本就生活在充满化学产品的时代,新的化学科技不断出现。
这一切都是进行化学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开展化学研究的问题。
1、课堂形式多样化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化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_PPT课件
信息技术:寻找、分析、阐释、评价和展示信息的能 力。
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协作、协调、协商的能力。
改善自学和自做:明辨学习目的、反思学习过程、评 价学习结果、确定学习中的障碍或问题、计划改进学 习的途径。
解决问题:区分问题、理解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 案、检验解决问题的进程、评价问题解决的策略。
第一部分 新课程改革
由两份错误的预言说起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 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 见闻录里也有一段文字: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 举起右手,否则轻易不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胳臂放在 身后,室外活动除外。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7点前在中国的 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中国 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教师的解释,它 是学校作业在家庭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 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 其他人则没有。
1.4 大一统的学校教育制度与经济文化发 展极不平衡的地区差异之间存在的张力
单位制和行政化的学校运作方式极大阻碍了学 校教育对社会需求反应的灵敏度和适应力。
经济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教育提供相应的人力 资源予以支持,同时也为学校变革提供了财力 保障。
同质化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良性竞争的学校教 育带来的生源的流失与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留 学生人数猛增成为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学校 试图通过教育改革缓解这一危机。
1.2 应试教育的危机和素质教育的必然 要求
应试教育的危机不在于考试制度本身而在于考 试内容和评定方式
通过应试甄选激发了人性中争强好胜的一面而 遮蔽了人类社会良性运作的根本前提——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
浅谈化学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自我提升
浅谈化学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自我提升自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化学作为12门新课改的基础学科之一,在理念、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将进行全面的更新。
新课改下的教材观点新、内容新、体例新、标准新。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教学中使用新教材,就不能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实现自我的多方面的提升。
1 自身的知识水平进一步提升与原来的化学课程相比,新课改下的化学课程一大特点是在内容的选择上非常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如将各种材料的合成、海水的综合利用、能源利用、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内与化学相关的一些技术都引入了化学课程中,更多地融入了与社会、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化学知识。
不必说在习题中出现的许多有关“STS”的题目(科学、技术和社会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就是在课本上出现的这方面的知识,我们教师也有许多不熟悉的地方。
如高中化学的实验部分将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等先进仪器及分析测试手段也引入了化学课程中。
这是我们教师进一步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一次机会,这也是对我们教师的一大挑战。
面对挑战,我们只有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实。
新课改之后的化学教科书的另一大特点是在高中原有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将更多原来只有在进入大学之后才涉及到的知识编入现在的高中化学教科书,虽然这些知识不是十分深入,可能更多地是要求学生达到知道是什么,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要点识别有关的材料或懂得为什么,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等认知要求。
例如,核外电子的能层排布、元素的电离能和电负性、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等知识。
这些知识的出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能教师利用原有高中的知识已不能顺利解决课改后教学中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有积极寻求自身知识水平的再提高,重新拿起大学中所学的知识或者通过自己的进修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2 思想观念层面的全面更新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要努力改进,教改中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思维训练为主线,讲练结合为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5篇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1》教材在栏目设置上较以往教材有很大的突破:该教材“节”层次下设置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科学视野”、“科学史话”、“实践活动”、“实验”、“学与问”、“资料卡片”和“提示”等大量栏目、在“章”层次下设置了“整理与归纳”等栏目。
这些栏目一方面体现了教材与学生“对话”功能,有利于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另一方面体现教材内容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不仅丰富和拓展学生知识面,而且为学生进一步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引导。
“思考与交流”是新教材突出的栏目之一,以《化学1》第一、二章为例,两章共5节,在10处设置了“思考与交流”栏目,提出16个问题(以“简答”、“填表”和“列举”等形式呈现问题)。
这些内容的设置不仅大大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和视野、为教学提供方便,同时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下面谈谈对该栏目的认识。
一、栏目设置意图认真分析第一、二章“思考与交流”栏目内容,可以发现:从教材编写的角度分析,设置栏目的意图主要有以下五种:1.引出将要学习的新课题。
思考与交流(P5) 你知道沙里淘金吗?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的?如果有铁屑和沙的混合物,你能用哪些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该栏目安排在“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知识学习之前。
栏目的设置,引出(揭示)将要学习的内容。
通过对本栏目问题的思考、讨论与交流,学生不仅明确新学习任务,而且明确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意义,同时通过对“铁屑分离”方法的归纳,为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学习奠定基础。
2.归纳总结所学的内容。
高中化学新课改
高中化学新课改浅析摘要:新课程改革是针对硬式教育对培养人才的瓶颈,变培养知识型人才为能力型人才而实施的一次课程改革。
高中新课程能更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更具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方式、化学”提供基础。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改分析建议一、课程目标1、传统的化学课程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了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要求的“统一性”掩盖了学生的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
2、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建构有助于高中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
高中化学新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课程目标,更好地体现了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尤其突出了后两方面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问题意识”、“与人合作”、“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反思评价”、“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新的目标。
结合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内容目标设计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对有关的课程内容在认知性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
二、教学方式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挑战,也激发了教学的活力。
教学改革中,教师要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就必须明确教师职能和教学理念的转变。
1.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转变角色。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着,由居高临下者转向为“平等中的首席者”。
为实现这样的角色转变,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为学生设立了选修模块,给学生提供了巨大的自主选择空间,给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即便是必修模块,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系列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摘要:化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化学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转变,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并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验操作,还要学生进行具体的生活实践,促进高效化学教学课堂的形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新课程标准开展的。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希望教师能通过改善教学观念并进行多样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让他们的创新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巨大魅力。
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就有动力去克服学习上的阻力,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的动力才会更加持久,学生才会积极地去学习。
因此引入新课时,要创造一种能迅速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对所学的新知与自己的兴趣相联系时,学生对新知的认同感就越强,他们接纳新知的愿望也就越强烈。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想让情境创设的恰到好处,就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让学生的情感在情境的创设下更快的投入到知识的获取中。
首先,从获取知识的角度出发,知识的获取总是发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学生需要在不同的情景中重新构建自己的化学认知,并获得有意义的化学知识,从教师层面上来说,高中化学教师要把知识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教学目标明确,通过课堂教学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突出哪些重点,突破哪些难点都一定要认真的揣摩。
要想成为学生们喜欢的教师,就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磨练,无论多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技巧,都要通过实践才能够掌握。
其次,学习化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具体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不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
比如在上高中原电池教学的内容时,教师为了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进行了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分别将铁丝和铜丝放在了稀硫酸溶液中,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不同的实验结果,然后根据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之下,教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新课程改革下化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于新课程改革下化学教学的一些思考化学教学活动是一种为达到一定的化学学习目标而专门组织起来的,旨在引起师生之间互感互动的系统活动,它具有严格的程序和周密的设计。
实践证明,化学教学活动的优化,首先要从教学设计优化开始,这是通向教学优化的第一步;其次是教学实施策略,必须通过优化教学实施策略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设计的效能。
因此,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落实好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原课程内容相比,新课改提倡的理念有现代的课程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科学的学习观、专业化的教师观和发展性与多元化的评价观。
我们教师只有熟悉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些观念,才能达到新课改的目标。
1.现代的课程观。
多尔认为,“在现代范式中,课程作为自主但相互联系的单元,这无助于从转变过程的角度来看待课程,这一过程由复杂的、自发的相互作用所构成”,“视课程为转化过程,我们需要超越视课程为一系列相邻单元的观点——而是要视其为丰富的、开放的经验的多层次组合;视其为随我们注意力的转移而不断变换中心的复杂的马赛克”。
现代的课程观则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和个体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代生活和可能的生活的发展性教育中介,教师和学生是这种发展性教育中介的创生者。
其主要表现为:(1)学生是课程的主体;(2)“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
所以,在课程实施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再是只为完成预先的计划,而更加关注课程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和任务。
2.专业化的教师观。
传统教育给教师的定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新课程背景下,应当树立怎样的教师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德育观和教师角色要随之发生变化。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我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体会[1]
我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体会郓城一中王建国从2004年秋季山东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始,到2010年高考结束,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完成了二轮实验,并实现了新旧高考方案的顺利对接和平稳过渡。
回顾六年来的课改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较大转变,实施新课程的条件和措施不断得到完善。
六年来,在省、市教研室的关心支持下,在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广大教师锐意改革、不断探索,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进展较为顺利,态势良好,成绩也较显著。
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走进新课程,认识新课程2004年,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山东省开展,我们一起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大潮之中,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可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为此我们参加了一系列省市以及学校统一组织的培训,进行新课标解读、新课程教学评价、建构主义学说、多元智能理论及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
通过培训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基本树立了新的课程理念,初步具备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
认识到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力图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
( ) 重视 探 究 活 动 又 重 视 知识 结 构 3既 新 教 材 改 变 了 知识 呈 现 方式 . 要 体 现 学 习 以学 生 为 主 进 主
行探 究活 动 例 如 : 一 些 旧教 材 中 的结 论 以探 究 结 果 的 形 式 有
得 它 变 得 更 完 美 , 被 人 们 接 受 。 是 在 过 渡 期 , 定 会 出 现认 能 但 肯 识 上 的误 解 和 实 施 上 的错 误 正 如 我 们 新课 程 改革 对 我 们 教 师 来 说 是 一 个 新 鲜 事 物 . 以也 难 免 会 出 现 一 些 问 题 。 但 只 要我 所
法 因此 . 教 学 中 知识 的生 成 和 知 识 结 构 之 间 的关 系应 该 是 在
深 度 的 剖析 和进 一 步 对 知 识 进 行拓 展
( ) 课 改需 要新 的教 学 方 式 3新
相辅 相成 、 相互 促进 的 不应 该 是 相 互 独 立 的 而
( ) 视 评 价方 式 的 多样 化 4重
新课 标倡 导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师 为 辅 . 学 生 进 行 引 导 . 教 对 从 而 促 进 学 生个 性 发 展 的多 元 化 对 学 生 的评 价 方 式 应 该是 注重 学 生 在 学 习 中参 与 活 动 的态 度 、 式 、 力 、 果 , 取 多 层 次 、 方 能 效 采 多 形 式 、 主 体 的 评 价方 式 . 励 学 生全 面 发 展 。 价 的形 式 分 多 激 评 为 过 程 评 价 、 述 性 评 价 、 极 评 价 和 测 试 评 价 等 几 种 评 价 方 描 终 式 学 生 在 学 习 过程 中表 现 出创 新 意 识 、 新 方 法 , 师 都 应该 创 教 及 时 给 予 肯定 和点 评 , 样 可 以激 励 学 生 不 断 进 步 和发 展 。 这 在 一 个 新 鲜 事 物 出现 的 时 候 . 应 有 一 个 过 渡 期 . 能 使 都 才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xx中学 xxx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育价值观就高中化学而言,我国传统的化学教育观认为:化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化学专长的人才,仅关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论水平,和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考虑大多数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改革化学学术性课程的同时,更强调了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化学的需要,体现了由纯化学学科走向应用技术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
新课标吸取了世界理科教育中的“STS”教育、综合学科教育等理念。
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要获得化学双基而且要学习实验研究方法,把获得化学双基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拓宽了化学教学的内涵。
课程标准吸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提出的“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组织讨论、组织自主探究等以往教学忽视的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
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
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化学教学新课程改革实践下思索
化学教学新课程改革与实践下的思索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实施课程改革,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为此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和发展的差异性。
一、教师要观念从化学教学转变为化学教育化学高中新教材学科难度明显下降,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新大纲所赋予化学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
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
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发和利用化学资源,是化学教学更清醒与化学教育的功能,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化学知识点,而是可以与具体化学背景联系的实际问题或思考方法。
如新教材第二册《合成材料》一章的设计就完全是以化学的应用为知识的载体.新教材增加的阅读材料目的也是丰富学生的化学应用的面怄之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
二、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化学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化学现象的千变万化、化学产品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而学生本就生活在充满化学产品的时代,新的化学科技不断出现。
这一切都是进行化学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开展化学研究的问题。
1、课堂形式多样化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化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4年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2024年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版)》的要求,本文档旨在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学生及教育工作者提供详细、全面的新课程标准解读。
通过本文档,我们将更好地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与实施建议,以促进高中化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1. 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为适应这一阶段的发展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我国教育部对高中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
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生产、科研密切相关的学科,其课程标准也应与时俱进,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 目标(1)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意识与科学探究等。
二、课程内容1.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2)化学反应与能量(3)物质的变化与制取(4)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机化学基础(2)无机化学基础(3)化学与生活(4)化学与技术(5)化学实验拓展三、课程实施建议1. 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评价方式(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重视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3)减少考试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结语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版)的制定与实施,旨在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化学人才。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为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七章新课程初中化学教材改革
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3)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 活动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4)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 态,能享受体验成功的愉悦。
(5)课堂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 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 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
4、教学效果
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 本能力的发展;
教师从原来的教育者变成了学习的参与者,
并且在教学中承认和纠正自己的过失。
2、学生方面 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方式变化了,学生 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新教材改变了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
了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
展的联系,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学习方式由原来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让
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
(4)典型的活动任务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实施的活动表现评价, 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辩论、 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
【举例】通过实验设计探究一组常见化学 物质(如蛋白质、草木灰、汽油、小苏打 等)的性质; 辩论“污染对人类活动环境的影响是利大 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5)没有偏见的评价 由于评价主要是通过个人的经验和智慧来 决定学生的表现程度,要尽量避免可能影 响评估结果的不明确的偏见来源。
第七章 新课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肖征 xiaozheng198007@
一、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现状分析
(一)新课程,新变化 1、教师方面 教师的课程观念、教材观、教学观转变了, 教师的角色也转变了。
由原来的以教为中心,你教我听、你问我 答、你写我抄的单边活动向双边活动转化 教师逐步形成了“对话意识”,与学生交 流沟通、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增多。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思考
境 对 人 才 的 培 养 需 求 , 始 进 行 教 学 改 革 , 施 素 质 教 育 。 适 开 实 为
应 新 的 课 程 改 革 . 师 要 转 变 教 学 观 念 . 化 教 学 手 段 。 宽 教 教 优 拓 学 思 路 . 挥 学 科 的 优 势 . 教 学 为 载 体 , 彻 全 面 发 展 的 方 发 以 贯 针 . 高 全 体 学 生 的素 质 提
习能 力 和 合 作 交 流 能 力
三 、 用 现 代 化 电 教 手 段 教 学 利
中学 化 学 教 学 已跨 入 了与 计 算 机 “ 姻 ” 时 代 . 媒 体 已 联 的 多 经 成 为 辅 助 教 师 课 堂 教 学 的有 利 手 段 化 学 的 内容 比较 抽 象 . 单 凭 教 师 的 说 教 和 板 书 容 易 让 学 生 感 到 枯 燥 无 味 . 失 学 习 的 丧 兴 趣 和 积 极 性 。 此 对 于 抽 象 的 化 学 概 念 及 原 理 : 不 见 、 不 因 看 摸
对 社 会 发 展 的作 用 .使 学 生 可 以 从 化 学 的视 角 去 认 识 科 学 、 技 术 、 会 和 生 活 中 的有 关 问 题 . 社 了解 化 学 制 品 。 活化 教 学 能 使 生
学 生 学 习从 生 活 中 来 , 生 活 中进 行 。 生 活 中去 . 养 了 学 生 在 到 培 关 注 生 活 、 爱 化 学 的 良好 情 感 。 热
二、 开展 课 堂 实验教 学
社 会 问 题 , 养 学 生 的 社 会 责 任 感 、 与 意 识 和决 策 能 力 。 ” 培 参 因
此 . 学 要 紧 密 联 系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 学 生 的 生 活 经 验 和 已 教 从 有 知 识 出发 . 过 创 设 生 动 有 趣 的 情 境 . 导 学 生 掌 握 基 本 的 通 引
初中化学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
初中化学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初中化学新课改篇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我校的九年级化学课也使用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视图的设置上,都重视初中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青少年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以及开阔学生视野的“科学、技术、社会”等阅读内容,同时教材中添加了许多“活动与探究”。
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活动的基础。
下面谈一谈在使用新教材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上好绪课言课,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绪。
” 绪课言课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接触的第一节课,许多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若能及时引导和启发,对学生将来学习化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增加一些趣味实验,如用“玻璃棒沾少许浓硫酸和高锰酸钾晶体混合调成的湖状点燃酒精灯(魔棒点灯);用手帕在2份酒精(95﹪)和1份水混合均匀物中浸湿取出,点燃,待燃烧后,手帕依然完好无损(烧不坏的手帕)”……等趣味实验。
让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时就感到化学知识的神奇,趣味无穷,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巧妙设计问题,引入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由学生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和成就感激发的。
在教学目标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有助于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质疑。
问题设计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点,有启发性、挑战性和研究性。
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针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探究性学习问题的设计是:面粉可以燃烧吗?面粉燃烧会引发爆炸吗?面粉的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等等。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进,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措施,可以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改革。
一、强化实验教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改革中可以增加实验的数量和质量,并将实验教学融入其他教学环节中,如讲解概念前进行预实验、实验操作时边讲解理论知识等。
还可以引入新颖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如利用虚拟实验软件进行实验模拟等,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倡导探究学习传统的化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学生消化接受,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很难得到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倡导探究学习,让学生扮演主角,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来探求答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四、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新课程理念推崇多媒体与教学的结合,利用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在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科学网站和教育软件等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互动,如利用点击器进行投票和问答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化学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科学领域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包括强化实验教学、倡导探究学习、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和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培养。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
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摘要: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性化学教学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要积极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
一、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传统的教学,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评价的唯一依据,一好百好,不关注学生的情感。
这种评价模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的培养,但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如团结协作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与人交往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新课程标准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
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下图所示:1.依据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据此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3.《标准》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中对各主题的学习提出了探究活动的具体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内容标准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与培养目标。
同时,《标准》对科学探究的教学实施和评价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4.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确定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内容主题,规定了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
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5.《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设置的。
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也是积极的学习方式。
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化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
6.《标准》中的"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包括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
这些素材旨在帮助教师理解课程目标,教师可在相关主题的教学中利用这些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
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设有不同的水平层次。
对同一层次的学习要求所采用的词语有对学习结果目标的描述,也有对学习过程目标的描述。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初步学习(如分离混合物、制取气体),初步学会(如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连接仪器、配制溶液、检验物质、使用化学用语、观察记录、简单计算)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体验、感受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对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的实施阶段,《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有了较大的转变,师生关系得到改善,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探究式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如何搞好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笔者就一年来的教学心得谈谈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一、巧妙设计问题,引入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由学生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和成就感激发的。
在教学目标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有助于创设最佳大教学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疑问。
问题设计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点,有启发性、挑战性和研究性。
如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我设计的探究性学习问题是:面粉可以爆炸吗?面粉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面粉可以燃烧吗?等等。
在初中学生的常识中,面粉是不会燃烧和爆炸的,这种违反常识的问题,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二、转变观念,充分信任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不厌其烦的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
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习将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
学习方式的改善使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记得一本美国的教科书中有这样的一句名言:“You hear, you forget; You see, you remember, you do, you learn.”翻译成中文就是:“你听,你忘记,你看,你记住,你做,你学会”,总的意思就是教育家们所倡导的“做中学”,在学习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
我们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快乐和在学习中探究的快乐。
例如:在对“灭火的原理”一节的探究中,关于灭火的例子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和听到很多,但并不十分明白其中的原理,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就不用说有意识的应用在生活中了,在本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就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可能发生燃烧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简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报告,与同学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验证自己假设,最终得出结论。
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既有个体的发挥,也有小组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同时发展了学生间的交往,提高了他们的交流及合作能力。
在这节课中,大部分的小组在15分钟内完成了实验,并填好实验报告,得出结论,顺利达到了这节课的学习目的。
实践证明,只要充分相信学生,他们会发挥很大的潜力,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将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适当提示学法,但不可过度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会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不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包含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求,以便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基本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能自主、自如的学习。
如在上面谈到的探究实验结果时,教师不要急于小结,而是放给学生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似乎整个世界的真理都是他们发现的,越学越能找到感觉。
再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助燃性这一化学性质时,要提示学生注意:这类反应的条件是“点燃”,这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告诉学生在铁丝的前端一定要系一根火柴,因此教师不要过度指导,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做决定,真正的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四、勇于探索,为学生树立榜样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印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产生影响。
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要勇于探索,多思、多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体现这样的行为素质,这样你的思想你的要求才能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
例如:在《氧气的制法》这一节中,有的学生观察到过氧化氢在不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试剂瓶壁上就有气泡产生,(该现象在教科书上没有提及)就提出疑问,这些气泡是不是氧气呢?通过进一步探究发现给过氧化氢溶液微热可看到有较多的气泡冒出,而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却不能复燃,此时教师在对出现此现象的各种推理、解释都将显得苍白无力,亦有武断的嫌疑,于是我故意提出问题:该试管中放出的气体是不是氧气?我们该怎么验证呢?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