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试题答案word精品
地质学考试题含答案
![地质学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f52d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e.png)
地质学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 )A、阿拉斯加B、日本C、台湾D、广州正确答案:D2、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 )A、西藏B、赤道C、北回归线D、南极正确答案:D3、竹叶状灰岩指示沉积岩作用发生在( )的环境中A、暴露B、介质动荡C、寒冷正确答案:B4、下列( )属于火成岩构造。
A、流纹构造B、千枚构造C、层理构造D、干裂构造正确答案:A5、岩石或矿物在大气中受到了温度的变化,大气、水溶液及生物作用,使岩石或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叫做 ( )A、堆积作用;B、剥蚀作用;C、风化作用D、风蚀作用;正确答案:C6、下列不是矿物的是( )A、冰B、自然金C、石英D、煤正确答案:A7、不属于变质作用的因素的是A、结晶B、化学因素C、压力D、温度正确答案:A8、下列不是矿物的是( )A、自然金。
B、冰C、煤D、石英正确答案:C9、下列属于深源地震学说的是A、蠕动说B、弹性回跳说C、相变说D、粘滑说正确答案:C10、根据成因岩石分类中没有:A、矿物B、火成岩C、沉积岩D、变质岩正确答案:A11、下列不属于成岩作用的是A、压固作用B、风化作用C、重结晶作用D、胶结作用正确答案:B12、由下面的哪组数据可求出轴面的产状( )A、脊线与翼角B、枢纽和轴线C、轴线和脊线D、轴迹与脊线正确答案:B13、界,系,统,阶是( )A、年代地层单位B、生物分类单位C、岩石地层单位D、时间单位正确答案:A14、沉积岩岩层的接触关系有( )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A、沉积接触B、完整接触C、整合接触D、侵入接触正确答案:C15、岩相分析的原则( )A、现实类比法B、完整性C、时效性D、野外调查正确答案:A16、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震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和下列哪项( )A、搬运作用B、风化作用C、变质作用D、剥蚀作用正确答案:C17、由两种以上的单形组成的晶体是( )A、双晶B、多形C、晶质体D、聚形正确答案:D18、土壤层与风化壳有什么关系( )A、风化壳上层为土壤层B、土壤层上层为风化壳C、没有关系D、两者相互包含正确答案:A19、下列地点,地球重力最大的是( )A、北京B、赤道C、北回归线D、南极正确答案:D20、变质作用的因素包括( )A、温度B、压力C、化学因素D、AB和C正确答案:D21、岩浆的化学成分若以氧化物表示,其中( )的含量最大。
武汉地大环境地质学作业答案解析
![武汉地大环境地质学作业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c5842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6.png)
环境地质学作业答案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人类环境宣言》是在_____会议上通过的?(5分)(A) 开罗;(B) 斯德哥尔摩;(C) 里约热内卢参考答案:B2.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与_____的关系的学科。
(5分)(A) 自然;(B) 地理环境;(C) 地质环境参考答案:C3. 广义的环境是与_____相对的?(5分)(A) 人;(B) 自然;(C) 系统参考答案:C4. 地质环境系统是_____系统。
(5分)(A) 开放;(B) 封闭;(C) 孤立参考答案:A5. 系统的演化是指系统内部_____。
(5分)(A) 量的改变;(B) 质的改变;(C) 度的改变参考答案:B6. 地质灾害发生前都有一个_____的过程。
(5分)(A) 渐变;(B) 突变;(C) 质变参考答案:A多选题7. 环境地质学是_____的交叉学科?(5分)(A) 环境科学;(B) 地质科学;(C) 系统科学参考答案:A,B8. 环境地质学的理论体系包括_____。
(5分)(A) 基础理论;(B) 专业理论;(C) 系统理论参考答案:A,B9. 地质环境是_____重要的组成部分。
(5分)(A) 人类环境;(B) 环境;(C) 地球环境参考答案:A,C10. 地质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
(5分)(A) 地质体;(B) 地质背景;(C) 渗流场参考答案:A,B,C11. 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阶段包括_____。
(5分)(A) 稳定;(B) 失稳;(C) 稳态重建参考答案:A,B12. 下列哪些类问题属于地质灾害?_____(5分)(A) 地面沉降;(B) 滑坡;(C) 泥石流参考答案:B,C判断题13. 滞后是指输入信号序列的高值与响应信号峰值在时间上的错位现象。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4. 我国地质环境问题种类齐全.频繁发生是因为人口众多.人为活动涉及面太广所致。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5.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系统的环境,也不存在没有环境的系统。
环境地质学课后习题
![环境地质学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d60d4394afe04a1b171de04.png)
1、 环境地质学产生的社会、科学背景是什么?答:环境地质学的出现, 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及学科发展的时代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 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越来越大, 以致各个学科都从自身专业出发, 将自己的研究深入到环境 领域,而传统的地质科学也在逐渐延伸着自己的研究领域。
世界地质工作发展整体上也正由以资源勘查为重点的时代进入到更加强调社会化与环境的 时代;地质工作部署的重点正逐渐由山脉和盆地转移到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地区和重大工程 建设区。
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转移到灾害减轻、 废物处置、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水资源与城市发展、公众健康等环境领域上来。
因此,环 境地质工作, 尤其是城市环境地质和矿山环境地质已成为当前地质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 负着推动地质科学发展的重任。
2、 人—地关系包括那些内容?答:地质背景、 地质作用及其过程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及其 对人类的影响;人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
3、 为什么把系统科学作为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 答:因为概念是科学的基石,先进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发现的先导。
因此,环境地质学的基础 理论必然具有强烈的科学方法论的色彩, 以达到多学科的综合及普适性规律认识的目的。
所 以,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分析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系统。
4、环境地质学重点研究哪些科学问题? 答: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客观背景(自然与社会) 、地质学机理、时空分 布规律,并从地质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理念出发,探索地质环境问题防范、治理对策, 科学问题, 发育规律; 第三讲:崩塌1、 坚硬块状岩体和软弱碎裂岩体崩塌的各自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答:① 由厚层坚硬的岩层如灰岩、砂岩、砾岩、花岗岩、闪长岩等构成的斜坡体,岩石强 度大,裂隙发育,形成高陡边坡;② 相对软弱的岩层如页岩、泥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等强度较小,裂隙细密,岩石 常呈碎块, 个体稳定性较差, 在稍陡的坡面上甚至偶尔的刮风或因人为踩踏, 单个块体就会 失稳,而形成泻溜。
环境地质学试题答案
![环境地质学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c436e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c.png)
第二章1.地质环境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2.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3.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来评定。
4.人地复合系统人地复合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两大系统耦合而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开放系统。
人地复合系统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智慧圈。
2. 当前世界环境地质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向1着眼于地球是个复杂系统,是个多层次结构,以及通过各圈层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来研究全球性环境变化。
不仅是研究现代的,而且研究过去地质历史时期,同时对今后21世纪内全球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全球性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全球性气候(包括古气候)、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全球物质和能量循环等等,并且对这些全球性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后果进行预测。
2.以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灾变预报的可能性。
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双重的作用。
这些因素的变化在许多情况下是无序的,是一个非线性问题。
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热点问题。
3我国主要环境地质学问题我国四大生态脆弱带:黄土高原与北部毗邻的沙漠、岩溶石山区、南方贫瘠的红壤区以及西部高寒地区。
因此,当前和今后我国的环境地质问题将会日益突出。
1. 淡水资源危机正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开展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新的一轮区域性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综合分析水资源问题的基础性地质工作。
同时迅速建立多种水资源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研究制图、预报网。
全国统一环境水文地质监测信息系统,作为研究各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前景分析的科学依据。
环境地质学考试题
![环境地质学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030b90dba1aa8114431d9e2.png)
环境地质的内涵:各个圈层环境地质:地质学在环境中相互作用。
GEOSS涉及到的九大领域:15水 6天气 7生态系统 8农业 9生物多样性。
根据灾害持续的时间:突发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的容量:可以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输入和输出) 地质资源:能源、矿物、地下水、地质景观、地质空。
环境地质作用:自然地质营力:内动力、外动力。
人为地质营力:;剥蚀、搬运、堆积、塑造、塌陷、矿物迁移与富集。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自然历史分析法:知;地球化学法:健康与环境的关系;系统分析法:非线性研究;环境地质制图:要素库、图形库;模拟预测:监测、机理、模型。
井工煤矿开采的主要特点: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其生产过程是地下作业,自然条件比较复杂,开采的主要特点是需要进行矿井通风,存在瓦斯、煤尘、顶板、火、水五大灾害。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的特点:应衍生性:连带效应,地表-地下区域性:岩性、构造等地质背景多样性: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预防性:规律、机理研究为基础影响范围:社会、经济、环境。
煤矿露采的主要特点 (1) (3)水土流失煤矿水害的界定:凡影响煤矿井安全的、增加吨煤成本使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的水都称为矿井水害。
分区:1华北石炭二叠系岩2华南晚二叠统岩溶水害区;3东北侏罗系裂隙水水害区;4西北侏罗系裂隙水水害区;5西藏一滇西中生代裂隙水水害区和台湾第三系裂隙、孔隙水水害区。
形成煤矿水害的三大要素:水源:矿体及其围岩中赋存的地下水大气降水:降水地表水:渗地下水:老空水:采空区积水。
2 通道:构造裂隙带;岩溶塌空区上方冒裂带;隔水底板与突水通道. 3触媒:引发山压力;矿山排水;地震裂隙通道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12.1起执行。
九章140条矿井防治水地面防治的留设;排水系统;水闸门与水闸墙;疏干开采和带压开采;注浆堵水矿井水可分为洁净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酸性矿井水和特殊污染型矿井水等五种类型煤矿塌陷区分类:1丘陵地北、西南等区有众多煤矿分布在丘陵地带,塌陷后形成局部漏斗式的塌陷坑和锯齿状地裂缝,地形地貌无明显变化;2平原地带塌陷区:北等地相当一部分煤矿分布于平原地区塌陷坑内部分区:塌陷引起直移动和水平移动;在地表的变形则表现为倾斜、弯曲和水平变形。
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aa151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9.png)
一、1.论述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具有制约作用体现在:以一定作用影响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某些地质条件不具备而提高了工程的造价;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所以,地质环境是从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三个方面影响工程建设的。
工程活动也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地质环境,每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方式强度是不同的,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有:(1)工程荷载:工程荷载是指工程建筑物的自重及其运行时与其他自然和人为作用力的叠加所造成的在工程和地质介质边界面的荷载。
在这一附加荷载作用下,地质体中的应力产生重新分布,使岩土介质发生变形,当变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岩土会产生破坏。
(2)岩土体的开挖:岩土体开挖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岩(土)应力状态的卸载和调整;岩(土)开挖振动和爆破损伤;岩(土)临空面位置、形态发生改变;引发地下水的排泄、地表水的聚集;开挖后岩(土)弃渣的堆积和处理;(3)水流、水体的调节:导致地面沉降、水库诱发地震、库岸崩塌。
2.工程地质勘察的六个方面?(1).沿途类型及性质;(2)地质结构;(3)地形地貌;(4)水文地质;(5)物理地质现象;(6)天然建筑材料。
3.论述工程建设中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答:工程建设中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以下四类,即(1)地基稳定性问题:这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它包括强度和变形两个方面。
此外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和现象都会影响地基稳定。
铁路、公路等工程建筑则会遇到路基稳定性问题。
(2)斜坡稳定性问题:自然界的天然斜坡是经受长期地表地质作用达到相对协调平衡的产物,人类工程活动尤其是道路工程需开挖和填筑人工边坡,斜坡稳定对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及保证地基稳定十分重要。
斜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是影响其稳定性的物质基础,风化作用、地应力、地震、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对斜坡软弱结构面作用往往破环斜坡稳定,而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是影响其稳定的重要因素。
环境地质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环境地质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63a9079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7.png)
环境地质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以下不属于土地环境问题的是?答案:梯田增多2.中国的土地盐渍化主要发生于我国的滨海半湿润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答案:河套地区3.以下不属于地面沉降的特点的是?答案:只在小范围内发生4.以下不属于海水入侵的防治对策的是?答案:转移地下淡水资源5.以下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答案:石油6.以下不属于全球主要环境问题的是?答案:城市内涝7.泥石流的基本特征是:①具有土体的结构性,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②;③一般发生在山地沟谷区,具有较大的流动坡降。
答案:具有水体流动性8.岩溶地面表现形式以塌陷为主、并多成塌陷坑?答案:圆锥型9.环境地质学一词是哪一年首次提出的?答案:1962年10.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志,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便应运而生。
请问是哪一年发表的?答案:1987年11.关于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个?答案:山地少、平地多,土地资源区域差异不显著12.土地利用的正环境效应是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而产生的。
下列人类活动哪些会产生土地利用的正环境效应?答案:防护林体系建设13.水污染问题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期?答案:罗马时期14.对大型采矿边坡,需要构筑的工程措施是什么?答案:抗滑挡土墙、抗滑桩15.污染物在人体内得以迁移运转的主要介质是?答案:血液16.海水入侵的防止对策有哪些?答案:监测预测阻隔水流合理开采地下淡水资源人工回灌17.防治土地退化的原则有哪些?答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原则实行预防与治理相结合18.以下属于矿产资源的特征的是?答案:不均匀性有限性相对性19.下面属于常规能源的是。
答案:水力煤炭石油20.以下哪些是城市化带来的水问题。
答案:城市水污染问题城市水资源短缺城市水灾害问题21.下列哪些学科属于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答案: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学灾害地质学22.下列哪些问题属于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答案: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问题陆地水圈演化与地下水渗流理论全球变化问题地球表层系统非线性演化问题23.下列哪些问题属于当今全球面临的水问题?答案:淡水资源短缺水文循环发生变化河川径流量减少水体污染24.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下列属于工业废水特性的有:答案:悬浮物质含量高温度较高25.下列能源分类正确的是:答案: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燃料性能源和非燃料性能源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26.环境容量的大小,一方面与环境要素组成和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数量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环境地质学重点[试题]
![环境地质学重点[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b539c7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f.png)
1、环境地质学定义:环境地质学是应用地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功能和自身演变规律的学科,侧重研究人类工程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环境地质学研究对象: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环境地质学任务: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对策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4、地质环境指的是与人类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岩石圈之表层,是人类生存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5、地质环境基本要素: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动力作用6、地质环境的容量:是指区域地质环境或环境要素(如土地、水体等)对资源开发或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容许承受量或负荷量。
7、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地质环境对人类施加的某种干扰的适应性。
8地质灾害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9、崩塌定义:是较陡斜坡上的部分岩土体在以重力为主的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10、滑坡: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
11、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12、水土流失: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13、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14、盐渍化是一种渐变性地质灾害,它是盐分在地表土层当中逐渐富集的结果(含盐量超过0.3%)。
15、水资源开发的负环境效应:(1)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原因是地下水多年平均开采量超过多年平均补给量,破坏了地下水的动态均衡状态,消耗含水层的“储存量”,其结果就是出现了直观上的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环境地质学试题库
![环境地质学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84e99c7131b765ce04081405.png)
环境地质学试题库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1、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地质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2、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外界自然因素的总和。
3、原生自然环境:又称第一环境,其最基本的要素组成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浅部表层,是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着的空间和物质环境。
现在一般是指未经人类活动影响,仍保持自然状态,环绕于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4、次生自然环境:又称第二环境,是受人类活动因素的冲击、影响而改变了原来面貌的自然环境。
5、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6、环境背景(本底)值:原生值.是环境不受或未受污染影响的“纯自然”情况下,各环境要素的化学元素正常含量和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7、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变质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8、地质环境的容量:一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工程发展的最大潜能。
9、自净作用:环境自身能逐步清除一定数量的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这种作用称环境的自净作用10、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一般是指在一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某些要素或总体对人类或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1、环境效应:是指在环境要素作用下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及其后果。
环境效应可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及人为环境效应,一般所称的环境效应多数是指人为环境效应12、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概括为环境问题。
目前所指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利用环境不当和人类社会发展中与环境不协调所致。
13、原生环境问题: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由自然界原来的环境给人类造成的,如许多自然灾害,是大自然活动的必然结果;又如疾病的流行或某些地方病的发生等。
14、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环境水文地质学答案
![环境水文地质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e7e776f705cc17552709ba.png)
层次:(专/本)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分数: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地下水赋存和运动于地面以下土层中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与地表水相比;具有可储性,更加安全,分布更广泛。
2.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3. 贮水系数是指承压水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所释放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4. 脱硫酸作用5.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3.在冲积平原中,由现代河道与近期古河道向两侧河间洼地,地下水埋深由深变浅,水化学作用由溶滤作用为主变为浓缩作用为主,矿化度由小变大。
4.在干旱、半干旱平原盆地中,过量补充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上升会使蒸发浓缩作用加强,引起土壤盐渍化及地下水咸化。
5.地下水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与垃圾、工业污水与废渣以及农用肥料与农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 )2.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 )3.在饱水带中也存在孔角毛细水。
(× )4.潜水位是指由含水层底板到潜水面的高度。
(× )5.流线越靠近界面时,则说明介质的K值就越小。
(× )6.离子价愈高,离子半径愈大,水化离子半径愈小,则吸附能力愈大。
(√ )7.水中二氧化碳含量愈高,溶解碳酸盐及硅酸盐的能力愈强。
(√ )8.巨厚的纯灰岩有利于形成大型岩溶洞穴,其主要原因是成分较纯,而不是构造裂隙的发育。
(×)9.松散岩石中颗粒的形状对孔隙度没有影响。
地质学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地质学基础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af6e35650e52ea5418981e.png)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30个)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精简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1bd27401f69e3143329424.png)
《地质学基础》试题1、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B、二叠纪C、三叠纪D、白垩纪2、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B、区域变质作用C、埋藏变质作用D、动力变质作用3、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B、晚古生代C、早古生代D、新生代4、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B、直立褶皱C、倾斜褶皱D、翻卷褶皱5、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B、构造窗C、逆掩断层D、冲断层6、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B、千枚状构造C、片状构造D、片麻状构造7、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8、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B、第三纪C、白垩纪D、早寒武世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B、浊流沉积C、磨拉石沉积D、火山碎屑沉积11.C 12.A 13.A 14.C 15.C 16.D 17.B 18.C 19.C 20.B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B、片麻岩C、糜棱岩D、大理岩17、细晶岩脉属于__________。
A、深成岩B、浅成岩C、沉积岩D、次火山岩18、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D、辉石、蓝晶石、石墨20、玄武岩属于_________。
A、超基性岩B、基性岩C、中性岩D、酸性岩9、下列矿物组合中,四种矿物都是硅酸盐的是_________。
环境水文地质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水文地质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d3dcd7a5e9856a571260d9.png)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环境水文地学:是以水文地质学为基础,研究水文地质环境与环境质量关系的一门学科。
也就是说,环境水文地质学是研究与地下水有关的在天然条件或认为因数的影响下,与人体健康或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相关的各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进而防护、改善和治理的一门科学。
分为两大类、六个方面的内容。
两大类(一)天然(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
有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如地球的运动场,地方病。
(二)人为(次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
包括: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及水质恶化;开发(疏干)地下水引起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废物排放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六个方面1、资源环境水文地质2、污染环境水文地质3、病理(医学)环境水文地质4、工程环境水文地质5、生态环境水文地质6、区域环境水文地质2、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控制问题的科学。
3、自然环境问题:是自然环境本身发展演变而引起的,主要是: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区域自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的地方病等。
4、人为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环境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与自然环境引起的。
5、地质环境:地壳上部包括岩石、地下水、微生物、天色气体在内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系统,它应具有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这三个基本要素。
6、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中的物质组成、性质、状态和地质结构变化及有关的地质现象的问题。
7、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指人为开采、疏干、充水、污染等因素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导致地下水组分,性质,状态和水动力特征等变换的环境问题。
包括(1)与天然水成分变化有关的地方病和公害病(2)由于水质变坏、水量减少而限制了水资源的使用问题(3)由农田灌溉、水库和渠道渗漏、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业废水地下储存等充水工程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4)疏干工程环境水文地质问题(5)水的物理性质变化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6)由水体中生物性质变化而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7)大型工程对整个区域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第二章: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生存环境之间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综合体就是生态系统。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0248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2.png)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质学研究的是()。
A. 地球的构造和历史B. 影响地质变化的因素C. 地球上的动植物分布D. 地球上的气候变化2.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
A. 物质圈、生物圈、大气圈B. 北半球和南半球C. 地壳、地幔、外核、内核D. 大陆、洋盆、山脉3. 拉尼娜现象通常指的是()。
A. 海平面上升B. 海洋表面温度升高C. 海洋表面温度降低D. 海浪和风暴增加4. 相对定年方法是根据()。
A. 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B. 地层的相对位置C. 化石的种类和分布D. 石头的颜色和质地5. 下列哪种地质灾害是由内部地质力学作用引起的?A. 地震B. 洪水C. 飓风D. 山体滑坡二、填空题1. 当两块地壳板块相互靠近时,形成的边界类型是()。
2. 放射性碳14的半衰期约为()年。
3. 根据地球历史的划分,下列时代中最古老的是()时代。
4. 地球的磁场是由()产生的。
5. 地壳最上层的岩石类型是()。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壳构造理论,并说明它对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2. 解释在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地质条件。
3. 什么是地质灾害?请列举三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并简要描述其形成原因。
4. 什么是地球层序?如何利用地层确定地壳的相对年龄?5. 简述板块构造和地震的关系,并阐述板块构造理论对地震活动的解释能力。
四、解答题1. 请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为什么地震会造成地震波传播?2. 以地球历史为例,说明地质学是如何研究地球演化的过程。
3. 利用地层对地质工程进行勘察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实例说明。
4. 请简述火山喷发的过程,并解释火山喷发在地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5. 什么是地质勘查?请说明地质勘查在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 地球的构造和历史2. C. 地壳、地幔、外核、内核3. C. 海洋表面温度降低4. B. 地层的相对位置5. A. 地震二、填空题1. 构造边界2. 57303. 元古代4. 流体外核的对流运动5. 岩石圈三、简答题1. 地壳构造理论是指地壳是由一系列巨大的块状板块构成,这些板块以不同的速度在地球上相对运动。
2019继续教育环境地质考试
![2019继续教育环境地质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f5c0922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2.png)
环境地质考试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它有别于其他地质资源。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矿产资源2 .次生地质环环境问题指由()造成的,又称第二地质环境问题。
• A.自然地质作用• B.人类活动• C.混合作用• D.其他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人类活动3 .()是地质动力引起的,包含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两种基本类型的作用。
• A.自然地质作用• B.人类地质作用• C.矿山地质作用• D.地质作用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自然地质作用4 .()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优劣程度。
• A.地质环境质量• B.地质环境容量• C.地质环境• D.地质资源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地质环境质量5 .根据能源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情况,还可把它分为清洁性能源和()。
后者如煤炭、石油、裂变核燃料等• A.污染性能源• B.常规能源• C.新能源• D.燃料性能源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污染性能源6 .()指地下水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下,由水化学、水动力学、水物理学和生物学性质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制约作用。
• A.环境水文地质作用• B.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 C.环境水物理学作用• D.环境水动力学作用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环境水文地质作用7 .()一般都具有明显的蓄水防洪、调节径流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作用,在灌溉、供水和发电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 A.跨流域调水工程• B.水利水电工程• C.交通运输工程• D.农业活动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水利水电工程8 .环境地质学研究内容之一是()的环境问题,诸如火山爆发、地震、洪水、滑坡等引起的环境问题。
• A.自然地质作用(因素)引起• B.人为活动改变地质环境引起• C.混合地质作用• D.地质作用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自然地质作用(因素)引起9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复杂圈层结构、层次分明的:• A.人一地环境系统• B.人类活动系统• C.自然环境系统• D.生态环境系统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人一地环境系统10 .在地震影响范围内,地壳表层出现的各种震害及破坏现象称为:• A.荷载效应• B.地震效应• C.场地破坏效应• D.强烈震动效应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地震效应11 .自然界中各种形态的水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处于不断运动和转换中,水的这种运动和转换构成了:• A.地质循环• B.水文循坏• C.陆地循环• D.海洋循环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水文循坏12 .原生地质环环境问题指由()引起的,又称第一地质环境问题。
环境地质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环境地质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247ea23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a.png)
环境地质学_河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重点有地质环境条件的区域规律、区域地壳稳定性和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参考答案:错误2.哪一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大大促进了环境调查研究工作的进程和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参考答案:1972年3.下列哪些属于地质灾害的内涵?参考答案:灾害事件的后果_致灾的动力条件4.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床上,使河床不断增高,形成世界闻名的“地上悬河”。
参考答案:正确5.水库边造再造主要有岸坡坍蚀和岸坡崩滑破坏两类参考答案:正确6.海水入侵的防止对策有哪些?参考答案:监测预测_阻隔水流_合理开采地下淡水资源_人工回灌7.地方性氟病的症状是?参考答案:氟斑牙8.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图系包括?参考答案:地质环境分区图9.以下不属于土地环境问题的是?参考答案:梯田增多10.干旱气候不是发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外界因子,蒸发量与大气降水量的比值和土壤盐渍化没有关系。
参考答案:错误11.下列哪些是矿产资源的特征?参考答案:有限性_不均匀性_相对性_生态性12.影响元素迁移的最大活力是活的有机体和天然水。
参考答案:正确13.为了研究和有效地解决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国际科联(ICSU)于哪一年正式组织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即全球变化研究。
参考答案:1986年14.石油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参考答案:对地表的破坏_含油污水污染环境_泥浆污染环境_废气与炼厂渣污染环境15.人为因素会造成岩溶地面塌陷。
参考答案:正确16.二氧化碳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它和四氯化碳、三氯乙烷一起对臭氧层破坏所起的作用占80%以上。
参考答案:错误17.相对短暂的人类历史而言,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蕴藏量也是有限的。
参考答案:正确18.在较为平缓的斜坡上不会发生滑坡。
参考答案:错误19.泥石流不是山地特有、突发性的灾害现象。
地质学试题库及答案
![地质学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dd9cdb6f1aff00bed51ed5.png)
①试题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显生宙划分为代、代和代。
2.冰川按分布规模、形态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分为冰川和冰川两个基本类型。
3.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4.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纪。
5.单向环流是河流在岸进行侵蚀,在岸进行沉积的主要原因。
6.地球上的内能包括、和。
7.海洋环境可分为带、带、带和带。
8.河流对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可分为、和三种。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变质作用;2.岩石圈;3.层间水;4.地质构造;5.岩浆作用;6.冲积物;7.潮汐;8.风化作用;9.泻湖;10.冰川。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是如何划分的?2.何谓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主要类型有哪些?3.试述滨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主要特点。
4.什么是矿物?其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有哪些?5.简述断层存在的证据。
6.简述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和。
2.地面流水根据流动特点可分为、和三种。
3.类地行星包括、、和。
4.岩浆岩按SiO2含量划分为、、和。
5.岩层产状要素是、和。
6.湖水按含盐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含盐度小于18%的湖和含盐度为1—35g/L的湖。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地质作用;2.潮汐;3.滨海带;4.熔浆;5.沼泽;6.矿物;7.三角洲;8.冰川;9.构造运动;10.地缝合线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试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方案。
2.何谓冲积物?其有哪些特点?3.何谓浅海带?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分为那几大类?5.试述大陆漂移的证据。
6.简述土壤污染源及其主要物质。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年代地层单位分为、、和。
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3.单向环流可使河流在凸岸,凹岸。
4.洋壳在增生(离散),而在消亡(会聚)。
5.地磁场的要素是、和。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2ce3e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0.png)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质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地球的物理性质B. 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过程及其历史C. 地球的化学成分D. 地球的生物多样性2. 地壳是地球的哪一层?A. 外层B. 内层C. 中间层D. 核心3. 岩石按其形成方式可分为哪三类?A. 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B. 石灰岩、花岗岩、页岩C. 沉积物、岩浆、变质物质D. 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4. 以下哪个不是地质年代的名称?A. 寒武纪B. 侏罗纪C. 新生代D. 古生代5. 板块构造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韦格纳B.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C. 查尔斯·达尔文D. 尼尔斯·玻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7. 地球的半径约为________公里。
8. 地幔主要由________组成。
9. 地壳的厚度在大陆地区大约为________公里。
10. 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地壳和地幔的区别。
12. 描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板块构造理论对现代地质学的影响。
14. 讨论地质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五、计算题(每题5分,共5分)15. 如果某地层的沉积速率为每年0.5毫米,该地层的厚度为100米,请计算该地层形成所需的时间。
六、答案1. B2. A3. A4. B5. A6. 氧7. 63718. 硅酸盐9. 30-7010. 地层中化石的类型和分布11.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外壳,主要由岩石组成,厚度较薄,地幔则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的主要部分,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12.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阶段。
13. 板块构造理论是现代地质学的一个基石,它解释了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对地震、火山活动、山脉形成等地质现象提供了科学解释。
环境地质学课后习题
![环境地质学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7ebcf1a6bd97f192279e9e1.png)
1、环境地质学产生的社会、科学背景是什么?答:环境地质学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及学科发展的时代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越来越大,以致各个学科都从自身专业出发,将自己的研究深入到环境领域,而传统的地质科学也在逐渐延伸着自己的研究领域。
世界地质工作发展整体上也正由以资源勘查为重点的时代进入到更加强调社会化与环境的时代;地质工作部署的重点正逐渐由山脉和盆地转移到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地区和重大工程建设区。
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转移到灾害减轻、废物处置、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水资源与城市发展、公众健康等环境领域上来。
因此,环境地质工作,尤其是城市环境地质和矿山环境地质已成为当前地质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肩负着推动地质科学发展的重任。
2、人—地关系包括那些内容?答: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过程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人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
3、为什么把系统科学作为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答:因为概念是科学的基石,先进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发现的先导。
因此,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必然具有强烈的科学方法论的色彩,以达到多学科的综合及普适性规律认识的目的。
所以,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分析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系统。
4、环境地质学重点研究哪些科学问题?答: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客观背景(自然与社会)、地质学机理、时空分布规律,并从地质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理念出发,探索地质环境问题防范、治理对策,以服务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人居环境改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主要研究四个科学问题,即:地质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规律;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办法。
第三讲:崩塌1、坚硬块状岩体和软弱碎裂岩体崩塌的各自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答:①由厚层坚硬的岩层如灰岩、砂岩、砾岩、花岗岩、闪长岩等构成的斜坡体,岩石强度大,裂隙发育,形成高陡边坡;②相对软弱的岩层如页岩、泥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等强度较小,裂隙细密,岩石常呈碎块,个体稳定性较差,在稍陡的坡面上甚至偶尔的刮风或因人为踩踏,单个块体就会失稳,而形成泻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1.地质环境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2•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3•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来评定。
4•人地复合系统人地复合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两大系统耦合而成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而有序的开放系统。
人地复合系统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智慧圈。
2.当前世界环境地质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向1着眼于地球是个复杂系统,是个多层次结构,以及通过各圈层相互作用的演化过程,来研究全球性环境变化。
不仅是研究现代的,而且研究过去地质历史时期,同时对今后21世纪内全球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全球性变化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全球性气候(包括古气候)、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全球物质和能量循环等等,并且对这些全球性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后果进行预测。
2.以动态观点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地质环境演化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灾变预报的可能性。
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双重的作用。
这些因素的变化在许多情况下是无序的,是一个非线性问题。
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热点问题。
3我国主要环境地质学问题我国四大生态脆弱带:黄土高原与北部毗邻的沙漠、岩溶石山区、南方贫瘠的红壤区以及西部高寒地区。
因此,当前和今后我国的环境地质问题将会日益突出。
1.淡水资源危机正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开展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新的一轮区域性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综合分析水资源问题的基础性地质工作。
同时迅速建立多种水资源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研究制图、预报网。
全国统一环境水文地质监测信息系统,作为研究各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前景分析的科学依据。
加强研究制定节水的法规,研究节水工艺和新技术、新方法。
研究在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影响下陆地水资源演化规律及水资源演化过程的生态系统和地质环境效应等,将水资源一环境一生态一社会经济发展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考虑。
2.城市发展中的环境地质问题城市人类活动与之所依存的物质基础一地质环境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复杂的城市地质环境系统。
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环境的依赖性强,人类活动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或影响;另一方面,地质环境承受着人类活动的强烈改造,发生着重大变化,并反馈作用于人类活动。
特别是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都市区和城市连绵带的形成,使城市-地质环境相互影响的区域更加广大,矛盾更趋复杂。
第三章1•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2•土壤侵蚀模数单位面积土壤及土壤母质在单位时间内侵蚀量的大小,是表征土壤侵蚀强度的指标,用以反映某区域单位时间内侵蚀强度的大小。
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 )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土地盐渍化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壤中积聚盐、碱且其含量越过正常耕作土壤水平,导致作物生长受到伤害的现象。
盐渍化是一种渐变性地质灾害,它是盐分在地表土层中逐渐富集的结果。
由于人类不合理灌溉造成的盐渍化过程,称为次生盐渍化3.简述荒漠化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是造成土地沙质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1气候变化: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都分布在降雨少、气候干燥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2人类经济活动:其中因草原过度农垦造成的沙漠化面积占25.4%,过度放牧造成的占28.3 %,过度樵柴造成的占31.8 %,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城市建设破坏植被造成的占9%,因自然风力作用造成的只占 5.5%。
人口的增加,大大加重了对土地环境的压力,导致土地质量退化和沙化。
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土地破坏的重要因素,为了生存,贫穷的人们不得不对自然资源进行盲目开发,对土地进行超负荷利用,导致生态平衡玻坏,形成恶性循环。
防治途径:在于保护天然植被、建立人工植被,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加强人工草场生态系统的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采取农业、林草、水利和工程等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3简述土地盐渍化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中国西北地区:①含盐分的地表水以地面蒸发消耗为主;②盐分被水带入湖泊和洼地,渗入地下,随毛细作用上升地表;沿海地带:海水入侵或海岸的退移平原地区:河床淤积抬高或修建水库,使沿岸地下水位升高影响因素:干旱气候是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外界因子;地形地貌也影响盐渍化程度。
人为因素:灌溉用水管理不善防治对策1、水利改良采取水利措施与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技术途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渠道防渗、防漏技术,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止地下水抬升;2、生物改良3、化学改良4、改良盐碱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空气、水分状况,增强有益微生物活动,提高肥力第四章1•水体污染源的种类和特性。
主要是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自然污染源不能完全控制人为污染源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1工业废水特性: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大、废水成分复杂且不易净化、带有颜色或异味废水、水量和水质变化大、净化处理困难2生活污水特性:主要来自家庭、商业、学校、旅游服务业及其他城市公用设施,包括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沐浴排水及其他排水等。
生活污水中99.9%是水,固体物不到0.1%含氮、磷、硫高,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淀粉、糖、蛋白、脂肪、尿素3农业退水特性:农业污染面广、分散、治理难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化肥和农药含量高2•水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效应。
地下水源枯竭、水体污染、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土壤盐渍化、沼泽化、沙漠化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都是地质环境中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结果。
水在原生和次生环境中,不仅以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变化影响环境,而且还可由其水量、水位、水力坡度和水压力等动力学特征影响环境。
3•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措施。
水体污染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综合防治,充分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采取技术措施的同时,还应结合行政措施和法律措施和经济措施。
⑴ 改进生产工艺技术,减少三废排放;⑵ 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安排工业布局;(3)重视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加强水资源管理。
第五章1矿产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指所有理藏于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可被人们开采利用的矿物质聚集体。
广义的矿产资源指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元素、化合物、矿物和岩石相对富集,人类开采后能得到有用商品的物质形态和数量。
狭义的矿产资源是指自然界产出的物质在地壳中富集成具有开采价值或潜在经济价值的形态和数量特征:不均匀性、有限性、相对性、生态性2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泉水枯竭、河水改道、边坡失稳发生崩塌、滑坡;矿山剥离堆土及矿渣堆积占用土地;淤塞河道、导致水患和矿山泥石流;污染水体和土壤•破坏地表植被,形成矿山荒漠化,加速水土流失等。
3地下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矿井热害、地面变形、破坏地下水循环、诱发地震、海水入侵、尾矿堆放污染4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以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和改善矿区地质环境质量。
六大原则:1•立法原则 2 •生态风险评价原则 3 •最少量化原则 4 •资源化原则5 •无害化原则6 •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原则5外排土露天采空区的修复和利用方式答:1如果矿坑与地表或地下水相通,永久被水淹没,面积够大,可将其辟为水库、鱼塘、人工湖泊2对于间歇性被水淹没的矿坑,即可用来储水,灌溉农业,调节小气候,也可回填复垦为农业用地3对于无水采空区,其底板往往是平坦,只要通过实验研究,采取适当措施,改善采空区植物生长条件,可以再种植4对于覆盖物少的深露天矿坑,通常难找到或需耗资才能找到大量回填材料。
若矿坑处于潜水面以下,给水充足,宜作水库,灌溉农田。
1•温室效应: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表温度上升,发出长波辐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短波吸收很弱,而对长波辐射吸收很强。
因此地表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地球表面的温度得以维持,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2酸雨: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
3臭氧层空洞: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被其吸收,从而避免紫外线过多对地球生物带来的伤害。
人类活动产生的一些痕量气体如NO。
和氯氟烃等进入平流层,使臭氧层遭到破坏,以致于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4雾霾:是雾和霾。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
霾就是灰霾(烟霞)。
2.煤炭开采利用过程对地质环境产生那些影响?煤炭开采影响包括:矿区地面塌陷、占用土地、酸性矿井水造成的污染、煤矸石堆放以及煤炭焦化造成的污染、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污染水体和土壤. 破坏地表植被,形成矿山荒漠化,加速水土流失等。
最终归结成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烟雾和热污染等危害人类健康3.简述你熟悉的一种新能源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3选1)1太阳能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太阳能直接利用的能源系统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但是若集中大量地开发利用太阳能,会造成太阳能回流减少,并影响局部环境的气候变化,还可造成雨量减少和生态变迁。
2风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风能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噪声,当风车布置不当时,也会影响景观。
如果受飓风袭击,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此外,风能集中利用,还会造成风向下游风流减速,影响局部气候3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①生物质采伐不当,通常会导致生物质能源枯竭,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减退,破坏生态平衡等;②木材、秸秆等在燃烧时会排放大量的颗粒物、有机化合物、一氧化碳和多换有机物等废气。
第七章掌握:1.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地形地貌的改变、影响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及其环境影响、水库岸坡失稳、水库淤积、水库渗漏与浸没、水库诱发地震、大坝下游引水灌溉区土壤盐渍化2•南水北调工程产生那些环境地质问题?膨胀土土体胀缩,引起地基变形、边坡滑塌等;部分渠线通过砂砾石和岩溶发育的可溶岩地段发生渗漏、渗透变形、浸没,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