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习动机题库1-0-8
学习动机题库
学习动机题库(无答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章学习动机培养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2、任务开始之前设定奖赏的方法最好用于以下那种情境()。
A、创造性任务B、常规性任务C、偶发性任务D、艺术性任务3、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高级学习动机4、有关学生动机的培养,说法正确的是( )A、为学生选择的榜样越优秀越好B、给学生的建议不应太具体,越抽象越好C、可以帮助学生把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迁移到另一学科上D、告诉学生失败都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6、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7、下列能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描述是()。
A.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学习计划B.老师告诉学生必须按计划学习C.学生为超越同桌的成绩而发愤图强D.学生认为自己这次考试失误是因为能力欠缺8、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A.认识动机 B.赞许动机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9、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10、惩罚的消极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时,惩罚“奖励”了学生B.惩罚可以完全杜绝不良行为C.惩罚的根本目的在于瓦解学生的不良行为D.惩罚相对于奖励,更具有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优势11、下列不属于内部归因的描述是()。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习动机》考点特训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习动机》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单选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_____A : 内部动机B : 外部动机C : 自我提高动机D : 附属动机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会知识的不如勤于学习的,勤于学习的不如喜欢学习的。
它体现的是学习兴趣的内部动机的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
【错因分析】对内部动机的内涵理解不深入。
2、多选题学习为了获得教师、家长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这是一种_____,而把学习成就看作是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_____。
A : 认知内驱力B : 附属内驱力C : 自我提高内驱力D : 生理性内驱力参考答案: BC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奥苏贝尔学习动机的三大分类的掌握。
【参考答案】BC【名师点睛】三种内驱力的区分是考试的常考点。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含二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活动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解答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选择题时,只需要掌握关键词即可,当题干中出现“兴趣、好奇心、爱好”这些词时,直接选认知内驱力;当题干中出现“排名、尊重、地位”这些词时,就选自我提高内驱力;当题干中出现“父母、长辈、老师”等词时,就选附属内驱力。
因此本题选择BC。
3、单选题力求本学期考得好,力求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属于_____。
A :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 :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 : 高尚的动机D : 成就动机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护理教育学题库1-0-8
护理教育学题库1-0-8问题:[多选]护理教育的基本特点包括()。
A.灵活性B.科学性C.实践性D.人文性E.复杂性问题:[单选,案例分析题]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运用表演和想象情境,启发及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人际关系及解决问题策略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角色特征自由想象与发挥。
学生扮演自己的角色时,其余学生就可以观察和分析表演的行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唤起学习者的感情和激情。
对上述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A.临床实习讨论会的形式包括实习前讨论、实习后讨论会、专题讨论会、重要事件讨论会B.讨论法耗时较多,组织不当可能偏离教学目标C.明确角色扮演的目的,扮演在小范围内实施D.是一种以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E.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以获取知识,培养动手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单选,案例分析题]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运用表演和想象情境,启发及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人际关系及解决问题策略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角色特征自由想象与发挥。
学生扮演自己的角色时,其余学生就可以观察和分析表演的行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唤起学习者的感情和激情。
此种教学方法属于()。
A.A.临床实习讨论会B.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陶冶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E.临床护理教学方法/ 上证指数走势图问题:[单选,案例分析题]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运用表演和想象情境,启发及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人际关系及解决问题策略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角色特征自由想象与发挥。
学生扮演自己的角色时,其余学生就可以观察和分析表演的行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唤起学习者的感情和激情。
该教学方法是()。
A.A.讨论法B.实验法C.角色扮演法D.PBL教学法E.临床实习讨论会问题:[单选,案例分析题]讲授法(Lecturemethod)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四章
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 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运动动机。
2. 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发动、选择、强化和维持的功能。
3.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可将运动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4.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可将运动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5. 为了获得刺激、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生物性动机。
6. 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
7. 根据学生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参与的心理动因主要由自身内在需要转化而来还是由外界条件诱发而来,可以将运动动机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8. 根据学生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参与的心理动因主要由自身内在需要转化而来还是由外界条件诱发而来,可以将运动动机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9. 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10. 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运动活动的动机,属于外部动机。
11.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指向于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于体育活动的结果,可以将运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2.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指向于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于体育活动的结果,可以将运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3. 指向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是直接动机。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学习动机》考点强化练习新版考题 卷1
教师招聘题库带答案《学习动机》考点强化练习word版可编辑1.单选题。
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学习,所以设置优等生、三好生,给学生奖励,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是_____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内部动机2.简答题。
【简答题】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
3.单选题。
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_____。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4.填空题。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____。
5.单选题。
学生对学习成绩优劣归结为“运气好坏”,此归因属于_____。
A、不稳定、外在、不可控B、稳定、外在、可控C、不稳定、内在、可控D、稳定、内在、不可控6.简答题。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和运用。
7.填空题。
归因理论是从____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8.单选题。
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_____A、认知的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9.单选题。
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_____。
A、认识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10.单选题。
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_____A、认知的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11.多选题。
小明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属于_____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高尚的学习动机C、低级的学习动机D、外部学习动机12.判断题。
将学习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不够,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_____13.单选题。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_____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14.多选题。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关于动机和工作效率的关系,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1. 解释学习的概念,并说明其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学习是指通过获取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经验,从而导致行为或认知的内在或外在变化的过程。
学习是人类进入社会时期后的一种基本活动,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教育过程中,学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学术能力。
其次,学习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
因此,教育者应该关注学习过程,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有效的学习经验,以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潜力的最大发展。
2. 什么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列出该理论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并简要描述其贡献。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指认为行为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的理论。
两位重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巴甫洛夫是俄国的生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的理论。
他通过实验发现,当一种中性刺激多次与一种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时,这种中性刺激就可以引起条件反射。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行为的形成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斯金纳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的理论。
他认为,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下产生的,而后果(奖励或惩罚)会对行为产生影响。
斯金纳的贡献在于他建立了行为塑造的原则,通过设定目标、提供奖励和制定适当的惩罚来增强或减弱特定行为。
3. 请解释认知学习理论,并说明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认知学习理论是一种重视个体主动构建知识和理解的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基于思考和意义建构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理论中,个体通过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
认知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构建知识。
其次,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挑战和任务,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和促进其思维发展。
教资考试学习动机的分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资考试学习动机的分类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小时候我们的梦想有老师、宇航员、科学家,现在教师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学老师面试里也出现很多博士学历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想当老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资考试学习动机的分类模拟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学习动机的分类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小婷为了能够在本季度成功晋升为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而努力工作。
根据学习动机的分类,小婷的动机属于( )。
A.高尚的动机B.附属内驱力C.认知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奥苏贝尔认为成就动机属于社会动机的一种,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其中,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同,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
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
题干中,小婷为了能成功晋升为公司的项目主管而努力工作,这是为了赢得相应的地位,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D项正确。
A项:高尚的动机是指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一般来说,这种内驱力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将学习动机划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的根据是( )。
A.学习动机的来源B.动机内容的性质C.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D.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划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2.1867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发表了(《教育人类学》)第一卷,它是教育和心理知识的必要源泉。
3.1877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问世,这就是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4.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始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5.190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由房宗岳翻译日本小泉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
7.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
8.富勒和布朗认为教师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关注学生)三阶段二、单项选择: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C)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A.学生B.教师C.教师和学生D.校长2..在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A)A.桑代克B. 赫尔巴特C.杜威D.乌申斯基3..(C)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维果斯基B. 马卡连柯C.乌申斯基D.卡普捷列夫4.(D)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A.乌申斯基B.加涅C.赫尔巴特D.桑代克5. 1924年,(D)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A.房宗岳B.潘菽C.邵瑞珍D.廖世承6.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7.学校教育互动系统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C)A.教师、学生、学校B.教、学、环境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学生、领导8.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9.(C)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题库
教育心理学(3)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及校风等属于()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学媒体D、教学环境2、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3、桑代克建立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A、动物的存在B、生物的存在C、物的存在D、意识的存在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弗洛依德B、冯特C、华生D、桑代克1-4:DBBD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控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时期是()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A、信任感B、自主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4、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D、理论型的抽象思维5、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A、6、7岁一11、12岁B、8、9岁一12、13岁C、11、12—14、15岁D、14、15—18岁6、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7、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A、成熟期B、关键期C、学习期D、高原期8、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9、“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维果茨基C、埃里克森D、布鲁纳10、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1、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1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1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A、感觉和知觉分化B、感觉与动作分化C、动作与语言分化D、形象与表象分化14、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15、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以分为()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1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A、比奈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奈量表C、瑞文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17、人格的核心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世界观18、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A、布鲁纳B、维果茨基C、奥苏伯尔D、布卢姆19、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20、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2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是()A、人格B、性格C、认知风格D、态度2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A、性格B、认知风格C、学习策略D、定势23、下列智商最高的人是()A、CA=4,MA=5B、CA=5,MA=6C、CA=6,MA=7D、CA=7,MA=81-5:CBDCC6-10:DBBCC11-15:CDBBB16-20:ACDBB21-23:ABA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选择题1、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称为()A、心理发展B、学习C、迁移D、适应2、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言语信息3、“先行组织者”实质上是指()A、教师B、研究者C、引导性材料D、已有的认知结构4、强化可以增强刺激-反应的联结,不强化则会削弱,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消退律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斯金纳D、巴甫洛夫D、苛勒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A、图表B、新知识C、认知框架D、以上都对7、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一个联结的失用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消退律8、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对内调控的能力是()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言语信息9、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A、布卢姆B、斯金纳C、奥苏伯尔D、布鲁纳10、通过撤消厌恶刺激(惩罚)而使行为发生概率提高的方法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撤除11、消退实质上是一种()A、正强化B、负强化C、无强化D、替代强化12、通过施加厌恶刺激而使行为发生概率降低的方法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撤除13、苛勒认为学习的实现是通过()A、尝试错误B、顿误C、同化D、意义建构14、儿童能运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A、动作表征B、符号表征C、映像表征D、表象1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A、机械的接受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机械的发现学习D、有意义的发现学习16、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是()A、学习准备B、定势C、最近发展区D、先行组织者17、在刺激-反应的联结过程中伴随满意刺激,可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这一现象是()A、强化B、消退C、分化D、泛化18、尝试-错误说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巴甫洛大D、苛勒19、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这一现象是()A、消退B、泛化C、分化D、同化20、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A、动作表征B、符号表征C、映像表征D、表象1-5:BACAC6-10:CBBCB11-15:CCBBB16-20:DAACC第四章学习动机一、选择题1、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A、学习准备B、需要C、动机D、兴趣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A、需要B、动机C、兴趣D、诱因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A、期待B、归因C、成就动机D、自我效能感4、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A、弗洛依德B、华生C、马斯洛D、罗杰斯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这一方法称为()A、正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A、动机B、需要C、诱因D、环境7、个体努力克服障碍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称为()A、动机B、期待C、成就动机D、自我效能感8、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A、结果期待B、成就动机C、自我效能感D、需要9、个体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10、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A、安全的需要B、爱和归属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1、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时于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这分别属于()A、稳定的内部归因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C、稳定的外部归因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12、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A、马斯洛B、布卢姆C、奥苏伯尔D、班杜拉1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交的需要属于()A、安全的需要B、爱和归属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5、最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的动机激起水平是()A、低等B、中等C、高等D、不确定16、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的()A、受教育程度B、归因方式C、成败经验D、判断能力17、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A、线性关系B、倒U型关系C、正U型关系D、平行关系18、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需要是()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捉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19、完成难度作业时,最佳动机激起水平应()A、偏低B、中等C、偏高D、不确定20、教师对学生公开表扬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A、正强化作用B、负强化作用C、替代强化作用D、自我强化作用21、有些学生说,如果父母少一点唠叨,或者学校少一点讨厌的考试,他们会更乐意学习,这一现象的心理实质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1-5:CAACC6-10:CCCAD11-15:B(CDA)DBBB16-20:CBCAC20:B第五章学习的迁移一、选择题l、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是()A、定势B、迁移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2、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A、正迁移B、负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3、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称为()A、负迁移B、垂直迁移C、般迁移D、具体迁移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逆向迁移5、用已掌握的英语字母来形成新的单词,这时的迁移是()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逆向迁移6、经验类化说强调下列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A、心理官能的发展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C、概括化的原理D、对各要素间关系的理解7、强调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发展的结果,这一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8、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是()A、动机B、需要C、定势D、学习准备9、有些教师主张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期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中去,这符应了哪一种迁移理论()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10、定势主要表现为一种()A、正迁移B、负迁移C、正迁移或负迁移D、不是迁移1-5:BDCAC6-10:CACAC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选择题1、学习用“狗”这个字来表示实际生活看到的狗,这是()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2、感性知识分为两种水平,即()A、感觉和知觉B、感知和表象C、表象和语词D、概念和命题3、程序性知识包括两种,即()A、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B、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C、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4、学习“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两个关键特征,这是()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5、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下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上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A、下位学习B、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6、英语单词的学习主要属于()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7、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A、高效学习B、复习C、过度学习D、深度加工8、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的观念,现在学习“正方形”概念,这属于()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9、学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属于()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词汇学习10、瞬时记忆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引起()A、注意B、复述C、神经冲动D、条件反射11、教学过程中电化教具的运用一般属于()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符号直观12、遗忘曲线呈()A、正U型B、倒U型C、加速型D、负加速型13、学过了行为主义关于“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后,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行为潜能的变化”也是学习,这属于()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4、打电话时先记住号码簿上的号码,拨完电话后就忘记了,这种记忆是()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抽象记忆15、认为遗忘是“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造成的,这一理论是()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16、短时记忆的容量是()A、3—7个组块B、5—7个组块C、5—9个组块D、7—9个组块17、教师在教学中讲到重点时用彩色粉笔或用符号标记,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符合感知规律中的()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18、桑代克的“练习律”实际上符应了遗忘的()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19、下面属于“学习”概念的反例是()A、猴子骑车B、看黄色书刊C、练嗓子D、随机体成熟视力提高1-5:ABCBC6-10:ACACA11-15:BBBBB16-19:CBAD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一、选择题1、技能的活动方式是()A、合乎法则的B、不随意运动的C、遗传获得的D、知识经验的2、操作技能的特点是()A、物质、外显、展开B、观念、内潜、简缩C、物质、外显、简缩D、观念、内潜、展开3、经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是()A、技能B、习惯C、操作技能D、心智技能4、技能实质上是一种()A、认知经验B、动作经验C、习惯D、本能5、心智技能的特点是()A、物质、外显、展开B、观念、内潜、简缩C、物质、外显、简缩D、观念、内潜、展开6、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A、骑车B、书写C、写作D、弹琴7、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动作缓慢、不协调,常感到紧张,这一阶段是()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8、在操作技能练习的中期会出现一个成绩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A、定势B、瓶颈现象C、高原现象D、抑制9、在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掌握程序性知识,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B、原型模仿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10、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逐步被动觉控制代替,这一阶段是()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11、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B、原型模仿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12、开车(跳高、射箭、刹车)分别属于()A、连续的封闭技能B、不连续的封闭技能C、连续续的开放技能D、不连续的开放技能1-5:AADBB6-10:CBCAC11-12:DC(ABD)第八章学习策略一、选择题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A、教学目标B、教学策略C、认知策略D、学习策略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是()A、人格B、认知方式C、学习策略D、性格3、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进行了解和控制的策略是()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4、组织策略属于()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5、排除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来帮助记忆,这是利用了()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6、元认知是指对()A、单元的认知B、认知的认知C、本质的认知D、规律的认知7、阅读时在重点句子下画线,这是()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8、对学习环境的设置主要属于()A、资源管理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9、利用歌诀或谐音来帮助记忆,这是利用了()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10、列提纲是一种常用的()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1、对学习的心境及努力程度的调节控制,属于()A、资源管理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12、下列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A、画线B、做笔记C、列提纲D、设计学习环境13、画出系统结构图主要属于()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14、充分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帮助学习,这属于()A、资源管理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15、下列不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A、记忆术B、提问C、复习形式多样化D、生成性学习1-5:DBBAA6-10:BAABC11-15:ABCAC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选择题1、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克服的刺激情境是()A、环境B、问题C、心境D、课堂气氛2、把握问题的关键信息,形成问题表征的思维过程是()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3、定势又称为()A、心向B、功能固着C、学习准备D、技能4、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题步骤的思维过程是()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5、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是()A、能力B、性格C、创造性D、智力6、人们往往容易看到物体的通常用途却看不到其新用途,这一现象称为()A、定势B、迁移C、功能固着D、前摄抑制7、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A、充分、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非充分条件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8、个体在一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是创造性思维的()A、发散性B、变通性C、灵活性D、独特性9、一般而言,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A、容易B、困难C、难度中等D、不确定10、从广义上看,功能固着也是一种()A、迁移B、定势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11、高智商的人,其创造性()A、必然高B、可能高可能低C、不可能高D、一般12、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一方法称为()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训练与假设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1-5:BBACC6-10:CCAAB11-12:BD第十一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选择题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A、动机B、态度C、品德D、定势2、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3、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A、态度B、动机C、品德D、情感4、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是()A、直觉的道德感B、形象的道德感C、想像的道德感D、伦理的道德感5、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A、从自律到他律B、从他律到自律C、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D、从道德行为到道德认知6、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7、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大部分青少年和成人都处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原则水平8、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容易发生两极分化,这一阶段是()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9、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为的现象是()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10、班杜拉“观察学习”中的核心概念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直接强化11、在权威命令、群体气氛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致的行为是()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12、稳定的态度和品德的形成发生在()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13、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一品德形成阶段是()A、服从B、依从C、认同D、内化14、由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规则以对其成员产生一定的约束力,这种德育方法称为()A、说服B、榜样示范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1-5:BBCDB6-10:ABBAC11-14:BDCC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一、选择题1、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A、心理测验B、心理训练C、会谈D、理性情绪疗法2、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是()A、强迫症B、抑郁症C、焦虑症D、恐怖症3、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肯定性训练A、请求B、系统脱敏C、拒绝D、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4、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主要是改善来访者的()A、行为反应B、刺激情境C、认知D、生活背景5、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这种行为改变的方法是()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行为塑造法D、厌恶疗法1-5:CBBCC6、理性情绪辅导方法第十二章教学设计一、选择题1、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是()A、教学期待B、教学目标C、课程标准D、教学评价2、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将教学目标分为()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品德目标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C、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D、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和心智技能目标3、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为()A、分化B、泛化C、任务分析D、问题解决4、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A、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B、知识、领会、分析、综合、评价、应用C、领会、知识、应用、分析、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评价、分析、综合、应用5、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共同采取的活动方式是()A、教学策略B、教学方法C、教学手段D、教学风格6、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是()A、教学策略B、教学方法C、学习策略D、教学计划7、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代表最低理解水平的认知目标是()A、知识B、领会C、分析D、综合8、教师提供材料和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获得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是()A、发现学习B、掌握学习C、合作教学D、情境教学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属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的()A、认知目标B、情感目标C、动作技能目标D、品德目标10、发现法的提出者是()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布卢姆D、维果茨基11、引入或创设一种具体的场景进行知识教学的教学策略是()A、发现学习B、合作教学C、掌握学习D、情境教学12、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与我国德育目标相对应的是()A、认知目标B、情感目标C、动作技能目标D、心智技能目标13、斯金纳倡导的教学策略是()A、掌握学习B、暗示教学C、程序教学D、微格教学14、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是()A、自主学习B、发现学习C、个别教学D、个别化教学1-5:BBCAB6-10:ABABB11-14:DBCD。
学习动机视频练习题
学习动机视频练习题一、选择题1. 学习动机是指:A. 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过程B. 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来源C. 学习的困难和挑战D. 学习达成的结果和成就感2.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学习动机:A. 成功的经历B. 社交压力C. 个人目标与价值观D. 学习环境和资源3. 学习目标应该是:A. 高不可及的B. 可量化和可达成的C. 完美主义的D. 长期未确定的4. 当学习任务与学习者的能力匹配度高时,学习动机会: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无法确定5. 下列哪个行为是提高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A. 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B. 只关注学习成绩C. 避免与他人合作学习D. 忽视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感二、填空题1. 学习者需要有内在的____和外在的动机来实现学习目标。
2. 学习动机可以通过__ __ __ __、目标设定和奖励机制来提高。
3. 学习者的__ __ __和__ __ __对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
4. 学习者遇到挑战和困难时,应该保持积极的______态度。
5. 学习者应该关注___ _ __、__ __ __和__ __ __,并从中提取经验和教训。
三、简答题1. 什么是学习动机?为什么学习动机对学习非常重要?2. 列举并解释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3. 如何提高学习动机?请提供至少三个方法,并进行简要解释。
4. 学习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如何处理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5. 请讲解智慧如何影响学习动机,并提供相关实例。
四、论述题学习动机对于个人学习的重要性非常明确。
请结合自身经验和观察,论述学习动机对学习成果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的关系2. 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关系3.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4. 学习动机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文章正文内容需填充达到1500字,此处省略)。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学习动机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学习动机的理论以及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知识点梳理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
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2.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4)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单项选择题]1、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的。
[单项选择题]2、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单项选择题]3、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
利用()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A.直接发生途径B.直接转化途径C.间接发生途径D.间接转化途径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可利用直接发生和间接转化两条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其中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是利用直接发生途径。
[单项选择题]4、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填空题]5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_____。
参考答案:诱因[填空题]6期待包括_____期待和_____期待。
参考答案:结果效能[填空题]7班杜拉的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_____与_____的影响。
参考答案:行为的结果因素;先行因素[填空题]8简述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
参考答案: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出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第四章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兴趣
第四章动机、需要与兴趣一、单选题1.小学儿童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和老师的爱,这说明是小学儿童的()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爱的需要D、成就需要2.儿童要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这属于()A、生理的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爱的需要D、成就需要3.喜欢看电视、听故事并向成年人题为“为什么”,这是儿童的()A、交往需要B、认知需要C、成就需要D、活动需要4.希望自己取得好成绩当“三好生”,这是()A、交往需要B、认知需要C、成就需要D、活动需要5.“需要层次说”是由()提出来的。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马斯洛D、冯特6.小学儿童最基本的社会需要是()A、交往需要B、成就需要C、认识需要D、活动需要7.儿童的兴趣由直接转化为间接,与他们()相联系A、交往水平B、认识能力C、情感状态D、意志水平8.社会交往需要属于()需要A、安全B、归属和爱C、尊重D、自我实现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而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B、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而需要是动机的直接表现形式C、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人的活动直接相关D、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人的需要、活动目标相连10.个性的个别性集中表现在()A、个性倾向性系统B、自我意识系统C、个性心理特征系统D、动力特征系统11.表示兴趣在持续时间上的特性是()A、兴趣的广度B、兴趣的稳定性C、兴趣的效能性D、兴趣的灵活性12.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为()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13.个性心里倾向性主要包括()A、感知、记忆、想象思维B、能力、气质、性格C、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D、自我实现、自我体验、自我监控14.个性心理中最活跃的成分是()。
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征C.性格D.能力15.需要按其对象性质可分为()。
A.天然需要和物质需要B.天然需要和社会需要C.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16.动机、兴趣产生的基础是()。
动机试题及题库
C.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
16、以下关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多选 ) (A)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 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无论从进化的角度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层次越高的 需要出现的越晚 (C)层次较低的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所以又叫生长的需 要 (D)层次较高的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所以又叫缺失 的需要
简述McClelland成就动机研究中的主题统觉测验(TAT)? 3. 简述Atkinson的冒险偏好模型
4. 简述需要、动机和内驱力的关系 5. 简述饥饿的几种生理机制
6.
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当人们从两个自己想要的目标中选 择一个后,往往会感觉自己所选的不太好,后悔自己当初没有选
择另一个目标?ຫໍສະໝຸດ A.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B 本能论 C 驱力理论 D 最佳唤醒理论 E 归因理论
28.
人的下丘脑存在两种与饮食有关的结构,其中下丘脑外侧部是( ),下丘脑内侧部是()。吃的非常多且体重超重的个体,可能
是()出了问题? A.摄食中枢 B 饱食中枢 C 下丘脑内侧部 D 下丘脑外侧部 二、简答
1. 简述Schachter恐惧与交往动机的研究 2.
23.印刻现象从某一方面为()提供了支持。 A.本能理论B.驱力理论C.唤醒理论D.诱因理论
24 机归因理论从()维度对归因进行分类(多选)。 A.持续性B.可控制性 C.稳定性 D.可觉察性 E.动力性 25、内驱力其实就是()。A生理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内部动机 D外部动机 26.一群被剥夺食物和水的老鼠,放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到 处都有食物和水,他们却选择四处探寻的行为。直到他们的好奇 心得到满足,才开始喝水和进食。这和()的理论观点不一致; 和()理论观点一致? A.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B 本能论 C 驱力理论 D 最佳唤醒理论 E 归因理论 26.在一项16个国家的调查中,分居和离婚的人可能只有一半 与已婚者一样说他们“很幸福”,这说明了()的重要性(多选 )? A 饥饿动机 B 交往动机 C 成就动机 D归属与爱的需要 E自尊需要 27.生活满意度调查标明:在贫穷国家里,经济满意度更加强 烈地预示着主观幸福感;在富有的国家里,家庭生活的满意度显 得更加重要。这和()理论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学习动机题库
1-0-8
问题:
[单选]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B.社会性动机
C.C.间接性动机
D.D.志向性动机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的。
问题:
[单选]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问题:
[单选]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
利用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A.A.直接发生途径
B.B.直接转化途径
C.C.间接发生途径
D.D.间接转化途径
可利用直接发生和间接转化两条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其中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是利用直接发生途径。
(海南七星彩 )
问题:
[单选]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A.兴趣
B.B.认知内驱力
C.C.求知欲
D.D.成功感
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问题:
[单选]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问题:
[填空题]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_____。
问题:
[填空题]期待包括_____期待和_____期待。
问题:
[填空题]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_____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